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硬阻滞和全麻病人异丙酚的血药浓度测定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祥瑞 杭燕南 孙大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74-76,共3页
目的与方法:应用荧光光谱法测定连硬阻滞和全麻病人静注新型静脉麻醉药异丙酚的血药浓度以及一次静脉给药后人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荧光强度:发射波310nm,激发波265nm)。结果:异丙酚投入量(0.05~15μg)与测得... 目的与方法:应用荧光光谱法测定连硬阻滞和全麻病人静注新型静脉麻醉药异丙酚的血药浓度以及一次静脉给药后人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荧光强度:发射波310nm,激发波265nm)。结果:异丙酚投入量(0.05~15μg)与测得的荧光强度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方程为:C=0.2106F-7.1933。结论:异丙酚在两组病人体内过程符合药代动力学三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异丙酚 药代动力学 硬膜外腔 阻滞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麻醉术中知晓与脑电双频指数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葛宁花 薛张纲 蒋豪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21-123,共3页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术中知晓的发生率以及脑电双频指数 (BIS)与镇静深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的肝癌手术患者 2 40例 ,麻醉方法均为硬膜外阻滞加全麻。分为两组 :异丙酚组 (P组 ,n =12 0 ) ,术前 30分钟肌注苯...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术中知晓的发生率以及脑电双频指数 (BIS)与镇静深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的肝癌手术患者 2 40例 ,麻醉方法均为硬膜外阻滞加全麻。分为两组 :异丙酚组 (P组 ,n =12 0 ) ,术前 30分钟肌注苯巴比妥钠 0 1g、阿托品 0 3mg ,诱导用芬太尼 4μg/kg、异丙酚 1 5mg/kg、琥珀胆碱 2mg/kg ,维持用异丙酚 12mg·kg-1·h-1,持续 15分钟后改为 3mg·kg-1·h-1至术毕 ;硫喷妥钠组 (T组 ,n =12 0 ) ,术前 30分钟肌注咪唑安定 0 0 75~ 0 1mg/kg、阿托品 0 3mg ,诱导用硫喷妥钠 6mg/kg替换P组的异丙酚 ,其余药相同 ,维持用 6 0 %的N2 O吸入至术毕。两组均在诱导前 15分钟开始在硬膜外导管内注入 0 5 %布比卡因 4ml。术中持续监测BIS和边缘频率 (SEF)。结果 诱导前两组患者的EEG无差异 ;诱导后 15分钟和 30分钟 ,EEG抑制 ,BIS和SEF均降低 ,组间无差异 ;诱导后 6 0分钟和 12 0分钟 ,P组的BIS和SEF比T组低 (P <0 0 5 )。P组 1例术中知晓。结论 联合麻醉中 ,用BIS监测预防术中知晓的发生缺乏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脑电双频指数 知晓 异丙酚 联合麻醉 B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