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d_2O_3:Eu^(3+)溶胶-凝胶薄膜发光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顾牡 邱隆清 +2 位作者 刘小林 张睿 徐昕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190-1194,共5页
以无机稀土氧化物为原料制备了Gd2O3:Eu3+溶胶-凝胶薄膜,通过对不同Eu3+离子掺杂浓度、不同烧结温度薄膜发光强度的研究,得出Gd2O3薄膜中Eu3+离子的最佳掺杂浓度为10%、最佳热处理工艺为800℃下烧结2h;由薄膜和粉末激发谱的比较发现:薄... 以无机稀土氧化物为原料制备了Gd2O3:Eu3+溶胶-凝胶薄膜,通过对不同Eu3+离子掺杂浓度、不同烧结温度薄膜发光强度的研究,得出Gd2O3薄膜中Eu3+离子的最佳掺杂浓度为10%、最佳热处理工艺为800℃下烧结2h;由薄膜和粉末激发谱的比较发现:薄膜中存在着比粉末更有效的能量传递,从而更有利于高能射线激发发光;首次观察到薄膜经过1000℃烧结2h后发光消失,并通过SEM和XRD的实验分析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2o3:Eu^3+薄膜 溶胶-凝胶法 发光特性 X射线成像 溶胶-凝胶薄膜 EU^3+离子 gd2o3 发光强度 特性研究 最佳掺杂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冷冻法制备纳米Gd_2O_3:Eu^(3+)发光材料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桂霞 王进贤 +1 位作者 董相廷 洪广言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03-806,共4页
采用溶胶-冷冻法合成了粒径为20nm左右的近似于球形的Gd_2O3:Eu^(3+)发光材料.XRD和FTIR分析表明:所合成的前驱体样品为带有结晶水的晶态氢氧化物,经过热处理后得到了立方相的Gd_2O_3.荧光光谱测试表明:所合成的样品具有良好的Eu^(3+)... 采用溶胶-冷冻法合成了粒径为20nm左右的近似于球形的Gd_2O3:Eu^(3+)发光材料.XRD和FTIR分析表明:所合成的前驱体样品为带有结晶水的晶态氢氧化物,经过热处理后得到了立方相的Gd_2O_3.荧光光谱测试表明:所合成的样品具有良好的Eu^(3+)特征红光发射,Gd^(3+)到Eu^(3+)之间具有有效的能量传递过程.随着灼烧温度的升高,发射峰和激发峰的强度有所增强,荧光寿命变长,这是由于热处理温度升高,晶体生长变好,表面缺陷减少,使表面的猝灭中心减少,从而提高了荧光强度和荧光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冷冻法 gd2o3:Eu^3+ 发光材料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晶Gd_2O_3∶Eu^(3+)的制备及发光性能 被引量:8
3
作者 彭智伟 王玲玲 +4 位作者 刘晃清 李宏建 邹炳锁 杨广 张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27-431,共5页
采用低温燃烧合成法制备了Gd2O3∶Eu3+纳米晶。用X射线衍射仪(XRD)、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和荧光光谱仪分别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改变甘氨酸与稀土离子的比例(G/M)、退火温度可以制备出不同结构和... 采用低温燃烧合成法制备了Gd2O3∶Eu3+纳米晶。用X射线衍射仪(XRD)、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和荧光光谱仪分别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改变甘氨酸与稀土离子的比例(G/M)、退火温度可以制备出不同结构和晶粒尺寸的Gd2O3∶Eu3+纳米晶。在退火温度为800℃,G/M等于0.83和1.0时,均得到了纯立方相的Gd2O3∶Eu3+纳米晶,随着G/M的增加,Gd2O3∶Eu3+从立方相逐渐向单斜相转变。粉末的晶粒尺寸随着退火温度的增高而增大,晶粒尺寸在10~30 nm之间。立方相的Gd2O3∶Eu3+纳米晶主发射峰位置在612 nm(5D0→7F2跃迁),激发光谱中电荷迁移态发生了红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晶 gd2o3:Eu^3+ 低温燃烧法 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_2O_3:Eu^(3+)纳米棒的制备与发光性能 被引量:8
4
作者 张颂 刘桂霞 +2 位作者 董相廷 王进贤 李若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0,共4页
在表面活性剂辅助的水热条件下合成出尺寸均一的Gd2O3∶Eu3+纳米棒,对其结构和荧光性质进行了表征,并对其生长机理进行了初步讨论.XRD结果表明,水热前驱体样品为六方晶相的Gd(OH)3,经过灼烧之后样品为立方相的Gd2O3.TEM照片表明,所得样... 在表面活性剂辅助的水热条件下合成出尺寸均一的Gd2O3∶Eu3+纳米棒,对其结构和荧光性质进行了表征,并对其生长机理进行了初步讨论.XRD结果表明,水热前驱体样品为六方晶相的Gd(OH)3,经过灼烧之后样品为立方相的Gd2O3.TEM照片表明,所得样品为直径60nm、长度约600nm的纳米棒.荧光光谱表明,在波长为254nm的紫外光激发下,Gd2O3∶Eu3+纳米棒产生了不同于前驱体的特征红光发射,对应于Eu3+的5D0-7F2跃迁,表明Gd2O3是红色发光材料的良好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2o3∶Eu3+ 纳米棒 一维材料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_2O_3∶(Ce^(3+),Eu^(3+))微晶中稀土离子间的级联能量传递 被引量:4
5
作者 魏亚光 施朝淑 +3 位作者 王正 陶冶 王渭 戚泽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3-247,共5页
本文报道了纳米Gd2 O3∶(Ce3+ ,Eu3 + )的紫外与真空紫外 (UV VUV)激发谱及其选择激发下的荧光光谱。这些光谱实验表明 ,除了Gd2 O3 基质与Ce3+ ,Eu3 + 离子之间的能量传递外 ,还存在着Gd3+ 与Ce3 + 、Eu3 +间的能量传递 ,即存在Gd3+ →... 本文报道了纳米Gd2 O3∶(Ce3+ ,Eu3 + )的紫外与真空紫外 (UV VUV)激发谱及其选择激发下的荧光光谱。这些光谱实验表明 ,除了Gd2 O3 基质与Ce3+ ,Eu3 + 离子之间的能量传递外 ,还存在着Gd3+ 与Ce3 + 、Eu3 +间的能量传递 ,即存在Gd3+ →Ce3+ →Eu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2o3:(Ce^3+ Eu^3+) UV-VUV 激发谱 稀土发光 级联能量传递 微晶 稀土离子 发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制备多层核壳结构Gd_2O_3∶Eu^(3+)空心微球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桂霞 刘姝君 +3 位作者 董相廷 王进贤 胡延芳 孙德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5-39,共5页
以稀土硝酸盐-葡萄糖的混合溶液作为前驱体,采用一步水热法和随后的热处理得到了多层核壳结构Gd2O3∶Eu3+空心微球,并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能量色散光谱(EDS)和荧光光谱等测试手段对所得样... 以稀土硝酸盐-葡萄糖的混合溶液作为前驱体,采用一步水热法和随后的热处理得到了多层核壳结构Gd2O3∶Eu3+空心微球,并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能量色散光谱(EDS)和荧光光谱等测试手段对所得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空心球样品为纯的立方相的Gd2O3。具有规则的多层核壳空心结构,空心球的直径在2~3μm左右,壁厚约为100nm,并且Gd2O3∶Eu3+空心球是由尺寸约为30nm的球形纳米颗粒自组装而成。样品中含有Gd、Eu、O元素。该空心球样品具有强的Eu3+的特征红光发射以及长的荧光寿命,可以用来作为时间分辨荧光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gd2o3∶Eu3+ 核壳结构 空心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离子对Gd_2O_2S:Eu^(3+)磷光体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王飞 刘大春 +2 位作者 杨斌 刘利军 戴永年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07-1112,共6页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出新型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Gd2O2S:Eu3+,Xn+(X为Mg、Si、Ti中的一种或两种),研究掺杂离子对Gd2O2S:Eu3+磷光体的晶体结构、形貌粒度和发光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分光光度计等对合...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出新型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Gd2O2S:Eu3+,Xn+(X为Mg、Si、Ti中的一种或两种),研究掺杂离子对Gd2O2S:Eu3+磷光体的晶体结构、形貌粒度和发光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分光光度计等对合成产物进行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掺杂离子没有改变Gd2O2S:Eu3+磷光体的晶体结构,颗粒的形貌为类球形,分散性良好。同时,掺杂离子显著地延长发光材料Gd2O2S:Eu3+的余辉时间,并显示纯正的红色发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2o2S:Eu3+ 磷光体 掺杂离子 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氢铵共沉淀法制备(Y,Gd)2O3:Eu^3+纳米材料及光谱特性 被引量:6
8
作者 郭易芬 马伟民 +3 位作者 闻雷 沈世妃 王华栋 尹凯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46-750,共5页
以碳酸氢铵作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Y,Gd)2O3∶Eu3+纳米粉体。用FT-IR、DTA/TG、XRD和SEM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用荧光光度计分析了样品的发射光谱。结果表明:碳酸氢铵为沉淀剂,先驱沉淀物经150℃干燥,800℃煅烧保温2 h时,合成了近似... 以碳酸氢铵作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Y,Gd)2O3∶Eu3+纳米粉体。用FT-IR、DTA/TG、XRD和SEM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用荧光光度计分析了样品的发射光谱。结果表明:碳酸氢铵为沉淀剂,先驱沉淀物经150℃干燥,800℃煅烧保温2 h时,合成了近似球形、粒径均匀、约为15~20 nm、分散性好的(Y,Gd)2O3∶Eu3+纳米粒子。随着掺入Eu3+浓度的增加,发射峰强升高;当掺入5 mol%的Eu3+时,峰强最大;当Eu3+的含量高于5 mol%时出现了浓度猝灭,峰强反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法 (Y gd)2o3:Eu3+纳米粒子 光谱特性 浓度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水热合成Gd_2O_3:Eu^(3+)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翟永清 刘亚红 +3 位作者 王欣 闫婕 吕佳佩 刘磊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94-1198,共5页
以碳酸氢铵作为沉淀剂,分别以聚乙二醇-1000(PEG-1000)、十二烷基磺酸钠(DSAS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乙二醇(EG)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水热法制得了棒状Gd2O3:Eu3+微晶。用XRD、SEM、荧光光谱仪等分别对样品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 以碳酸氢铵作为沉淀剂,分别以聚乙二醇-1000(PEG-1000)、十二烷基磺酸钠(DSAS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乙二醇(EG)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水热法制得了棒状Gd2O3:Eu3+微晶。用XRD、SEM、荧光光谱仪等分别对样品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表面活性剂所得前驱物经800℃下焙烧均得到了纯立方相的Gd2O3:Eu3+微晶,颗粒基本呈棒状,分散性较好,但长径比不同。以PEG-1000为表面活性剂所得样品尺寸不均一,尺寸分布范围较宽;以DSASS、CTAB、EG为表面活性剂所得样品直径较小、长度较短,且尺寸分布范围较窄。棒状Gd2O3:Eu3+微晶主发射峰位置均在613 nm,属于5D0→7F2跃迁,呈红光发射;激发光谱中电荷迁移态发生了红移,主激发峰位于261 nm。表面活性剂种类对发射峰和激发峰强度影响较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PEG-1000>DSASS>CTAB>E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氧化物 gd2o3:Eu3+ 表面活性剂 水热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_2Mo_4O_(15):Eu^(3+)荧光材料的制备与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立亚 易灵红 +2 位作者 孙瑞芳 龚福忠 黄君丽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6-339,共4页
采用了高温固相法制备了稀土离子Eu3+掺杂的Gd2Mo4O15:Eu3+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荧光光谱的测定,分别讨论了烧结温度、烧结时间以及稀土离子Eu3+掺杂量对发光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Gd2Mo4O15:Eu3+荧光粉在近紫外区(UV)(393 ... 采用了高温固相法制备了稀土离子Eu3+掺杂的Gd2Mo4O15:Eu3+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荧光光谱的测定,分别讨论了烧结温度、烧结时间以及稀土离子Eu3+掺杂量对发光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Gd2Mo4O15:Eu3+荧光粉在近紫外区(UV)(393 nm)和蓝光区(464 nm)可以被有效的激发,Gd2Mo4O15:Eu3+荧光粉发出明亮的红光,对应于Eu3+的4f-4f跃迁,当Eu3+的掺杂浓度约为40 mol%时,在616 nm处的发光强度最大。在393,464 nm的吸收分别与目前应用的紫外光和蓝光LED芯片相匹配。因此,Gd2Mo4O15:Eu3+是一种可能应用在白光LED上的红色荧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2Mo4o15:Eu3+ 固相 荧光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3+)、Sm^(3+)共激活La_2O_2S:Eu^(3+)的发光特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汪萍 李其华 +2 位作者 廉世勋 唐素立 吕众品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19-21,共3页
利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La2O2S:Eu3+及La2O2S:Eu3+、Sm3+、Gd3+荧光粉,并对其进行了表征。X射线衍射测试结果表明,合成样品为La2O2S纯物相,激光粒度分析测得荧光粉的平均粒径为18μm。光谱测试表明,Sm3+、Gd3+的掺入能有效增强Eu3+的6... 利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La2O2S:Eu3+及La2O2S:Eu3+、Sm3+、Gd3+荧光粉,并对其进行了表征。X射线衍射测试结果表明,合成样品为La2O2S纯物相,激光粒度分析测得荧光粉的平均粒径为18μm。光谱测试表明,Sm3+、Gd3+的掺入能有效增强Eu3+的627nm发射强度,所合成的(La0.945Gd0.01Sm0.005Eu0.03)2O2S荧光粉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红色光致发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2o2S EU^3+ gd^3+ SM^3+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光LED用白光荧光粉Gd_2MoB_2O_9:Eu^(3+),Tb^(3+)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何玲 魏小娟 +2 位作者 李文生 董其铮 孙卫民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1-55,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首次合成了由Eu3+和Tb3+共激活的Gd2MoB2O9白色荧光粉,并对其发光性质进行研究。该荧光粉在近紫外光(375nm)激发下发出较强的白色荧光(常温),光谱测试显示Gd2MoB2O9∶Eu3+,Tb3+的发射光谱中存在3个发射峰,分别位于486,543... 采用高温固相法首次合成了由Eu3+和Tb3+共激活的Gd2MoB2O9白色荧光粉,并对其发光性质进行研究。该荧光粉在近紫外光(375nm)激发下发出较强的白色荧光(常温),光谱测试显示Gd2MoB2O9∶Eu3+,Tb3+的发射光谱中存在3个发射峰,分别位于486,543和613nm处,能够合成较理想的白光;激发光谱在250~400nm处均有较强的吸收,能与紫外LED很好地匹配,适用于白光L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LED 白色荧光粉 硼钼酸盐 gd2MoB2o9∶Eu3+ Tb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余辉发光材料CaAl_2O_4∶Eu^(2+),Gd^(3+)的制备和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邓家桃 冯文林 +2 位作者 曾超 张盈 金叶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15-1318,共4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CaAl2O4∶Eu2+,Gd3+长余辉发光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荧光光谱测试等手段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结构表征和发光性能的分析,探究Eu2+摩尔分数为3.5%,硼酸质量分数为0.5%,Gd3+摩尔分数分别为2%,3%,4%,5%时样品的发...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CaAl2O4∶Eu2+,Gd3+长余辉发光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荧光光谱测试等手段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结构表征和发光性能的分析,探究Eu2+摩尔分数为3.5%,硼酸质量分数为0.5%,Gd3+摩尔分数分别为2%,3%,4%,5%时样品的发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成功地合成了CaAl2O4∶Eu2+,Gd3+粉晶,并且Eu2+和Gd3+的引入并未引起CaAl2O4晶体结构的改变。样品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均为宽带谱,且发射光谱的最大峰值位于444 nm左右,属于Eu2+的4f65d→4f7跃迁,所发光为蓝光。蓝色荧光粉CaAl2O4∶3.5%Eu2+,3%Gd3+的发光强度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固相法 发光材料 CaAl2o4∶Eu2+ gd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晶Gd_2O_3∶Eu^(3+)的制备与发光性质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林峰 吕树臣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8-232,共5页
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晶Gd2O3∶Eu3+发光粉体。在不同掺杂浓度、不同煅烧温度的系列样品中,均观测到Eu3+离子的特征发射。样品的晶相与发射性质的研究表明:所制备的样品经800~1 300℃热处理后,晶相为立方相,1 400℃时开始向单斜相转... 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晶Gd2O3∶Eu3+发光粉体。在不同掺杂浓度、不同煅烧温度的系列样品中,均观测到Eu3+离子的特征发射。样品的晶相与发射性质的研究表明:所制备的样品经800~1 300℃热处理后,晶相为立方相,1 400℃时开始向单斜相转变。荧光强度与Eu3+离子掺杂浓度关系研究表明:在不同掺杂浓度中,Eu3+离子浓度为4%时其相对发射强度最强。在三个不同的煅烧温度中,经800℃煅烧的样品其发光效果最好。此外还观察到电荷转移激发态以及基质、Gd3+与Eu3+之间的能量传递。激发谱包含三部分,即电荷转移带、Eu3+的4f内壳层电子跃迁和Gd3+的激发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晶gd2o3∶Eu3+ 光致发光 能量传递 稀土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3+)对Na_3Gd_2(BO_3)_3∶Tb^(3+)发光性能的影响及其能量传递 被引量:2
15
作者 任强 魏腾跃 +2 位作者 武秀兰 霍哲哲 王保兴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10,28,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Na_3Gd_2(BO_3)_3∶Tb^(3+),Eu^(3+)荧光粉,并对样品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发光性能和能量传递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a_3Gd_(2-x)(BO_3)_3∶xTb^(3+)荧光粉在紫外和近紫外区域有较强的激发峰,在368nm波长激发下,...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Na_3Gd_2(BO_3)_3∶Tb^(3+),Eu^(3+)荧光粉,并对样品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发光性能和能量传递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a_3Gd_(2-x)(BO_3)_3∶xTb^(3+)荧光粉在紫外和近紫外区域有较强的激发峰,在368nm波长激发下,发射光呈绿色,Tb^(3+)最佳掺杂量为x=0.04。随着在Na_3Gd_(1.96)(BO_3)_3∶0.04Tb^(3+)中掺入Eu^(3+),Tb^(3+)对Eu^(3+)产生了以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为主的能量传递,且传递效率随Eu^(3+)掺杂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发射光谱中Tb^(3+)的发射峰强度逐渐减弱,而Eu^(3+)的发射峰强度逐渐增强,导致Na_3Gd_(1.96-y)(BO_3)_3∶0.04Tb^(3+),yEu^(3+)荧光粉发光颜色由绿色向橙色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粉 Na3gd2(Bo3)3:Tb^3+ EU^3+ 发光颜色 能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液法制备(Y,Gd)2O3:Eu^3+纳米粒子及光谱特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沈世妃 马伟民 +2 位作者 闻雷 郭易芬 刘晶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931-1936,共6页
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Y,Gd)2O3:Eu3+纳米粉体。通过XRD、TG/DSC、SEM、TEM、PL等手段分别对样品的晶化过程、晶粒尺寸、粉体形貌以及发光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晶粒尺寸随着晶化温度提高而增加,样品在800℃晶化完全。当乳液浓度为0.3... 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Y,Gd)2O3:Eu3+纳米粉体。通过XRD、TG/DSC、SEM、TEM、PL等手段分别对样品的晶化过程、晶粒尺寸、粉体形貌以及发光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晶粒尺寸随着晶化温度提高而增加,样品在800℃晶化完全。当乳液浓度为0.37mol/L时所得粉体颗粒呈近似球形,一次粒径尺寸约20nm。样品在612nm监控光下得到的激发光谱是宽带谱,对应着Eu3+-O2-的电荷迁移带跃迁。发射光谱的特征峰位于612nm处,是由于Eu3+离子的5D0-7F2跃迁造成的。当Eu的原子分数大于10%时发生浓度猝灭,导致特征峰强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微乳液 (Y gd)2o3:Eu3+纳米粒子 发光性能 浓度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介质里Gd_2O_3∶Eu^(3+)纳米晶中Eu^(3+)的自发辐射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春旭 张继森 +1 位作者 吕少哲 刘俊业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59-1062,共4页
对不同介质包围的Gd2O3∶Eu3+纳米颗粒的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从发射光谱观察到Eu3+的4f组态内跃迁峰位受周围介质的影响不大。Gd2O3纳米颗粒中Eu3+的5D0的自发发射寿命受周围介质的局域场影响很大,主要与介质的有效折射率和纳米颗粒的... 对不同介质包围的Gd2O3∶Eu3+纳米颗粒的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从发射光谱观察到Eu3+的4f组态内跃迁峰位受周围介质的影响不大。Gd2O3纳米颗粒中Eu3+的5D0的自发发射寿命受周围介质的局域场影响很大,主要与介质的有效折射率和纳米颗粒的填充率有关。有两种模型可以描述自发辐射寿命与周围介质的相互作用:Onsanger-实腔模型与Lorentz虚腔模型。本实验结果表明,实腔模型比较合理,而虚腔模型与实验数据偏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2o3:Eu^3+纳米晶 局域场 折射率 自发辐射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化学方法制备Gd_2O_3∶Eu^(3+)红色荧光粉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玮 周立亚 王荣芳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35-439,共5页
利用常用的3种湿化学方法(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和水热法),分别制备了Gd2O3∶Eu3+红色荧光粉体,并对它们的结构、形貌以及发光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比较。XRD分析表明,3种湿化学方法制备的Gd2O3∶Eu3+粉体均属立方晶系。荧光光谱分析表明,... 利用常用的3种湿化学方法(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和水热法),分别制备了Gd2O3∶Eu3+红色荧光粉体,并对它们的结构、形貌以及发光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比较。XRD分析表明,3种湿化学方法制备的Gd2O3∶Eu3+粉体均属立方晶系。荧光光谱分析表明,3种湿化学方法所制备的荧光粉体的最强激发峰都位于256 nm附近,最强发射峰都位于612 nm附近。从荧光图谱中还可以看出,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水热法所制备的样品有更强的激发峰和发射峰,其发光性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共沉淀法 水热法 gd2o3 红色荧光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制备Gd2O3∶Eu^3+/SiO2纳米纤维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吕喆 董相廷 +2 位作者 王进贤 许佳明 范晓清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22,共6页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PVP/[(C2H5O)4Si+Gd(NO3)3+Eu(NO3)3]复合纳米纤维,将其进行热处理,获得了Gd2O3∶Eu^3+/SiO2纳米纤维。采用XRD、FTIR、SEM、TEM、荧光光谱等技术对获得的样品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研究了烧结温度对发射光谱的影响...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PVP/[(C2H5O)4Si+Gd(NO3)3+Eu(NO3)3]复合纳米纤维,将其进行热处理,获得了Gd2O3∶Eu^3+/SiO2纳米纤维。采用XRD、FTIR、SEM、TEM、荧光光谱等技术对获得的样品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研究了烧结温度对发射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800℃烧结即可获得直径均匀,结构致密的Gd2O3∶Eu3+/SiO2纳米纤维,所得纤维以无定形SiO2为基质,其中Gd2O3呈体心立方晶系。纤维平均直径约为174 nm,长度大于300μm。荧光光谱分析表明,在393 nm紫外光激发下,Gd2O3∶Eu^3+/SiO2纳米纤维在613 nm处发射出Eu^3+离子的强迫电偶极跃迁产生的红光特征发射谱带。红光发射强度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先是逐渐增强,之后逐渐减弱,其中经过800℃处理得到的纳米纤维红光发射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技术 稀土离子 gd2o3∶Eu^3+/Sio2 纳米纤维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3+)‑Tb^(3+)‑Eu^(3+)共掺含Na_(3)Gd(PO_(4))_(2)晶相荧光玻璃陶瓷的制备及发光性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曦 张洪波 +2 位作者 贾文韬 夏宇行 苏春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27-1036,共10页
采用熔融晶化法制备Tm^(3+)‑Tb^(3+)‑Eu^(3+)掺杂含Na_(3)Gd(PO_(4))_(2)晶相荧光玻璃陶瓷,并对其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测试,确定了样品的晶相结构和最佳热处理条件(... 采用熔融晶化法制备Tm^(3+)‑Tb^(3+)‑Eu^(3+)掺杂含Na_(3)Gd(PO_(4))_(2)晶相荧光玻璃陶瓷,并对其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测试,确定了样品的晶相结构和最佳热处理条件(740℃/3 h)。在359 nm激发下,Tm_(2)O_(3)、Tb_(4)O_(7)、Eu_(2)O_(3)掺杂浓度(物质的量分数)分别为0.2%、0.2%、0.95%时,玻璃陶瓷的色度坐标为(0.3332,0.3188),接近标准白光(0.333,0.333)。结合荧光光谱和荧光衰减曲线分析,证实了样品中存在Tm^(3+)→Eu^(3+)、Tb^(3+)→Eu^(3+)的能量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_(3)gd(Po_(4))_(2) Tm^(3+)‑Tb^(3+)‑Eu^(3+) 玻璃陶瓷 能量传递 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