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1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赋Orlicz范数的Musielak-Orlicz序列空间的Gateaux可微点与Frechet可微点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廷辅 郝翠霞 刘莉芳 《数学物理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5-153,共9页
该文给出赋 Orlicz范数的 Musielak- Orlicz序列空间中 Gateaux可微点 (光滑点 )与Frechet可微点 (强光滑点 )的判定准则 .
关键词 0rlicz范数 MUSIELAK-ORLICZ序列空间 Frechet可微 gateaux可微点 光滑 BANACH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脉冲微孔喷射法的微滴按需调控及直接沉积凸点研究
2
作者 董伟 贾赞儒 +2 位作者 许富民 王旭东 赵阳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8-186,共9页
微滴喷射的稳定性和微滴尺寸的按需制备是实现芯片封装中凸点直接制备的重要前提。采用脉冲微孔喷射法(POEM)进行SAC305商用无铅焊料的喷射实验,探究了微滴喷射过程中,脉冲波形、传动杆与微孔的距离和微孔直径等工艺参数相互作用对喷射... 微滴喷射的稳定性和微滴尺寸的按需制备是实现芯片封装中凸点直接制备的重要前提。采用脉冲微孔喷射法(POEM)进行SAC305商用无铅焊料的喷射实验,探究了微滴喷射过程中,脉冲波形、传动杆与微孔的距离和微孔直径等工艺参数相互作用对喷射稳定性和粒子尺寸的影响,对制得焊球的表面及组织形貌、成分和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协同关键工艺参数能够实现微滴的稳定喷射及尺寸的按需调控,目标粒径与实际尺寸偏差在4%以内,能够满足凸点制备稳定按需的前提条件。微滴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结果表明,氩气氛围中的冷速远低于氦气氛围,因此组织更粗大。结合上述结果,直接在纯铜板上制备凸点,形成了冶金层,表明了该技术的可行性,为凸点的直接制备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孔喷射法 SAC305 BGA焊球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摩擦形式的齿轮油抗微点蚀性能评价
3
作者 苏桐 鞠超 +3 位作者 赵勤 郑东东 郭峰 王晓波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90,共10页
为高效研究齿轮油及添加剂对齿面微点蚀影响规律,降低研究初期抗微点蚀齿轮油开发的成本,采用四球试验机、往复摩擦试验机(SRV)及滑滚摩擦试验机(MPR)考察了PAO基础油、由市售高性能复合剂调和的齿轮油以及由通用齿轮油复合剂调和的齿... 为高效研究齿轮油及添加剂对齿面微点蚀影响规律,降低研究初期抗微点蚀齿轮油开发的成本,采用四球试验机、往复摩擦试验机(SRV)及滑滚摩擦试验机(MPR)考察了PAO基础油、由市售高性能复合剂调和的齿轮油以及由通用齿轮油复合剂调和的齿轮油的摩擦学行为与抗微点蚀性能的对应性,并分析MPR试验后辊子表面3种齿轮油对微点蚀造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四球机法未能凸显不同添加剂之间的微点蚀差异,SRV试验机在低频重载条件下的摩擦测试结果与3种齿轮油的实际应用中抗微点蚀性能保持一致.此外,MPR滑滚摩擦试验结合辊子表面形貌及元素分析能够有效地区分不同齿轮油的抗微点蚀性能,其中基础油由于较差的润滑,对摩擦副表面起到机械抛光作用使微点蚀面积仅为1.36%,高性能复合剂的添加导致了1.45%的微点蚀面积,优于通用复合剂作用下4.67%的结果,这是由于表面形成了含硼化合物保护膜.对此本文中提出了采用SRV初步评价与MPR相结合的经济高效抗微点蚀性能评价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油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溶性纳米LaF_(3)的抗微点蚀性能研究
4
作者 张亚江 范淑光 +3 位作者 张玉娟 余来贵 张平余 张晟卯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2-592,共11页
研究了LaF_(3)纳米微粒作为抗微点蚀添加剂在边界润滑条件下改善轴承钢微点蚀及磨损行为的潜力.用摩擦磨损试验机(SRV-5)进行了模拟接触疲劳试验,用三维光学轮廓仪(Contour GT-K)测量了磨损痕迹的三维结构和磨损体积,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研究了LaF_(3)纳米微粒作为抗微点蚀添加剂在边界润滑条件下改善轴承钢微点蚀及磨损行为的潜力.用摩擦磨损试验机(SRV-5)进行了模拟接触疲劳试验,用三维光学轮廓仪(Contour GT-K)测量了磨损痕迹的三维结构和磨损体积,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分析钢盘磨损表面的形貌及元素分布.模拟接触疲劳试验和三维表征结果表明:二(2-乙基己基)磷酸(D2EHPA)修饰LaF_(3)纳米微粒具有优异的抗微点蚀性能.表面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载荷的增大和试验时间的延长,齿轮油润滑的钢盘表面的微点蚀损伤越来越严重,而LaF_(3)纳米微粒的加入使磨损表面更为光滑平整,粗糙度大幅降低,有效抑制了微点蚀的萌生和发展,但没有在磨损表面检测到LaF_(3)纳米微粒的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氟化镧 纳米添加剂 边界润滑 滚动接触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润滑滚滑接触条件下轴承钢微点蚀的试验观察
5
作者 李帅 姜程 +5 位作者 娄文静 韩一鸣 马昭群 郭峰 王晓波 刘海超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1-241,共11页
微点蚀作为1种表面起源型早期失效,严重制约了滚动轴承的精度寿命,目前对微点蚀的产生机理仍未完全揭示.本研究中使用微点蚀试验机研究了合成油润滑条件下滑滚比、卷吸速度和硫磷抗磨添加剂对GCr15轴承钢表面微点蚀的影响.考察了数百万... 微点蚀作为1种表面起源型早期失效,严重制约了滚动轴承的精度寿命,目前对微点蚀的产生机理仍未完全揭示.本研究中使用微点蚀试验机研究了合成油润滑条件下滑滚比、卷吸速度和硫磷抗磨添加剂对GCr15轴承钢表面微点蚀的影响.考察了数百万次循环应力下微点蚀表面形貌、微点蚀面积占比、摩擦系数与振动加速度的演化过程.首先进行了不同滑滚比条件下轴承钢的微点蚀试验,发现在接近纯滚动时,由于其较小的剪切应力会导致轻微的微点蚀损伤;随着滑滚比增大,界面剪切应力增大,微点蚀损伤呈增大趋势;继续增大滑滚比导致滚子表面的磨损和抛光效应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微点蚀.其次进行了不同卷吸速度条件下轴承钢的微点蚀试验,发现在裂纹产生之后,高的卷吸速度和所用的正滑滚比会导致封闭在裂纹中的润滑油难以排出,产生高的油压,从而加速裂纹的扩展和表层金属的剥落.最后进行了硫化异丁烯和磷酸三甲酚酯作添加剂时对轴承钢微点蚀的影响,发现试验条件下2种添加剂对微点蚀的产生均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产生的微点蚀形貌存在较大的差异.含硫的抗磨剂硫化异丁烯产生了孤立分布且剥落面积较大的微点蚀浅坑,分析认为在裂纹产生之后硫元素加速裂纹的扩展与表层金属的剥落.含磷的抗磨剂磷酸三甲酚酯产生了密集的微裂纹和微凹坑,其在轴承钢表面形成的金属磷酸盐薄膜较薄且不均匀,不足以隔开粗糙峰的直接接触,从而促进了微点蚀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滚接触 轴承润滑 硫-磷添加剂 润滑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二甲双胍碳点促进炎症微环境下人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
6
作者 王凯 李永凯 +2 位作者 黄姣 徐凌 危晶晶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760-1770,共11页
目的拟制备一种新型二甲双胍碳点(metformin carbon dots,MCDs),以促进炎症微环境下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hPDLSCs)的成骨分化潜能。方法以二甲双胍(metformin,Met)为前体,分别联合柠檬酸(citric acid,... 目的拟制备一种新型二甲双胍碳点(metformin carbon dots,MCDs),以促进炎症微环境下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hPDLSCs)的成骨分化潜能。方法以二甲双胍(metformin,Met)为前体,分别联合柠檬酸(citric acid,CA)、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A)或羧甲基壳聚糖(carboxymethyl chitosan,CS)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3种不同类型的MCDs(分别记为MCDsCA、MCDsAA、MCDsCS),通过透射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表征其理化特性。使用CCK-8、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评估3种MCDs的生物相容性及其细胞摄取能力。采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和ALP活性测定筛选出在炎症微环境下促进hPDLSCs成骨分化效果最佳的MCDs类型。通过ALP和茜素红S(alizarin red S,ARS)染色、qRT-PCR、Western blot等实验评估最适浓度下MCDsCS及其原料(Met+CS)对炎症微环境下hPDLSCs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成功合成3种具备良好理化性质和生物相容性的纳米级MCDs,且其均能被hPDLSCs成功摄取。MCDsCA和MCDsAA在较低浓度(0~0.50 mg/mL)内均能显著促进hPDLSCs的增殖,MCDsCS在较宽浓度(0~2.00 mg/mL)内表现出优异的细胞相容性;在炎症微环境下,MCDsCA和MCDsAA对hPDLSCs的ALP表达无明显改善,而MCDsCS则以浓度依赖性方式显著促进hPDLSCs的ALP表达,以0.10 mg/mL效果最佳(P<0.05)。0.10 mg/mL的MCDsCS相较于Met+CS更能显著促进炎症微环境下hPDLSCs的ALP表达和钙结节形成,提高成骨相关基因(ALP、Runt相关转录因子2、Ⅰ型胶原、骨钙素)和蛋白质(ALP、Runt相关转录因子2、骨钙素)的表达(P<0.01),降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P<0.01)。结论成功制备出一种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新型MCDsCS,可有效促进炎症微环境下hPDLSCs的成骨分化,并发挥抗炎作用,有望成为牙周炎治疗的潜在纳米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牙周膜干细胞 成骨分化 炎症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点城市流域微塑料排放量估算与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程楷文 冯三三 +2 位作者 薛宇轩 韩锋 李晓阁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265-3272,共8页
小型城市河流被认为是河流垃圾(尤其是微塑料)进入海洋的主要途径,而关于微塑料排放量估算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入海口,且在计算过程中很少同时考虑塑料(≥5 mm)和微塑料(<5 mm)两种类型。研究以我国西部重要节点城市——宣威市为研究区... 小型城市河流被认为是河流垃圾(尤其是微塑料)进入海洋的主要途径,而关于微塑料排放量估算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入海口,且在计算过程中很少同时考虑塑料(≥5 mm)和微塑料(<5 mm)两种类型。研究以我国西部重要节点城市——宣威市为研究区域,基于PyFlwDir方法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构建了该市的二级子流域河网系统,并结合河流污染物入海输入评估模型(The Model to Assess River Inputs of Pollutants to Seas,MARINA-Plastics),对其城市流域微塑料排放量进行系统估算。研究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人口密度、塑料垃圾量、土地利用及河流地理分布数据等因素,结果显示,宣威市流域微塑料总产量约为1019.74 kg/a,其中市中心所在流域的产量最高(22.58%)。在影响因素方面,点源污染是影响城市流域微塑料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首次聚焦节点城市流域的微塑料排放特征,为深入分析流域微塑料污染影响因素和制定城市塑料垃圾管控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塑料 城市流域 排放量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点同步起爆的微装药输出压力数值模拟仿真研究
8
作者 陈艳香 李红兰 王文涛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2-97,共6页
采用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了微装药在单点、两点、三点、四点及六点同步起爆下的压力输出。其中,三点同步起爆的输出能量最大,而六点同步起爆无法在起爆中心形成爆轰波叠加。在三点同步起爆模式下,随着起爆中心距增加,输出能量降... 采用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了微装药在单点、两点、三点、四点及六点同步起爆下的压力输出。其中,三点同步起爆的输出能量最大,而六点同步起爆无法在起爆中心形成爆轰波叠加。在三点同步起爆模式下,随着起爆中心距增加,输出能量降低至与单药柱相同。当三点同步起爆的起爆中心距为0.35 mm时,装药量为0.78 mg,输出压力可达到8.16 GPa。并且,在三点同步起爆下,提出以PDMS薄膜作为能量吸收元件,有效提高引信系统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爆 装药 输出压力 数值模拟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细胞转录组测序解析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肿瘤微环境特征及潜在的治疗靶点
9
作者 彭涵 潘雨薇 +3 位作者 王雪松 孙翊馨 黄硕 梁后杰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69-1080,共12页
目的通过分析转录组和单细胞转录组数据,建立高糖及胰腺癌原位小鼠模型探究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PDAC)合并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肿瘤微环境变化并寻找潜在治疗靶点。方法整合单细胞转录组和普通转录组数据,采用生物信息学... 目的通过分析转录组和单细胞转录组数据,建立高糖及胰腺癌原位小鼠模型探究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PDAC)合并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肿瘤微环境变化并寻找潜在治疗靶点。方法整合单细胞转录组和普通转录组数据,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PDAC合并DM(DM组)以及PDAC不合并DM组(non-DM组)的肿瘤细胞和肿瘤免疫微环境特征。将20只6周龄雄性C57BL/6小鼠(体质量18~20 g),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0):高糖组(STZ组),连续腹腔注射溶于柠檬酸盐缓冲液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50 mg/kg,终浓度1%);对照组(Control组),同步注射等量不含STZ的柠檬酸盐缓冲液。采用尾尖血糖检测小鼠血糖水平。将胰腺肿瘤细胞原位接种于对照组和STZ组小鼠后,收集肿瘤浸润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评估高糖环境对以下指标的影响:总CD8^(+)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数量;表达Ki67、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颗粒酶B(granzyme B,GZMB)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的CD8^(+)T细胞亚群数量;CD8^(+)T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ymphocyte activation gene-3,LAG-3)和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 cell immunoglobulin and mucin domain-3,Tim-3)的表达水平;肿瘤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的表达情况;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I,MHC-Ⅰ)和甘露糖受体(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206,CD206)的表达情况。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揭示了,与non-DM组相比,DM组中显著上调基因与预后不良相关(P<0.001),2型导管细胞比例增加,具有更高的拷贝数变异水平(P<0.001);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中,DM组Treg细胞的比例增加(P<0.05),CD8^(+)T细胞的耗竭得分升高(P<0.001),并伴随效应分子的表达下调,抑制性检查点的表达上升,M2样巨噬细胞的M2得分显著增高(P<0.001)。动物实验及流式细胞术实验发现,与Control组相比,STZ组小鼠生存时间更短(P<0.001),总体CD8^(+)T细胞比例减少(P<0.01),Treg细胞比例增加(P<0.001),表达Ki67、TNF-α、GZMB、IFN-γ的CD8^(+)T细胞比例降低(P<0.001),CD8^(+)T细胞表面PD-1(P<0.001)、LAG-3(P<0.001)和Tim-3(P<0.01)表达上升,肿瘤细胞表面PD-L1表达上调(P<0.001),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表面CD206分子表达上升(P<0.001),而MHC-Ⅰ分子表达下调(P<0.001)。结论高糖促进PDAC免疫抑制性微环境形成;针对2型导管细胞及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细胞,并结合免疫检查点双重抗体治疗,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胰腺癌 单细胞转录组 肿瘤环境 治疗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nO_(2)的开关型荧光碳点纸基微流控芯片测定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
10
作者 乐薇 杨宝菊 +2 位作者 马奕婷 万碧琴 高倩智子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25-1031,共7页
MnO_(2)纳米颗粒可使柠檬酸与尿素制备的碳点荧光猝灭,体系被“关闭”;加入绿原酸后,绿原酸可与MnO_(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碳点的荧光恢复,体系被“打开”,恢复的荧光强度与绿原酸的质量浓度呈相关性。以滤纸为纸基材料,采用剪切粘贴法... MnO_(2)纳米颗粒可使柠檬酸与尿素制备的碳点荧光猝灭,体系被“关闭”;加入绿原酸后,绿原酸可与MnO_(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碳点的荧光恢复,体系被“打开”,恢复的荧光强度与绿原酸的质量浓度呈相关性。以滤纸为纸基材料,采用剪切粘贴法获得亲疏水区,于亲水区滴加碳点溶液和MnO_(2)纳米颗粒溶液,干燥后获得基于MnO_(2)的开关型荧光碳点纸基微流控芯片,直接点样后,在365 nm紫外光下拍照,分析显色斑点的红(R)、绿(G)、蓝(B)值,优化上述纸基微流控芯片的制备条件和检测条件。结果表明,在碳点质量浓度0.50 g·L^(-1)、MnO_(2)质量浓度0.087 g·L^(-1)、点样体积4μL、显色时间25 min的优化条件下,绿原酸的质量浓度在0.06~0.70 g·L^(-1)内与样品显色斑点的B/(B+G+R)值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0.059 mg·L^(-1)。按照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0.8%~99.6%。采用本方法对实际金银花样品平行分析5次,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6.5%,所得的测定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O_(2)纳米颗粒 纸基流控芯片 绿原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多普勒角点特征与Non-Local机制的穿墙雷达人体步态异常终止行为辨识技术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小鹏 高炜程 渠晓东 《雷达学报(中英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86,共19页
穿墙雷达能够穿透建筑物墙体,实现室内人体目标探测。利用深度学习提取不同肢节点的微多普勒特征,可以有效辨识障碍物后的人体行为。但是,当生成训练、验证集与生成测试集的受试者不同时,基于深度学习的行为识别方法测试准确率相对验证... 穿墙雷达能够穿透建筑物墙体,实现室内人体目标探测。利用深度学习提取不同肢节点的微多普勒特征,可以有效辨识障碍物后的人体行为。但是,当生成训练、验证集与生成测试集的受试者不同时,基于深度学习的行为识别方法测试准确率相对验证准确率往往较低,泛化能力较差。因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微多普勒角点特征与Non-Local机制的穿墙雷达人体步态异常终止行为辨识技术。该方法利用Harris与Moravec检测器提取雷达图像上的角点特征,建立角点特征数据集;利用多链路并行卷积和Non-Local机制构建全局上下文信息提取网络,学习图像像素的全局分布特征;将全局上下文信息提取网络重复堆叠4次得到角点语义特征图,经多层感知机输出行为预测概率。仿真和实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识别室内人体步行过程中存在的坐卧、跌倒等突发步态异常终止行为,在提升识别准确率、鲁棒性的前提下,有效控制泛化精度误差不超过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墙雷达 人体行为识别 多普勒特征 特征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点蚀损伤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景鑫 姜程 +2 位作者 李维民 刘海超 栗心明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5-728,共14页
微点蚀是高应力滑滚接触副在润滑油膜不能充分建立的条件下由于表面粗糙度的塑性变形引发的1种表面起源型疲劳损伤现象,常见于硬齿面齿轮、滚动轴承等关键机械零部件中,严重影响运动部件传动精度、服役寿命及可靠性.本文中重点调研了微... 微点蚀是高应力滑滚接触副在润滑油膜不能充分建立的条件下由于表面粗糙度的塑性变形引发的1种表面起源型疲劳损伤现象,常见于硬齿面齿轮、滚动轴承等关键机械零部件中,严重影响运动部件传动精度、服役寿命及可靠性.本文中重点调研了微点蚀研究与润滑材料评价所用的试验方法、微点蚀的成因及其关键影响因素,总结了微点蚀形成所涉及的表面/次表面微裂纹萌生及可能的演化过程.从摩擦学角度给出了工程实践中抑制微点蚀的可行性措施,并对未来关于微点蚀的重点研究问题进行了展望.本文中对润滑界面微点蚀失效分析、表面合理润滑设计和润滑油品抗微点蚀的添加剂关键组分筛选与评定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滚接触 失效分析 润滑材料 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储直流微电网中光伏与储能单元控制策略研究
13
作者 潘欢 宁显华 +2 位作者 李峰 吴嘉欣 刘长金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59-70,共12页
在光储孤岛直流微电网中,需要最大化利用光伏发电,通常对光伏系统采用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MPPT)技术。但传统的MPPT控制速度慢、精度低,特别是在局部阴影情形下极易陷入局部最优解。基于此,首先提出一种将布... 在光储孤岛直流微电网中,需要最大化利用光伏发电,通常对光伏系统采用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MPPT)技术。但传统的MPPT控制速度慢、精度低,特别是在局部阴影情形下极易陷入局部最优解。基于此,首先提出一种将布谷鸟搜索算法与电导增量法相结合的混合MPPT控制。利用布谷鸟搜索算法快速全局寻优,再使用电导增量法精确定位,实现快速而准确地跟踪最大功率点。储能单元是光储直流微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输出电流均分、荷电状态(stateof charge, SoC)均衡和直流母线电压稳定是主要控制目标。但电流均分受线路电阻差异的影响,进而影响SoC均衡和直流母线电压稳定,于是设计一种新的电压电流双环控制策略以实现上述目标。该策略在电压外环采用母线电压作为反馈值,在电流内环中设计了基于一致性算法的控制策略,将SoC与指数函数结合并引入加速因子,使得在充放电过程中实现SoC的快速均衡。所提控制策略既不需要下垂控制,也无需二次补偿控制,减轻了通信负担。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直流微电网系统模型,验证所设计新的混合MPPT控制和电压电流双环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网 最大功率跟踪控制 电压电流双环控制 电流均分 SoC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共享储能站的多能互补微能源网外衍响应双层优化
14
作者 李金 刘科孟 +4 位作者 许丹莉 高为举 黄磊 吴浩星 华昊辰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56,共14页
高比例新能源接入能源系统带来的强不确定性使系统内部优化运行变得困难,同时可能导致不确定性风险外溢,从而影响到上级电网稳定运行。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共享储能站的多能互补微能源网系统外衍响应双层协调优化策略。首先,构建了微能... 高比例新能源接入能源系统带来的强不确定性使系统内部优化运行变得困难,同时可能导致不确定性风险外溢,从而影响到上级电网稳定运行。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共享储能站的多能互补微能源网系统外衍响应双层协调优化策略。首先,构建了微能源网系统能源设备运行模型,并提出了共享储能站运行方式和盈利机制。其次,以微能源网系统运营商为上层,共享储能站运营商为下层,建立考虑2个不同利益体的双层协调优化模型。然后,通过Hong的(2m+1)点估计法量化风光不确定性,并利用基于KKT条件和Big-M将双层非线性优化模型转化为单层混合整数优化模型。最后,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能有效防止风光不确定性风险外溢,减少了微能源网运营商6.3%的运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网系统 风险外溢 共享储能站 Hong的(2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硼掺杂碳量子点的镁合金腐蚀预警涂层及其性能研究
15
作者 谢馨媛 徐晨凯 +2 位作者 董彦豪 邹敏敏 张优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4-73,共10页
目的 提高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且实现腐蚀预警,提高使用寿命,监测服役状态。方法 以AZ91D镁合金为基体,通过引入对Mg^(2+)有高选择性的荧光探针硼掺杂碳量子点(Boron-doped Carbon Dots,BCDs),制备了具有腐蚀预警性能的微弧氧化-溶胶凝... 目的 提高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且实现腐蚀预警,提高使用寿命,监测服役状态。方法 以AZ91D镁合金为基体,通过引入对Mg^(2+)有高选择性的荧光探针硼掺杂碳量子点(Boron-doped Carbon Dots,BCDs),制备了具有腐蚀预警性能的微弧氧化-溶胶凝胶碳量子点(Micro-Arc Oxidation-Sol-Gel-Boron-doped Carbon Dots,MAO-SG-BCDs)复合涂层。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拉曼光谱、荧光光谱等手段研究BCDs的结构、成分对镁离子及镁合金腐蚀表面的荧光性质。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电化学测试等方法对复合涂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 随着在3.5%(质量分数)Na Cl腐蚀溶液中浸泡时间的增加,与未掺杂BCDs的微弧氧化-溶胶凝胶(Micro-Arc Oxidation-Sol-Gel,MAO-SG)涂层样品相比,MAO-SG-BCDs表面在紫外光照射下逐渐呈现出蓝色荧光。浸泡7 d后,MAO-SG-BCDs复合涂层的腐蚀产物膜更加致密均匀,且低频区阻抗值高于未掺杂BCDs的样品,其腐蚀电位有所提升,腐蚀电流密度、腐蚀速率均降低2个数量级,表明BCDs可以有效提升涂层的耐蚀性能。结论 BCDs可作为镁合金腐蚀预警的荧光探针材料,将其添加到微弧氧化和溶胶凝胶复合涂层中,不仅可以提升镁合金AZ91D的耐蚀性能,还兼具对基体的腐蚀荧光预警响应。为开发有效的镁合金腐蚀预警材料及智能防腐涂层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掺杂碳量子 镁合金 弧氧化 溶胶凝胶 防腐 腐蚀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掺杂碳量子点的疏水荧光复合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6
作者 王勃东 刘一凡 +4 位作者 刘乐 黄小玲 杨文童 张洪文 姜彦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9-72,共4页
以柠檬酸钙和尿素为原料,通过微波法制备了具有黄绿色荧光特性的氮掺杂碳量子点(N-CQDs)。在氮气氛围下制备聚苯乙烯(PS)微球,在PS微球表面复合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和N-CQDs,制备了具有荧光的微纳结构超疏水CQDs@PS复合微球。通过傅里叶... 以柠檬酸钙和尿素为原料,通过微波法制备了具有黄绿色荧光特性的氮掺杂碳量子点(N-CQDs)。在氮气氛围下制备聚苯乙烯(PS)微球,在PS微球表面复合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和N-CQDs,制备了具有荧光的微纳结构超疏水CQDs@PS复合微球。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热重分析仪对N-CQDs和荧光CQDs@PS复合微球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微波法制备的N-CQDs具有共轭结构,荧光CQDs@PS复合微球呈树莓状结构,接触角可以达到152°,疏水效果良好且热稳定性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 荧光 纳结构 疏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欠过补偿离焦误差对显微干涉测量高深宽比结构深度的影响
17
作者 刘秋言 高志山 +4 位作者 鲍帅 乔文佑 霍霄 袁群 郭珍艳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32,共12页
在主动补偿型显微干涉技术测量硅基高深宽比结构时,当物镜焦面与沟槽底部未重合,由于变形镜被施加了欠补偿或过补偿的离焦量,尽管可以得到清晰的底部成像,但物镜焦面偏离沟槽底部,导致干涉信号包络偏移,进而影响深度及其他关键形貌参数... 在主动补偿型显微干涉技术测量硅基高深宽比结构时,当物镜焦面与沟槽底部未重合,由于变形镜被施加了欠补偿或过补偿的离焦量,尽管可以得到清晰的底部成像,但物镜焦面偏离沟槽底部,导致干涉信号包络偏移,进而影响深度及其他关键形貌参数的测量精度。为此,本研究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与角谱衍射理论构建了三维点扩散函数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设计逆滤波器以模拟变形镜的像差补偿过程。通过仿真定量分析了欠补偿和过补偿离焦误差对深度测量的影响,提出了离焦像差补偿的容差判据。随后,通过主动补偿型近红外显微干涉系统进行了实验,以验证仿真提出的容差判据在实际测量中的有效性,并明确离焦误差对测量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离焦误差小于±3λ时,深度测量的相对误差低于1%,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显干涉 深度测量 三维扩散函数 高深宽比结构 离焦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润滑油添加剂对齿轮微点蚀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王云飞 张建荣 苏朔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9-118,共10页
探索建立微牵引力测定仪(MTM)、聚离子束、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光谱相结合的方法对齿轮微点蚀进行识别和评价。研究发现:添加剂的减摩性能和抗磨性能是影响其抗微点蚀性能的关键因素,在MTM试验中存在一个摩擦轨迹... 探索建立微牵引力测定仪(MTM)、聚离子束、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光谱相结合的方法对齿轮微点蚀进行识别和评价。研究发现:添加剂的减摩性能和抗磨性能是影响其抗微点蚀性能的关键因素,在MTM试验中存在一个摩擦轨迹宽度不大于400μm、摩擦因数不小于0.097的微点蚀易产生区域,添加剂和配方的研发应避开这个微点蚀易产生区域,综合平衡减摩性和抗磨性;添加剂所形成的耐机械剪切的摩擦膜抗磨性能越好,使得MTM试验中的摩擦轨迹更窄,应力更集中,更易产生微点蚀;在产生微点蚀的润滑体系中引入降低体系摩擦因数的添加剂可改善其抗微点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离子束 添加剂 摩擦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弹性管模型预测控制的多能微网群能量优化管理
19
作者 谢鹏 蔡泽祥 +1 位作者 嘉有为 史梦鸽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7-187,共11页
可再生能源出力和负荷需求的固有不确定性使得多能微网群能量优化管理成为极具挑战性的重要问题。提出一种计及电、热能点对点交易机制的多能微网集群能量优化管理架构,该架构采用基于管模型预测控制理论的两阶段滚动时域协同优化方案,... 可再生能源出力和负荷需求的固有不确定性使得多能微网群能量优化管理成为极具挑战性的重要问题。提出一种计及电、热能点对点交易机制的多能微网集群能量优化管理架构,该架构采用基于管模型预测控制理论的两阶段滚动时域协同优化方案,以增强能量优化管理策略在源、荷双侧不确定性影响下的可实施性。为克服常规管模型预测控制理论在应用中普遍存在的保守性问题,提出一种弹性管模型预测控制改进技术,可根据滚动优化时域内源、荷预测精度自适应调整“管”的外形,实现优化策略鲁棒性与经济性的灵活协调。此外,考虑到待求解模型具有显著的非凸、非线性、多维变量以及去中心化特点,设计了一种新型分布式分解协调算法进行模型求解。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保障能量优化管理策略具备较好经济效益和较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兼具应对不确定性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能网群 能量管理 管模型预测控制 能量交易 滚动时域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仿真的微针裁剪过程研究
20
作者 谭心玥 倪常茂 +4 位作者 程霖远 杨邓飞 童贝 黄玉钊 黄立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3-192,共10页
在高密度阵列型微针植入大脑的过程中,由于尖端覆盖面积较大,为避免植入时刺破大血管,需要对阵列中相应位置的微针进行裁剪,同时确保其余微针不受影响。为确定裁剪机构最佳的放置点、推动速度等参数,采用实验与有限元仿真相结合的方法... 在高密度阵列型微针植入大脑的过程中,由于尖端覆盖面积较大,为避免植入时刺破大血管,需要对阵列中相应位置的微针进行裁剪,同时确保其余微针不受影响。为确定裁剪机构最佳的放置点、推动速度等参数,采用实验与有限元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裁剪过程进行研究。首先,设计了三点弯曲实验,获取仿真计算需要的微针力学参数;其次,基于实验结果,在仿真软件Abaqus 2021中建立简化的阵列型微针与裁剪机构模型,探究了裁剪机构的放置位置、运动速度和对齐偏差对裁剪效果的影响;最后,采用仿真优化后的参数进行微针裁剪实验。结果显示,裁剪机构放置时距微针根部的距离为1 mm,裁剪速度为7.5 mm/s为最优参数;采用该参数进行的实际微针裁剪成功率达到97.9%,且裁剪操作未对阵列中其他微针造成影响。本研究结果将为后续不同类型高密度微针阵列裁剪机构的结构和运动参数设计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裁剪机构 有限元 弯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