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长分化因子15在妇产科疾病中的作用
1
作者 石百超 马红丽 +4 位作者 王宇 朱梦一 刘洋 马颖琪 吴效科(审校)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2025年第1期78-83,共6页
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是一种调节全身能量平衡和感应应激的细胞因子。各种器官和组织合成和分泌的GDF15水平在不同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下有所不同。近年研究发现,GDF15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妇科恶性肿瘤... 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是一种调节全身能量平衡和感应应激的细胞因子。各种器官和组织合成和分泌的GDF15水平在不同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下有所不同。近年研究发现,GDF15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妇科恶性肿瘤中表达增加,同时在不同时期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中存在差异,青春期PCOS患者GDF15内源性分泌不足,育龄期PCOS患者GDF15表达增加。除上述情况外,GDF15在胎盘组织中呈特异性高表达,并参与多种病理妊娠过程,如在妊娠早期GDF15过高可使孕妇患妊娠恶心呕吐或妊娠剧吐的风险增加,GDF15过低可导致自然流产;妊娠中晚期GDF15异常高表达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和妊娠期贫血等关系密切。鉴于此,归纳GDF15在妇产科相关疾病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GDF15分子机制提供更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分化因子15 妊娠并发症 多囊卵巢综合征 子宫内膜异位症 生殖器肿瘤 女(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21年中国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疾病负担趋势
2
作者 杨韵青 叶鹏鹏 +7 位作者 唐卫明 郑晓静 林确然 赵伟佳 杨海慧 叶兴东 罗权 李畅畅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15-123,共9页
目的阐明1990—2021年我国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疾病负担现状及时间变化趋势,为优化我国生殖道CT感染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2021)数据,描述全国生殖道CT感染发病、患病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现... 目的阐明1990—2021年我国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疾病负担现状及时间变化趋势,为优化我国生殖道CT感染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2021)数据,描述全国生殖道CT感染发病、患病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现况,采用对数线性回归模型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析时间趋势,采用广义线性模型探索区域经济水平对疾病负担趋势的关联。结果2021年,我国估计生殖道CT感染新发病例数约6267万例,发病率4405.16/10万(标化发病率为4163.33/10万);现患病例约3874万例,患病率2722.86/10万(标化患病率为2563.92/10万);因生殖道CT感染导致的DALYs数为2.598万人年,DALYs率1.83/10万(标化DALYs率1.70/10万)。1990—2021年间,发病率和患病率稳定,DALYs呈下降趋势[AAPC=-0.32%,(95%CI:-0.45%,-0.19%)]。2021年,男性发病率和DALYs率高于女性,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1990—2021年间,男性疾病负担均下降,女性发病率和患病率上升、DALYs率下降。2021年,全人群疾病负担在30~34岁达到峰值,除女性DALYs率在40~44岁最高外,其余指标男女疾病负担峰值年龄与全人群一致;西部省份的年龄标化发病率最高,中部最低。1990—2021年间,年龄标化发病率和年龄标化患病率增长速度最快的是山西省,年龄标化DALYs率增长无统计学意义。2020—2021年,人均GDP与标化发病率、标化DALYs率呈U型关联。结论我国生殖道CT感染疾病负担虽然稳中有降,但整体仍处于高水平。未来我国应结合区域经济活动特征、人群风险等级分级分类制定防控策略实现精准防控,尤其需关注25~34岁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感染 生殖道 发病率 患病率 伤残调整寿命年 疾病负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TECTION OF PATHOGENS CAUSING GENITAL ULCER DISEASE BY 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被引量:3
3
作者 Ai-ying Liu Ming-jun Jiang +1 位作者 Yue-ping Yin Jiang-fang Sun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73-275, ,共3页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PCR) assay for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pathogens causing genital ulcer disease (GUD). Mothods Based on the gene-specific region of the following p...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PCR) assay for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pathogens causing genital ulcer disease (GUD). Mothods Based on the gene-specific region of the following pathogens: Chlamydia trachomatis omp l/ompb, herpes simplex virus (HSV) DNA polymerase, Treponema pollidum tpp47, Haemophilus ducreyi 16s rRNA, four sets of primers were designed and an M-PCR assay was developed to detect four pathogens in one test. The assay was evaluated with diagnostic result of golden standard for each pathogen.Results Of the 51 clinical samples, M-PCR showed slightly higher positive rate (47.1%) of HSV than cell culture (23.6%). Meanwhile, the positive rate of T. pallidum detected by M-PCR and dark-field microscopy was 19.6% (10/51) and 15.7% (8/51), respectively. Only one sample was positive for H. ducreyi and no sample was positive for C. trachomatis detected by both M-PCR assay and culture. Conclusion This primary study indicated that M-PCR assay can simultaneously and rapidly detect the four etiologic pathogens causing GU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genital ulcer dise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感染流行特征及空间聚集性分析:基于2014—2023年广州市海珠区数据
4
作者 宋叶 郑惠结 +5 位作者 梁乐境 许美振 吴天石 黄婷欢 彭寅 朱凯星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4年第7期458-463,共6页
目的 了解广州市海珠区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流行特征,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报告管理”模块收集2014—2023年广州市海珠区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疫情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和空间聚... 目的 了解广州市海珠区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流行特征,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报告管理”模块收集2014—2023年广州市海珠区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疫情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和空间聚集性分析。结果 广州市海珠区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报告发病率从2014年的90.02/10万下降到2023年的51.55/10万,年均发病率下降6.01%,呈缓慢下降趋势(Z=-11.44,P<0.001);男性报告发病率略平稳,女性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Z=-13.38,P<0.00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39岁人群(占82.48%);职业以家务及待业、商业服务人员、职业不详为主。2017、2019—2023年报告病例数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均Moran′s I指数>0,Z>1.960,P<0.05),其中空间聚集程度2020年最高,2017年最低;“高-高”聚集区域主要集中在赤岗街道和凤阳街道;“低-高”聚集区域为琶洲街道。结论 2014—2023年广州市海珠区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发病率呈缓慢下降趋势,在人群和空间分布上有显著聚集性,需加强重点人群的防治工作,控制疫情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 性传播疾病 流行特征 空间聚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孕不育人群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邓宝清 叶云凤 +7 位作者 宁宁 晏瑞琳 温桂春 黄李成 邓勇峥 袁青 蔡于茂 陈祥生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4年第2期82-87,共6页
目的了解不孕不育门诊人群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该人群的CT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21年4—12月在深圳市宝安区4家开设有不孕不育门诊的医疗机构的常规就诊者中招募调查对象。在获得知情同意情况下,收集其社... 目的了解不孕不育门诊人群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该人群的CT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21年4—12月在深圳市宝安区4家开设有不孕不育门诊的医疗机构的常规就诊者中招募调查对象。在获得知情同意情况下,收集其社会人口学相关信息并采集尿液标本进行CT核酸检测。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该人群CT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招募954例不孕不育患者,CT阳性率为3.5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25岁(OR=3.91,95%CI:1.58~9.67)、文化程度为大专(OR=4.33,95%CI:1.23~15.24)、最近1年性伴数量≥2个(OR=4.25,95%CI:1.72~10.55)是该人群感染CT的危险因素。在调查对象中,74.42%不了解CT感染的相关症状,73.90%既往未检测过CT。结论深圳市宝安区不孕不育人群CT感染率较高,性活跃年龄段、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有多个性伴是CT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在不孕不育专科门诊中针对以上人群开展CT筛查,同时开展健康宣传,提高人群生殖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传播疾病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 不孕不育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心房颤动类型患者合并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
6
作者 韩文兵 胡元会 贾秋蕾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707-712,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心房颤动(房颤)类型患者合并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1月至2021年4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住院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751例,分为阵发性房颤(367例)和持续性房颤(384例),将不同房颤类型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不同心房颤动(房颤)类型患者合并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1月至2021年4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住院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751例,分为阵发性房颤(367例)和持续性房颤(384例),将不同房颤类型患者分为缺血性卒中组和非缺血性卒中组,分析不同类型房颤合并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在房颤合并卒中患者中,持续性房颤患者比例大于阵发性房颤(P<0.05),在阵发性房颤患者中,卒中组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衰)、糖尿病比例高于无卒中组,CHA2DS2-VASc评分高于无卒中组[(5.92±1.41)分比(3.97±1.26)分,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OR=3.795,95%CI 1.011~14.241,P<0.05)、糖尿病(OR=2.121,95%CI 1.272~3.536,P<0.05)是阵发性房颤合并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持续性房颤患者中,卒中组女性(P<0.05)、合并高血压(P=0.012)比例高于无卒中组,年龄[(79.34±6.62)岁比(74.5±9.70)岁]、左心房内径(LAD)[(49.28±4.29)mm比(42.13±3.96)mm]、CHA2DS2-VASc评分[(3.97±1.38)分比(3.61±1.37)分]高于无卒中组(P<0.05),接受抗凝治疗患者比例低于无卒中组(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62,95%CI 1.025~1.100,P<0.05)、女性(OR=2.917,95%CI 1.681~5.060,P<0.05)、LAD(OR=1.165,95%CI 1.105~1.230,P<0.05)是持续性房颤合并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接受抗凝治疗(OR=0.332,95%CI 0.194~0.566,P<0.05)是保护因素。结论冠心病、糖尿病是阵发性房颤患者合并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年龄、女性、LAD、抗凝情况与缺血性卒中密切相关,抗凝治疗。因此,对于阵发性房颤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或积极进行节律控制、抗凝治疗,以降低缺血性卒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卒中 冠心病 糖尿病 年龄 女性 左心房内径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应激对母畜子宫及妊娠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孟亚轩 刘彦 +2 位作者 韦兴茹 陈国顺 冯涛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368-5378,共11页
氧化应激是细胞内外环境变化导致产生过多活性氧的状态,在调控子宫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可以通过影响子宫内生殖激素、免疫反应、调节子宫环境和细胞信号传导等途径调控母畜子宫功能。此外,过度氧化应激会损... 氧化应激是细胞内外环境变化导致产生过多活性氧的状态,在调控子宫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可以通过影响子宫内生殖激素、免疫反应、调节子宫环境和细胞信号传导等途径调控母畜子宫功能。此外,过度氧化应激会损害母体和胎盘功能,与子宫内膜癌、先兆子痫、妊娠期糖尿病和宫内生长受限等生殖疾病的形成关系密切。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氧化应激调控母畜子宫功能的研究进展,旨在深入了解氧化应激对母畜子宫功能的影响,为提高母畜繁殖效率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母畜 子宫 激素 炎症 生殖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6A修饰与妇科恶性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海花 雷燕 +3 位作者 刘宇 唐松 王露 姚冬梅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期147-152,共6页
N6-甲基腺苷(m6A)修饰是一种常见的表观遗传学修饰,动态调控RNA代谢的整个过程。m6A包括甲基转移酶、去甲基酶及m6A结合蛋白。m6A的甲基化修饰通过调节RNA的衰变、运输、剪切、翻译来调节细胞的增殖和分化,m6A与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 N6-甲基腺苷(m6A)修饰是一种常见的表观遗传学修饰,动态调控RNA代谢的整个过程。m6A包括甲基转移酶、去甲基酶及m6A结合蛋白。m6A的甲基化修饰通过调节RNA的衰变、运输、剪切、翻译来调节细胞的增殖和分化,m6A与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笔者就近年来m6A甲基化修饰在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中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分析m6A通过作用于RNA的修饰调节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为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改善预后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6A甲基化 生殖器肿瘤 女(雌)性妇科肿瘤 宫颈肿瘤 卵巢肿瘤 子宫内膜肿瘤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生育体验的Meta整合
9
作者 王云霞 兰云霞 +2 位作者 王焕东 刘佳敏 刘倩影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4-98,共5页
目的了解先天性心脏病女性患者生育体验,为先天性心脏病女性患者生育管理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先天性心脏病女性患者生育相关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5月。根据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 目的了解先天性心脏病女性患者生育体验,为先天性心脏病女性患者生育管理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先天性心脏病女性患者生育相关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5月。根据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工具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对结果进行Meta整合。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提取21个研究结果,归纳为10个研究类别,4个整合结果:生育决策影响因素复杂;与生育相关的多重忧虑;生育相关管理经验不足及专业指导需求较高;与生育相关的成长与收获。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女性患者的生育决策受到多重因素影响,患者面对生育问题存在多方面的担忧与需求。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与生育相关的需求,为其提供专业的生育辅助决策,加强先天性心脏病生育相关的风险评估与宣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女性患者 生育体验 生育决策 生育支持 质性研究 Meta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状RNA在生殖系统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焦梦文 张月文 +1 位作者 王玲 莫少康(审校)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22-327,共6页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类不具有5′末端帽子和3′末端多聚腺苷酸尾巴并以共价键形成封闭环状结构的内源性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由于circRNA结构的特殊性,其对RNA外切酶R(ribonucleic acid exonuclease R,RNas...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类不具有5′末端帽子和3′末端多聚腺苷酸尾巴并以共价键形成封闭环状结构的内源性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由于circRNA结构的特殊性,其对RNA外切酶R(ribonucleic acid exonuclease R,RNaseR)具有高度抵抗性,因此在细胞质中的分布相当丰富。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的不断发展揭示了circRNA具有高度保守性、稳定性、疾病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的特点,使其在临床早期诊断中具有作为生物标志物的潜能。研究已证实circRNA在女性生殖系统中与卵子发生、卵巢功能不全、卵巢相关性疾病以及在男性生殖系统中与精子发生、睾丸发育之间相互作用,有望成为多种生殖系统疾病新的诊断和治疗靶点。综述circRNA在生殖系统发育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 环状 生殖器疾病 男(雄)性 生殖器疾病 女(雌)性 胚胎发育 精子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卵巢颗粒细胞功能的调节
11
作者 杨琴 王涵婷 +2 位作者 曹媛媛 周军 王桂玲(审校)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524-528,共5页
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是存在于植物中的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其作为抗氧化剂,具有减轻细胞氧化损害、恢复细胞功能和促细胞增殖等作用。颗粒细胞是卵巢合成和分泌多种激素的主要功能细胞,对卵泡的生长、发育及胚胎质量至关重要,影响... 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是存在于植物中的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其作为抗氧化剂,具有减轻细胞氧化损害、恢复细胞功能和促细胞增殖等作用。颗粒细胞是卵巢合成和分泌多种激素的主要功能细胞,对卵泡的生长、发育及胚胎质量至关重要,影响女性的卵巢功能及生育能力。研究发现,Res可以改善颗粒细胞的生理功能,减轻氧化应激及有害物质对颗粒细胞造成的损伤。Res在治疗颗粒细胞相关的生殖疾病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因为颗粒细胞影响卵母细胞的生长与成熟,进而影响卵巢功能及妊娠结局。通过综述Res对卵巢颗粒细胞的功能调节,以期为女性生殖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粒层细胞 卵巢 女(雌)性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不育 女(雌)性 氧化性应激 颗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社会功能现状
12
作者 胡小芹 郑玉玲 熊锦卫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9期171-175,共5页
目的分析女性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社会功能现状。方法选取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65例女性流浪精神障碍患者为调查对象,以同期60例普通女性精神障碍患者为对照,根据医院病历系统调查患者一般情况(年龄... 目的分析女性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社会功能现状。方法选取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65例女性流浪精神障碍患者为调查对象,以同期60例普通女性精神障碍患者为对照,根据医院病历系统调查患者一般情况(年龄、精神障碍诊断类型、其他躯体疾病诊断、危险性评估等级),分别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躯体生活自理量表(PSMS)、性自我防卫能力评定量表(CSSD)、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估和调查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生活自理能力、性自我防卫能力、社会功能情况,并评估患者治疗过程的依从性。结果女性流浪精神障碍患者年龄主要分布在21~40岁,精神障碍类型以精神分裂症以及精神发育迟滞为主;入院时多伴营养不良、外伤、传染性疾病等躯体疾病;流浪组的女性精神障碍患者治疗过程依从率低于非流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浪组患者的BPRS总分显著高于非流浪组,PSMS总分、CSSD总分以及SSPI各因子评分均低于非流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流浪精神障碍患者入院时病情相对严重,躯体症状复杂,自理能力、性自我防卫能力、治疗依从性以及社会功能差,整体治疗困难,需要重点关注该类患者,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浪 精神障碍 女性 社会功能 性自我防卫能力 躯体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激素与女性生殖 被引量:12
13
作者 崔毓桂 邵丽 +1 位作者 千日成 刘嘉茵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329-333,共5页
雄激素是男性体内含量最多、最重要的一种类固醇激素。在女性体内,雄激素也是不可或缺的。女性体内雄激素来源于卵巢和肾上腺,具有生物活性的雄激素包括睾酮(T)和双氢睾酮(DHT),肾上腺雄激素在外周组织转化为睾酮。一方面睾酮在女性体... 雄激素是男性体内含量最多、最重要的一种类固醇激素。在女性体内,雄激素也是不可或缺的。女性体内雄激素来源于卵巢和肾上腺,具有生物活性的雄激素包括睾酮(T)和双氢睾酮(DHT),肾上腺雄激素在外周组织转化为睾酮。一方面睾酮在女性体内经过芳香化酶的作用合成雌激素,另一方面睾酮和DHT结合雄激素受体(AR)进入细胞核内调控靶基因的转录。AR除了分布于卵巢外,还在大脑、肌肉、骨骼、皮肤、肾脏、肝脏等外周非生殖器官表达。在卵泡发生和成熟中,雄激素也起重要作用。过多雄激素,常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结合女性体内雄激素的靶器官,综述雄激素在女性卵巢和外周非靶器官的作用,及其与女性生殖相关的事件如乳腺癌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激素类 生殖器疾病 女(雌)性 卵巢 卵泡 乳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女性生殖道恶性淋巴瘤19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马捷 石群立 +1 位作者 周航波 陆珍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938-942,共5页
目的女性生殖道的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少见,其临床表现和病理组织形态与其他肿瘤相似,因而易致误诊。文中探讨原发性女性生殖道恶性淋巴瘤(primary female genital system lymphoma,PFGSL)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9例P... 目的女性生殖道的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少见,其临床表现和病理组织形态与其他肿瘤相似,因而易致误诊。文中探讨原发性女性生殖道恶性淋巴瘤(primary female genital system lymphoma,PFGSL)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9例PFGSL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病理组织形态并行免疫组化标记,按2001年WHO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进行组织学分型。结果 19例女性生殖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年龄34~74岁(平均年龄53岁),以宫颈受累最多见,7例为多部位受累。临床表现多为不规则阴道出血或阴道接触性出血,部分伴有白带异常、腹痛或腹部包块。19例原发者中15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例为T细胞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 lymphoma)和粘膜相关性淋巴组织(mucosa associatedlymphoid tissue,MALT)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各1例。结论原发性女性生殖道淋巴瘤好发于老年女性,以宫颈受累多见。病理诊断以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居多,主要应与粒细胞肉瘤、无性细胞瘤、小细胞未分化癌及宫颈淋巴瘤样病变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生殖道 淋巴瘤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在老年女性妇科疾病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13
15
作者 侯庆香 刘彦 +3 位作者 金志军 胡电 刘晓军 高连娣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4年第12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老年女性手术中的实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患者(其中妇科腹腔镜手术24例,开腹手术23例)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临床资料的相关指标。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手术后住院时间、抗生素应用总量上明显少于开腹手术。...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老年女性手术中的实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患者(其中妇科腹腔镜手术24例,开腹手术23例)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临床资料的相关指标。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手术后住院时间、抗生素应用总量上明显少于开腹手术。结论充分作好围手术期准备及熟练掌握手术适应证,老年女性行腹腔镜手术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老年女性 妇科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性别和年龄段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34
16
作者 胡坚 邱元芝 +3 位作者 彭乐 魏群 尹绢 陈发秀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19-1023,共5页
目的:回顾调查分析不同性别和年龄段老年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防治对策。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治疗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580例,男性936例,女性644例,60~69岁618例、70~79岁682例和≥80岁280... 目的:回顾调查分析不同性别和年龄段老年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防治对策。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治疗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580例,男性936例,女性644例,60~69岁618例、70~79岁682例和≥80岁280例,比较不同性别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所有患者中,基本病因最多为冠心病702例,占44.4%,男性472例,占50.4%,女性230例,占35.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伴随疾病最多为高血压778例,占49.2%,男性443例,占47.3%,女性335例,占52.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女性各年龄段患者风湿性心脏病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 P<0.05,P<0.01);男性60~69岁和70~79岁冠心病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 P<0.05,P<0.01)。与女性比较,男性60~69岁和70~79岁左心衰竭比例明显升高,右心衰竭比例明显降低( P<0.01)。男女性病死率都随增龄增高( P<0.05,P<0.01),女性≥80岁增高更显著(P<0.01)。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中,高血压、冠心病、肺源性心脏病和肺炎随增龄增多,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随增龄减少,住院期病死率随增龄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患病率 高血压 冠心病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阿尔茨海默病与雌激素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杨华 屈秋民 +1 位作者 韩建峰 武成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09-611,614,共4页
目的分析女性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雌激素水平改变以及雌激素水平、初潮年龄、绝经年龄与AD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1∶1病例配对的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对全部研究对象进行MMSE、ADL、POD、FOM、WISE、HMT抑郁量表等测验;调查研... 目的分析女性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雌激素水平改变以及雌激素水平、初潮年龄、绝经年龄与AD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1∶1病例配对的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对全部研究对象进行MMSE、ADL、POD、FOM、WISE、HMT抑郁量表等测验;调查研究对象的初潮年龄、绝经年龄、怀孕次数等;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性激素水平。结果AD组雌二醇(E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AD组血清E2水平与痴呆严重程度和MMSE分值呈正相关(P<0.05);AD组初潮年龄明显大于对照组,绝经年龄明显早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怀孕次数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D组仍少于对照组。结论女性AD患者雌激素水平降低,雌激素缺乏可能是女性AD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 性激素 雌激素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妇科良性囊性病变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李秋洋 徐虹 +3 位作者 吕发勤 汪龙霞 刘艳慧 任柳琼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52-854,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妇科良性囊性病变的效果及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超声介入治疗妇科良性囊性病变45例,其中非盆腔脓肿病变32例,包括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2例,盆腔单纯囊肿9例,盆腔包裹性积液11例,抽液后行无水酒精硬化...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妇科良性囊性病变的效果及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超声介入治疗妇科良性囊性病变45例,其中非盆腔脓肿病变32例,包括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2例,盆腔单纯囊肿9例,盆腔包裹性积液11例,抽液后行无水酒精硬化囊壁治疗;盆腔脓肿13例,行穿刺抽脓、冲洗脓腔并留置抗生素治疗。治疗后超声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45例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成功。32例非盆腔脓肿患者治愈25例,治疗有效7例;13例盆腔脓肿患者,治愈10例,治疗有效3例。全部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妇科良性囊性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肿 子宫内膜异位症 盆腔疾病 脓肿 水肿 超声检查 介入性 女(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不方治疗免疫性不育雌鼠的组织学和免疫组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望九 黄震 +5 位作者 汤明礼 李笑梅 陈永华 胡德宝 戴宁 孔梅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55-558,共4页
目的 :探索中药复方免不方治疗抗精子抗体引起的免疫性不育雌小鼠卵巢子宫组织学、免疫组化的变化。方法 :用精子抗原免疫昆明种雌鼠 ,建立免疫性不育动物模型 ;同时分别饲喂中药复方免不方 1号、2号 ,醋酸强的松 ,生理盐水 ;主要从组... 目的 :探索中药复方免不方治疗抗精子抗体引起的免疫性不育雌小鼠卵巢子宫组织学、免疫组化的变化。方法 :用精子抗原免疫昆明种雌鼠 ,建立免疫性不育动物模型 ;同时分别饲喂中药复方免不方 1号、2号 ,醋酸强的松 ,生理盐水 ;主要从组织学、免疫组化观察免疫性不育症的变化。结果 :免疫性不育症鼠血清 ,宫颈粘液抗精子抗体高 ,卵巢和子宫内膜免疫复合物沉积多 ,卵巢闭锁卵泡多 ;中药能降低卵巢子宫内膜免疫复合物沉积 ,降低血清和宫颈粘液抗精子抗体。结论 :免不方通过调节全身免疫系统 ,吸收 ,清除循环和局部抗精子抗体 ,免疫复合物 ,降低和修复组织损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不育症 免不方 治疗 组织学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盆底超声对二次自然分娩女性盆底结构的观察 被引量:14
20
作者 朱兆领 王睿丽 +3 位作者 黄蓉 徐俊 王琳 袁建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38-741,743,共5页
目的应用盆底超声智能化识别及自动测量技术对近期二次自然分娩后女性盆底结构进行观察和评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选取产后行盆底超声检查的二次自然分娩产妇50例,随机选取同期产后复查的初次自然分娩产妇65例作为对照。采用二维超声观... 目的应用盆底超声智能化识别及自动测量技术对近期二次自然分娩后女性盆底结构进行观察和评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选取产后行盆底超声检查的二次自然分娩产妇50例,随机选取同期产后复查的初次自然分娩产妇65例作为对照。采用二维超声观察两组产妇有无盆底器官脱垂及相关参数异常,测量产妇Valsalva状态下的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膀胱后角;实时三维超声测量静息和Valsalva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并测定两组产妇盆底肌肌力。结果两组产妇Valsalva状态下的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膀胱后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静息期[(16.00±2.76)cm^(2)比(16.51±2.60)cm^(2)]、Valsalva期[(23.88±4.35)cm^(2)比(24.43±4.40)cm^(2)]肛提肌裂孔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盆底器官脱垂及相关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Ⅰ类(63.08%比68.00%)、Ⅱ类盆底肌肌力(73.85%比78.00%)不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次自然分娩产后女性盆底结构异常的发生率较初次自然分娩产后无明显升高,为临床指导二次分娩女性选择分娩方式及产后盆底康复训练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底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肛提肌裂孔 超声检查 女(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