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9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放路由平台中OSPF Graceful Restart的研究与实现
1
作者 王晓伟 王宝生 +1 位作者 李楠 甘亮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4-105,共2页
GracefulRestart是一种旨在使路由协议重启的影响最小化的机制,其目的是尽量减少路由器重启导致的路由抖动,减少路由计算资源和网络带宽资源的浪费。在对GracefulRestart机制作深入研究的前提下,对开放路由平台Quagga进行了OSPFGraceful... GracefulRestart是一种旨在使路由协议重启的影响最小化的机制,其目的是尽量减少路由器重启导致的路由抖动,减少路由计算资源和网络带宽资源的浪费。在对GracefulRestart机制作深入研究的前提下,对开放路由平台Quagga进行了OSPFGracefulRestart扩展,实现了原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PF graceful RESTART 路由抖动 Quag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外流流域实际蒸散发变化趋势及多源蒸散产品评估
2
作者 魏玲娜 孙小淞 +4 位作者 董建志 高满 潘继旺 单顾天 刘松岩 《水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3-396,共14页
实际蒸散发的变化会影响水资源的可利用性和生态系统健康,准确估算实际蒸散发并掌握其变化趋势,不仅是陆地水循环研究长期面临的挑战,也是应对全球变化的核心议题之一。本文针对中国八大外流流域,利用72个水文站点观测数据,借助4种主流... 实际蒸散发的变化会影响水资源的可利用性和生态系统健康,准确估算实际蒸散发并掌握其变化趋势,不仅是陆地水循环研究长期面临的挑战,也是应对全球变化的核心议题之一。本文针对中国八大外流流域,利用72个水文站点观测数据,借助4种主流降水数据集,基于GRACE卫星的陆地水储量变化数据和水量平衡法计算流域实际蒸散发,评估了包括GLDAS_NOAH、GLDAS_CLSM、GLDAS_VIC、ERA5、MERRA2、GLEAM、PML_V2和FLUXCOM在内的8种主流的蒸散发估算产品在中国八大外流流域内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八大流域2003—2020年的年均实际蒸散发量在415.1~1 001.4 mm之间,平均值为626.6 mm,由西北至东南递增,不确定性较小,平均值为46.7 mm;蒸散发产品表现地区差异显著,北方流域优于南方;八大流域整体最佳的陆面模式产品为GLDAS_NOAH、再分析产品为ERA5、遥感微气象产品为GLEAM,推荐的产品松花江为MERRA2、辽河和淮河为GLDAS_CLSM、海河为GLDAS_NOAH、黄河为ERA5、长江及东南诸河和珠江为GLEAM;2003—2020年的年均实际蒸散发量以5.8 mm/a速度增加,松辽、海河北部、东南诸河、珠江西部和长江上游上升趋势显著,陆面模式的选择对产品的蒸散发变化趋势结果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蒸散发 变化趋势 遥感蒸散发估算产品 GRACE 中国外流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预处理方法的时变重力场反演精度分析
3
作者 蒲伦 游为 +1 位作者 余彪 范东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79,共8页
针对GRACE Level1B观测数据中存在缺失数据及含有粗差的问题,提出补全SCA1B缺失数据的优化方法,同时对KBR1B和运动学轨道数据采用优化策略剔除粗差,用于时变重力场模型反演。此外,还分别基于合成数据和实测数据分析ACC1B数据在Y轴方向... 针对GRACE Level1B观测数据中存在缺失数据及含有粗差的问题,提出补全SCA1B缺失数据的优化方法,同时对KBR1B和运动学轨道数据采用优化策略剔除粗差,用于时变重力场模型反演。此外,还分别基于合成数据和实测数据分析ACC1B数据在Y轴方向的误差对反演结果的影响,并提出优化校正策略。利用优化方法能够有效恢复SCA1B的缺失数据,且充分考虑了观测数据在整个弧段的变化特征。采用优化策略校正后的ACC1B数据计算结果显示,其精度比未校正的数据计算结果提高3.7 mm。从结果可知,由优化方法处理后的数据解算的重力场模型与三大官方机构解算结果相比,总体精度相当,但不同机构的解算结果在局部区域的细节信号表现有差异,表明优化的数据预处理策略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 数据预处理 时变重力场 时间序列分解 精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CE型重力卫星质心定标算法
4
作者 黄志勇 李姗姗 +5 位作者 蔡林 李桢 黄令勇 肖云 李世忠 周泽兵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79-2091,共13页
为了满足GRACE型重力卫星加速度计的正常观测条件,加速度计检验质量中心距卫星质心的偏差不应超过100μm.然而,地面初始安装误差、卫星入轨后的应力释放和不对称的气瓶冷气消耗等多种因素会导致卫星质心发生变化.故解算卫星质心偏差并... 为了满足GRACE型重力卫星加速度计的正常观测条件,加速度计检验质量中心距卫星质心的偏差不应超过100μm.然而,地面初始安装误差、卫星入轨后的应力释放和不对称的气瓶冷气消耗等多种因素会导致卫星质心发生变化.故解算卫星质心偏差并利用质心调节器调节卫星质心是GRACE型重力卫星成功运行的保证.为此,本文以GRACE-FO为例,提出采用三种算法同时估计GRACE型重力卫星质心偏差.首先,基于GRACE-FO卫星质心定标姿态机动期间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和加速度计测量的线加速度观测值解算卫星质心偏差序列.其次,根据卫星安置的气瓶存在冷气消耗不对称的情况,基于卡尔曼滤波估计卫星X方向质心偏差.最后,由于GRACE-FO卫星搭载了激光测距系统,能够在质心定标机动时观测到卫星姿态变化与质心和三面镜顶点偏差产生的TTL(Tilt-to-Length,角度-长度)耦合效应,可以间接解算Y/Z方向的质心偏差.基于以上三种算法估计的GRACE-FO卫星质心偏差序列实现了互相验证的效果,且与JPL、CSR的估计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表明本文采用的三种质心定标算法可应用于GRACE型重力卫星质心偏差估计.同时发现卫星Y方向质心偏差存在与β角(太阳矢量和轨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相关的周期性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 GRACE-FO 重力卫星 定标 卫星质心 激光测距系统 Tilt-to-Leng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2—2022年中国近海海平面收支研究
5
作者 杨元元 钟敏 +2 位作者 王长青 冯伟 姚艳丽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69-2479,共11页
监测中国近海海平面变化并分析其成因,对于更好地理解、预测和应对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多套卫星测高、卫星重力和海洋温盐数据集,研究了近20年中国近海海平面收支.2002—2022年,中国近海海平面显著上升,平均速率为3... 监测中国近海海平面变化并分析其成因,对于更好地理解、预测和应对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多套卫星测高、卫星重力和海洋温盐数据集,研究了近20年中国近海海平面收支.2002—2022年,中国近海海平面显著上升,平均速率为3.82±0.83 mm·a^(-1).其中,东海、南海和黄海海水质量增加是主要原因,贡献了1.40±0.55 mm·a^(-1),而海水比容略微增大,速率为0.84±0.42 mm·a^(-1).中国近海四大海域的海平面收支均存在较大的偏差,渤海、南海海平面收支不平衡,黄海、东海海平面收支平衡.中国近海温盐度数据集的差异显著,是导致其海平面收支不闭合的最主要原因,但是也不能忽略卫星测高和卫星重力观测在近海分辨率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 中国近海 卫星测高 ARGO 海平面收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西辽河流域陆地水储量变化的影响
6
作者 杨晶晶 江善虎 +3 位作者 崔豪 卫林勇 王元疆 徐慧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83,共6页
为探求西辽河流域陆地水储量变化及影响因素,利用长短期记忆(LSTM)模型填补2002年4月至2020年12月GRACE和GRACE-FO两代卫星之间的缺失数据,采用水量平衡方法,分析流域陆地水储量时空变化特征,并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西辽河流域... 为探求西辽河流域陆地水储量变化及影响因素,利用长短期记忆(LSTM)模型填补2002年4月至2020年12月GRACE和GRACE-FO两代卫星之间的缺失数据,采用水量平衡方法,分析流域陆地水储量时空变化特征,并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西辽河流域陆地水储量变化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运用LSTM模型能够较好地填补GRACE和GRACE-FO卫星产品之间的缺失数据;2)研究期GRACE卫星监测的西辽河流域陆地水储量以0.41 mm/月的速度显著下降,陆地水储量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南部显著亏损;3)取用水对陆地水储量变化的贡献率最大,水库蓄水的影响很小,气候变化对陆地水储量变化的贡献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水储量 GRACE LSTM 水量平衡 西辽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量平衡的西江流域实际蒸散发评估
7
作者 童凯 鞠琴 +1 位作者 赵银军 胡宝清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0-918,共9页
本文以中国西南喀斯特流域——西江为研究区域,基于流域水量平衡方程,利用实测降水、径流和GRACE重力卫星陆地水储量数据估算流域实际蒸散发,进而评估GLDAS-Noah和ERA5这2套网格蒸散发产品适用性,在此基础上,分析2000—2021年流域实际... 本文以中国西南喀斯特流域——西江为研究区域,基于流域水量平衡方程,利用实测降水、径流和GRACE重力卫星陆地水储量数据估算流域实际蒸散发,进而评估GLDAS-Noah和ERA5这2套网格蒸散发产品适用性,在此基础上,分析2000—2021年流域实际蒸散发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 GLDAS-Noah和ERA5蒸散发产品在西江流域适用性较好(NSE>0.72,R^(2)>0.78,P_(bias)分别为-11.0%和10.6%;2套产品组合平均后P_(bias)显著降低为-0.2%);(2)流域蒸散发空间上呈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2000—2021年年均蒸散发为866.5 mm,并呈2.7 mm/a的显著增加趋势;(3)西江流域实际蒸散发的增加主要由植被恢复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发 GRACE重力卫星 水量平衡方程 喀斯特 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短弧边值法的GRACE Level-1B全球Mascon时变重力场反演
8
作者 郭美杉 陈秋杰 +3 位作者 沈云中 张兴福 肖云 王微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069-3084,共16页
本文提出了利用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Level-1B卫星数据解算全球Mascon时变重力场模型的优化短弧边值积分法.借助Mascon质量变化格网与球谐系数之间的变换关系,构建基于GRACE Level-1B级数据的空域Mascon待估... 本文提出了利用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Level-1B卫星数据解算全球Mascon时变重力场模型的优化短弧边值积分法.借助Mascon质量变化格网与球谐系数之间的变换关系,构建基于GRACE Level-1B级数据的空域Mascon待估参数无约束解法方程.进一步引入空间约束与Tikhonov正则化,利用2002年4月至2016年12月的GRACE Level-1B级卫星数据,解算了一套1°×1°等面积Mascon模型,有效削弱了南北条带噪声与泄漏误差.31个不同尺度河流流域的陆地水总储量变化和格陵兰冰盖质量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本文Mascon模型与官方Mascon模型(CSR Mascon、JPL Mascon和GSFC Mascon)信号水平相当,格陵兰冰盖的质量变化估计结果相关系数达到0.96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卫星 时变重力场模型 优化短弧边值法 Masc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降水和GRACE陆地水储量的干旱评估——以中国陆域为例
9
作者 刘玲 刘青平 +4 位作者 费俊源 李冲 许杨 张秀 张璇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3-42,共10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不同类型的干旱危害进一步增加。干旱成因复杂,自然和人为因素交织,单一干旱指数难以全面评价综合干旱。为了更准确的监测和评估干旱,结合降水数据和GRACE卫星陆地水储量数据,利用Copula函数构建了综合考虑自然因...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不同类型的干旱危害进一步增加。干旱成因复杂,自然和人为因素交织,单一干旱指数难以全面评价综合干旱。为了更准确的监测和评估干旱,结合降水数据和GRACE卫星陆地水储量数据,利用Copula函数构建了综合考虑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要素的干旱指数(saCMDI),并利用该指数对中国陆域2002-2021年的综合干旱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综合干旱指数saCMDI与常用的干旱评价指数SPEI3、WSDI和scPDSI相关性较好,saCMDI能同时监测出降水不足和TWS不足引起的干旱,可以有效地捕捉干旱事件的开始和结束,且识别的典型干旱事件和中国水旱灾害记录一致性较高,说明该指数对于评价较大尺度的干旱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综合干旱的评估结果显示,中国陆域干旱存在显著空间差异:南部、东北部及部分西部地区干旱历时(2.5~3.5月)长于中部和东部地区(1.0~2.5月);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干旱频率(13%~18%)显著高于湿润半湿润地区(7%~13%);干旱烈度则呈现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大的趋势;受干旱历时累计影响,南部、东北部和部分西部地区干旱强度较大。中国陆域大部地区的降水和土壤水减少是陆域干旱的主要贡献因素,但是部分流域地下水开采和地表水供水成为干旱发生的主导因素。研究结果可为中国不同地区的干旱风险防控和水资源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陆地水储量 GRACE COPULA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不同天气形势下GRACEs模式臭氧预报检验及误差来源分析
10
作者 陈靖扬 李婷苑 +3 位作者 邓涛 翁佳烽 欧阳珊珊 林子锋 《热带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0-412,共13页
利用2018—2020年广东省空气质量和气象要素监测数据、再分析资料、CMA模式预报资料和客观天气分型方法,开展不同天气型下华南区域大气成分数值模式系统(GRACEs)臭氧预报性能评估及其误差来源分析。结果表明:(1)GRACEs模式对O_(3)_8h浓... 利用2018—2020年广东省空气质量和气象要素监测数据、再分析资料、CMA模式预报资料和客观天气分型方法,开展不同天气型下华南区域大气成分数值模式系统(GRACEs)臭氧预报性能评估及其误差来源分析。结果表明:(1)GRACEs模式对O_(3)_8h浓度趋势预报较好,但对O_(3)_8h及其前体物NO_(2)浓度预报值总体偏低,其中NO_(2)浓度预报偏差更显著。(2)在台风外围+冷高压脊(TPR)和弱冷高压脊(HR)天气型下,臭氧平均浓度和臭氧污染城次概率最高,且模式对此类型天气下O_(3)_8h浓度的预报能力亦最差。NO_(2)预报偏差是导致O_(3)_8h浓度预报偏差的重要原因,而CMA模式对边界层气象要素预报值的偏差可进一步导致O_(3)_8h浓度预报偏低。(3)GRACEs模式对臭氧污染的漏报率较高,相对于整体预报水平,在TPR天气型下GRACEs模式对NO_(2)浓度预报偏低程度更大,HR天气型下模式对2 m气温预报负偏差也更明显。(4)从空间分布来看,GRACEs模式对广东省东西两翼城市O_(3)_8h浓度预报效果较好,而GRACEs模式对NO_(2)浓度和CMA模式对全省21个城市2 m气温预报偏低的分布差异是导致O_(3)_8h浓度预报效果分布差异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大气成分数值模式 GRACEs CMA模式 预报检验 误差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尺度因子算法用于GRACE/GRACE-FO时变重力信号恢复
11
作者 陈威 钟敏 +2 位作者 C.K.Shum 李权国 段淑娟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33-1646,共14页
准确恢复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及其后续任务GRACE-FO(GRACE Follow-On)卫星观测的时变重力信号,对于揭示全球陆地海洋水量交换过程、监测区域水量收支平衡及预测局部旱涝灾害等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尺度因子法... 准确恢复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及其后续任务GRACE-FO(GRACE Follow-On)卫星观测的时变重力信号,对于揭示全球陆地海洋水量交换过程、监测区域水量收支平衡及预测局部旱涝灾害等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尺度因子法作为恢复GRACE/GRACE-FO卫星观测信号中真实陆地水储量变化的一种常用手段,存在以下缺陷:不同水文模型推导出的尺度因子存在较大差异,缺乏一致性;即便在统一滤波处理条件下,传统方法往往未充分考虑GRACE/GRACE-FO数据中“条带”误差和高频信号的影响;滤波强度的选择具有主观性,难以保证恢复结果的最优性与稳定性.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改进的尺度因子算法,主要包括:(1)引入贝叶斯三角帽方法,对多套水文模型加权融合,构建统一的融合后水文数据集,增强尺度因子的鲁棒性;(2)在水文模型滤波过程中考虑“条带”误差和高频信号的影响,提升滤波后信号的保真度;(3)引入评价性指标体系,从DDK1—DDK7滤波范围中确定了DDK4为最佳滤波方案,并基于迭代思想构建了改进尺度因子.改进尺度因子恢复的陆地水储量变化与CSR Mascon、JPL Mascon的结果吻合较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84和0.970,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13 mm和3.54 mm.在线性趋势、周年振幅及相位值的时空分布上,改进尺度因子恢复的陆地水储量变化与CSR Mascon、JPL Mascon的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因子 GRACE/GRACE-FO 陆地水储量 贝叶斯三角帽方法(BTC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GWR模型的济南市地下水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地下水资源评价
12
作者 田斌 杨婷 +3 位作者 徐珊 王蔚 窦冰 谭秀翠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0-67,72,共9页
地下水是济南市重要的供水水源,为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有必要开展济南市地下水储量变化特征分析及地下水资源评价。研究以GRACE重力卫星和GLDAS全球陆面同化系统数据为基础,采用奇异谱分析法重构陆地水储量变化(ΔTWS)数据... 地下水是济南市重要的供水水源,为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有必要开展济南市地下水储量变化特征分析及地下水资源评价。研究以GRACE重力卫星和GLDAS全球陆面同化系统数据为基础,采用奇异谱分析法重构陆地水储量变化(ΔTWS)数据,构建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以蒸散发ET、降水量PRE、地表温度LST、植被指数NDVI作为回归变量,对济南市地下水储量变化(ΔGWS)数据进行降尺度,并开展ΔGWS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及地下水资源评价。2002年4月-2023年12月,济南市ΔTWS、ΔGWS呈下降趋势,在年内,6月份ΔGWS最小,12月份最大,ΔGWS对降水变化的滞后效应明显。MGWR模型将济南市ΔGWS数据分辨率由0.25°提高到1 km,降尺度前后ΔGWS变化趋势、空间分布保持较高的一致性,表明MGWR模型对ΔGWS数据降尺度适用性较好。采用BEAST算法解构济南市ΔGWS时间序列,ΔGWS主要受趋势项控制,存在2个概率大于50%的突变点。济南市ΔGWS空间分布差异明显,莱芜区、钢城区地下水储量相对较多,平阴县、长清区较低,ΔGWS重心主要位于历城区。采用ΔGWS上升段水量表征济南市地下水资源量,2003-2019年,济南市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22.90亿m^(3),特枯年、枯水年、平水年地下水资源量分别为16.57、27.22、29.55亿m^(3)。研究结果对济南市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 地下水储量变化 降尺度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地下水资源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CE降尺度重构数据分析2002-2022年中国大陆干旱
13
作者 张东 李琼 +1 位作者 苏勇 安章源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54,共11页
GRACE及其后继卫星GRACE Follow-On提供的时变重力场模型数据空间分辨率较低,限制了其在高分辨率长期干旱监测中的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结合多种水文气象数据,利用XGBoost机器学习方法对中国大陆2002-2022年陆地水储量变化进行降... GRACE及其后继卫星GRACE Follow-On提供的时变重力场模型数据空间分辨率较低,限制了其在高分辨率长期干旱监测中的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结合多种水文气象数据,利用XGBoost机器学习方法对中国大陆2002-2022年陆地水储量变化进行降尺度重构,生成中国九大流域0.1°分辨率的GRACE TWSA,并对比了不同流域的建模效果,然后利用基于GRACE数据的干旱指数GRACE-DSI与传统干旱指数scPDSI和SPEI进行比较,分析了中国九大流域不同等级干旱的空间分布特征,最后监测了中国九大流域干旱事件以及2022年干旱空间分布。结果表明:除内陆河外,其余八大流域降尺度重构模型性能较好,降尺度重构后GRACE TWSA与NOAH TWSA一致性进一步提高。降尺度重构后的GRACE-DSI与scPDSI和SPEI干旱指数的相关性也显著增强;黄河流域中下游、海河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干旱频率较高且主要为轻旱,相似的松辽河流域南部干旱频率也较高,但主要表现为中旱和轻旱;此外,九大流域轻旱、中旱的占比接近,重旱和特旱存在差异,淮河流域和松辽河流域的重旱占比最高,分别为14%和13.4%,长江流域特旱占比最高为16.5%,而海河流域的特旱比例最低仅6.1%;2002-2022年间,严重干旱事件大多发生在北方流域,严重程度排名前6的干旱事件中有3次发生于松辽河流域;相比scPDSI和SPEI,GRACE-DSI监测到的干旱空间变化与实际情况更加一致,但由于GRACE数据代表了所有水分的变动,冰川融水可能导致对GRACE-DSI的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时变重力场模型 陆地水储量变化 中国九大流域干旱 机器学习降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地下水干旱的多尺度分析——基于重力恢复及气候试验地下水储量变化指数
14
作者 袁慧 张琪 +2 位作者 朱永华 夏必胜 王文发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978-3994,共17页
地下水干旱是影响半干旱沙区植被建设的重要因素,毛乌素沙地位于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地下水资源管理是实现该地区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由于缺乏对地下水在空间和时间维度上的直接观测,地下水干旱的定量评估面临挑战。旨在探索... 地下水干旱是影响半干旱沙区植被建设的重要因素,毛乌素沙地位于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地下水资源管理是实现该地区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由于缺乏对地下水在空间和时间维度上的直接观测,地下水干旱的定量评估面临挑战。旨在探索地下水储量的变化规律,基于重力恢复及气候试验(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GRACE)卫星数据,并结合全球陆地数据同化系统(Global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GLDAS)观测数据,反演毛乌素沙地2002—2021年地下水储量动态变化。进而构建地下水水位估算指标,并重新定义为GRACE地下水储量变化指数(GRACE Groundwater Storage Index,GGSI),以量化分析该地区的地下水干旱状况。研究选择4种不同的分布函数,通过KS检验选取最优分布函数,其次在不同时间尺度上计算GGSI以定量分析地下水干旱。计算GGSI与降水之间的相关系数,揭示地下水干旱对降水的滞后效应,最后进行GGSI与SPI的时滞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的拟合函数对数据拟合结果有不同的反应,该研究区域的最佳拟合函数为PearsonⅢ函数,PearsonⅢ函数能够更准确地反映该地区地下水储量的变化趋势;2)2002—2021年期间GGSI呈波动变化,随着时间尺度的增大,GGSI值变化趋势更为明显,呈先上升后下降整体变化比较稳定的趋势,不同时间尺度下,同一地区的干旱起始、结束及严重程度各异,但干旱期总体一致。毛乌素沙地的干旱年份为2007、2021年;3)干旱对降水的滞后时间集中在5个月和8个月,在这两段滞后期中都表现出了较高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恢复及气候试验(GRACE)数据 全球陆地数据同化系统(GLDAS)数据 毛乌素沙地 地下水储量 地下水干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文和GRACE重力数据的南美巴塔哥尼亚冰川均衡调整(GIA)响应
15
作者 李孟雨 孙鹏超 +2 位作者 郭长升 王长瑜 魏东平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5,共12页
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大型温带冰块快速变化与洋-陆板块俯冲交汇的复杂地质构造区域,其现今冰川均衡调整(GIA)响应信号及地表抬升的机理有待进一步明确。基于重力恢复与气候实验卫星(GRACE)2003—2016年时变重力数据,分析该高原地区... 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大型温带冰块快速变化与洋-陆板块俯冲交汇的复杂地质构造区域,其现今冰川均衡调整(GIA)响应信号及地表抬升的机理有待进一步明确。基于重力恢复与气候实验卫星(GRACE)2003—2016年时变重力数据,分析该高原地区的质量变化特征,利用相关水文模型和遥感卫星数据完善该地区的水文模型并提取水文信息空间变化特征,从GRACE综合信号中扣除水文信号得到现今GIA响应信号,并进一步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数据分析GIA效应对地表抬升的贡献。结果表明:巴塔哥尼亚高原地区呈现出巴塔哥尼亚冰原(PIF)及周围区域质量亏损、高原南部和北部质量增加的空间分布特征;水文质量亏损则形成以PIF为中心向外辐射、负信号逐渐减弱的空间分布;GIA响应使高原整体隆升,尤其在PIF南部最为突出,最高达(1.97±0.35)cm/a,与GIA模型特征相似;在北巴塔哥尼亚冰原(NPI)和南巴塔哥尼亚冰原(SPI)GIA响应分别能够解释约69.25%和82.70%的地表抬升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A GRACE PIF 巴塔哥尼亚高原 水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RACE与InSAR数据地下水变化与地面沉降滞后性研究
16
作者 魏小强 杨国林 +2 位作者 刘涛 邵明 马志刚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130,共9页
河西地区地下水利用比重不断上升导致地下水位显著下降,引起了局部地区地面沉降。研究河西地区地下水变化与地面沉降滞后性对当地水资源管理、土地利用规划和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GRACE与GLDAS数据得到研究区2010—2017年地下水... 河西地区地下水利用比重不断上升导致地下水位显著下降,引起了局部地区地面沉降。研究河西地区地下水变化与地面沉降滞后性对当地水资源管理、土地利用规划和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GRACE与GLDAS数据得到研究区2010—2017年地下水变化速率,结合监测井实测数据验证了反演地下水变化数据的可靠性,利用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mall baseline subset 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BAS-InSAR)技术得到局部沉降区2014年10月—2017年6月的地表形变速率,并用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ersistent scatters 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PS-InSAR)技术对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运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和时滞相关性分析对地下水变化与地表沉降数据解算分析。结果表明,临泽、甘州、凉州、金川沉降区地面沉降较地下水变化滞后时间分别为74~86 d,61~80 d,80~99 d,74~99 d;相关系数分别在0.541~0.593,0.589~0.689,0.600~0.750,0.543~0.630之间。研究结果可为河西地区水资源管理、土地利用规划和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 SBAS-InSAR PS-INSAR 地下水变化 地面沉降 滞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河流域气象干旱向地下水干旱传递时间和阈值评估
17
作者 张未 赵安周 +2 位作者 相恺政 柴钰莹 徐瑞皓 《水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76,共9页
分析气象干旱向地下水干旱的传递时间和阈值对于地下水干旱早期预警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气象站点数据、重力恢复与气候试验卫星GRACE数据以及全球陆面数据同化系统GLDAS数据,构建2002—2020年海河流域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和地下... 分析气象干旱向地下水干旱的传递时间和阈值对于地下水干旱早期预警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气象站点数据、重力恢复与气候试验卫星GRACE数据以及全球陆面数据同化系统GLDAS数据,构建2002—2020年海河流域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和地下水干旱指数GGDI,在此基础上利用Copula函数与贝叶斯条件概率确定气象干旱向地下水干旱传递的时间、风险以及阈值。主要研究结论:(1)GRACE数据反演的地下水储量GWSA与WaterGAP全球水文模型及实测站点对比结果表明其在海河流域适用性较好;(2)海河流域气象干旱到地下水干旱的传递时间约为10个月,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西部地区的干旱传递时间多为1~3个月,东部地区多为21~24个月;(3)不同气象干旱情景下,流域南部的地下水干旱触发概率较高,西北部触发概率较低,引发地下水干旱的传递阈值分布主要以重度、极端气象干旱为主,随着地下水干旱等级的增加,干旱的传递阈值在不断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河流域 GRACE数据 COPULA函数 贝叶斯条件概率 传递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动平均空域滤波器处理GRACE南北条带误差
18
作者 詹松辉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54-757,共4页
重力恢复与气候实验(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GRACE)卫星任务及后续任务的无约束月时变重力场被南北条带噪声污染。该噪声被定义为沿经度方向的准周期振荡,并沿纬度方向持续传播。鉴于此特性,本文引入滑动平均平滑技... 重力恢复与气候实验(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GRACE)卫星任务及后续任务的无约束月时变重力场被南北条带噪声污染。该噪声被定义为沿经度方向的准周期振荡,并沿纬度方向持续传播。鉴于此特性,本文引入滑动平均平滑技术在空域抑制该噪声,并基于海陆差异的先验知识实施不同程度的平滑。将该方法与常用的DDK滤波器在空域、频域和时域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者滤波效果相当。评估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海洋区域的噪声水平约为20 mm,小于DDK5~DDK7噪声水平(26.20~50.25 mm)。尽管存在滑动窗口大小设置依赖经验等局限性,但本文方法无需预先确定信号与噪声的方差信息,可为新型滤波器的设计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 条带误差 滑动平均 空域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ce公司提升了FCC催化剂的铁耐受性并开发了创新的铁钝化方案
19
作者 程钰丹(摘译)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122,共1页
特种化学品公司W.R.Grace&Co.(Grace)宣布了一项新的解决方案,用于解决燃料炼制过程中的铁污染问题,该解决方案基于一系列研究突破。新方法有助于减轻因加工更便宜但更重的原油而导致的铁中毒,为炼油厂优化流化催化裂化装置(FCCU)... 特种化学品公司W.R.Grace&Co.(Grace)宣布了一项新的解决方案,用于解决燃料炼制过程中的铁污染问题,该解决方案基于一系列研究突破。新方法有助于减轻因加工更便宜但更重的原油而导致的铁中毒,为炼油厂优化流化催化裂化装置(FCCU)操作创造了更大的灵活性和更多的机会。为解决铁耐受性问题,Grace公司研究小组采用了三管齐下的方法,包括:①基质表面区域(Matrix Surface Area)优化——通过基础催化剂实现,使用MIDAS Pro催化剂(可利用其高基质表面积(MSA))和FUSION催化剂(可提供平衡的焦炭-油浆选择性);②增强的大孔和孔径分布——通过采用创新的MILLE TM技术对催化剂进行微调以优化孔结构;③新型的催化剂处理工具——利用Grace的新型铁钝化方案Grace-IDP TM,Grace公司可以在实验室环境中模拟铁的钝化,这就提供了显著的提高FCC催化剂耐铁性的研究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催化裂化装置 FCC催化剂 油浆 特种化学品 GRACE 铁中毒 铁污染 实验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CE/GRACE-FO反演全球海洋质量变化的后处理因子分析
20
作者 韩文雅 李伟伟 《海洋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5-595,共11页
时变重力场是反演海洋质量变化的重要手段,全面评估时变重力场后处理策略对于准确获取海洋质量变化十分必要。本文使用重力恢复与气候实验卫星(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GRACE)及其后续卫星(GRACE Follow-On,GRACE-FO)... 时变重力场是反演海洋质量变化的重要手段,全面评估时变重力场后处理策略对于准确获取海洋质量变化十分必要。本文使用重力恢复与气候实验卫星(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GRACE)及其后续卫星(GRACE Follow-On,GRACE-FO)重力场数据反演全球平均海洋质量变化,主要评估数据后处理中C_(20)替换、冰川均衡调整、信号泄漏误差改正产生的影响,同时量化球谐系数不同截断阶数对反演海洋质量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原始C_(20)的稳定性较差,其估计的海洋质量变化速率虚高,可采用戈达德航天中心提供的C_(20)替换;5种GIA模型改正值差异明显,其中Caron18模型改正值较大;对于信号泄漏误差改正,海洋质量变化速率随缓冲区增大而增大,在距海岸线300 km范围内的海域信号泄漏严重,建议选择与海岸线距离至少为300 km的缓冲区;从截断阶数来看,截断阶数小于30时,估计的海洋质量变化速率和周年振幅相差较大,验证了低阶系数的重要性。而40阶的球谐系数累积趋势和周年振幅贡献率高达98.56%和98.79%,可见高于40阶截断阶数的贡献率非常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GRACE-FO 海洋质量变化 C_(20)替换 GIA改正 泄漏误差改正 阶数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