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82篇文章
< 1 2 2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azebo虚拟世界的草莓采摘机器人仿真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裴双成 钟波 《南方农机》 2024年第5期57-61,共5页
【目的】提高草莓采摘的自动化水平,解放劳动力并降低采摘成本。【方法】研究小组设计了一种基于曲柄连杆机构的三爪同步夹持式采摘机器人,分析了其主要部件Kinect深度相机、六轴机械臂以及三爪夹持式采摘机械手的结构设计,并在Gezebo... 【目的】提高草莓采摘的自动化水平,解放劳动力并降低采摘成本。【方法】研究小组设计了一种基于曲柄连杆机构的三爪同步夹持式采摘机器人,分析了其主要部件Kinect深度相机、六轴机械臂以及三爪夹持式采摘机械手的结构设计,并在Gezebo虚拟世界中构建了采摘机器人的模型,生成了草莓采摘机器人的末端运动轨迹,完成了该草莓采摘机器人的前期开发试验和算法验证。【结果】该草莓采摘机器人可精准地夹持草莓,减小了采摘过程中对草莓表皮的损伤,同时机械臂末端运动半径最大可达770 mm,完全满足小型辅助采摘设备的基本需求。【结论】Gazebo能真实地还原草莓采摘的自然环境,充分验证了该草莓采摘机器人的可行性,同时还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模拟不同的任务场景,可为六轴机械臂或其他多轴运动机械的运行轨迹设计提供准确的实验数据,并为机器人的实际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采摘机械 gazebo虚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的建设与思考 被引量:4
2
作者 施菊花 顾鸣敏 +2 位作者 蒋益 钮晓音 邵莉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99,共4页
新型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改革不断深入,给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建设的思路与方法带来新机遇。结合医学院医学实践类课程建设的实践和探索,提出建设思考,发现加强学科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提升教师能力、研究评估反馈、持续课程维护... 新型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改革不断深入,给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建设的思路与方法带来新机遇。结合医学院医学实践类课程建设的实践和探索,提出建设思考,发现加强学科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提升教师能力、研究评估反馈、持续课程维护等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建设。为医学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 医学实践类课程 建设与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建珍 李晋超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6-59,共4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要求学生不仅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具备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虚拟仿真技术因其逼真的模拟特性、交互式的教学体验和不受物理空间限制的特点,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方向。要应用虚拟仿真技术突破计算机...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要求学生不仅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具备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虚拟仿真技术因其逼真的模拟特性、交互式的教学体验和不受物理空间限制的特点,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方向。要应用虚拟仿真技术突破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目标,使其知识目标情景化、能力目标实践化、素养目标项目化。要应用虚拟仿真技术拓展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内容,将岗位需求、技能竞赛和职业认证融入教学内容。要应用虚拟仿真技术创新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方法,通过沉浸式教学法提升学生学习体验、项目式教学法增强学生实践能力、闯关式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应用虚拟仿真技术优化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评价,提升企业导师教学评价占比、细化校内导师教学评价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教学目标 岗位需求 技能竞赛 职业认证 企业导师评价 校内导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插秧机的三维虚拟仿真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吴珊丹 杨珍 辛春花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6-190,共5页
传统的插秧机年作业量小、利用率低、智能化程度低,无法满足庞大的种植需求。为此,通过优化分析传统插秧机结构,设计一款新型插秧机。通过对新型插秧机辅助行走机构工作原理进行深入研究,完成了辅助行走机构运动学建模,并利用CATIA软件... 传统的插秧机年作业量小、利用率低、智能化程度低,无法满足庞大的种植需求。为此,通过优化分析传统插秧机结构,设计一款新型插秧机。通过对新型插秧机辅助行走机构工作原理进行深入研究,完成了辅助行走机构运动学建模,并利用CATIA软件建立新型插秧机虚拟样机三维模型,成功导入ADAMS软件中进行虚拟仿真建模。最后,对新型插秧机的升降高度和倾斜度进行仿真计算,验证了新型插秧机的理论模型和三维虚拟仿真模型的正确性。经过三维虚拟仿真设计后的新型插秧机设计合理,能够在实际工况下自主作业,有效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水稻种植效率,避免了漏播、重播等现象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插秧机 虚拟仿真 辅助行走机构 运动学建模 自主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资源建设与开放共享改革实践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海平 李玮谦 +2 位作者 杨会 赵国伟 杨娜 《南方农机》 2025年第10期191-194,共4页
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资源建设是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是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基于此,文章分析了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资源建设现状,探索了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资源及开放共享机制的建设思路,并提出了创新共建共享模式、构建... 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资源建设是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是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基于此,文章分析了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资源建设现状,探索了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资源及开放共享机制的建设思路,并提出了创新共建共享模式、构建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学分银行机制、注重壮大师资队伍等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资源开放共享改革路径。南充职业技术学院针对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共享程度低等问题,充分挖掘各类在线实验实训和虚拟仿真平台资源,开展了大量积极有效的探索实践。研究结果表明,结合办学特色,充分挖掘特色资源,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实现了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资源共享、开放、互通,解决了学校传统实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三高三难”问题。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资源的应用有利于提升专业实践教学效果,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 虚拟仿真 教学资源 开放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内基于虚拟仿真的跨视域行人监测研究
6
作者 陶振翔 李滢 +3 位作者 黄绪勃 王一森 张平 杨锐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1-168,共8页
为解决高层建筑楼宇或复杂开放建筑环境中多路视频数据采集成本高、长时间高质量标注难等问题,实现跨视域多路视频数据的生成与行人图像的自动标注,首先,设计虚拟现实场景,模拟行人运动并自动获取标记数据;其次,研究无监督领域自适应方... 为解决高层建筑楼宇或复杂开放建筑环境中多路视频数据采集成本高、长时间高质量标注难等问题,实现跨视域多路视频数据的生成与行人图像的自动标注,首先,设计虚拟现实场景,模拟行人运动并自动获取标记数据;其次,研究无监督领域自适应方法,降低源域数据与目标域数据的特征分布差异,使模型泛化至目标建筑场景;最后,验证模型泛化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虚拟现实场景能有效克服跨视域视频数据采集与高质量标注的困难;无监督领域自适应方法将平均首位命中率从22.02%提升至45.48%;结合源域风格转换、数据增广和目标域伪标签生成,首位命中率提升20%,降低了分布偏差,有助于实现模型在不同建筑场景中的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场景 虚拟仿真 跨视域 行人运动 自动标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程伦理虚拟仿真实验的课程思政建设
7
作者 夏嵩 闻毓民 +1 位作者 富海鹰 王艺霖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1-139,共9页
虚拟仿真实验建设是数字化、智能化课程思政的重要手段之一。该文以国内首个工程伦理主题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为例,阐述学生在模拟的社会与自然环境之下应综合考虑各种复杂的影响因素,完成一座铁路桥梁的选址与选型工作,并处理施工过程... 虚拟仿真实验建设是数字化、智能化课程思政的重要手段之一。该文以国内首个工程伦理主题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为例,阐述学生在模拟的社会与自然环境之下应综合考虑各种复杂的影响因素,完成一座铁路桥梁的选址与选型工作,并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若干工程伦理问题。该实验项目教会学生辨析工程中存在的伦理问题,培养其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实现了对其价值观的引导,为解决课程思政“硬融入”“表面化”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工程伦理 虚拟仿真实验 价值理性 工具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数据分析驱动的虚拟仿真“教-学”一体化路径建设
8
作者 郑艳秋 赵利梅 +2 位作者 付立忠 张丹妮 刘骞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2-97,共6页
针对目前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教学数据分析不足及欠缺师生反馈等问题,通过强化信息收集和数据分析,以培养学生个人能力为导向,将学生的学习成绩拆分重组为可定性或定量评估的综合能力指标,构建深度数据分析驱动的虚拟仿真“教-学”一体化... 针对目前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教学数据分析不足及欠缺师生反馈等问题,通过强化信息收集和数据分析,以培养学生个人能力为导向,将学生的学习成绩拆分重组为可定性或定量评估的综合能力指标,构建深度数据分析驱动的虚拟仿真“教-学”一体化路径。以多维度的数据分析优化学生个性化学习路径,利用数据反馈同步驱动教师适应性教学,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加科学的反馈建议,旨在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打造成为一个能实现“教”与“学”双向反馈同步提升的新型教育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深度数据分析 虚拟仿真 “教-学”一体化 双向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仿真模型的轻型车在用RDE排放预测
9
作者 苏庆鹏 赵华 +2 位作者 胡雨馨 张帆 裴毅强 《内燃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3,共9页
为进一步准确预测在用乘用车实时驾驶排放,搭建了以发动机-后处理虚拟仿真为核心的在用排放预测模型.首先建立了发动机一维模型,与稳态和瞬态发动机原排测试数据进行了对比和标定.结果表明:在用实际行驶排放测试(RDE)工况下,CO和NO的原... 为进一步准确预测在用乘用车实时驾驶排放,搭建了以发动机-后处理虚拟仿真为核心的在用排放预测模型.首先建立了发动机一维模型,与稳态和瞬态发动机原排测试数据进行了对比和标定.结果表明:在用实际行驶排放测试(RDE)工况下,CO和NO的原排累积质量相对误差分别为9.2%、5.8%;其次进行后处理性能试验,对后处理温度、起燃和老化模型进行标定验证,在全球轻型车测试循环工况(WLTC)前35 s,三元催化转化器轴向最大温度误差为52℃,CO、NO的排放累积质量误差为0.0385 g(5.90%)和0.0011 g(0.75%);最后利用RDE排放预测模型在不同催化器老化状态下,进行WLTC、RDE和95%分位的激烈驾驶参考循环(RTS-95)工况的排放规律探究.研究发现:NO排放对工况更加敏感,超限风险更高.设定NO瞬时质量排放阈值为8 mg/s,以RTS-95循环在分散因子为0.6条件下的NO仿真结果为例,对催化器分散因子进行预警窗口宽度探究,结果表明:增加预警窗口宽度将会降低误判率和冷启动超限的识别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模型 催化转化器老化 在用实际行驶排放测试 排放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比例新能源消纳优化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
10
作者 刘洋 宋明达 +3 位作者 邢作霞 李文文 祝安 李旗文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4-98,111,共6页
面向实际应用与教学实践的需求,针对高比例新能源消纳所导致的配电网运行不稳定问题,设计一种用于优化高比例新能源消纳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该平台基于风光储联合优化运行机制及新型配电网柔性互联技术,保障配电网系统协调稳定运行并... 面向实际应用与教学实践的需求,针对高比例新能源消纳所导致的配电网运行不稳定问题,设计一种用于优化高比例新能源消纳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该平台基于风光储联合优化运行机制及新型配电网柔性互联技术,保障配电网系统协调稳定运行并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平台支持根据实验需求灵活调整设备及负荷参数,对比不同场景下新能源消纳效果,并通过动态曲线直观展示与分析结果。该平台既支持教师课堂演示,也适用学生虚拟仿真实验,通过沉浸式体验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消纳优化 虚拟仿真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优化案例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
11
作者 刘洋 祝安 +2 位作者 邢作霞 李文文 宋明达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3-96,102,共5页
为研究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方案和丰富教学手段,提升园区运行质量与产教融合水平,设计并搭建一种园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该平台考虑了风光储、电热耦合以及冷热电气协同的多场景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实验教学案例。结果表... 为研究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方案和丰富教学手段,提升园区运行质量与产教融合水平,设计并搭建一种园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该平台考虑了风光储、电热耦合以及冷热电气协同的多场景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实验教学案例。结果表明,采用冷热电气协同、源网荷储集群联控技术,可进一步提升园区运行质量和能源利用效率。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应用,能增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与实践能力,对电气工程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具有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 实验教学平台 园区综合能源系统 优化调度 教学案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机器人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12
作者 杨亮 邓伟俊 +1 位作者 沈慧 蔡川华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47-153,共7页
相较于传统单机器人,多机器人系统在效率、容错性能、鲁棒性等方面有着显著优势,但其也存在硬件成本高、占地面积大等缺点,这些都限制了与多机器人相关的实验课程开展。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多机器人协同控制实验平... 相较于传统单机器人,多机器人系统在效率、容错性能、鲁棒性等方面有着显著优势,但其也存在硬件成本高、占地面积大等缺点,这些都限制了与多机器人相关的实验课程开展。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多机器人协同控制实验平台设计方案。该实验平台由虚拟样机仿真子系统、上位机控制子系统、机器人本体三部分组成,其中虚拟样机仿真子系统负责完成环境建模、动力学仿真、传感数据采集等任务,上位机控制子系统通过网络接口与虚拟样机仿真子系统联动,以实现多机器人的协同控制。实践结果表明,该实验平台具有部署成本低、操作简单、可扩展性强的优点,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机器人 仿真教学平台 协同控制 虚拟样机 人机交互 视觉伺服 运动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新型实验教学体系在乳品工程专业的融合与实践
13
作者 刘璐 耿艺萌 +5 位作者 张秀秀 郑冬梅 崔立雪 张宏伟 徐渐 李晓东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期123-127,共5页
乳品工程是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的学科,但目前传统实验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基于目前传统实验教学项目的优势和问题,分析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乳品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构建虚实结合的乳品工程实验教学体系意义与策略。
关键词 乳品工程 虚拟仿真 实验教学体系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性学习视角下移动机器人运动控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14
作者 李学伟 赵圆圆 +5 位作者 董军校 李亚 郭祖华 邢倩 齐永兰 任沁超 《南方农机》 2025年第4期6-9,14,共5页
【目的】针对机器人实体的自主定位导航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场地局限、设备昂贵及实验成本高等难题,设计并构建了移动机器人运动控制Gazebo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以拓展实验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方法】... 【目的】针对机器人实体的自主定位导航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场地局限、设备昂贵及实验成本高等难题,设计并构建了移动机器人运动控制Gazebo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以拓展实验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方法】实验项目涵盖机器人Gazebo环境搭建、机器人传感器选型、机器人驱动与运动控制、机器人SLAM建图、机器人路径规划、机器人自主导航与避障等知识点,包含14个交互性步骤。通过虚拟仿真技术,采用“尝试、探究、改进”循环提升的实验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索、自主实验。【结果】构建的移动机器人运动控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能够直观化、可视化地展示移动机器人自主定位导航效果,有效延伸了实验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显著提升了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结论】成功实现了对机器人自主定位导航实验的虚拟仿真,为机器人工程专业的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定位导航 gazebo虚拟仿真 生成性学习 高阶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仿真实验在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孙玲利 宋艳画 +3 位作者 张丁华 李爱心 安芳芳 王艳丰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4期160-163,共4页
该文以现阶段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工作面临的挑战作为切入点,分析了虚拟仿真实验在高职畜牧兽医教学中的优势及应用方向,并基于教学平台建设以及教学流程设计2个方面对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实践进行综合分析,以期提高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教... 该文以现阶段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工作面临的挑战作为切入点,分析了虚拟仿真实验在高职畜牧兽医教学中的优势及应用方向,并基于教学平台建设以及教学流程设计2个方面对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实践进行综合分析,以期提高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的畜牧兽医行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技术 畜牧兽医 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的可视化分析
16
作者 尹亚玲 占若卉 孔祥戈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80,85,共6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虚拟仿真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手段。面对诸多难以直观观测的实验现象,虚拟仿真技术可为教学过程的可视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利用CiteSpace...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虚拟仿真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手段。面对诸多难以直观观测的实验现象,虚拟仿真技术可为教学过程的可视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利用CiteSpace计量软件,对2012年以来国内外虚拟仿真技术在物理教学领域的应用研究的作者合作网络、发文机构、研究发展动向及关注点进行深入剖析,旨在为物理教学研究与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国内研究更为强调虚拟仿真技术在提升教学效果及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作用,而国外研究则更加关注教学与学习体验的优化、学习心理机制的探索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 CITESPACE 物理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OC/翻转课堂结合虚拟仿真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设计与实践——以“乳品工艺学”为例
17
作者 刘璐 耿艺萌 +8 位作者 陈倩 张秀秀 郑冬梅 张宏伟 徐渐 李艾黎 李柏良 崔立雪 李晓东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4期113-117,共5页
为满足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学改革发展趋势,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乳品专业人才,东北农业大学“乳品工艺学”课程教学团队优化了教学理念、体系、内容及模式,形成了基于MOOC/翻转课堂结合虚拟仿真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开辟“智... 为满足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学改革发展趋势,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乳品专业人才,东北农业大学“乳品工艺学”课程教学团队优化了教学理念、体系、内容及模式,形成了基于MOOC/翻转课堂结合虚拟仿真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开辟“智能+教育”新途径。从“乳品工艺学”混合式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教学体系设计和教学效果评价3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混合式教学改革更好地服务乳品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品工艺学 混合式教学 慕课 翻转课堂 虚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轨虚拟编组列车群多状态运行模型构建与仿真研究
18
作者 李海军 赵颖 +1 位作者 黄岩 田卫刚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6-275,共10页
为有效掌握城轨虚拟编组列车群的追踪运行表现,本文提出一种虚拟编组列车群多状态运行仿真模型。通过分析虚拟编组列车运行控制原理,提出考虑通信和控制延迟的列车安全防护间距计算方法,以列车运行动力学模型为基础,结合虚拟编组列车运... 为有效掌握城轨虚拟编组列车群的追踪运行表现,本文提出一种虚拟编组列车群多状态运行仿真模型。通过分析虚拟编组列车运行控制原理,提出考虑通信和控制延迟的列车安全防护间距计算方法,以列车运行动力学模型为基础,结合虚拟编组列车运行状态转换过程,构建城轨虚拟编组列车群多状态运行仿真模型。以济南地铁3号线为例,从不同编组模式、编队结构和延迟时间等角度进行仿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2辆列车构成的列车群中,虚拟编组列车的平均列车间距仅为固定编组列车的21.93%;在4辆列车构成的列车群中,固定编队列车群的平均编队长度和运行速度差分别是混合编队的1.26倍和1.94倍,是虚拟编队的1.45倍和4.17倍,且虚拟编队列车群的到站时间偏差也仅为固定编队和混合编队列车群的46.29%和74.56%;因此虚拟编组列车群能有效缩短列车运行间距,提高运行速度追踪精度,降低列车到站时间偏差。此外,当虚拟编组列车的控制延迟和通讯延迟时间分别是0.5 s时,因其带来的列车间距偏差最大值可达到10.83 m和0.83 m,控制延迟对列车群追踪运行的负面影响大于通讯延迟。研究结果能够为城轨虚拟编组列车群运行决策和运行方案制定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列车运行仿真模型 数值仿真 虚拟编组列车 安全防护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学习导向的虚拟仿真实验学生画像构建研究
19
作者 赵娅 周洪鑫 +1 位作者 单可欣 贾迪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7-93,共7页
目前虚拟仿真实验的教学应用效果仍待提升,存在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不佳与教师难以精准掌握学情的问题。为此,引入学生画像技术,结合自主学习理论,构建自主学习导向的学生能力画像框架,从知识掌握能力、动机水平、行为特征3方面划分学生画... 目前虚拟仿真实验的教学应用效果仍待提升,存在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不佳与教师难以精准掌握学情的问题。为此,引入学生画像技术,结合自主学习理论,构建自主学习导向的学生能力画像框架,从知识掌握能力、动机水平、行为特征3方面划分学生画像模型维度,充分探究虚拟仿真实验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水平及学习表现。基于此框架,开展实际案例的画像构建与分析,深入分析学生学情,加深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的掌握,并支持基于画像分析结果设计契合学生需求的教学策略,为提升虚拟仿真实验的教育有效性提供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画像 自主学习理论 能力画像 虚拟仿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标本与虚拟仿真融合在森林保护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20
作者 王晓丽 乌达巴拉 +4 位作者 张燕如 刘雪英 张丽艳 韩吐雅 姜海燕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9期128-131,共4页
为培养从事森林保护行业的高质量专业人才,本文探讨了数字化标本与虚拟仿真系统的建设现状,探索将二者有效融合并应用于森林保护专业的教学实践,分析其教学效果与反馈方法。建设现状方面,可将昆虫、植物病害实物标本进行数字化处理,实... 为培养从事森林保护行业的高质量专业人才,本文探讨了数字化标本与虚拟仿真系统的建设现状,探索将二者有效融合并应用于森林保护专业的教学实践,分析其教学效果与反馈方法。建设现状方面,可将昆虫、植物病害实物标本进行数字化处理,实现标本数据的在线发布和共享;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模拟真实操作环境,建立虚拟仿真系统。融合应用方面,将两项技术融合应用于案例驱动教学、项目式学习与实践、互动讨论3种教学模式,分别通过模拟松材线虫病的采样、检测和分析过程,设计虫害发生的监测与控制项目,并融入引导性问题或设计开放性问题,突显教学模式的多维度化和强互动性。教学效果评估与反馈方面,基于两项技术的有效融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参与度、创新协作能力等,并得到教师、学生的良好反馈评价。本文为森林保护及类似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标本 虚拟仿真 森林保护 虫害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