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GPS观测结果推断中国大陆活动构造边界 被引量:19
1
作者 黄立人 符养 +2 位作者 段五杏 马青 马欣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09-615,共7页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本网 1998年和 2 0 0 0年两期观测数据 ,得到分布在全国各构造块体上的79个GPS观测站速度场 ,对中国大陆主要活动构造块体间的相对运动显著性进行了分析和检验 .分析结果表明 ,西部活动构造块体的边界有...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本网 1998年和 2 0 0 0年两期观测数据 ,得到分布在全国各构造块体上的79个GPS观测站速度场 ,对中国大陆主要活动构造块体间的相对运动显著性进行了分析和检验 .分析结果表明 ,西部活动构造块体的边界有较明显的相对运动 ,而东部运动不明显 .根据分析得到的活动边界 ,将中国大陆归并为11个活动块体 ,逐一计算了这些块体边界的活动量大小 ,确定了它们最新活动的方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观测 构造块体 形变 中国大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现今构造变形GPS观测数据与速度场 被引量:101
2
作者 王琪 张培震 马宗晋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415-429,共15页
利用 1991— 1999年间 36 2个全球定位系统 (GPS)测站的观测资料 ,初步获得了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现今地壳水平运动的统一速度场。该速度场主要涵盖青藏高原 ,天山 ,塔里木、川滇 ,河西走廊 ,福建东南沿海等重要构造活动区 ,测定精度总... 利用 1991— 1999年间 36 2个全球定位系统 (GPS)测站的观测资料 ,初步获得了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现今地壳水平运动的统一速度场。该速度场主要涵盖青藏高原 ,天山 ,塔里木、川滇 ,河西走廊 ,福建东南沿海等重要构造活动区 ,测定精度总体优于 2~ 3mm/a ,速度场站点的分布和测定精度基本上满足中国大陆现今构造变形和动力学研究的需求。现代大地测量第一次比较全面、定量地展示出中国大陆在周边板块作用下大幅度构造变形的图像 ,为模拟大陆岩石圈动力过程提供了基础性的运动学约束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定位系统 地壳运动 大陆构造变形 中国大陆 gps观测数据 速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地壳水平差异运动的GPS观测研究 被引量:46
3
作者 甘卫军 沈正康 +3 位作者 张培震 任金卫 万永革 周德敏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4年第1期29-35,共7页
以青藏高原及其周边 5 80多个GPS站点的观测资料为基础 ,通过消除青藏高原的整体刚性运动 ,将GPS水平速度场归化到“青藏高原整体固定”的参考框架下 ,使青藏高原内部不同区域的水平差异运动得以获得最大限度的突出。所得速度场图像显... 以青藏高原及其周边 5 80多个GPS站点的观测资料为基础 ,通过消除青藏高原的整体刚性运动 ,将GPS水平速度场归化到“青藏高原整体固定”的参考框架下 ,使青藏高原内部不同区域的水平差异运动得以获得最大限度的突出。所得速度场图像显示 :①以玛尼 玉树 鲜水河断裂为界的青藏高原东南部区域 ,最突出的内部水平形变表现为一条绕喜马拉雅东构造结的挤出式顺时针“流滑带”。而这一流滑带前缘速度场在青藏高原东南角呈现扇形发散特征 ,表明整个流滑带起因于高塑性上地壳物质在挤压和重力共同作用下的侧向逃逸 ;②介于玛尼 玉树 鲜水河断裂和海原断裂之间的青藏高原东北部区域 ,总体上表现出比较均匀的左旋剪切带特性 ,但这种左旋剪切在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一带已不再明显 ,且四川盆地及其以北区域 ,并未承受强烈挤压。因此 ,青藏高原东北部区域 ,相对于高原整体 ,并无明显的东向逃逸。③在整个青藏高原区域内 ,阿尔金断裂、海原断裂及玛尼 玉树 鲜水河断裂两侧的速度场显示了明显的差异 ,反映出这三条断裂带现今强烈的活动性。由于位于玛尼 玉树 鲜水河断裂和喀喇昆仑 嘉黎断裂之间的塑性流滑带的独立东向“逃逸”所产生的“拖拽”使流滑带以北区域表现为整体均匀的左旋剪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观测 地壳形变 流滑带 逃逸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GPS掩星观测反演方法 被引量:51
4
作者 胡雄 曾桢 +2 位作者 张训械 张冬娅 肖存英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68-774,共7页
大气GPS掩星观测可获得全球的大气气象参量剖面信息.本文阐述了地球大气GPS掩星观测反演原理,详细介绍了其几何光学近似反演方法和全谱反演方法,提出了将几何光学反演方法和全谱反演方法结合以形成可以处理多路径掩星数据的反演新方案.... 大气GPS掩星观测可获得全球的大气气象参量剖面信息.本文阐述了地球大气GPS掩星观测反演原理,详细介绍了其几何光学近似反演方法和全谱反演方法,提出了将几何光学反演方法和全谱反演方法结合以形成可以处理多路径掩星数据的反演新方案.该方案和几何光学反演方法应用于GPSMET和CHAMP大气掩星数据反演,成功地获得了大气参量剖面.结果表明,新反演方案是可行的、有效的GPS大气掩星反演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掩星观测 大气 几何光学反演方法 全谱反演方法 组合反演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S观测的北天山主要断裂现今构造运动特征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杰 陈刚 +7 位作者 魏文薪 帕尔哈提.再努拉 王晓强 刘代芹 李桂荣 方伟 陈述江 孙小旭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51-760,共10页
借助分布在北天山地区最新GPS点位的运动观测资料,利用GAMIT/GLOBK数据处理软件获取了北天山地区现今地壳的运动位移场.以该位移场为基础,利用弹性半空间位错理论,估算了研究区内博罗科努—阿其克库杜克断裂和准噶尔盆地南缘断裂两条具... 借助分布在北天山地区最新GPS点位的运动观测资料,利用GAMIT/GLOBK数据处理软件获取了北天山地区现今地壳的运动位移场.以该位移场为基础,利用弹性半空间位错理论,估算了研究区内博罗科努—阿其克库杜克断裂和准噶尔盆地南缘断裂两条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断裂的现今活动速率.结果表明:博罗科努—阿其克库杜克右旋走滑断裂东、西两段滑移速率的差异性不明显,1944年3月10日乌苏南MS7.2强震发生后,该断层现今表现为震后微蠕滑运动,东、西两段滑动速率均在1—2mm/a之间;准噶尔盆地南缘断裂现今滑动速率为(5.6±1.0)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天山断裂 gps观测 构造活动 位错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基GPS掩星观测实验及其反演原理 被引量:21
6
作者 胡雄 张训械 +3 位作者 吴小成 肖存英 曾桢 宫晓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2-27,共6页
分别在湖北省药姑山和九宫山的山头上开展GPS掩星观测实验,成功获取山基掩星观测数据,对掩星事件进行了分析和统计.给出利用山基掩星观测数据反演大气折射指数剖面和电波弯曲角的原理和算法.利用山基GPS掩星观测模拟数据,对反演方法进... 分别在湖北省药姑山和九宫山的山头上开展GPS掩星观测实验,成功获取山基掩星观测数据,对掩星事件进行了分析和统计.给出利用山基掩星观测数据反演大气折射指数剖面和电波弯曲角的原理和算法.利用山基GPS掩星观测模拟数据,对反演方法进行试算和检验,结果表明反演方法准确可行.将该反演方法应用于观测数据的反演,获得了观测点高度以下的大气折射率剖面,以及电波弯曲角.实验结果和原理研究表明,山基掩星观测技术是一种潜在的低层大气环境监测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基gps掩星观测 大气折射指数 电波弯曲角 低层大气 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观测资料应用于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袁招洪 丁金才 陈敏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0-212,共13页
利用建立在长江三角洲地区GPS观测网中 11个站点的可降水量资料 ,对 2 0 0 2年 6月 2 3~ 2 4日影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降水过程进行了MM5模式初始湿度场调整和Nudging同化试验。试验表明 :利用GPS测量的可降水量对模式初始湿度场进行调... 利用建立在长江三角洲地区GPS观测网中 11个站点的可降水量资料 ,对 2 0 0 2年 6月 2 3~ 2 4日影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降水过程进行了MM5模式初始湿度场调整和Nudging同化试验。试验表明 :利用GPS测量的可降水量对模式初始湿度场进行调整能明显增强模式初始场描述水汽分布的能力 ,从而有效地控制模式积分初期对可降水量预报的误差 ,并对模式 6h累积降水量预报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利用Nudging技术同化GPS可降水量资料对MM5预报效果改善较小 ,并且Nudging系数的增加对预报效果的影响不大。总体上 ,利用GPS可降水量资料调整模式初始湿度场对模式 6h累积降水预报效果的改善明显好于连续Nudging同化。试验还表明 :GPS资料对模式初始湿度场调整改善模式对累积降水量的预报主要是通过改善网格降水预报来实现的 ,而Nudging同化主要是通过改善次网格降水而提高模式降水预报能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观测资料 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 可降水量 同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S观测资料反演庄浪河断裂带、马衔山北缘断裂带的滑动速率 被引量:11
8
作者 周德敏 甘卫军 +2 位作者 任金卫 倪国辉 宁树正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06-714,共9页
根据地质资料,首先建立庄浪河断裂带、马衔山北缘断裂带空间展布的三维几何模型和分段模型,并把地质方法大致推测或估计的各段滑动速率和滑动方式作为先验初值,通过三维深断裂位错模型对GPS观测站点速度场的最佳拟合,反演获得各断裂段... 根据地质资料,首先建立庄浪河断裂带、马衔山北缘断裂带空间展布的三维几何模型和分段模型,并把地质方法大致推测或估计的各段滑动速率和滑动方式作为先验初值,通过三维深断裂位错模型对GPS观测站点速度场的最佳拟合,反演获得各断裂段的现今滑动速率。结果表明,马衔山北缘断裂有1.4~3.0mm/a的逆倾滑,且中部断层段有约3mm/a的左旋走滑;庄浪河断裂有0.6~1.2mm/a的逆倾滑,走滑分量不明显。这些滑动速率值均在地质方法的推测范围内,且模型预测的GPS站点速度与实际观测值在整体上取得了较好的吻合。本研究表明,对于庄浪河断裂带、马衔山北缘断裂带这样一些滑动速率相对较低且传统地质调查方法较难实施的断裂,基于GPS观测结果的滑动速率反演是一种有效的补充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形变 深断裂位错模型 gps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GPS观测数据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韩保民 欧吉坤 +1 位作者 曲国庆 柳林涛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3-69,共7页
重点分析了星载 GPS 观测值模拟的原理、数学模型等,并用模拟软件模拟了 CHAMP 卫星的星载GPS 观测值情况.结果表明,根据本文提供模拟方法所模拟的 CHAMP 星载 GPS 观测值,与实测值相比,无论是在大小还是观测噪声水平上都很接近,... 重点分析了星载 GPS 观测值模拟的原理、数学模型等,并用模拟软件模拟了 CHAMP 卫星的星载GPS 观测值情况.结果表明,根据本文提供模拟方法所模拟的 CHAMP 星载 GPS 观测值,与实测值相比,无论是在大小还是观测噪声水平上都很接近,因此能满足不同层次人员对星载 GPS 模拟观测值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观测数据 CHAMP 星载 模拟观测 实测值 卫星 大小 噪声 原理 模拟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GPS观测的时间序列资料反演地壳地幔黏性结构 被引量:19
10
作者 朱守彪 蔡永恩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71-777,共7页
地球介质的黏度是地球动力学研究中的重要参数.在考虑震后震源区介质物性变化的情况下,本文提出利用GPS观测的时间序列资料反演地壳、地幔黏度的方法.计算中,将遗传算法与Marquardt法相结合,利用遗传算法搜索结果作为Marquardt法反演的... 地球介质的黏度是地球动力学研究中的重要参数.在考虑震后震源区介质物性变化的情况下,本文提出利用GPS观测的时间序列资料反演地壳、地幔黏度的方法.计算中,将遗传算法与Marquardt法相结合,利用遗传算法搜索结果作为Marquardt法反演的初始模型,运用微扰法形成Jacobian矩阵.根据余震分布及地震波速度变化确定震源区的范围及介质的物性变化情况,利用黏弹性有限单元模型(Maxwell体)及台湾集集地震后GPS观测的时间序列数据,反演了台湾地区地壳、地幔的黏性系数.反演计算及数值实验表明,该方法反演黏度的效率高,稳定性好.反演结果初步显示台湾地区的地壳、地幔的黏度分别为1.2×1018Pa.s和3.6×1019P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度系数反演 黏弹性有限元 gps观测 集集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IGS数据产品进行高精度GPS观测数据仿真 被引量:7
11
作者 匡翠林 邹璇 李陶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857-2859,2863,共4页
针对常规的GPS观测数据仿真方法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利用IGS数据产品进行高精度GPS观测数据仿真的方法。基于GPS定轨定位原理及数学模型,编制了相应的仿真程序。实例仿真结果表明文中的仿真方法能达到2米级的精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IGS数据产品 gps观测 仿真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GPS观测数据的实时仿真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范国清 王威 郗晓宁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0-64,共5页
针对高精度GPS观测数据实时仿真的需求,研究了观测数据仿真的基本原理、系统功能组成及适用于实时仿真的数学模型。考虑到模型实现的时间约束特性,将仿真系统结构划分为非实时层、弱实时层和强实时层,并采用分布式仿真结构建立了卫星导... 针对高精度GPS观测数据实时仿真的需求,研究了观测数据仿真的基本原理、系统功能组成及适用于实时仿真的数学模型。考虑到模型实现的时间约束特性,将仿真系统结构划分为非实时层、弱实时层和强实时层,并采用分布式仿真结构建立了卫星导航观测数据实时仿真系统。算例结果表明:系统满足强实时性要求,观测数据仿真具有较高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导航 gps观测数据 分布式仿真 实时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GPS观测资料划分现今地壳活动块体的方法 被引量:30
13
作者 石耀霖 朱守彪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4年第2期1-5,共5页
利用GPS观测资料研究地球动力学问题是目前地学中的热点。利用GPS观测的速率 (或位移 )计算网格点附近小区域的应变张量和转动的欧拉极 ,再运用聚类分析法对计算的欧拉极进行分类 ,由此划分出地壳活动的次级块体。最后以中国大陆GPS观... 利用GPS观测资料研究地球动力学问题是目前地学中的热点。利用GPS观测的速率 (或位移 )计算网格点附近小区域的应变张量和转动的欧拉极 ,再运用聚类分析法对计算的欧拉极进行分类 ,由此划分出地壳活动的次级块体。最后以中国大陆GPS观测结果为例 ,将中国大陆划分为 9个活动块体 ,通过比较发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观测资料 地壳活动块体 欧拉极 聚类分析 中国大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GPS观测资料能否用于地壳垂直形变监测?——以中国大陆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东振 赵斌 +1 位作者 余建胜 谭凯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0-295,共6页
长期GPS连续观测可获取高精度的垂直形变速度场,但多期GPS流动观测资料能否用于地壳垂直形变监测尚不明确。本文首先对中国大陆260个陆态网络基准站和2000个GPS流动站1999~2019年的观测资料进行高精度统一处理,获得各站点的时间序列和... 长期GPS连续观测可获取高精度的垂直形变速度场,但多期GPS流动观测资料能否用于地壳垂直形变监测尚不明确。本文首先对中国大陆260个陆态网络基准站和2000个GPS流动站1999~2019年的观测资料进行高精度统一处理,获得各站点的时间序列和速度场,对筛选出的226个基准站和226个流动观测站的垂直形变速度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95%的连续GPS观测站的垂直形变速率误差小于0.5 mm/a,约50%的流动GPS观测站的垂直形变速率误差大于1 mm/a,约40%的流动站与连续站的垂直形变速率残差值大于2 mm/a,且约50%的流动GPS站点的垂直形变趋势与连续站不一致。西部地区的流动GPS观测站的垂直形变监测精度比东部高,这可能与东西部的观测环境和站点稳定性存在差异有关。对GPS连续站和流动站的垂直形变速度场的精度和残差进行分析认为,中国大陆流动GPS观测资料不适用于监测垂直形变小于2 mm/a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形变 流动gps观测 连续gps观测 残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星载高精度GPS观测数据的大气密度反演 被引量:3
15
作者 苗娟 任廷领 +2 位作者 龚建村 刘四清 李志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566-3572,共7页
星载高精度GPS观测数据可提供卫星速度和位置信息,而卫星的运行轨迹又与所处位置的大气密度紧密相关,因此可通过求解大气阻力微分方程,由高精度GPS观测数据反演出卫星运行轨迹上的热层大气密度.本文从星载高精度GPS观测数据出发,给出大... 星载高精度GPS观测数据可提供卫星速度和位置信息,而卫星的运行轨迹又与所处位置的大气密度紧密相关,因此可通过求解大气阻力微分方程,由高精度GPS观测数据反演出卫星运行轨迹上的热层大气密度.本文从星载高精度GPS观测数据出发,给出大气密度的反演方法,以及平均平动参数nM、反弹道系数B两个重要参数的解算过程,并以天宫一号为例,给出反演结果与天宫一号观测数据的比对.结果表明,反演结果与观测值符合很好,两者的均方差在2012年1月1日、2月24日分别为8.6%和8.4%,说明利用星载GPS观测数据反演大气密度是有效、可行的,可成为今后获取高精度大气密度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观测数据 平运动 反弹道系数 热层大气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GPS业务观测在海底地震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范士杰 刘焱雄 +3 位作者 乔方利 张化疑 张尊良 秦学彬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0-38,共9页
以2011年日本Mw9.0级特大地震为例,对国家海洋局沿海GPS业务观测系统在海底地震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采用自行研制的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软件,基于静态和动态模式,先提取GPS站点的瞬时地表同震位移和震后形... 以2011年日本Mw9.0级特大地震为例,对国家海洋局沿海GPS业务观测系统在海底地震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采用自行研制的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软件,基于静态和动态模式,先提取GPS站点的瞬时地表同震位移和震后形变,再反演得到了震源方位、站点上空大气水汽的动态变化等信息。研究分析日本强震对沿海GPS站址的影响以及该系统对日本强震响应的灵敏性,揭示沿海GPS观测系统在海底地震监测及海啸预警中的作用,据此拓展了该系统的应用,为沿海GPS业务观测系统的运行、维护和业务拓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业务观测系统 精密单点定位 海底地震监测 震后形变 同震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观测值误差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蓝悦明 贾媛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13,54,共3页
对检验GPS观测值误差分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讨论,提出对GPS进行误差分布检验的基本方法和公式。通过一个检验的实际算例,说明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各种状况下GNSS观测值的误差分布。
关键词 gps观测数据 误差分布 统计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观测与数值模拟揭示的滇西北地区地壳形变特征及主要断层运动变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腊月 刘峡 +1 位作者 万永魁 郑智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205-3219,共15页
滇西北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强震孕育背景显著。本文利用滇西北地区不同期次(1999~2007期、2013~2018期)GPS观测数据解算地壳应变率场,分析地壳应变率场的动态演化特征。以不同期次GPS观测数据作为边界约束,利用二维有限元接触计算,模拟给... 滇西北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强震孕育背景显著。本文利用滇西北地区不同期次(1999~2007期、2013~2018期)GPS观测数据解算地壳应变率场,分析地壳应变率场的动态演化特征。以不同期次GPS观测数据作为边界约束,利用二维有限元接触计算,模拟给出滇西北主要断裂带运动学特征与应力积累速率的变化;并结合汶川、芦山等历史强震和近场跨断层观测等资料,探讨滇西北地区地壳变形特征及其变形机理。结果表明:滇西北地区现今地壳变形特征表现为近东西向的拉张和近南北向的挤压,同时还叠加了南西—北东向的剪切变形,地壳应变率场在不同时段经历了动态调整,但最大主压应变方向在两个时段未发生改变,为NNW向。汶川地震前,滇西北地区主要断裂带的运动速率、运动性质与现有地质、形变结果较为一致;汶川、芦山等地震后,部分断裂带的运动性质与受力状态发生变化,本文分析认为与汶川等远场强震及断裂带近场中强震的发生有关,这些地震对滇西北地区局部应力场产生一定的影响,是部分断层运动性质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观测 gps应变率场 数值模拟 断层运动 滇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北北西地震条带GPS观测 被引量:2
19
作者 邵德晟 施发奇 +2 位作者 付云文 张红蕾 汪志民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0-94,共5页
云南北北西地震条带西起中甸、保山,跨越洱源—鹤庆断裂、程海断裂、红河断裂、曲江断裂、澜沧江断裂以及小江断裂等主要活动断裂,止于云南东部的寻甸、弥勒,其上共有17个GPS观测点。通过对这17个测点进行复测,并以2001年观测资料作为背... 云南北北西地震条带西起中甸、保山,跨越洱源—鹤庆断裂、程海断裂、红河断裂、曲江断裂、澜沧江断裂以及小江断裂等主要活动断裂,止于云南东部的寻甸、弥勒,其上共有17个GPS观测点。通过对这17个测点进行复测,并以2001年观测资料作为背景,获取了观测区域内地壳水平形变速率、地应变、面膨胀等信息。结果显示,滇西的永胜、洱源、下关、南涧一带地壳差异运动最强烈,其次是滇南的通海、建水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观测 北北西条带 水平形变速率 差异运动 面膨胀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GPS观测值进行三维形变分析的构想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序俨 梁全强 +1 位作者 黄声明 丁学仁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2-96,共5页
在已知地表度量张量的基础上,给出了根据测站的GPS复测值计算地表形变张量、主方向、线应变、面应变、高斯曲率与平均曲率的有关公式,并着重对地表的内蕴与外蕴形变概念作了阐述,最后指出利用地表内蕴与外蕴形变量能较好地描述地表的三... 在已知地表度量张量的基础上,给出了根据测站的GPS复测值计算地表形变张量、主方向、线应变、面应变、高斯曲率与平均曲率的有关公式,并着重对地表的内蕴与外蕴形变概念作了阐述,最后指出利用地表内蕴与外蕴形变量能较好地描述地表的三维形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观测 度量张量 内蕴与外蕴形变 三维形变 分析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