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P1bα-凝血酶复合物晶体结构的新认识
1
作者 林胜利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6-96,共1页
关键词 gp1bα-凝血酶复合物 晶体结构 血小板 凝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7-1B7-H1相对比例变化对Hsp70-肽复合物抗肿瘤免疫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小红 张桂梅 +1 位作者 贺宇飞 冯作化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目的 :探讨Hsp70-肽复合物对B7-1 B7-H1相对比例的影响及真核表达可溶性PD-1(sPD-1)对Hsp70-肽复合物抗肿瘤作用的影响。方法 :通过RT-PCR和半定量PCR技术检测Hsp70 肽复合物体外刺激和体内免疫对小鼠脾细胞正调控共刺激分子B7-1和抑... 目的 :探讨Hsp70-肽复合物对B7-1 B7-H1相对比例的影响及真核表达可溶性PD-1(sPD-1)对Hsp70-肽复合物抗肿瘤作用的影响。方法 :通过RT-PCR和半定量PCR技术检测Hsp70 肽复合物体外刺激和体内免疫对小鼠脾细胞正调控共刺激分子B7-1和抑制性共刺激分子B7-H1及其受体PD-1表达的影响 ;体内转染表达sPD-1后 ,观察Hsp70-肽复合物免疫小鼠的肿瘤生长以及脾淋巴细胞毒性的变化。结果 :基因表达检测表明 ,Hsp70- 肽复合物体外刺激的小鼠脾细胞B7-1mRNA和B7-H1mRNA的水平随时间而变化 ,B7-1/B7-H1比值随刺激时间而增高 ;Hsp70-肽复合物体内免疫小鼠后期脾细胞B7-1表达下降 ,B7-H1及其受体PD-1表达上调 ,B7-1/B7 H1比值逆转 ;体内表达sPD-1可显著增强和延长Hsp70 肽复合物的抑瘤效果 ;体内表达sPD-1可提高Hsp70-肽复合物免疫的荷瘤小鼠脾细胞的杀伤率。结论 :Hsp70-肽复合物的刺激引起共刺激分子B7-1和B7-H1表达的变化 ,B7-1/B7-H1的比例与激活效应相关 ,sPD-1通过阻抑B7-H1/PD-1途径、上调B7-1/B7-H1比例 ,可增强免疫应答 ,提高Hsp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刺激分子 PD-1 b7-H1 b7-1 Hsp7m-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断TLR2结合降低β2GP1-抗β2GP1复合物刺激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NF-α的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于尹婧 周红 +5 位作者 夏龙飞 孔祥民 谢娅超 解鸿翔 何超 成思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6-450,456,共6页
目的探讨β2糖蛋白1(β2GP1)-抗β2GP1复合物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中Toll样受体2(TLR2)的作用。方法用β2GP1-抗β2GP1复合物、TLR2激动剂Pam3CSK4及TLR4激动剂脂多糖(LPS)、TLR2阻断剂抗小鼠TLR2-Ig G(m TLR... 目的探讨β2糖蛋白1(β2GP1)-抗β2GP1复合物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中Toll样受体2(TLR2)的作用。方法用β2GP1-抗β2GP1复合物、TLR2激动剂Pam3CSK4及TLR4激动剂脂多糖(LPS)、TLR2阻断剂抗小鼠TLR2-Ig G(m TLR2-Ig G)及TLR4阻断剂TAK-242对BALB/c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进行体外处理。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NF-α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及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检测TNF-α蛋白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表面TLR2的水平。结果β2GP1-抗β2GP1复合物、Pam3CSK4及LPS均能够显著增加BALB/c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表达TNF-αmRNA及蛋白水平,抗m TLR2-Ig G能够抑制上述刺激物促进细胞TNF-α表达的效应,但弱于TAK-242的抑制效应,抗m TLR2-Ig G与TAK-242联合使用未显示更强的抑制效应。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β2GP1-抗β2GP1复合物、Pam3CSK4及LPS均能增加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LR2的表达,而抗m TLR2-Ig G、TAK-242以及二者联合使用均未显示对TLR2表达的抑制效应。结论TLR4、TLR2都增强β2GP1-抗β2GP1复合物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NF-α的刺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磷脂综合征 β2gp1-抗β2gp1复合物 TOLL样受体2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PD-1协同HSP70-肽复合物抑制荷瘤小鼠肝癌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小红 张桂梅 +2 位作者 贺宇飞 张慧 冯作化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55-658,共4页
目的 :研究基因转染和表达的可溶性PD 1(solubleprogrammeddeath 1,sPD 1)对HSP70 肽疫苗抗肿瘤效果的影响及协同机制。方法 :以HSP70 肽疫苗免疫BALB/c小鼠后 ,用半定量RT PCR技术检测和分析HSP70 肽疫苗对小鼠脾细胞上PD 1及其配... 目的 :研究基因转染和表达的可溶性PD 1(solubleprogrammeddeath 1,sPD 1)对HSP70 肽疫苗抗肿瘤效果的影响及协同机制。方法 :以HSP70 肽疫苗免疫BALB/c小鼠后 ,用半定量RT PCR技术检测和分析HSP70 肽疫苗对小鼠脾细胞上PD 1及其配体基因表达的影响。体内转染表达sPD 1,用MTT比色法检测HSP70 肽疫苗免疫小鼠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脾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单独的sPD 1就有抗肿瘤效应。HSP70 肽疫苗不仅能预先在动物体内诱导肿瘤特异性的CTL ,而且可使脾细胞上抑制性共刺激受体PD 1及其配体的表达显著升高。用sPD 1与HSP70 肽疫苗联合治疗荷瘤小鼠 ,能提高脾CTL的杀伤效率并延长HSP70 肽疫苗的免疫效果。结论 :sPD 1可通过阻断PD 1与其配体的结合作用 ,及减弱PD 1的负反馈抑制作用 ,而增强HSP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刺激分子 PD-1 b7-H1 HSP70-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调节蛋白联合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钟林翠 宋景春 +3 位作者 林青伟 曾庆波 胡艳晶 邓星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84-1188,共5页
目的临床上已尝试结合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以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用于诊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文中旨在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 目的临床上已尝试结合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以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用于诊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文中旨在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018年5月至12月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154例入住ICU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研究对象按照国际血栓与止血协会诊断标准分为非显性DIC组(n=134)和显性DIC组(n=20),比较TM、t-PAIC、TAT和PIC的组间差异。结果与非显性DIC组TM[10.5(8.0~14.3)TU/mL]、TAT[9.6(4.9~21.8)ng/mL]、PIC[1.253(0.789~2.802)μg/mL]和t-PAIC[11.2(7.1~22.1)ng/mL]相比,显性DIC组的TM[16.8(11.8~21.5)TU/mL]、TAT[33.6(10.3~120.0)ng/mL]、PIC[4.080(0.814~8.651)μg/mL]和t-PAIC[19.4(10.0~30.1)ng/mL]均显著升高(P<0.05)。TM>14.85 TU/mL联合TAT>23.05 ng/mL作为标准诊断显性DIC的曲线下面积为0.835(P=0.000),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依次为0.85、0.761、0.592、0.925。结论TM联合TAT对显性DIC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调节蛋白 凝血酶-凝血酶复合物 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瘀解毒法对MCAO大鼠血浆TAT、F1+2、vWF、D-二聚体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李定祥 刘文华 +2 位作者 文果 覃弘宇 邓奕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43-846,共4页
目的: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大鼠模型,观察化瘀解毒法对MCAO大鼠血浆TAT、F1+2、v WF、D-二聚体含量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阿加曲班对照组、活血化瘀组、清热解毒组、化瘀解毒法组及PDTC组。线栓... 目的: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大鼠模型,观察化瘀解毒法对MCAO大鼠血浆TAT、F1+2、v WF、D-二聚体含量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阿加曲班对照组、活血化瘀组、清热解毒组、化瘀解毒法组及PDTC组。线栓法制备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分别于术前1 h和术后12 h各给予相应药物1次,术后24h取标本用于检测。结果:(1)造模后各组TAT、F1+2水平显著升高;各治疗组TAT、F1+2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均P<0.05);各治疗组之间比较,TAT的含量以PDTC组最高,其次化瘀解毒法组和清热解毒组,阿加曲班组和活血化瘀组最低;F1+2含量阿加曲班组较PDTC组、化瘀解毒法组、活血化瘀组均低,化瘀解毒法组较PDTC组低(均P<0.05)。(2)造模后D-二聚体、v WF的水平显著增高;与模型组相比,阿加曲班组D-二聚体的水平降低(P<0.05),清热解毒组D-二聚体的含量升高(均P<0.05),活血化瘀组、化瘀解毒法组、PDTC组与模型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治疗组v WF的含量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0.05);各治疗组之间比较,活血化瘀组v WF的含量较PDTC组、清热解毒组均高(P<0.05);活血化瘀组、阿加曲班组、化瘀解毒法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活血化瘀法和清热解毒法配伍存在协同作用,活血化瘀中药和清热解毒中药单用均有降低血浆TAT、F1+2、v WF水平的作用,同用时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AO模型大鼠血液呈现高凝状态,表现为凝血功能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功能亢进、血小板活化增强,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以及化瘀解毒法对此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其中活血化瘀法主要侧重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功能的改善,清热解毒法主要侧重血小板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而化瘀解毒法对两者均起作用,且具有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瘀解毒法 大脑中动脉闭塞 凝血酶-凝血酶复合物 凝血酶原片段1+2 D-二聚体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FⅫa-AT、TSP-1、LA比值水平变化及联合诊断血栓事件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7
作者 张素真 赵旭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77-582,共6页
目的:探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Ⅻ因子抗凝血酶复合物(FⅫa-AT)、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狼疮抗凝物(LA)比值水平变化及联合诊断血栓事件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邢台市人民医院SLE患者133例,根据是否发生血栓事件分为单纯SLE... 目的:探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Ⅻ因子抗凝血酶复合物(FⅫa-AT)、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狼疮抗凝物(LA)比值水平变化及联合诊断血栓事件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邢台市人民医院SLE患者133例,根据是否发生血栓事件分为单纯SLE组(105例)与SLE合并血栓组(28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人群10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临床资料、外周血FⅫa-AT、TSP-1、LA比值水平,分析各外周血指标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的相关性,分析SLE患者发生血栓事件的影响因素,评价各外周血指标诊断SLE合并血栓事件的价值。结果:SLE合并血栓组患者年龄≥60岁、高血压、有吸烟史的比例高于单纯SLE组和对照组(P<0.05);SLE合并血栓组SLEDAI评分、外周血FⅫa-AT、TSP-1、LA比值水平均明显高于单纯SLE组和对照组,单纯SLE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LE患者外周血FⅫa-AT、TSP-1、LA比值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0.663、0.578和0.625);年龄、血压情况、吸烟史、外周血FⅫa-AT、TSP-1、LA比值是SLE患者发生血栓事件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外周血FⅫa-AT、TSP-1、LA比值联合诊断AUC为0.881,95%CI为0.813-0.931,敏感度为82.14%,特异度为91.43%,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P<0.05)。结论:SLE患者外周血FⅫa-AT、TSP-1、LA比值水平变化与疾病活动度显著相关,联合诊断血栓事件价值较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Ⅻ因子抗凝血酶复合物 血小板反应蛋白-1 狼疮抗凝物比值 血栓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蛭地龙提取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及疗效 被引量:24
8
作者 张璇 余震 胡长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244-248,共5页
目的探讨水蛭地龙提取液(extractliquorfromhirudoandearthworm,ELHE)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及疗效。方法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40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静脉给予ELHE(20ml+等渗盐水250ml,... 目的探讨水蛭地龙提取液(extractliquorfromhirudoandearthworm,ELHE)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及疗效。方法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40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静脉给予ELHE(20ml+等渗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2周)。观察2组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抑制剂(PAI1),以及血栓烷B2(TXB2)、6酮前列腺素(6KetoPG)Flα的变化。结果ELHE组患者经过14d治疗,其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由9.4±4.0下降为3.3±1.2,Barthel指数由25.9±4.6升高为67.4±2.8,APTT、PT分别由(28.2±3.8)s、(12.2±3.5)s延长为(42.0±5.2)s、(19.5±2.1)s,血浆tPA含量及活性分别由(10.1±1.2)μg/L、(0.27±0.03)KIU/L升高为(15.3±2.1)μg/L、(0.57±0.12)KIU/L,血浆PAI1含量及活性由(47.8±4.6)μg/L和(0.77±0.12)KAU/L下降为(44.2±3.0)μg/L和(0.68±0.11)KAU/L,血栓烷B2由(228.4±48.9)ng/L降低为(152.7±44.4)ng/L,6KetoPGF1a由(21.9±6.3)ng/L升高为(33.8±6.4)n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ELHE具有明显抗凝、促纤溶、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龙提取液 作用机制 barthel指数 血栓烷b2(TXb2) 疗效 水蛭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6--前列腺素 神经功能缺失评分 急性脑梗死患者 神经功能评分 基础治疗 血浆TPA PAI-1 血小板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再血管化患者抑郁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李虹 丛洪良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79-881,共3页
Ariyo等研究表明,冠心病合并抑郁十分常见,发生率为15%~30%。Rumsfeld等研究发现,约30%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伴有抑郁。接受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患者中抑郁发生率为18%~60%。
关键词 冠心病 抑郁 下丘脑-垂体系统 血小板糖蛋白gpb-Ⅲa复合物 胞间黏附分子1 心理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包裹人胰岛减轻即刻经血液介导的炎症反应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玉伟 李万里 +6 位作者 陈继冰 丰丙政 徐之然 吴玲玲 武桢 顾新伟 高宏君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62-569,共8页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包裹胰岛对胰岛移植即刻经血液介导的炎症反应(IBMIR)的影响。方法将经示踪剂标记的MSC与人胰岛放入超低吸附培养皿,间隔0.5 h吹打混匀2次,之后置37℃、5%CO_(2)条件下孵育培养24 h,实现MSC包裹胰岛,并检测MS...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包裹胰岛对胰岛移植即刻经血液介导的炎症反应(IBMIR)的影响。方法将经示踪剂标记的MSC与人胰岛放入超低吸附培养皿,间隔0.5 h吹打混匀2次,之后置37℃、5%CO_(2)条件下孵育培养24 h,实现MSC包裹胰岛,并检测MSC包裹胰岛的效果及胰岛的体外功能。体外构建血液循环管型模型,空白对照组加入0.2 mL胰岛培养液,胰岛组加入800胰岛当量未包裹的胰岛,MSC包裹组加入800胰岛当量MSC包裹的胰岛,37℃条件下循环60 min。在0、30、60 min 3个时间点各取0.5 mL血液进行血常规检测。循环60 min后将血液用70μm滤网过滤,收集血浆、血凝块及胰岛。血凝块及胰岛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及CD11b阳性细胞在胰岛周围聚集情况。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中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因子(TF)、C3a、C5b-9、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IL-8含量。结果MSC和胰岛共同孵育24 h后胰岛可以被MSC包裹,包裹程度约80%。胰岛组和MSC包裹组血凝块和胰岛周围均存在较多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MSC包裹组较胰岛组CD11b阳性细胞少。与全血共孵育0、30、60 min后,MSC包裹组和胰岛组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数量均下降,且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减少。与空白组比较,MSC包裹组血小板、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数量较少,TF含量较高;与胰岛组比较,MSC包裹组血小板、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数量较多,TAT、TF含量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空白组比较,MSC包裹组C3a、C5b-9、IL-6、TNF-α、IL-8表达水平较高;与胰岛组比较,MSC包裹组C3a、C5b-9、IL-1β、IL-6、TNF-α、IL-8、MCP-1表达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MSC包裹胰岛可通过减少胰岛TF在血液中的暴露,在凝血反应阶段减轻IBMIR,从而减少移植早期胰岛移植物的损伤和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移植 间充质干细胞 即刻经血液介导的炎症反应(IbMIR) 胰岛封装 补体 组织因子 趋化因子 凝血酶-凝血酶复合物 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