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超声速气流中支板液体喷注的数值研究
1
作者 王永康 钱丽娟 +2 位作者 韩桂来 王大高 周芳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152-3164,共13页
斜爆轰发动机燃烧室爆轰燃烧是预混燃烧,发动机进气道燃料预混是斜爆轰发动机运行的前提和关键.现有研究多集中于气相燃料,针对更加接近工程实际的液体燃料研究较少.高超声速来流与液相作用伴随着更多流动物理过程,影响参数多,研究更为... 斜爆轰发动机燃烧室爆轰燃烧是预混燃烧,发动机进气道燃料预混是斜爆轰发动机运行的前提和关键.现有研究多集中于气相燃料,针对更加接近工程实际的液体燃料研究较少.高超声速来流与液相作用伴随着更多流动物理过程,影响参数多,研究更为复杂.文章采用数值模拟手段,求解二维可压缩雷诺时均Navier-Stokes(RANS)方程,结合CLSVOF(coupled level set and volume of fluid)相界面捕捉方法.以高超声速横向来流与液相射流作用模型,系统研究了来流马赫数、液相射流角度和速度对液相燃料破碎、输运及混合的动力学行为的影响规律.在高超声速气流作用下,射流液柱受压力梯度影响向下游弯曲随气流运动,逐步呈现出液柱、连续液膜、液丝状、液块状和气液混合层5种液相演化形态.液相射流角度和速度对液相连续液膜特征和破碎距离有一定作用,进而对下游截面液相分布以及剪切层扰动造成影响.来流马赫数对压力梯度有一定作用,通过压力梯度对下游液相分布的纵向高度造成影响.综合参数分析,液相燃料射流穿透深度与总压损失成正比,改变射流角度是增加穿透深度、提升发动机性能更为有效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爆轰发动机 液体射流 高超声速 多相流 液体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除冰冲击射流多相流耦合模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龚淼 申远航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9-236,共8页
以飞机除冰喷洒作业为研究对象,对冲击射流与冲击壁面进行建模和数值模拟,分析了冲击壁面的速度压力分布特性。用相场函数φ解释了相场和水平集模型模拟出的射流偏转现象,探讨了冲击射流周围压强分布梯度不均匀的原因,以Realizable k-... 以飞机除冰喷洒作业为研究对象,对冲击射流与冲击壁面进行建模和数值模拟,分析了冲击壁面的速度压力分布特性。用相场函数φ解释了相场和水平集模型模拟出的射流偏转现象,探讨了冲击射流周围压强分布梯度不均匀的原因,以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为基础对比了不同多相流数值模型的模拟结果。发现冲击射流的截面沿着中心轴线呈锥状发展,在滞点处流速迅速衰减为0,压强达到最大值。壁面射流在偏离滞点0.15~0.2 m的位置逐渐获得最大流动速度。最后对比了实验常用的紊流系数与不同多相流模型的模拟结果。综合考虑模型模拟出的速度、压力分布特性及射流紊流系数得出结论:混合物模型和相传递混合模型比较适合进行飞机除冰射流以及类似的大流速、多流体微团类的流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除冰 冲击射流 多相流 速度场 压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流强化非填料式溶气设备的工作性能
3
作者 杨磻槟 丁国栋 +2 位作者 陈家庆 冯子夏 郑佳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977-2985,共9页
溶气设备是溶气释放式微细气泡发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自主设计研发的射流强化非填料式溶气设备,对其在不同操作参数下的工作性能开展了实验研究。采用WTW手持式溶解氧测定仪实施全程在线带压测量,同时以空气在水中溶解氧浓度的变... 溶气设备是溶气释放式微细气泡发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自主设计研发的射流强化非填料式溶气设备,对其在不同操作参数下的工作性能开展了实验研究。采用WTW手持式溶解氧测定仪实施全程在线带压测量,同时以空气在水中溶解氧浓度的变化率直接表征溶气性能。结果表明,新型溶气设备在低能耗下仍具有较高的溶气性能;溶气性能随气液比的增加而增加,溶气效率随着溶气压力的增加而降低,随着进水流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氧转移传质系数随溶气压力和进水流量的增加而增加,最佳进水流量区间为0.7~0.9m^(3)/h。由于新型溶气设备在使用普通球阀减压释气成泡时,仍能产生高质量的微细气泡,占地面积远小于传统设备且不易堵塞,因此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气设备 射流强化 溶气性能 溶解氧浓度 气液两相流 多相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浓淡燃烧器出口气固浓淡射流的混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周昊 杜黎龙 +3 位作者 王正华 郑立刚 岑可法 樊建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78-182,共5页
水平浓淡燃烧器出口射流在水平方向上分为浓淡两股,浓煤粉射流位于向火侧而淡煤粉射流位于背火侧,以实现稳定着火,防止炉内结渣和高温腐蚀,并起到降低氮氧化物(NOx)排放的作用,但由于浓淡两股煤粉空气射流之间仅有较薄的隔板加以分隔,... 水平浓淡燃烧器出口射流在水平方向上分为浓淡两股,浓煤粉射流位于向火侧而淡煤粉射流位于背火侧,以实现稳定着火,防止炉内结渣和高温腐蚀,并起到降低氮氧化物(NOx)排放的作用,但由于浓淡两股煤粉空气射流之间仅有较薄的隔板加以分隔,因此往往存在浓淡煤粉射流是否在出口后不久即发生混合,导致浓淡分离效果丧失的疑 虑。该文通过气固两相模化实验,采用基于光学波动法的激光光纤探针对水平浓淡气固两相射流在燃烧器出口外浓淡两股射流的混合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平浓淡燃烧器出口气固两相射流的浓淡分离效果能在较长的射程内得以维持,从而保证了浓淡燃烧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浓淡燃烧器 气固浓淡射流 混合特性 锅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水射流的CFD仿真及分析 被引量:37
5
作者 陈春 聂松林 +1 位作者 吴正江 李壮云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3-105,共3页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方法对高压水射流进行了多相流的数值模拟,侧重研究在稳态湍流下的两相流和三相流条件下的水射流的动态特性,比较分析了淹没射流与非淹没射流下磨料水射流与纯水射流的区别,并对可视化的图形图像和计算结果进...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方法对高压水射流进行了多相流的数值模拟,侧重研究在稳态湍流下的两相流和三相流条件下的水射流的动态特性,比较分析了淹没射流与非淹没射流下磨料水射流与纯水射流的区别,并对可视化的图形图像和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非淹没条件下磨料水射流是高压水切割工具的有效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水射流 多相流 淹没流与非淹没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负推力现象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唐嘉宁 李世鹏 王宁飞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5-329,343,共6页
针对水下固体火箭发动机工作环境压强高的特点,结合固体推进剂的燃烧特性,采用UDF方法定义喷管入口边界条件,建立了固体推进剂燃气质量生成与水下超音速气体射流的耦合计算模型。将该模型的计算结果与水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实验测量结果... 针对水下固体火箭发动机工作环境压强高的特点,结合固体推进剂的燃烧特性,采用UDF方法定义喷管入口边界条件,建立了固体推进剂燃气质量生成与水下超音速气体射流的耦合计算模型。将该模型的计算结果与水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实验测量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研究发现,水下固体火箭发动机在点火初期会出现负推力现象,负推力产生的原因是发动机点火初期,喷管内被过度压缩的燃气冲出喷管后,在喷管尾部形成一个超音速燃气泡,超音速流动使泡内压强降低;同时受到流动惯性作用的影响,气泡持续膨胀使泡内压强进一步大幅降低,发动机前后端面上的压差最终导致负推力现象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固体火箭发动机 负推力 水下气体射流 多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管进料区内气体射流流动行为的调控及工业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梦溪 范怡平 +2 位作者 闫子涵 姚秀颖 卢春喜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496-2513,共18页
射流促使提升管反应器中产生了重要的介尺度流动结构,对产品的收率、选择性以及提升管内壁的结焦都有重要的影响。对近年来提升管进料区内射流流动行为及调控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二次流是造成传统进料区原料-催化剂浓度不匹配的主要原因... 射流促使提升管反应器中产生了重要的介尺度流动结构,对产品的收率、选择性以及提升管内壁的结焦都有重要的影响。对近年来提升管进料区内射流流动行为及调控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二次流是造成传统进料区原料-催化剂浓度不匹配的主要原因。基于Kutta-Joukowski升力定律,从理论上介绍了二次流形成的机理以及主流、二次流轨迹的预测模型,给出了油剂逆流接触这一强化手段。针对常规催化裂化、吡啶碱合成等工艺,分别介绍了油剂逆流接触、双层喷嘴等不同的进料区流场强化方法、实验室研究结果和工业应用结果。结果显示,采用进料区强化方法后可以提高目标产品的收率并显著缓解反应器内部的结焦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升管 多相流 介尺度 射流 过程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式水轮机喷嘴射流的CFD技术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贵斌 韦彩新 +1 位作者 刘洁 许萍 《水电能源科学》 2003年第1期71-72,79,共3页
为了研究喷嘴特性对冲击式水轮机性能的影响,在试验的基础上,采用CFD技术对喷嘴自由射流进行多相流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工况下,不同形状的喷嘴所产生的射流能量特性有明显差异。
关键词 冲击式水轮机 自由射流 多相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流冲击冷却过程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玉艳 王鹏 +1 位作者 白敏丽 胡成志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92-696,共5页
由于冲击射流流场较为复杂,为准确描述其流动和换热过程,需要选择合适的湍流模型和壁面函数.分别采用κ-ε模型(Standard,RNG和Realizable)、κ-ω模型(Standard和SST)和低雷诺数模型(AB,AKN,CHC,YS,LB,LS和YS)进行对比计算.对于壁面区... 由于冲击射流流场较为复杂,为准确描述其流动和换热过程,需要选择合适的湍流模型和壁面函数.分别采用κ-ε模型(Standard,RNG和Realizable)、κ-ω模型(Standard和SST)和低雷诺数模型(AB,AKN,CHC,YS,LB,LS和YS)进行对比计算.对于壁面区域,考察了标准壁面函数、尺度化壁面函数、非平衡壁面函数和增强型壁面函数的影响.探讨了速度场和湍动能场的分布规律,获得了与实验一致的结果,为今后活塞底部喷油冷却的数值模拟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荡冷却油腔 冲击射流 多相流 湍流模型 壁面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固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唐嘉宁 刘向阳 +1 位作者 李世鹏 王宁飞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21,共7页
为研究水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推力特性,采用CFD方法分析高速燃气射流与周围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多相流流场结构对发动机推力的影响,并对不同水深、不同燃烧室压强以及不同喷管扩张比情况下的推力变化规律进行讨论。研究发现:水下... 为研究水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推力特性,采用CFD方法分析高速燃气射流与周围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多相流流场结构对发动机推力的影响,并对不同水深、不同燃烧室压强以及不同喷管扩张比情况下的推力变化规律进行讨论。研究发现:水下火箭发动机推力振荡剧烈,间歇性的推力脉冲是由气体射流的颈缩/断裂现象引起的;喷管设计出口压强与环境压强之比是判断推力振荡特性的重要参数,该压强比增大时,振荡频率减小、振荡幅值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固体火箭发动机 推力 水下气体射流 多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定常喷嘴射流形状预测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韩凤琴 林志文 +1 位作者 肖业祥 久保田乔 《水电能源科学》 2005年第3期14-16,i003,共4页
在对射流进行非定常CFD解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射流直径的计算公式和射流形状的统计预测方法,并由时间平均的射流形状确定了缩流位置、膨胀率等用于设计的重要参数。
关键词 冲击式水轮机 非定常数 射流 多相流 数值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进口后混式射流粉碎中多相流混合机理及加速特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万继伟 牛争鸣 +1 位作者 廖伟丽 牛助农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418-2427,共10页
为了深入了解后混式高速水射流超细粉碎技术,以4种加速管管径条件下的液、气、固三相混合射流为对象,利用数值计算和粉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多相混合射流相间的混合机理和加速特性,探讨了颗粒在加速空间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水... 为了深入了解后混式高速水射流超细粉碎技术,以4种加速管管径条件下的液、气、固三相混合射流为对象,利用数值计算和粉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多相混合射流相间的混合机理和加速特性,探讨了颗粒在加速空间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水射流紊动掺气和卷吸作用是混合附加相的内在机理;混合射流对颗粒的加速存在分区,越靠近势流区冲击能量越大,优化喷嘴直径与加速管管径配置,迫使颗粒靠近或进入该区域可有效提高粉碎产率。颗粒在加速管内的空间分布为外层、内层高效加速区内含量最高,越靠近势流区颗粒含量越少,气流区内颗粒含量随加速管管径增大而增大。颗粒很难进入理想加速区,大部分仍依靠内、外层高效加速区加速。在保持自由射流流动形态的情况下,粉碎产率随加速管管径增大而下降,小管径对水射流能量和颗粒运动空间均具有更好的约束集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射流 混合机理 加速特性 射流粉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流体冲击射流换热特性实验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斌 曲艺 杨迪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334-2341,共8页
以纳米流体为工质对冲击射流冷却系统的综合性能进行实验,主要研究了添加纳米颗粒的纳米流体与水在不同流速、不同射流高度等条件下冲击射流的传热效率,同时也对不同种类的纳米流体的换热效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于添加了纳米颗粒... 以纳米流体为工质对冲击射流冷却系统的综合性能进行实验,主要研究了添加纳米颗粒的纳米流体与水在不同流速、不同射流高度等条件下冲击射流的传热效率,同时也对不同种类的纳米流体的换热效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于添加了纳米颗粒的冲击射流冷却系统,传热效率得到显著提高,但当质量分数达到0.5%时,传热系数变化不明显。对于不同种类的纳米流体:Cu-水、Al_2O_3-水和Al-水纳米流体,其中Cu-水的换热效率最高,存在一个特定的射流高度,使传热系数达到最大值。研究结果对设计制造轻型紧凑的高效换热器有实用的工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多相流 传热 冲击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绕圆头回转体通气空化流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段磊 王国玉 付细能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36,64,共7页
为了深入了解通气空化流动现象,利用高速全流场显示技术,对绕圆头回转体通气空化流型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重力效应和通气量对通气空化的多相流流型起主要作用。定义了弗洛德数和通气率两个无量纲数,将绕圆头回转体通气空化分为5种... 为了深入了解通气空化流动现象,利用高速全流场显示技术,对绕圆头回转体通气空化流型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重力效应和通气量对通气空化的多相流流型起主要作用。定义了弗洛德数和通气率两个无量纲数,将绕圆头回转体通气空化分为5种多相流流型,即透明空泡、透明气弹、透明分层、水气混合以及半透明水气混合。流动参数对流型的影响分为2个阶段,即重力起主要作用阶段和重力效应不明显阶段。在重力起主要作用阶段,通气率一定时,随着弗洛德数的增大,附着弹体的空泡倾斜程度变小,弹体上表面的断裂空泡转变为贴着弹体壁面的稳定空泡;弗洛德数一定时,随着通气率的增大弹体上表面断裂空泡的尺度不断增大。在重力效应不明显阶段,通气率一定时,随着弗洛德数的增大,雷诺数变大,流场的湍流强度增大,空泡尾流区域水气交换的程度加剧;弗洛德数一定时,随着通气率的增大,通气空化数减小,绕弹体的云雾状空泡逐渐转变为透明空泡。最后,进一步分析了重力影响下透明空泡脱落的非定常过程,以及反向射流作用下云雾状空泡交替脱落的非定常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气空泡 多相流流型 重力效应 通气率 反向射流 空泡脱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首次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固态流化试采工程参数优化设计
15
作者 周守为 赵金洲 +5 位作者 李清平 陈伟 周建良 魏纳 郭平 孙万通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4,共14页
我国南海的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90%以上都属于非成岩矿体,常规方法难以开采。周守为院士创新性提出了高效开发该类水合物矿体的革命性技术之一——固态流化法,并在中国南海神狐海域依托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装备和工艺等,... 我国南海的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90%以上都属于非成岩矿体,常规方法难以开采。周守为院士创新性提出了高效开发该类水合物矿体的革命性技术之一——固态流化法,并在中国南海神狐海域依托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装备和工艺等,成功试采了该类水合物。在流化试采过程中,井底射流破碎水合物矿体至细小颗粒并随钻井液向上返出,含水合物固相颗粒在温度升高、压力降低至受施工参数影响的、区别于常规静态相平衡曲线的动态相平衡状态时发生分解,使得环空液固流动变为复杂气液固多相流动,井控安全要求极高,需要对施工参数优化设计。为此,基于目标区块工程地质特征并结合复杂井筒多相流动分析,对该工程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建立了复杂介质井筒多相流动、温度、压力以及水合物相平衡、分解理论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通过数值仿真、软件仿真以及实验验证,对不同施工参数下的流化试采井筒多相流动进行了分析,形成了海洋天然气水合物流化试采现场工程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及方案:井底射流流化井段直径不宜过大,应适当提高钻井液排量、密度、施加井口回压,以保证安全携岩和降低井控风险。该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为现场施工以及试采产能的提升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天然气水合物 非成岩 固态流化 试采 射流破碎 井筒多相流 工程参数 数值仿真 优化设计 中国 南海神狐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火箭发动机水下超音速射流数值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利利 刘影 +2 位作者 李达钦 吴钦 王国玉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61-1170,共10页
固体火箭发动机水下点火射流是高温高压条件下复杂的多相流过程,为研究其流场特性与推力特性,选取扩张比分别为3. 4和14. 0的拉瓦尔喷管模型进行数值模拟。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分析高速燃气超音速射流过程的流场与推力演化过程,揭示高... 固体火箭发动机水下点火射流是高温高压条件下复杂的多相流过程,为研究其流场特性与推力特性,选取扩张比分别为3. 4和14. 0的拉瓦尔喷管模型进行数值模拟。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分析高速燃气超音速射流过程的流场与推力演化过程,揭示高温高压气体与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固体火箭发动机水下射流流场结构与推力特性呈周期性变化,根据流场特征可分为颈缩、胀鼓、回击3个阶段;水环境与射流气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导致背压振荡的直接原因,同时导致激波运动、动量推力与压差推力的振荡。对比两种扩张比喷管的射流可知,扩张比为14. 0的喷管射流形貌与流场结构的周期性变化更明显,扩张比为3. 4的喷管背压振荡频率高、周期性特征弱、推力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多相流 超音速射流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流循环DTB结晶器内的CFD模拟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继翔 郝婷婷 +1 位作者 兰忠 马学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383-3390,共8页
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对实验室级射流循环DTB蒸发结晶器内的单相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优化结晶器结构,用欧拉多相流模型对优化的结晶器进行多相流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导流筒内射流满足线性扩展,其轴向速度分布基本满足高斯分布。刚进... 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对实验室级射流循环DTB蒸发结晶器内的单相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优化结晶器结构,用欧拉多相流模型对优化的结晶器进行多相流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导流筒内射流满足线性扩展,其轴向速度分布基本满足高斯分布。刚进入导流筒内的射流段,轴线速度倒数与流程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随射流的发展,轴线速度加速衰减。在入口直径恒定时,循环速率比随导流筒挡板间环隙面积与导流筒横截面积比的增加呈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存在最优值。优化的实验级DTB结晶器中导流筒内颗粒浓度分布沿径向方向减小,但基本可实现颗粒浓度较为均匀的分布,其循环速率与单相流模拟结果相比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动射流 计算流体力学 多相流 DTB结晶器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CT的气固流化床布风板射流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曙光 钟文琪 陈曦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553-4563,共11页
构建了X光层析成像(XCT)气固流动参数测量系统,基于锥形束滤波反投影算法(FDK)开发了CT三维重建软件,并设计了射流识别及量化算法。基于以上方法获得了不同流化风速下床料粒径d_(p)、布风板孔口直径d0和布风板孔口均分面积A_(0)对射流... 构建了X光层析成像(XCT)气固流动参数测量系统,基于锥形束滤波反投影算法(FDK)开发了CT三维重建软件,并设计了射流识别及量化算法。基于以上方法获得了不同流化风速下床料粒径d_(p)、布风板孔口直径d0和布风板孔口均分面积A_(0)对射流形态结构和几何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平均射流长度L、最大直径D和体积V与床料粒径d_(p)成反比,与孔口直径d_(0)和孔口均分面积A_(0)成正比,最终拟合了流化床平均射流长度关联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光层析成像测量系统 流化床 射流 介尺度 多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气超空化对水下火箭发动机性能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许海雨 罗凯 +2 位作者 黄闯 左振浩 董兴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1-47,共7页
火箭发动机具有功率密度大、推力大等优势,常被用作主动攻击高速水中兵器的推进器.然而,火箭发动机在水下工作时喷管出口压力发生剧烈脉动,进而影响发动机的推力性能,甚至造成安全事故.为研究火箭发动机在水下的工作特性和尾流场特性,基... 火箭发动机具有功率密度大、推力大等优势,常被用作主动攻击高速水中兵器的推进器.然而,火箭发动机在水下工作时喷管出口压力发生剧烈脉动,进而影响发动机的推力性能,甚至造成安全事故.为研究火箭发动机在水下的工作特性和尾流场特性,基于VOF多相流模型和理想气体模型,建立了高温高压燃气水下超声速喷流的数值模型,分别在单相水来流和通气超空化来流条件下对火箭发动机的内外流场进行仿真计算,获得了通气超空泡、工作压力等因素对火箭发动机尾喷流场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无通气超空化时,尾喷流存在明显的颈缩、胀鼓、回击等非定常现象,发动机推力剧烈脉动;存在通气超空化时,火箭发动机喷出的燃气与超空泡内气体掺混排出,尾流场的非定常特性显著减弱,发动机推力未产生剧烈脉动;当发动机工作压力增大为设计压力一倍时,在无空化条件下燃气流量及发动机推力分别产生30.4%和20.6%的振荡幅度,在通气超空化条件下发动机的工作性能几乎不受工作压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火箭发动机 水下燃气射流 压力脉动 多相流 通气超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油近嘴区初始射流破碎及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永强 钟兵 +3 位作者 陶莉莉 刘永辉 王希波 常静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4-99,107,共7页
搭建了燃油喷射雾化的可视化试验台架,采用数码相机和高放大倍数、高分辨率的长距离显微成像技术,以及纳秒级闪光灯作为相机曝光光源,对燃油近嘴区射流表面初始扰动微观结构进行可视化捕捉,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射流表面结构参数和喷射... 搭建了燃油喷射雾化的可视化试验台架,采用数码相机和高放大倍数、高分辨率的长距离显微成像技术,以及纳秒级闪光灯作为相机曝光光源,对燃油近嘴区射流表面初始扰动微观结构进行可视化捕捉,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射流表面结构参数和喷射参数进行定量测量和分析。研究发现,近嘴区初始射流表面波、液丝和液滴等产生、变形和破碎与喷油压力、空化以及环境背压密切相关。喷油压力增加,初始射流受到扰动增大,射流表面出现"坑洼"和"凸起"结构越靠近孔口;空化促进射流初始扰动、液丝和液滴的形成,致使喷雾锥角显著增加;环境背压增加,射流与环境介质之间剪切作用增大,可有效促进射流初始破碎,射流周围液丝进一步破碎形成液滴,有效地改善了雾化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破碎机理 多相流 显微成像 可视化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