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42篇文章
< 1 2 2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rface geometry modification to trap plasticized flash for improved joint strength of dissimilar rotary friction welds
1
作者 Neeraj Kumar Mishra S.G.K.Manikandan +1 位作者 Suresh Meshram Amber Shrivastava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4期71-78,共8页
Rotary friction welding is a highly effective solid-state technique for joining dissimilar materials,which offers the potential for significant weight reduction without compromising strength.Traditionally,during rotar... Rotary friction welding is a highly effective solid-state technique for joining dissimilar materials,which offers the potential for significant weight reduction without compromising strength.Traditionally,during rotary friction welding,the severely deformed material,or flash,is expelled from the interface and machined away to achieve the desired joint geometry.However,this work introduces a novel approach:trapping the flash within the joint to improve joint properties.The study investigates two different interface geometry combinationsdflat-flat and flat-taper interfaces.Previous research shows that Ni interlayer between steel and titanium can enhance the joint strength.This study builds on the existing knowledge(effect of Ni interlayer)by examining the influence of interface geometry to further improve the dissimilar joint performance.The experimental results,including tensile testing and micro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highlight the superior performance of the flat-taper interface.The modified geometry minimizes flash loss,providing a cavity that retains both the flash and the Ni interlayer within the joint.This retention promotes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resulting in refined grain structures near the interface.Moreover,the trapped Ni interlayer effectively prevents the formation of brittle Fe-Ti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at the dissimilar material interface.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the flat-taper interface improved joint strength by an impressive 105%compared to the flat-flat interface.This innovative geometry modification demonstrates the potential to enhanc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dissimilar joints through better flash and interlayer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metry modification Microstructure Electron back scattered diffraction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FRACTOGRAPHY SS321 TI6AL4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timation of surface geometry on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P/HTPB propellant under rapid depressurization 被引量:1
2
作者 Kaixuan Chen Zhenwei Ye +1 位作者 Xiaochun Xue Yonggang Yu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546-558,共13页
The 2D sandwich model serves as a potent tool in exploring the influence of surface geometry on the combustion attributes of Ammonium perchlorate/Hydroxyl-terminated polybutadiene(AP/HTPB)propellant under rapid pressu... The 2D sandwich model serves as a potent tool in exploring the influence of surface geometry on the combustion attributes of Ammonium perchlorate/Hydroxyl-terminated polybutadiene(AP/HTPB)propellant under rapid pressure decay.The thickness of the sandwich propellant is derived from slicing the 3D random particle packing,an approach that enables a more effective examination of the micro-flame structure.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predicted burning characteristics has been performed with experimental studies.The findings demonstrate a reasonable agreement,thereby validating the precision and soundness of the model.Based on the typical rapid depressurization environment of solid rocket motor(initial combustion pressure is 3 MPa and the maximum depressurization rate is 1000 MPa/s).A-type(a flatter surface),B-type(AP recesses from the combustion surface),and C-type(AP protrudes from the combustion surface)propellant combustion processes are numerically simulated.Upon comparison of the evolution of gas-phase flame between 0.1 and 1 ms,it is discerned that the flame strength and form created by the three sandwich models differ significantly at the beginning stage of depressurization,with the flame structures gradually becoming harmonized over time.Conclusions are drawn by comparison extinction times:the surface geometry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the combustion process,with AP protrusion favoring combustion the mo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HTPB propellant BDP model Rapid pressure decay Burning surface geomet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煤样主控裂隙尺度筛选的等效DFN模型构建 被引量:1
3
作者 郎丁 张子鑫 +4 位作者 伍永平 余洋 余建东 武小博 张耀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5-449,共15页
煤岩体中不同尺度层级的节理交错,分布规律迥异,对其变形破坏特征有重要影响。筛选对煤岩力学行为起主控作用的裂隙尺度层级并在该尺度基础上进行随机节理网络模型(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DFN)构建,在保证数值计算准确性的同时降低... 煤岩体中不同尺度层级的节理交错,分布规律迥异,对其变形破坏特征有重要影响。筛选对煤岩力学行为起主控作用的裂隙尺度层级并在该尺度基础上进行随机节理网络模型(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DFN)构建,在保证数值计算准确性的同时降低冗余裂隙尺度对模型构建及计算机算力的影响,可为提升岩石力学数值计算效能提供新的途径。基于CT扫描与图像处理技术,提取煤样三维裂隙结构及其几何特征参数,嵌入RFPA^(3D)-CT进行单轴加载数值分析并与试件的单轴压缩试验结果进行比对,确定了煤样数值模型的细观力学参数,进一步逐级筛选出对煤样力学行为起主要控制作用的裂隙尺度层级。在此基础上,运用Baecher模型和Monte-Carlo随机模拟理论,依据主控裂隙的几何分布特征构建等效DFN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煤体试件样本的主控裂隙尺度(迹长)不小于14 mm,对该尺度以上的裂隙与对该尺度及以上裂隙进行删减的模型相较,破坏形态由“2”型转为斜“1”型,破坏峰值强度升高了61.79%,该尺度以上裂隙的存在与否对试件模型的数值计算结果起到决定性的控制作用。基于试件的主控裂隙尺度构建了等效DFN模型,其节理几何特征与基于CT扫描的真实裂隙各项几何特征参数基本一致,其平均误差为5.16%,等效DFN模型在单轴加载作用下表现出的力学性质与CT扫描后6组全裂隙模型相对吻合,两者峰值强度平均误差为13.41%,破坏计算时步的计算效率提升了14.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扫描 阈值分割 裂隙几何统计 主控裂隙尺度 随机节理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立覆盖流形法的通用计算公式和通用程序设计——(三)算例验证 被引量:1
4
作者 苏海东 宋文硕 +2 位作者 龚亚琦 韩陆超 韦玉霞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1-218,共8页
在前两篇提出的通用计算公式、通用程序设计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求解弹性力学运动微分方程、传导方程、波动方程(含稳态和瞬态分析),给出了一至三维包括位移场、温度场、渗流场、声场、静电场和势流场等算例进行全面验证,涵盖了任意形状... 在前两篇提出的通用计算公式、通用程序设计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求解弹性力学运动微分方程、传导方程、波动方程(含稳态和瞬态分析),给出了一至三维包括位移场、温度场、渗流场、声场、静电场和势流场等算例进行全面验证,涵盖了任意形状和任意连接的网格、精确几何边界的模拟及本质边界条件的准确施加、高阶级数逼近、裂纹尖端附近解析级数的应用等独立覆盖流形法的特色功能。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级数流形元(级数元)”的新名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流形方法 独立覆盖 偏微分方程 级数解 网格剖分 精确几何 级数流形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目RGB穿衣人体的手部精细化重建
5
作者 张冀 任志鹏 +3 位作者 张荣华 苑朝 翟永杰 余正秦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0-306,共7页
为解决单目穿衣人体在复杂姿态下手部形状重建存在遮挡和缺失的失真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ECON与MANO手部模型,实现高效穿衣人体的手部精细化重建方法H-ECON(hand-focused explicit clothed humans obtained from normals)。具体而言,该... 为解决单目穿衣人体在复杂姿态下手部形状重建存在遮挡和缺失的失真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ECON与MANO手部模型,实现高效穿衣人体的手部精细化重建方法H-ECON(hand-focused explicit clothed humans obtained from normals)。具体而言,该方法首先以类型无关的手部检测器聚焦手部区域并进行翻转和裁剪;然后,引入注意力机制用于增强对手部区域的感知能力,空洞螺旋卷积则更好地捕捉手部不同尺度的特征;最后,独特的融合模块确保了手部重建与整身模型的融合效果。在FreiHAND和HanCo公开数据集上与其他方法的定量定性对比结果表明了H-ECON的有效性,其独立手部模块明显优于ECON中的替代手部模块。H-ECON实现了对人体手部几何和姿态变化的精确描述,进一步缩小了2D图像生成到3D人体网格之间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重建 穿衣人体 注意力机制 空洞螺旋卷积 深度几何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立覆盖流形法的通用计算公式和通用程序设计——(一)通用计算公式 被引量:1
6
作者 苏海东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3-201,210,共10页
独立覆盖流形法是偏微分方程数值计算的新方法,在近似函数构造的基础层面上形成了偏微分方程的“分区级数解”,实现了有限元法及一些新方法的主要分析功能,在网格划分的灵活性、计算稳定性等方面还具有一些独特优势,但也意味着其计算公... 独立覆盖流形法是偏微分方程数值计算的新方法,在近似函数构造的基础层面上形成了偏微分方程的“分区级数解”,实现了有限元法及一些新方法的主要分析功能,在网格划分的灵活性、计算稳定性等方面还具有一些独特优势,但也意味着其计算公式和程序设计不同于现有方法。总结了近年来该方法在固体计算中的主要研究成果,归纳了一套简洁的通用计算公式,局部近似函数中的形函数表达为单位分解函数、坐标转换矩阵和级数矩阵的乘积,具体讨论了各种情况下的形函数及其求导方法,给出各种矩阵的表达式以及时间积分方法,用于求解弹性力学运动微分方程、传导方程、波动方程,包括一维至三维的稳态和瞬态分析和三类边界条件,涵盖了高阶级数、任意形状网格、精确几何边界模拟及本质边界条件的准确施加、裂纹尖端附近采用解析级数等特色功能。利用这些公式即可开展独立覆盖流形法通用程序的开发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微分方程 级数解 网格剖分 精确几何 独立覆盖 数值流形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软弱夹层复合层状试样力学行为及能量演化特性研究
7
作者 刘学伟 雷俊强 +3 位作者 刘滨 姚文杰 白纪成 刘泉声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40,共15页
工程中广泛存在的复合层状围岩的软弱层几何特征(倾角和厚度)对岩体稳定性的影响至关重要。为研究软弱层厚度及倾角对复合层状岩体的力学行为影响,首先,开展了含不同软弱层倾角(0°、30°、45°、60°)和厚度(1、2、3、... 工程中广泛存在的复合层状围岩的软弱层几何特征(倾角和厚度)对岩体稳定性的影响至关重要。为研究软弱层厚度及倾角对复合层状岩体的力学行为影响,首先,开展了含不同软弱层倾角(0°、30°、45°、60°)和厚度(1、2、3、4 cm)的复合层状岩体试样的单轴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软弱层倾角增加,试样的峰值强度和弹性应变能密度逐渐下降,但下降幅度随厚度的增加而降低,同时试样破坏模式由非层理面内张拉或整体破坏转为层理内滑移破坏;随着软弱层厚度的增加,试样的峰值强度逐渐减小,试样的破坏模式由沿层理面滑移转为层理面滑移与轴向劈裂的组合破坏模式。其次,通过最大信息系数分析表明,软弱层的厚度和倾角分别为试样力学特性与能量特性的主控制因素。最后,基于能量理论分析并结合峰前弹性应变能比和耗散能比,发现软弱层的不同倾角和厚度导致能量释放模式不同,进而影响试样的破坏模式和强度特征。研究结果揭示了软弱层对复合层状围岩的重要影响规律,对类似岩体的稳定性分析具有实际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层状岩石 软弱层 几何关系 力学特征 能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涂层与钝化非对称刃口几何对刀具磨损的影响
8
作者 杨勇 赵雪峰 +1 位作者 秦浩 游科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5-138,143,共5页
刀具磨损和刀具寿命在切削加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磨损机制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工艺参数、刀具几何形状、涂层性能以及刀具与工件的材料特性等。刀具经过钝化处理从而获得合适的切削刃微几何能够有效地提升刀具性能。最... 刀具磨损和刀具寿命在切削加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磨损机制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工艺参数、刀具几何形状、涂层性能以及刀具与工件的材料特性等。刀具经过钝化处理从而获得合适的切削刃微几何能够有效地提升刀具性能。最佳的切削刃微几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刀具涂层特性。然而,刀具涂层、微观几何形状和由此产生的刀具磨损之间的影响和关系尚未完全了解。这里通过系统地改变涂层类型及切削刃微观几何形状,并在相同切削工艺参数下探究刀具磨损情况,识别刀具磨损的重要影响变量。结果表明,刀具磨损取决于刃口微几何形状和涂层性能,根据涂层特性选择合适的刃口几何能够有效地提高刀具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具钝化 刃口几何 刀具涂层 刀具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叶片点云骨架提取的综合实验设计
9
作者 张连宽 林宇亮 +2 位作者 蔡贤资 张昕 岑冠军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9-124,共6页
该文设计了根据几何特征提取水稻植株点云骨架的综合数学实验项目。基于三维图像重建技术构建了水稻植株点云采集系统,对获取的原始点云采用L1中值法提取植株骨架;针对水稻主茎叶向上生长特征,从植株骨架中提取主茎叶骨架,并基于叶尖点... 该文设计了根据几何特征提取水稻植株点云骨架的综合数学实验项目。基于三维图像重建技术构建了水稻植株点云采集系统,对获取的原始点云采用L1中值法提取植株骨架;针对水稻主茎叶向上生长特征,从植株骨架中提取主茎叶骨架,并基于叶尖点仅在一侧有近线性邻居的特点,识别出各个叶片的叶尖;以各叶尖点为起点,基于叶片渐近弯曲并交于主茎的特点,实现各叶片骨架的分割。该实验方案能准确提取水稻植株、主茎和叶片的骨架,叶片个数检测准确率为96.43%。该实验设计涉及作物学、点云图像生成与处理、表型几何特征解析与编程实现等方面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实践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实验设计 水稻点云 叶片几何特征 骨架提取 数学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立覆盖流形法的通用计算公式和通用程序设计——(二)通用程序设计
10
作者 苏海东 杨震 +2 位作者 颉志强 祁勇峰 龚亚琦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2-210,共9页
在独立覆盖流形法通用计算公式的基础上,给出了计算程序的整体流程。对一维至三维各种几何形体(包括分区、条带和边界面)的积分方式进行总结,基于点、线、面、体的单纯形几何元素开发积分程序,实现网格形状的通用性。提出将积分模块与... 在独立覆盖流形法通用计算公式的基础上,给出了计算程序的整体流程。对一维至三维各种几何形体(包括分区、条带和边界面)的积分方式进行总结,基于点、线、面、体的单纯形几何元素开发积分程序,实现网格形状的通用性。提出将积分模块与被积函数模块分开考虑的编程思路,然后再将两者任意组合,使程序具备了扩展性,有望实现偏微分方程求解的通用性。通过级数公式和相应的各种坐标以及坐标转换矩阵、级数矩阵的确定,实现了级数的通用性。所有计算参数都可以通过用户子程序输入公式,实现输入参数的通用性。最终可用较少的程序代码,实现弹性力学运动微分方程、传导方程、波动方程的一维至三维稳态和瞬态分析(含一类至三类边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微分方程 级数解 网格剖分 精确几何 独立覆盖 数值流形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边界表示模型的点核积分程序的开发与应用
11
作者 唐松乾 温兴坚 +3 位作者 吕焕文 李文瀚 苗建新 陈鑫 《辐射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66,共5页
点核积分方法是屏蔽设计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为了克服传统点核积分方法因无法直接使用辐射防护现场基于边界表示(Brep,boundary representation)几何需重新建模而出现模型描述复杂且易出错的问题,本次研究开发了直接基于Brep几何的点... 点核积分方法是屏蔽设计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为了克服传统点核积分方法因无法直接使用辐射防护现场基于边界表示(Brep,boundary representation)几何需重新建模而出现模型描述复杂且易出错的问题,本次研究开发了直接基于Brep几何的点核积分方法,可直接基于现场CAD模型进行辐射场计算,提升了点核积分方法的几何适应能力。使用某乏燃料运输容器基准问题对程序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程序的计算结果与QAD程序吻合良好,使用华龙一号的主回路设备间屏蔽问题对程序的复杂几何适应能力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程序具备复杂场景的三维辐射场计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核积分方法 Brep几何 三维辐射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计算重构CAD的计算基础
12
作者 何援军 于海燕 方志刚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0-777,共18页
追溯CAD技术之根,剖析计算难之源。CAD的数字化模型基于“形”。审视基于“数”的计算机制与“形”计算对象间的原始矛盾,探索用几何的思路去寻求全局、直观、简单、稳定的新计算机制。介绍了一种基于“几何问题几何化”的“形计算”机... 追溯CAD技术之根,剖析计算难之源。CAD的数字化模型基于“形”。审视基于“数”的计算机制与“形”计算对象间的原始矛盾,探索用几何的思路去寻求全局、直观、简单、稳定的新计算机制。介绍了一种基于“几何问题几何化”的“形计算”机制。阐述了形计算的总体思想和主要策略,给出了形计算的应用实例,对算法性能作了理论与实验分析。最后,讨论了形计算在CAD中的作用,提出以形计算重构CAD的计算基础,给出了实施建议和方案,在CAD中发挥形计算在几何表示、几何计算、几何关系重组、几何奇异处理,以及几何变换、降维计算等方面的特色与优势,建设以形计算作为理论基础的CAD根技术,实现几何内核在算法简单化、计算稳定性和计算效率上有大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D 工业软件 形计算 几何 几何计算 代数计算 计算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模型的机载武器运动参数精确测量方法
13
作者 胡丙华 晏晖 何红丽 《应用光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3-669,共7页
针对飞行试验中机载武器投射试验测试需求、测试条件与现有弹体运动参数测量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模型的弹体运动参数精确测量方法。首先,简要论述了基于三维模型的弹体运动参数精确测量的方法原理和系统构成。其次,详细论述... 针对飞行试验中机载武器投射试验测试需求、测试条件与现有弹体运动参数测量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模型的弹体运动参数精确测量方法。首先,简要论述了基于三维模型的弹体运动参数精确测量的方法原理和系统构成。其次,详细论述了弹体高精度几何与纹理建模、弹体三维模型与动态序列影像的自动配准,以及自动寻点、转点跟踪与高精度位姿解算等方法。最后,构建了地面试验验证系统,进行了静态测量数据准确性和动态测量数据有效可靠性的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有效提升了测量精度与可靠性,实现了基于弹体模型运动过程的三维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武器 飞行试验 三维模型 几何与纹理建模 模型与影像配准 位姿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测球头铣刀精铣石墨后刀面磨损轮廓的方法
14
作者 张超 尹自强 +3 位作者 钟桦 赵仪 李明穗 孙德杰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9-150,共12页
在热弯石墨模具的铣削加工过程中,球头铣刀易出现磨损现象,这不仅会导致刀具消耗量增加,还会对工件的表面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本文提出一种球头铣刀后刀面磨损轮廓预测模型,可以预测加工自由曲面石墨模具时不同倾斜角度下铣刀后刀面的磨... 在热弯石墨模具的铣削加工过程中,球头铣刀易出现磨损现象,这不仅会导致刀具消耗量增加,还会对工件的表面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本文提出一种球头铣刀后刀面磨损轮廓预测模型,可以预测加工自由曲面石墨模具时不同倾斜角度下铣刀后刀面的磨损轮廓。根据刀具的铣削距离,建立刀具铣削不同倾斜平面时的磨损模型,该模型描述铣削距离与磨损轮廓之间的关系。通过数学模型描述同一刀具铣削不同平面后磨损重叠区域的相互影响。将加工后的自由曲面简化为若干斜面,建立基于磨损重叠的后刀面磨损轮廓模型并对热弯曲石墨模具专用材料HPG-48的平面工件和自由曲面工件进行铣削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铣削不同斜面和恒定倾斜度下自由形状表面时,预测的后刀面磨损带宽误差值小于10%,磨损轮廓较为稳合。通过该模型可以选择合适的刀具倾斜角度,提高刀具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具磨损 球头铣刀 磨损重叠几何形状 石墨模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承式拱形变高钢桁组合连续梁施工关键技术
15
作者 朱云萍 胡杰 涂满明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32,共7页
延崇高速砖楼特大桥主桥采用(65+120+65) m上承式拱形变高钢桁组合连续梁,双幅分离,分别位于平面圆曲线、缓和曲线及直线段上,平面以直代曲、桥面超高及超高过渡变化使得钢结构和桥面系异常复杂,且钢桁梁杆件种类和数量繁多、空间结构... 延崇高速砖楼特大桥主桥采用(65+120+65) m上承式拱形变高钢桁组合连续梁,双幅分离,分别位于平面圆曲线、缓和曲线及直线段上,平面以直代曲、桥面超高及超高过渡变化使得钢结构和桥面系异常复杂,且钢桁梁杆件种类和数量繁多、空间结构复杂。主梁施工采用双幅共用塔吊+履带吊悬拼方案,经济适用性强,解决了山区施工条件受限难题;主墩处采用托架+倒T形立柱精调系统,确保平、纵面曲线连续钢桁梁悬拼起始节间安装精度,以及双悬臂架设安全性;杆件连接时利用标准冲钉控制杆件形位,通过控制安装拱度和桥面轴线实现高精度线形控制;采用Z形托架辅助边跨上墩,通过边跨压重、合龙口斜角对拉技术确保合龙段快速精确安装,完成结构体系转换;采用吊架法施工桥面悬臂现浇段混凝土,实现平面曲线线形和桥面超高过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桁组合连续梁 悬臂拼装 托架 精调系统 线形控制 体系转换 吊架法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高速铁路斜拉桥运营期收缩徐变对轨道线形的影响研究
16
作者 李江刚 朱运河 +1 位作者 石建华 张燕飞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9-96,共8页
为探究收缩徐变对大跨高速铁路有砟轨道斜拉桥运营期轨道线形的影响,以鳊鱼洲长江大桥南汊航道桥(已建,主跨采用钢箱梁)为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该桥模型,分析收缩徐变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混凝土构件、环境湿度、混凝土弹性模量变... 为探究收缩徐变对大跨高速铁路有砟轨道斜拉桥运营期轨道线形的影响,以鳊鱼洲长江大桥南汊航道桥(已建,主跨采用钢箱梁)为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该桥模型,分析收缩徐变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混凝土构件、环境湿度、混凝土弹性模量变化对塔、梁收缩徐变值的影响;以鳊鱼洲长江大桥南汊航道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主航道桥(已建,主跨采用钢桁梁)和渝万高铁石沱长江大桥(在建,主跨采用槽型钢梁+预制混凝土桥面板的结合梁)3座桥为背景,分析不同梁型收缩徐变效应对轨道静态高低不平顺性的影响;总结补砟和调索等长期保持轨道线形平顺性措施的适用性。结果表明:随时间推移,受收缩徐变影响,鳊鱼洲长江大桥南汊航道桥运营期较成桥状态主跨和辅助跨主梁下挠,桥塔向主跨侧偏移,运营10年趋于稳定;混凝土构件中桥塔较梁对运营期收缩徐变值贡献大,收缩徐变值受环境湿度和混凝土弹性模量变化影响较大。运营期收缩徐变对不同梁型大跨斜拉桥有砟轨道线形偏差和静态高低长波不平顺值的影响较大,运营5~10年后不同梁型均表现为较铺轨验收时主跨轨道下挠,轨道高低平顺性变差,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桥 斜拉桥 有砟轨道 运营期 收缩徐变 轨道线形 轨道平顺性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泰长江大桥主航道桥空间钻石型桥塔内力与线形主动调控技术
17
作者 郑清刚 李永乐 +2 位作者 王强 张皓清 张金涛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共9页
常泰长江大桥主航道桥采用钢-混混合空间钻石型桥塔,上塔柱采用钢箱-核芯混凝土组合索塔锚固结构,中、下塔柱采用钢筋混凝土四塔肢结构。桥塔施工过程中空间四塔肢内力与线形变化规律复杂,为有效控制桥塔内力与线形,在施工过程中采用“... 常泰长江大桥主航道桥采用钢-混混合空间钻石型桥塔,上塔柱采用钢箱-核芯混凝土组合索塔锚固结构,中、下塔柱采用钢筋混凝土四塔肢结构。桥塔施工过程中空间四塔肢内力与线形变化规律复杂,为有效控制桥塔内力与线形,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主动干预-智能修正-动态平衡”的主动控制技术。下塔柱施工时,通过设置横向临时对拉装置控制下塔柱自重作用应力,通过对纵梁后浇段位置进行对顶优化调整下塔柱边、中跨侧塔肢内力;中塔柱施工时,通过主动支撑优化塔肢内力,以直线为目标线形确定每个节段的无应力构形;上塔柱施工时,通过钢结构制造、安装和测量等技术实现其成桥线形控制,并设置体外索调整非对称荷载造成的塔偏。通过以上控制技术,桥塔封顶后,塔肢最大拉应力控制在1 MPa内,塔柱轴线最大偏差仅23 mm,满足小于塔高1/8000的控制精度要求,实现了预期的内力及线形控制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铁路两用桥 斜拉桥 钻石型桥塔 内力 线形 主动调控技术 主动支撑 施工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分布式电驱底盘与角模块的并联变结构悬架设计
18
作者 高镇海 张汉英 韩宗志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04-1414,共11页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可控自由度高、底盘结构紧凑,是实现先进底盘线控技术的最佳平台。针对分布式电驱底盘扩展运动功能和模块化设计等需求,提出了一种并联变结构悬架设计方法。通过底盘运动功能分析,将悬架系统设计问题转化为2R1T并联...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可控自由度高、底盘结构紧凑,是实现先进底盘线控技术的最佳平台。针对分布式电驱底盘扩展运动功能和模块化设计等需求,提出了一种并联变结构悬架设计方法。通过底盘运动功能分析,将悬架系统设计问题转化为2R1T并联机构型综合问题;采用子群与子流形概念建立了悬架系统各维度支链运动功能与拓扑结构之间的映射关系;统筹考虑机构的约束特性、位姿能力、机构的模块化与可重构性,以及输入输出运动解耦完成了悬架的拓扑结构优选。最后,从机构运动学和车辆动力学两方面开展了性能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并联机构的悬架系统在位姿空间内运动平滑无突变,不存在奇异位形,具有良好的传递效能和灵巧度;悬架运动学性能和平顺性相比基于传统悬架的角模块构型获得了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电驱底盘 角模块 变结构悬架 并联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几何蒸馏和特征自适应的磁共振成像重建
19
作者 朵琳 任勇 +1 位作者 许渤雨 杨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46-1954,共9页
虽然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压缩感知磁共振成像(CS-MRI)方法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这些方法的可解释性仍然面临挑战,并且从理论分析到网络设计的过渡并不够自然。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深度双域几何蒸馏特征自适应网络(DDGD-FANet)。该深... 虽然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压缩感知磁共振成像(CS-MRI)方法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这些方法的可解释性仍然面临挑战,并且从理论分析到网络设计的过渡并不够自然。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深度双域几何蒸馏特征自适应网络(DDGD-FANet)。该深度展开网络将磁共振成像重建优化问题迭代展开成3个子部分:数据一致性模块、双域几何蒸馏模块和自适应网络模块,不仅可以补偿重建图像丢失的上下文信息,恢复更多的纹理细节,还可以去除全局伪影,进一步提高重建效果。在公开数据集使用3种不同的采样模式进行实验,结果表明:DDGD-FANet在3种采样模式下均取得了更高的峰值信噪比和结构相似性指数,在笛卡儿10%压缩感知(CS)比率下,峰值信噪比较迭代收缩阈值算法(ISTA-Net+)、快速ISTA(FISTA)-Net和DGDN模型分别提高了5.01 dB、4.81 dB和3.34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图像重建 深度学习 几何蒸馏 自适应网络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元尺寸对聚醚醚酮蜂窝夹芯板动态冲击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文周 杨丽君 +2 位作者 舒润泽 钟烨 樊亚祎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18,共8页
聚醚醚酮(PEEK)蜂窝夹芯结构在低速动态冲击下的动力学性能受胞元几何参数的影响显著。本研究采用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能量冲击为15 J的PEEK蜂窝夹芯板进行动态响应分析,并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模拟了9组具... 聚醚醚酮(PEEK)蜂窝夹芯结构在低速动态冲击下的动力学性能受胞元几何参数的影响显著。本研究采用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能量冲击为15 J的PEEK蜂窝夹芯板进行动态响应分析,并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模拟了9组具有不同胞元几何参数的PEEK蜂窝夹芯板的动态冲击响应过程,以峰值载荷和比吸能(SEA)为主要动力学指标。结果表明,SEA对胞元几何参数高度敏感,其变化范围从48.82 J/kg到310.54 J/kg。动态冲击过程中,峰值载荷主要受支柱直径和胞元高度的影响,而SEA值则主要受胞元高度的影响。当支柱直径为3.3 mm,六边形外径为10.8 mm,胞元高度为10.417 mm时,蜂窝夹芯板可实现最大峰值载荷和最大SEA的双重优化。本研究结果为PEEK蜂窝夹芯结构的设计提供了优化依据,有助于提升其在服役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醚酮 蜂窝夹芯结构 低速动态冲击 胞元几何参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