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级行星齿轮传动非线性啮合力频率耦合与动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辉 蔡仲昌 项昌乐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3-23,共11页
利用拉格朗日方程推导了两级行星齿轮传动的平移-扭转非线性振动模型,模型考虑了齿侧间隙、时变啮合刚度及其相位差、综合啮合误差、行星轮位置角时变性以及各行星排级间连接件的弯曲和扭转刚度。从行星排级间连接轴的力与变形耦合关系... 利用拉格朗日方程推导了两级行星齿轮传动的平移-扭转非线性振动模型,模型考虑了齿侧间隙、时变啮合刚度及其相位差、综合啮合误差、行星轮位置角时变性以及各行星排级间连接件的弯曲和扭转刚度。从行星排级间连接轴的力与变形耦合关系出发,研究了两个行星排啮合力产生的啮合频率耦合现象。通过数值仿真对不同激励条件下啮合频率耦合的表现形式进行了研究,对不同行星排的动载系数、均载系数、连接轴转矩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为多级行星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分析与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齿轮传动 非线性 啮合力 啮频耦合 动载系数 均载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啮合力移动速度对轮齿变形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孙月海 毕庆贞 +1 位作者 张策 沈兆光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5-17,共3页
运用有限元方法对轮齿的低阶固有频率进行了分析。计算了一定载荷条件下的轮齿在不同的齿对啮合时间下的动态位移响应 ,并与对应啮合位置的轮齿静态变形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轮齿具有较高的固有频率 ,在一般转速下 ,啮合力沿齿廓移动... 运用有限元方法对轮齿的低阶固有频率进行了分析。计算了一定载荷条件下的轮齿在不同的齿对啮合时间下的动态位移响应 ,并与对应啮合位置的轮齿静态变形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轮齿具有较高的固有频率 ,在一般转速下 ,啮合力沿齿廓移动速度的大小对轮齿变形的影响很小 ,可以忽略不计。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啮合力 轮齿变形 固有频率 齿轮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面摩擦和啮合刚度对双渐开线齿轮传动动态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樊智敏 许君君 《机电工程》 CAS 2016年第9期1039-1043,1056,共6页
针对双渐开线齿轮传动动态特性问题,通过建立双渐开线齿轮的有限元模型,综合考虑齿面摩擦与齿轮啮合刚度二因素,对双渐开线齿轮传动系统进行了有限元模态分析,运用响应曲面法研究了齿面摩擦与齿轮啮合刚度对双渐开线齿轮振动变形和模态... 针对双渐开线齿轮传动动态特性问题,通过建立双渐开线齿轮的有限元模型,综合考虑齿面摩擦与齿轮啮合刚度二因素,对双渐开线齿轮传动系统进行了有限元模态分析,运用响应曲面法研究了齿面摩擦与齿轮啮合刚度对双渐开线齿轮振动变形和模态频率的影响;选取不同模态阶数对双渐开线齿轮传动系统进行了动态特性研究,分析了不同模态阶数下双渐开线齿轮的振动变形与模态频率变化状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齿面摩擦因数与齿轮啮合刚度的增加,不同模态阶数下双渐开线齿轮传动系统各阶振动变形与模态频率均显著增加,齿面摩擦与齿轮啮合刚度对双渐开线齿轮传动动态特性有一定影响,在对齿轮传动系统进行动态特性研究时,必须对齿面摩擦与齿轮啮合刚度进行充分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渐开线齿轮 摩擦 啮合刚度 振动变形 模态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率四分支齿轮传动系统的弯扭耦合振动固有特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董金城 王三民 王颖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共7页
在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理论的基础上,考虑齿轮啮合效应和转子弯扭耦合效应,建立了功率四分支齿轮传动系统振动方程,求解自由振动的特征方程,获得了该系统耦合状态下的前14阶固有频率和振型,以及非耦合状态下前8阶固有特性。得出如下结论... 在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理论的基础上,考虑齿轮啮合效应和转子弯扭耦合效应,建立了功率四分支齿轮传动系统振动方程,求解自由振动的特征方程,获得了该系统耦合状态下的前14阶固有频率和振型,以及非耦合状态下前8阶固有特性。得出如下结论:1)系统结构的对称性导致部分转子的模态对称;2)系统的模态类型主要表现为两类形态:一类以某一转子振动为主,其他转子的振幅很小;另一类表现为复杂的多转子弯扭耦合振动;3)转子间的弯扭耦合对系统的固有频率和模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进行功率四分支齿轮传动系统的振动特性研究时,必须同时考虑转子弯扭耦合效应的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 转子系统 四分支 齿轮传动 弯扭耦合 固有频率 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位对行星齿轮传动系统固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段福海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2035-2040,共6页
为了研究啮合相位关系对行星齿轮传动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推导了3种啮合相位差的计算公式,并建立了行星齿轮传动的纯扭转动力学模型。对行星齿轮传动的固有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啮合相位差对行星齿轮传动的固有频率和振动模态的影响。... 为了研究啮合相位关系对行星齿轮传动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推导了3种啮合相位差的计算公式,并建立了行星齿轮传动的纯扭转动力学模型。对行星齿轮传动的固有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啮合相位差对行星齿轮传动的固有频率和振动模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啮合相位对行星齿轮传动结构的固有特性影响很大;啮合相位差的存在使行星齿轮传动系统内部存在多种啮合刚度组合,从而导致系统出现了多个密集频率,密集频率的出现使各行星轮的振动模态产生较大的差异,导致载荷在各行星轮间分配不均,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齿轮 啮合相位 固有特性 密集频率 振动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裂纹故障行星传动系统固有特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孟宗 熊景鸣 +1 位作者 詹旭阳 岳建辉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0-33,共4页
建立2K-H行星传动纯扭转模型;运用韦伯法计算正常、太阳轮局部裂纹故障和行星轮局部裂纹故障的内外啮合刚度;对正常模型和裂纹故障模型进行固有特性分析,通过对比发现太阳轮故障对2、3、5阶固有频率影响较大,行星轮故障对2、3、6阶固有... 建立2K-H行星传动纯扭转模型;运用韦伯法计算正常、太阳轮局部裂纹故障和行星轮局部裂纹故障的内外啮合刚度;对正常模型和裂纹故障模型进行固有特性分析,通过对比发现太阳轮故障对2、3、5阶固有频率影响较大,行星轮故障对2、3、6阶固有频率影响较大,且行星传动系统在裂纹故障影响下不存在振动模式划分规律。为行星轮系动力学分析奠定基础,对行星传动系统设计和故障齿轮系统进行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轮传动系统 裂纹 啮合刚度 固有频率 振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杆针轮活齿传动的扭转刚度分析
7
作者 费宇 李华 +2 位作者 谢超 姚进 黄缤鸿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05-710,共6页
为研究推杆针轮活齿传动的扭转刚度及其影响因素,应用变形协调方法推导了推杆针轮活齿传动的啮合力及扭转刚度的计算公式.应用实例分析了推杆针轮活齿传动的啮合力变化规律及扭转刚度变化规律,讨论了推杆针轮活齿传动的结构参数对其扭... 为研究推杆针轮活齿传动的扭转刚度及其影响因素,应用变形协调方法推导了推杆针轮活齿传动的啮合力及扭转刚度的计算公式.应用实例分析了推杆针轮活齿传动的啮合力变化规律及扭转刚度变化规律,讨论了推杆针轮活齿传动的结构参数对其扭转刚度的影响.实例分析表明:推杆活齿在齿顶和齿根处所受啮合力最小,在齿廓中部受啮合力最大;推杆针轮活齿传动的扭转刚度波动较很小;激波器偏心距和针齿数对扭转刚度的影响大;针齿半径和针轮半径对扭转刚度的影响较小;激波器半径对扭转刚度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研究成果可为推杆针轮活齿传动的齿廓修形和参数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杆针轮活齿传动 啮合力 变形协调方法 扭转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齿轮时变啮合刚度的转炉倾动机构固有特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磊 高立新 +1 位作者 付胜 应明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4-96,共3页
在分析倾动机构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应用分析力学理论建立了某厂300t炼钢转炉全悬挂倾动机构的12自由度扭振动力学模型;对其耳轴悬挂大齿轮和与之啮合小齿轮的时变啮合刚度进行了二次抛物线拟合和计算分析,得到啮合刚度的变化曲线;在考虑... 在分析倾动机构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应用分析力学理论建立了某厂300t炼钢转炉全悬挂倾动机构的12自由度扭振动力学模型;对其耳轴悬挂大齿轮和与之啮合小齿轮的时变啮合刚度进行了二次抛物线拟合和计算分析,得到啮合刚度的变化曲线;在考虑时变啮合刚度的情况下计算了系统的固有频率。结果表明,系统固有频率发生时变,且与时变啮合刚度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时变啮合刚度对系统高阶固有频率影响较大,对分析系统高频段异常振动与故障诊断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倾动机构 时变啮合刚度 固有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度圆裂纹齿轮啮合刚度计算及啮合动态特性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徐凤宝 刘贵杰 +2 位作者 马鹏磊 王泓晖 陈帅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714-1719,共6页
为了探究分度圆裂纹对齿轮传动系统产生的影响,利用改进能量法计算分度圆裂纹齿轮的啮合刚度,结合动力学模型对齿轮传动系统进行了动态特性分析。首先,将齿轮的齿根圆视为悬臂梁起点,把分度圆裂纹按照其齿廓投影位置分为了3种情况;然后... 为了探究分度圆裂纹对齿轮传动系统产生的影响,利用改进能量法计算分度圆裂纹齿轮的啮合刚度,结合动力学模型对齿轮传动系统进行了动态特性分析。首先,将齿轮的齿根圆视为悬臂梁起点,把分度圆裂纹按照其齿廓投影位置分为了3种情况;然后,利用改进能量法理论计算了不同裂纹情况下的齿轮啮合刚度;最后,在啮合刚度的基础上,建立了齿轮系统的六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分析了不同裂纹情况下的齿轮系统的动态特性。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正常齿轮,分度圆裂纹为2.5 mm时,齿轮的啮合刚度最多下降14.3%,传递误差最多升高12.2%,齿间啮合力最多下降3.6%,啮合摩擦力最多下降14.8%;随着裂纹长度增大,齿轮啮合刚度逐渐降低,传递误差随之增大,齿间啮合力和啮合摩擦力逐渐降低。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裂纹的影响,齿轮传动系统会受到周期性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传动系统振动 传递误差 齿间啮合力 改进能量法 动力学模型 啮合摩擦力 齿轮点蚀、剥落 时域图、频谱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