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GPS技术监测山西断裂带的水平运动 被引量:55
1
作者 杨国华 赵承坤 +2 位作者 韩月萍 王秀文 郭跃宏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65-471,共7页
利用沿山西断裂带所布设 GPS监测网的 4期复测资料 (1 996~ 1 999) ,分析了山西断裂带近期水平运动状态及其与位于监测区北端附近阳原 -浑源地震 (M=5.6、 39.8°N、 1 1 3.9°E,1 999- 1 1 - 0 1 )的关系 .结果表明 :1 1 996... 利用沿山西断裂带所布设 GPS监测网的 4期复测资料 (1 996~ 1 999) ,分析了山西断裂带近期水平运动状态及其与位于监测区北端附近阳原 -浑源地震 (M=5.6、 39.8°N、 1 1 3.9°E,1 999- 1 1 - 0 1 )的关系 .结果表明 :1 1 996~ 1 997年山西断裂带的水平运动不显著 ;2 1 997~1 998年山西断裂带水平运动的强度增大 ,在震源区、忻州地区和介休东北地区出现了 3处相对较高的应变区 (1× 1 0 - 6) ;监测带的优势运动方向与其走向相一致 ,但不存在明显的走滑运动 ;3 1 998~ 1 999年山西断裂带优势运动方向尽管与其走向相一致 ,但与上一年相比 ,方向大体相反、量值相近 ;41 996~ 1 999年山西断裂带的累积水平运动逐步清晰 ,从趋势上看可分为 3部分 :忻州地区以北地区优势运动方向为北北东 (0 .8cm) ;曲沃以南地区为南南西(1 cm) ;中部地区较杂乱 ,其南半部形变较大些 ,但整体不存在优势运动 .总体来说 ,山西断裂带现主要受来自北北东 -南南西向张应力场的控制 ,但不存在走滑运动 ;1 997~ 1 998年该区可能存在一次较为明显的应力扰动 ,1 999年度基本恢复 ;阳原 -浑源地震是在这一过程之后发生的 ,该次扰动可能是地震发生的触发机制 .从长趋势看 ,今后要注意的是上述 3个运动单元的接合部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测量 山西断裂带 地壳水平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资料揭示的小江断裂近期运动特征 被引量:12
2
作者 施发奇 尤伟 付云文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7-212,295,共6页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1999~2009年5期的GPS观测数据,选择以区域重心基准为参考的方法,从大地形变测量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了小江断裂近期及其各段的地壳形变信息。结果显示:小江断裂近期具有明显的左旋走滑运动特征,并具有一定的张扭...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1999~2009年5期的GPS观测数据,选择以区域重心基准为参考的方法,从大地形变测量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了小江断裂近期及其各段的地壳形变信息。结果显示:小江断裂近期具有明显的左旋走滑运动特征,并具有一定的张扭性质,这种运动性质在汶川地震前后具有很好的继承性,这也说明了汶川大地震对小江断裂的总体运动趋势并未造成太大的影响。2007~2009年的GPS资料显示小江断裂北段的平均滑动速率为4.75mm/a,平均张扭速率为0.65mm/a;中段的平均滑动速率为5.55mm/a,平均张扭速率为1.55mm/a;南段的平均滑动速率为4.72mm/a,平均张扭速率为3.2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江断裂带 gps 重心参考基准 地壳运动特征 分段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地震带近期水平运动状态及活动性 被引量:17
3
作者 杨国华 王敏 +3 位作者 韩月萍 杨春花 王秀文 郭跃宏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9年第4期50-55,共6页
利用山西地震带3 期GPS复测资料(1996~1998),计算并分析了该带近期的水平运动状态,结果表明: 山西断裂带现主要受来自北西、北西西—南东、南东东向压应力场的控制,不存在明显的走滑运动;运动强度在空间上表现为北... 利用山西地震带3 期GPS复测资料(1996~1998),计算并分析了该带近期的水平运动状态,结果表明: 山西断裂带现主要受来自北西、北西西—南东、南东东向压应力场的控制,不存在明显的走滑运动;运动强度在空间上表现为北强南弱,在时间上表现为前弱后强;局部区域的应变量级达到10-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地壳水平运动 山西 断裂带 地震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