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肠道菌群测序和代谢组学分析探究黄连-干姜药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黄成银 程雯 +3 位作者 张苗苗 王征 侯宝龙 梁艳妮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97-1410,共14页
为探究黄连-干姜(Coptidis Rhizoma-Zingiberis Rhizoma,CR-ZR)配伍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ose sodium sulfate,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肠道菌群及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采用HPLC技术检测CR-ZR主要活性成分;将... 为探究黄连-干姜(Coptidis Rhizoma-Zingiberis Rhizoma,CR-ZR)配伍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ose sodium sulfate,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肠道菌群及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采用HPLC技术检测CR-ZR主要活性成分;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6组:空白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组(125 mg/kg)、CR-ZR低剂量组(22.5 mg/kg)、CR-ZR中剂量组(45 mg/kg)、CR-ZR高剂量组(90 mg/kg),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均饮用2.5%DSS建立UC模型,造模过程中同时灌胃给药总计11 d,每日记录小鼠体重变化、粪便性状和隐血情况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采用HE进行结肠组织染色,运用ELISA法评估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IL-6、IL-8和IL-10等细胞因子水平,结合16S rR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变化,并采用UPLC-MS技术进行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与模型组对比,CR-ZR药对可显著降低UC小鼠DAI评分(P<0.01),减轻结肠组织损伤,减少炎性细胞浸润,下调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IL-6、IL-8和TNF-α水平(P<0.01),促进抑炎细胞因子IL-10和IL-4分泌(P<0.01)。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CR-ZR处理后小鼠肠道菌群拟杆菌门/厚壁菌门(Bacteroidota/Firmicutes)比例、拟普雷沃氏菌属(Alloprevotella)、Lachnoclostridium、Mucispirillum、经黏液真杆菌属(Blautia)丰度均呈现向健康态恢复的趋势。代谢组学分析筛选出20个生物标志物与CR-ZR药对调节效应相关,涉及精氨酸生物合成、色氨酸代谢途径。说明CR-ZR药对通过重塑紊乱的肠道微生态并调控精氨酸生物合成和色氨酸代谢改善U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干姜 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菌群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质联用技术与网络药理学的生姜质量标志物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朱萱萱 王心威 +4 位作者 李军梅 孟硕 任钧国 彭勍 刘建勋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062-2071,共10页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技术和网络药理学对生姜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方法: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对生姜中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运用网络药理学分...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技术和网络药理学对生姜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方法: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对生姜中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运用网络药理学分析生姜传统功效的现代药理作用机制从而初步探索生姜的Q-Marker,并利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活性成分与靶点蛋白的结合活性。结果:通过UPLC-Q-TOF-MS/MS技术共分析得到生姜中48种化学成分,筛选后得到活性成分33个,以这33个活性成分为Q-Marker候选成分做网络药理学分析,获得靶点基因508个,作用于157条信号通路,如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大鼠肉瘤蛋白(Ras)信号通路等。该实验初步探究了8-姜酮(8-gingerone)、6-姜烯酚(6-shogaol)、8-姜酚(8-gingerol)、四氢姜黄素(Tetrahydrocurcumin)、1-脱氢-8-姜二酮(1-dehydro-8-gingerdione)和(E)-4-(3,7-dimethylocta-2,6-dien-1-yl)-2-methoxy phenol等6个化合物发挥药效的作用机制并预测为生姜的Q-Marker。结论:本研究初步预测了生姜传统功效的Q-Mark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鲜药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传统功效 作用机制 质量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姜的药理作用及其药对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叶妮 王文升 +3 位作者 张浩利 刘青青 蔡双洁 吴沣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6-209,共4页
干姜作为常用中药材,具有解热镇痛、保护氧化、消炎抑菌、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并对心血管系统及消化系统有保护作用。其药对在临床应用广泛。整理了近年来CNKI(中国知网)资料中围绕基于干姜-细辛、干姜-附子、干姜-黄连、干姜-当归、干姜... 干姜作为常用中药材,具有解热镇痛、保护氧化、消炎抑菌、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并对心血管系统及消化系统有保护作用。其药对在临床应用广泛。整理了近年来CNKI(中国知网)资料中围绕基于干姜-细辛、干姜-附子、干姜-黄连、干姜-当归、干姜-半夏、干姜-厚朴、干姜-薤白、干姜-白术等药对的现代研究及相关网络药理学。对干姜及其药对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为揭示干姜药对应用规律、配伍理论以及今后临床应用等方面提供依据和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姜 药理作用 药对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客观赋权-模糊数学法优化筠姜红枣椰奶饮工艺 被引量:2
4
作者 付家莉 罗霜 +2 位作者 陈柯宇 王剑波 尤晓舟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3-119,共7页
以筠姜、红枣为原料研制一款饮料,考察纯椰子粉、白砂糖、柠檬酸对其感官品质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响应面试验,建立模糊数学感官评价体系进行感官评定,以模糊数学感官评分和离心沉淀率为指标,结合主客观赋权法最终得出综合评分,优... 以筠姜、红枣为原料研制一款饮料,考察纯椰子粉、白砂糖、柠檬酸对其感官品质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响应面试验,建立模糊数学感官评价体系进行感官评定,以模糊数学感官评分和离心沉淀率为指标,结合主客观赋权法最终得出综合评分,优选出筠姜红枣椰奶饮的最佳工艺条件。产品的最佳配方为以饮料总质量为基准,筠姜红枣混合液(二者质量比为1∶2)30%、纯椰子粉添加量3.1%、白砂糖添加量3.1%、柠檬酸添加量0.023%。在此条件下制得的筠姜红枣椰奶饮料呈奶咖色,均匀有光泽,组织流动性好,无分层,红枣与纯椰子粉中和了筠姜自身的苦味,使其具有类似于咖啡的滋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筠姜椰奶 主客观赋权法 模糊数学法 响应面试验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ESI-Q-TOF-MS/MS法分析干姜中的姜辣素类化合物 被引量:17
5
作者 梁娜 桑亚新 +3 位作者 周妍 刘卫华 李田叶 王向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52-256,共5页
为了快速准确地分析干姜中姜辣素类化合物的组成,本文建立了一种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飞行时间串联质谱的检测方法。采用Syncronis C18(5μm×250 mm×4.6 mm)色谱柱分析,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再串联... 为了快速准确地分析干姜中姜辣素类化合物的组成,本文建立了一种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飞行时间串联质谱的检测方法。采用Syncronis C18(5μm×250 mm×4.6 mm)色谱柱分析,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再串联电喷雾-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进行正、负、总离子模式的检测,对比标准品分析干姜姜辣素化合物的组成。结果表明,5种姜辣素标样在0~200μg/m L范围内均线性良好(R^2≥0.9992),加标回收率在95.48%~99.46%之间,实验重复性(RSD为0.87%~3.26%)和仪器精密度(RSD为0.02%~1.24%)较好。根据母离子及二级碎片离子结合标准物和参考文献成功分析了干姜姜辣素类化合物的成分。该方法精准的鉴别了5种姜辣素类化合物,并与高效液相色谱结果进行对比,显现出良好的灵敏度和分离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姜 姜辣素 质谱 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典法姜半夏与正交法姜半夏药理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46
6
作者 吴皓 吴利平 +1 位作者 邱鲁婴 叶定江 《中成药》 CAS CSCD 1998年第4期16-18,共3页
通过两种不同炮制工艺炮制的姜半夏对动物刺激性、镇咳、胃排空、肠蠕动、催眠诸项药理实验比较表明:药典法姜半夏和正交法姜半夏的各项药理作用基本一致,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但就炮制工艺而言正交法姜半夏有炮制时间短,辅料用量... 通过两种不同炮制工艺炮制的姜半夏对动物刺激性、镇咳、胃排空、肠蠕动、催眠诸项药理实验比较表明:药典法姜半夏和正交法姜半夏的各项药理作用基本一致,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但就炮制工艺而言正交法姜半夏有炮制时间短,辅料用量少,工艺易控制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半夏 正交法 药理实验 药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燥工艺干姜的UPLC特征指纹图谱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韩燕全 洪燕 +3 位作者 左冬 陈杨 罗欢 夏伦祝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87-990,共4页
目的建立不同干燥工艺干姜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特征指纹图谱,为干姜的干燥工艺选择提供依据。方法生姜,晒干、晾干、真空干燥和微波干燥干姜的甲醇超声提取液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100mm,1.7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 目的建立不同干燥工艺干姜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特征指纹图谱,为干姜的干燥工艺选择提供依据。方法生姜,晒干、晾干、真空干燥和微波干燥干姜的甲醇超声提取液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100mm,1.7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分析各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结果建立了10批不同干燥工艺干姜药材的UPLC特征指纹图谱,标定了15个共有峰,并指认其中6、8、10-姜酚3个色谱峰;10批干姜药材的相似度为0.980~0.997。结论干姜炮制工艺以晾干和60℃真空干燥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姜 干燥工艺 超高效液相色谱 特征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姜对小鼠血清溶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8
作者 王慧芳 曾林 +2 位作者 赵爱珍 付兴伦 贾世玉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1年第4期70-71,共2页
为观察生姜对小鼠血清溶菌酶活性的影响 ,将 40只小鼠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1 0只 ,实验组灌服生姜匀浆液 ,对照组灌服蒸馏水 ,4组小鼠均饲喂正常饲料 ,2 0 d检测小鼠血清中溶菌酶含量。结果表明 ,灌服生姜组小鼠血清溶菌酶含量明显高于... 为观察生姜对小鼠血清溶菌酶活性的影响 ,将 40只小鼠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1 0只 ,实验组灌服生姜匀浆液 ,对照组灌服蒸馏水 ,4组小鼠均饲喂正常饲料 ,2 0 d检测小鼠血清中溶菌酶含量。结果表明 ,灌服生姜组小鼠血清溶菌酶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证实 ,提高血清溶菌酶活性是生姜抗菌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生姜 溶菌酶活性 抗菌机制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姜挥发油纳米乳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5
9
作者 祖元刚 苏鹭 +2 位作者 赵修华 王化 张琳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37-640,共4页
为提高干姜挥发油的水溶性及在制剂过程中的稳定性,尝试将干姜挥发油制备成纳米乳载药形式,并对其进行表征。本文将提取的干姜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并测定HLB值,通过处方筛选确定乳剂配比,并对所得干姜挥发油纳米乳的类型、粒径分布、表... 为提高干姜挥发油的水溶性及在制剂过程中的稳定性,尝试将干姜挥发油制备成纳米乳载药形式,并对其进行表征。本文将提取的干姜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并测定HLB值,通过处方筛选确定乳剂配比,并对所得干姜挥发油纳米乳的类型、粒径分布、表面电位及稳定性进行表征。经实验测得干姜中含挥发油2.1%,为淡黄色或黄色液体,HLB值为8,以吐温-80和司盘-80为表面活性剂,乳剂的最佳体积配比为油∶乳化剂∶水=6∶1∶13,激光粒度仪测得平均粒径为41.4 nm,表面电位为-10.31±1.51 mv,离心稳定常数为21.83%。此方法所得干姜挥发油纳米乳稳定性好,在水中分散性能好、稳定,可有效减少挥发油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油 干姜 纳米乳 制备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生姜挥发油提取工艺 被引量:16
10
作者 徐秀泉 孙雪琴 +1 位作者 邱晶波 田新全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035-1038,1044,共5页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生姜中挥发油的水蒸汽蒸馏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提取时间(p<0.01),料液比(p<0.05)对挥发油提取得率具有显著影响。最佳工艺条件为:生姜干燥后粉碎过60目筛,加水15.6...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生姜中挥发油的水蒸汽蒸馏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提取时间(p<0.01),料液比(p<0.05)对挥发油提取得率具有显著影响。最佳工艺条件为:生姜干燥后粉碎过60目筛,加水15.6倍,水蒸汽蒸馏4.78 h。在此条件下,挥发油得率为2.00%,实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值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挥发油 提取 响应面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辨证用药特点建立大鼠血热出血模型 被引量:20
11
作者 柳佳 张丽 +4 位作者 丁安伟 姚映芷 单鸣秋 喻斌 姚卫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19-1324,共6页
目的同时建立两种模拟中医临床血热出血证的大鼠模型,通过对比分析,对两种模型进行考察。方法模型Ⅰ(干姜组)以5%乙醇代替自由饮水,并灌胃干姜水煎剂,给药剂量15 g.kg-1;空白Ⅰ组自由饮水,并灌胃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给药14 d。模型Ⅱ(干... 目的同时建立两种模拟中医临床血热出血证的大鼠模型,通过对比分析,对两种模型进行考察。方法模型Ⅰ(干姜组)以5%乙醇代替自由饮水,并灌胃干姜水煎剂,给药剂量15 g.kg-1;空白Ⅰ组自由饮水,并灌胃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给药14 d。模型Ⅱ(干酵母组)采用皮下注射干酵母,注射剂量为2 g.kg-1,辅以体积分数5%乙醇代替自由饮水;空白Ⅱ组自由饮水,并皮下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观察大鼠一般体征(体重、饮食量、饮水量、尿量、粪便量、粪便含水量及肛温)的变化,血液流变仪测定全血和血浆黏度,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GB)及红细胞压积(HCT),凝血仪测定血浆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组织学检查舌、肺、胃的病理变化。结果造模14 d后,与空白Ⅰ组比较,干姜组大鼠体重相对减轻,饮食量、饮水量和尿量增加(P<0.05,P<0.01),粪便量及粪便含水量减少(P<0.01),肛温明显升高(P<0.01),全血高、中、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明显增加(P<0.05,P<0.01),TT和APTT明显延长(P<0.01),PT缩短(P<0.01),FIB含量增加(P<0.01),RBC计数相对增加,HGB含量及HCT明显增加(P<0.05);与空白Ⅱ组比较,皮下注射干酵母4 h后,干酵母组大鼠肛温增加且稳定在较高水平(P<0.01),全血高、中、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明显增加(P<0.05,P<0.01),TT和APTT明显延长(P<0.01),PT缩短(P<0.01),FIB含量增加(P<0.01),RBC、HGB及HCT明显增加(P<0.05,P<0.01)。光镜下观察,干姜和干酵母组大鼠舌、胃组织可见血管扩张,肺组织可见局灶性出血。结论大剂量干姜水煎剂灌胃或皮下注射干酵母混悬液均可引起大鼠血热出血,导致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凝血功能障碍、组织血管扩张和出血现象,分析认为选择干姜为造模用药更符合中医临床内伤杂病、烧灼血络、血热妄行出血之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血热出血 干姜 干酵母 凝血功能 血液流变学 肺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姜对大鼠尿液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启云 李冰涛 +5 位作者 徐国良 孙立波 汤喜兰 黄丽萍 余日跃 刘红宁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54-358,共5页
目的通过基于液质联用的代谢组学方法,探讨干姜对大鼠尿液内源性物质的影响。方法 20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干姜组,干姜组ig给予干姜水提物0.72g·kg-1,每天1次,连续30d,分别于第0,1,8,15,22,29天收集大鼠尿样。经液相色谱分离,... 目的通过基于液质联用的代谢组学方法,探讨干姜对大鼠尿液内源性物质的影响。方法 20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干姜组,干姜组ig给予干姜水提物0.72g·kg-1,每天1次,连续30d,分别于第0,1,8,15,22,29天收集大鼠尿样。经液相色谱分离,三重四极杆质谱对尿液中内源性代谢物进行全扫描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法降维,正交信号校正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法(OSC-PLS-DA)分析采集的质荷比和丰度值数据,测定大鼠体内内源性物质含量。结果质荷比和丰度值数据均值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第8天干姜对大鼠尿液中物质代谢影响最大。对第8天数据进行OSC-PLS-DA分析,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干姜组大鼠尿液中磷脂酸和神经酰胺-1-磷酸等物质含量显著下降,孕烯醇酮硫酸和鞘磷脂物质含量明显上升。结论干姜对正常大鼠机体代谢有明显的影响,神经酰胺-1-磷酸等10种物质被判定为可能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姜 液相色谱-质谱法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姜脱菌及离体快繁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郭启高 宋明 梁国鲁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2期137-139,共3页
用生姜茎尖0.5mm以内的分生组织离体培养,可100%脱菌。以加3.0mg/LBA和0.6mg/LNAA的MS培养基为佳。其繁殖效率高达79/120天。生姜茎尖再生植株的形态和染色体无异常现象,遗传性稳定。
关键词 生姜 离体培养 育枯假单胞杆菌 快繁技术 地茎尖培养 茎尖脱菌 遗传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半夏饮片HPLC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陶文婷 吴皓 +3 位作者 郁红礼 史闰均 朱法根 邱韵萦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建立姜半夏饮片的RP-HPLC指纹图谱。方法 Megres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0nm,流速0.8mL/min,柱温30℃,建立姜半夏饮片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计算。结果该方法可使姜半夏饮... 目的建立姜半夏饮片的RP-HPLC指纹图谱。方法 Megres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0nm,流速0.8mL/min,柱温30℃,建立姜半夏饮片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计算。结果该方法可使姜半夏饮片中各成分较好分离,并根据检测结果确定了16个共有指纹峰,建立了姜半夏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10批姜半夏饮片的相似度均大于0.9,且可与半夏药材及姜半夏伪品相区别。结论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精密度高、重复性好,可以作为姜半夏饮片质量控制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半夏饮片 高效液相色谱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姜制前后对乙醇致小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钟凌云 廖智慧 +1 位作者 祝婧 刘婧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88-792,共5页
目的探讨姜制对黄连保护胃黏膜损伤作用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乙醇致小鼠胃黏膜损伤造模,观察黄连和姜黄连作用后乙醇所致小鼠胃黏膜的损伤程度,测定其溃疡抑制百分率,并检测小鼠血浆及胃黏膜中丙二醛(MDA)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 目的探讨姜制对黄连保护胃黏膜损伤作用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乙醇致小鼠胃黏膜损伤造模,观察黄连和姜黄连作用后乙醇所致小鼠胃黏膜的损伤程度,测定其溃疡抑制百分率,并检测小鼠血浆及胃黏膜中丙二醛(MDA)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结果姜黄连抗溃疡抑制率显著高于生黄连和阳性对照西咪替丁,与空白组和模型组相比,黄连及姜黄连给药组小鼠的血清及胃黏膜中MDA量明显降低,SOD活力显著增加,且姜黄连各组MDA量均低于生黄连各组,SOD活力值高于生黄连各组。结论黄连及姜黄连均有保护胃黏膜损伤作用,且姜黄连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连 胃黏膜损伤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蛋白质组学的附子、干姜和花椒的性味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王秋红 杨欣 +3 位作者 李雪磊 杨炳友 王艳宏 匡海学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12期1824-1836,共13页
目的:探讨温热中药(附子、干姜、花椒)对正常大鼠能量代谢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索温热中药在性味—功效—药理作用上的共性和差异性,为阐明温热中药性味的科学内涵提供依据。方法:选择Sprague Dawley(SD)雌雄大鼠,给药21 d后,大鼠通... 目的:探讨温热中药(附子、干姜、花椒)对正常大鼠能量代谢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索温热中药在性味—功效—药理作用上的共性和差异性,为阐明温热中药性味的科学内涵提供依据。方法:选择Sprague Dawley(SD)雌雄大鼠,给药21 d后,大鼠通过腹腔内注射1%戊巴比妥钠麻醉(每100 g体重0.15 m L),差速离心法提取蛋白,BCA蛋白定量和SDS-PAGE检测蛋白完整性,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 TRAQ)技术结合2D LC-MS/MS筛选肝脏中的差异蛋白。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温热中药(附子、干姜、花椒)共筛选出50个共有差异蛋白,其中11个差异蛋白在肝脏中低表达,39个差异蛋白在肝脏中高表达,50个共有差异蛋白主要分布在18个通路中,其中绝大多数与能量代谢相关。结论:附子、干姜、花椒等热性中药在蛋白质组学方面存在共性和差异性,这种共性不仅体现在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上,也体现在其他药理作用上,其中,主要是通过增加体内热量生成和提高对能量的利用两个方面影响机体的能量代谢。研究结果为以"中药同时具有性(气)与味,性(气)与味是中药(包括方剂、单味中药、有效部位或组分、单体化合物)同时兼具的两种特性。药味与药物的具体功效相关。药性(气)是药物通过不同途径以主要影响机体的能量代谢、物质代谢为特征的,可影响药物疗效发挥或与副作用发生有关的一类生物学效应。"的中药性味理论新假说的客观性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为评价中药寒热药性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干姜 花椒 中药性味 寒热药性 能量代谢 药理作用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经方应用看生姜的作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何丽清 傅延龄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558-1559,共2页
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广泛使用了生姜,2部书中共计使用生姜的方有68首,在这些方中生姜主要与桂枝、大枣、半夏、吴茱萸等药配伍,有辛温解表、调和营卫、补益脾胃、温化痰饮、消痞除满、和胃降逆、温通阳气、温散水邪、温... 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广泛使用了生姜,2部书中共计使用生姜的方有68首,在这些方中生姜主要与桂枝、大枣、半夏、吴茱萸等药配伍,有辛温解表、调和营卫、补益脾胃、温化痰饮、消痞除满、和胃降逆、温通阳气、温散水邪、温里散寒、温通血脉、解毒等多方面的功用,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经方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炮姜质量控制标准的改进 被引量:3
18
作者 韩燕全 洪燕 +3 位作者 李翔 李钰馨 汪永忠 夏伦祝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0-164,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炮姜薄层鉴别和成分定量测定标准改进的可行性。方法姜酮和6-姜辣素薄层鉴别以硅胶G薄层板为固定相,以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系统为展开剂;姜酮和6-姜辣素HPLC测定的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C18(4.6 ... 目的探讨《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炮姜薄层鉴别和成分定量测定标准改进的可行性。方法姜酮和6-姜辣素薄层鉴别以硅胶G薄层板为固定相,以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系统为展开剂;姜酮和6-姜辣素HPLC测定的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体积流量1.0 m L/min。结果炮姜中姜酮和6-姜辣素的薄层鉴别斑点清晰,HPLC法可同时测定姜酮和6-姜辣素。与自制炮姜饮片相比,市售14份饮片中姜酮和6-姜辣素的量差异明显。结论建议炮姜质量控制项下增加姜酮的定量测定,可控制以达不到含量限度的干姜仅轻微炮制即可满足炮姜的现有质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药典 炮姜 姜酮 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及贮藏对干姜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丙銮 郁建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9-370,389,共3页
采用沙藏法贮藏鲜姜、恒温恒湿仓库存放干姜以及人工60℃反复复烤干姜等方法,对贵州产姜进行处理,研究其对干姜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新鲜姜块在产地采用沙藏法存放20d对干姜的质量无显著影响;干姜恒温恒湿存放过程中,其精油含量、姜辣... 采用沙藏法贮藏鲜姜、恒温恒湿仓库存放干姜以及人工60℃反复复烤干姜等方法,对贵州产姜进行处理,研究其对干姜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新鲜姜块在产地采用沙藏法存放20d对干姜的质量无显著影响;干姜恒温恒湿存放过程中,其精油含量、姜辣素的含量均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姜烯酚的含量随存放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干姜存放12个月后,其姜烯酚的含量仍只有0.310%;人工60℃复烤干姜中精油和姜辣素的含量均与复烤时间成反比,姜烯酚的含量则与复烤时间成正比。复烤60d姜烯酚的含量即达到0.6%以上,且其精油的总含量高于0.8%。干姜恒温恒湿存放和人工60℃复烤均可使姜辣素转变成姜烯酚,但人工60℃复烤的转变速度远快于恒温恒湿存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姜 精油 姜辣素 姜烯酚 存放 复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对生姜-陈皮配伍前后煎煮液中几种活性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科卫 马彩霞 缪六舒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97-1700,共4页
目的建立同时定量测定药对生姜-陈皮配伍煎煮液中几种活性成分(橙皮苷、6-姜酚、8-姜酚、6-姜醇)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Agilent TC-C18(2)(4.6 mm×250 mm,5μm),以乙腈-6%醋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 目的建立同时定量测定药对生姜-陈皮配伍煎煮液中几种活性成分(橙皮苷、6-姜酚、8-姜酚、6-姜醇)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Agilent TC-C18(2)(4.6 mm×250 mm,5μm),以乙腈-6%醋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对生姜、陈皮配伍前后煎煮液中的橙皮苷、6-姜酚、8-姜酚、6-姜醇进行测定。结果药对煎煮液中的各成分量均较单味药煎煮液中的量高。结论生姜、陈皮配伍可提高所测定有效成分溶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陈皮配伍 合煎 分煎 定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