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数据可携权的性质:从市民权到社会权
1
作者 黄文杰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8-48,共11页
数据可携权的实现以明确权利性质为前提。现有研究多倾向于将数据可携权视为市民权。但通过检视现有规范可以发现,这一认定路径致使数据可携权的适用存在着难以调和的利益冲突,也引发了行权困境。对此,数据可携权的分析框架需要从信息... 数据可携权的实现以明确权利性质为前提。现有研究多倾向于将数据可携权视为市民权。但通过检视现有规范可以发现,这一认定路径致使数据可携权的适用存在着难以调和的利益冲突,也引发了行权困境。对此,数据可携权的分析框架需要从信息自决理论转向数据流通理论。基于数据流通理论,数据可携权能够作为数字时代竞争法的补充规则,推动数字市场的发展,也使个人作为数据流动的积极参与者,进而分享市场发展的数字红利。基于数据可携权所蕴含的社会价值,将其性质归属于社会权,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治理功能。在社会权框架下,要实现数据可携权,应构建多主体参与的数据转移机制,并通过法律、技术及市场问责三个方面协同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可携权 市民权 社会权 数据流通理论 竞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产权客体兜底规范的内在关系及适用逻辑——以《民法典》第123条与《著作权法》第3条的适用为分析视角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华 李晓钰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10,119,共11页
《民法典》对知识产权客体类型的立法取向秉持法定主义立场,而现行《著作权法》对作品类型的规范选择却经历了由“作品类型法定”到“作品类型开放”的重大转变,致使两法客观呈现权利客体类型开放与封闭的立法模式差异。实践中应揭示这... 《民法典》对知识产权客体类型的立法取向秉持法定主义立场,而现行《著作权法》对作品类型的规范选择却经历了由“作品类型法定”到“作品类型开放”的重大转变,致使两法客观呈现权利客体类型开放与封闭的立法模式差异。实践中应揭示这种假性矛盾的本质,厘清私权部门种属概念间错位类比的逻辑误区,明确过渡性知识产权基本规范对各知识产权单行法特殊性问题的解释缺失,以《民法典》与《著作权法》之间互为“表里”的“隔代”调适关系为逻辑基础,支撑知识产权客体相关规范在司法适用中的实践展开。即以作品类型扩张的现实表现和法律解释经验为起点,以民事私权的价值理念为根基,秉持审慎开放、体系化解释和司法确认优先原则,在具体案件中依照知识产权权属定位、著作权权属定位、作品类型定位的逻辑层次,在权利客体兜底款项启用时严格把握相对开放的审慎裁判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著作权法 法定原则 作品类型开放 知识产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教学中的“一体化”思维模式培养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宇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72,共8页
民法作为法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门专业课之一,一直面临一个不可回避的困难,即民法下属各分支领域之间的“思维壁垒”。为突破此困难,文章以请求权,这个民法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核心概念为支点,提出以“一体化”民事法律思维培养为中心的... 民法作为法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门专业课之一,一直面临一个不可回避的困难,即民法下属各分支领域之间的“思维壁垒”。为突破此困难,文章以请求权,这个民法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核心概念为支点,提出以“一体化”民事法律思维培养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以“债权”,这个民法中最复杂、最特殊、最重要的分支为例,详细论证“一体化”思维模式培养的三个教学模块,即债权请求权的分类体系、债权请求权的抗辩体系和债权请求权的后置程序。同时根据上述内容改变传统的案例教学方法,形成一套能够适应“一体化”思维模式培养要求的案例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请求权 民法教学 “一体化”思维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监狱法》修改的高度现代化监狱文明期待 被引量:1
4
作者 曾赟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0-141,共12页
在监狱法迎来三十年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修改之时,社会对建成高度现代化监狱文明有着一种普遍期待。显然,监狱法修改应合理回应社会期待。由此,首先,收集专家评估和公众评估两个层面的调查问卷;其次,运用验证性因素方法,编制现代化监... 在监狱法迎来三十年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修改之时,社会对建成高度现代化监狱文明有着一种普遍期待。显然,监狱法修改应合理回应社会期待。由此,首先,收集专家评估和公众评估两个层面的调查问卷;其次,运用验证性因素方法,编制现代化监狱文明指数,对我国现代化监狱文明状况进行客观评估。再次,基于评估结论,提出建成高度现代化监狱文明的监狱法修改完善建议:其一,增设人格尊严基本原则、赋予服刑人员行政诉权,建设高度的服刑人员处遇文明;其二,监禁设施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建设高度现代化监禁设施文明;其三,增设比例原则、平等对待原则,建设高度现代化监狱执法文明;其四,增设“确保服刑人员释放后重新融入社会”,建设高度现代化监狱改造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狱法修改 监狱文明 人格尊严 比例原则 平等对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设立房地产税的正当性基础——基于“国民空间发展权代际公平”的新视角 被引量:1
5
作者 薛榆淞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102,共10页
我国现行的房地产税制存在着规则分散、征税范围狭窄和税负分配不公等诸多结构性问题,但由于未能厘清设立房地产税的正当性基础,这使得该税种的制度扩围与结构优化长期停滞不前,由此所引发的地方财政风险和财富不平等问题不容忽视。为... 我国现行的房地产税制存在着规则分散、征税范围狭窄和税负分配不公等诸多结构性问题,但由于未能厘清设立房地产税的正当性基础,这使得该税种的制度扩围与结构优化长期停滞不前,由此所引发的地方财政风险和财富不平等问题不容忽视。为保障和促进国民空间发展权的代际公平,宽税基房地产税的制度建构既要关注该税种在地方税与财产税语境下差异化的目标定位,还应明晰房屋和土地在法律和经济属性上的差异,尤其是居住用房地产所承载的狭义居住利益与广义居住利益,并探索以“房地分离主义”为中心的税制设计方案,以期能更好地衡量和捕捉房地产的空间价值与自然增值,从而消解各界对于该税种新增经济负担的合理性质疑与正当性诘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产税 房地分离主义 国民空间发展权 量能课税 税收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原则在草原法领域内的法律适用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卢星华 王婧 《草原与草业》 2024年第1期51-57,共7页
绿色原则作为我国独创载入了《民法典》,同时绿色原则也作为《民法典》的基本原则之一贯穿始终。我国草原遍布,生态功能显著,若将绿色原则与草原法律规范相结合,将会构筑起我国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屏障。但现阶段,绿色原则在适用草原... 绿色原则作为我国独创载入了《民法典》,同时绿色原则也作为《民法典》的基本原则之一贯穿始终。我国草原遍布,生态功能显著,若将绿色原则与草原法律规范相结合,将会构筑起我国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屏障。但现阶段,绿色原则在适用草原法领域时,存在未发挥教育功能和解决利益冲突、执法适用受限和司法适用混乱等问题。原因具有两面性:一是绿色原则能与草原公法规范相契合;二是绿色原则与草原私法规范具有一定冲突。绿色原则本质上属于私法原则,可作为限制性原则运用到草原民事纠纷解决当中,但一般不能适用于公法领域。为促进绿色原则在草原法领域适用,可以将绿色原则与传统游牧文化融合,发挥教育功能。要利用比例原则原理平衡好绿色原则适用过程当中的利益失衡,并且将绿色原则的理念通过公法私法化的方式融入草原行政执法,最终将绿色原则融入到私法领域,引领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原则 草原法 法律适用 利益衡量 草原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编辑的民法伦理边界
7
作者 吕群蓉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5-112,共8页
基因编辑在精准医疗、改善人类健康方面意义重大,同时也存在巨大的伦理、道德和法律风险。基于民法视域讨论现代生物医学背景下的生命伦理,可以发现,基因编辑在生命平等、代际平等、社会公平和人类发展等层面存在潜在风险。因此,在技术... 基因编辑在精准医疗、改善人类健康方面意义重大,同时也存在巨大的伦理、道德和法律风险。基于民法视域讨论现代生物医学背景下的生命伦理,可以发现,基因编辑在生命平等、代际平等、社会公平和人类发展等层面存在潜在风险。因此,在技术安全性得以确认的基础上,应将以人为本原则和风险预防原则设定为基因编辑的民法伦理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 生命伦理 平等权 民法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海上执法与公民权利的平衡
8
作者 侯纪飞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4期434-438,共5页
随着全球化和贸易活动的增加,海洋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这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其中包括如何在保护国家安全和维护海上秩序的同时,确保公民的权利得到尊重和保护。如何在海上执法中平衡国家安全和公民权利成为... 随着全球化和贸易活动的增加,海洋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这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其中包括如何在保护国家安全和维护海上秩序的同时,确保公民的权利得到尊重和保护。如何在海上执法中平衡国家安全和公民权利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文章旨在探讨海上执法实践中的公民权利问题,并分析其背后的法律、政策和实践层面的挑战,从法律、政策、实践等多个方面出发,探讨海上执法中公民权利的保护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期实现海上执法与公民权利的和谐共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执法 公民权利 海洋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找宪法中的体育权利——各国宪法公民权利章节体育条款比较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陈华荣 王家宏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29,共6页
通过文献检索、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对全球187部成文宪法进行检索和分析,发现有41个国家宪法中在公民权利章节写入体育条款,在写入体育条款的74个国家中,占55.4%,超过半数,在全球187个成文宪法国家中占21.9%,以全球192个国家为总量,占21.... 通过文献检索、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对全球187部成文宪法进行检索和分析,发现有41个国家宪法中在公民权利章节写入体育条款,在写入体育条款的74个国家中,占55.4%,超过半数,在全球187个成文宪法国家中占21.9%,以全球192个国家为总量,占21.4%,比例均超过1/5。这说明,全球至少有1/5的国家认为体育应视为一项权利,而在那些宪法已写入体育条款的国家中,超过半数国家认为体育应作为权利对待。并结合这41个文本所属的大洲、年代、国家性质、语种、内容,以及与其他社会领域和社会、文化权利的交叉情况等作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法 宪法 公民权利章节 体育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格标识商品化权及其民法保护 被引量:84
10
作者 杨立新 林旭霞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4-80,共7页
人格标识是民事主体标表其个性特征的人身识别因素,对其进行商业化的开发利用可以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法律设立商品化权,就是要保护民事主体的这一权利,使其人格标识利益产生的经济利益归属于自己支配。其权利内容包括消极权利和积极... 人格标识是民事主体标表其个性特征的人身识别因素,对其进行商业化的开发利用可以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法律设立商品化权,就是要保护民事主体的这一权利,使其人格标识利益产生的经济利益归属于自己支配。其权利内容包括消极权利和积极权利。权利保护方法主要是禁令和损害赔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化权 人格标识利益 商业化开发利用 民法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帝国主义”的虚幻与宪法学的迷思——第三只眼看“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的争论 被引量:21
11
作者 苗连营 程雪阳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9-138,共10页
我国宪法学界和民法学界曾就《物权法》(草案)没有规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是否属于形式违宪,展开过激烈的争论,而且这种争论并没有因《物权法》的通过而停息。分析双方共识难以达成的原因,进而找出一个较为合理的答案就显得... 我国宪法学界和民法学界曾就《物权法》(草案)没有规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是否属于形式违宪,展开过激烈的争论,而且这种争论并没有因《物权法》的通过而停息。分析双方共识难以达成的原因,进而找出一个较为合理的答案就显得重要而紧迫。尽管民法学出于对法治的向往和对市民社会的渴望,但由于选择了一种不是很合适的论证路径和方式,因而得出了一个值得商榷的结论。毫无疑问,在一国的法律体系中,只有宪法才是"惟一根本法"。但是,"宪法是根本法"却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在法律制定中有诸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之类的条款,宪法学界在此问题上的坚守可能是对"宪法是根本法"这一命题的误解。围绕《物权法》的制定所生发出来的学术争鸣既折射了我国法治建设所面临的种种复杂与艰难之境遇,也彰显了学科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法 宪法与民法的关系 根本法 人权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宪法与政治文明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龙 豆星星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6,共4页
在政治文明史上 ,宪法的产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宪法是权利的保障书 ,人权是政治文明的终极关怀 ;宪法是民主政治的法律化 ,民主政治是政治文明的保障 ;宪法是治国之法 ,法治是政治文明的基本运作方式 ;宪法是宪政的前提 ,宪政是政治文... 在政治文明史上 ,宪法的产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宪法是权利的保障书 ,人权是政治文明的终极关怀 ;宪法是民主政治的法律化 ,民主政治是政治文明的保障 ;宪法是治国之法 ,法治是政治文明的基本运作方式 ;宪法是宪政的前提 ,宪政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宪法与政治文明相辅相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 政治文明 民主政治 人权 公民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体育法的社会法属性--基于黑格尔法哲学的体育法本质解读 被引量:9
13
作者 胡旭忠 汤卫东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15,共4页
体育法本身就是存在的,并不是因为体育法典的产生而产生。体育法本质属性的解读是体育法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体育的社会性奠定了体育法的社会性基础。我们从社会法的调整对象和社会法的本位观、利益观和公平观来对社会法的特征进行定位,... 体育法本身就是存在的,并不是因为体育法典的产生而产生。体育法本质属性的解读是体育法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体育的社会性奠定了体育法的社会性基础。我们从社会法的调整对象和社会法的本位观、利益观和公平观来对社会法的特征进行定位,然后运用黑格尔法哲学的市民社会理论来论证体育法的社会法属性:体育法的本位观是保障体育权利;体育法的利益观是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体育法的价值观是实现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法 社会法 本质 体育权利 市民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通则》规定的民事责任——从物权法到民法典的规定 被引量:56
14
作者 魏振瀛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5-63,共19页
权利、义务、责任是法律的基石,法律的内容是在权利、义务、责任的基础上展开的,民法也不例外。我国《民法通则》关于民事责任的规定值得重视,物权法和未来的民法典应当继受《民法通则》创立的民事责任制度。未来我国民法典应当借鉴《... 权利、义务、责任是法律的基石,法律的内容是在权利、义务、责任的基础上展开的,民法也不例外。我国《民法通则》关于民事责任的规定值得重视,物权法和未来的民法典应当继受《民法通则》创立的民事责任制度。未来我国民法典应当借鉴《德国民法典》和旧中国民国时期的民法典,设立物权编和债权编,但是不必规定物权请求权,可将物权请求权转变为侵权责任,规定在民法典的侵权责任编中。将物权请求权转变为侵权责任,不仅不会破坏物权与债权的科学体系,而且会使物权与债权的区分更加明晰,使债与责任的区分更加明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通则》 民事责任 物权请求权 侵权责任体系 民法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宪政主义公共管理论纲——公共管理发展方向之初探 被引量:12
15
作者 余敏江 潘信林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3-100,共8页
由于效率取向的管理主义范式诸多显而易见的弊端,范式转型的迹象日益明显,寻求管理主义的替代范 式即宪政主义公共管理范式在当下不仅具有现实必要性,而且也具有理论可行性。支撑宪政主义公共管理范式的 理论基础主要有新公共服务理论... 由于效率取向的管理主义范式诸多显而易见的弊端,范式转型的迹象日益明显,寻求管理主义的替代范 式即宪政主义公共管理范式在当下不仅具有现实必要性,而且也具有理论可行性。支撑宪政主义公共管理范式的 理论基础主要有新公共服务理论、公民参与理论、多中心理论。宪政主义公共管理的基本理念主要体现为代表公 民权精神、公正与社会平等、法治与效率;其管理体制可设计为多中心的治理结构、交叠管辖的管理权限及程序性 正当的规则体系;其政府运行样态则具体表现为被动主义的行政立法、民主主义的行政决策、规则主义的行政执行 以及人本主义的行政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管理 宪政主义 公民权 民主 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利益在民法分则中的规范展开与限度 被引量:18
16
作者 徐以祥 李兴宇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90,共10页
基于公民环境利益保护需求,建议革新民法权利类型,设立典型环境私权,并确定其侵权责任构成与承担方式。环境利益在民法中的规范展开,须遵循民法基本逻辑与方法,故仍应以人身财产权益为民法保护限度;环境公益损害请求权基础,应在公法规... 基于公民环境利益保护需求,建议革新民法权利类型,设立典型环境私权,并确定其侵权责任构成与承担方式。环境利益在民法中的规范展开,须遵循民法基本逻辑与方法,故仍应以人身财产权益为民法保护限度;环境公益损害请求权基础,应在公法规范中寻求。环境利益的实现,不能仅依托于民事立法,须公私立法协同共治,才能充分保障环境私益与环境公益,实现人与自然的正义和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域法学 环境利益 民法分则 环境私权 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赛事法律性质的民法解读——以《民法典·民法总则(草案)》为背景 被引量:7
17
作者 赵阳 汤卫东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1-53,100,共4页
体育赛事法律保护的逻辑前提是要搞清体育赛事的法律性质问题。以《民法总则(草案)》为背景,站在民法财产权的宏观视阈下,以财产权体系为坐标,聚焦体育赛事在财产权体系中的具体位置,是研究体育赛事法律性质的必要之举。分析认为,体育... 体育赛事法律保护的逻辑前提是要搞清体育赛事的法律性质问题。以《民法总则(草案)》为背景,站在民法财产权的宏观视阈下,以财产权体系为坐标,聚焦体育赛事在财产权体系中的具体位置,是研究体育赛事法律性质的必要之举。分析认为,体育赛事无法单一地归入到物权、知识产权之中,因此,它是一种新的混合型财产,需要在类型化的基础上,对其中一部分满足知识产权法要求的艺术型体育赛事应将其归入知识产权客体;对于非艺术型体育赛事,可以将其作为一类特殊的"物"加以对待,适用物权规则。从法律实践操作层面来说,对体育赛事最好的规范方式是专门法的形式辅之以民法典的一般性法律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总则 体育赛事 债权 知识产权 物权 体育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法治的基本原则刍议 被引量:4
18
作者 郭为禄 李少慧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4,共4页
体育法治是法治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法治精神与体育管理实践的有机结合,其在法治国家建设进程中具有十分独特的地位。体育法治的原则是体育管理制度建设的灵魂和精神指引,在体育法治研究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体育法治的基本原则包括:... 体育法治是法治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法治精神与体育管理实践的有机结合,其在法治国家建设进程中具有十分独特的地位。体育法治的原则是体育管理制度建设的灵魂和精神指引,在体育法治研究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体育法治的基本原则包括:保障公民体育权利原则、限制体育行政权力原则、体育社团自治原则、体育权利救济原则和体育法律责任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法治 基本原则 体育管理权 公民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的民事主体地位 被引量:23
19
作者 宁清同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45-153,共9页
家庭是一种独立的社会组织,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履行其社会职能,家庭在客观上具有作为民事主体的必要性,事实上也已经是民事法律行为的实施者。家庭具有独立的意志和财产,在法理上具备作为民事主体的一般条件,现行的国内外法律也在一定程... 家庭是一种独立的社会组织,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履行其社会职能,家庭在客观上具有作为民事主体的必要性,事实上也已经是民事法律行为的实施者。家庭具有独立的意志和财产,在法理上具备作为民事主体的一般条件,现行的国内外法律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家庭的民事主体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主体地位 民事法律行为 法理 承认 财产 履行 独立 国内外 社会职能 社会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权变动模式法律问题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徐式媛 李志刚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8-117,共10页
就股权变动模式的选择问题,学界有多种不同观点。虽争议已久,但共识未至。文章探讨了股权在民事权利体系中的坐标,并通过明晰股权变动模式的不同观点的逻辑思路,探寻了公司法研究和论证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础上促进不同观点之间的对话,... 就股权变动模式的选择问题,学界有多种不同观点。虽争议已久,但共识未至。文章探讨了股权在民事权利体系中的坐标,并通过明晰股权变动模式的不同观点的逻辑思路,探寻了公司法研究和论证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础上促进不同观点之间的对话,以实现通过方法的共识达致对股权变动模式问题观点共识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权 权利变动模式 民事权利体系 公司法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