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东北缘主要活动断裂带GPS加密观测及结果分析 被引量:29
1
作者 甘卫军 程朋根 +2 位作者 周德敏 唐方头 李金平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7-187,共11页
为了对青藏高原东北缘海原断裂带和香山-天景山断裂带的现今走滑及逆冲运动状况进行更加精细的观测研究,我们沿甘肃兰州至宁夏中卫一线布设了1条由12个站点构成的跨断裂GPS加密测线网。该测线网的站点在空间分布上与“中国地壳运动观测... 为了对青藏高原东北缘海原断裂带和香山-天景山断裂带的现今走滑及逆冲运动状况进行更加精细的观测研究,我们沿甘肃兰州至宁夏中卫一线布设了1条由12个站点构成的跨断裂GPS加密测线网。该测线网的站点在空间分布上与“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已有站点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1条平均点距约22km的密集型GPS跨断裂剖面。在第1期观测中,考虑到测区周围存在2个“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连续观测基准站(西宁XNIN、盐池YANC),我们尝试采用了各观测组未必同步的“自由观测方式”,而在数据处理中采用了GIPSY先进的“精确单点定位”策略。结果表明,由“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连续基准网作为支撑平台,在局部区域的GPS加密监测中采用灵活的“自由观测方式”和简易的“精确单点定位”数据处理策略,能够在满足精度要求的前提下更加有效地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gps 活动断裂带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 加密观测 观测方式 单点定位 海原断裂带 观测研究 运动状况 宁夏中卫 空间分布 连续观测 数据处理 支撑平台 处理策略 加密监测 局部区域 精度要求 天景山 站点 密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测站位移速率的解算方法 被引量:4
2
作者 孟国杰 顾国华 王武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3年第3期21-25,共5页
对目前 4种常用的利用GPS复测资料解算测站位移速率的方法进行了分析 ,通过实例对比了 4种方法的结果。坐标法可以直接利用多期复测结果得到测站大地坐标 ,但要求坐标在同一参考框架内 ,并采用相同的参考椭球 ;基线方法可以消除或削弱... 对目前 4种常用的利用GPS复测资料解算测站位移速率的方法进行了分析 ,通过实例对比了 4种方法的结果。坐标法可以直接利用多期复测结果得到测站大地坐标 ,但要求坐标在同一参考框架内 ,并采用相同的参考椭球 ;基线方法可以消除或削弱观测系统的系统误差 ,与参考框架无直接关系 ,但在平差计算时至少要引入 1个起算点 ,起算点高程方向的误差会削弱其他点平面坐标的精度 ,并进而影响位移速率的精度 ;在选定不同基准解算位移速率时相似变换方法是十分有效的 ,但如果复测结果不在同一参考框架中 ,其结果存在框架不一致所带来的误差 ;QOCA方法能够综合利用多种观测数据 ,可以把区域观测数据和全球观测数据稳健地结合起来 ,在削弱观测期间突变因素的影响方面比其他方法具有便利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位移速率 地壳形变 数据处理 大地坐标 基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滇GPS地壳形变监测网的观测与数据处理 被引量:1
3
作者 党亚民 李毓麟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6年第4期31-36,共6页
介绍中美合作建立的川滇GPS地壳形变监测网的布设和观测情况。利用GAMIT和GLOBK软件分别对已完成的两期观测数据进行了处理,基线相对精度优于0.1ppm。对两期观测的部分基线结果作了比较。
关键词 gps 基线 数据处理 地壳形变 监测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地震带GPS剖面线观测与数据分析
4
作者 程朋根 甘卫军 +1 位作者 李大军 肖根如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4期301-305,共5页
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已有站点的基础上,沿甘肃兰州至宁夏中卫一线布设了一条由12个站点构成的跨青藏高原东北缘断裂带的GPS测线网。该测线网与已有站点相互补充,构成了一条平均点距约22km的密集GPS跨断裂剖面,为青藏高... 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已有站点的基础上,沿甘肃兰州至宁夏中卫一线布设了一条由12个站点构成的跨青藏高原东北缘断裂带的GPS测线网。该测线网与已有站点相互补充,构成了一条平均点距约22km的密集GPS跨断裂剖面,为青藏高原东北缘海原断裂带及香山-天景山断裂带的现今走滑及逆冲运动状况进行更加精细的研究提供有效的约束。阐述该GPS测线网的站点布设情况、各观测组未必同步的"自由观测方式"、先进的GIPSY软件"精确单点定位"数据处理方案,并对观测结果进行分析。实测结果表明,这种方案能够在确保精度要求的前提下更加有效、灵活地实施GPS的地壳形变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壳形变 gps观测 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汶川大地震临震前震中附近是否存在显著的地壳垂直运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敏 沈正康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56-963,共8页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MS8.0地震是自1976年唐山地震以来发生在中国大陆的最大灾难事件。地震发生后有人通过对GPS数据的动态处理分析认为在地震前1小时内震中附近有非常显著的地壳垂直运动发生,从而提升了地震学界对通过高频GPS观测技术...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MS8.0地震是自1976年唐山地震以来发生在中国大陆的最大灾难事件。地震发生后有人通过对GPS数据的动态处理分析认为在地震前1小时内震中附近有非常显著的地壳垂直运动发生,从而提升了地震学界对通过高频GPS观测技术实现地震短临预报的预期。高频GPS观测技术是近年来GPS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研究地震前后地壳形变短期变化过程、地震震源破裂过程等方面取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数据解算的精度和可靠性还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静态处理得到的载波相位观测残差来分析测站位置动态变化的方法,并采用这种方法对汶川地震前震中附近几个GPS连续站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前震中附近并不存在显著的地壳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静态/动态数据处理 汶川地震 地壳垂向形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