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度颅脑损伤后GDNF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欣 廖志钢 +3 位作者 刘敏 张林 易旭夫 胡华子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重度颅脑损伤后GDNF的表达变化规律。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对大鼠重度颅脑损伤后不同时间大脑皮层、丘脑和脑干等几个脑区内GDNF的表达变化进行研究。结果CDNF在脑损伤后1d表达开始增高,3d达表达最高峰,5d... 目的观察重度颅脑损伤后GDNF的表达变化规律。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对大鼠重度颅脑损伤后不同时间大脑皮层、丘脑和脑干等几个脑区内GDNF的表达变化进行研究。结果CDNF在脑损伤后1d表达开始增高,3d达表达最高峰,5d时回落不明显,7d有所回落,但仍高于正常水平。结论GDNF在脑损伤后的时序性变化规律使其有可能成为一种脑损伤时间推断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颅脑损伤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实验研究 时间推断 法医学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NF基因体内转染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鲁凯伍 陈哲宇 +4 位作者 曹莉 侯铁胜 傅强 李明 路长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648-650,F003,共4页
目的 :研究脂质体介导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基因在大鼠损伤脊髓内的表达 ,观察外源性 GDNF对损伤脊髓轴突再生的作用。方法 :利用 Nystrom法制备大鼠胸髓压迫损伤模型。以直接注射法将脂质体 DC- Chol和重组质粒p EGFP- ... 目的 :研究脂质体介导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基因在大鼠损伤脊髓内的表达 ,观察外源性 GDNF对损伤脊髓轴突再生的作用。方法 :利用 Nystrom法制备大鼠胸髓压迫损伤模型。以直接注射法将脂质体 DC- Chol和重组质粒p EGFP- GDNF c DNA混合后注入大鼠损伤脊髓。采用 RT- PCR技术和荧光显微镜检测 GDNF基因转染后的体内表达 ,并通过辣根过氧化酶 (HRP)顺行追踪技术和神经微丝 (NF)、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GFAP)免疫组化活性的变化来评价 GDNF基因转染对轴突再生的影响。结果 :经脂质体 DC- Chol介导 GDNF基因可有效地转染脊髓组织并得到表达。GDNF转基因 4周后可明显增加 NF阳性轴突数目 ,促进皮质脊髓束再生并通过损伤区。结论 :外源性 GDNF在损伤区局部高表达具有神经损伤保护作用 ,提示阳离子脂质体介导 GDNF体内转基因治疗创伤性脊髓损伤的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胶质细胞源性 神经营养因子 脂质体 基因治疗法 神经再生 SC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定量PCR检测GDNF基因转染大鼠BMSCs后的转录水平 被引量:6
3
作者 杨朝鲜 马芳 +3 位作者 袁琼兰 周玲 高小青 邓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61-964,共4页
目的了解外源性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中的转录水平。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BMSCs,将其随机分为GDNF基因转染组、空质粒转染组和未转染组3组;GDNF基因转染组和空质粒转染组分别用GDNF基因和... 目的了解外源性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中的转录水平。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BMSCs,将其随机分为GDNF基因转染组、空质粒转染组和未转染组3组;GDNF基因转染组和空质粒转染组分别用GDNF基因和空质粒重组腺病毒感染BMSCs,并按感染后培养时间的不同(3、6、9和12天)又分为4个亚组。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GDNF基因在BMSCs中的转录水平。结果空质粒转染组和未转染组无GDNFmRNA的表达,GDNF基因转染组在转染后3~12天的GDNFmRNA相对表达量为0.00751±0.00067。结论腺病毒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GDNF基因转染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有外源性基因GDNFmRNA的表达,这为进一步研究以GDNF基因转染的BMSCs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大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基因转染 实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NF基因修饰的雪旺细胞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文捷 周跃 +2 位作者 陈菁 王建忠 陈建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0期1826-1829,共4页
目的 应用携带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 (pLXSN GDNF)对体外培养的雪旺细胞进行基因修饰 ,并结合细胞外基质凝胶及生物可降解聚乳酸 聚羟基乙酸共聚物 (PLGA)管构建神经移植复合体 ,用于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 目的 应用携带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 (pLXSN GDNF)对体外培养的雪旺细胞进行基因修饰 ,并结合细胞外基质凝胶及生物可降解聚乳酸 聚羟基乙酸共聚物 (PLGA)管构建神经移植复合体 ,用于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修复 ,同时对其促轴突再生及神经元保护作用予以检测评价。方法  4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 :A组 (n =10 )细胞外基质凝胶 PLGA管桥接组 ;B组 (n =10 )雪旺细胞 细胞外基质凝胶 PLGA管桥接组 ;C组 (n =10 )GDNF基因修饰的雪旺细胞 细胞外基质凝胶 PLGA管桥接组 ;D组 (n =10 )自体神经桥接组。损伤各组 12周时应用神经电生理及甲苯胺蓝染色和透射电镜观测神经再生情况 ,辣根过氧化物酶神经逆行示踪技术用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再生评价。结果  12周时再生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检测、甲苯胺蓝染色轴突形态计量学分析、透射电镜超微结构观察以及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再生评价结果提示 :C组优于A、B组 ,而与D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雪旺细胞的转基因处理可能弥补单纯细胞移植神经营养因子含量的不足 ,而可能达到与自体神经移植相似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雪旺细胞 坐骨神经损伤修复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NF和LIF对小鼠精原干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索丽娟 胡建宏 +4 位作者 王鹏 洪洁赟 王春伟 李青旺 史怀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对小鼠精原干细胞(SSCs)体外增殖的影响,为后续SSCs的诱导分化、转基因动物生产、基因治疗等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收集6~8日龄小鼠睾丸,采用机械法和2步酶消化法获...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对小鼠精原干细胞(SSCs)体外增殖的影响,为后续SSCs的诱导分化、转基因动物生产、基因治疗等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收集6~8日龄小鼠睾丸,采用机械法和2步酶消化法获得细胞悬液。通过多次差异贴壁法分离纯化SSCs和支持细胞,采用碱性磷酸酶(AP)染色和RT-PCR检测Ngn3和Oct4基因2种方法对SSCs进行鉴定。采用单独添加GDNF(添加量为0,10,20,40ng/mL)或LIF(添加量为0,500,1 000,1 500U/mL)的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培养SSCs,于培养第3,5,7天取样,同时用添加GDNF和LIF(各因子单独添加量两两组合)的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培养SSCs,于培养第3,4,5天取样,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检测GDNF、LIF对SSCs体外增殖的单因子效应和配伍效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论培养时间如何,单独添加20和40ng/mL的GDNF可以显著促进SSCs增殖(P<0.05),而单独添加不同量LIF对SSCs增殖的影响不显著(P>0.05);同时添加20ng/mL GDNF和1 000U/mL LIF可以显著促进SSCs的增殖,在该条件下当精原干细胞接种密度为(6×104)~(10×104)mL-1,共培养5d时,其OD490值为0.696。【结论】DMEM/F12培养基中单独添加20ng/mL GDNF或同时添加20ng/mL GDNF和1 000U/mL LIF可以显著促进小鼠SSCs的体外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精原干细胞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白血病抑制因子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内注射GDNF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水平p-Akt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存金 庞君 +5 位作者 李莉 张苏明 宋歌 曹俊平 张励才 王红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08-212,217,共6页
目的:探讨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水平p-Akt的表达变化及鞘内给予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后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1:SD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和CCI组。CCI组又分为术后1 d组(D1组... 目的:探讨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水平p-Akt的表达变化及鞘内给予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后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1:SD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和CCI组。CCI组又分为术后1 d组(D1组)、术后3 d组(D3组)、术后7 d组(D7组)和术后14 d组(D14组)。分别于术后1、3、7、14 d测定热缩足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后处死并取其脊髓背角,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Akt(p-Akt)蛋白表达情况。实验2:SD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D14'组、D14'+PBS组、D14'+GDNF组。与实验1相同时间点测定TWL,并于第14 d处死,取其脊髓背角,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p-Akt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CI组大鼠TWL明显降低(P<0.01);与D14'组和D14'+PBS组相比,D14'+GDNF组大鼠TWL明显升高(P<0.01)。CCI组脊髓组织中p-Akt表达水平于术后3 d开始升高,一直持续到术后14 d(P<0.01);D14'+GDNF组p-Akt表达水平较D14'组和D14'+PBS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大鼠脊髓组织中Akt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鞘内注射GDNF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与降低脊髓组织p-Akt的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病理性疼痛 磷酸化 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转录病毒载体ex vivo途径表达TH和GDNF基因 被引量:4
7
作者 杨慧 段德义 +3 位作者 吴杰军 赵春礼 蔡青 徐群渊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5-219,共5页
为了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 ex vivo途径高效表达 TH和 GDNF基因。本实验构建有 TH和 GDNF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 p LHCX/TH和 p L NCX2 /GDNF,分别转染包装细胞 PA3 17和 PT67中 ;经筛选、RT-PCR、免疫组化等鉴定得到产毒细胞 PA3 17/T... 为了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 ex vivo途径高效表达 TH和 GDNF基因。本实验构建有 TH和 GDNF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 p LHCX/TH和 p L NCX2 /GDNF,分别转染包装细胞 PA3 17和 PT67中 ;经筛选、RT-PCR、免疫组化等鉴定得到产毒细胞 PA3 17/TH和 PT67/GDNF。培养 COS-7细胞 ,以两种产毒细胞的上清分别感染 COS-7细胞 ,筛选后 ,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检测基因的表达量 ,将基因改造的细胞移植到大鼠纹状体内 ,免疫组化检测体内移植的 TH、GDNF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 :TH和GDNF基因可在靶细胞表达 ,且筛选后基因表达阳性细胞显著增加 ;TH阳性率达 5 0 % ,GDNF阳性率达 70 %。在体内实验中 ,可以观察到这两种外源基因可同时在大鼠脑内移植区表达。以上结果提示 ,TH和 GDNF基因改造细胞 ,可通过 ex vivo途径在脑内移植区高效表达。这一实验结果将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逆转录病毒 酪氨酸羟化酶 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TH gdnf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NF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促进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徐国恒 凌雁 +2 位作者 万有 王晓民 韩济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42-47,共6页
利用体内同源重组原理,构建了能介导GDNF基因转移和表达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AdCMVgdnf,其中GDNFcDNA插入腺病毒基因组的E1区并由CMV启动子控制在人293细胞内通过同源重组包装生成重组腺病毒后,用形... 利用体内同源重组原理,构建了能介导GDNF基因转移和表达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AdCMVgdnf,其中GDNFcDNA插入腺病毒基因组的E1区并由CMV启动子控制在人293细胞内通过同源重组包装生成重组腺病毒后,用形态学方法、病毒DNA酶切分析、PCR和RT-PCR等方法进行鉴定正确.经测定病毒滴度达到1010pfu/ml.用免疫沉淀方法从重组腺病毒感染的293细胞及其培养基上清中均检测到大量GDNF蛋白.用重组腺病毒直接感染或者用其条件培养基处理,分别使胚胎大鼠中脑原代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目增加88.2%和96.4%,明显增加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nf 重组腺病毒 基因治疗 帕金森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孢子粉对戊四氮致痫大鼠脑组织GDNF与NT-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赵璐 王淑秋 王喆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12-815,共4页
目的:观察和探讨灵芝孢子粉干预后戊四氮(PTZ)致痫大鼠皮质和海马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神经营养因子-3(NT-3)的变化,进一步研究癫痫的发病机制及灵芝孢子粉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癫痫模... 目的:观察和探讨灵芝孢子粉干预后戊四氮(PTZ)致痫大鼠皮质和海马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神经营养因子-3(NT-3)的变化,进一步研究癫痫的发病机制及灵芝孢子粉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癫痫模型组和灵芝孢子粉治疗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PTZ腹腔注射制作Wistar大鼠慢性点燃模型。实验后断头迅速取脑,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皮质和海马区GDNF和NT-3表达的变化;同时用Westernblotting检测海马各指标蛋白的变化。结果:灵芝孢子粉干预后,免疫组化显示:皮质和海马区GDNF和NT-3较癫痫模型组明显增加;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海马中GDNF和NT-3表达较癫痫组显著增加。结论:灵芝孢子粉能够增强GDNF和NT-3的表达从而减轻癫痫发作给神经系统带来的损伤,所以灵芝孢子粉可能具有减轻痫性发作、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戊四氮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营养因子3 灵芝孢子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GDNF mRNA在其向心端及脊髓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宋海涛 贾连顺 +3 位作者 陈哲宇 陈坚 刘传云 路长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02-604,共3页
目的 :探讨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 m RNA在其向心端及脊髓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 :在切断 SD大鼠双侧坐骨神经后的不同时间采用半定量 RT- PCR方法 ,观察坐骨神经向心端及 T1 2 ~ L1 段脊髓GDNF m RN... 目的 :探讨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 m RNA在其向心端及脊髓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 :在切断 SD大鼠双侧坐骨神经后的不同时间采用半定量 RT- PCR方法 ,观察坐骨神经向心端及 T1 2 ~ L1 段脊髓GDNF m RNA表达的变化。 结果 :坐骨神经切断前 ,GDNF m RNA在坐骨神经及 T1 2 ~ L1 段脊髓微量表达 ,切断后其向心端及 T1 2 ~ L1 段脊髓表达逐渐减少 ,伤后 1、7、14、2 8d分别减少 10 %、38%、4 5 %、5 2 %及 2 0 %、6 8%、80 %、85 %。 结论 :坐骨神经切断后其向心端及 T1 2 ~ L1 脊髓 GDNF m RNA表达减少 ,推测是由于失去靶组织转运 GDNF m RNA所造成 ,为外源性GDNF应用于治疗脊髓损伤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gdnf MRNA 向心端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坐骨神经切断术 脊髓损伤 运动神经元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内注射GDNF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NO含量和NOS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郭建荣 贾东林 +2 位作者 喻君 郭伟 廉姜芳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171-175,共5页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脊神经结扎(SNL)大鼠脊髓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L5~L6脊神经结扎模型,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单纯SNL组(SNL后蛛网膜...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脊神经结扎(SNL)大鼠脊髓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L5~L6脊神经结扎模型,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单纯SNL组(SNL后蛛网膜下腔注射生理盐水)和GDNF治疗组(SNL后蛛网膜下腔注射GDNF)。每组根据处死动物的时间不同又分为术后3d组、术后7d组和术后14d组3个亚组,每组各10只。于大鼠脊神经结扎后不同时间点(3d、7d和14d)进行行为学评估后断头处死大鼠,取其脊髓组织测定NO含量和NOS活性。结果: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SNL组脊髓组织中NO含量和NOS活性在术后3d开始明显增高,一直持续到术后14d(P<0.01或0.05);与SNL组比较,GDNF组脊髓组织中NO含量和NOS活性明显降低且持续至术后14d(P<0.01或0.05)。结论:大鼠脊髓组织中NO和NOS可能参与了SNL所致病理性疼痛的发生,鞘内注射GDNF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可能与降低脊髓组织NO含量和NOS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病理性疼痛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嗅鞘细胞移植联合应用GDNF对大鼠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曹莉 叶俊丽 +5 位作者 刘丽 陈菲 陈哲宇 李建红 路长林 何成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93-597,F004,共6页
目的 :研究嗅鞘细胞 (OECs)移植并联合应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对脊髓损伤的保护和促进再生作用。方法 :建立成年 SD大鼠脊髓 T8半横断损伤模型 ,将体外培养纯化的 OECs植入脊髓损伤处 ,同时局部应用 GDNF。采用斜板试验和 ... 目的 :研究嗅鞘细胞 (OECs)移植并联合应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对脊髓损伤的保护和促进再生作用。方法 :建立成年 SD大鼠脊髓 T8半横断损伤模型 ,将体外培养纯化的 OECs植入脊髓损伤处 ,同时局部应用 GDNF。采用斜板试验和 BBB联合功能评分观察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并通过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示踪技术评价 OECs和 GDNF对神经元存活和纤维再生的影响。结果 :(1) OECs和 GDNF联合应用时对皮质和红核神经元有逆行性保护作用 ,可促进脊髓下行传导束再生 ,肢体运动功能恢复。 (2 ) OECs和 GDNF联合应用组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最强 ,高于 GDNF或 OECs单用组。结论 :联合应用 GDNF和 OECs在脊髓损伤修复治疗中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鞘细胞移植 gdnf 大鼠 脊髓损伤 治疗作用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红核脊髓束 皮质脊髓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RP神经逆行示踪评价GDNF修饰的神经移植复合体对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文捷 周跃 +2 位作者 陈菁 王建忠 陈建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5-327,共3页
目的:采用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桥接动物模型,应用霍乱毒素B-辣根过氧化物酶(CB-HRP)神经逆行示踪技术对构建的GDNF修饰的神经移植复合体的运动神经元保护作用进行评价。方法:2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n=5)细胞外基质凝胶-PLGA管... 目的:采用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桥接动物模型,应用霍乱毒素B-辣根过氧化物酶(CB-HRP)神经逆行示踪技术对构建的GDNF修饰的神经移植复合体的运动神经元保护作用进行评价。方法:2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n=5)细胞外基质凝胶-PLGA管桥接组;B组(n=5)雪旺细胞-细胞外基质凝胶-PLGA管桥接组;C组(n=5)GDNF基因修饰的雪旺细胞-细胞外基质凝胶-PLGA管桥接组;D组(n=5)自体神经桥接组。损伤各组12周时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神经逆行示踪技术进行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再生评价。结果:12周时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再生评价结果提示:C组优于A、B组,而与D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雪旺细胞的转基因处理可能弥补单纯细胞移植神经营养因子含量的不足,而可能达到与自体神经移植相似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运动神经元 霍乱毒素B-辣根过氧化物酶 脊髓损伤 神经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NF促进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脑内移植的中脑源神经干细胞表达Pitx3、Nurr1和TH 被引量:2
14
作者 姜宇 曾水林 +4 位作者 鲁佑瑜 朱建宝 李涛 李凤飞 徐春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2-97,共6页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作用下,中脑源神经干细胞(mNSCs)在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纹状体移植区表达垂体同源盒家族因子3(Pitx3)、孤儿核受体相关因子1(Nurr1)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变化。方法:mNSCs单独移植组、mNSCs+G...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作用下,中脑源神经干细胞(mNSCs)在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纹状体移植区表达垂体同源盒家族因子3(Pitx3)、孤儿核受体相关因子1(Nurr1)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变化。方法:mNSCs单独移植组、mNSCs+GDNF移植组和生理盐水假手术组的PD大鼠模型,移植4周和8周后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移植区Pitx3、Nurr1和TH的表达。结果:(1)mNSCs单独移植组和mNSCs联合GDNF移植治疗组在移植后4周、8周移植区均有Pitx3,Nurr1和TH表达,mNSCs单独移植组较少表达Pitx3,Nurr1;(2)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联合移植组移植区Pitx3、Nurr1和TH表达量高于单独移植组,其中联合移植组4周表达量最高(P<0.05)。结论:GDNF有促进PD大鼠模型脑内移植的mNSCs表达Pitx3、Nurr1和TH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垂体同源盒家族因子 孤儿核受体相关因子 酪氨酸羟化酶 中脑源神经干细胞 帕金森病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NF重组腺病毒增加MN9D细胞多巴胺合成与释放 被引量:3
15
作者 凌雁 徐国恒 +2 位作者 万有 王晓民 韩济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28-131,共4页
有表达GDNF的重组腺病毒直接感染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来源的MN9D细胞并经神经毒素MPP+处理.感染36h分别收获细胞及其培养基,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多巴胺含量.结果显示,经GDNF重组腺病毒感染的MN9D细胞... 有表达GDNF的重组腺病毒直接感染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来源的MN9D细胞并经神经毒素MPP+处理.感染36h分别收获细胞及其培养基,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多巴胺含量.结果显示,经GDNF重组腺病毒感染的MN9D细胞内及其培养基中的多巴胺水平分别增加50.7%和53.5%.给予神经毒素MPP+损伤后,细胞内多巴胺含量降低53.5%,但同时给予GDNF腺病毒则可抑制这种降低,并使多巴胺水平增加141.3%.以上结果提示GDNF腺病毒可提高细胞内的多巴胺水平并促进其释放,同时还具有对抗神经毒素MPP+损伤作用,表明GDNF重组腺病毒用于帕金森氏病基因治疗具有良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NF 重组腺病毒 多巴胺 帕金森氏病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NF对局灶性脑缺血MRI及皮质和尾壳核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晋光荣 李云涛 +5 位作者 刘俊华 刘培党 徐汉荣 张海军 蔡星星 蔡惠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99-506,共8页
观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磁共振成像(MRI)及皮质和尾壳核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并探讨GDNF对内源性NSCs增殖分化的作用机制。制作右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左侧脑室注射GDNF,5-溴脱氧尿核苷(BrdU... 观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磁共振成像(MRI)及皮质和尾壳核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并探讨GDNF对内源性NSCs增殖分化的作用机制。制作右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左侧脑室注射GDNF,5-溴脱氧尿核苷(BrdU)标记DNA合成期(S期)细胞,Y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MRI观察脑部影像学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组、生理盐水组和GDNF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90min后再灌注不同时间(3、7、14、21、28d)皮质和尾壳核内BrdU/nestin、BrdU/NeuN、BrdU/GFAP阳性双标细胞。GDNF组对学习记忆的恢复较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明显;MRI检查T2WI上缺血区信号明显增高和轻微脑肿胀,GDNF组缺血后3d,缺血区出现小面积信号增高影,14d信号强度明显下降;GDNF组Br-dU/nestin双标细胞数明显增加;新生细胞分化结果显示28d时,GDNF组BrdU/NeuN(58.23%±15.30%)、BrdU/GFAP(11.29%±4.30%),与其它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结果证实局灶性脑缺血激活皮质和尾壳核内的NSCs,而GDNF可促进内源性NSCs增殖、分化,从而促进学习记忆能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增殖 分化 MRI 神经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坐骨神经结扎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GDNF和NCAM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玉萍 胡益民 +2 位作者 王昱 杨建军 李伟彦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27-429,共3页
目的 观察坐骨神经结扎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隙G)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表达的变化.方法 成年SD大鼠42只,随机均分为疼痛组(CCI组)和对照组(C组).CCI组行左侧坐骨神经结扎术,建立慢性限制... 目的 观察坐骨神经结扎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隙G)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表达的变化.方法 成年SD大鼠42只,随机均分为疼痛组(CCI组)和对照组(C组).CCI组行左侧坐骨神经结扎术,建立慢性限制性损伤模型;C组行假手术.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1、3、5、7、14、21 d测机械痛阈(MWT)和热痛阈(TWL).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适时PCR技术检测DRG中GDNF和NCAM的表达.结果 CCI组术后3、5、7、14 d MWT明显低于、TWL短于C组(P〈0.01),而GDNF和NCAM表达明显高于C组(P〈0.05或P〈0.01).结论 坐骨神经结扎大鼠术后可出现痛阈下降,同时伴有DRG中GDNF和NCAM的表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 背根神经节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脑缺血区GDNF及受体表达变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昕华 邵延坤 +3 位作者 郭丽 钱佳利 莽靖 徐忠信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43-1046,共4页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其受体GFRα1、c-Ret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建立大鼠MCAO模型,随机分为MSCs移植组、盐水组和假手术组。移植后1、3、5和7 d应用...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其受体GFRα1、c-Ret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建立大鼠MCAO模型,随机分为MSCs移植组、盐水组和假手术组。移植后1、3、5和7 d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GDNF及其受体的表达。结果:与盐水组和假手术组比较,移植组缺血周边区可见GDNF阳性表达细胞增多。移植后第7天移植组GDNF在缺血周边区的表达高于盐水组和假手术组(P<0.05)。移植组的皮层、海马及底节等部位均可见GFRα1、c-Ret mRNA的阳性表达细胞,且多见于细胞形态完整的神经元,范围集中在缺血周边区。随时间延长,GFRα1、c-Ret mRNA表达细胞增多,在第7天时表达最多,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MSCs移植入脑组织可能分泌和(或)促进神经细胞分泌GDNF,并增加缺血周边神经元表达GDNF及其受体,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胚层 干细胞 脑缺血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NF基因修饰的BMSCs在脑出血大鼠脑内存活与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玲 邓莉 +2 位作者 涂江义 高小青 杨朝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脑出血大鼠脑内的存活与分化。方法:分别将BMSCs/GDNF、BMSCs和生理盐水移植入脑出血大鼠脑内建立不同的实验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GDNF蛋白的表...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脑出血大鼠脑内的存活与分化。方法:分别将BMSCs/GDNF、BMSCs和生理盐水移植入脑出血大鼠脑内建立不同的实验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GDNF蛋白的表达,DAPI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移植细胞在脑内的存活和分化情况。结果:与生理盐水组和BMSCs组相比,BMSCs/GDNF组的GDNF蛋白表达显著上调;与BMSCs组相比,BMSCs/GDNF组的BMSCs存活率增高,神经微丝阳性细胞率上升,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率无明显变化。结论:GDNF基因修饰有助于BMSCs在脑出血大鼠脑内的存活和向神经元样细胞方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NF基因修饰的人工神经复合体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修复作用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文捷 李兵仓 +2 位作者 岳寿伟 王建忠 陈建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应用体外获取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修饰的雪旺细胞结合细胞外基质凝胶及生物可降解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管构建的GDNF基因修饰的人工神经复合体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并对其促神经再生作用予以检测评价... 目的:应用体外获取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修饰的雪旺细胞结合细胞外基质凝胶及生物可降解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管构建的GDNF基因修饰的人工神经复合体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并对其促神经再生作用予以检测评价。方法:2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n=5)细胞外基质凝胶-PLGA管桥接组;B组(n=5)雪旺细胞-细胞外基质凝胶-PLGA管桥接组;C组(n=5)GDNF基因修饰的雪旺细胞-细胞外基质凝胶-PLGA管桥接组;D组(n=5)自体神经桥接组。损伤各组12周时应用神经电生理及甲苯胺蓝染色和透射电镜观测神经再生情况。结果:12周时再生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检测、甲苯胺蓝染色轴突形态计量学分析及透射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提示C组优于A、B组,而与D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雪旺细胞的转基因处理可能弥补单纯细胞移植神经营养因子含量的不足,而可能达到与自体神经移植相似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nf基因 基因修饰 人工神经复合体 大鼠 坐骨神经缺损 gdnf 雪旺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