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基光度数据判定GEO自旋稳定目标功能方法
1
作者 王阳 胡敏 +1 位作者 杜小平 徐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19,共7页
地球静止轨道(GEO)自旋稳定目标的自旋周期和其地基光度数据周期及其自身的功能属性均具有较强关联性,以目标自旋周期为桥梁,可以基于地基光度数据实现GEO自旋稳定目标的功能判定。对截至2022年5月1日全球仍在轨运行的GEO自旋稳定目标... 地球静止轨道(GEO)自旋稳定目标的自旋周期和其地基光度数据周期及其自身的功能属性均具有较强关联性,以目标自旋周期为桥梁,可以基于地基光度数据实现GEO自旋稳定目标的功能判定。对截至2022年5月1日全球仍在轨运行的GEO自旋稳定目标进行目标自旋周期和功能关联分析,在综合考虑目标光度数据不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光度数据反演目标自旋周期的方法。结合目标自旋周期和其功能的关联性,进一步提出光度数据判定目标功能的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地基光度数据的应用效益,有望为太空目标能力评估等空间应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静止轨道目标 自旋稳定目标 光度数据 自旋周期 功能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种群混沌遗传算法的GEO目标服务任务规划 被引量:3
2
作者 尹帅 余建慧 +3 位作者 宋斌 郭延宁 李传江 吕跃勇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4-921,共8页
面向地球同步轨道(geosynchronous Earth orbit,GEO)空间目标碎片清除、燃料加注等不同在轨服务需求,研究了“固定储油站+往返航天器”相结合的航天器任务规划问题。首先,建立了多任务混合的燃料最优双层任务规划模型,外层为目标服务序... 面向地球同步轨道(geosynchronous Earth orbit,GEO)空间目标碎片清除、燃料加注等不同在轨服务需求,研究了“固定储油站+往返航天器”相结合的航天器任务规划问题。首先,建立了多任务混合的燃料最优双层任务规划模型,外层为目标服务序列规划,内层为轨道机动规划。随后,针对该连续-离散混合变量组合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多种群混沌遗传算法(multi-group chaotic genetic algorithm,MGCGA),采用混合编码表征决策变量,引入立方混沌映射算子提高初始种群质量,多种群及精英保留策略使得算法在求解过程中能更为显著地逼近全局最优解。最后,参考实际GEO目标构建了典型算例,规划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具有全局收敛性好、收敛速度快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轨服务 地球同步轨道目标 多任务 储油站 任务规划 多种群混沌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DS GEO卫星的电离层VTEC反演性能评估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屹 李剑锋 黄丁发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50,共8页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的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可以对固定穿刺点总电子含量(TEC)进行连续观测,可为电离层模型精化提供约束,但BDS GEO卫星探测范围包含了20000 km以上的稀薄等离子体,为了进一步研究其对TEC反演造成的影响,提出一种性...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的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可以对固定穿刺点总电子含量(TEC)进行连续观测,可为电离层模型精化提供约束,但BDS GEO卫星探测范围包含了20000 km以上的稀薄等离子体,为了进一步研究其对TEC反演造成的影响,提出一种性能评估方法:利用BDS GEO卫星双频观测数据提取电离层穿刺点处的垂向电子总含量(VTEC);然后分析穿刺点处VTEC变化特性,并与全球电离层图、相邻中圆轨道(MEO)卫星反演VTEC比较;最后以经验电子模型为参考,评估2种卫星探测的等离子体层总电子含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GEO-VTEC与全球电离层图有较好的一致性;在不同的地磁条件下,GEO-VTEC与MEO-VTEC偏差的均方根值接近,最大不超过2.46个总电子含量单位;GEO与MEO卫星探测的等离子体层TEC值接近,20000 km以上的等离子体对于TEC的影响可以忽略。说明GEO-VTEC与常用电离层产品以及MEO-VTEC的性能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geo) 电离层探测 全球电离层图(GIM) 地磁风暴 性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EI测量的GEO目标快速轨道恢复
4
作者 黄俊迦 杜兰 +3 位作者 刘泽军 张中凯 周佩元 刘隆迪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5,共9页
连线干涉测量(Connected Element Interferometry,CEI)是一种全天时全天候的被动测角技术,已用于空间目标的跟踪监视.地球静止轨道(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GEO)卫星需要频繁机动以保持轨位或完成其他任务,其机动后的快速轨道恢复能... 连线干涉测量(Connected Element Interferometry,CEI)是一种全天时全天候的被动测角技术,已用于空间目标的跟踪监视.地球静止轨道(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GEO)卫星需要频繁机动以保持轨位或完成其他任务,其机动后的快速轨道恢复能力对于监视预警极为重要.针对基于CEI的GEO短弧定轨和预报,分析了定轨算法的形亏和数亏,在附加先验轨道约束的短弧定轨基础上,提出了轨道半长轴初值的自适应优化方法.利用亚太七号卫星的CEI仿真和实测数据进行了短弧定轨和预报,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半长轴初值,30min短弧定轨和10min预报的卫星位置分量精度均优于4km,能够满足非合作GEO目标机动后快速轨道恢复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卫星 非合作目标 CEI 快速轨道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CEI的GEO目标滑窗式机动探测方法
5
作者 黄俊迦 杜兰 +3 位作者 刘泽军 张中凯 周佩元 刘隆迪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4,共6页
为了进一步提升地面跟踪站的监视预警能力,提出一种基于连线相位干涉测量(CEI)的地球静止轨道(GEO)目标滑窗式机动探测方法:立足于CEI的GEO短弧段定轨和预报,基于GEO卫星位保机动的持续小推力和轨道缓慢渐变特性,提出一种针对GEO目标尤... 为了进一步提升地面跟踪站的监视预警能力,提出一种基于连线相位干涉测量(CEI)的地球静止轨道(GEO)目标滑窗式机动探测方法:立足于CEI的GEO短弧段定轨和预报,基于GEO卫星位保机动的持续小推力和轨道缓慢渐变特性,提出一种针对GEO目标尤其是非合作GEO目标的滑窗式准实时机动探测方法;并利用亚太七号和中星十号卫星的CEI仿真和实测数据进行机动探测。结果表明,东西机动和南北机动捕获与卫星发动机的点火时刻基本保持一致,机动探测延迟量均小于10 min;能够实现GEO目标的准实时机动告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静止轨道(geo)目标 连线相位干涉测量(CEI) 滑动窗口 机动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基光学监视的GEO空间目标短弧段定轨方法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冬 易东云 程洪玮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共7页
利用两个短弧段的天基测角资料实现对GEO空间目标的轨道确定是天基空间目标监视系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将短弧段的主要测量信息表示为弧段属性,构造约束空间目标距离和径向速度的容许域,采用桁架平衡法对第一个短弧段的容许域三角... 利用两个短弧段的天基测角资料实现对GEO空间目标的轨道确定是天基空间目标监视系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将短弧段的主要测量信息表示为弧段属性,构造约束空间目标距离和径向速度的容许域,采用桁架平衡法对第一个短弧段的容许域三角剖分采样,以这些采样点的轨道预报第二个短弧段的弧段属性,通过分析预报值与实际值的差异,优先选取多个采样点的轨道作为初轨,分别对各初轨进行轨道改进。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成功解算最小二乘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弧段 桁架平衡法 采样法 最小二乘轨道 轨道确定 空间目标 地球同步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VRM辅助的北斗GEO卫星反射信号土壤湿度反演方法 被引量:20
7
作者 杨磊 吴秋兰 +3 位作者 张波 梁勇 洪学宝 邹文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34-1141,共8页
提出了一种支持向量回归机(SVRM)辅助的北斗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反射信号土壤湿度反演方法。使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信号(GNSS-R)右旋圆极化(RHCP)天线和左旋圆极化(LHCP)天线接收体制进行了地基实验,采集了北斗GEO卫星直射、反射... 提出了一种支持向量回归机(SVRM)辅助的北斗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反射信号土壤湿度反演方法。使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信号(GNSS-R)右旋圆极化(RHCP)天线和左旋圆极化(LHCP)天线接收体制进行了地基实验,采集了北斗GEO卫星直射、反射信号原始数据,并从中提取直射、反射信号的相关功率,结合北斗GEO卫星的高度角与方位角信息作为输入,烘干称重法获取的土壤湿度作为输出对使用径向基(RBF)核函数的ε-SVRM进行了训练。独立测试集上的结果表明,SVRM辅助的北斗GEO卫星反射信号土壤湿度反演方法获取的土壤湿度结果与烘干称重法获取的土壤湿度参考值误差控制在3%以内,线性回归方程决定系数为0.8979,均方根误差RMSE为1.4926%,证明了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泛化特性,实际应用中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 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信号(GNSS-R) 支持向量回归机(SVRM) 土壤湿度 遥感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ETRI网模型的LEO/MEO/GEO三层卫星网络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洪志国 吴凤鸽 +2 位作者 范植华 李磊 孙富春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54-357,共4页
基于Petri网模型方法和仿真方法 ,对一种低轨 /中轨 /同步地球轨 (LEO/MEO/GEO)三层卫星网络进行了性能分析 .首先建立了卫星网络的广义随机Petri网 (GSPN)模型 ,采用SPNP6 .0软件进行了网络性能分析 .然后 ,将分析结果与采用OPNET软件... 基于Petri网模型方法和仿真方法 ,对一种低轨 /中轨 /同步地球轨 (LEO/MEO/GEO)三层卫星网络进行了性能分析 .首先建立了卫星网络的广义随机Petri网 (GSPN)模型 ,采用SPNP6 .0软件进行了网络性能分析 .然后 ,将分析结果与采用OPNET软件对该三层卫星网络模拟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并得出了诸如在高网络负载的情况下三层网络结构的性能优于单层等新的结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通信 LEO/MEO/geo卫星网络 GSPN模型 性能分析 OP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椭圆轨道的Geo-SAR精确多普勒参数解析计算方法 被引量:9
9
作者 赵秉吉 齐向阳 +1 位作者 宋红军 韩晓磊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642-2647,共6页
该文综合考虑了轨道偏心率、地球扁率和地球自转三方面的因素,推导得出高精度星载SAR多普勒中心频率和多普勒调频率解析式。鉴于2维姿态导引对于Geo-SAR的必要性,进一步分析了姿态导引后和零姿态导引两种情况下的多普勒参数,为Geo-SAR... 该文综合考虑了轨道偏心率、地球扁率和地球自转三方面的因素,推导得出高精度星载SAR多普勒中心频率和多普勒调频率解析式。鉴于2维姿态导引对于Geo-SAR的必要性,进一步分析了姿态导引后和零姿态导引两种情况下的多普勒参数,为Geo-SAR的多普勒参数计算提供了实用且有效的方法。该文得到的多普勒参数解析计算式适用于任意轨道高度和任意姿态的星载SAR,且具备很高的精度。基于该结论,研究了运行于椭圆轨道的Geo-SAR多普勒中心和多普勒调频率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SAR 多普勒参数 椭圆轨道 地球椭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O导航星广播星历拟合改进算法设计 被引量:31
10
作者 高玉东 郗晓宁 王威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8-22,共5页
设计了倾角较小的GEO导航星的广播星历拟合算法。该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在常规拟合算法的基础上对位置观测量进行合理的坐标系参考平面旋转,特别是提出针对拟合迭代初值进行相应的坐标变换,从而既可以解决轨道参数拟合的相关性问题,使轨道... 设计了倾角较小的GEO导航星的广播星历拟合算法。该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在常规拟合算法的基础上对位置观测量进行合理的坐标系参考平面旋转,特别是提出针对拟合迭代初值进行相应的坐标变换,从而既可以解决轨道参数拟合的相关性问题,使轨道参数拟合快速收敛,同时又兼顾了用户接收机的计算简便化。通过仿真验证,该方法简洁有效,拟合中误差RMS在厘米量级,能够保证拟合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 广播星历参数拟合 小倾角 坐标变换 快速收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O&GEO双层卫星网络的动态路由技术 被引量:9
11
作者 姚晔 梁旭文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966-1973,共8页
基于低地球轨道和静止地球轨道(low Earth orbit&geo-synchronous Earth orbit,LEO&GEO)双层卫星网络结构,对其覆盖特性和星间链路(inter-satellite-link,ISL)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提出了分层分簇的管理方法,只有主簇头与GEO卫... 基于低地球轨道和静止地球轨道(low Earth orbit&geo-synchronous Earth orbit,LEO&GEO)双层卫星网络结构,对其覆盖特性和星间链路(inter-satellite-link,ISL)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提出了分层分簇的管理方法,只有主簇头与GEO卫星有连接关系,简化了互联关系的复杂性。在该卫星组网结构中,利用星座网络拓扑的特点,提出一种负载均衡的动态路由算法,综合考虑了路径时延和ISL链路负载。与单层卫星网络相比,双层卫星网络可以更加均匀地分配通信量,仅在低层LEO卫星路由跳数超出一定阈值或者卫星网络链路利用率超过某个门限范围时,才利用上层GEO卫星进行中转传输,仿真结果表明,所提路由算法可以实现更低的时延、延迟抖动以及更优的服务质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地球轨道和静地球轨道星座 分层分簇 负载均衡 链路利用率 拥塞避免 触发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GEO SAR远地点的改进SRC算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志鹏 胡程 +1 位作者 曾涛 刘向荣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7-310,326,共5页
针对地球同步轨道合成孔径雷达在远地点采用原有的等效直线模型速度和斜视角会出现复数,以及"Stop-and-Go"假设不成立的问题,进行了二次距离压缩算法(SRC)的改进,提出了一种新的信号模型,修正了成像算法中的补偿函数,而且采... 针对地球同步轨道合成孔径雷达在远地点采用原有的等效直线模型速度和斜视角会出现复数,以及"Stop-and-Go"假设不成立的问题,进行了二次距离压缩算法(SRC)的改进,提出了一种新的信号模型,修正了成像算法中的补偿函数,而且采用高阶近似的方法得到了精确的方位向调频率,改进了方位向压缩函数.结果表明改进的二次距离压缩算法可以在合成孔径时间100s内聚焦远地点40km×40km的场景,且场景边缘点的峰值旁瓣比和积分旁瓣比与理论值非常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同步轨道合成孔径雷达 “Stop-and-Go”假设 等效直线模型 二次距离压缩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alman滤波的GEO卫星运动学定轨 被引量:5
13
作者 贺凯飞 徐天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9-112,117,共5页
考虑到GEO卫星实际的运动特点,将常速度模型作为状态方程,用Kalman滤波法对GEO卫星进行运动学定轨。针对无系统误差和有系统误差的情形分别使用单向滤波和双向滤波的方法,其中双向滤波的思想是:先用正向滤波估计系统误差参数,然后将其... 考虑到GEO卫星实际的运动特点,将常速度模型作为状态方程,用Kalman滤波法对GEO卫星进行运动学定轨。针对无系统误差和有系统误差的情形分别使用单向滤波和双向滤波的方法,其中双向滤波的思想是:先用正向滤波估计系统误差参数,然后将其作为初始值进行反向滤波。模拟算例表明:观测值仅含偶然误差时,单向Kalman滤波法定轨具有较高的精度;但当观测值中含有系统误差时,定轨精度急剧下降,顾及系统误差参数的单向Kalman滤波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系统误差的影响,利用双向Kalman滤波法可进一步削弱系统误差的影响,提高定轨精度。算例还表明Kalman滤波法定轨可较为精确地估计出GEO卫星的运行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卫星 KALMAN滤波 轨道确定 系统误差 双向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北斗GEO卫星反射信号的渤海海冰检测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云 谢向芳 +3 位作者 孟婉婷 杨树瑚 高强 王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7-263,共7页
随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信号(GNSS-R)的提出,其在海冰检测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北斗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的角速度较小且仰角变化仅有3°~4°,因此在相同观测地点其镜面反射点的空间位置非常稳定,可以提高特定区域海冰... 随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信号(GNSS-R)的提出,其在海冰检测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北斗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的角速度较小且仰角变化仅有3°~4°,因此在相同观测地点其镜面反射点的空间位置非常稳定,可以提高特定区域海冰检测的时间分辨率。对在中国渤海湾进行的2次岸基海冰检测实验(2015年1月24日和2016年1月30日至2月4日)进行分析,验证了北斗GEO B1反射信号对沿岸海冰进行长时间连续检测的可行性。第1个实验结果显示海冰密集度与2颗GEO卫星C01和C03的极化比值结果具有相关性;第2个实验结果显示3颗GEO卫星C01、C02和C03检测的海冰极化比值与大气温度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C01、C02和C03的极化比值与大气温度的相关值分别为0.61、0.72和0.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 反射信号 极化比 海冰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GEO卫星网络的多速率多播拥塞控制机制 被引量:2
15
作者 田波 蔡述庭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99-1604,共6页
针对GEO卫星网络带宽时延积较大、拥塞控制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GEO卫星网络的多速率多播拥塞控制机制MMCCM_GEO.首先,在保证接收端请求速率最大化的前提下,将GEO卫星网络中的多速率多播问题转化为非线性优化问题,并采用改... 针对GEO卫星网络带宽时延积较大、拥塞控制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GEO卫星网络的多速率多播拥塞控制机制MMCCM_GEO.首先,在保证接收端请求速率最大化的前提下,将GEO卫星网络中的多速率多播问题转化为非线性优化问题,并采用改进的模拟退火算法对其求解,得到了最优的接收端请求速率.其次,通过采用代理节点实现反馈信息的汇集与丢失数据的恢复,有效地解决了反馈内暴及数据恢复问题.仿真结果表明,与目前GEO卫星网络中典型的多速率多播拥塞控制机制相比,本文的拥塞控制机制有效地提高了数据吞吐量和带宽利用率,降低了GEO卫星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时延,同时也具备了更好的可扩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卫星网络 多速率多播 拥塞控制 模拟退火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O星机双/多基地SAR系统同步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燕宇 张长耀 王金根 《雷达科学与技术》 2007年第5期353-357,364,共6页
分布式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已成为SAR领域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热点,在地球静止轨道(GEO)上构建发射站,在空中飞机上配置SAR接收机的星机双基地SAR,是一种新体制的SAR系统。该文对基于地球静止轨道(GEO)的卫星作为发射站平台,飞机作为... 分布式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已成为SAR领域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热点,在地球静止轨道(GEO)上构建发射站,在空中飞机上配置SAR接收机的星机双基地SAR,是一种新体制的SAR系统。该文对基于地球静止轨道(GEO)的卫星作为发射站平台,飞机作为接收站的星机双基地SAR系统进行了介绍,给出了系统的组成方式,并就星机各自的轨道进行了简述,文章重点对GEO星机双基地SAR系统的同步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初步的构想,并给出了部分仿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静止轨道 合成孔径雷达 双基地SAR 同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O卫星链路丢包区分的TCP Westwood改进算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建峰 黄国策 康巧燕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763-2766,2770,共5页
在分析TCP Westwood(TCPW)算法优缺点的基础上,针对其应用于同步轨道(GEO)卫星链路时存在的不足,结合Vegas、Veno及LogWestwood+等改进算法的优势,基于预测的下一时刻的网络带宽,把窗口调整与带宽利用情况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适合于GE... 在分析TCP Westwood(TCPW)算法优缺点的基础上,针对其应用于同步轨道(GEO)卫星链路时存在的不足,结合Vegas、Veno及LogWestwood+等改进算法的优势,基于预测的下一时刻的网络带宽,把窗口调整与带宽利用情况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适合于GEO卫星链路的基于丢包区分的TCP Westwood改进算法。改进算法将每个阶段的窗口调整与带宽估计、网络状态紧密联系起来,结合网络状态和带宽估计判断拥塞窗口的合理性,动态地调整拥塞窗口,使拥塞即将发生时,窗口能及时下降到适宜的水平,尽量避免由于拥塞而导致的分组丢失。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提高了TCP westwood在GEO卫星链路中应用时的性能,具有较好的吞吐量、公平性、友好性和较低的丢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轨道卫星 拥塞控制 TCP Westwood 丢包区分 带宽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波束GEO卫星的大容量互联网接入系统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怡 易克初 +1 位作者 于全 孙德春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87-1394,共8页
针对大容量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系统目的关口站距用户远、同步耗时长、下行传输效率低等问题,提出基于多波束GEO卫星的大容量互联网接入系统。所提方案星上进行非再生式信号处理、基带程控交换、闭环同步控制、信令信息处理和信道调... 针对大容量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系统目的关口站距用户远、同步耗时长、下行传输效率低等问题,提出基于多波束GEO卫星的大容量互联网接入系统。所提方案星上进行非再生式信号处理、基带程控交换、闭环同步控制、信令信息处理和信道调度管理以及下行链路采用时分复用传输方式。对于支持大量分散或移动用户接入互联网的应用,业务质量显著改善,且因信道利用率大大提高,实际运行时的用户容量、数据吞吐率也可能更大。仿真结果表明多频-准正交时分复用传输方式的性能更好,且根据我们已进行过的有关单元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设计实现经验,所提系统现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束地球同步轨道移动卫星 多频-时分多址 程控交换 准正交时分复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现同步轨道(GEO)高分辨力对地观测的技术途径(上) 被引量:8
19
作者 于前洋 曲宏松 《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 2008年第1期1-12,共12页
在地球静止同步轨道(GEO)上实现高分辨力对地观测,具有一系列独特优点,远为其它轨道所不及。然而,对于36000 km的远程高分辨力可见波段观测,要求望远镜必须具备20 m以上口径的主镜。传统的空间相机,如果要有如此大的口径,其总质量将超过... 在地球静止同步轨道(GEO)上实现高分辨力对地观测,具有一系列独特优点,远为其它轨道所不及。然而,对于36000 km的远程高分辨力可见波段观测,要求望远镜必须具备20 m以上口径的主镜。传统的空间相机,如果要有如此大的口径,其总质量将超过1000 t,无法发射到GEO上。无支撑薄膜望远镜和大口径衍射望远镜,可以大幅度降低主镜质量面密度,从而降低整个相机系统的总质量,可算是一种极好的技术途径。分步发射与在轨装配,则提供了可供此类观测系统实施从地面转运到GEO的技术手段。基于变换成像原理的傅里叶望远镜,将高分辨力的取得,由增大接收口径转变为加大发射间隔,用大面积回波能量探测加上傅里叶分量重构,取代常见的目标图像直接探测,突破了远程高分辨力观测的致命瓶颈。近完美透镜为突破衍射极限提供了可能性,从而为超分辨力观测开拓出一片科学的新天地。负折射率材料(左手型材料)可制成完美透镜,而光子晶体是负折射率材料的热门选择之一,基于表面等离子激元(SPP)的光子器件则是其另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轨道 高分辨力对地观测 傅里叶望远镜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现同步轨道(GEO)高分辨力对地观测的技术途径(下) 被引量:5
20
作者 于前洋 曲宏松 《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 2009年第1期1-9,共9页
在地球静止同步轨道(GEO)上实现高分辨力对地观测,具有一系列独特优点,远为其它轨道所不及。然而,对于36000km的远程高分辨力可见波段观测,要求望远镜必须具备20m以上口径的主镜。传统的空间相机,如果要有如此大的口径,其总质量将超过10... 在地球静止同步轨道(GEO)上实现高分辨力对地观测,具有一系列独特优点,远为其它轨道所不及。然而,对于36000km的远程高分辨力可见波段观测,要求望远镜必须具备20m以上口径的主镜。传统的空间相机,如果要有如此大的口径,其总质量将超过1000t,无法发射到GEO上。无支撑薄膜望远镜和大口径衍射望远镜,可以大幅度降低主镜质量面密度,从而降低整个相机系统的总质量,可算是一种极好的技术途径。分步发射与在轨装配,则提供了可供此类观测系统实施从地面转运到GEO的技术手段。基于变换成像原理的傅里叶望远镜,将高分辨力的取得,由增大接收口径转变为加大发射间隔,用大面积回波能量探测加上傅里叶分量重构,取代常见的目标图像直接探测,突破了远程高分辨力观测的致命瓶颈。近完美透镜为突破衍射极限提供了可能性,从而为超分辨力观测开拓出一片科学的新天地。负折射率材料(左手型材料)可制成完美透镜,而光子晶体是负折射率材料的热门选择之一,基于表面等离子激元(SPP)的光子器件则是其另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轨道 高分辨力对地观测 傅里叶望远镜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