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用连续GPS与远震体波联合反演2015年尼泊尔中部M_S8.1地震破裂过程
被引量:
21
1
作者
刘刚
王琪
+7 位作者
乔学军
杨少敏
游新兆
张锐
赵斌
谭凯
邹蓉
方荣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287-4297,共11页
由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位于板块边界带的喜马拉雅地区大震频繁,但对其活动性的认识仍十分有限.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中东部地区时隔80年再次发生8级地震,为研究板缘地震提供了一次难得机遇.本文用西藏和尼泊尔的GPS连续观测数据和全球...
由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位于板块边界带的喜马拉雅地区大震频繁,但对其活动性的认识仍十分有限.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中东部地区时隔80年再次发生8级地震,为研究板缘地震提供了一次难得机遇.本文用西藏和尼泊尔的GPS连续观测数据和全球分布的远震地震波记录联合反演此次特大地震的破裂过程,结果显示此次地震发生在印度板块与青藏高原接触边界面——喜马拉雅主滑脱断层上.北倾11°、近东西(295°)走向的断层面破裂约100km长(博卡拉到加德满都),130km宽(从加德满都深入我国西藏吉隆县),破裂以逆冲滑动为主,平均幅度达到2.4m,释放的地震矩高达9.4×1020 N·m.反演结果还显示,震源体主要破裂分布深度范围为5~25km,应无地表破裂,属于一次盲地震.基于GPS资料推测的地壳现今运动速率及1833年地震的震源位置,我们推测地震在此次地震破裂区域复发的周期可能为150~200a,而极震区以南的深部滑脱断层仍保持闭锁,未来仍有导致灾害性大震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泊尔MS8.1地震
破裂模型
时空分布
gps与远震体波联合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伴随方法的线性台阵背景噪声面波和远震体波联合成像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超
姚华建
+2 位作者
童平
刘沁雅
雷霆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065-4079,共15页
伴随层析成像(Adjoint Tomography)通过求解全波方程来准确模拟地震波在复杂介质中的传播,并利用波形信息来反演地下结构,是新一代的高分辨率成像方法.其中3-D伴随层析成像需要庞大的计算资源,而2-D反演相对更具计算效率.面波和远震体...
伴随层析成像(Adjoint Tomography)通过求解全波方程来准确模拟地震波在复杂介质中的传播,并利用波形信息来反演地下结构,是新一代的高分辨率成像方法.其中3-D伴随层析成像需要庞大的计算资源,而2-D反演相对更具计算效率.面波和远震体波是研究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的重要方法,它们对S波速度及Moho面的敏感度不同,通过联合反演,可以得到更为准确的S波速度结构及Moho面.通过两种数据的高度互补性,本文提出基于伴随方法的线性台阵背景噪声面波和远震体波联合成像方法,同时约束台阵下方S波速度结构及Moho面形态.我们将该方法应用到符合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典型结构特征的理论模型上,测试结果表明联合反演方法优势明显,相比于面波伴随层析成像,能获得更高分辨率的S波速度结构,同时能精准约束Moho面形态.相比于体波伴随层析成像,联合反演能有效压制高频假象,降低波形反演过程中的非线性化程度.本研究有望提供一种更为高效精准的线性台阵成像方法,搭建联合伴随层析成像理论框架,提升岩石圈成像分辨率,并为后续其他类型波形数据的引入提供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随层析成像
背景噪声
远震
体波
联合
反演
线性地震台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用连续GPS与远震体波联合反演2015年尼泊尔中部M_S8.1地震破裂过程
被引量:
21
1
作者
刘刚
王琪
乔学军
杨少敏
游新兆
张锐
赵斌
谭凯
邹蓉
方荣新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
地壳运动监测工程研究中心
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287-4297,共11页
基金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所长基金(IS201506204,IS20132612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4027,41404016,41104024,41504011,41574017,41541029)联合资助
文摘
由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位于板块边界带的喜马拉雅地区大震频繁,但对其活动性的认识仍十分有限.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中东部地区时隔80年再次发生8级地震,为研究板缘地震提供了一次难得机遇.本文用西藏和尼泊尔的GPS连续观测数据和全球分布的远震地震波记录联合反演此次特大地震的破裂过程,结果显示此次地震发生在印度板块与青藏高原接触边界面——喜马拉雅主滑脱断层上.北倾11°、近东西(295°)走向的断层面破裂约100km长(博卡拉到加德满都),130km宽(从加德满都深入我国西藏吉隆县),破裂以逆冲滑动为主,平均幅度达到2.4m,释放的地震矩高达9.4×1020 N·m.反演结果还显示,震源体主要破裂分布深度范围为5~25km,应无地表破裂,属于一次盲地震.基于GPS资料推测的地壳现今运动速率及1833年地震的震源位置,我们推测地震在此次地震破裂区域复发的周期可能为150~200a,而极震区以南的深部滑脱断层仍保持闭锁,未来仍有导致灾害性大震的可能性.
关键词
尼泊尔MS8.1地震
破裂模型
时空分布
gps与远震体波联合反演
Keywords
MS8.1Nepal earthquake
Slip model
Spatial-temporal rupture process
Joint inversion of
gps
and teleseismic waveforms
分类号
P227 [天文地球—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P541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伴随方法的线性台阵背景噪声面波和远震体波联合成像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超
姚华建
童平
刘沁雅
雷霆
机构
河海大学海洋学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实验室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065-4079,共15页
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90499)
河海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19B00714)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04037)
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课题(41790464)联合资助.
文摘
伴随层析成像(Adjoint Tomography)通过求解全波方程来准确模拟地震波在复杂介质中的传播,并利用波形信息来反演地下结构,是新一代的高分辨率成像方法.其中3-D伴随层析成像需要庞大的计算资源,而2-D反演相对更具计算效率.面波和远震体波是研究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的重要方法,它们对S波速度及Moho面的敏感度不同,通过联合反演,可以得到更为准确的S波速度结构及Moho面.通过两种数据的高度互补性,本文提出基于伴随方法的线性台阵背景噪声面波和远震体波联合成像方法,同时约束台阵下方S波速度结构及Moho面形态.我们将该方法应用到符合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典型结构特征的理论模型上,测试结果表明联合反演方法优势明显,相比于面波伴随层析成像,能获得更高分辨率的S波速度结构,同时能精准约束Moho面形态.相比于体波伴随层析成像,联合反演能有效压制高频假象,降低波形反演过程中的非线性化程度.本研究有望提供一种更为高效精准的线性台阵成像方法,搭建联合伴随层析成像理论框架,提升岩石圈成像分辨率,并为后续其他类型波形数据的引入提供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伴随层析成像
背景噪声
远震
体波
联合
反演
线性地震台阵
Keywords
Adjoint tomogramphy
Ambient noise
Teleseismic body wave
Joint inversion
Seismic linear array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用连续GPS与远震体波联合反演2015年尼泊尔中部M_S8.1地震破裂过程
刘刚
王琪
乔学军
杨少敏
游新兆
张锐
赵斌
谭凯
邹蓉
方荣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伴随方法的线性台阵背景噪声面波和远震体波联合成像研究
张超
姚华建
童平
刘沁雅
雷霆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