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地基GPS遥感倾斜路径方向大气水汽总量 被引量:44
1
作者 毕研盟 毛节泰 +2 位作者 刘晓阳 符养 李成才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35-342,共8页
应用地基GPS沿倾斜路径方向遥测大气水汽总量,是获得测站周围水汽三维空间分布信息(水汽层析)的基础.本文介绍了地基GPS沿倾斜路径方向遥感大气水汽总量的原理和方法;首先用湿梯度、后处理残差联合计算接收机上空不同方位上大气水汽各... 应用地基GPS沿倾斜路径方向遥测大气水汽总量,是获得测站周围水汽三维空间分布信息(水汽层析)的基础.本文介绍了地基GPS沿倾斜路径方向遥感大气水汽总量的原理和方法;首先用湿梯度、后处理残差联合计算接收机上空不同方位上大气水汽各向异性成分,在此基础上重构倾斜路径水汽总量.为验证GPS观测结果精度,用微波辐射计(WVR)与GPS一起进行了联合观测,不同观测地点和时间的对比结果表明,二者root mean square(RMS)误差小于4mm,证明应用此种方法地基GPS可较精确地反演出倾斜路径方向大气水汽总量,而且这种反演方法适合于近实时大气遥感探测.地基GPS测量具有全天候可连续观测等优点,可以弥补常规观测的不足,为气候研究提供高精度且连续的水汽数据资料;组网观测可以为数值天气预报提供好的初始场,提高模式预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定位系统(gps) 遥感 倾斜路径 水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GPS探测大气可降水量的初步结果 被引量:108
2
作者 王小亚 朱文耀 +2 位作者 严豪健 程宗颐 丁金才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605-612,共8页
地面全球定位系统 ( G P S) 探测大气可降水量时空分布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研究,对地面 G P S 用于提高预报降水和恶劣天气的准确性和气候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收集了覆盖于全国的23 个站和我国周边的6 个国际 G P S ... 地面全球定位系统 ( G P S) 探测大气可降水量时空分布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研究,对地面 G P S 用于提高预报降水和恶劣天气的准确性和气候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收集了覆盖于全国的23 个站和我国周边的6 个国际 G P S 服务 ( I G S) 基准站为期6 d 的 G P S 观测资料, 组成了一个 G P S 气象学的区域性地面实验网, 进行了我国首次 G P S 气象学试验。归算用的软件是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G P S 分析软件 G A M I T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上海天文台 G P S 精密定轨定位软件 S H A G A P。为了提高对流层天顶延迟的监测精度和分辨率, 我们采用了分段的参数估计和随机过程相结合的估算方法来处理对流层延迟, 由此获得了分辨率分别为2 h 和30 min , 精度好于1 cm 的天顶延迟量。通过天顶干延迟和天顶湿延迟的分离和天顶湿延迟到可降水量的转换, 得到了精度为1 ~2 m m 的可降水量的计算结果。将这些结果与实测探空仪资料计算的结果相比较, 两者基本符合。试验的结果初步验证了地面 G P S 观测为气象服务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同时指出了今后地面 G P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天顶湿延迟 可降水量 无线电探空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地基GPS技术遥感大气柱水汽量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8
3
作者 李延兴 徐宝祥 +1 位作者 胡新康 何平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1-69,共9页
从理论上分析了 AN(Aske and Nordius)大气柱总水汽量 (W)计算模型的偏差 ,探空试验结果证实了理论分析的结论 .作者经过推导 ,建立了新的 W计算模型 ,与探空方法获得的 W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1 998年进行了一次“GPS暴雨观测试验”.试... 从理论上分析了 AN(Aske and Nordius)大气柱总水汽量 (W)计算模型的偏差 ,探空试验结果证实了理论分析的结论 .作者经过推导 ,建立了新的 W计算模型 ,与探空方法获得的 W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1 998年进行了一次“GPS暴雨观测试验”.试验结果发现 :可降雨量的高值时段与降雨过程高度相关 ;大的降雨过程 ,在降雨前 ,可降雨量一般都有一段递增过程 ,在降雨结束过程中 ,可降雨量一般都有一个递减过程 ,在突发暴雨事件发生前往往发生可降雨量突然大幅度递增现象 ;在大暴雨事件发生前 ,存在一个长时间的十分明显的孕育阶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遥感 地基gps 降雨试验 大气术 降雨观测 降水预报 数据处理 降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2年台风Ramasun影响华东沿海期间可降水量的GPS观测和分析 被引量:43
4
作者 丁金才 黄炎 +3 位作者 叶其欣 朱文耀 宋淑丽 梁旭东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13-624,共12页
介绍了 2 0 0 2年建成的长江三角洲地区GPS (全球定位系统 )网对台风Ramasun影响华东沿海地区时可降水量的探测 ,指出GPS探测的可降水量 (PWV)与加密探空资料所计算的可降水量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通过对多站GPS资料时间序列的分析 ,揭示... 介绍了 2 0 0 2年建成的长江三角洲地区GPS (全球定位系统 )网对台风Ramasun影响华东沿海地区时可降水量的探测 ,指出GPS探测的可降水量 (PWV)与加密探空资料所计算的可降水量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通过对多站GPS资料时间序列的分析 ,揭示了在台风影响过程中PWV的三个阶段的变化特征 :在台风降水产生前PWV都有一个急升的过程 ,PWV的急升时间长短、升幅、量值大小反映了水汽累积情况 ,它与台风过程降水总量、每小时降水量大小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PWV急升达到峰值后进入高值波动阶段 ,一般在达到峰值后 7~ 1 0小时开始出现明显的降水 ,在这一阶段中PWV时间序列的波动和空间分布特征与台风降水的短时变化和螺旋雨带演变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PWV的急降则反映台风降水即将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定位系统 台风 可降水量 热带气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地基遥感大气水汽总量分析 被引量:64
5
作者 李成才 毛节泰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70-477,共8页
概述了利用地基GPS接收机遥感大气水汽总量的一般方案,分析了各种因素导致的误差以及相应的消除或降低办法,总结了由湿项延迟计算水汽总量的方法.介绍了GPS/STORM试验和两种解算方案.最后提出试验研究方案和在我国进行... 概述了利用地基GPS接收机遥感大气水汽总量的一般方案,分析了各种因素导致的误差以及相应的消除或降低办法,总结了由湿项延迟计算水汽总量的方法.介绍了GPS/STORM试验和两种解算方案.最后提出试验研究方案和在我国进行业务应用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遥感 水汽 大气 水汽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地基GPS资料分析大气可降水汽总量 被引量:25
6
作者 杜瑞林 乔学军 +4 位作者 王琪 万蓉 王伟 杨少敏 谭凯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1-124,共4页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监测网络'和三峡监测网的地基GPS资料,通过Bernese软件以及根据Bevis等和Rocken等水汽解算原理编制的水汽解算软件,获得了武汉、巴东、兴山、泸州等长江流域测站大气可降水汽总量分布和时间间隔为2小时的GPS...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监测网络'和三峡监测网的地基GPS资料,通过Bernese软件以及根据Bevis等和Rocken等水汽解算原理编制的水汽解算软件,获得了武汉、巴东、兴山、泸州等长江流域测站大气可降水汽总量分布和时间间隔为2小时的GPS遥感大气可降水汽序列,并与站点雨量及区域面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地基GPS遥感水汽量变化与地面降水有很好的相关性,而且GPS遥感水汽变化序列峰值对应于强降水提前了8~22小时,有助于强降水特别是突发性强降水的预测;多个站点的GPS遥感水汽总量联合分析,对于区域水汽总量变化研究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gps 大气可降水汽量 遥感 强降水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基GPS斜路径水汽反演技术及资料应用初探 被引量:15
7
作者 万蓉 付志康 +3 位作者 李武阶 陈波 于胜杰 邹倩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7-455,共9页
斜路径水汽总量(Slant pathWater Vapor,SWV)包含了一定的水汽非各向同性空间分布信息,是区域地基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网进行三维水汽层析的主要数据源;测站所得到的SWV时间序列,直观地反映接收机测站周边水汽... 斜路径水汽总量(Slant pathWater Vapor,SWV)包含了一定的水汽非各向同性空间分布信息,是区域地基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网进行三维水汽层析的主要数据源;测站所得到的SWV时间序列,直观地反映接收机测站周边水汽的不均匀分布和动态变化特征。采用天顶可降水汽总量(PrecipitableWaterVapor,PWV)反演技术,以及湿映射函数构建、大气水平梯度模型构建、残差处理等技术,建立斜路径水汽总量解算算法。通过同步并址观测的1141个样本比较,在高仰角区间,GPS与微波辐射计对斜路径方向上水汽总量的观测平均偏差5.8 mm,均方差4.4 mm。在结合雷达、微波辐射计等观测对暴雨个例的综合分析中,SWV系列时序产品能较好地表现测站周边水汽堆积和降水发生后的水汽减少等细微特征。SWV作为一种新的观测产品,为天气分析提供了能反映测站周边水汽的分布状况的新信息,为强对流天气预警预报和机理分析提供新的研究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斜路径 水汽总量 暴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GPS的倾斜路径观测暴雨过程中的水汽空间分布 被引量:11
8
作者 毕研盟 毛节泰 +1 位作者 李成才 符养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69-1176,共8页
介绍了地基全球定位系统(GPS)沿倾斜路径方向观测水汽总量(SWV)的原理和方法;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的GPS SWV与微波辐射计反演的SWV符合较好,误差在3 mm左右,表明GPS可以较高的精度探测SWV。计算了区域GPS观测网在一次暴雨过程中不同空间... 介绍了地基全球定位系统(GPS)沿倾斜路径方向观测水汽总量(SWV)的原理和方法;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的GPS SWV与微波辐射计反演的SWV符合较好,误差在3 mm左右,表明GPS可以较高的精度探测SWV。计算了区域GPS观测网在一次暴雨过程中不同空间方位上的水汽观测结果,为消除不同路径对SWV的影响,把SWV转化为天顶方向的值VSWV;分析了同一GPS站点对不同卫星方向VSWV的变化情况,以及不同GPS站点对同一个卫星方向VSWV的关系。结果表明,区域GPS观测网中倾斜路径观测可较好地探测不同方位上水汽的分布和变化;SWV相对于天顶方向的大气水汽总量PW而言,能更好地代表真实大气水汽分布;在探空或卫星观测等传统观测手段无法探测的情况下,GPS SWV数据可提供中小尺度暴雨结构中水汽分布和变化状况等有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定位系统 遥感 倾斜路径 水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海面散射信号探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益强 杨东凯 +3 位作者 张其善 张伯川 胡荣磊 李紫薇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91-1094,共4页
该文简述了利用GPS散射信号进行微波遥感的背景和优点,并从GPS海面散射信号极化特性、信号波动情况、波程差引起散射信号相对直射信号的码延迟以及由于海面粗糙度引起的散射信号相关功率扩散几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海面散射GPS信号检测技术... 该文简述了利用GPS散射信号进行微波遥感的背景和优点,并从GPS海面散射信号极化特性、信号波动情况、波程差引起散射信号相对直射信号的码延迟以及由于海面粗糙度引起的散射信号相关功率扩散几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海面散射GPS信号检测技术。给出了自行研制的延迟映射接收机的工作原理,在天津近海进行了首次搭载飞行试验,数据分析结果与理论分析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球定位系统 微波遥感 延迟映射接收机 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基GPS遥感的成都地区夏季可降水量的日循环合成分析 被引量:32
10
作者 李国平 黄丁发 刘碧全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0-163,共4页
利用成都地基全球定位系统(GPS)观测网2004年7—9月的观测数据,结合自动气象站获得的气象资料计算出GPS遥感的可降水量(PWV)。与气象探空站观测资料算出的可降水量进行对比,确定出本次GPS遥感可降水量的精度为3.09mm。并对成都... 利用成都地基全球定位系统(GPS)观测网2004年7—9月的观测数据,结合自动气象站获得的气象资料计算出GPS遥感的可降水量(PWV)。与气象探空站观测资料算出的可降水量进行对比,确定出本次GPS遥感可降水量的精度为3.09mm。并对成都、郫县夏季PWV的日循环特征进行了合成分析。结果表明:PWV呈明显的日循环,最小值出现在8:00(北京时间),成都和郫县分别为40.5mm和35.0mm;最大值出现在17:00左右,成都和郫县分别为43.5mm和38.0mm。白天PWV的变化较大,夜间相对稳定,日变幅为3mm。在盛夏静稳型天气下,成都地区的PWV日循环特征与地面气温基本一致,皆受太阳辐射日变化的控制。降水日变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降水主要发生在夜间,当PWV在下午达到最大之后,主降水阶段开始,使PWV明显减少,同时使地面空气比湿迅速增大;当PWV下降到一个稳定状态后,主降水过程随之结束。大气水汽总量的积累和释放与地面降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PWV的持续性递增和持续性递减预示着降水的开始和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降水量 日循环 合成分析 全球定位系统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bGPS/PWV资料三维变分同化改进MM5降水预报连续试验的评估 被引量:17
11
作者 丁金才 袁招洪 +3 位作者 杨引明 叶其欣 仇欣 江飞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18,共8页
利用区域地基GPS网反演的高时空密度的大气垂直方向水汽总量,也称为可降水量(PWV),可大大弥补常规探空探测水汽资料的不足。为了全面评估区域GPS网PWV资料同化对业务数值天气预报改进程度的目的,在个例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连续38天... 利用区域地基GPS网反演的高时空密度的大气垂直方向水汽总量,也称为可降水量(PWV),可大大弥补常规探空探测水汽资料的不足。为了全面评估区域GPS网PWV资料同化对业务数值天气预报改进程度的目的,在个例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连续38天的GPS/PWV资料三维同化(3D-Var)改进数值业务预报的试验。研究方法是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GPS气象网在2002年梅雨和盛夏季节观测的PWV资料,通过三维变分同化建立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MM5的初始场,逐日作出长江三角洲地区24小时的降水量预报。以6小时累积雨量为对象,与未同化GPS/PWV资料的MM5的相应预报比较,通过多种评分方法,评估了GPS/PWV资料改进MM5降水预报的效果。结果表明GPS/PWV资料同化后的MM5降水预报能力在大部分时间和大部分地区都有所提高,主要是伪击率有较明显的下降,对小范围降水预报的改进更为明显。预报明显改进的区域恰好位于GPS站填补常规探空站间距较大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定位系统(gps) 可降水量(PWV) 三维变分同化(3D-Var) MM5 数值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S的自学习导航游弋式水质监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星桥 陈海磊 朱成云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4-90,共7页
针对水质监测系统单点定位测量范围有限,多点定位测量成本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自动导航游弋式水质监测系统。首先,采用CC2530芯片作为游弋船的运动主控制器和小船的遥控控制器,其中船上的CC2530模块作为Zigbee网络的汇聚节点,遥控器中的... 针对水质监测系统单点定位测量范围有限,多点定位测量成本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自动导航游弋式水质监测系统。首先,采用CC2530芯片作为游弋船的运动主控制器和小船的遥控控制器,其中船上的CC2530模块作为Zigbee网络的汇聚节点,遥控器中的CC2530模块作为终端节点,通过遥控器实现测量船的现场手动路线示范遥控;其次,将小船运动控制芯片,数字传感器和GPS定位模块通过485总线连接到GPRS模块,再通过GPRS网络将信息上传到服务器,服务器对水质参数信息进行解码还原存入数据库,对各测量点GPS地理信息进行存储,自学习出合理的自动导航测量路径;最后,自动方式下,根据自动导航测量路径,测量船自动运行,服务器与Android客户端进行数据交互,实现对水质信息的多点移动监测。该系统不仅增加了测量范围,也降低了测量成本,可以广泛用于水产养殖、江河管理和城市供水的水源取水口的水质安全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监测 水质 gps定位 GPRS通讯 Android客户端 CC25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水汽遥感中的大气干延迟局地订正模型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谷晓平 王长耀 王汶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97-703,共7页
在GPS遥感水汽过程中,大气干延迟模型的精度直接影响水汽遥感的精度。根据广东清远站1995~2001年的气象探空资料,计算了GPS水汽测量中的实际大气干延迟。在此资料基础上,利用地面气象要素建立了大气干延迟的年和分月局地订正模型。分... 在GPS遥感水汽过程中,大气干延迟模型的精度直接影响水汽遥感的精度。根据广东清远站1995~2001年的气象探空资料,计算了GPS水汽测量中的实际大气干延迟。在此资料基础上,利用地面气象要素建立了大气干延迟的年和分月局地订正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年模型的精度优于目前广泛使用的普适模型;月模型与年模型相比,效果不是很明显,建立局地分月订正模型意义不大;在对高度角的敏感程度上,局地模型略大些;当高度角小于75时,大气干延迟弯曲路径与直线路径之差ΔS随天顶角增大而迅速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水汽遥感 大气干延迟 订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RS和GPS支持下的精确施肥理论技术及展望 被引量:6
14
作者 房世波 杨武年 +1 位作者 潘剑君 姜小三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03-607,共5页
以精确农业为背景,在分析了"土壤-作物-养分"间的复杂关系的基础上,概括了信息技术(RS,GIS,GPS)、生物技术、机械技术和化工技术支持下的精确施肥模型。详细阐述了以遥感(RS)技术支持为主体的土壤数据和作物营养实时数据采集... 以精确农业为背景,在分析了"土壤-作物-养分"间的复杂关系的基础上,概括了信息技术(RS,GIS,GPS)、生物技术、机械技术和化工技术支持下的精确施肥模型。详细阐述了以遥感(RS)技术支持为主体的土壤数据和作物营养实时数据采集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支持下的空间数据采集和控制施肥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施肥综合决策系统。探讨了当前精确施肥技术理论的进步与不足,并为结合中国国情发展精确施肥作了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确施肥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 全球定位系统 精确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可降水量与大雾天气关系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郭洁 李国平 黄文诗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2-146,共5页
利用2007年12月成都地基GPS网络观测数据反演的大气可降水量和地面自动气象站网观测资料,分析了对成都市交通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7次大雾天气过程。通过对有雾和无雾时GPS可降水量、地面空气比湿的合成分析,从雾区上空和近地层水汽变... 利用2007年12月成都地基GPS网络观测数据反演的大气可降水量和地面自动气象站网观测资料,分析了对成都市交通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7次大雾天气过程。通过对有雾和无雾时GPS可降水量、地面空气比湿的合成分析,从雾区上空和近地层水汽变化分析了四川盆地辐射雾形成的原因,而GPS可降水量的日变化特征可为大雾天气的短时临近预警预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gps 遥感 可降水量 大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基GPS与MODIS遥感影像的映射函数与大气可降水汽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蒋光伟 王利 张秀霞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436-440,共5页
为了提高短期和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可降水汽预报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利用西安地基GPS数据和MODIS遥感影像,采用NMF、GMF和VMF1映射函数设计了4种获取天顶干延迟初始值的方案,探讨了映射函数对计算天顶总延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卫星高度角... 为了提高短期和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可降水汽预报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利用西安地基GPS数据和MODIS遥感影像,采用NMF、GMF和VMF1映射函数设计了4种获取天顶干延迟初始值的方案,探讨了映射函数对计算天顶总延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卫星高度角为10°时,VMF1映射函数反演效果和精度最佳,GMF映射函数次之,NMF映射函数最弱,而在卫星高度角为15°时,上述3种映射函数效果相当。最后,结合综合水汽含量与可降水汽的关系,通过计算地基GPS和MODIS遥感影像综合水汽含量,得到了地基GPS和MODIS遥感影像可降水汽(PPWV-GPS,PPWV-MODIS),并拟合了二者之间的线性关系,结果为PPWV-MODIS=1.421 7PPWV-GPS-2.143,相关系数为0.952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顶总延迟 映射函数 地基gps MODIS遥感影像 综合水汽含量 可降水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基GPS遥感大气水汽含量及在气象上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彦彬 《热带农业工程》 2009年第2期37-41,共5页
介绍了2005年11月在海口市附近进行的地基GPS遥感大气水汽含量的试验及反演方法,根据反演数据分析了水汽含量与实际降水的对应关系,并展望了GPS遥感的水汽含量在气象业务中的应用。
关键词 gps技术 水汽 气象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林业调查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罗宇 李开祥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2期44-47,共4页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基于GIS的林业调查技术在林业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林火监测和森林病虫害监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文通过概述GIS的基本概念和定义,介绍了GIS在林业调查中的应用重要性和现状,并总...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基于GIS的林业调查技术在林业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林火监测和森林病虫害监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文通过概述GIS的基本概念和定义,介绍了GIS在林业调查中的应用重要性和现状,并总结了林业调查中常用的GIS技术,比如,遥感、GPS和DEM技术。同时,通过实际案例阐述了GIS在林业调查中的应用技术,并探讨了GIS在林业调查中的优势和挑战。最后,提出了加强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广的建议,以促进GIS在林业调查中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实现更科学、可持续的林业资源管理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GIS) 林业调查 遥感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gps) 数字高程模型(DEM) 林业资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水汽总量资料诊断入梅时间的方法 被引量:15
19
作者 曹晓岗 丁金才 +2 位作者 叶其欣 汪君 邱黎华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91-801,共11页
梅雨期是江淮流域从春季到夏季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传统诊断入梅的方法主要根据雨日和温度及副热带高压位置等来确定。由于雨日的不连续,天气形势的多变,常会引起诊断入梅日期的分歧。利用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基GPS网所反演的连续的大气... 梅雨期是江淮流域从春季到夏季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传统诊断入梅的方法主要根据雨日和温度及副热带高压位置等来确定。由于雨日的不连续,天气形势的多变,常会引起诊断入梅日期的分歧。利用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基GPS网所反演的连续的大气水汽总量(GPS/PWV)资料详细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2002—2005年入梅情况,发现GPS/PWV资料可以反映出入梅前后大气中水汽发生显著季节性跳跃的特征,总结出利用大气中水汽变化特征来诊断入梅时间的方法(PWV方法)。采用1980—2000年的历史探空资料计算的大气水汽总量(PWV)资料,对该方法进行了检验:21年中有13年的入梅日期与历史上传统方法诊断的入梅日期相吻合;对两种方法诊断的入梅日期相差较大的3年的入梅情况进行的分析表明,PWV方法诊断出的入梅日比原定入梅日更合理。该方法在2006年入梅诊断的应用也得到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 人梅 全球定位系统(gps) 水汽总量(PWV) 副热带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S”技术整合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20
作者 付小林 黄学斌 +2 位作者 郭希哲 徐开祥 程温鸣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81-87,共7页
简述了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其整合化趋势。着重从"3S"技术整合的角度,探讨了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中的基本应用模式和实施中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 地质灾害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