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ateway-Wingspan球囊支架系统治疗基底动脉慢性狭窄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袁波 李慎茂 +3 位作者 缪中荣 朱凤水 焦力群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265-269,共5页
目的评价Gateway-Wingspan球囊支架系统治疗基底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应用Gateway-Wingspan球囊支架系统治疗基底动脉慢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支架置入的手术成功率、狭窄率的改变、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 目的评价Gateway-Wingspan球囊支架系统治疗基底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应用Gateway-Wingspan球囊支架系统治疗基底动脉慢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支架置入的手术成功率、狭窄率的改变、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症状改善的情况。结果①20例基底动脉狭窄病变,共置入20枚Wingspan支架,技术成功率为100%。②术后即刻造影证实,狭窄率由(79.0±6.0)%下降至(13.0±3.4)%。围手术期1例发生小脑前下动脉闭塞,导致脑干梗死。③本组在术后1、3、6个月进行随访,根据Malek评分,术后3次评分均为1分者共12例(60%),均为2分者2例(10%),均为3分者1例(5%)。这15例患者的病情稳定,其中12例疗效肯定;其余5例术后早期疗效明显,但以后有所下降,其中有3例(15%)1个月时评分为1,3个月时转为2分;有2例(10%)1、3个月为1分,6个月时转为2分。结论经短期随访发现,采用Cateway-Wingspan球囊支架系统治疗基底动脉狭窄安全性及疗效均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 缩窄 病理性 血管成形术 gateway—wingspan球囊支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系统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 被引量:3
2
作者 丁洁 李天润 +6 位作者 庄金满 栾景源 王昌明 刘启佳 赵世录 杨广鑫 赵彦清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8-183,共6页
目的探讨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扩张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3月5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支架植入后再狭... 目的探讨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扩张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3月5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支架植入后再狭窄资料。覆膜支架9例,裸支架44例。均行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联合DCB扩张治疗。术后予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结果53例均下肢动脉再通成功。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联合DCB扩张治疗后造影,3例支架内残余血栓,留置溶栓导管溶栓,复查造影显示血流恢复;5例膝下动脉栓塞,其中胫腓干动脉开口处3例,经6F外周血栓抽吸导管吸栓后血流通畅,胫后动脉近段闭塞2例,经球囊扩张后血流通畅。3例残余狭窄>30%,置入补救性支架。术后未出现穿刺点相关并发症,无心脑血管意外或死亡。术前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0.33±0.06,术后出院时0.84±0.07(t=-39.443,P<0.001)。53例均完成3个月随访,52例完成6个月随访,49例完成12个月随访。一期通畅率术后3个月100%(53/53),6个月92%(48/52),12个月84%(41/49)。2例再次出现下肢缺血症状,分别于术后9、10个月行DCB扩张。12个月免于临床驱动的靶血管再干预率为95.9%(47/49)。死亡4例(1例消化道出血,2例新冠肺炎,1例不详),踝关节以远截肢3例。结论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系统联合DCB治疗股腘动脉ISR安全有效,通畅率和再干预率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内再狭窄 血栓清除 Rotarex系统 药物涂层 股腘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teway球囊与冠状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勇 缪一艇 +2 位作者 邹诣 张华暹 童凌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97-800,共4页
目的评价Gateway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22例(24处)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按Mori分型,A型10处,B型9处,C型5处。病变分别位于大脑中动脉6处、颈内动脉颅内段12处、椎动脉颅内段4处... 目的评价Gateway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22例(24处)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按Mori分型,A型10处,B型9处,C型5处。病变分别位于大脑中动脉6处、颈内动脉颅内段12处、椎动脉颅内段4处、基底动脉2处。根据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分为Gateway球囊组12例和冠状动脉(冠脉)球囊扩张支架组(冠脉支架组)10例,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术后动脉狭窄改善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并随访半年,复查DSA。结果Gateway球囊组与冠脉支架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100%(12/12)和90%(9/10),术后动脉狭窄改善率均>70%,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3%和1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ateway球囊组手术时间为75 min,冠脉支架组为95 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支架组中1例术后13个月发生出血性脑卒中1次,经治疗好转。术后患者复查经颅多普勒超声,冠脉支架组1例、Gateway球囊组2例发生再狭窄,但均无临床症状。结论 Gateway球囊血管成形术可明显改善颅内动脉狭窄,降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狭窄 血管成形术 gateway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治疗中支架释放困难三例的处理
4
作者 熊江 王立军 +7 位作者 郭伟 刘小平 尹太 贾鑫 马晓辉 刘蒙 张宏鹏 张敏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26-729,共4页
目的总结腔内治疗时支架释放困难的处理经验。方法 3例腔内治疗中出现的支架释放困难问题是皱缩外周自膨式支架卡压释放系统、球囊扩张(球扩)支架因球囊破裂及支架边缘张开无法释放和回收,以及因主动脉扭曲导致主动脉支架卡压导入系统... 目的总结腔内治疗时支架释放困难的处理经验。方法 3例腔内治疗中出现的支架释放困难问题是皱缩外周自膨式支架卡压释放系统、球囊扩张(球扩)支架因球囊破裂及支架边缘张开无法释放和回收,以及因主动脉扭曲导致主动脉支架卡压导入系统所致。分别采用支架内球囊扩张,大口径导鞘退出球囊破裂的球扩支架和球囊辅助导入系统回收等方法解决支架释放的困难。结果所有支架释放困难问题用腔内的方式得以解决,患者几乎没有额外的创口。结论支架释放困难的处理首选腔内方法,需要术者具备丰富的腔内操作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治疗 支架 导入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tarex机械性清除血栓治疗急性下肢缺血近中期效果 被引量:20
5
作者 梁思渊 周龙 +2 位作者 王涛 叶开创 陆信武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4-119,共6页
目的评估Rotarex经皮机械性清除血栓(PMT)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所致急性下肢缺血的近中期效果,分析不同病因急性下肢缺血对保肢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7年6月两医学中心采用Rotarex PMT术治疗的89例(96条患肢)急性下肢缺... 目的评估Rotarex经皮机械性清除血栓(PMT)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所致急性下肢缺血的近中期效果,分析不同病因急性下肢缺血对保肢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7年6月两医学中心采用Rotarex PMT术治疗的89例(96条患肢)急性下肢缺血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1例(56肢),女38例(40肢),平均年龄(64.3±7.2)(37~96)岁。96条患肢中急性动脉栓塞31肢,急性动脉血栓形成36肢,移植物血栓形成29肢。主要研究终点为保肢率,以病因学作亚组分析;次要研究终点包括靶病变通畅率、大出血并发症、术后30 d内死亡率和再手术率。结果术后大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3.4%(3/89)。术后30 d内死亡率为4.5%(4/89)。术后1年、2年总靶病变一期通畅率分别为77%、67%,二期通畅率>80%。术后1年、2年总保肢率分别为83.4%、71.8%。亚组分析显示急性动脉栓塞组患者术后2年保肢率为90.3%,显著高于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组患者(65.2%,P=0.047;HR=4.2,95%CI=1.1~11.4)和移植物血栓形成组患者(60.1%,P=0.037;HR=4.9,95%CI=1.2~15.1)。移植物血栓形成组、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组、急性动脉栓塞组再手术率分别为20.1%(6/29)、13.9%(5/36)、3.2%(1/31)。结论 Rotarex PMT术治疗急性下肢缺血安全、有效,尤其是对急性动脉栓塞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缺血 Rotarex系统 经皮机械性清除血栓 血管成形 支架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