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笼养条件下甘肃鼢鼠夏秋季行为活动节律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金钢 何建平 王廷正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17-222,共6页
采用行为学方法对笼养条件下甘肃鼢鼠夏秋季的休息和睡眠、挖掘、探视、觅食、贮食、进食及筑巢等行为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肃鼢鼠虽生活在黑暗的地下,但其各种活动仍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甘肃鼢鼠是昼夜活动的动物,夜间活动时... 采用行为学方法对笼养条件下甘肃鼢鼠夏秋季的休息和睡眠、挖掘、探视、觅食、贮食、进食及筑巢等行为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肃鼢鼠虽生活在黑暗的地下,但其各种活动仍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甘肃鼢鼠是昼夜活动的动物,夜间活动时间多于白天。夏季白天活动时间占总活动时间的49%,夜间活动时间占总活动时间的51%;秋季白天活动时间占总活动时间的45.50%,夜间活动时间占总活动时间的54.50%。鼢鼠每天大部分时间处于休息和睡眠状态,夏季休息和睡眠时间占总时间的73%,秋季为67%。夏季每日有2个活动高峰,秋季活动节律与夏季基本一致,但秋季白天活动时间略有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鼢鼠 夏秋季 行为节律 动物行为学 笼养条件 昼夜节律 休息 睡眠 挖掘 探视 觅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鼠星1号防治甘肃鼢鼠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明春 韩崇选 +2 位作者 杨学军 杨清娥 胡忠朗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51-56,共6页
克鼠星1号是一种新型无公害慢性成品灭鼠剂,室内试验对甘肃鼢鼠的杀灭率为100%;大田试验,夏季对甘肃鼢鼠的防治率为80.7%,春、秋季防治率在89%以上。成本低,无二次中毒,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安全。在同等条件下,防治... 克鼠星1号是一种新型无公害慢性成品灭鼠剂,室内试验对甘肃鼢鼠的杀灭率为100%;大田试验,夏季对甘肃鼢鼠的防治率为80.7%,春、秋季防治率在89%以上。成本低,无二次中毒,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安全。在同等条件下,防治成本比鼢鼠灵低36.9%。适口性好,摄食系数为0.95~1.28,是一种理想的防治鼢鼠的化学灭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鼠星1号 甘肃鼢鼠 化学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甘肃鼢鼠危害及防治研究 (Ⅰ)甘肃鼢鼠的繁殖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江廷安 庄海博 +1 位作者 李凌 卢宗凡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76-83,共8页
本文通过对1988年所采568个标本的剖检分析研究表明,甘肃鼢鼠繁殖始于3月,4~5月为繁殖盛期,7月终止繁殖。性比为36.80%,雌体显著多于雄体。1年产1胎,妊娠率为40.08%,胎仔1~5只,平均胎仔数2.53只,繁殖指数1.209。幼鼠第二年达性成熟... 本文通过对1988年所采568个标本的剖检分析研究表明,甘肃鼢鼠繁殖始于3月,4~5月为繁殖盛期,7月终止繁殖。性比为36.80%,雌体显著多于雄体。1年产1胎,妊娠率为40.08%,胎仔1~5只,平均胎仔数2.53只,繁殖指数1.209。幼鼠第二年达性成熟,繁殖寿命3~4年。甘肃鼢鼠性成熟速度慢、寿命长、繁殖力低、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繁殖特点,为防治提供了有利条件。防治时机选在越冬鼠繁殖后,幼鼠大量出现之前,繁殖基数最小,妊娠率最高的4~5两月为好。秋后再防治一次,即可将密度降低到不足以引起危害的数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鼢鼠 危害 防治 繁殖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南部山区甘肃鼢鼠种群状况及危害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开锋 王艳 +3 位作者 刘楚光 张洪峰 靳铁治 吴晓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45-149,共5页
在明确宁夏退耕还林(草)区危害鼠种是甘肃鼢鼠的基础上,调查分析了其种群密度、危害特征、性比和年龄结构,得出宁南山区甘肃鼢鼠的种群既和相近地区以及其他黄土高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又有其本身的特殊性,并提出了一种鼬科动物灭鼠的设想.
关键词 宁夏南部山区 甘肃鼢鼠 种群特征 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鼢鼠消化道的组织结构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剑 樊魏伟 +1 位作者 杨佐娟 何建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5-67,共3页
运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甘肃鼢鼠的消化道组织结构.结果显示:甘肃鼢鼠胃上皮具部分角质化,胃底与胃体分界明显,胃底具海绵样结构;胃体腺体发达,中部有固有层加厚的椭圆状结构,其边缘有发达的皱襞结构,近幽门端皱襞较高.小肠绒毛发达;盲肠... 运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甘肃鼢鼠的消化道组织结构.结果显示:甘肃鼢鼠胃上皮具部分角质化,胃底与胃体分界明显,胃底具海绵样结构;胃体腺体发达,中部有固有层加厚的椭圆状结构,其边缘有发达的皱襞结构,近幽门端皱襞较高.小肠绒毛发达;盲肠发达,具螺旋形皱襞;大肠肌层较厚,肠腔内有纵行皱襞.结果表明:甘肃鼢鼠消化道组织结构与其食性和独特的生活环境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 消化道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鼢鼠的生命表和种群动态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江廷安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0-23,共4页
根据515只甘肃鼢鼠的年龄分布和性比,编制了甘肃鼢鼠种群的静态生命表,绘制了死亡曲线和存活曲线图,计算了甘肃鼢鼠种群的内禀增长能力。结果是:甘肃鼢鼠种群的净增殖率R0=1.8075,内禀增长能力rm=0.4056,种... 根据515只甘肃鼢鼠的年龄分布和性比,编制了甘肃鼢鼠种群的静态生命表,绘制了死亡曲线和存活曲线图,计算了甘肃鼢鼠种群的内禀增长能力。结果是:甘肃鼢鼠种群的净增殖率R0=1.8075,内禀增长能力rm=0.4056,种群数量的翻倍时间大约为20个月,周限增长率λ=1.0023。以上数据表示:甘肃鼢鼠是一个增长速度缓慢,数量相对稳定的动物种群,这对防治比较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鼢鼠 静态生命表 内禀增长能力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育剂甲基炔诺酮对宁夏南部山区甘肃鼢鼠种群控制试验 被引量:22
7
作者 张显理 唐伟 +3 位作者 顾真云 王玉科 张玉海 成红 《农业科学研究》 2005年第1期37-39,42,共4页
2004年3月上旬至5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柳沟生态环境改良示范区进行了人用不育剂对甘肃鼢鼠种群控制的试验,选用的不育剂是北京制药厂1991年生产的甲基炔诺酮速效避孕片.用生育控制效果和密度控制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试验结果是... 2004年3月上旬至5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柳沟生态环境改良示范区进行了人用不育剂对甘肃鼢鼠种群控制的试验,选用的不育剂是北京制药厂1991年生产的甲基炔诺酮速效避孕片.用生育控制效果和密度控制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试验结果是:至2004年5月中旬,生育控制率为46.0%,密度控制率为41.8%,显示甲基炔诺酮对甘肃鼢鼠的种群控制具有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鼢鼠 宁夏南部山区 炔诺酮 不育剂 控制试验 甲基 宁夏回族自治区 2004年3月 2004年5月 种群控制 控制效果 1991年 环境改良 试验结果 综合评价 控制率 示范区 原州区 固原市 制药厂 密度 生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鼢鼠的危害现状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茁 《安徽农学通报》 2010年第7期189-190,214,共3页
从甘肃鼢鼠的生物学特征、危害现状和防治措施等方面对甘肃鼢鼠防治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甘肃鼢鼠的人工防治提供基础研究资料和理论基础。
关键词 甘肃鼢鼠 危害现状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鼢鼠甘油三酯脂酶基因(ATGL)CDS克隆及组织表达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范佳敏 郑雪莉 +2 位作者 韩崇选 李琦 卜书海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9-145,共7页
以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脂肪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技术克隆鼢鼠ATGL基因,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序列特征、系统进化关系以及预测ATGL的理化性质与分子结构,利用qRT-PCR技术检测鼢鼠ATGL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鼢鼠ATGL... 以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脂肪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技术克隆鼢鼠ATGL基因,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序列特征、系统进化关系以及预测ATGL的理化性质与分子结构,利用qRT-PCR技术检测鼢鼠ATGL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鼢鼠ATGL基因CDS序列全长1 461bp(GenBank登录号:KY030728),编码486个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鼢鼠ATGL基因序列与小鼹形鼠(Nannospalax galili)、中国仓鼠(Cricetullus griseus)、小鼠(Mus musculus)、大鼠(Rattus norvegicus)、人(Homo sapiens)、猪(Sus scrofa)、牛(Bos taurus)等物种相比均具有较高的相似性(81%以上)。多物种ATGL氨基酸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鼢鼠ATGL与中国仓鼠、小鼠和大鼠的亲缘关系较近。ATGL分子结构预测发现,其N端含有1个Patatin结构域和具有酯酶活性的GASAG结构。组织表达分析结果显示,ATGL基因在被检测的8个组织中均有表达,表达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棕色脂肪组织、皮下脂肪组织、肝脏、内脏脂肪组织、心脏、脾、肌肉和肾,且棕脂中ATGL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研究获得了鼢鼠ATGL基因CDS全长及组织表达规律,表明棕脂对于鼢鼠野外生存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阐明鼢鼠适应地下生活的能量代谢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鼢鼠 甘油三酯脂酶基因(ATGL) 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组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鼢鼠取食节律及对不同饵料喜食性的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明春 韩崇选 +2 位作者 胡忠朗 陈孝达 杨学军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7-41,共5页
人工饲养观察表明,3龄鼠的日取食量最大。鼢鼠春季比秋季取食活动频繁,2龄鼠比3龄鼠取食频繁,雌鼠比雄鼠取食频繁,取食活动多在夜间进行。鼢鼠一天中只有9.09%的时间用于取食,84.19%的时间都在休息。非取食活动时间... 人工饲养观察表明,3龄鼠的日取食量最大。鼢鼠春季比秋季取食活动频繁,2龄鼠比3龄鼠取食频繁,雌鼠比雄鼠取食频繁,取食活动多在夜间进行。鼢鼠一天中只有9.09%的时间用于取食,84.19%的时间都在休息。非取食活动时间更少,只有6.72%.玉米是其最喜食的饵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鼢鼠 取食节律 喜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