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孪尾Gemini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应用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于涛 袁丹丹 +6 位作者 丁伟 李淑杰 刘坤 曲广淼 王会敏 罗石琼 陈玉萍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82-1188,共7页
分别采用改进的Ross-Miles法及分水时间法,对3种新型孪尾Gemini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C8C8L3Sz、C8C8L4Sz和C10C8L3Sz)的泡沫性能及乳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表面活性剂浓度、分子结构和温度等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系列表面活性剂... 分别采用改进的Ross-Miles法及分水时间法,对3种新型孪尾Gemini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C8C8L3Sz、C8C8L4Sz和C10C8L3Sz)的泡沫性能及乳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表面活性剂浓度、分子结构和温度等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系列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好的泡沫性能,且随其浓度的增加,泡沫最大高度和半衰期均存在一个稳定值,疏水链越长,其起泡性能越差,泡沫稳定性越好;温度升高,起泡性能变好,泡沫稳定性变差;当表面活性剂浓度一定时,体系中加入低浓度的短链醇及无机盐均能提高泡沫的稳定性;C8C8L3Sz、C8C8L4Sz和C10C8L3Sz作乳化剂的最适宜的用量分别为6×10-4、6×10-4和4×10-4mol/L,疏水基越长,乳化性能越好,而连接基对其影响较小;温度升高,乳化性能变差;当油相烷烃碳数相同时,环烷烃要比直连烷烃更易达到最佳乳化效果,但二者的乳状液稳定时间相当;对于油相烷烃碳数不同时,烷烃的碳链越长,乳状液的稳定性越差,乳化效果越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mini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泡沫性能 乳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两性Gemini表面活性剂研制及其在低渗透油藏CO_(2)泡沫驱中的应用
2
作者 陈洪才 周明 +4 位作者 马惠 王瑞芳 吕刚 魏云姚 邓贵林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301,共9页
针对现有商品泡沫驱油剂在高温高盐低渗透油藏中起泡量少、泡沫在多孔介质中稳定性差、驱油效率不高的实际问题,通过醚化、季铵化和取代反应,合成了两种非对称两性Gemini表面活性剂(PAHC和PAOC)作为CO_(2)泡沫驱的起泡剂,将合成的产物... 针对现有商品泡沫驱油剂在高温高盐低渗透油藏中起泡量少、泡沫在多孔介质中稳定性差、驱油效率不高的实际问题,通过醚化、季铵化和取代反应,合成了两种非对称两性Gemini表面活性剂(PAHC和PAOC)作为CO_(2)泡沫驱的起泡剂,将合成的产物作为主起泡剂构建一种CO_(2)泡沫驱油体系,评价了该体系的界面活性、耐温耐剪切性、黏弹性、泡沫性能等,并进行了驱替实验。结果表明,PAHC和PAOC的临界胶束浓度c_(cmc)分别为6.76×10^(-5)和5.25×10^(-5)mol/L,对应的表面张力γ_(cmc)分别为31.56和30.71 m N/m。PAHC和PAOC的Krafft点分别低于0℃、1℃。在江苏油田采油二厂高21-3井组油藏温度为80℃、矿化度为7704 mg/L条件下,在恒定剪切速率170 s^(-1)时,0.4%PAHC(或PAOC)+0.1%水杨酸钠+0.1%姜磺素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的PAHC-C_(16)S、PAOC-C_(18)S泡沫体系,耐温分别为81℃和88℃,黏度分别可稳定在6.2和6.4 m Pa·s,具有良好的注入性和黏弹性。PAHC-C_(16)S、PAOC-C_(18)S泡沫体系分别可将油水界面张力降至2.37×10^(-2)和1.81×10^(-2)m N/m。PAOC-C_(18)S泡沫抗温性、抗盐性略好于PAHC-C_(16)S泡沫,能满足江苏油田采油二厂高21-3井组CO_(2)泡沫驱要求。岩心驱油实验结果显示,PAHC-C_(16)S和PAOC-C_(18)S起泡体系分别在CO_(2)驱基础上提高平均采收率20.12百分点和21.91百分点,可见两种起泡体系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两性gemini表面活性 起泡体系 低渗油藏 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嗪基Gemini表面活性剂与2-巯基乙醇在3.5%NaCl中对碳钢的缓蚀协同效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梁鹏慧 原梦颖 +3 位作者 阮义蕾 高国芳 胡志勇 朱海林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5-304,共10页
以三聚氯氰、十二胺、乙二胺、N,N-二甲基-1,3-丙二胺、溴乙烷为原料,合成了三嗪基Gemini表面活性剂(C_(12)-2-C_(12)),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高分辨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静态失重测试、电化学阻抗、动电位... 以三聚氯氰、十二胺、乙二胺、N,N-二甲基-1,3-丙二胺、溴乙烷为原料,合成了三嗪基Gemini表面活性剂(C_(12)-2-C_(12)),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高分辨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静态失重测试、电化学阻抗、动电位极化研究了在60℃,3.5%NaCl溶液中C_(12)-2-C_(12)与2-巯基乙醇(TZ)对碳钢缓蚀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当n(C_(12)-2-C_(12))∶n(TZ)=7∶3时,复配后缓蚀剂的缓蚀率可达95.47%,缓蚀协同参数为1.52。动电位极化测试结果表明该复配缓蚀剂为混合型缓蚀剂。扫描电子显微镜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结果表明,C_(12)-2-C_(12)与TZ共同吸附在碳钢表面,增强了吸附膜的致密性。同时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对其缓蚀机理进行具体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巯基乙醇 三嗪基gemini表面活性 协同缓蚀 NAC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制备、组装及应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之钧 邢攸美 +3 位作者 吴振 方伟华 尹云舰 王国杰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1-641,共21页
Gemini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新型表面活性剂,含有2个疏水基团、2个亲水基团和1个联接基团。相比于传统的表面活性剂,Gemini表面活性剂具有更好的表面活性、更低的临界胶束浓度及Kraff点、良好的乳化能力、泡沫性能和优良的润... Gemini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新型表面活性剂,含有2个疏水基团、2个亲水基团和1个联接基团。相比于传统的表面活性剂,Gemini表面活性剂具有更好的表面活性、更低的临界胶束浓度及Kraff点、良好的乳化能力、泡沫性能和优良的润湿性能等优点,在日常生活、传统产业和高端制造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其相关研究已引起国内外科研工作者高度关注。本文介绍了不同结构的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阐述了Gemini表面活性剂在不同条件下形成的聚集体结构及其之间的相互转化,总结了Gemini表面活性剂在石油开采、合成模板剂、缓蚀剂、灭菌、药物载体及集成电路制造等不同领域的应用,最后展望了新型Gemini分子结构的设计方向及其在先进半导体芯片制造领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mini表面活性 合成 聚集体 组装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麂皮绒的咪唑类Gemini表面活性剂低碱开纤工艺
5
作者 庄晓东 朱根兴 +3 位作者 沈亚伟 何满堂 于宾 曹机良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4-27,40,共5页
采用咪唑类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2-溴-1-(1-亚正丁基-3-正癸基咪唑)-1-正癸基咪唑(简称10-4-10)和2-溴-1-(1-亚正丁基-3-正己基咪唑)-3-正己基咪唑(简称6-4-6)作为麂皮绒开纤促进剂,探究了促进剂和氢氧化钠用量,开纤温度和时间对麂皮... 采用咪唑类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2-溴-1-(1-亚正丁基-3-正癸基咪唑)-1-正癸基咪唑(简称10-4-10)和2-溴-1-(1-亚正丁基-3-正己基咪唑)-3-正己基咪唑(简称6-4-6)作为麂皮绒开纤促进剂,探究了促进剂和氢氧化钠用量,开纤温度和时间对麂皮绒开纤效果的影响,并与传统促进剂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做对比,测试了麂皮绒织物的开纤率和厚度,并对开纤前后的织物形貌进行SEM表征。结果表明,10-4-10对麂皮绒织物的开纤促进效果优于1227,6-4-6对麂皮绒的开纤促进效果有限。10-4-10对麂皮绒的低碱开纤最佳工艺为:促进剂10-4-102.5×10^(-4)mol/L,NaOH 10 g/L,开纤温度100℃,开纤保温时间40 min左右。在麂皮绒织物开纤整理液中加入促进剂10-4-10能有效提高麂皮绒的开纤率,同时降低NaOH用量;通过SEM表征可知麂皮绒织物的开纤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咪唑类gemini表面活性 促进 开纤 麂皮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聚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制备、表征及其稳定高内相乳液的研究
6
作者 叶鑫煌 薛嘉豪 赵玉来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331-4340,共10页
合成了具有不同长度连接链的可聚型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PC11-n-11(n=2,4,6),采用核磁共振波谱仪(1H NMR)和红外光谱仪(FTIR)对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连接链长度对PC11-n-11的界面性能、胶束直径分布、润湿性能和高内相乳液(HIPE)稳... 合成了具有不同长度连接链的可聚型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PC11-n-11(n=2,4,6),采用核磁共振波谱仪(1H NMR)和红外光谱仪(FTIR)对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连接链长度对PC11-n-11的界面性能、胶束直径分布、润湿性能和高内相乳液(HIPE)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制备的PC11-n-11的界面性能明显优于传统表面活性剂(DTAB),且润湿性能强。随着连接链长度的增加,临界胶束浓度(CMC)和最大表面吸附容量(Γ_(max))逐渐减小,每个表面活性剂分子所占据的最小面积(A_(min))逐渐增大,界面性能更好,形成的胶束直径先增大后减小,对疏水性表面的润湿性也更好。其中PC11-4-11和PC11-6-11对HIPE的稳定性好,以PC11-6-11为稳定剂通过HIPE模板法成功制备了壳聚糖和聚丙烯酰胺复合的多孔聚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聚型 gemini表面活性 界面性能 润湿性 高内相乳液 多孔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mini阳离子/含氟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界面润湿调控及解水锁机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齐宏伟 赖璐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36,共6页
为有效解决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开采普遍存在的水锁伤害问题,研究了Gemin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双季铵盐BQ-16和含氟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全氟辛基磺酸钾(PPS)在降低表面张力和润湿调控方面的协同作用,并探究了BQ-16/PPS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润... 为有效解决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开采普遍存在的水锁伤害问题,研究了Gemin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双季铵盐BQ-16和含氟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全氟辛基磺酸钾(PPS)在降低表面张力和润湿调控方面的协同作用,并探究了BQ-16/PPS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润湿调控及解水锁机制。结果表明,当PPS的摩尔分数(α_(PPS))为0.7时,BQ-16/PPS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达到最低,低于任一纯组分,此时BQ-16/PPS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接近电中性;BQ-16和PPS在岩心表面润湿调控方面表现出协同效应,当BQ-16/PPS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总浓度为1×10^(-4)mol·L^(-1)、α_(PPS)为0.7时,盐水滴接触角最大,达到84.23°;BQ-16/PPS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α_(PPS)=0.7)在石英砂表面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低浓度时为单分子层吸附,高浓度时为多分子层吸附;BQ-16/PPS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α_(PPS)=0.7)可将岩心的液体饱和度降至0.410,并将渗透率恢复值提高至0.78,说明BQ-16/PPS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可有效解决水锁伤害,这主要与混合体系能够显著降低表面张力并通过在岩心表面的吸附改变岩心表面润湿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mini离子表面活性 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复配 润湿调控 水锁伤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碳炔基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性能
8
作者 李雅琪 邢攸美 +6 位作者 马杰文 张之钧 胡斌 方伟华 尹云舰 吴振 王国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4-123,共10页
以2,5,8,11-四甲基-6-十二炔-5,8-二醇和环氧乙烷为原料,三乙胺为催化剂,合成了聚氧乙烯重复单元数分别为2,4,5和7的4种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P1,P2,P3和P4).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1H核磁共振波谱(1H NMR)对P1~P4的结构进行... 以2,5,8,11-四甲基-6-十二炔-5,8-二醇和环氧乙烷为原料,三乙胺为催化剂,合成了聚氧乙烯重复单元数分别为2,4,5和7的4种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P1,P2,P3和P4).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1H核磁共振波谱(1H NMR)对P1~P4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表面张力仪和接触角测量仪等研究了不同聚氧乙烯链长度对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cmc)、润湿性能、泡沫性能和乳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聚氧乙烯链长度的增加,表面活性剂的cmc逐渐增加,cmc处的表面张力(γ_(cmc),mN/m)先减小后增大,P2的γ_(cmc)最小(27.19 mN/m).此类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均展现出优异的润湿性能,随着聚氧乙烯链长度增加,其发泡量和乳化能力逐渐增加.此类具有低表面张力和出色润湿性能的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在半导体显影和工业清洗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gemini表面活性 聚氧乙烯链 表面张力 临界胶束浓度 润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基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不同驱油体系中的乳化稳定动力学 被引量:7
9
作者 黄金 于洪洋 +4 位作者 李锋 张宇 张坤 王俊 李翠勤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47-1356,共10页
为探索生物基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NBS)在矿化度高于5 g/L体系中的驱油性能,研究该表面活性剂在不同驱油体系中的界面活性和乳化稳定动力学。结果表明,当该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为1.29 g/L、矿化度为32 g/L、NaOH质量分数为2.5%时,形成... 为探索生物基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NBS)在矿化度高于5 g/L体系中的驱油性能,研究该表面活性剂在不同驱油体系中的界面活性和乳化稳定动力学。结果表明,当该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为1.29 g/L、矿化度为32 g/L、NaOH质量分数为2.5%时,形成稳定W/O型乳状液,油/水界面张力降低至9.60×10^(-4) mN/m。当体系中总含水体积分数在40%~80%范围时,表面活性剂的加入有利于形成W/O型乳状液,且表面活性剂浓度是影响模拟乳状液稳定动力学的关键因素;随其浓度增大,模拟乳状液的破裂速率常数降低、半衰期和油相含水率增大,模拟乳状液的稳定性增强;当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为1.50 g/L,模拟乳状液稳定性最好。该表面活性剂与NaOH和黏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5×10^(7)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当表面活性剂浓度较低时,三元体系形成稳定W/O型乳状液。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油/水中加入该表面活性剂可使油/水界面膜厚度增大、界面能降低,形成稳定的乳状液;体系中加入NaCl和NaOH,油/水界面膜厚度和界面能均降低,乳状液的稳定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两性离子表面活性 界面活性 乳化稳定动力学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Guerbet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溶液性质 被引量:2
10
作者 姜颜波 徐志成 +3 位作者 靳志强 宫清涛 赵濉 王其伟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87-692,共6页
对合成的新型Guerbet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N-(3-支链十六烷基聚氧乙烯醚(3)-2-羟丙基)-N,N-二甲基羧酸甜菜碱(C16GPE3B)的表面张力(γ)进行了测定,确定了其临界胶束浓度(CMC)及γCMC,并通过计算获得了其在界面上的饱和吸附量、最小分子吸... 对合成的新型Guerbet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N-(3-支链十六烷基聚氧乙烯醚(3)-2-羟丙基)-N,N-二甲基羧酸甜菜碱(C16GPE3B)的表面张力(γ)进行了测定,确定了其临界胶束浓度(CMC)及γCMC,并通过计算获得了其在界面上的饱和吸附量、最小分子吸附面积和标准胶束化自由能。用旋滴法测定了C16GPE3B的无机盐(NaCl)或弱碱(Na2CO3)溶液与原油间的油水动态界面张力;采用Washburn方法测定了C16GPE3B水溶液在硅胶固体表面的相对接触角以及对硅胶表面模拟油的脱油效率,并将C16GPE3B的脱油效率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Na2CO3存在下,C16GPE3B溶液与原油能形成超低的平衡油水动态界面张力(1×10-3 mN/m);在脱油效率相当的情况下,C16GPE3B的浓度仅为CTAB的1/50,证明C16GPE3B具有非常优异的驱油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erbet两性离子表面活性 动态界面张力 三次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驱油用两性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16
11
作者 赵梓平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9-122,共4页
针对低渗油藏水驱及常规表面活性剂驱开发效果较差的问题,通过实验研制了一种新的两性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LSN-104,并在室内评价了其界面活性、耐温性能、抗盐性能、润湿性能以及驱油效果。性能评价结果表明:LSN-104具有良好的界面活... 针对低渗油藏水驱及常规表面活性剂驱开发效果较差的问题,通过实验研制了一种新的两性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LSN-104,并在室内评价了其界面活性、耐温性能、抗盐性能、润湿性能以及驱油效果。性能评价结果表明:LSN-104具有良好的界面活性以及耐温抗盐性能,当LSN-104质量分数为0.5%时,在温度为120℃或NaCl质量浓度为60 g/L或CaCl_2质量浓度为5 g/L的条件下,界面张力仍能维持在10^(-3)mN/m数量级;LSN-104的加入能明显减小石蜡片表面的接触角,使亲油性表面转变为亲水性,具有良好的润湿反转能力;注入0.5 PV质量分数为0.5%的LSN-104溶液,能使低渗岩心水驱后的采收率提高15.65百分点。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注入表面活性剂LSN-104后,采油井见效率达100%,各采油井均呈现出产油量上升、含水率下降的趋势,增油效果显著,取得了明显的施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子表面活性 两性离子 驱油 耐温抗盐 界面张力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颗粒与表面活性剂协同稳定C/W乳液及其耐盐性
12
作者 李露露 许彪 刘涛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2-328,共7页
采用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CAPB)与纳米二氧化硅(SiO_(2))颗粒协同稳定高内相CO_(2)/水(C/W)乳液,测定了乳液的半衰期、表观黏度和界面张力,考察了纳米颗粒质量分数、盐离子种类以及矿化度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并将该乳液应用于驱替模拟油... 采用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CAPB)与纳米二氧化硅(SiO_(2))颗粒协同稳定高内相CO_(2)/水(C/W)乳液,测定了乳液的半衰期、表观黏度和界面张力,考察了纳米颗粒质量分数、盐离子种类以及矿化度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并将该乳液应用于驱替模拟油的实验。结果表明,CAPB(w_(CAPB)=4.00%)单独稳定乳液的半衰期为4.60 h,驱替效率为70.33%;纳米SiO_(2)颗粒(w_(SiO_(2))在w_(Na^(+))=7.00%时,CAPB(w_(CAPB)=4.00%)单独稳定的乳液可稳定4.04 h,SiO_(2)与CAPB协同稳定的乳液可稳定15.24 h;在w_(Ca^(2+))在矿化度为1×10^(4)mg/L时,协同稳定时间能达17.88 h,驱替采收率达55.98%。SiO_(2)与CAPB协同稳定的乳液体系能够提高模拟油驱替的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内相C/W乳液 纳米颗粒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 离子 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24
13
作者 曹玉朋 杨伟光 +3 位作者 姜亚洁 王亚魁 鞠洪斌 耿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35-340,共6页
以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1,3-二氯-2-丙醇和氯磺酸为原料合成了一种连接基团上接有硫酸酯基的两性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GS-S)。产物结构经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进行确证,并对其表面张力、润湿性、油水界面张力、耐盐性、泡沫性和乳化性... 以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1,3-二氯-2-丙醇和氯磺酸为原料合成了一种连接基团上接有硫酸酯基的两性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GS-S)。产物结构经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进行确证,并对其表面张力、润湿性、油水界面张力、耐盐性、泡沫性和乳化性等性质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与结构相似的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GS-O)相比,合成的GS-S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良好的乳化能力和泡沫性能,临界胶束浓度(CMC)仅为2.3×10^(-4)mol/L,临界表面张力(γCMC)为28.43m N/m;当GS-S浓度为1×10^(-4)mol/L时,可将油水界面张力降至低界面张力(1.11×10^(-2)m N/m);可改变水在石蜡膜上的润湿状态,当GS-S浓度为1×10^(-3)mol/L时,接触角从110°左右(去离子水在石蜡膜上的接触角)降至约64°;另外,其还具有良好的耐盐性(NaCl质量浓度<35 g/L时不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离子双子表面活性 硫酸酯基 表面活性 稳定性 泡沫性能 表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高盐油藏两性离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驱油协同效应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毛小倩 扈福堂 +3 位作者 朱秀雨 党杨斌 杜春保 吴亚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0-106,共7页
在地层水(矿化度为183.4 g/L,钙镁离子总浓度为1.4 g/L)中,通过优化两性离子DB-18和阴离子磺酸盐AS-1表面活性剂的复配比,研究了二者在耐盐性、降低界面张力、乳化性、岩心表面润湿性、静态吸附方面的协同效应,并考察了该复配体系提高... 在地层水(矿化度为183.4 g/L,钙镁离子总浓度为1.4 g/L)中,通过优化两性离子DB-18和阴离子磺酸盐AS-1表面活性剂的复配比,研究了二者在耐盐性、降低界面张力、乳化性、岩心表面润湿性、静态吸附方面的协同效应,并考察了该复配体系提高原油采收率能力及岩心恢复情况,探索影响该体系协同作用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复配表面活性剂总浓度为0.3%,DB-18和AS-1质量比大于1000∶12时体系对地层水耐盐性好,而且DB-18与低浓度的AS-1复配能够显著降低原油/地层水的界面张力至10^(-2) mN/m数量级。同时该体系对乳化的原油/地层水相对稳定,使油湿性储层岩心切片向水湿转变(接触角128.5°至77.1°),高盐度水没有明显影响复配体系在岩心表面润湿性。进一步的岩心驱替实验显示当驱油剂注入量0.3 PV时,采收率提高13%以上,且注入驱油剂后岩心渗透率恢复值达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采油 磺酸盐表面活性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 复配驱油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温抗盐型嵌段聚醚类阴-非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17
15
作者 张瑶 付美龙 +2 位作者 侯宝峰 吴海俊 江厚顺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5-491,共7页
为满足江汉油田周16井区高温高盐油藏的驱油要求,以苯酚和苯乙烯为原料,通过醚化及酯化反应合成了一种耐温抗盐型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醚类阴-非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PPS。研究了PPS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AES)复配体系的界面张力、... 为满足江汉油田周16井区高温高盐油藏的驱油要求,以苯酚和苯乙烯为原料,通过醚化及酯化反应合成了一种耐温抗盐型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醚类阴-非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PPS。研究了PPS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AES)复配体系的界面张力、耐温抗盐性能、动态吸附规律和驱油性能。结果表明,复配体系的界面活性良好,PPS与AES总质量分数为0.1%、二者摩尔比为1∶1的复配体系油水界面张力可达1.39×10-2mN/m,且经140℃高温处理后仍保持在10-2m N/m数量级;复配体系耐盐性较好,在矿化度为30×104mg/L或Ca2+质量浓度3000 mg/L的条件下,体系油水界面张力保持在10-2m N/m数量级;复配体系在在岩心表面的饱和吸附量为0.097mg/g砂,且动态吸附损耗小于单一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驱油效果较好,在均质岩心水驱含水率达到65%时,以0.05 mL/min注入速度转注0.4 PV PPS/AES复配溶液,驱油效率最大增幅可达22.53%;在非均质岩心中,复配体系提高采收率的最大增幅为19.8%。PPS/AES复配体系可用于江汉油田周16井区油藏驱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 耐温抗盐 采收率 江汉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次采油用新型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性能评价及应用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娟 郑立伟 +3 位作者 赵立阳 魏会军 吴娜 高军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0-93,I0007,共5页
针对高温高盐油藏在三次采油过程中存在表面活性剂配伍性差、驱油效率低等问题,研究开发出一种新型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DS-115,室内考察了其界面活性、耐温抗盐性、吸附性能、与碱和聚合物的配伍性以及模拟岩心驱油效率。结果表明,在DS-... 针对高温高盐油藏在三次采油过程中存在表面活性剂配伍性差、驱油效率低等问题,研究开发出一种新型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DS-115,室内考察了其界面活性、耐温抗盐性、吸附性能、与碱和聚合物的配伍性以及模拟岩心驱油效率。结果表明,在DS-115加量为0.3%时,能使表面张力降低至25 mN/m以下,使油水界面张力值达到10-3 mN/m数量级,具有良好的界面活性;当温度达到100℃、NaCl浓度达到50000 mg/L时,油水界面张力值仍较低,具有良好的耐温抗盐性能;表面活性剂在80℃、12 h的吸附量小于1 mg/g;DS-115与碱、聚合物具有良好的配伍性,在二元复配和三元复配体系中均能保持良好的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岩心驱油实验结果表明,注入浓度为0.3%的DS-115溶液0.3 PV后,能使岩心水驱后的采收率提高10%以上,起到了良好的驱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次采油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 界面张力 驱油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甘油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贾晨悦 施亮亮 +3 位作者 唐红 冯江涛 贺军波 张维农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11-117,共7页
以脂肪胺、缩水甘油及1,3-二氯-2-丙醇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甘油胺为头基、羟基丙烷为连接基的非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通过核磁共振(1HNMR、13CNMR)、高分辨质谱(HRM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它们的... 以脂肪胺、缩水甘油及1,3-二氯-2-丙醇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甘油胺为头基、羟基丙烷为连接基的非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通过核磁共振(1HNMR、13CNMR)、高分辨质谱(HRM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它们的表面活性、润湿性、乳化性、起泡性和抑菌活性。结果表明,8-3(OH)-8在2.02 mmol/L时有较好的降低表面张力的效果,12-3(OH)-12具有最好的发泡性以及乳化性;8-3(OH)-8和12-3(OH)-12在水溶液中均呈稳定的纳米分散体系;8-3(OH)-8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都有最好的抑菌效果,在40μg/mL时抑菌率达90%以上。羟基丙烷为连接基的脂肪氨基甘油Gemini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mini表面活性 羟基丙烷 合成 表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嗪基Gemini表面活性剂在0.5 mol/L H_(2)SO_(4)中对45#碳钢的缓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原梦颖 王德华 +3 位作者 楠惠开 耿涛 刘弘毅 朱海林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45-1154,共10页
以三聚氯氰、正己胺/正辛胺/十二胺、乙二胺、N,N-二甲基-1,3-丙二胺、溴乙烷为原料,合成了3种不同疏水链长度的三嗪基Gemini表面活性剂C_(m)-2-C_(m)(m=6,8,12),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高分辨质谱... 以三聚氯氰、正己胺/正辛胺/十二胺、乙二胺、N,N-二甲基-1,3-丙二胺、溴乙烷为原料,合成了3种不同疏水链长度的三嗪基Gemini表面活性剂C_(m)-2-C_(m)(m=6,8,12),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高分辨质谱(ESI-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表面张力法研究合成的3种不同疏水链长的三嗪基Gemini表面活性剂(C_(6)-2-C_(6),C_(8)-2-C_(8)和C_(12)-2-C_(12))的表面活性;采用静态失重法、电化学阻抗、动电位极化和量子化学方法研究其在0.5 mol/L H_(2)SO_(4)溶液中对45^(#)碳钢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疏水链碳数从6增加到12,3种三嗪基Gemini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_(m)c)从0.059 mmol/L降低到0.013 mmol/L,pc_(20)值从1.23增加到1.89;电化学阻抗结果表明,同一浓度下,缓蚀率随疏水链亚甲基数目的增加而增加,在0.5 mol/L H_(2)SO_(4)溶液中,对碳钢均有较好的缓蚀性能,当C_(12)-2-C_(12)浓度为0.2 mmol/L时,其对45^(#)碳钢的缓蚀率可达95.03%;动电位极化结果表明,3种表面活性剂都是以抑制阴极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3种三嗪基Gemini表面活性剂可以有效地吸附在碳钢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嗪基gemini表面活性 缓蚀性能 碳钢 硫酸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烷基甜菜碱类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胶束化行为的分子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勇斌 王文栋 +3 位作者 陈健 沈家训 刘艺 孙霜青 《日用化学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83-589,共7页
以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甜菜碱为研究对象,采用粗粒度分子动力学方法,构建不同结构的烷基甜菜碱模型,考察其联结基团和疏水尾链对溶液体系中自聚体的溶液行为的影响,分析了自聚体胶束的弯曲角分布、相对形状各异性以及径向分布函数等参... 以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甜菜碱为研究对象,采用粗粒度分子动力学方法,构建不同结构的烷基甜菜碱模型,考察其联结基团和疏水尾链对溶液体系中自聚体的溶液行为的影响,分析了自聚体胶束的弯曲角分布、相对形状各异性以及径向分布函数等参数,探究了球形、棒状、分支状胶束的形状转变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在联结基团的作用下,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分子发生弯曲,小胶束交联融合形成棒状—分支状胶束转变;疏水尾链长度增加会导致胶束体积变化从而降低分子间相互作用,小胶束易融合形成球形—棒状胶束的形状转变。文章为相似体系下的理论探索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思维角度,对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和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 烷基甜菜碱 分子模拟 胶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非水环境中疏水缔合聚丙烯酸钠与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韩一秀 吴殿国 +4 位作者 李宏谱 殷鸿尧 梅拥军 冯玉军 钟祖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056-2064,共9页
疏水缔合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是构建黏弹性流体的重要物质,二者的相互作用对流体性质具有显著影响,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此前的研究仅聚焦于水溶液中室温及以上温度范围,而零下极端低温环境中的相互作用尚未涉及.本文以疏水缔合聚... 疏水缔合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是构建黏弹性流体的重要物质,二者的相互作用对流体性质具有显著影响,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此前的研究仅聚焦于水溶液中室温及以上温度范围,而零下极端低温环境中的相互作用尚未涉及.本文以疏水缔合聚丙烯酸钠(HMPA)为模型聚合物,研究了低温(-20-20℃)环境中其与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N-(顺-二十二碳-13-烯酸酰胺基丙基)-N,N-二甲基羧酸甜菜碱(EDAB)在乙二醇/水混合溶剂中的相互作用及混合体系的流变性质.先后考察了HMPA溶解于纯水和乙二醇/水混合溶剂时的流变行为和HMPA-EDAB在乙二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流变行为及自组装结构形貌.研究发现,加入50%(体积分数)的乙二醇会阻碍HMPA疏水支链形成缔合结构,减弱其增黏性能,但同时也会大幅降低体系的冰点.在HMPA-EDAB混合体系中,HMPA疏水支链会进入EDAB胶束内核自组装形成混合胶束.混合胶束的形貌取决于HMPA和EDAB的浓度及环境温度,进而影响体系的流变行为.零下的低温有助于EDAB形成蠕虫状胶束,因此HMPA与EDAB表现出更强的协同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缔合聚丙烯酸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 蠕虫状胶束 零下温度 协同作用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