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末端出行的城市轨道交通就业可达性
1
作者 陈越 许奇 +3 位作者 贾顺平 魏润斌 孙世一 李雯茜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0-318,共9页
在轨道交通与城市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基于地铁站点的步行影响范围和由共享单车订单数据识别所得的骑行影响范围,测算站点到居住小区和就业兴趣点(POI)的步行和骑行时间,提出考虑末端出行的两步移动搜索法.结合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测算... 在轨道交通与城市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基于地铁站点的步行影响范围和由共享单车订单数据识别所得的骑行影响范围,测算站点到居住小区和就业兴趣点(POI)的步行和骑行时间,提出考虑末端出行的两步移动搜索法.结合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测算和分析北京市六环内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就业可达性及其公平性,量化末端出行对二者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步行和骑行2种末端出行方式下,各站点的末端出行时间平均为18.6、8.6min,占总出行时间的29%、16%,且第一公里耗时略高于最后一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就业可达性由中心城区向外围沿圈层递减,呈现明显的廊道特征.整体上基尼系数达到0.16、0.17,就业可达性分布较公平,但低房价站点存在明显的可达性劣势,局部上四环外和低房价类型站点的可达性分布相对更不均衡.相较于传统方法,利用改进方法所得的结果显示,考虑末端出行后可达性平均变化20%、9%,且外围站点变化更大,公平性的变化程度达到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可达性 交通公平性 末端出行 最后一公里 两步移动搜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生活圈公园绿地的公平性评价
2
作者 刘颂 李奕霖 《中国城市林业》 2025年第3期152-159,共8页
【目的】从“绝对公平”与“相对公平”的双重视角出发,构建社区生活圈公园绿地公平性综合评价体系,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公平的双重内涵,以上海市杨浦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改进的传统两步移动搜索法构建绝对公平... 【目的】从“绝对公平”与“相对公平”的双重视角出发,构建社区生活圈公园绿地公平性综合评价体系,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公平的双重内涵,以上海市杨浦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改进的传统两步移动搜索法构建绝对公平评价模型;创新性地引入社会弱势群体指数(SDI),运用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耦合SDI与公园服务水平,识别相对不公平的区域。【结果】杨浦区24%的社区单元存在绝对公平的缺失;识别出19个“高SDI-低服务水平”单元,其相对不公平情况显著。【结论】1)基于“绝对公平”和“相对公平”的双重视角能更全面地反映公园配置的公平性,精准识别公园绿地服务不公平的具体单元;2)社区公园和游园是影响公平性的关键因素,需重点关注;3)应提高绝对公平性并改善相对不公平的资源错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绿地 绿地公平 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 社区生活圈 社会弱势群体指数(SD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的重庆市三甲医院可达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会秋 陈长瑶 李君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66,共3页
目的:以重庆市为研究单元,梳理大型城市三甲医院卫生资源分布公平性及医院的可达性规律,为三甲医院布局规划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基尼系数和集聚度分析重庆市三甲医院医疗卫生资源的空间分布公平性,利用改进的两步移动... 目的:以重庆市为研究单元,梳理大型城市三甲医院卫生资源分布公平性及医院的可达性规律,为三甲医院布局规划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基尼系数和集聚度分析重庆市三甲医院医疗卫生资源的空间分布公平性,利用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测算医疗服务设施的空间可达性,并探讨影响重庆市三甲医院空间可达性的主要因素。结果:重庆市三甲医院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床位资源的基尼系数从人口分布和地理分布分别为0.56和0.82;卫生资源集聚度与人口集聚度的比值为0~11;重庆市三甲医院的可达性受到人口维度、地区维度以及经济维度因素的影响。结论:重庆市三甲医院资源分布集中于主城区,空间可达性呈1个主中心、多个副中心的格局,空间可达性差异大。建议通过不断优化三甲医院的空间布局以满足城乡居民对三甲医院医疗卫生资源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卫生资源 集聚度 两步移动搜索法 空间可达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平视角下养老机构空间可达性对区域入住率的影响研究——以重庆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马金辉 黄海静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73,115,共9页
区域入住率反映了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需求与使用情况,从空间视角探究区域入住率特征及可达性影响机理是实现健康普及的重要途径。文章以重庆中心城区为例,基于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评估不同出行方式下养老机构的空间可达性,利用Dagum基尼... 区域入住率反映了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需求与使用情况,从空间视角探究区域入住率特征及可达性影响机理是实现健康普及的重要途径。文章以重庆中心城区为例,基于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评估不同出行方式下养老机构的空间可达性,利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探究入住率的公平性及其差异来源,并通过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量化分析空间可达性对区域入住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步行可达性对区域入住率影响最为显著,且呈现西北到东南逐级递减的空间异质性;(2)养老机构入住率存在明显不平衡性,区域间差异明显高于区域内差异,是总体不平衡性的主要来源;(3)地铁、驾车和公交车的可达性呈现以渝中区为核心的空间聚集特征,而步行可达性则呈点状分散特征。研究结果有助于优先识别养老机构发展不平衡的区域,并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规划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机构 空间可达性 入住率 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foWorks ICM的旧城区内涝避难场所可达性评估与选址研究
5
作者 肖曼 焦胜 +2 位作者 范世玉 牛彦合 卢洁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2,共10页
极端降雨引发的内涝灾害对旧城区造成了巨大损失,考虑旧城区人口密度大、建设密集的特点,合理规划应急避难场所能够安全转移受灾群众,提升旧城区应急管理能力。以长沙市旧城区典型区域为研究区,采用InfoWorks ICM雨洪模型,评估了内涝风... 极端降雨引发的内涝灾害对旧城区造成了巨大损失,考虑旧城区人口密度大、建设密集的特点,合理规划应急避难场所能够安全转移受灾群众,提升旧城区应急管理能力。以长沙市旧城区典型区域为研究区,采用InfoWorks ICM雨洪模型,评估了内涝风险等级;在此基础上确定受灾小区位置和转移人数,根据不同避难场所类型计算其容纳能力,考虑道路积水对通行性的影响,将高风险道路设置为禁止通行并重构道路拓扑结构;其次,采用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评估现状避难场所可达性,结合内涝风险筛选一批候选避难场所,建立以避难场所数量最少和避难距离最短为目标的P中值选址模型;最后根据可达性分析比较验证研究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百年一遇极端降雨下,研究区内涝淹没风险整体较高;现状内涝避难场所数量少、空间均衡不足,其可达性呈现从中部向外逐渐降低的空间特征;研究确立了10处避难场所的位置,优化后的布局方案可达性达标的小区提升了17.83%,减少了24.03%的显性盲点小区。研究结果可为旧城区洪涝灾害应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难场所可达性 内涝风险 InfoWorks ICM模型 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 P中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对多情景内涝灾害的医疗服务韧性测度——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例
6
作者 舒建峰 彭翀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38,共13页
随着极端降雨事件导致的洪涝灾害频发,城市空间面临的风险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医疗设施是保障居民日常就医服务、提供应急医疗响应的核心要素之一,提升医疗设施应对多灾害风险的动态响应能力至关重要。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例,基于多情... 随着极端降雨事件导致的洪涝灾害频发,城市空间面临的风险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医疗设施是保障居民日常就医服务、提供应急医疗响应的核心要素之一,提升医疗设施应对多灾害风险的动态响应能力至关重要。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例,基于多情景内涝灾害模拟,并利用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开展多情景、多搜索半径下的医疗服务韧性测度。结果表明:①武汉市中心城区医疗服务资源整体丰富;10年、50年、100年一遇3种内涝灾害情景下,路段、医疗设施和人口活动单元出现不同比例的淹没风险;高医疗服务水平的单元呈现“圈层+飞地”特征。②搜索半径为9 min的紧急状态日常医疗需求下,武汉市中心城区医疗服务韧性水平整体较高,3种内涝灾害情景下均有超过50%的单元表现出医疗服务功能上升的特征;同时,灾害级联效应造成约4%~5%的单元的医疗服务功能显著下降。③随着搜索半径从9、18 min增加至36 min,3种内涝灾害情景下医疗服务韧性水平均出现了显著下降;相比紧急状态下日常医疗服务韧性受影响的范围小、局部受影响程度大的特点,平时状态下日常医疗服务韧性呈现出受影响的范围更广、受影响程度更小的特征。研究结果可为医疗服务资源多情景需求优化以及应对灾害风险的国土空间设施体系完善提供理论和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涝灾害 情景模拟 医疗服务韧性 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 空间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出行方式的老龄人公园绿地公平性研究——以广东省湛江市中心城区为例
7
作者 高英杰 吴帛阳 +2 位作者 谢秋兰 张誉 范凌云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99,共7页
在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的基础上加入多出行方式的考量,以广东省湛江市中心城区为例,从供给、需求两方面综合测度公园绿地可达性,探究公园绿地分布在老龄群体及其不同经济群体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公平性。结果表明:(1)公园绿地可达性呈显著... 在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的基础上加入多出行方式的考量,以广东省湛江市中心城区为例,从供给、需求两方面综合测度公园绿地可达性,探究公园绿地分布在老龄群体及其不同经济群体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公平性。结果表明:(1)公园绿地可达性呈显著“核心-边缘”结构,由中心向外围递减,集聚特征明显,存在16.34%的“隐性盲区”。(2)根据绿地需求和资源供给分布情况,公园绿地空间可分为享有型、一般型和稀缺型3种类型,供需不平衡是造成其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3)整体上,公园绿地在老龄群体间存在较大分配差距,而不同经济群体间分配差距较小。(4)中心城区存在的低可达、不公平单元需通过更新单元规划布局、提升道路建设和优化公园绿地布局等差异化方式实现向高可达-公平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人 公园绿地 可达性 公平性 多出行方式两步移动搜索法 湛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合川区养老机构可达性及均衡性研究
8
作者 元文彬 杜久升 +1 位作者 王羽 刘鼎铭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8,共9页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趋加深的背景下,探究养老机构的空间可达性和均衡性对缓解养老压力、促进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引入单一阈值和四级分段阈值,借助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莫兰指数,从床位和从业人员两...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趋加深的背景下,探究养老机构的空间可达性和均衡性对缓解养老压力、促进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引入单一阈值和四级分段阈值,借助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莫兰指数,从床位和从业人员两方面分析了重庆市合川区养老机构可达性及均衡性。结果表明:(1)合川区养老机构可达性呈核式分布,由核向外依次递减,整体可达性较差,且各个地区差异明显,可达性相对较高的乡镇街道主要分布在区县中央。(2)超过半数乡镇养老供需处于低度协调耦合阶段,养老产业发展空间很大。(3)养老资源与老年人口密度呈正相关关系,两种阈值情况下,低-高聚集、高-高聚集均集中于区县中部,该区域养老资源相对充足,但全区千人床位数、千人从业人员数均偏低,养老资源供不应求。(4)应加强区县北部及边缘地区各个乡镇街道的医院、公园、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养老机构建设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提高养老机构的可达性,促进该区域养老产业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一阈值 四级分段阈值 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 耦合协调度模型 莫兰指数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公平视角的广州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
9
作者 黄于洋 张媛媛 蔡健婷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4期158-166,182,共10页
城市公园绿地是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公共设施,其空间分布合理性关乎社会公平与资源共享。基于社会公平视角,以广州城市公园绿地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改进高斯两步移动搜寻法对商品房、城中村及保障房的公园绿地可达状况进行分类分析。... 城市公园绿地是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公共设施,其空间分布合理性关乎社会公平与资源共享。基于社会公平视角,以广州城市公园绿地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改进高斯两步移动搜寻法对商品房、城中村及保障房的公园绿地可达状况进行分类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商品房公园绿地整体可达性低,可达性较高区域集中于广州市外围;城中村公园绿地可达性优于商品房,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可达性优于外围城区;保障房公园绿地可达性差异悬殊,其中人才住房公园绿地可达性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绿地可达性 社会公平 两步移动搜寻法 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就医活动推断的老年人公交就医可达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翁剑成 张云飞 +1 位作者 林鹏飞 李文杰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1-229,共9页
为准确评估老年人公交就医出行的实际可达性,本文基于老年卡数据构建公交出行链,提出基于公交出行链的老年人就医活动推断方法,获取老年人的实际就医出行需求和出行时间。引入公交实时到站数据以反映公交实际运营水平对就医可达性的影响... 为准确评估老年人公交就医出行的实际可达性,本文基于老年卡数据构建公交出行链,提出基于公交出行链的老年人就医活动推断方法,获取老年人的实际就医出行需求和出行时间。引入公交实时到站数据以反映公交实际运营水平对就医可达性的影响,构建面向出行全过程的实际出行成本矩阵,包括等候时间、乘车时间、换乘时间。考虑不同医院服务供给能力差异构建综合服务能力指标,引入分级服务半径和高斯距离衰减函数,提出基于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的老年人公交就医可达性计算方法。以北京市六环内区域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老年人公交就医可达性整体呈现由中心向外围递减的趋势,在城市外围区域其分布也存在空间异质性,五环路外的东部和西部区域可达性较好,而北部、东北部区域的可达性相对较差;各区域高峰时段的平均可达性均明显低于平峰时段的平均可达性。本文可为提升老年人就医出行可达性和公交系统适老化水平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实际可达性 两步移动搜索法 老年乘客 就医出行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窝尺度下济南市主城区多等级公园绿地可达性时空演变和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佘丽敏 张艳艳 +1 位作者 李晓建 肖华斌 《园林》 2024年第5期120-129,共10页
以济南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域,以边长300 m的六边形聚合居住区为研究单元,采用多级半径的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分析2010年和2021年不同级别公园绿地步行可达性和综合可达性的时空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探寻公园绿地可达性空间分异的影响因... 以济南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域,以边长300 m的六边形聚合居住区为研究单元,采用多级半径的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分析2010年和2021年不同级别公园绿地步行可达性和综合可达性的时空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探寻公园绿地可达性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0–2021年济南市主城区三个等级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均值都得到了提升,且可达性均值和提升幅度Ⅰ级>Ⅱ级>Ⅲ级,Ⅰ级公园绿地可达性空间格局在原来“核心—组团”的基础上增加了“带状”布局,Ⅱ级和Ⅲ级公园绿地可达性分别表现为“组团状”和“散点状”布局;(2)济南市主城区公园绿地综合可达性平均值提高,济南市主城区步行15 min以内能到达公园绿地的居民比重由2010年的42.94%提高到了59.53%,综合可达性空间格局及其演变呈现出与Ⅰ级公园绿地相似的特征,并在主城区东部出现与城市建设方向相一致的“组团扩散”现象;(3)公园绿地可达性的空间格局受“供给—连接—需求—社会经济”4个因素的综合影响,不同等级公园绿地可达性的影响因素趋同,但各因素的影响强度存在明显分异,影响强度的差异随着公园绿地等级的下降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绿地 可达性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 地理探测器 济南市主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的西南山地乡村居民医疗设施可达性评价——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为例
12
作者 徐苗 廖箐 谢卓铭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56,共7页
近年来,乡村医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显著提升,但不同地区乡村居民在获得医疗机会、就医成本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医疗设施布局不合理问题仍存在。医疗设施可达性作为衡量医疗设施空间布局是否合理的关键指标,为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 近年来,乡村医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显著提升,但不同地区乡村居民在获得医疗机会、就医成本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医疗设施布局不合理问题仍存在。医疗设施可达性作为衡量医疗设施空间布局是否合理的关键指标,为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和改善医疗资源分配不公等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针对传统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Gaussian-Based 2SFCA)对于山地乡村地区医疗资源可达性在供给与需求思考不足的问题,将其进行改进,从而更为科学客观地评价可达性。研究选取重庆市九龙坡区乡村地区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平台分析乡村医疗设施供需情况,引介改进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分析设施可达性,在此基础上,借助SPSS软件进行K聚类分析,揭示乡村医疗设施可达性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各类医疗设施的可达性数值综合层面上的高可达性区域主要是由于临近医疗资源高供给能力的县综合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所贡献的,而村级医疗设施对综合可达性空间差异影响较小;第二,山地乡村地区公共医疗设施配置存在医疗资源与人口分布的空间不匹配的情况,主要体现在村级医疗设施;第三,区域可达性水平与交通通达性高低没有必然联系,受人口需求(人口规模、人口密度)、医疗设施供给服务能力及分布的影响更大。最后针对不同可达性区域提出优化策略。本研究为西南山地乡村地区医疗设施可达性评价提供了一套具有实践操作性的方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山地乡村地区 医疗设施 空间可达性 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 重庆市九龙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公共医疗设施分布的社会公平绩效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以合肥市主城区为例
13
作者 顾大治 惠强 +1 位作者 郑志元 张世连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3-60,共8页
公共医疗服务设施作为城市医疗卫生用地的空间实体,其位置分布与规模分配的合理性直接反映了居民获得医疗资源的公平性。文章以社会公平为切入点,对合肥市主城区公共医疗服务设施数据进行核密度分析,发现其空间分布总体呈现“核心集聚,... 公共医疗服务设施作为城市医疗卫生用地的空间实体,其位置分布与规模分配的合理性直接反映了居民获得医疗资源的公平性。文章以社会公平为切入点,对合肥市主城区公共医疗服务设施数据进行核密度分析,发现其空间分布总体呈现“核心集聚,周边分散”的多中心格局;在主城区公共医疗资源社会绩效总体评价层面,采用基尼系数和洛伦兹曲线进行分析,发现主城区公立医院资源在常住人口间的分配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上处于较为平均的状态;使用网格化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进一步对其进行空间可达性与公平性测度,归纳出公平性极高和公平性极低两类异常空间单元。在此基础上,基于生活圈理念,以城市拓展区、开发区及城市新区为例提出基层医疗设施布局的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医疗设施 社会公平绩效 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 合肥市主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步移动搜索法的福州市公园绿地主客观可达性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饶钰飞 邹亚锋 +4 位作者 罗锋 易呈锋 杜平平 吴聘奇 吕昌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064-4080,共17页
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对于提升民生福祉、环境公平及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综合考虑公园绿地的主观和客观供给能力,基于公园绿地规模、网络好评度、高德地图API路径规划等数据,运用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测度了居民单一出行及多交通出... 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对于提升民生福祉、环境公平及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综合考虑公园绿地的主观和客观供给能力,基于公园绿地规模、网络好评度、高德地图API路径规划等数据,运用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测度了居民单一出行及多交通出行模式下福州市公园绿地的客观和主观可达性,得出以下结论:(1)同一出行模式下公园绿地的主客观可达性差异大,客观可达性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非中心城区,而主观可达性的高值区大多分布在中心城区;(2)不同交通出行模式下主观和客观可达性也存在差异,步行出行模式下的公园绿地可达性低于驾车和公共交通出行模式的可达性,综合出行模式的可达性分布与驾车可达性分布相似,尚未形成公共交通主导的公园绿地发展模式;(3)公园绿地主客观供需平衡的县域少,供需不平衡的县域多,高人口密度县域存在公园绿地供给小于需求问题,非中心城区县域公园绿地主客观供需比普遍较低;(4)步行、驾车、公共交通出行模式下的高客观供需比-高主观供需比的公园绿地仅三坊七巷和福州市贵安新天地休闲旅游度假区,超过70%的公园绿地属低客观供需比-低主观供需比类型。本研究不仅关注公园绿地的空间可达性,也基于人的感受对公园绿地的主观可达性加以测度,为可达性评价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同时也为福州市公园绿地资源配置和存量绿地的质量提升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步移动搜索法 可达性 公园绿地 供需匹配 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的合肥市中心城区综合公园可达性评价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诚 张云彬 +2 位作者 陈静媛 李丹 朱萌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9,共11页
为提高城市综合公园布局均衡性地定量评估的准确性,以合肥市中心城区为例,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多出行模式的两步移动搜索法,利用高德地图的路径规划模型,结合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洛伦兹曲线以及基尼系数等方法,在手机信令数据的基础上... 为提高城市综合公园布局均衡性地定量评估的准确性,以合肥市中心城区为例,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多出行模式的两步移动搜索法,利用高德地图的路径规划模型,结合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洛伦兹曲线以及基尼系数等方法,在手机信令数据的基础上对不同时间阈值下的城市综合公园的可达性及供需情况进行分析,进一步揭示中心城区综合公园布局的合理性。结果显示:合肥市中心城区综合公园的可达性空间差异显著,可达性较高区域通常分布在新城区以及综合公园周边地区,并且随着时间阈值的提高,可达性水平的空间分布呈现均衡态势;合肥市中心城区在15 min与30 min时间阈值下均只有近5%的居住网格处于供需匹配状态;近7%的居住网格处于供需显著不匹配状态,主要集中于老城区西部以及滨湖区北部区域,居住区密度与综合公园数量是影响供需匹配的重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利用手机信令数据与高德路径规划数据作为数据源对传统可达性的计算方法以及两步移动搜索模型进行改进,建立微观尺度下城市综合公园的可达性评价框架,能够精确地评估城市综合公园的可达性;通过优化城市交通的通达程度以提高居民综合公园游憩出行的阈值,能够显著促进城市综合公园整体的空间分布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信令数据 绿地 综合公园 可达性 两步移动搜索法 合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内涝灾害对应急救援服务可达性的影响评估 被引量:6
16
作者 施加福 王昊 +2 位作者 周晋军 丁一 张树勋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8,共12页
【目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气候变化导致内涝积水频发,造成道路封闭和交通堵塞,给城市应急救援响应的时效性带来严重影响。为了准确评估暴雨内涝下的城市应急救援响应能力,【方法】以荔湾区为例,通过构建内涝水动力模型,模拟不同设计降... 【目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气候变化导致内涝积水频发,造成道路封闭和交通堵塞,给城市应急救援响应的时效性带来严重影响。为了准确评估暴雨内涝下的城市应急救援响应能力,【方法】以荔湾区为例,通过构建内涝水动力模型,模拟不同设计降雨情景下的内涝积水,识别道路积水风险,明确阻断道路,并结合两步移动搜寻法(2SFCA)对不同脆弱性的兴趣点(POI)的应急救援服务可达性进行评估。【结果】结果显示:随着降雨重现期从1 a一遇增大到100 a一遇,内涝积水面积增大,平均积水深度从0.08 m增大到0.20 m。受积水影响道路数量持续增加,阻断道路长度从11 km上升至49 km,增长了超过300%。随着阻断道路的增多,应急救援可达的POI数量呈现下降趋势,并且在不同时间阈值内平均下降40%以上,可达性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内涝模型耦合城市路网得到的道路积水可以揭示阻断道路的总体格局,可达性模型可以快速估算出应急救援的时效性。结果可为应急救援响应能力的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内涝 水力耦合模型 两步移动搜寻法(2SFCA) 应急救援 可达性 气候变化 降水 洪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步移动搜索法的成都市托育机构空间分布特征及可达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谭万丽 赵媛 鄢继尧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9,共10页
托育服务是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有力支撑.对托育机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科学评价是合理配置托育服务资源的前提.本文运用核密度分析法,研究成都市托育机构空间分布特征,应用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测算成都市托育机构的空间可达性,并重点分析20... 托育服务是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有力支撑.对托育机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科学评价是合理配置托育服务资源的前提.本文运用核密度分析法,研究成都市托育机构空间分布特征,应用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测算成都市托育机构的空间可达性,并重点分析20 min单一有效服务阈值和按托育机构规模划分的3级有效服务阈值.研究结果显示:(1)成都市托育机构总体呈现中心城区集中、郊区新城分散的特征.(2)不同性质托育机构空间布局存在较大差异,中心城区非普惠性托育机构比例较高,郊区新城不同性质托育机构较均衡.(3)成都市中西部托育机构可达性优于东部,按规模划分3级有效服务阈值评价成都市托育机构空间可达性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育机构 空间分布 可达性 两步移动搜索法 成都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养老机构空间均衡识别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戴洛 马世发 蔡云楠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82,122,共12页
精准识别养老服务机构的空间均衡性是国土空间规划开展养老资源优化配置和应对老龄化社会的重要前提。本文通过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纳入经营性质和规模等级因子,分析广州市各街道的养老服务机构空间可达性差异,并从均衡性视角进行评价... 精准识别养老服务机构的空间均衡性是国土空间规划开展养老资源优化配置和应对老龄化社会的重要前提。本文通过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纳入经营性质和规模等级因子,分析广州市各街道的养老服务机构空间可达性差异,并从均衡性视角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广州市各街道养老服务机构的可达性分布不均,整体呈现出圈层式分布且存在较大城乡差异;(2)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可达性及均衡性优于公办养老服务机构,而特大型养老服务机构的可达性及均衡性优于其他等级;(3)未来可优先考虑改善高需低供区域的可达性,进而优化养老服务机构的空间配置。相较于规划中常用的比例模型法,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能更好测度空间均衡性,为养老服务机构的科学规划提供参考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设施 均衡性 可达性 两步移动搜索法 老龄化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生服务空间可及性评估模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覃青连 徐斌 +4 位作者 韦雪 苏玉璐 林越东 李峤 唐咸艳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0,44,共7页
目的比较供需比例法、重力模型、传统两步移动搜索法及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四种模型在卫生服务空间可及性评估中的原理方法和应用价值,为卫生服务空间可及性评估模型的科学选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南宁市妇幼卫生服务为例,收集南宁市行政区... 目的比较供需比例法、重力模型、传统两步移动搜索法及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四种模型在卫生服务空间可及性评估中的原理方法和应用价值,为卫生服务空间可及性评估模型的科学选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南宁市妇幼卫生服务为例,收集南宁市行政区划矢量地图、道路交通网络矢量图、妇幼卫生资源及需求人口等资料,采用供需比例法、重力模型、传统两步移动搜索法及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分别从县区、乡镇/街道、行政村多尺度上综合评估南宁市妇幼卫生服务的空间可及性。结果四种模型均发现南宁市妇幼卫生服务空间可及性呈明显的空间分异性,可及性从市中心向周边地区递减。但不同模型和不同空间尺度下探测到的可及性高值/低值区域,可及性递减趋势,可及性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等存在较大差异。结论供需比例法、重力模型、传统两步移动搜索法及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在卫生服务空间可及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不同,测算出的空间可及性强度亦不同。应用时需参考四种模型结果从多维空间尺度上仿真现实情景,综合评估卫生服务的空间可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服务空间可及性 供需比例法 重力模型 传统两步移动搜索法 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山区与平原郊区村级医疗服务可达性评价——基于调查的2SFCA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昊鹏 马骋宇 +2 位作者 杨彦彬 廖委真 吕思雨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5-74,共10页
目的:以北京市怀柔区、门头沟区、通州区为例,评价深山、浅山、平原郊区医疗资源的可达性、公平性,寻找资源配置失衡的影响因素。方法:基于村级卫生调查数据和两步移动搜索法测算样本区医疗服务可达性;结合基尼系数等方法评价资源配置... 目的:以北京市怀柔区、门头沟区、通州区为例,评价深山、浅山、平原郊区医疗资源的可达性、公平性,寻找资源配置失衡的影响因素。方法:基于村级卫生调查数据和两步移动搜索法测算样本区医疗服务可达性;结合基尼系数等方法评价资源配置公平性;采用地理探测器和空间滞后模型识别失衡影响因素。结果:怀柔区、门头沟区、通州区可达性均值分别为202.06,179.68,187.02;基尼系数分别为0.48,0.37,0.24;GDP、人口密度、海拔是可达性的显著影响因素。结论与建议:北京市平原与山区村级医疗可达性均呈现主城侧高,郊区侧低的空间聚集现象,平原可达性优于山地。医疗服务公平性平原区>浅山区>深山区,医疗机构全覆盖政策对公平性问题有所改善。建议加强村级医疗机构和村医队伍建设,完善县乡村三医联动,提升村民基层首诊意愿;同时,逐步完善交通、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民线上线下医疗服务可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可达性 两步移动搜索法 村卫生室 卫生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