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3年甘肃白银平川区4.9级地震强地面运动特征分析
1
作者 王树旺 王文才 +5 位作者 杨晓鹏 安昭 张卫东 石文兵 李亮 张蓉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7-216,共10页
中国地震预警台网在甘肃白银平川区4.9级地震中获得197组三分向地面运动加速度记录,其中仅100 km范围内就有165组,这是首次在海原断裂带附近获得的大量近断层强震动观测记录。通过近场台站加速度反应谱与设计谱比较、不同周期地震动与... 中国地震预警台网在甘肃白银平川区4.9级地震中获得197组三分向地面运动加速度记录,其中仅100 km范围内就有165组,这是首次在海原断裂带附近获得的大量近断层强震动观测记录。通过近场台站加速度反应谱与设计谱比较、不同周期地震动与预测模型对比,绘制出地震动的空间影响场,研究此次地震的强地面运动特征。结果表明:近场6个土层台的水平向加速度反应谱在卓越周期附近大于8度多遇地震的设计谱,其中GS.D003E台EW向反应谱在峰值处超过8度设防地震的设计谱值,但由于其卓越周期低于当地城乡普通建筑的自振周期,因此其对采取了抗震措施的建筑物的破坏程度较小。土层台观测的PGA、PGV、S_(a)(0.2 s)、S_(a)(0.5 s)等短周期地震动普遍大于地震动预测值,而S_(a)(1.0 s)、S_(a)(2.0 s)等中等周期地震动的观测值与预测值较一致,说明本次地震高频成分的地震动比较卓越。基本站和一般站的地震动观测值普遍大于基准站,结合相邻土层台和基岩台的谱比分析,表明土层场地和地形对地震动有放大作用。PGA、S_(a)(0.2 s)、S_(a)(0.5 s)等短周期地震动除沿断层走向上的幅值较大外,在垂直于断层走向的震中西南侧的幅值也较大。而S_(a)(1.0 s)、S_(a)(2.0 s)和S_(a)(3.0 s)等中等周期的地震动在震中西南侧幅值较大的特点更加明显,可能与震源破裂特性及台站所处局部场地对地震动的影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台网 平川区4.9级地震 反应谱 衰减关系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邮-宝应M_(S)4.9地震的发震构造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启光 孙业君 +4 位作者 黄耘 杨伟林 顾勤平 孟科 杨浩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30-646,共17页
2012年7月20日高邮-宝应M_(S)4.9地震发生在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内,此次地震是近年来东部弱震区内的一次较为显著的中等强度地震。前人在一些研究中对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进行过讨论,但已有结果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文中综合地震序列精确定... 2012年7月20日高邮-宝应M_(S)4.9地震发生在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内,此次地震是近年来东部弱震区内的一次较为显著的中等强度地震。前人在一些研究中对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进行过讨论,但已有结果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文中综合地震序列精确定位、震源机制解、地震烈度调查等研究结果,结合在震区获得的反射地震勘探结果,对高邮-宝应M_(S)4.9地震的发震构造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其发生机理和发震断裂的潜在危险性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显示:1)高邮-宝应M_(S)4.9地震的发震构造可能为柳菱断裂,该断裂是一条NNE走向、SEE倾向的高倾角右旋走滑断层,为高邮凹陷的西北边界断裂;2)本次地震是在NE向主应力长期挤压作用下,NNE走向的柳菱断裂不断积累应力、突发失稳破裂的结果;3)4.9级尚不能代表柳菱断层的最大发震能力,仍需关注该断裂进一步活动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邮-宝应M_(S)4.9地震 发震构造 高邮凹陷 柳菱断裂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石泉2003年4月24日M_L4.9地震及其烈度衰减 被引量:1
3
作者 冯希杰 杜文和 +4 位作者 袁志祥 韩恒悦 米丰收 范增节 任隽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5-367,共3页
石泉ML4.9地震为典型的主震余震型。宏观震中位于石泉县中池乡清泥涧一带,处在栗子坝—迎丰—铁佛寺断裂之上,地震等烈度线长轴方向为NW300°,和该断裂的展布方向一致。但本次地震的最大震动速度沿南北方向比东西方向衰减要慢,与烈... 石泉ML4.9地震为典型的主震余震型。宏观震中位于石泉县中池乡清泥涧一带,处在栗子坝—迎丰—铁佛寺断裂之上,地震等烈度线长轴方向为NW300°,和该断裂的展布方向一致。但本次地震的最大震动速度沿南北方向比东西方向衰减要慢,与烈度等震线所反映的衰减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泉ML4.9地震 烈度衰减 最大震动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城M_(s)4.9地震前第二类地脉动信号异常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韦进 吕品姬 +3 位作者 郝洪涛 王建伟 栗宁 胡敏章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8-95,共8页
2019-12-26应城M_(s)4.9地震前,襄阳重力台记录到第二类(double frequency,DF)地脉动信号持续增强异常。对比全球能量辐射模型(ASSM)及西太平洋台风数据发现,震前10 h左右的DF地脉动增强及优势频率增大的异常与西太平洋Phanfone台风靠... 2019-12-26应城M_(s)4.9地震前,襄阳重力台记录到第二类(double frequency,DF)地脉动信号持续增强异常。对比全球能量辐射模型(ASSM)及西太平洋台风数据发现,震前10 h左右的DF地脉动增强及优势频率增大的异常与西太平洋Phanfone台风靠近中国大陆这一远场信号源关系较弱,与本地未知近场同源同频信号有关。结合恩施重力台观测分析认为,该异常信号不属于应城地震前的慢地震事件。此外研究发现,长江中游巴东-秭归段和襄樊-广济断裂及其邻近区域5次M_(s)4.0以上地震中的4次都与七曜山-金佛山断裂附近发生的M_(s)4.5~5.0地震呈成组活动,时间间隔为0.5~1 a,且发震时间都在DF地脉动信号的高噪声水平时段内(10月~次年3月)。当恩施-襄阳DF地脉动信号基线的月中位数和众数值的差异持续4个月增加或处于高值时,研究区发生M_(s)4.0以上地震的可能性增加。对震前DF地脉动信号异常特征的总结可为预测未来长江中游巴东-秭归段和襄樊-广济断裂及其邻近区域M_(s)4.0以上地震的发生时段提供经验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hone重力仪 DF地脉动信号异常 ASSM 应城M_(s)4.9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南缘筠连-长宁地震区扎子坳断层探测及活动性初步研究
5
作者 何强 王世元 +2 位作者 周亚东 刘韶 马超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6-211,共6页
通过地震活动性调查、地表地震地质调查、浅层地震勘探、高密度电法勘探及探槽剖面分析等多种手段对扎子坳断层进行综合研究,结果发现,扎子坳断层发育于古生代二叠系砂岩和中生代三叠系灰岩、砂岩地层中,属逆断层,断层总体呈NNE向展布,... 通过地震活动性调查、地表地震地质调查、浅层地震勘探、高密度电法勘探及探槽剖面分析等多种手段对扎子坳断层进行综合研究,结果发现,扎子坳断层发育于古生代二叠系砂岩和中生代三叠系灰岩、砂岩地层中,属逆断层,断层总体呈NNE向展布,长约15 km,破碎带影响宽度一般小于20 m,断层规模较小。结合浅层地球物理勘探和探槽剖面分析结果初步推测,扎子坳断层不具备晚更世晚期活动性,为2017-01-28筠连4.9级地震的发震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子坳断层 筠连4.9级地震 地表地震地质调查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