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SSR-SCoT标记结合欧式距离聚类分析24份黄精种质遗传多样性
1
作者 叶夏雯 曹书禹 +2 位作者 吴延青 陈铌铍 金波 《广东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25-34,共10页
【目的】联合使用ISSR和SCoT分子标记技术,基于UPGMA和欧式距离法聚类分析,从分子水平综合分析不同产地的24份黄精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为促进黄精属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ISSR和SCoT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我... 【目的】联合使用ISSR和SCoT分子标记技术,基于UPGMA和欧式距离法聚类分析,从分子水平综合分析不同产地的24份黄精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为促进黄精属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ISSR和SCoT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我国11个省份的24份黄精属植物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分别从ISSR通用引物和SCoT通用引物中筛选出效果较好的15条引物,扩增后分别获得229条和210条清晰条带的标记,平均多态性百分比分别为98.40%和98.10%。与SCoT标记结果相比,ISSR分子标记技术可获得更多的黄精遗传多态性位点。24份黄精Nei's基因分化系数(G_(st))为0.0474,表明95.26%的遗传变异是在种内进行,基因流N_(m)>1表明种内存在明显的基因流动。其中15份P.sibiricum Red.黄精种质的G_(st)为0.0471,表明95.29%的遗传变异在种内进行,N_(m)>1表明种内基因交流较多。对于ISSR、SCoT和ISSR-SCoT组合数据经UPGMA分析表明,三类数据的聚类结果各有异同。进一步将ISSR-SCoT组合数据运用欧式距离算法进行聚类分析,与UPGMA聚类算法结果一致的是,ZJ6和HN4具有最近的遗传距离,并且将24份黄精遗传系数进行聚类热图可视化后的结果与欧式距离算法聚类结果基本一致。【结论】联合使用ISSR和SCoT分子标记,并综合运用UPGMA和欧式距离算法,可以获得更全面的黄精遗传多样性信息。不同产地的24份黄精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与地理位置基本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ISSR SCoT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遗传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殖性状的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与遗传距离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郭海斌 景颖 +2 位作者 冯晓曦 许海涛 张军刚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42,共11页
为提高玉米自交系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充分了解自交系的遗传基础,探明自交系种质资源间的亲缘关系,本试验田间种植30个玉米骨干自交系,分别对其18个生殖性状进行遗传变异、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研究自交系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距离。结... 为提高玉米自交系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充分了解自交系的遗传基础,探明自交系种质资源间的亲缘关系,本试验田间种植30个玉米骨干自交系,分别对其18个生殖性状进行遗传变异、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研究自交系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距离。结果表明:雄穗分枝数、苞叶重、雄穗长、轴粗、秃尖长变异系数均大于10%,变异丰富度高,粒长、穗行数、最长苞叶长、穗长、穗粗变异系数均小于2%,稳定性相对较高;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68~2.09,平均值为1.51,百粒重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苞叶层数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小;变异系数越大遗传多样性指数越高。主成分分析得出,前7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积贡献率达77.39%;以主成分得分值为坐标的二维排序图可得出,自交系7922、驻136、ZM7211、H1613、驻85、21H86、浚92-8、Mo17遗传多样性丰富。不同自交系间欧式距离变化范围为0.002~0.161,平均欧式距离0.031;在欧式距离为0.03时可将30个自交系划分为5个类群,在欧式距离0.01处则可进一步将其分成13个亚类,亚类间平均遗传距离为23.10。综上可知,根据不同育种目标选择相应的杂优模式可以提高自交系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加快玉米品种的培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生殖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遗传多样性指数 遗传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个河南省审定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的SSR标记分析 被引量:36
3
作者 耿惠敏 刘红彦 +2 位作者 宋玉立 王俊美 李锁平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7-32,共6页
利用小麦基因组42条染色体臂上的43个SSR标记对40个河南省审定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43对SSR引物中有31对(占72%)扩增出带并具有多态性,这31对引物共检测到186个等位变异,每对引物能检测到2~14个,平均位点为6个。... 利用小麦基因组42条染色体臂上的43个SSR标记对40个河南省审定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43对SSR引物中有31对(占72%)扩增出带并具有多态性,这31对引物共检测到186个等位变异,每对引物能检测到2~14个,平均位点为6个。聚类分析表明,SSR标记能将40个品种相互区分开。品种间遗传距离(GD)变幅为0.231~0.593,平均GD值为0.404。据此认为,SSR标记揭示出这40个河南省审定小麦品种遗传变异较小,遗传基础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 小麦品种 河南省 标记分析 审定 SSR标记 种间遗传距离 遗传基础狭窄 SSR引物 染色体臂 等位变异 遗传变异 基因组 多态性 分析表 检测 平均 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地方鸡种遗传距离与聚类分析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54
4
作者 陈红菊 岳永生 +2 位作者 樊新忠 张传生 杜立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3-36,共4页
选用5个多态性较好的微卫星标记,检测了山东省仅存的5个地方鸡种:寿光鸡、日照麻鸡、莱芜黑鸡、济宁百日鸡、鲁西斗鸡,以及一个外来鸡种———安卡黄鸡和一个外省地方鸡种———广西黄鸡共7个鸡种的遗传多样性。根据测试结果计算了每个... 选用5个多态性较好的微卫星标记,检测了山东省仅存的5个地方鸡种:寿光鸡、日照麻鸡、莱芜黑鸡、济宁百日鸡、鲁西斗鸡,以及一个外来鸡种———安卡黄鸡和一个外省地方鸡种———广西黄鸡共7个鸡种的遗传多样性。根据测试结果计算了每个等位基因的频率,并以基因频率为基础计算了Nei氏标准遗传距离(Ds)和DA遗传距离,发现日照麻鸡与济宁百日鸡的距离最近,而鲁西斗鸡与其他6个鸡种距离都较远。根据两种遗传距离分别进行了NJ法和UPGMA法聚类,得到4个聚类图。结果表明:DA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图比较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地方鸡种 遗传距离 聚类分析 的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SR分析玉米群体的遗传变异 被引量:21
5
作者 王铁固 库丽霞 +2 位作者 陈彦惠 吴连成 侯本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3-16,共4页
以6个玉米群体为材料,利用SSR标记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6个玉米群体中检测到了丰富的遗传变异,平均每SSR位点的变异等位基因数达到7.79。依据SSR标记的遗传距离将供试材料分为4大类:第Ⅰ类为黄综群、金皇后综合... 以6个玉米群体为材料,利用SSR标记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6个玉米群体中检测到了丰富的遗传变异,平均每SSR位点的变异等位基因数达到7.79。依据SSR标记的遗传距离将供试材料分为4大类:第Ⅰ类为黄综群、金皇后综合种,第II类pob21,第III类为豫综5号、BSSS,第IV类为辽旅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群体 SSR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小麦品种间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张谊寒 张改生 +2 位作者 马守才 王军卫 牛娜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68-672,共5页
采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对43个不同来源的普通小麦品种进行了醇溶蛋白位点特异性检测,分析了不同基因型间醇溶蛋白的遗传差异和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43个供试品种在醇溶蛋白带型上差异显著.醇溶蛋白电泳共分离出51条迁移率不... 采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对43个不同来源的普通小麦品种进行了醇溶蛋白位点特异性检测,分析了不同基因型间醇溶蛋白的遗传差异和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43个供试品种在醇溶蛋白带型上差异显著.醇溶蛋白电泳共分离出51条迁移率不同的带,其中有4条稳定表达带均为100%表达,47条具有多态性,占97.6%.供试品种间遗传距离GD在0.35~0.82之间,平均值为0.58,遗传变异较大.聚类分析可将其分为5大类.分析认为:供试品种醇溶蛋白变异丰富,存在广泛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醇溶蛋白 遗传距离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葱属12种植物的RAPD分析(英文) 被引量:11
7
作者 卢龙斗 熊蕾 +2 位作者 高武军 张晋豫 段红英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1086-1092,共7页
采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 DNA技术对葱属部分植物进行了种间亲缘关系的研究 ,结果说明 1 2种材料之间存在丰富的多态性 ,遗传距离变幅在 0 .2 5 0 0~ 0 .7887之间。聚类分析说明蒙古韭、山韭、野韭、韭菜 (栽培韭 )、野生韭菜、矮韭亲缘... 采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 DNA技术对葱属部分植物进行了种间亲缘关系的研究 ,结果说明 1 2种材料之间存在丰富的多态性 ,遗传距离变幅在 0 .2 5 0 0~ 0 .7887之间。聚类分析说明蒙古韭、山韭、野韭、韭菜 (栽培韭 )、野生韭菜、矮韭亲缘关系较近 ,聚为一支 ,其中韭菜与野生韭菜亲缘关系最近。天蒜、薤白、蒜聚为一支 ,葱、洋葱、红葱聚为一支 ,其中葱与洋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分析 葱属植物 聚类分析 遗传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兰小麦醇溶蛋白遗传差异及其与新疆稻麦的关系 被引量:21
8
作者 杨瑞武 周永红 +1 位作者 郑有良 胡超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1-5,共5页
利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APAGE)对 9份波兰小麦和 2份新疆稻麦进行了醇溶蛋白分析。结果表明 ,( 1 )波兰小麦具有明显的醇溶蛋白多态性 ,9份材料具有 7种醇溶蛋白带型 ,电泳分离出的 2 7条带中 ,2 3条具有多态性 ;( 2 )供试波兰... 利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APAGE)对 9份波兰小麦和 2份新疆稻麦进行了醇溶蛋白分析。结果表明 ,( 1 )波兰小麦具有明显的醇溶蛋白多态性 ,9份材料具有 7种醇溶蛋白带型 ,电泳分离出的 2 7条带中 ,2 3条具有多态性 ;( 2 )供试波兰小麦间遗传距离在 0~ 0 .75之间 ,平均值为 0 .4 9,遗传变异较大。供试波兰小麦在遗传距离 0 .4 9水平上聚为 3类 ,其醇溶蛋白聚类与收集地关系不大 ;( 3 )新疆稻麦与波兰小麦的醇溶蛋白电泳图谱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新疆稻麦所分离出的醇溶蛋白谱带 ,绝大多数都可在波兰小麦醇溶蛋白图谱中找到 ,表明新疆稻麦与波兰小麦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兰小麦 新疆稻麦 醇溶蛋白 遗传距离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大豆品种聚类分析初探 被引量:31
9
作者 胡立成 姚远 +1 位作者 李秀兰 张玉华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0-16,共7页
利用聚类分析逐步判别统计方法,研究了50份大豆品种材料,划分成10类。并且选出了生育日数、株高、茎粗、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叶形作为聚类的主要性状。研究还表明,有的类群品种性状遗传分歧与地理分布呈平行关系,而多数类群不呈平行关... 利用聚类分析逐步判别统计方法,研究了50份大豆品种材料,划分成10类。并且选出了生育日数、株高、茎粗、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叶形作为聚类的主要性状。研究还表明,有的类群品种性状遗传分歧与地理分布呈平行关系,而多数类群不呈平行关系。说明本地区大豆品种表现出多样性和遗传分歧的多向性,有丰富的大豆基因资源。提出了选择亲本时,除对有的性状考虑地理远缘关系外,而对与产量有关的数量性状应测定遗传距离,在距离大的类群间选择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品种 聚类分析 黑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不同桔小实蝇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1
10
作者 吴仲真 李红梅 +5 位作者 宾淑英 申建梅 贺华良 罗梅 马骏 林进添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9-156,共8页
为探究不同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地理种群的遗传变异、入侵来源和扩散情况,利用13对引物对中国南方10省区、泰国、夏威夷、菲律宾和老挝的30个桔小实蝇种群共18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进行了研究。Popgene32和NTSYS-p... 为探究不同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地理种群的遗传变异、入侵来源和扩散情况,利用13对引物对中国南方10省区、泰国、夏威夷、菲律宾和老挝的30个桔小实蝇种群共18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进行了研究。Popgene32和NTSYS-pc2.10e软件分析结果表明:30个不同桔小实蝇种群的遗传相似度在0.3599~0.9153范围内。种群的Nei氏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6464±0.1026,Shannon信息指数I平均为1.2845±0.2632,提示桔小实蝇种群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UPGMA聚类分析显示,福建地区和海南地区分别独立一支,广东地区和台湾地区种群聚成一支,而广西、泰国、湖南、云南、老挝、四川、重庆和贵州地区聚为一大支系。据此提出泰国种群和老挝种群是最早入侵我国的种群,云南地区是最早的入侵地,广西地区可能为又一较早入侵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小实蝇 地理种群 遗传多样性 遗传距离 微卫星 UPGMA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野生大豆种质资源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建东 燕雪飞 +3 位作者 董思言 魏苗 王国骄 孙备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8-32,共5页
以30份2007年辽宁省的野生大豆种质资源为材料,利用40对SSR引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8对SSR引物扩增出129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等位变异7.22个,Shannon—Weaver指数变化范围为1.1753~2.1234,平均为1.7285。中部... 以30份2007年辽宁省的野生大豆种质资源为材料,利用40对SSR引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8对SSR引物扩增出129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等位变异7.22个,Shannon—Weaver指数变化范围为1.1753~2.1234,平均为1.7285。中部平原半湿润区内的种质数、平均等位变异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为东部山地湿润区,西部丘陵半干旱区内分布种质数最少,其平均等位变异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均最低。中部平原半湿润区和东部山地湿润区之间的遗传相似性最高(0.6496),遗传距离最近(0.4314),而西北部平原低丘半湿润区和西部丘陵半干旱区之间的遗传相似性最低(0.4326),遗传距离最远(0.8379)。聚类结果看到SSR分子标记的结果与品种的地理来源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遗传多样性 SSR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甜高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冯国郡 叶凯 +2 位作者 李桂英 聂元冬 郭建富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49-554,561,共7页
选用50对SSR引物对新疆现有72份甜高粱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有20对引物在72份甜高粱种质资源中表现为多态性。共检测到91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可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目为2~5个,平均为3.45个。多态性信息量(PIC)的变动... 选用50对SSR引物对新疆现有72份甜高粱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有20对引物在72份甜高粱种质资源中表现为多态性。共检测到91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可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目为2~5个,平均为3.45个。多态性信息量(PIC)的变动范围为0.2859~0.6652,平均为0.5057。72份甜高粱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2001~1.000,平均值为0.5599。UPGMA聚类分析将72份材料划分为A、B两大类群,A群包括69份材料,而A群又被分成从Ⅰ到Ⅺ共11个亚群,B群包括3份材料,农艺性状近似的大多被聚到同一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R 甜高粱 遗传多样性 遗传距离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A基因组品种间遗传关系的SSR检测 被引量:12
13
作者 冀小蕊 陈业渊 +4 位作者 王静毅 郑丽珊 魏守兴 谢子四 武耀廷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83-787,共5页
应用SSR技术,对32个香蕉A基因组类型品种(系)的遗传关系进行了检测。40对SSR引物在32个品种(系)中分别扩增带数在3~15个,平均每个SSR座位可检测2.99个多态性带;引物的多态信息量(PIC)在0.00~0.88,平均0.62。依据SSR数据计算的品种间... 应用SSR技术,对32个香蕉A基因组类型品种(系)的遗传关系进行了检测。40对SSR引物在32个品种(系)中分别扩增带数在3~15个,平均每个SSR座位可检测2.99个多态性带;引物的多态信息量(PIC)在0.00~0.88,平均0.62。依据SSR数据计算的品种间遗传距离在0.00%~34.27%,平均12.45%,大多数品种间的遗传变异非常有限,但也存在着遗传差异突出的品种:FHIA25、Yangambi KM5、Pisang Jari Buaya、Rose和皇帝蕉。依据26%的遗传距离,除了FHIA25和Pisang Jari Buaya单独化成1组外,其它30个品种可以分为2组:品种间遗传差异相对较高的组I和品种间遗传差异相对较低的组Ⅱ。Williams与引进的洪都拉斯3号、M931之间,洪都拉斯1号和洪都拉斯2号之间,高脚青芽蕉和高脚顿地雷分别没有区分开来,这可能是同物异名,也可能是同一品种未能分辨的突变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A基因 品种 SSR 遗传距离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稻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陈远孟 张向军 +3 位作者 陈传华 杨新庆 李杨瑞 李容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5794-5797,共4页
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78份外引香稻品种、18份在广西种植的香稻品种以度24份具有代表性的非香的广西地方栽培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检测到100条多态性片段,每个引物可检测到3~14个多态性片段,平均为6.25个,聚类结果表明:利用16... 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78份外引香稻品种、18份在广西种植的香稻品种以度24份具有代表性的非香的广西地方栽培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检测到100条多态性片段,每个引物可检测到3~14个多态性片段,平均为6.25个,聚类结果表明:利用16个SSR标记可以明显地把香稻与非香稻品种聚类为2大类;在78份外引香稻种质中,在遗传距离分别为0.64和0.56处.43份和14份各自聚为一类,占73.1%,18份与广西种植的香稻品种聚类,占23.1%,3份与非香的栽培稻品种聚为一类,占3.8%,不同类组香稻的Nei's遗传距离估算表明,传统的南亚香稻的遗传多样性显著大于改良的南亚香稻,改良的南亚香稻的多样性又显著大于广西当前种植的香稻种质和广西代表性的非香稻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稻 SSR 聚类分析 遗传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筛选水稻苗期耐盐抗旱材料 被引量:14
15
作者 张锦伟 许键 +1 位作者 杨改刚 谭学林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B05期81-84,共4页
在清水和0.25%、0.5%的NaCl溶液中分别砂培38份水稻品系,测芽长、根长、鲜重和干重,计算芽长敏感指数、根长敏感指数、鲜重敏感指数、干重敏感指数,通过方差分析,研究水稻幼苗不同性状对NaCl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几个性状对盐溶液敏... 在清水和0.25%、0.5%的NaCl溶液中分别砂培38份水稻品系,测芽长、根长、鲜重和干重,计算芽长敏感指数、根长敏感指数、鲜重敏感指数、干重敏感指数,通过方差分析,研究水稻幼苗不同性状对NaCl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几个性状对盐溶液敏感程度以芽长最大,根长次之,鲜重干重最小。根据聚类分析,将全部品系分成5个类群并筛选7个综合品质特性较好的品系。可为将来耐盐水稻品种培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及优良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度 NACL溶液 水稻 苗期 耐盐性 遗传距离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众杨改良杂种一代优势及无性系遗传距离聚类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克胜 李淑梅 +3 位作者 佟永昌 韩一凡 任建中 郑智礼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19-126,共8页
以群众杨无性系为材料,研究了F1代木材材性性状的杂种优势,用主成分遗传距离类平均法进行了无性系聚类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抗性进行优良无性系选择。结果表明:(1)杨树木材性状F1代普遍存在杂种优势。(2)18个无性系可聚... 以群众杨无性系为材料,研究了F1代木材材性性状的杂种优势,用主成分遗传距离类平均法进行了无性系聚类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抗性进行优良无性系选择。结果表明:(1)杨树木材性状F1代普遍存在杂种优势。(2)18个无性系可聚为明显不同的5类,第一类速生、纤维性状中等;第二类生长中等,密度较小,纤维较好;第三类纤维性状优良且生长良好;第四类亲本P15A生长快,纤维较好;第五类木材密度大,生长中等,纤维较好。(3)根据聚类结果,结合抗性和生长表现选出4个优良无性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群众杨 杂种优势 遗传距离 杂种一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派别杨树无性系SSR遗传距离及聚类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树春 夏辉 +6 位作者 严冬 孟丙南 姚立新 刘婷婷 崔永洪 程玉飞 赵曦阳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8-76,共9页
利用SSR分子标记对不同派别的48个杨树无性系进行遗传分析,计算不同无性系间的遗传距离。结果表明:16对引物共检测到81个多态性位点(从100—600bp),不同无性系间的分子遗传距离在0.0617~0.5309,平均距离为0.2504。派内种间遗... 利用SSR分子标记对不同派别的48个杨树无性系进行遗传分析,计算不同无性系间的遗传距离。结果表明:16对引物共检测到81个多态性位点(从100—600bp),不同无性系间的分子遗传距离在0.0617~0.5309,平均距离为0.2504。派内种间遗传距离平均值变化范围为0.1482—0.2741,派间遗传距离平均值变化范围为0.3302~0.4012。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聚类分析自检举值为0.70时,可以清晰的将48个无性系分成白杨派(Leuce)、黑杨派(Aigeiros)、青杨派(Tacamahaca)、大叶杨派(Leucoides)和胡杨派(Turanga)等5类。本研究利用分子手段检测不同派别杨树的遗传距离,为杨树杂交育种、分子育种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SSR 遗传距离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部分黄牛血液蛋白多态性与其遗传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毓英 庞志红 +1 位作者 曹红鹤 陈幼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96-301,共6页
本研究采用混合淀粉凝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电泳法,对我国9个黄牛品种的5个多态蛋白位点进行了遗传检测,得出了Hb、ALb、T_f,Pa及P_(tf-1)在各品种中的表现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并分别通过欧氏、标准遗传距离计算,利用类平均和最短距离法,将... 本研究采用混合淀粉凝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电泳法,对我国9个黄牛品种的5个多态蛋白位点进行了遗传检测,得出了Hb、ALb、T_f,Pa及P_(tf-1)在各品种中的表现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并分别通过欧氏、标准遗传距离计算,利用类平均和最短距离法,将我国9个黄牛品种分为3类:延边牛、蒙古牛为一类,是以欧系牛型为主;海南牛、温岭高峰牛为一类,是以瘤牛型为主;晋南、平陆、郏县、峨边和南阳黄牛为一类,是以欧系牛、瘤牛、巴厘牛混血的中间型牛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牛 血液蛋白 多态性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品种主成分分析和遗传距离测定及其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9
作者 卫文星 张红 +1 位作者 路风银 卫双玲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9-33,共5页
对31个芝麻品种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及遗传距离测定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1个品种可分为14类,在类群间(D2≥12.50)组配组合是有效的,类群内组配不利于遗传多样性和优良变异材料的选育。地理远缘品种在遗传上不一定远缘... 对31个芝麻品种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及遗传距离测定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1个品种可分为14类,在类群间(D2≥12.50)组配组合是有效的,类群内组配不利于遗传多样性和优良变异材料的选育。地理远缘品种在遗传上不一定远缘,而近缘品种由于选择方向不同可能成为遗传远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主成分分析 遗传距离 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个玉米自交系的数量性状和AFLPs的遗传差异比较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高世斌 荣廷昭 +1 位作者 李晚忱 潘光堂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4-27,共4页
以3个新近选育和16个生产上常用骨干系总计19个玉米自交系为材料,比较它们在数量性状和AFLPs上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表型数量性状与AFLPs数据的两种聚类结果都与自交系系谱有较好的一致性,且AFLP的吻合程度较高,两种聚类结果都一致把1... 以3个新近选育和16个生产上常用骨干系总计19个玉米自交系为材料,比较它们在数量性状和AFLPs上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表型数量性状与AFLPs数据的两种聚类结果都与自交系系谱有较好的一致性,且AFLP的吻合程度较高,两种聚类结果都一致把19个自交系所组配的生产推广优势组合的双亲分在不同的组或亚组;其中新选系中的21-ES、A318与其他骨干系在数量性状与AFLPs上有较大差异,被单独聚为一类;各自交系间的数量性状和AFLPs的遗传距离与其F1的中亲优势值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数量性状 AFLPS 遗传距离 聚类分析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