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滨州市平原水库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
作者 鲍建平 庞启航 林树峰 《山东水利》 2024年第10期43-45,49,共4页
滨州市位于渤海之滨,淡水资源缺乏,平原水库的建设极大缓解了滨州市北部地区的用水紧张局面,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水源保障。新形势下,针对黄河水资源日益紧张的趋势,平原水库的建设管理面临新的挑战。文章总结了滨州市平原水库在... 滨州市位于渤海之滨,淡水资源缺乏,平原水库的建设极大缓解了滨州市北部地区的用水紧张局面,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水源保障。新形势下,针对黄河水资源日益紧张的趋势,平原水库的建设管理面临新的挑战。文章总结了滨州市平原水库在引黄蓄水、规划设计、生态保护、运行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为引黄平原水库建设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州市 引黄灌区 平原水库 建设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河网区灌区创新管理模式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颜志俊 贾更华 +4 位作者 朱乾德 张续军 王会容 吴亚芳 唐跃平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0-153,共4页
平原河网区水系纵横交错,河道水流平缓,农田灌溉用水粗放,排水量大,用水效率低下,面源污染严重,灌区长效管理是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的重要环节。分析平原河网区灌区特征和存在问题,结合目前农村土地流转工作... 平原河网区水系纵横交错,河道水流平缓,农田灌溉用水粗放,排水量大,用水效率低下,面源污染严重,灌区长效管理是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的重要环节。分析平原河网区灌区特征和存在问题,结合目前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开展情况,建立灌区"土地流转+节水控排灌溉"的创新管理模式,改变平原河网区灌区规模小、灌溉田块分散的状况,形成农田规模化种植经营、统一集中灌溉的形式。一方面促进土地集约化和灌区规模化,增加农村效益和农民收入;另一方面提高灌区灌溉效率,减少灌溉排水量,降低进入水体的氮、磷排放量。有效保障灌区的长效管理和运行,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改善农村水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区 灌区 土地流转 节水灌溉 控排减污 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淮北平原主要农作物的优化灌溉制度与经济灌溉定额 被引量:18
3
作者 汤广民 王友贞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29,共6页
依据安徽水科院新马桥农水综合试验站1996~2001年作物水分生产函数专项试验资料建立的小麦等4种主要农作物的“作物-水模型”,结合分布于安徽淮北地区北、中、南部8个试验站(点)历年的试验统计资料,建立了作物优化灌溉制度的数学模型... 依据安徽水科院新马桥农水综合试验站1996~2001年作物水分生产函数专项试验资料建立的小麦等4种主要农作物的“作物-水模型”,结合分布于安徽淮北地区北、中、南部8个试验站(点)历年的试验统计资料,建立了作物优化灌溉制度的数学模型,并采用动态规划方法分别求出了该地区不同分区、不同水文年型小麦等4种作物的优化灌溉制度;分析确定了其经济灌溉定额以及优化灌溉的节水增产效果.为安徽淮北平原和类似地区科学、合理、高效利用灌溉水资源,实现向节水型农业的转变等提供了理论、技术指标依据和决策依据;同时对于正确指导该区农田水利规划与建设等具有重要的参考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灌溉制度 经济灌溉定额 水分生产函数 淮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黄灌区包气带土壤水分运移及对地下水的补给 被引量:7
4
作者 杨丽虎 徐迎春 +5 位作者 马玉学 宋献方 赵志鹏 公亮 刘海燕 宋秋英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8-174,共7页
为了揭示干旱区灌区包气带水分运移规律及其对地下水的补给机制,以银川平原永宁灌区试验区为例,原位监测降雨、土壤水和地下水,采用零通量面法计算包气带的水量平衡,定量评估了土壤水与地下水的补给量。结果表明:(1)活跃层、次活跃层受... 为了揭示干旱区灌区包气带水分运移规律及其对地下水的补给机制,以银川平原永宁灌区试验区为例,原位监测降雨、土壤水和地下水,采用零通量面法计算包气带的水量平衡,定量评估了土壤水与地下水的补给量。结果表明:(1)活跃层、次活跃层受降雨/灌溉水入渗、蒸发的影响最为明显。地下水受渠系渗漏影响7月初埋深最小,4月末和11月初埋深最大。(2)活跃层和次活跃层含水量增幅、初始入渗速率、持续时间和总渗漏量在灌溉模式均大于降雨模式,土壤蒸发量在两种模式下则表现相反。在灌溉量减少的情况下,由于地下水位抬升,深层渗漏量基本不变,但持续渗漏的时间增长。(3)研究时段土壤储水量增加了0.3 mm,入渗量为633.3 mm,蒸发量为285.6 mm,深层渗漏补给地下水量为434.4 mm,地下水补给土壤水为87.0 mm。包气带土壤水受持续降雨模式、灌溉模式和地下水位波动的影响,灌溉补给地下水占入渗量的68%,需要优化灌溉模式,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气带 水分运移 地下水补给 引黄灌区 银川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以电折水”及灌溉回归水重复利用的农田灌溉用水量统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陈彩明 李其峰 +2 位作者 陈欣 王磊 徐群华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8-71,共4页
农田灌溉用水情况复杂,统计难度较大,针对目前常用的农田灌溉用水统计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以电折水”及灌溉回归水重复利用的农田灌溉用水量统计方法,并运用于平原河网地区,计算结果较为合理,可为平原河网地区水资源公报及用水... 农田灌溉用水情况复杂,统计难度较大,针对目前常用的农田灌溉用水统计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以电折水”及灌溉回归水重复利用的农田灌溉用水量统计方法,并运用于平原河网地区,计算结果较为合理,可为平原河网地区水资源公报及用水总量统计中农田灌溉用水量的上报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灌溉用水量 以电折水 灌溉回归水 平原河网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抚平原灌区抚河故道植被对行洪能力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杨方福 刘方平 +4 位作者 苏甜 杨中华 郑俊杰 向爱农 龚来红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9-26,共8页
为探明河道植被与水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江西省赣抚平原灌区抚河故道为研究对象,基于Godunov型有限体积法建立的二维浅水数学模型,通过设置丰水和平水条件,以及丰水条件下分洪流量200和400 m^(3)/s,进行水流运动过程数值模拟。结果... 为探明河道植被与水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江西省赣抚平原灌区抚河故道为研究对象,基于Godunov型有限体积法建立的二维浅水数学模型,通过设置丰水和平水条件,以及丰水条件下分洪流量200和400 m^(3)/s,进行水流运动过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植被对河道水流的阻力随着上游来水量的增加而有所增强,对水位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也在提升,但水位抬升作用自上游至下游逐渐减弱;同时,河道各断面上的流速随着上游来水量的增加也普遍得到提升,有植被区所对应无植被条件的流速差异也进一步扩大,有植被分布河道呈现未分洪条件下主河槽流速削减、边滩流速提升,而分洪条件下则呈相反变化规律;植被对河道断面流速具有调整作用,随着流量变化槽滩分流比的变化较为显著。以上研究结论可为河道行洪能力分析、河床演变分析、水生生物栖息地评估以及河流生态系统保护等方面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行洪能力 模拟 河道 赣抚平原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益相关者偏好的用水冲突协调方法
7
作者 王发强 付湘 +2 位作者 靳伟荣 谢亨旺 刘双郡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57,共7页
为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和水环境恶化等问题,分析利益相关者目标间的冲突得到非劣解集,引入利益相关者的平等偏好、非合作偏好和合作偏好,在非劣解的基础上建立用水冲突协调模型,获得其偏好的协调解,并分析了利益相关者偏好对不同用水部... 为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和水环境恶化等问题,分析利益相关者目标间的冲突得到非劣解集,引入利益相关者的平等偏好、非合作偏好和合作偏好,在非劣解的基础上建立用水冲突协调模型,获得其偏好的协调解,并分析了利益相关者偏好对不同用水部门的影响。以赣抚平原灌区为研究区域,采用以上模型求解,结果表明:非劣解集上的模型解提升环境效用是以降低经济效用为代价的;平等偏好模型与非合作偏好模型得到的协调解与合作偏好模型的协调解近似,说明在利益相关者难以达成合作的情况下,在非劣解集上的平等偏好模型解与非合作偏好模型解可替代合作偏好模型解;相比于传统总效用最大的决策方法,3种偏好模型都更注重环境效用;赣抚平原灌区的缺水量主要由农业用水部门分担,原因在于农业用水部门用水量占比约为40%,排污量占比约为30%,为了减少总排污量,需要减少排污量较大的部门用水量,也是需要的节水量。研究成果为节水优先和环境保护提供了实用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水 冲突协调方法 平等偏好 非合作偏好 合作偏好 赣抚平原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