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考虑过渡层多层空间变异性的边坡降雨入渗模型及稳定性分析应用 |
蒋水华
元志镕
刘贤
黄劲松
周创兵
|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2
|
基于随机解析模型的雨水渗渠下渗性能评估 |
王家昌
刁义骄
曹升乐
江恩慧
辛瑞瑞
王俊
|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3
|
多层非均质边坡降雨入渗分析的改进Green-Ampt模型 |
蒋水华
刘贤
黄劲松
周创兵
|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4
|
|
4
|
上覆碳酸盐岩红土层对磷石膏水分运移的影响及Green-Ampt模型模拟 |
陈浩
刘冬冬
冯娜
杨娅
唐俊杰
|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5
|
LARSEN & SKAUGE相渗滞后模型在高温高压CO_(2)-水互驱实验中的适应性 |
王烁石
纪强
郭平
刘煌
温连辉
徐锐锋
汪周华
张瑞旭
|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6
|
考虑土体初始体积含水率空间变异性的边坡降雨入渗模型及其稳定性 |
马义安
雷赟
汤浩杰
胡志平
刘一震
姚懿德
李永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7
|
基于动态相渗Arps产量模型的特高含水后期开发指标预测——以大庆长垣杏北开发A区为例 |
杨宁
姜贵璞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8
|
夹砂层土壤Green-Ampt入渗模型的改进与验证 |
范严伟
赵文举
王昱
毕贵权
|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18
|
|
9
|
Green-Ampt入渗模型及其应用 |
李毅
王全九
邵明安
巨娟丽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28
|
|
10
|
考虑微观界面力学效应的低矿化度水驱渗流特征模型 |
孙德旭
宋云鹏
吴飞鹏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11
|
不同入渗水头条件下的Green-Ampt模型 |
郭向红
孙西欢
马娟娟
毕远杰
|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35
|
|
12
|
Green-Ampt模型与Philip入渗模型的对比分析 |
王全九
来剑斌
李毅
|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106
|
|
13
|
用水平土柱和修正的Green-Ampt模型确定土壤的入渗性能 |
毛丽丽
雷廷武
刘汗
原翠萍
|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0
|
|
14
|
适用于斜坡降雨入渗分析的修正Green-Ampt模型 |
张洁
吕特
薛建锋
郑文棠
|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24
|
|
15
|
CT增强检查中碘对比剂外渗病人皮肤损伤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
梁俊丽
黄红芳
陈秀珍
潘锡屏
施黎黎
|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6
|
基于图形特征的Green-Ampt入渗模型关键参数S_f和K_s的简化求解 |
张振华
谢恒星
刘继龙
蔡焕杰
|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2
|
|
17
|
用修正的Green-Ampt模型确定土壤入渗性能的速算方法 |
毛丽丽
雷廷武
|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12
|
|
18
|
基于Green-Ampt模型的饱和-非饱和黄土入渗改进模型及其参数研究 |
温馨
胡志平
张勋
柴少波
吕新波
|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9
|
|
19
|
基于Green-Ampt模型离子型稀土柱浸试验入渗水头的确定 |
尹升华
谢芳芳
|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9
|
|
20
|
用土壤物理特性推求Green-Ampt入渗模型中吸力参数S_f |
张光辉
邵明安
|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