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gress of Earth Observation in China 被引量:3
1
作者 GUO Huadong LIU Guang +2 位作者 LIANG Dong ZHANG Lu XIAO Han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97-809,共13页
Sustainability is the current theme of global development, and for China, it is not only an opportunity but also a challenge. In 2016, the Paris Agreement on climate change was adopted, addressing the need to limit th... Sustainability is the current theme of global development, and for China, it is not only an opportunity but also a challenge. In 2016, the Paris Agreement on climate change was adopted, addressing the need to limit the rise of global temperatures. The United Nations(UN) has se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 to transform our world in terms of closely linking human well-being, economic prosperity, and healthy environmen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quires the support of spatial information and objective evaluation,and the capability of macroscopic, rapid, accurate Earth observation techniqu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cently, Earth observation technologies are developing rapidly in China, where scientists are building coordinated, comprehensive and sustainable Earth observation systems for global monitoring programs. Recent efforts include the Digital Belt and Road Program(DBAR) and comparative studies of the "three poles". This and other researches will provide powerful support for solving problems such as global change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观察系统 中国 健康环境 持续开发 可持续性 气候变化 全球温度 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2014 China's Earth Observation and Earth Science Development 被引量:2
2
作者 GUO Huadong MA Jianwen +4 位作者 XIAO Han LU Feng LIANG Dong BI Haiyun WANG Fangjian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21-732,共12页
Human beings are now facing global and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hallenges.In China, Earth observation data play a fundamental role in Earth system science research. The support given by Earth observation data... Human beings are now facing global and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hallenges.In China, Earth observation data play a fundamental role in Earth system science research. The support given by Earth observation data is required by many studies, including those on Earth's limited natural resource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needs, global change, extreme events, food security, water resources, sustainable economic and urban development, and emergency response. Application operation systems in many ministries and departments in China have entered a stag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State Key Project of High-Resolution Earth Observation Systems has been progressing since 2006. Earth observation technology in China has entered a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 observation earth system science BIG data HIGH-RESOLUTION earth observation systems global and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基GNSS掩星事件预报方法分析
3
作者 刘宾 张绍成 +1 位作者 何友林 虢盛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58,共8页
针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星基掩星观测时长通常仅有几十秒,特别是在升星掩星观测中,需要快速实现负高度角卫星信号的捕获跟踪,才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掩星观测时长的问题,基于先验轨道信息辅助的开环跟踪技术,提出一种基于切线高度的掩... 针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星基掩星观测时长通常仅有几十秒,特别是在升星掩星观测中,需要快速实现负高度角卫星信号的捕获跟踪,才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掩星观测时长的问题,基于先验轨道信息辅助的开环跟踪技术,提出一种基于切线高度的掩星事件快速预报方法,以辅助掩星接收机快速捕获和跟踪GNSS掩星信号,从而保证掩星观测数据质量和有效观测时长:对地球局部曲率中心进行修正,得到更为精准的切线高度;然后设置掩星事件的判决条件,采用极值的方式快速预报出符合阈值的掩星事件;最后对全球内曲率中心和曲率半径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曲率中心的修正距离最大值可至45 km,曲率半径波动范围可达到65 km,足以影响掩星探测的准确预报。基于气象、电离层和气候星座观测系统(COSMIC-2)实测数据的仿真结果表明,掩星预报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掩星漏报率低于3%,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掩星漏报率约14.5%,且预报掩星开始时间大多提前5~10 s;证明基于切线高度的掩星预报方法能够有效地应用于星基掩星事件的预报,以辅助接收机准确捕获和跟踪信号,提升掩星观测资料的数据量和有效观测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掩星 掩星预报 地球曲率改正 开环跟踪 气象、电离层与气候星座观测系统(COSMIC-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对地观测协作与防灾减灾 被引量:5
4
作者 吴立新 李德仁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共8页
介绍一种跨国家、跨组织的综合、持续、协同的分布式对地观测系统(GEOSS)和国际对地观测政府间协调组(GEO)的源起,以及GEO的组织机构、相关活动、《华盛顿宣言》、《GEOSS十年实施计划》、《GEOSS十年实施计划指南文本》、《GEO 2006年... 介绍一种跨国家、跨组织的综合、持续、协同的分布式对地观测系统(GEOSS)和国际对地观测政府间协调组(GEO)的源起,以及GEO的组织机构、相关活动、《华盛顿宣言》、《GEOSS十年实施计划》、《GEOSS十年实施计划指南文本》、《GEO 2006年度工作计划》、《GEO UIC 2006年工作任务》等;分析GEOSS与防灾减灾的关系。最后介绍GEO成员国美国、欧盟、中国及国际组织WMO、IEEE在构建GEOSS方面所做的努力与成绩,并指出加强国内对地观测相关部门、单位与研究小组之间协作与数据共享对提高中国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对地观测 geoss GEO 广义遥感 防灾减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及对地球观测的影响
5
作者 王晓光 杨新 《航天器工程》 2009年第4期71-77,共7页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与地球本身发展周期的影响,人类面临着愈来愈大的挑战。地球系统的全球化与对地观测技术的进步等推动了地球系统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为深刻认识全球变化,制订正确的政策,多个国家建立了对地观测系统。阐述了地球系统...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与地球本身发展周期的影响,人类面临着愈来愈大的挑战。地球系统的全球化与对地观测技术的进步等推动了地球系统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为深刻认识全球变化,制订正确的政策,多个国家建立了对地观测系统。阐述了地球系统科学的主要内容,并以美国EOS和欧盟GMES为例,论述了对地观测计划及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系统 全球变化 对地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ONET网络GPS坐标时间序列噪声模型建立与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任安康 徐克科 邵振华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2022年第2期141-151,共11页
针对全球定位系统(GPS)连续站坐标时间序列噪声模型已在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CMONOC)中得到广泛的研究与应用,但有关日本地区全球定位系统永久性跟踪站网(GEONET)噪声模型的研究甚少的问题,基于GEONET基准站资料,利用极大似然估计... 针对全球定位系统(GPS)连续站坐标时间序列噪声模型已在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CMONOC)中得到广泛的研究与应用,但有关日本地区全球定位系统永久性跟踪站网(GEONET)噪声模型的研究甚少的问题,基于GEONET基准站资料,利用极大似然估计和保守估计准则,建立日本地区最佳噪声模型,并分别利用U检验和速度误差理论,就噪声模型对速度及误差的影响进行详细了分析。结果表明,GEONET各坐标分量具有不同的噪声特性,东(E)、北(N)分量主要表现白噪声与闪烁噪声组合、白噪声与幂律噪声组合;垂直(U)分量主要表现白噪声与幂律噪声组合;相关噪声模型对速度影响较小,在95%置信度下,白噪声与相关噪声估计的速度相等;忽略相关噪声会使速度误差的估计过于乐观,且不同的相关噪声模型估计的速度误差存在一定时变差异性,随着坐标序列跨度的递增而逐步增大。同时,利用相关噪声参数建立的速度误差模型表明,建立日本亚毫米级GPS速度场,E、N分量坐标序列跨度不应低于3 a,U分量不应低于8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标时间序列 全球定位系统 永久性跟踪站网 极大似然估计 随机游走 闪烁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科学对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建设影响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景贵飞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共7页
遥感应用已经成为众多行业必不可少的工作支撑,各国遥感系统发展风起云涌,可信遥感信息支持执法应用成为用户新的要求。针对地球观测组织在2019年堪培拉部长级峰会上提出的面向数字经济推动由开放数据向开放科学的转变,分析了地球观测... 遥感应用已经成为众多行业必不可少的工作支撑,各国遥感系统发展风起云涌,可信遥感信息支持执法应用成为用户新的要求。针对地球观测组织在2019年堪培拉部长级峰会上提出的面向数字经济推动由开放数据向开放科学的转变,分析了地球观测系统需要研究新的互操作模式来指导知识枢纽建设,适应数字经济对于数据质量的要求,提升科学决策支撑能力。遥感信息独特优势吸引了国际数字技术大企业的关注和参与,讨论了新一代数字技术支持下遥感图像处理新的技术路线,依据遥感科学的概念顾及获取到信息整体链条进行全参数处理,通过构建检验、认证质量保证体系实现定量遥感、可信遥感。进一步分析了开放科学目标下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建设需要在实现数据质量和结果复现下,运用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整链条式处理信息,建立遥感系统之间新的互操作,实现各国用户执法应用的可信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 开放科学 遥感科学 整链条处理 地球观测系统互操作 可信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