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各向异性海洋湍流DHPIM无线光通信性能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建磊 和晗昱 +4 位作者 聂欢 邱晓芬 李佳琪 杨祎 贺锋涛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9-91,共13页
水下无线光通信系统易受由折射率波动起伏引起的海洋湍流的影响,造成光强闪烁、光束漂移、光束扩展和波前畸变等效应,从而使光信号产生衰落,导致通信质量降低及通信性能恶化。利用扩展的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和渐近Rytov理论分别导出有限... 水下无线光通信系统易受由折射率波动起伏引起的海洋湍流的影响,造成光强闪烁、光束漂移、光束扩展和波前畸变等效应,从而使光信号产生衰落,导致通信质量降低及通信性能恶化。利用扩展的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和渐近Rytov理论分别导出有限尺寸探测器的平均接收光功率和辐照度通量方差,研究了Gamma-Gamma湍流信道模型下双头脉冲间隔调制的高斯光束在各向异性海洋湍流中的误包率性能。分析了在不同的各向异性海洋湍流下,海洋湍流参数(温度方差耗散率、湍流动能耗散率、温度与盐度波动对功率谱贡献大小的比值)、比特分辨率、比特传输速率、光电探测器的响应度以及链路距离对误包率的影响,为降低双头脉冲间隔调制下高斯光束的误包率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无线光通信 误包率 双头脉冲间隔调制 gamma-gamma各向异性海洋湍流 高斯光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克-贝塞尔光束在各向异性海洋湍流中轨道角动量传输特性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贺锋涛 房伟 +3 位作者 张建磊 杨祎 杜迎 张斌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6-82,共7页
基于Rytov近似理论,分析了各向异性海洋湍流中汉克-贝塞尔(HB)光束的交叉谱密度,研究了轨道角动量(OAM)模式探测概率、串扰概率及HB光束的螺旋相位谱,建立了各向异性海洋湍流中OAM模式探测概率模型。结果表明,HB光束在各向异性海洋湍流... 基于Rytov近似理论,分析了各向异性海洋湍流中汉克-贝塞尔(HB)光束的交叉谱密度,研究了轨道角动量(OAM)模式探测概率、串扰概率及HB光束的螺旋相位谱,建立了各向异性海洋湍流中OAM模式探测概率模型。结果表明,HB光束在各向异性海洋湍流环境中发射OAM模式的探测概率高于在各向同性海洋湍流环境中的探测概率。并且随着各向异性因子的增大,海洋湍流对发射OAM模式探测概率的影响减小,串扰模式的探测概率也随之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海洋湍流 汉克-贝塞尔光束 轨道角动量 螺旋相位谱 光学涡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径接收下各向异性海洋湍流UWOC系统误码分析
3
作者 贺锋涛 王清杰 +3 位作者 张建磊 杨祎 王妮 李碧丽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62-767,共6页
为了研究孔径接收对各向异性海洋湍流条件下水下无线光通信(UWOC)系统误比特率的影响,系统采用高斯光束传输,接收端通过孔径接收,在脉冲位置调制方式下通过各向异性海洋湍流信道。引入各向异性海洋湍流结构常数,通过对闪烁的形成原理和... 为了研究孔径接收对各向异性海洋湍流条件下水下无线光通信(UWOC)系统误比特率的影响,系统采用高斯光束传输,接收端通过孔径接收,在脉冲位置调制方式下通过各向异性海洋湍流信道。引入各向异性海洋湍流结构常数,通过对闪烁的形成原理和各向异性海洋湍流条件下闪烁系数的分析,数值模拟得到了在不同接收孔径和各向异性因子下,海洋湍流参量、传输距离、雪崩光电二极管(APD)平均增益和调制阶数对系统误比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各向异性因子和海洋湍流参量下,大孔径接收能有效提升系统误比特率性能;相同孔径直径和海洋湍流参量下,各向异性因子越大,系统通信性能越好;均方温度耗散率、温度和盐度对海洋功率谱变化贡献的比值较小,湍流动能耗散率、动力粘度较大以及传输距离越短,系统误码性能越好;APD增益为100或150时,系统通信性能最佳;调制阶数M=8时,系统通信性能最佳,M>64时,系统误比特率变化程度几乎饱和。该研究为UWOC系统平台搭建和性能估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 孔径接收 各向异性海洋湍流 高斯光束 误比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湍流下波长分集无线光通信系统性能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贺锋涛 李佳琪 +3 位作者 张建磊 杨祎 王清杰 王妮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62-471,共10页
由于海水的吸收、散射衰减以及海洋湍流效应会引起水下无线光通信(Underwater wireless optical communication,UWOC)系统接收端光信号的闪烁,导致UWOC系统传输性能下降。基于Gamma-gamma分布的海洋湍流信道模型,根据海洋湍流参数和各... 由于海水的吸收、散射衰减以及海洋湍流效应会引起水下无线光通信(Underwater wireless optical communication,UWOC)系统接收端光信号的闪烁,导致UWOC系统传输性能下降。基于Gamma-gamma分布的海洋湍流信道模型,根据海洋湍流参数和各向异性因子表示的等效结构参数,推导出波长分集UWOC系统中断概率(Outage probability,OP)与平均误码率(Bit error rate,BER)封闭表达式。研究分析随着各向异性因子的增加,具有不同波长分集阶的水下无线光通信系统中断概率与平均误码率的变化,比较接收端使用最佳组合(Optimal combining,OC)与等增益组合(Equal gain combining,EGC)技术的水下无线光通信系统平均误码率,并仿真不同海洋湍流参数、传输距离对波长分集UWOC系统性能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随着各向异性因子的增加,海洋湍流对水下无线光通信系统产生的影响逐渐减弱,使用波长分集技术的UWOC系统比无波长分集技术的UWOC系统中断概率与平均误码率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无线光通信 海洋湍流 波长分集 gamma-gamma分布 中断概率 平均误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海洋湍流水下光通信系统误码率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傅玉青 黄诚惕 杜永兆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97-903,共7页
水下无线光通信(underwater wireless optical communication,UWOC)系统具有宽带宽、低衰减、低延时、高速率等优点,可满足水下高速通信需求。然而,除了水下吸收、散射外,湍流效应也会限制系统的通信质量和传输距离。探讨了外差式差分... 水下无线光通信(underwater wireless optical communication,UWOC)系统具有宽带宽、低衰减、低延时、高速率等优点,可满足水下高速通信需求。然而,除了水下吸收、散射外,湍流效应也会限制系统的通信质量和传输距离。探讨了外差式差分移相键控(differential phase shift keying,DPSK)调制对系统误码率(bit error rate,BER)的提升能力。假定强海洋湍流信道为Gamma-Gamma分布,利用改进的Rytov方法,得出了UWOC系统采用平面波和球面波传输时的闪烁系数表达式,借助于Whittaker M函数推导了DPSK调制的BER解析式。仿真分析了在不同的海洋湍流参数和通信距离下两种光波传输的BER,并与OOK调制的BER作了对比。结果表明,UWOC系统采用DPSK调制和球面波传输,在较小的均方温度耗散率、较小的温度和盐度波动对海洋湍流贡献的比值、较大的湍流动能耗散率的海洋中及通过较短的通信距离传输可以得到更优的B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湍流 误码率 gamma-gamma分布 外差式差分移相键控 水下无线光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无线光通信动态阈值判决技术研究与性能分析
6
作者 王争辉 高冠军 +1 位作者 张家梁 李哲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1,共5页
针对海洋湍流信道环境下固定阈值判决方案导致水下无线光通信系统性能恶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动态阈值判决方案。该方案基于水下湍流信道慢衰落的特性,在发送端将数据以帧为单位进行发送,接收端则根据接收帧前导码的幅度每帧更新一次判... 针对海洋湍流信道环境下固定阈值判决方案导致水下无线光通信系统性能恶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动态阈值判决方案。该方案基于水下湍流信道慢衰落的特性,在发送端将数据以帧为单位进行发送,接收端则根据接收帧前导码的幅度每帧更新一次判决阈值。采用蒙特卡洛法和Gamma-Gamma信道模型对水下无线光通信系统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弱湍流信道环境下,当系统误码率为10^(-6)时,动态阈值判决方案比固定阈值判决方案的误码性能提升5.4 dB;在中、强湍流信道环境下,动态阈值判决方案能够有效抑制误码率门限现象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无线光通信 动态阈值判决 海洋湍流 gamma-gamma信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