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白垩系铜钵庙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来源
1
作者 何星 金玮 +5 位作者 张帆 霍秋立 李跃 鲍俊驰 刘璐 曾庆兵 《岩性油气藏》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52,共12页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白垩系铜钵庙组勘探获得突破,是资源潜力较大的新层系。通过TOC、热解、R_(o)、族组成、色谱、色质、δ^(13)C等分析化验资料,对研究区各洼槽各小层的烃源岩进行了丰度、类型和成熟度评价,深入分析了铜钵庙组原油...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白垩系铜钵庙组勘探获得突破,是资源潜力较大的新层系。通过TOC、热解、R_(o)、族组成、色谱、色质、δ^(13)C等分析化验资料,对研究区各洼槽各小层的烃源岩进行了丰度、类型和成熟度评价,深入分析了铜钵庙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定量计算了原油来源,并预测了下步有利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铜钵庙组整体发育TOC平均值为1%、类型以Ⅰ—Ⅱ_(2)型为主的中等烃源岩,其中铜二段泥岩也可见Ⅰ型烃源岩,洼槽区R_(o)为0.6%~1.5%,处于成熟阶段。②研究区铜钵庙组原油可分为乌北铜三段原油、乌南铜三段原油和乌南铜二段原油3类。乌北铜三段原油高饱和烃,姥植比高,饱和烃与芳烃δ^(13)C偏重,C_(27)重排甾烷和三环萜烷含量高。乌南铜三段原油具有高饱和烃、饱和烃与芳烃δ^(13)C偏轻,C_(27)重排甾烷和三环萜烷含量中等。乌南铜二段原油饱和烃含量低,奇偶优势比(OEP)值高,饱和烃与芳烃δ^(13)C轻,C_(27)重排甾烷和三环萜烷含量低。③研究区铜钵庙组3类原油均来源于南屯组南一段泥岩和铜钵庙组泥岩的二元混合,乌北铜三段原油与乌北南一段烃源岩更接近,乌北南一段泥岩的贡献比例为62.9%;乌南铜三段原油与乌南南一段烃源岩更接近,乌南南一段泥岩的贡献比例为59.5%;乌南铜二段原油与乌南铜二段烃源岩更接近,乌南铜二段泥岩的贡献比例为75.4%。④乌北和乌南洼槽发育厚度大于200 m的暗色泥岩,可为铜三段油藏和铜二段油藏供烃,乌北洼槽和乌东斜坡带为乌尔逊凹陷铜钵庙组下步甩开勘探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评价 油源对比 贡献比例 碳同位素 地球化学特征 铜钵庙组 白垩系 乌尔逊凹陷 海拉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页岩油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来源厘定--以牛庄洼陷牛斜55区块沙四段上亚段为例
2
作者 王秀红 陈涛 +3 位作者 张守春 李政 牛子铖 王鑫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46,共9页
页岩油来源精细厘定对页岩油甜点区评价与资源潜力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勘探实践发现东营凹陷牛庄洼陷部分井沙四段上亚段页岩油在生物标志化合物指纹特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反映页岩油聚集可能并非传统认识的自生自储,为了满足精细勘探的... 页岩油来源精细厘定对页岩油甜点区评价与资源潜力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勘探实践发现东营凹陷牛庄洼陷部分井沙四段上亚段页岩油在生物标志化合物指纹特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反映页岩油聚集可能并非传统认识的自生自储,为了满足精细勘探的需要,亟需落实各层组生烃差异性及主力供烃层系。综合利用轻烃、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等地球化学测试手段,系统开展了东营凹陷牛庄洼陷牛斜55区块沙四段上亚段纯上次亚段(Es_(4)^(上cs))烃源岩及重点井页岩油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并精细厘定了油源。研究结果表明:牛斜55区块Es_(4)^(上cs)各层组页岩有机质发育特征具有一定程度的非均质性,反映有机质来源及热演化等方面存在纵向上的差异,同时受生源和沉积环境等因素的周期变化导致各层组生烃特征存在明显区别。油源精细对比表明,该区NY1-AHF与NY1-BHF井页岩油分别来自于Es_(4)^(上cs)的3层组与4层组的页岩,体现了页岩油差异聚集的源控特征。综合分析认为,页岩油精细勘探部署应重视主力供烃层系并考虑一定的宏观构造背景,在优势页岩发育区探寻优质储集空间以及有效的断层输导区域,是突破页岩油高效勘探开发的重要甜点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对比 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主力供烃层系 页岩油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水湖相烃源岩热演化过程中排出油和滞留油分子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3
作者 钟鸣宇 徐建永 +5 位作者 徐耀辉 刘岩 李威 畅厚鹏 王豫昌 李阳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4-146,共13页
为了探究不同热演化阶段的咸水湖相烃源岩排出油和滞留油生物标志化合物演化规律及其指示意义,选取渤海湾盆地辽中北洼沙一段咸水湖相烃源岩样品开展多路分段式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研究区咸水湖相烃源岩在R_o为0.56%时已有少... 为了探究不同热演化阶段的咸水湖相烃源岩排出油和滞留油生物标志化合物演化规律及其指示意义,选取渤海湾盆地辽中北洼沙一段咸水湖相烃源岩样品开展多路分段式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研究区咸水湖相烃源岩在R_o为0.56%时已有少量液态烃生成,具有早期生油特点。随着热演化程度的升高,在高成熟阶段轻烃的占比明显增大。成熟度指标中的∑三环萜烷/17α-藿烷和C_(30)莫烷/C_(30)藿烷在滞留油的成熟至高熟阶段,可作为判断成熟度的可靠参数,在排出油中变化较小;沉积环境与母质来源判别指标中的C_(26)TT/C_(25)TT、C_(35)/(C_(31)-C_(35))升藿烷、(nC_(21)+nC_(22))/(nC_(28)+nC_(29))与C_(27)/C_(29)规则甾烷,在排出油中相对稳定,但在滞留油中变化较大。对比发现,排出油与滞留油的成熟度、沉积环境与母质来源参数的演化规律存在一定差异性,排出油中指示沉积环境和母质来源的生标参数的可靠性较高,而滞留油中指示成熟度的参数的可靠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出油 滞留油 分子地球化学特征 咸水湖相烃源岩 热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濮凹陷文留地区咸化湖盆沙三段油源特征及成藏模式
4
作者 李才俊 胡涛 +6 位作者 庞雄奇 肖惠译 胡耀 陈雨萱 郑定业 徐田武 姜福杰 《中国海上油气》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91,共13页
中国广泛发育的陆相咸化湖盆已成为油气产能的主要贡献领域之一,但对含盐层系的油气成藏机理及模式研究相对薄弱。以东濮凹陷文留地区沙三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原油和烃源岩的色谱-质谱、单体烃碳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等地化分析,对文留... 中国广泛发育的陆相咸化湖盆已成为油气产能的主要贡献领域之一,但对含盐层系的油气成藏机理及模式研究相对薄弱。以东濮凹陷文留地区沙三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原油和烃源岩的色谱-质谱、单体烃碳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等地化分析,对文留地区的沙三段的油-源特征及成藏模式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1)文留地区沙河街组发育沙三上亚段、沙三中亚段、沙三下—沙四上亚段等多套优质烃源岩,烃源岩TOC为0.50%~6.79%、类型以Ⅱ型为主、现今正处于高—过成熟阶段,生烃潜力大;(2)沙三段原油组分主要以饱和烃为主,CPI接近于1.0,Pr/Ph为0.13~0.63,伽马蜡烷指数为0.50~1.00,单体碳同位素为-32‰~-28‰,油源主要来自沙三中亚段和沙三下—沙四上烃源岩;(3)文留地区沙三段油气成藏期主要为东营组沉积中晚期(31.0~22.0 Ma)和明化镇组沉积末期—现今(6.2~0 Ma),其中东营组沉积中晚期主要在隆起区富集形成构造、岩性类油气藏,明化镇组沉积末期—现今主要在斜坡带及近洼位置富集形成致密油气藏;(4)文留地区沙三段油气从浅到深呈现出常规-非常规有序分布的特征,常规油气藏主要形成并分布在浅层的构造隆起区,非常规油气藏主要形成并分布在斜坡带—洼陷中心的区域。研究结果对文留地区油气发现和勘探部署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咸化湖盆 沙河街组 油源特征 成藏模式 文留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吉南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分析
5
作者 温旺彪 赵红静 +5 位作者 王志勇 金颖 王杰 甘应星 刘锋 郭雅婷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5-181,共17页
近年,准噶尔盆地吉南凹陷井井子沟组常规砂岩油藏勘探取得了重要进展,三级储量过亿吨,勘探潜力巨大,中二叠统芦草沟组作为凹陷内主力源岩层,目前研究相对薄弱。利用多项地球化学测试手段,对芦草沟组不同层段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对... 近年,准噶尔盆地吉南凹陷井井子沟组常规砂岩油藏勘探取得了重要进展,三级储量过亿吨,勘探潜力巨大,中二叠统芦草沟组作为凹陷内主力源岩层,目前研究相对薄弱。利用多项地球化学测试手段,对芦草沟组不同层段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对比,并据此厘定了二叠系油气来源。结果表明:①依据测井曲线特征可将芦草沟组分为3段,其中芦一段、芦二段发育优质烃源岩,母质类型为Ⅰ~Ⅱ1型,处于低熟−成熟阶段,且芦二段生烃能力更强;芦三段主体为“非−一般”烃源岩,母质类型亦为Ⅰ~Ⅱ1型,受上覆火成岩影响,局部成熟度较高。②基于分子地球化学特征,芦草沟组沉积期整体处于偏还原环境中,有机质保存条件较好,但不同层段水体咸化程度有异,芦一段>芦三段>芦二段。在生物组成方面,证明了芦草沟组存在绿藻和蓝细菌(蓝藻)2种特征生烃母质,前者证据是与年代相关的生物标志物(C_(28)甾烷),后者证据为β-胡萝卜烷和中链单甲基烷烃的检出,芦一段、芦三段成烃生物中显示出蓝藻的主要贡献,芦二段则具有较高的绿藻和陆源高等植物输入,湖盆水体盐度的差异是影响蓝、绿藻繁盛的关键因素。③芦一段和芦二段烃源岩具有特征的高丰度C_(30)αα-藿烷(受控于热演化程度),C_(30)αα/αβ有望成为判识成熟度的新指标。④吉南凹陷二叠系存在3种类别不同的原油,A、B类原油分别对应芦一段和芦二段烃源岩,C类原油显示非芦草沟组油源特征,主要来自井井子沟组上部泥岩。研究成果对吉南凹陷未来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对比 地球化学特征 芦草沟组 吉南凹陷 烃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萝北县云山石墨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碳质来源研究
6
作者 赵国龙 张寄丹 +4 位作者 王大伟 岳洪举 于庆洋 马新春 付红梅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1-332,共12页
黑龙江省萝北县云山石墨矿床石墨矿赋存于中—新元古界兴东岩群大盘道岩组下部结晶片岩中,作为黑龙江乃至我国晶质石墨重要矿产区,晶质石墨储量位居全国之首,属超大型沉积变质型石墨矿床。本文以黑龙江萝北县云山石墨矿床为例,通过对石... 黑龙江省萝北县云山石墨矿床石墨矿赋存于中—新元古界兴东岩群大盘道岩组下部结晶片岩中,作为黑龙江乃至我国晶质石墨重要矿产区,晶质石墨储量位居全国之首,属超大型沉积变质型石墨矿床。本文以黑龙江萝北县云山石墨矿床为例,通过对石墨矿石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碳同位素分析和原岩恢复图解的判别,初步确定云山石墨矿床石墨矿石原岩为副变质岩,属于正常沉积岩,原岩具有含碳质泥岩、砂质泥岩及碳质页岩的特征,石墨矿石样品表现出明显Eu、Sr、Ti的负异常,U的正异常,轻微Ce的负异常,主要反映了石墨矿石原岩的原始沉积环境可能是浅海-半深海,沉积岩原岩可能来自有机质堆积较多的海相沉积物。云山石墨矿石原岩的沉积构造环境主要为被动的大陆边缘。碳同位素分析显示,石墨矿石δ^(13)C值为–24.7‰~–21.4‰,大理岩δ^(13)C值为6.28‰~7.09‰,说明了石墨碳质来源为有机碳,大理岩的碳质来源为无机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北 云山石墨矿床 稀土元素 地球化学特征 δ^(13)C 原岩恢复 碳质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平凉组非常规储层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史鹏 张建锋 +3 位作者 周伟 刘刚 孙建博 王晖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8861-8868,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奥陶系平凉组发育泥页岩和碳酸盐岩两种类型的烃源岩。为研究平凉组源储一体型非常规油气储层特征,通过野外地质剖面观测、岩心观察及样品分析测试,对平凉组源岩层系的烃源岩属性及储集层属性同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奥陶系平凉组发育泥页岩和碳酸盐岩两种类型的烃源岩。为研究平凉组源储一体型非常规油气储层特征,通过野外地质剖面观测、岩心观察及样品分析测试,对平凉组源岩层系的烃源岩属性及储集层属性同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平凉组泥页岩类烃源岩主要发育在研究区西南部陇县-岐山地区,沉积环境为台地边缘斜坡,其岩性以硅质页岩、钙质页岩夹粉砂岩为主。碳酸盐岩类烃源岩主要发育在研究区中东部旬邑-铜川地区,沉积环境为台地边缘礁滩及开阔海台地,岩性以泥灰岩、泥晶灰岩为主。平凉组烃源岩干酪根类型以Ⅰ型为主,含少量Ⅱ1型;有机碳含量平均0.41%,属于中等烃源岩;等效镜质体反射率平均值为1.73%,岩石热解温度T_(max)平均值达489℃,属于高成熟阶段;平凉组烃源岩脆性指数较高,孔隙度平均为1.38%,渗透率平均为0.05 mD,泥页岩物性总体优于碳酸盐岩;甲烷吸附量分布在0.64~2.16 cm^(3)/g,平均为1.71 cm^(3)/g,其中泥页岩和泥灰岩甲烷吸附量明显高于泥晶灰岩。综合分析认为陇县-麟游地区平凉组泥页岩发育,硅质脆性矿物含量高,物性及含气性较好,可进一步开展海相页岩气勘探。中东部旬邑-铜川地区泥灰岩类烃源岩具有较好的生烃能力和甲烷吸附能力,具备形成自生自储型泥灰岩非常规天然气储层的基本条件;泥晶灰岩类烃源岩可有效生烃但储集性和甲烷吸附能力较差,建议与礁滩相储集体共同开展生储盖组合研究,进行碳酸盐岩天然气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平凉组 烃源岩 非常规储层 地球化学特征 页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2号构造带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来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华 魏鑫 +4 位作者 欧阳冠宇 刘景东 陈蕾 刘海青 孟祥雨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6,共11页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2号构造带具有多洼、多层系供烃的特征。为了揭示其复杂的油气来源,开展色谱-质谱等地化测试,分析原油地化特征,将原油分为3类,并确定每类原油的来源。结果表明:(1)Ⅰ类原油主要分布于西构造带沙三段储层中,原油中C27...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2号构造带具有多洼、多层系供烃的特征。为了揭示其复杂的油气来源,开展色谱-质谱等地化测试,分析原油地化特征,将原油分为3类,并确定每类原油的来源。结果表明:(1)Ⅰ类原油主要分布于西构造带沙三段储层中,原油中C27与C29规则甾烷相对含量接近,孕甾烷参数((孕甾烷+升孕甾烷)/规则甾烷)和甾烷异构化参数(C29甾烷20S/(20R+20S)、C29甾烷ββ/(αα+ββ))较高,具有水生生物和高等植物共同输入特征,原油成熟度高,来源于沙三段烃源岩;(2)Ⅱ类原油主要分布于西构造带东二段储层中,原油中C29规则甾烷含量具明显优势,孕甾烷参数和甾烷异构化参数均低,原油母质中高等植物具有明显优势,原油成熟度整体偏低,来源于沙一段—东三段烃源岩;(3)Ⅲ类原油主要分布于东构造带东三段和西构造带东一段和明化镇组储层中,原油中C29规则甾烷具有一定优势,孕甾烷参数较低,甾烷异构化参数较高,以高等植物输入为主,原油成熟度较高,为3套烃源岩的混合来源;(4)原油4-/1-MDBT和Ts/Tm指数具有沿断层向浅部层系减小的趋势,且原油甲基菲换算的镜质体反射率与下覆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一致,表明研究区原油具有原地供烃的特点。本研究成果为研究区的浅层精细勘探及深层勘探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南堡凹陷 2号构造带 原油类型 地化特征 生物标志化合物 油源对比 原地供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长7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环境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广利 李阳阳 +1 位作者 王一帆 高兴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103,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出露多处典型长7段页岩剖面,为了加深该区域烃源岩的研究,对35个烃源岩样品开展有机碳含量测定、岩石热解分析、饱和烃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微量元素含量测定等测试分析,研究其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其有机质来源及沉积环境...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出露多处典型长7段页岩剖面,为了加深该区域烃源岩的研究,对35个烃源岩样品开展有机碳含量测定、岩石热解分析、饱和烃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微量元素含量测定等测试分析,研究其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其有机质来源及沉积环境。结果表明:暗色页岩发育于淡水和还原的半深湖—深湖环境,沉积期气候温暖湿润,适宜生物发育,Mo元素高度富集,指示湖泊富营养化,初级生产力高;物质来源为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和陆地植物的混合来源,但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是主要来源;源岩有机质高度富集,总有机碳(TOC)平均值为23.51%,高于陆相优质烃源岩的丰度标准;有机质以腐泥—混合型为主,生烃潜量S1+S2均值为112.93 mg/g,生烃潜力良好;岩石热解峰温及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指示达到成熟热演化程度,具有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铜川地区 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烃源岩评价 有机质来源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卡姆斯特地区石树沟群砂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源岩的指示
10
作者 杨烨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33,共12页
为揭示卡姆斯特地区石树沟群的源岩性质和构造背景,探讨其对砂岩型铀成矿作用的影响,对该区的石树沟群砂岩开展了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石树沟群砂岩以岩屑砂岩为主,成熟度低,富集Cs、U、Cr、Hf,亏损Nb、Ta、Th;整体具轻稀土... 为揭示卡姆斯特地区石树沟群的源岩性质和构造背景,探讨其对砂岩型铀成矿作用的影响,对该区的石树沟群砂岩开展了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石树沟群砂岩以岩屑砂岩为主,成熟度低,富集Cs、U、Cr、Hf,亏损Nb、Ta、Th;整体具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Eu负异常特征,与卡拉麦里造山带中酸性岩浆岩稀土元素特征具有相似性;沉积物源为卡拉麦里造山带,源岩主要为富铀的中酸性岩浆岩,形成构造背景为活动大陆边缘-大陆岛弧环境。石树沟群的源岩为砂岩型铀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沉积源岩 石树沟群 准噶尔盆地 卡姆斯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道海子凹陷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特征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二庭 米巨磊 +4 位作者 张宇 潘越扬 迪丽达尔·肉孜 王海静 高秀伟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7,共10页
东道海子凹陷是准噶尔盆地二叠系重要的勘探领域之一,二叠系平地泉组是该区烃源岩发育的重点层系。通过对东道海子凹陷烃源岩分布及有机质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明确了平地泉组烃源岩生烃潜力及生成油气的类型。研究结果表明:①东道海子凹... 东道海子凹陷是准噶尔盆地二叠系重要的勘探领域之一,二叠系平地泉组是该区烃源岩发育的重点层系。通过对东道海子凹陷烃源岩分布及有机质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明确了平地泉组烃源岩生烃潜力及生成油气的类型。研究结果表明:①东道海子凹陷平地泉组烃源岩的Pr/nC17值为0.35~1.18,Ph/nC18值为0.23~0.81,显示其生烃母质主要为混合源,既有陆地生物的贡献,也有水体生物的贡献。②纵向上,平一段和平二段烃源岩质量最好,平一段的好—优质烃源岩占比为81.1%,TOC平均值为1.88%,平二段的好—优质烃源岩占比为62.5%,TOC平均值为1.55%,而平三段的好—优质烃源岩仅占30.2%。平一段和平二段烃源岩主要为Ⅱ型,占比分别为66.7%和48.4%,既可生油也可生气,平三段烃源岩质量较差,以Ⅲ型干酪根为主,具有一定的生气潜力;平面上,烃源岩从边缘区向凹陷区逐渐变好。③凹陷边缘区的烃源岩达到成熟演化阶段,凹陷区烃源岩埋深较大,达到高—过成熟演化阶段,该套烃源岩在埋深约为2500m时达到生烃门限,在埋深为4350m处达到大量排烃门限,而当埋深大于5050m时,进入大量裂解生气阶段。④研究区油气分布明显受烃源岩分布及成熟度控制,在远源端剥蚀区浅层侏罗系八道湾组发现成熟油,下凹斜坡区二叠系以轻质油为主,而凹陷中心以平地泉组“自生自储”气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生烃潜力 地球化学特征 自生自储 平地泉组 二叠系 东道海子凹陷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上石炭统巴山组烃源岩沉积环境分析及物源示踪——来自泥岩地球化学的证据 被引量:4
12
作者 蔡倩茹 王金铎 +4 位作者 张关龙 宋智华 王圣柱 熊峥嵘 倪胜利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6-157,共12页
烃源岩分布规律和生烃潜力是制约准噶尔盆地东北地区油气勘探的关键因素之一,而沉积背景和环境变化是控制烃源岩成因、分布以及有机质类型的主要因素,沉积岩中的主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等在沉积过程中往往受古气候、古水体化学条件、古环... 烃源岩分布规律和生烃潜力是制约准噶尔盆地东北地区油气勘探的关键因素之一,而沉积背景和环境变化是控制烃源岩成因、分布以及有机质类型的主要因素,沉积岩中的主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等在沉积过程中往往受古气候、古水体化学条件、古环境以及古物源的影响。因此,通过对沉积岩中元素分布规律的全面分析,有助于确定沉积环境和演变过程。对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富蕴地区上石炭统巴山组暗色泥岩样品的主微量元素、稀土元素进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合样品的岩石学特征,揭示古沉积环境和物源区构造背景,为烃源岩形成和发育条件提供地质约束。泥岩的化学风化作用指标、元素含量和元素比值的综合分析表明,巴山组沉积期的古气候条件温暖湿润、水体属氧化条件下的半咸水—淡水,且水体较浅、沉积速率相对稳定。主微量元素特征指示母岩类型主要为沉积岩和长英质火山岩,物源来自卡拉麦里岛弧酸性火成岩区的风化产物,反映了后碰撞阶段由挤压向伸展的构造转变。沉积环境和构造背景控制陆源高等植物输入增多,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中等,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地球化学特征 沉积环境 巴山组 准东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HQ地区长7段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与长8段原油来源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孝锐 路俊刚 +5 位作者 谭开俊 廖建波 龙礼文 陈世加 李勇 肖正录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06-1324,共19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HQ地区是玉门油田的流转区块,是增储上产的重要勘探新区,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油气来源备受争议。本文选取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不同亚段泥页岩和长8段原油样品,采用总有机碳测定、岩石热解、显微组分、饱和烃气相色谱-...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HQ地区是玉门油田的流转区块,是增储上产的重要勘探新区,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油气来源备受争议。本文选取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不同亚段泥页岩和长8段原油样品,采用总有机碳测定、岩石热解、显微组分、饱和烃气相色谱-质谱等实验分析方法,对选取的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结合谱系聚类、多维标度、主成分分析进行油源对比,并从烃源岩有效性和油气成藏条件对油源对比结果进行合理性探讨。结果表明,(1)研究区东部长7段烃源岩总体为好-优质烃源岩级别,西部长7段烃源岩为中等-好烃源岩级别;东部长7段烃源岩以Ⅰ-Ⅱ_(1)型干酪根为主,西部长7段烃源岩以Ⅱ_(1)-Ⅱ_(2)型干酪根为主;长7段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总体上处于成熟阶段;(2)HQ东部地区长8段原油由本地长7_(3)亚段黑色页岩供烃,西部长8段原油由本地长7_(3)亚段深灰色泥岩与东部长7_(3)亚段黑色页岩混合供烃;(3)长7_(3)亚段黑色页岩有机碳含量高,为优质排烃源岩;长7_(3)亚段深灰色泥岩有机碳含量较高,可作为有效排烃源岩。晚侏罗世为长8段油藏第I期油气成藏期,此时东部烃源岩生成的低熟油主要向着研究区西部的构造高部位运移;早白垩世末期研究区西部烃源岩达到成熟,西部烃源岩生成的原油对本地长8油藏供烃。研究成果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进一步油气勘探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计量学 地球化学特征 油源对比 长8段原油 长7段烃源岩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塘盆地双湖地区索瓦组烃源岩芳烃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易卓 赵珍 +6 位作者 黄志龙 唐友军 李梦茹 屈童 潘永帅 王柏然 于瑾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5-667,共13页
为认识羌塘盆地双湖地区索瓦组烃源岩有机质来源、沉积环境及成熟度,本研究采用抽提分离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技术分析了双湖地区索瓦组烃源岩中芳烃类化合物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双湖地区索瓦组烃源岩中存在较高丰度的1,2,5-三甲... 为认识羌塘盆地双湖地区索瓦组烃源岩有机质来源、沉积环境及成熟度,本研究采用抽提分离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技术分析了双湖地区索瓦组烃源岩中芳烃类化合物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双湖地区索瓦组烃源岩中存在较高丰度的1,2,5-三甲基萘、9-甲基菲、惹烯、?及三芳甾烷系列化合物等,指示了高等植物的母质来源。三芴、二苯并噻吩及三芳甾烷系列化合物的分布特征指示索瓦组烃源岩沉积于还原环境。萘、菲、二苯并噻吩及三芳甾烷系列化合物等成熟度参数表明,羌塘盆地双湖地区索瓦组烃源岩已达到成熟阶段。综合有机质丰度及类型分析,认为羌塘盆地索瓦组烃源岩具有一定油气资源勘探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索瓦组 烃源岩 芳烃地球化学特征 母质来源 成熟度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坳陷清水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深层烃源岩特征及油气成藏模式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康乐 高岗 +4 位作者 杨光达 张东伟 张莉莉 朱毅秀 李婧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6-157,共12页
通过有机碳、岩石热解、氯仿沥青“A”、饱和烃色谱-质谱和流体包裹体等的分析,对辽河坳陷清水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深层烃源岩特征和油气成藏模式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辽河坳陷清水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深层烃源岩主要发育在E2... 通过有机碳、岩石热解、氯仿沥青“A”、饱和烃色谱-质谱和流体包裹体等的分析,对辽河坳陷清水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深层烃源岩特征和油气成藏模式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辽河坳陷清水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深层烃源岩主要发育在E2s32亚段、E2s33亚段和E2s4段,其中E2s32亚段Ⅱ小层泥岩最为发育,主要为深灰色厚层泥岩,整体厚度约170 m。(2)研究区深层烃源岩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平均可达1.60%,生烃潜量平均值为2.82 mg/g;有机质类型以Ⅱ1—Ⅲ型为主,主要为浮游植物与高等植物混合贡献,为弱氧化—弱还原的湖相咸水沉积环境;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为0.5%~1.5%,普遍达到大量生烃阶段,部分已达到高成熟演化阶段。(3)研究区深层烃源岩在距今38 Ma时进入生油窗,距今20 Ma时开始生成天然气;流体包裹体显示研究区存在2期油气充注,分别为38~26 Ma和20 Ma~现今,与生烃演化史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生物标志化合物 流体包裹体 咸水湖 成藏模式 沙河街组 古近系 清水洼陷 辽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烃源岩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恒 张航 +8 位作者 马华灵 焦堃 叶玥豪 张洁伟 曾令平 蒋前前 苗如霖 夏国栋 邓宾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7-744,共18页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含油气系统已获探明储量超过1.3×10^(13)m^(3),但川东地区经历30年勘探仍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为厘清川东地区筇竹寺组烃源岩生烃条件,对新近钻井楼探1井、五探1井、马深1井、焦石1井和城口剖面等开展有机...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含油气系统已获探明储量超过1.3×10^(13)m^(3),但川东地区经历30年勘探仍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为厘清川东地区筇竹寺组烃源岩生烃条件,对新近钻井楼探1井、五探1井、马深1井、焦石1井和城口剖面等开展有机地球化学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马深1井筇竹寺组厚度为358 m,底部黑色泥岩厚度约130 m;向北至盆地外缘杨坝剖面筇竹寺组厚度增加,总厚约400 m,但下部泥岩,总有机碳含量(质量分数)TOC>0.5%,厚度减小到50 m;川东地区筇竹寺组厚度110~150 m,下部黑色泥岩厚度约60 m。川北马深1井—福成地区筇竹寺组平均TOC含量为3.39%~3.44%;川东楼探1井—城口地区平均TOC含量相对较小,为0.52%~2.58%。盆地周缘筇竹寺组剖面等效镜质体反射率(R_(o))在2.22%~2.53%,盆地内钻井R_(o)在2.57%~3.10%;受古埋深影响,热演化程度由盆地外向盆地内呈增加趋势。进一步结合黑色泥岩产烃率、原始有机碳恢复系数等相关参数,计算得到川东地区生气强度由盆地内向东北方向呈现增加趋势,鹰探1井—楼探1井区生气强度在(10~20)×10^(8)m^(3)/km^(2);生气强度最大地区为城口区域,其生气强度达60×10^(8)m^(3)/km^(2)。结合典型钻井埋深沉降热史模拟表明,筇竹寺组烃源岩于志留纪(430 Ma)开始大量生烃,到三叠纪(250 Ma)进入生气阶段。综合研究表明,川东地区巴中—南江与城口地区两个生烃中心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含油气系统最有利生烃富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筇竹寺组 烃源岩评价 川东地区 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生气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姆河右岸中-下侏罗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姚建廷 周栋 +1 位作者 刘荣和 刘四兵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2-364,共13页
阿姆河盆地是中亚地区天然气资源最丰富的盆地。阿姆河右岸区域的主力烃源岩存在于中-下侏罗统的煤系地层中,但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有机质来源及沉积环境还需进一步明确。本文以阿姆河盆地右岸地区侏罗系烃源岩为对象,在利用烃源岩... 阿姆河盆地是中亚地区天然气资源最丰富的盆地。阿姆河右岸区域的主力烃源岩存在于中-下侏罗统的煤系地层中,但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有机质来源及沉积环境还需进一步明确。本文以阿姆河盆地右岸地区侏罗系烃源岩为对象,在利用烃源岩样品开展系统的地球化学测试的基础上,对样品有机碳、镜质体反射率、饱和烃与芳烃气相色谱及有机碳同位素等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阿姆河右岸中-下侏罗统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及生烃潜力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Ⅱ_(1)与Ⅱ_(2)型为主,存在少量Ⅲ型干酪根,烃源岩整体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烃源岩以生油为主,兼生气。2)阿姆河右岸中-下侏罗统烃源岩大部分沉积于高盐度的强还原环境,少数沉积于低盐度氧化环境中。3)阿姆河右岸中-下侏罗统烃源岩中有机质母质的来源主要为低等浮游生物,部分有机质来源于高等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地球化学特征 沉积环境 有机质来源 阿姆河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石西区块上古生界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环境 被引量:2
18
作者 雷明远 刘超 +3 位作者 孙蓓蕾 李鹏鹏 王旭 谢鹏鸿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9-511,共13页
石西区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中部,目前发现区块内致密砂岩气资源丰富,查清其烃源岩发育情况及控制因素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笔者等采集石西区块内的本溪组、太原组和山西组的烃源岩样品,利用Leco CS-200、Rock-Eval 6... 石西区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中部,目前发现区块内致密砂岩气资源丰富,查清其烃源岩发育情况及控制因素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笔者等采集石西区块内的本溪组、太原组和山西组的烃源岩样品,利用Leco CS-200、Rock-Eval 6、ICP-OES、ICP-MS等手段对其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表征。结果显示,炭质泥岩中总有机碳(TOC)、生烃潜力(游离烃+热解烃,即S_(1)+S_(2))、氢指数(HI,热解烃×100/总有机碳)的平均值分别为4.50%、0.52‰、829.16‰,煤中总有机碳(TOC)、生烃潜力(S_(1)+S_(2))、氢指数(HI)的平均值分别为61.53%、4.41‰、723.02‰。V/(V+Ni)、Ni/Co、V/Cr、δU、Sr/Ba、Sr/Cu等值显示优质烃源岩沉积时期为气候温暖湿润,盐度较高的弱氧化—还原环境,从本溪组到山西组沉积过程中,沉积水体的还原性有逐渐减弱的趋势。古生产力指标(NiEF、CuEF)表明山西组古生产力最高,太原组次之,本溪组最低。研究区烃源岩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为古氧化还原环境和古盐度,古气候和古生产力水平对烃源岩有机质富集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烃源岩 沉积环境 地球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东北地区下寒武统烃源岩发育模式——以塔东1井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春宇 管树巍 +3 位作者 谢晓军 吴林 任荣 熊连桥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73,共12页
塔里木盆地早寒武世发育了一套富有机质黑色泥岩,是盆内重要烃源岩之一。目前对这套烃源岩在塔西北地区的研究较多,然而塔东北区研究程度相对薄弱。通过对塔东1井下寒武统泥岩进行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实验研究,基于实验结果分析了寒武... 塔里木盆地早寒武世发育了一套富有机质黑色泥岩,是盆内重要烃源岩之一。目前对这套烃源岩在塔西北地区的研究较多,然而塔东北区研究程度相对薄弱。通过对塔东1井下寒武统泥岩进行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实验研究,基于实验结果分析了寒武系烃源岩形成主控因素,建立了这套烃源岩发育模式,并对比了其与塔里木盆地其他区烃源岩的差异。塔东1井下寒武统发育硅质泥岩和钙质泥岩;Al2O3、TiO2、Zr及总稀土元素含量较低,Lan/Ybn显示重稀土富集特征,表明受陆源碎屑影响较小;Cd/Mo与Co×Mn及TOC与地化图解显示塔东北地区广泛受上升洋流作用影响;样品整体TOC较高,均值达到3.52%,结合P2O5及生物成因硅含量特征,表明下寒武统泥岩具有较高有机质生产力,其中下部生产力极高;U、V及Mo远高于后太古界澳大利亚页岩(PAAS),有机碳与磷的比值(Corg:P)均值为242,表明该区早寒武世水体处于还原环境。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塔东北区下寒武统烃源岩受古地貌、海平面、上升洋流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塔里木盆地不同地区下寒武统烃源岩主要在沉积相带及受热液影响这两方面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下寒武统 烃源岩 地化特征 发育模式 塔东1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湖凹陷中西部地区烃源岩生烃潜力及油源对比 被引量:3
20
作者 岳上 权永彬 +3 位作者 杜学斌 蒋一鸣 赵珂 吴岳恒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98,共12页
西湖凹陷作为中国东部油气勘探主战场,一直以来都受到油气地质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前人对西湖凹陷油气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深部地层(平湖组及其下伏层),而对中浅层系(花港组及其上覆层)烃源岩的关注度相对较少。近年来已有勘探发现西湖... 西湖凹陷作为中国东部油气勘探主战场,一直以来都受到油气地质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前人对西湖凹陷油气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深部地层(平湖组及其下伏层),而对中浅层系(花港组及其上覆层)烃源岩的关注度相对较少。近年来已有勘探发现西湖凹陷中浅层系具有规模成藏的潜力,针对西湖凹陷烃源岩开展研究,利用多项地球化学测试手段分别分析了西湖凹陷中西部地区的烃源岩生烃潜力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结果显示:西湖凹陷煤和炭质泥岩的生烃潜力好,而泥质烃源岩生烃潜力变化较大,深部地层的泥质烃源岩评价为好或极好烃源岩,中浅层系为差烃源岩。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_(2)~Ⅲ型,热演化阶段可划分为开始生烃阶段(R_(o)>0.6%)和大量排烃阶段(R_(o)>0.8%)。基于原油和各类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对比显示研究区泥质烃源岩为主要原油来源。本研究对西湖凹陷未来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生烃潜力 地球化学特征 生物标志化合物 西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