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IS和CF-Logistic回归模型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以青海湟中县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晓博 周萍 +3 位作者 张焜 张兴 刘宝山 邓辉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97-807,共11页
研究地质灾害易发性的评价方法,对地质灾害防治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为研究区域,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距河流距离、距断层距离和工程岩组7个评价因子,利用确定性系数与逻辑回归模型相结合的... 研究地质灾害易发性的评价方法,对地质灾害防治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为研究区域,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距河流距离、距断层距离和工程岩组7个评价因子,利用确定性系数与逻辑回归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出每个单元格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同时利用ROC曲线和AUC值对模型分类精度进行验证,最终得到AUC值为0.863,说明该方法对湟中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客观性。本文研究表明,高层、坡向、距河流距离和工程岩组4个因子对研究区地质灾害的影响最为显著。从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来看,该方法计算结果表明极高、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湟水河及其干流两侧低山丘陵地区,低易发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北部和西南地区。从评价因子的角度分析,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离河流500m的松散冲洪积岩层和软弱层状碎屑岩岩层上。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基于CF-Logistic回归模型对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能为研究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gis 易发性评价 确定性系数 LOgisTIC回归模型 湟中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和信息量法的四川峨眉山市地质灾害易发性定量评价 被引量:30
2
作者 陈绪钰 李明辉 +2 位作者 王德伟 田凯 高延超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9年第4期100-112,共13页
以四川峨眉山市为研究区,选取坡度、坡高、坡向、岩土体类型、构造、河流侵蚀、地表覆被、降雨、工程切坡以及矿产开发10个影响因素作为评价因子,采用改进信息量法,在评价因子分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对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 以四川峨眉山市为研究区,选取坡度、坡高、坡向、岩土体类型、构造、河流侵蚀、地表覆被、降雨、工程切坡以及矿产开发10个影响因素作为评价因子,采用改进信息量法,在评价因子分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对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方法科学可靠,评价结果与实际基本相符;地质灾害在高陡斜坡区域、坚硬薄层-厚层状砂岩、粉砂岩夹白云岩、灰岩岩组、构造密集区最为发育,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是地质灾害发育最主要的控制因素;地质灾害易发性划分为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极低易发4个等级,分布面积分别为169.37km^2、429.07km^2、363.43km^2和221.12km^2。易发性评价精度74.80%。评价方法可为县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提供理论指导,评价结果可为该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易发性评价 信息量法 gis 峨眉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支持下的煤层气目标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贵中 白建梅 +3 位作者 习铁宏 刘洪林 王德建 王勃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3-106,共4页
地理信息系统(GIS)以空间数据库技术为核心,将空间要素与统计数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具有直观灵活、分析功能强大、制表制图方便等优点。根据中国煤层气(CBM)目标区的特点,建立了4种原则下用于不同情形的煤层气目标区评价模型:第1种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GIS)以空间数据库技术为核心,将空间要素与统计数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具有直观灵活、分析功能强大、制表制图方便等优点。根据中国煤层气(CBM)目标区的特点,建立了4种原则下用于不同情形的煤层气目标区评价模型:第1种模型为全面考虑各个因素原则,第2种模型为只考虑重点因素原则,第3种模型为着重考虑重点因素原则,第4种模型为既全面考虑又兼顾重点因素原则。根据这4种模型,在常用GIS软件MapGIS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开发并实现模型,以华北聚气区煤层气为例进行综合评价,目标区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CBM) 模型 耦合 gis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候-地形-土壤因子和GIS技术的浙江省香榧种植综合区划 被引量:15
4
作者 金志凤 杨忠恩 +4 位作者 赵宏波 姚益平 黄敬峰 袁德辉 李波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2-47,共6页
根据香榧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环境条件的需求,构建香榧种植综合区划评价体系,提出香榧综合区划指标为3个气候因子、2个地形因子和2个土壤因子,建立区划指标的空间分布模型。应用混合插值法完成区划指标的细网格化。应用加权指数求和法,... 根据香榧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环境条件的需求,构建香榧种植综合区划评价体系,提出香榧综合区划指标为3个气候因子、2个地形因子和2个土壤因子,建立区划指标的空间分布模型。应用混合插值法完成区划指标的细网格化。应用加权指数求和法,建立综合区划评估模型。考虑土地利用现状,屏蔽不宜种植地域,把浙江省香榧种植区域划分为适宜、较适宜和不适宜3个等级。借助GIS技术制作香榧种植精细化的专题区划图,空间精度为100m×100m。综合区划结果可为浙江省香榧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 区划指标 评估模型 综合区划 gis技术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与属性识别模型的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被引量:20
5
作者 王子龙 付强 姜秋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6-80,共5页
运用基于熵权的属性识别模型,对三江平原试验区100个土壤样品的全氮、有机质、pH值等7项土壤物理和化学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在GIS技术的基础上绘制土壤肥力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试验区的土壤肥力总体水平较高,90%以上的区域属于肥沃、较... 运用基于熵权的属性识别模型,对三江平原试验区100个土壤样品的全氮、有机质、pH值等7项土壤物理和化学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在GIS技术的基础上绘制土壤肥力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试验区的土壤肥力总体水平较高,90%以上的区域属于肥沃、较肥沃水平;土壤氮素和有机质有下降趋势,土壤中的磷、钾元素过低且分布极不均衡,需保持和提高该地区土壤肥力水平,实施平衡施肥;评价方法识别准确、简单稳定,很大程度上减小了主观因素的影响,能为土壤肥力信息系统及专家决策系统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评价结果直观实用,能够为改良土壤、调节农业产业结构提供直接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属性识别模型 熵权 土壤肥力 综合评价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结合模糊信息方法在灾害危险性区划中的应用--以大西安地区崩滑地质灾害为例 被引量:23
6
作者 谢婉丽 滕宏泉 +3 位作者 杜蕾 盖海龙 成天娥 黄北秀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1-116,共6页
大西安地区的滑坡、崩塌主要分布在关中盆地黄土台塬边缘及高阶地前缘地带,这些灾害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了居民的生活或生产安全,开展滑坡、崩塌地质灾害易发性和危险性区划研究是城市发展的需要。根据大西安地区地质环境条件、自然地理... 大西安地区的滑坡、崩塌主要分布在关中盆地黄土台塬边缘及高阶地前缘地带,这些灾害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了居民的生活或生产安全,开展滑坡、崩塌地质灾害易发性和危险性区划研究是城市发展的需要。根据大西安地区地质环境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崩滑灾害的发育现状特征,结合降雨量及人类工程活动情况,选取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灾害的发育现状作为影响该区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大西安地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和危险性区划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信息原理建立模糊信息综合评价模型,基于GIS系统对大西安地区的滑坡、崩塌地质灾害进行易发性和危险性进行了分区区划及其综合评定。评价结果表明,大西安地区滑坡和崩塌灾害高易发区面积为2 138.6 km2,占大西安地区总面积的13.85%;主要分布在大西安地区南部的周至县、户县、长安区,东南部的蓝田县和临潼区,以及蒲城县东部、北部,泾阳县的西南部。高危险区面积为258.2 km2,占全区总面积的1.7%;主要位于周至秦岭山前地带和蓝田白鹿塬边。该成果不仅可为大西安建设过程中的防灾减灾、规划设计、施工与运营提供依据,而且可充分挖掘大西安范围内高质量环境与土地资塬的开发潜力,避免和减少各类灾害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促进城市发展与环境协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地质灾害 模糊信息评价模型 大西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农业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 被引量:4
7
作者 杨文华 《农业工程》 2018年第2期77-80,共4页
针对当前农业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加强对区域农业灾害的风险评估和危险区域划分,进而提出相关的农业防治措施,是解决当前农业灾害损失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结合上述的需求,提出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加权法构建农业洪涝灾害风险评估... 针对当前农业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加强对区域农业灾害的风险评估和危险区域划分,进而提出相关的农业防治措施,是解决当前农业灾害损失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结合上述的需求,提出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加权法构建农业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然后以陕西关中农业洪涝灾害为例,以GIS为基础对陕西关中洪涝灾害风险区域进行划分,进而直观地呈现关中地区农业灾害的严重程度。通过计算与历史数据的比对发现,关中洪涝灾害发生风险分布与历史数据基本吻合,验证了上述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为农业灾害风险的预防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农业灾害 评估模型 层次分析法 综合加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华蓥市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25
8
作者 刘任鸿 李明辉 +3 位作者 邓英尔 朱华平 黄勇 胡淑杰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9-136,共8页
本文基于四川华蓥市最新的地质灾害数据和野外地质数据,选取坡度、坡向、坡高、工程地质岩组、断层、河流影响距离、道路和采矿活动等8个影响因素,采用信息量模型,在进行评价因子分析的基础上,通过GIS空间分析平台,对华蓥市开展地质灾... 本文基于四川华蓥市最新的地质灾害数据和野外地质数据,选取坡度、坡向、坡高、工程地质岩组、断层、河流影响距离、道路和采矿活动等8个影响因素,采用信息量模型,在进行评价因子分析的基础上,通过GIS空间分析平台,对华蓥市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可划分为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和极低易发四个区,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17.31%、27.63%、32.66%和22.40%。通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线下面积(AUC)进行检验,其值为72.50%,评价结果良好,能够为华蓥市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信息量模型 地质灾害 易发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和Fragstats的土地生态质量综合评价——以湖北省仙桃市为例 被引量:27
9
作者 于婧 陈艳红 +2 位作者 彭婕 李冀云 聂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932-2943,共12页
借助GIS和Fragstats的分析技术,结合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从土地生态系统的景观特征、生境质量的抗干扰能力和社会经济效益3个方面构建土地生态质量综合评价研究模型,采用改进熵权法确定其指标权重。以湖北仙桃为例,探究其三者的空间演变关... 借助GIS和Fragstats的分析技术,结合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从土地生态系统的景观特征、生境质量的抗干扰能力和社会经济效益3个方面构建土地生态质量综合评价研究模型,采用改进熵权法确定其指标权重。以湖北仙桃为例,探究其三者的空间演变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土地生态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仙桃市土地生态质量整体水平偏低,且呈现出中间高,两侧低,且西翼高于东翼的空间分异特征。其中危险、临界安全、较安全和安全各等级,分别占总面积的21.52%、43.48%、27.10%和7.90%。(2)安全区主要分布在经济、政策优势最凸出及景观格局整体规划较好的中北部中心城区。在此区域景观特征、生境质量的抗干扰能力和社会经济效益之间呈现相互增益的协同发展态势。(3)较安全和临界安全区则主要集中分布在土地景观格局较好,开发程度较低的西翼地区。危险区则主要分布在生境质量抗干扰能力水平低的东翼地区。在东西两翼内景观特征、生境质量的抗干扰能力和社会经济效益之间的协同性较差,且两两之间的发展矛盾凸出。研究结果可为仙桃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其他类似地区提供案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FRAGSTATS 综合评价 土地生态质量 仙桃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与IIVM的桐城市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琪 侯晓亮 +1 位作者 马雷 钱家忠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58-964,共7页
文章以安徽省桐城市为研究区,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工程地质岩组、与断裂带的距离、与水系的距离及与道路的距离为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因子,运用层次分析(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法对传统信息量模型(information value mo... 文章以安徽省桐城市为研究区,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工程地质岩组、与断裂带的距离、与水系的距离及与道路的距离为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因子,运用层次分析(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法对传统信息量模型(information value model,IVM)的评价结果进行加权分析,确定改进信息量模型(improved information value model,IIVM);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对桐城市地质灾害的易发性进行评价,将研究区划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及不易发区4类,研究区主要为不易发区和低易发区,中、高易发区占比28.68%(主要位于研究区西北部);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进行评估,IIVM评价结果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值为0.8077,高于传统IVM,说明IIVM具有更高的精度和有效性。评价结果与研究区地质灾害实际调查情况相符合,可为该区域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易发性评价 地理信息系统(gis) 改进信息量模型(IIVM) 桐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德州市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被引量:9
11
作者 颜世强 孟庆峰 +1 位作者 董三强 王义海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7-19,共3页
本文运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 ,考虑水文、地质、地层、构造、环境、水质等多方面因素 ,建立了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 ,对德州市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并对地质环境功能区进行了划分 ,它为地质环境管理、减灾防灾和产业规划提供... 本文运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 ,考虑水文、地质、地层、构造、环境、水质等多方面因素 ,建立了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 ,对德州市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并对地质环境功能区进行了划分 ,它为地质环境管理、减灾防灾和产业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时为大范围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 综合评价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安徽省天柱山地质公园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苑 刘玉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5期2078-2081,共4页
采用了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体系各项指标的权重,然后利用GIS技术,采用综合评价法,对天柱山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了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天柱山地质公园在自然属性、价值属性、旅游开发条件以及景点景区规模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差异。... 采用了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体系各项指标的权重,然后利用GIS技术,采用综合评价法,对天柱山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了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天柱山地质公园在自然属性、价值属性、旅游开发条件以及景点景区规模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差异。公园的规划、保护和开发应因地制宜、合理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遗迹 gis 层次分析法 综合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黄杉生长适宜性评价研究——以滇东北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继品 岳彩荣 +4 位作者 孟翠萍 鲜明睿 程文龙 刘燕婕 刘晓波 《林业调查规划》 2023年第4期13-23,共11页
利用GIS技术结合常规统计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判法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黄杉在云南的集中分布区滇东北的宣威市和会泽县开展生长适宜性研究,预测黄杉在研究区域的潜在分布,找出研究区域适合培育人工黄杉... 利用GIS技术结合常规统计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判法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黄杉在云南的集中分布区滇东北的宣威市和会泽县开展生长适宜性研究,预测黄杉在研究区域的潜在分布,找出研究区域适合培育人工黄杉林的宜林地。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适宜黄杉生长的面积为553128 hm^(2),占研究区域面积的46.33%;在研究区域内筛选出适宜营造黄杉林的宜林地10550.2 hm^(2)。通过GIS技术分析所得结果与天然黄杉林的实际分布情况较符合,说明基于GIS技术预测黄杉潜在分布区域和筛选适宜营造黄杉的造林地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杉 生长适宜性 潜在分布 宜林地 gis 隶属度函数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滇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加权叠加的南四湖流域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10
14
作者 秦娜 董方营 +3 位作者 成文举 孙建峰 史忠鑫 杨杨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4-109,共6页
南四湖是中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输水储蓄枢纽,做好该流域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工作对合理规划人类工程活动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南四湖上游流域为研究区,从地形地貌、构造活动性、地下水质量、土壤质量、地面沉降、崩塌滑坡... 南四湖是中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输水储蓄枢纽,做好该流域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工作对合理规划人类工程活动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南四湖上游流域为研究区,从地形地貌、构造活动性、地下水质量、土壤质量、地面沉降、崩塌滑坡、地面塌陷、人类工程活动强度8个方面,采用综合指数法并基于MapGIS软件进行分层加权叠加,然后根据分区阈值得到地质环境质量分区图,对地质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地质环境质量总体较差,质量差和较差的面积占59.53%,质量好和较好的面积仅占40.47%;人类活动诱发地质灾害和水土污染是导致地质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地质环境质量分区评价结果对区内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综合指数法 gis加权叠加 南四湖流域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下空间地质安全多级变模糊变权综合评价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洪华 王忠胜 +2 位作者 耿林 赵玉婷 陈闫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32,共14页
城市地下空间地质安全评价可为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和工程建设提供重要决策支持。城市地下空间地质安全评价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综合评价问题。目前常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度法、可拓物元法等,模... 城市地下空间地质安全评价可为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和工程建设提供重要决策支持。城市地下空间地质安全评价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综合评价问题。目前常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度法、可拓物元法等,模糊综合评价法是其中应用效果最好、最广泛的方法。但目前常用的评价方法都属于常权综合评价法,且评价模型普遍采用加权平均模型,导致评价结果易受平均效应影响,并不适合复杂的非线性系统评价。将模糊集理论、可变模糊集理论及变权理论三者融合,提出了多级变模糊变权综合评价法,该方法的综合评价模型更加完善,适应能力更强。在理论上,通过修改综合评价模型,所提出的算法就可以退化为常用的模糊类方法,如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变权综合评价法、可变模糊综合评价法。以青岛市红岛区的城市地下空间地质安全性评价为例,通过对比分析4种不同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先进性及应用效果。多级变模糊变权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多理论集成的综合评价方法。与各种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相比,该方法更加适用于城市地下空间地质安全评价及其他复杂系统的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地质安全性评价 复杂系统评价 城市地下空间 多级变模糊变权 综合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矿山生态地质环境现状综合评价分区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王念秦 王永锋 王得楷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25-228,232,共5页
根据甘肃矿山实地调查资料,从矿山开发对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及矿山恢复治理难易程度4方面确定影响矿山生态地质环境的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矿山地质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模型。利用M... 根据甘肃矿山实地调查资料,从矿山开发对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及矿山恢复治理难易程度4方面确定影响矿山生态地质环境的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矿山地质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模型。利用MAPGIS空间分析模块求取综合指数的突变点以确定矿山生态地质评价分区的阈值,综合分析综合指数的分布特征,编绘甘肃省矿山生态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分区图。分区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矿山 生态地质环境 指标体系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MAPgis空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学科发展动态──记第五届国际矿产资源学术讨论会 被引量:13
17
作者 陈建平 《地质科技情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7-50,共4页
随着计算机价格的不断降低和性能的不断改进,形成了一些资源远景分析、矿产资源定量评价以及相应的风险评价的新方法。以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中国、加拿大和巴西等国家的研究成果为代表,主要表现在地质模型与风险分析、矿产资源勘... 随着计算机价格的不断降低和性能的不断改进,形成了一些资源远景分析、矿产资源定量评价以及相应的风险评价的新方法。以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中国、加拿大和巴西等国家的研究成果为代表,主要表现在地质模型与风险分析、矿产资源勘查评价的三钱可视化与GIS的结合以及勘查决策的技术方法等方面。三维地质模型、GIS、遥感和可视化研究将会进一步深入发展,使得大量提取的地质信息有效应用于矿产—资源—经济联合评价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地质型 矿产资源勘查 评价 科学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区铁路综合选线及辅助决策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俎保峰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8-43,共6页
为在岩溶区铁路选线设计中尽量规避岩溶不良地质对于铁路路工程的危害,结合工程实践,全面、深入总结选线、设计原则,研究线路方案的定量化评价方法,并对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进行探索性研究,以期提高岩溶区选线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参... 为在岩溶区铁路选线设计中尽量规避岩溶不良地质对于铁路路工程的危害,结合工程实践,全面、深入总结选线、设计原则,研究线路方案的定量化评价方法,并对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进行探索性研究,以期提高岩溶区选线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参考已有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等相关资料,依托黔张常铁路的勘察、设计、建设,归纳总结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岩溶区选线、设计原则;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模糊层次分析法数学模型,初步实现岩溶区线路方案的定量化评价;基于GIS系统,应用ArcGIS软件针对工程及地质因子建立数据库,对于岩溶区选线的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进行探索性研究。上述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黔张常铁路各阶段勘察设计,目前该铁路已建成通车,施工过程中无突水突泥等地质灾害发生;经黔张常铁路工程实践表明,总结提出的岩溶区选线、设计原则可有效规避岩溶风险,且部分原则属国内首创;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的岩溶区线路方案评判数学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借助GIS系统“成本最优路径分析法”研究提出的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对于岩溶区线路方案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研究提出的理论和方法具有一定实用性、科学性,工程实践效果良好,对于岩溶区铁路及高速公路选线决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铁路选线 选线原则 辅助决策技术 综合评价指标 模糊层次分析法 数学模型 gis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权信息量法的黄土滑坡易发性评价——以1∶5万天水市麦积幅为例 被引量:30
19
作者 孟晓捷 张新社 +1 位作者 曾庆铭 王冬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9-259,共11页
在1∶5万天水市麦积区幅地质灾害野外调查工作的基础上,针对研究区黄土滑坡,选取高程、坡度、工程地质岩组、植被归一化指数、距断裂距离、距水系距离和距道路距离等作为评价因子;采用加权信息量模型按照网格划分,基于ArcGIS平台进行易... 在1∶5万天水市麦积区幅地质灾害野外调查工作的基础上,针对研究区黄土滑坡,选取高程、坡度、工程地质岩组、植被归一化指数、距断裂距离、距水系距离和距道路距离等作为评价因子;采用加权信息量模型按照网格划分,基于ArcGIS平台进行易发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可将1∶5万麦积区幅划分为极高易发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4个等级,分布面积分别为97.29 km^(2)、124.71 km^(2)、94.99 km^(2)和121.73 km^(2)。通过ROC曲线对该评价结果进行验证,评价精度为75.04%,表明该评价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其评价结果可为该地区进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重大工程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易发性评价 加权信息量模型 gis 麦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织金县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邵维懿 赵翠薇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8-84,共7页
选取贵州省织金县为研究区域,基于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结合遥感技术,利用信息量模型法建立了织金县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模型.筛选出地形地貌、地质岩性、植被覆盖状况、河流水系、工程道路、土地利用程度6大因素,对织金县地质灾害进... 选取贵州省织金县为研究区域,基于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结合遥感技术,利用信息量模型法建立了织金县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模型.筛选出地形地貌、地质岩性、植被覆盖状况、河流水系、工程道路、土地利用程度6大因素,对织金县地质灾害进行定量分析并划分出离散区间.其中,高危险区面积842.647 km2,占29.38%,中等危险区面积1 052.96 km2,占36.71%,较低危险区面积663.289 km2,占23.13%,低危险区面积309.104 km2,占10.78%.与实际情况对比取得了较高的吻合度,区划结果能够为织金县的地质灾害治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织金县 地质灾害 危险性区划 gis 信息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