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地质信息编码的地震数据分布式存储
1
作者 彭成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5-62,共8页
针对现有地震数据存取效率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地质信息编码的分布式存储方法,进行空间信息网格划分,将全球范围划分为多级网格,对于要进行分布式存储的数据,根据其所在的地理位置,生成相应的地质信息编码。将需要进行分布式存储... 针对现有地震数据存取效率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地质信息编码的分布式存储方法,进行空间信息网格划分,将全球范围划分为多级网格,对于要进行分布式存储的数据,根据其所在的地理位置,生成相应的地质信息编码。将需要进行分布式存储的数据根据其生成的地质信息编码,分布式存储到多个机器中。通过分布式服务器中所存储的空间信息网格定位到具体的分布式数据,实现数据获取。实现地质信息编码与地质数据的结合,对于相近区域的地质数据存放于相同机器中,更好地利用地质数据的地理信息同时更好地管理地质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 地震数据 网格划分 空间定位 地质信息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空间信息管理及分析处理——地质空间信息系统(GSIS)综述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魁星 潘懋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87-491,共5页
地质空间信息系统(GSIS)是地质空间信息管理及分析处理的工具。它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很多类似之处,并且可以借鉴地理信息系统相对比较成熟的理论基础及实践技术,但是,地质空间信息系统有自己的特殊性,不能完全由地理信息系统来实现。目前... 地质空间信息系统(GSIS)是地质空间信息管理及分析处理的工具。它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很多类似之处,并且可以借鉴地理信息系统相对比较成熟的理论基础及实践技术,但是,地质空间信息系统有自己的特殊性,不能完全由地理信息系统来实现。目前,地质空间信息系统发展还很不成熟,但其应用前景非常广泛,必将对地质科学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分布式系统的地质空间信息系统的框架模型,包括三维空间数据生成和管理、模型化数据对象管理及多媒体数据存储查询、模糊处理、专家系统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is 分布式系统 四维 智能化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声波光纤传感技术的岩土勘察方法研究
3
作者 洪成雨 周子平 +3 位作者 娄在明 郭震 谭俊卿 苏栋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1-178,共8页
为解决城市地铁盾构穿越不良地质勘探时的范围大、精细化困难等问题,依托惠深城际铁路工程,采用分布式声波光纤传感(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or,DAS)技术开展城市地下不良地质体大范围、高精度勘探方法研究。首先,研究背景噪声扩展空... 为解决城市地铁盾构穿越不良地质勘探时的范围大、精细化困难等问题,依托惠深城际铁路工程,采用分布式声波光纤传感(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or,DAS)技术开展城市地下不良地质体大范围、高精度勘探方法研究。首先,研究背景噪声扩展空间自相关(extended spatial auto correlation,ESPAC)法对地下岩土体信息的反演成像理论方法,通过建立声波光纤动应变与地下剪切波速度场的关联性反演地下岩土体信息及赋存溶洞的位置与规模;然后,结合现场钻孔勘探与电磁波扫描获取的岩土体信息进行系统的对比验证。研究表明:DAS-ESPAC法清晰反演了地下40 m深范围内剪切波速场的分布特征,基于剪切波速场分布进一步反演了地下岩土体分层、类型、规模及空间分布,探明了粉质黏土与灰岩的分界界面,对于溶洞规模与分布反演误差达到1 m级,相关的勘探信息与钻探详勘数据、补勘数据、地球物理勘探数据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声波光纤传感技术 扩展空间自相关法 盾构隧道 地质勘察 地层信息 溶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信息技术在二氧化碳封存监测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4
作者 吕伟峰 李昱澍 +4 位作者 王明远 林千果 贾宁洪 姬泽敏 何畅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5-645,共11页
系统梳理了不同空间信息技术在CO_(2)封存监测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空间信息技术在CO_(2)封存监测中面临的挑战,并对空间信息技术在CO_(2)封存监测中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目前在CO_(2)封存监测领域应用的空间信息技术主要有涡度相关法... 系统梳理了不同空间信息技术在CO_(2)封存监测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空间信息技术在CO_(2)封存监测中面临的挑战,并对空间信息技术在CO_(2)封存监测中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目前在CO_(2)封存监测领域应用的空间信息技术主要有涡度相关法、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物联网技术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等5类,涉及监测数据获取、定位与数据传输、数据管理与决策支持等3个环节。空间信息技术在CO_(2)封存监测中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针对不同监测目的、不同搭载平台以及不同监测场地,需选取与其相匹配的空间信息技术;针对空间信息监测数据来源广、数据量大的特点,需建立有效的数据存储与计算能力;空间信息技术需要与目前成熟的监测技术进行交互验证,促进协同作业。未来需建立空间信息技术监测方案设计方法与标准,建立跨尺度监测技术的协同应用方法,形成空间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技术协同应用,加快空间信息技术在中国碳封存项目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地质封存 CO_(2)封存监测 空间信息技术 CO_(2)泄漏 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荒漠化地质环境特征及其空间表达 被引量:6
5
作者 石建省 张永波 +3 位作者 翟刚毅 朱桦 岳乐平 孙永明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0-344,共5页
通过开展面向决策者的荒漠化地质环境特征研究和空间表达 (编图与信息系统建设 ) ,反映影响荒漠化的主要地质环境要素及其空间分布 ,为研究荒漠化发生机制、发展趋势、治理对策提供地质依据。空间信息系统建设和编图突出地反映地质环境... 通过开展面向决策者的荒漠化地质环境特征研究和空间表达 (编图与信息系统建设 ) ,反映影响荒漠化的主要地质环境要素及其空间分布 ,为研究荒漠化发生机制、发展趋势、治理对策提供地质依据。空间信息系统建设和编图突出地反映地质环境背景条件的演变对荒漠化发展的内在制约作用 ,以及地下水开发利用对荒漠化的影响。空间信息系统包括 8个逻辑图层集 ,16个图层类型 ,百余个图元属性类型 ,在此基础上编制了 5张成果图件。对荒漠化分布现状进行了信息化统计 ,中国北方地区荒漠化总面积为 197.2 4× 10 4km2 ,占区域面积的 4 3 .6% ,其中潜在荒漠化面积为 5 3 .5 7× 10 4km2 ,其主要分布区应成为研究和治理的重点。经过分析初步确定了影响荒漠化的主要动态敏感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化 地质环境 空间信息系统 治理对策 空间分布 发生机制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1:200000数字地质图(公开版)空间数据库 被引量:32
6
作者 李晨阳 王新春 +3 位作者 何春珍 吴轩 孔昭煜 李晓蕾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1-10,10001-10014,共24页
全国1:200 000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是基于目前中国唯一的、实测的、全国性的1:200 000区域地质调查成果,由全国多家单位共同完成的全国性基础地质学空间数据库之一。数据库在空间上包含1 163幅1:200 000地质图数据,覆盖整个国土范围的7... 全国1:200 000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是基于目前中国唯一的、实测的、全国性的1:200 000区域地质调查成果,由全国多家单位共同完成的全国性基础地质学空间数据库之一。数据库在空间上包含1 163幅1:200 000地质图数据,覆盖整个国土范围的72%,包含MapGIS和ArcGIS两种格式,总数据量达到90 GB。数据库主要资料来源于1:200 000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和地质图及矿产图,原始资料时间跨度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全国1:200 000数字地质图(公开版)空间数据库通过国家级验收,数据完整性、逻辑一致性、位置精度、属性精度、接缝精度均符合中国地质调查局制定的有关技术规定和标准的要求,质量优良可靠。全国1:200 000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是国家空间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民经济信息化提供数字化空间平台,为国家和省级各部门进行区域规划、地质灾害监测、地质调查、找矿勘查、宏观决策等提供信息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00000数字地质图 空间数据库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回归的区域地质灾害综合气象预警模型 被引量:28
7
作者 徐晶 张国平 +1 位作者 张芳华 齐丹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8,共6页
应用Logistic回归拟合地质灾害发生概率,建立了区域地质灾害综合气象预警模型,实现了降雨引发地质灾害发生概率的动态预报。降雨观测和数值降雨预报作为模型的动态输入,利用信息量模型集成地学因子得到的总信息量作为模型的静态预报因... 应用Logistic回归拟合地质灾害发生概率,建立了区域地质灾害综合气象预警模型,实现了降雨引发地质灾害发生概率的动态预报。降雨观测和数值降雨预报作为模型的动态输入,利用信息量模型集成地学因子得到的总信息量作为模型的静态预报因子。预警模型在栅格点上预报降雨引发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并以等级形式发布预警。用2004年实际观测对预报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当年80%的灾害都达到了预警发布的标准。2006年汛期的业务运行对台风碧利斯引发的地质灾害做出了较准确的预报预警。说明模型能满足预警业务的要求,是提高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水平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GISTIC回归 地质灾害 降雨 空间分析信息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学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焦养泉 朱培民 +2 位作者 雷新荣 杨生科 万军伟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共6页
通过对大型沉积盆地及相关领域的三维可视化模型研究,总结了研究工作应遵循的3个步骤:地质规律总结、地学空间信息数字化和模型三维可视化。以微观NaCl晶胞为例,介绍了由地质结构模型到数学模型再到可视化模型的实际操作过程。通过宏观... 通过对大型沉积盆地及相关领域的三维可视化模型研究,总结了研究工作应遵循的3个步骤:地质规律总结、地学空间信息数字化和模型三维可视化。以微观NaCl晶胞为例,介绍了由地质结构模型到数学模型再到可视化模型的实际操作过程。通过宏观地质结构建模研究,对常见的模型单元进行了分类,认为地表信息模型单元集、地下信息模型单元集以及模型单元的集成是有效表征地质结构、矿产资源和自然环境的直观和新颖的工具。该方法所具有的三维空间查询功能为深入的地质分析提供了便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盆地 空间信息 三维地质建模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土工程勘察场地立体空间建模与可视化信息管理 被引量:30
9
作者 郭甲腾 吴立新 +1 位作者 杨宜舟 周文辉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2-125,共4页
基于钻孔勘探、标准贯入、地形测量等多源异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研究了岩土工程勘察场地的数据预处理、立体空间集成建模与可视化信息管理方法,开发了相应的软件系统,实现了地形、建筑物、钻孔、地层、地下水等空间对象的三维集成建模... 基于钻孔勘探、标准贯入、地形测量等多源异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研究了岩土工程勘察场地的数据预处理、立体空间集成建模与可视化信息管理方法,开发了相应的软件系统,实现了地形、建筑物、钻孔、地层、地下水等空间对象的三维集成建模、真实感可视化、剖切分析及勘察成果的信息查询与更新,形成了岩土工程三维勘察报告新模式.经多个岩土工程实际项目的应用与验证表明:采用所提出的三维建模技术与可视化方法,可自动建立岩土工程场地的立体空间三维集成模型,对岩土工程勘察领域的三维信息化建设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城市 岩土工程 三维地质建模 集成建模 三维可视化 空间信息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地区滑坡风险因素及其与区域构造的关系 被引量:20
10
作者 马金辉 年雁云 蔡迪花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4-17,共4页
滑坡作为一种典型的环境地质灾害,其危害日趋严重。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及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兰州地区滑坡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滑坡风险分布规律及其与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的关系,得到的主要结论为:兰州地区滑坡受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影响较... 滑坡作为一种典型的环境地质灾害,其危害日趋严重。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及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兰州地区滑坡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滑坡风险分布规律及其与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的关系,得到的主要结论为:兰州地区滑坡受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影响较大;滑坡风险分布的集中程度为南部基岩山区和黄土梁区坡度较陡峭区域的滑坡分布较为密集,属于滑坡高风险区,而北部黄土丘陵区坡度平缓区域的滑坡分布比较分散,属于滑坡低风险区;研究区域内滑坡风险相对集中的区域面积较小,而相对分散的区域面积较大;滑坡风险沿市区两山成带状分布,且分布趋势与黄河北岸的北西西向断层、西固北岸的北北西向断层以及黄河以南的北北西向断层方向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分析 滑坡风险 地质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地质矿产数据库质量控制体系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何学洲 向运川 +2 位作者 王杨刚 李娜 元春华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37-744,共8页
全球地质矿产建库数据资料涉及众多来源、多种存储格式、不同语种和多级尺度,保证建库数据质量是提供优质信息服务能力的关键。在全面分析国外地质矿产数据与资料特点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全球地质矿产数据库建设流程、建库标准规范、质... 全球地质矿产建库数据资料涉及众多来源、多种存储格式、不同语种和多级尺度,保证建库数据质量是提供优质信息服务能力的关键。在全面分析国外地质矿产数据与资料特点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全球地质矿产数据库建设流程、建库标准规范、质量控制机制和质量检查方法。通过应用表明,全球地质矿产数据库建设的质量控制体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广泛的推广性,在国外地质矿产数据库建设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地质矿产 空间数据库 质量控制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地质编录成果的三维可视化及查询分析方法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浩 张雅楠 +2 位作者 杨彪 杜丽丽 王正培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68-672,共5页
在研究及开发影像地质编录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基于数字地质编录成果,应用VC++和OpenGL技术,探讨了数字地质编录成果的三维可视化和查询分析方法,并以水电工程地质编录信息需求为例,给出了实现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常见岩体工程建模及... 在研究及开发影像地质编录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基于数字地质编录成果,应用VC++和OpenGL技术,探讨了数字地质编录成果的三维可视化和查询分析方法,并以水电工程地质编录信息需求为例,给出了实现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常见岩体工程建模及其地质编录成果三维可视化分析,不仅具有表面纹理映射灵活、场景渲染效果逼真的特点,而且具有同数据库连接方便、与模型对象交互功能强、支持三维空间分析等优点,并可实现岩体工程建模的自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编录 影像地质编录信息系统 三维建模 查询分析 OPENG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寨沟水资源灰色系统预测模型 被引量:7
13
作者 辜寄蓉 范晓 +1 位作者 杨俊义 王成善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2-197,共6页
九寨沟作为世界自然遗产 ,其景观特色就在于色彩斑斓的水体及大大小小的瀑布。近几年来 ,由于受大气环境的影响 ,九寨沟的水体出现了水量减少 ,瀑布无法形成等现象。此次研究中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 ,提取模型因子 ,采用灰... 九寨沟作为世界自然遗产 ,其景观特色就在于色彩斑斓的水体及大大小小的瀑布。近几年来 ,由于受大气环境的影响 ,九寨沟的水体出现了水量减少 ,瀑布无法形成等现象。此次研究中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 ,提取模型因子 ,采用灰色系统方法 ,建立九寨沟地区的大气降水与湖泊水位的关系 ,探讨了九寨沟的水环境及水资源状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水资源预测 灰色系统理论 空间分析模型 九寨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物探数据分析系统在地质灾害勘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索雪松 蔡振江 张曙光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304-305,309,共3页
为了解决地质灾害勘查信息化工程建设中对多种物探数据进行综合显示与解释的技术问题 ,对地质灾害勘查中常用的 2 0种物探方法进行了属性数据库的标准化建设。在ArcViewGIS平台的基础上 ,开发了物探数据显示模块 ,物探数据综合地质解释... 为了解决地质灾害勘查信息化工程建设中对多种物探数据进行综合显示与解释的技术问题 ,对地质灾害勘查中常用的 2 0种物探方法进行了属性数据库的标准化建设。在ArcViewGIS平台的基础上 ,开发了物探数据显示模块 ,物探数据综合地质解释模块 ,物探属性数据库管理模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地质灾害 空间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质信息元数据标准的多源空间数据管理系统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刁明光 薛涛 +3 位作者 李建存 许彩 邹森忠 赵鹏飞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5-170,共6页
基于对空间数据特点的分析,结合当前的空间数据存储技术,通过对元数据标准的扩展解决多源空间元数据交换的问题;利用单机多空间数据库引擎(spatial database engire,SDE)数据存储技术解决多源空间数据定位及共享的问题;通过建立空间索... 基于对空间数据特点的分析,结合当前的空间数据存储技术,通过对元数据标准的扩展解决多源空间元数据交换的问题;利用单机多空间数据库引擎(spatial database engire,SDE)数据存储技术解决多源空间数据定位及共享的问题;通过建立空间索引数据库,在单机多SDE的基础上,解决空间数据的快速检索定位的问题;从而实现多源空间数据的组织和管理,构建基于地质信息元数据标准的多源空间数据管理系统,为解决资源与环境遥感信息基础平台建设中的空间数据多源、空间数据共享及空间元数据交换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数据库 多源空间数据管理 地质信息元数据标准 单机多SDE 数据服务 Arc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寨沟地质灾害预测的空间分析模型 被引量:17
16
作者 辜寄蓉 范晓 彭东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09-112,共4页
九寨沟是世界自然遗产,由于其活跃的新构造背景条件,因此是地质灾害的高发区。此次研究,应用了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工具,提取模型因子,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九寨沟地区的地质灾害预测空间分析模型,划分地质灾害等级,对九寨沟地... 九寨沟是世界自然遗产,由于其活跃的新构造背景条件,因此是地质灾害的高发区。此次研究,应用了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工具,提取模型因子,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九寨沟地区的地质灾害预测空间分析模型,划分地质灾害等级,对九寨沟地区的灾害进行预测,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地质灾害预测 空间分析模型 模糊综合评价 九寨沟 世界自然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信息栅格体系与服务聚合技术 被引量:11
17
作者 唐宇 何凯涛 +1 位作者 陈荦 景宁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6-51,共6页
空间信息应用中存在的数据海量、分布异构、处理复杂、计算密集等问题制约了空间数据和信息的广泛共享和应用。空间信息栅格(SIG)以Grid和WebServices技术为核心,共享并汇集地理上分布的海量空间信息资源,实现动态整合与集成。在构建开... 空间信息应用中存在的数据海量、分布异构、处理复杂、计算密集等问题制约了空间数据和信息的广泛共享和应用。空间信息栅格(SIG)以Grid和WebServices技术为核心,共享并汇集地理上分布的海量空间信息资源,实现动态整合与集成。在构建开放性SIG七层应用体系的基础上,重点研究SIG服务聚合技术,基于Petri网和图论提出了一种新的服务聚合流程模型(服务/资源网),同时构建了可扩展的服务动态选择模型(SISM),实现服务聚合过程中的动态服务选择。结合国家地质调查业务应用,通过地下水资源评价应用实例对SIG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信息栅格 服务聚合 动态服务选择 国家地质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矿产预测地质解译空间信息集成 被引量:4
18
作者 叶水盛 乔金海 +2 位作者 叶育鑫 郭利军 蔡红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14-1222,共9页
利用我国海量地质标准基础数据库中的数字地质图和矿产图,通过基于GIS的地质解译空间集成地质信息,将其用于综合信息矿产预测。以地质解译系统对内蒙大兴安岭南段1∶20万成矿预测的应用为案例,阐述地质信息的空间提取与集成过程:首先在... 利用我国海量地质标准基础数据库中的数字地质图和矿产图,通过基于GIS的地质解译空间集成地质信息,将其用于综合信息矿产预测。以地质解译系统对内蒙大兴安岭南段1∶20万成矿预测的应用为案例,阐述地质信息的空间提取与集成过程:首先在建立地质字典库实现地质空间信息共享的基础上,通过矿化密集区对地质模型的分类图层进行空间分析,建立地质成矿空间信息库和图库;然后,基于典型矿床圈定模型单元,通过模型单元与地质成矿空间信息库和图库的空间分析,建立地质找矿模型;最后,基于地质单元对地质成矿空间信息库和图库的二次空间集成,完成预测模型的地质空间信息提取与集成。将本方法应用在银矿案例的综合信息矿产预测靶区评价上,得到可供进一步查证的新增靶区比已知靶区增加了近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预测 地质解译 地质空间信息集成 地质找矿空间信息库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空间信息元数据服务模式的实现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丰丹 李超岭 +1 位作者 李浩川 吕霞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00-707,共8页
地质空间信息元数据为解决地质空间信息的共享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从地质空间信息核心元数据的标准着手,介绍了基于分布式结点自治的地质空间信息元数据服务体系的结构,给出了元数据的服务模式的解决方案,其中重点阐述了元数据的管理、... 地质空间信息元数据为解决地质空间信息的共享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从地质空间信息核心元数据的标准着手,介绍了基于分布式结点自治的地质空间信息元数据服务体系的结构,给出了元数据的服务模式的解决方案,其中重点阐述了元数据的管理、发布与服务功能。将该元数据服务模式应用于国家地质空间信息网格平台,提供元数据应用的服务示范,取得了良好的信息共享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空间信息 元数据 服务 空间信息网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信息量法及其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应用——以滇中晋宁县为例 被引量:28
20
作者 高治群 薛传东 +2 位作者 尹飞 和怀中 祝传兵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12-1118,共7页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地质灾害评价工作的基础,是地质灾害研究的重点。以往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大部分依据专家的主观经验,从而导致评价结果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本文利用研究区实际调查资料,选取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岩组、地质构造、...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地质灾害评价工作的基础,是地质灾害研究的重点。以往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大部分依据专家的主观经验,从而导致评价结果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本文利用研究区实际调查资料,选取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岩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等参评因子,利用信息量模型在基于GIS的平台对空间数据进行自动叠加分析,得出各影响因子综合影响下的客观的易发性分区结果,然后结合专家的主观经验,经定性与定量综合分析,对分区结果进行进一步的修正,可实现对地质灾害易发性的科学评价。选取晋宁县作为示例区的应用结果与国土资源大调查中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证实该方法切实可行,并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信息量模型 空间分析 GIS 晋宁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