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_2加权和Gd-DTPA增强T_1加权MRU仿真内镜对尿路的检查
1
作者 A.Beer B.Saar +5 位作者 T.M.Link M.Settles C.Drews H.Schwaibold E.J.Rummeny 张可 《放射学实践》 2002年第6期504-504,共1页
关键词 t2加权 gd-dtpa增强t1加权mru 内镜 尿路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重建技术的头部增强T1WI序列在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病变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吴慧芳 陈绪珠 +4 位作者 张明宇 郑凤莲 汪晓鹏 范亦龙 丁金立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3-138,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基于深度学习重建(deep learning reconstruction,DL Recon)技术的头部T1WI增强序列与常规T1WI增强序列对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病变的成像质量。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行头部MRI增强扫描的50例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均在注... 目的对比分析基于深度学习重建(deep learning reconstruction,DL Recon)技术的头部T1WI增强序列与常规T1WI增强序列对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病变的成像质量。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行头部MRI增强扫描的50例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均在注射对比剂后行定制的T1WI(试验组)及常规T1WI(对照组)轴位扫描,其中试验组出两组图像,经DL Recon处理的图像记作A组,未经DL处理的原始图像记作B组,对照组记作C组,对比分析各组图像在灰质、白质和病灶区域的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及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并由两位诊断医师分析图像总体质量和诊断置信度。结果试验组T1WI扫描时间(42 s)比传统T1WI扫描时间短(76 s)。A组的SNR灰质、SNR白质和SNR病灶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01);A组的CNR灰质/白质以及CNR病灶/白质均高于B组和C组(P<0.001);A组的图像总体质量评分(5 vs.3和4)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01),但是诊断置信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成像时,基于DL重建技术的头部T1WI增强序列相比于常规T1WI增强序列在缩短了扫描时间的情况下具有更好的图像质量和同等的诊断置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 磁共振成像 深度学习重建 t1加权增强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机器学习模型对比增强T1加权图像影像组学鉴别脑转移瘤肺癌与非肺癌原发灶效能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隋莲玉 任嘉梁 +1 位作者 王佳宁 殷小平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4-80,共7页
目的建立不同机器学习算法的增强后T1加权图像影像组学模型,并对比不同模型鉴别肺癌与非肺癌脑转移瘤的诊断效能。材料与方法将728例肺癌脑转移瘤与126例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599例与验证集255例,所有患者增强T... 目的建立不同机器学习算法的增强后T1加权图像影像组学模型,并对比不同模型鉴别肺癌与非肺癌脑转移瘤的诊断效能。材料与方法将728例肺癌脑转移瘤与126例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599例与验证集255例,所有患者增强T1加权图像导入ITK-SNAP软件,手动勾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基于ROI进行影像组学特征提取并使用最小绝对收缩选择算子进行特征筛选。基于显著特征,分别建立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和逻辑回归(logistics regression,LR)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模型对肺癌脑转移瘤及非肺癌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经过特征筛选后最终保留5个显著特征,诊断效能最好的SVM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中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96,准确度为85.3%,敏感度为87.8%,特异度为70.8%,验证集中的AUC为0.789,准确度为90.2%,敏感度为95.4%,特异度为59.5%。结论基于增强MR影像组学模型可用于预测原发灶不明脑转移瘤的肺癌与非肺癌原发灶肿瘤类型,SVM模型诊断价值高于RF及LR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瘤 肺癌 影像组学 对比增强t1加权图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临床-影像学特征联合增强MR影像组学预测HIFU消融子宫肌瘤后再干预风险 被引量:3
4
作者 林震洋 黄小华 +3 位作者 秦石泽 蒋雨 钟舒婷 王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4-231,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影像学特征和对比增强T1加权成像(CE-T1WI)影像组学的联合模型在预测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子宫肌瘤后再干预风险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性分析HIFU消融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89例(再干预43例;非再干预146例),评...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影像学特征和对比增强T1加权成像(CE-T1WI)影像组学的联合模型在预测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子宫肌瘤后再干预风险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性分析HIFU消融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89例(再干预43例;非再干预146例),评估患者临床-影像学特征。以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32)和验证集(n=57)。采用二元逻辑回归筛选预测再干预风险的独立临床-影像学特征。采用最大冗余最小相关性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筛选最优影像组学特征。采用二次判别分析分别建立基于独立临床-影像学特征的临床-影像学模型、基于最优影像组学特征的影像组学模型及结合上述特征的联合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预测性能,综合判别改善(IDI)指数和DeLong检验用于比较模型预测性能。结果:年龄(P<0.001)、肌瘤体积(P=0.001)、肌瘤强化程度(P=0.001)是预测再干预风险的独立临床-影像学特征。影像组学模型和联合模型验证集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1(95%CI 0.577~0.964)和0.819(95%CI 0.702~0.937)。IDI结果显示联合模型相较于临床-影像学模型整体预测性能提高18.9%(训练集,P<0.001)和16.8%(验证集,P=0.001)。DeLong检验结果显示联合模型的预测性能优于影像组学模型(训练集,P=0.002;验证集,P=0.590)和临床-影像学模型(训练集,P=0.002;验证集,P=0.030)。结论:基于临床-影像学特征和CE-T1WI影像组学的联合模型可以有效预测HIFU消融子宫肌瘤后再干预风险,有望为临床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和慢性疾病管理计划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子宫肌瘤 再干预 影像组学 对比增强t1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灌注成像的原理及其在脑肿瘤诊断与分级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5
作者 刘灿 高燕华 +1 位作者 徐效文 喻罡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53-957,共5页
脑神经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WHO将其分为低级别(Ⅰ、Ⅱ级)和高级别(Ⅲ、Ⅳ级)胶质瘤。高级别胶质瘤术后需要进行放疗与化疗,而低级别则不需要,因此对胶质瘤进行正确的病理学分级对于治疗方式的选择以及预后评估非常关键。常... 脑神经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WHO将其分为低级别(Ⅰ、Ⅱ级)和高级别(Ⅲ、Ⅳ级)胶质瘤。高级别胶质瘤术后需要进行放疗与化疗,而低级别则不需要,因此对胶质瘤进行正确的病理学分级对于治疗方式的选择以及预后评估非常关键。常规MRI能提供肿瘤边界、占位效应等病理信息,但这些征象对胶质瘤的分级和良恶性鉴别缺乏特异性。因此,常规MRI在脑肿瘤的诊断与分级上存在局限性而磁共振灌注成像(PWI)可以检测皿流动力学,无创获得血流量、血容量、血管通透性等参数,这些参数已证实与脑肿瘤的诊断与分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灌注成像 t2 t2*加权动态磁化率对比度成像 t1-加权动态对比度增强磁共振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神经胶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