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半无码的P(Y)码自相关GNSS-R海面测高方法 被引量:4
1
作者 樊梦文 张波 王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98-404,共7页
针对传统GPS C/A码延迟测高方法测高精度低和互相关测高方法时延波形信噪比低的问题,研究了基于半无码的P(Y)码自相关海面测高方法。首先,通过理论测高精度模型,对比分析了C/A码和P(Y)码的测高精度;然后,描述了L1、L2双频反射信号基于... 针对传统GPS C/A码延迟测高方法测高精度低和互相关测高方法时延波形信噪比低的问题,研究了基于半无码的P(Y)码自相关海面测高方法。首先,通过理论测高精度模型,对比分析了C/A码和P(Y)码的测高精度;然后,描述了L1、L2双频反射信号基于半无码的P(Y)码自相关处理架构,并论述了测高模型和L1、L2双频电离层时延误差修正方法;最后,利用模拟的L1、L2反射信号对比分析了基于半无码的P(Y)码自相关、C/A码自相关以及信号互相关方法的海面测高精度。结果表明:相比于C/A码自相关和信号互相关测高精度,基于半无码的P(Y)码自相关的测高精度分别提高了3. 97倍和1. 4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无码 P(Y)码 海面测高 双频 电离层时延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卫星测高数据的海面高时序噪声特性及海平面变化分析
2
作者 杨圣博 贺小星 +2 位作者 胡顺强 黄佳慧 王杰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5-130,共6页
采用BIC_tp噪声模型辨识准则分析全球350个沿海卫星测高虚拟站的海面高时序噪声特性及影响因素,探讨环境负载对海面高时序的影响及不同时间跨度下海平面变化特性。结果表明,FN+WN、FN+RW+WN、PL+WN噪声模型假设会导致海面高时序速度参... 采用BIC_tp噪声模型辨识准则分析全球350个沿海卫星测高虚拟站的海面高时序噪声特性及影响因素,探讨环境负载对海面高时序的影响及不同时间跨度下海平面变化特性。结果表明,FN+WN、FN+RW+WN、PL+WN噪声模型假设会导致海面高时序速度参数的估计错误,且海面高时序噪声模型存在多样性,不同噪声模型下海面高时序的速度不确定度差异较大,辨识其噪声特性是准确获取海平面变化参数的关键。1993—2006年、2007—2020年、1993—2020年不同时间跨度下的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速度分别为2.59 mm/a、4.41 mm/a、3.08 mm/a,且海平面在加速上升。环境负载修正前后海面高时序的最优噪声模型与速度变化不显著,说明负载效应对海面高时序特性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测高 海面高时间序列 噪声特性 海平面变化 环境负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一代GNSS-R星座海面测高原理提高水下惯性/重力组合导航精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郑伟 李钊伟 吴凡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6期21-36,共16页
紧跟国际卫星测高反演和水下组合导航的最新热点,以满足中国迫切提出的科学和国防需求为导向,介绍了基于GNSS-R卫星海面测高原理提高水下惯性/重力组合导航精度研究进展。第一,介绍了GNSS-R测高精度研究进展、GNSS-R测高沿轨迹空间分辨... 紧跟国际卫星测高反演和水下组合导航的最新热点,以满足中国迫切提出的科学和国防需求为导向,介绍了基于GNSS-R卫星海面测高原理提高水下惯性/重力组合导航精度研究进展。第一,介绍了GNSS-R测高精度研究进展、GNSS-R测高沿轨迹空间分辨率研究进展、GNSS-R反射点轨迹间空间分辨率研究进展、基于卫星测高反演海洋重力场研究进展、水下重力匹配导航研究进展等。第二,在GNSS-R海面测高方面,提出了新型大地水准面静态高程镜面反射点修正定位法、海洋潮汐时变高程镜面反射点修正定位法、法向投影镜面反射点修正定位法、GNSS-R星载下视天线接收信噪比模型构建法、GNSS-R星载下视天线可用镜面反射点筛选算法等,旨在提高卫星测高精度和空间分辨率;在水下重力匹配导航方面,提出了新型主成分加权平均归一化法、测地线周期性航向控制法、分层邻域阈值搜索法、先验递推迭代最小二乘误匹配修正法等,旨在提高水下重力匹配导航精度、匹配效率及可靠性。第三,预期提出新型二阶不动点时延提取法,旨在提高GNSS-R卫星海面测高精度;预期提出新型反射信号分解法,旨在提高GNSS-R卫星海面测高沿轨迹空间分辨率;预期提出新型海面粗糙度误差校正法,旨在提高GNSS-R卫星海面测高轨迹间空间分辨率;预期提出新型正则化稳健算法,旨在提高海洋重力场反演精度和空间分辨率;预期融合星载GNSS-R模拟测高数据、岸/空基GNSS-R验证测高数据等多源信息,联合几何配准收敛速度快和直接概率准则定位精度高的优点,构建新型几何配准-直接概率准则混合法,旨在提高水下惯性/重力组合导航精度和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r卫星测高精度 gnss-r沿轨迹分辨率 gnss-r轨迹间分辨率 海洋重力场反演精度和分辨率 水下重力匹配导航精度和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岸基BDS-R海面测高及其观测值加权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侯金华 贺凯飞 +2 位作者 高凡 储倜 吴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5-1026,共12页
随着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BDS-3)的全球组网完成,其反射信号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测量(GNSS-R)海面测高领域的应用也更加广泛。为研究BDS-3 B1C反射信号码延迟海面测高性能,以及多星测高数据组合方法,进行了基于B1C码信号的双天线岸... 随着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BDS-3)的全球组网完成,其反射信号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测量(GNSS-R)海面测高领域的应用也更加广泛。为研究BDS-3 B1C反射信号码延迟海面测高性能,以及多星测高数据组合方法,进行了基于B1C码信号的双天线岸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反射测量(BDS-R)码延迟海面测高实验。利用自主研发的GNSS-R测高软件接收机对实验数据进行事后处理,将测高结果与岸基同步观测的雷达测高仪所测海面高度值进行对比分析,并基于反射信号信噪比(SNR)和卫星高度角加权的方法对多星测高观测值进行加权计算,评定BDS-R海面测高精度。结果表明:自主研发的GNSS-R测高软件接收机可用于海面测高,基于B1C码信号的BDS-R海面测高精度有达到分米级的可能性;根据10 s观测数据平滑可以得到,单颗卫星B1C码信号最优测高结果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0.634 m,平均绝对误差(MAE)为0.507 m,多星测高观测值加权组合最优结果的均方根误差为0.538 m,平均绝对误差为0.500 m,明显优于单星观测精度,最大可提升70%,最小可提升17%;针对同一信号多星GNSS-R测高数据加权方法,应用综合考虑卫星高度角和反射信号信噪比的加权模型优于其他加权模型,测高精度分别比信噪比分段模型、正弦函数模型、指数函数模型、等权模型提升9.4%、9.5%、20.5%、3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1C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反射测量 软件接收机 海面测高 加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北斗三号系统的GNSS-R海面干涉测高技术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冬伟 孙越强 +4 位作者 王先毅 白伟华 杜起飞 夏俊明 韩英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92-499,共8页
GNSS-R干涉测高技术可用于中尺度海面高度观测,具有空间分辨率高、测量精度高等优势。与传统的GNSS-R本地码测高技术相比,GNSS-R干涉测高技术可以有效提升高度测量精度。虽然GNSS-R干涉测高技术已有一些研究,但是基于北斗三号的干涉测... GNSS-R干涉测高技术可用于中尺度海面高度观测,具有空间分辨率高、测量精度高等优势。与传统的GNSS-R本地码测高技术相比,GNSS-R干涉测高技术可以有效提升高度测量精度。虽然GNSS-R干涉测高技术已有一些研究,但是基于北斗三号的干涉测高应用还很少。本文根据GNSS-R干涉测高技术优势,针对北斗三号系统在干涉测高技术上的应用,研发了支持北斗三号的GNSS-R干涉测高接收机并描述了整体架构及实现。利用所研发的接收机进行水面干涉测高试验,首次获取了北斗三号B1和B2干涉测高波形,与传统GPS L1和北斗B1本地码测高波形进行对比。对两种方法计算出的水面高度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北斗三号干涉测高精度明显优于GPS L1和北斗B1传统本地码测高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r 北斗三号 干涉测高技术 本地码测高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ZSS L1信号的岸基GNSS-R码延迟海面测高 被引量:6
6
作者 储倜 贺凯飞 +3 位作者 高凡 贺匀峤 孟馨悦 徐天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91-697,共7页
为了探究GNSS L1波段中信号不同调制方式的GNSS-R码相位延迟海面的测高性能,开展了双天线岸基GNSS-R海面测高实验,收集了采样率为40 MHz的原始中频数据。利用自主开发的GNSS-R测高软件接收机和反演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同时获... 为了探究GNSS L1波段中信号不同调制方式的GNSS-R码相位延迟海面的测高性能,开展了双天线岸基GNSS-R海面测高实验,收集了采样率为40 MHz的原始中频数据。利用自主开发的GNSS-R测高软件接收机和反演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同时获得了基于QZSS L1C/A码和L1C码的GNSS-R海面测高结果,并分别与岸基同步观测的雷达高度计的测高值进行对比,以对反演结果进行精度评定。实验结果表明:基于QZSS L1C/A码和L1C码的海面测高精度最优可达0.63 m和0.4 m,L1C码的延迟GNSS-R测高精度明显高于L1C/A码。此外,GNSS-R测高精度会随着卫星高度角的增加而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r QZSS L1C L1C/A 测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NSS-R的海面风速探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周旋 叶小敏 +3 位作者 于暘 邵连军 刘书明 李紫薇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75-1580,共6页
该文利用数值仿真手段分析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海面反射(GNSS-R)信号的时延相关功率曲线特征,讨论了风速、风向、GNSS卫星高度角、接收机平台高度和速度等因素对海面散射信号相关功率的影响,给出了GNSS-R海面风速的反演方法和技术流程,... 该文利用数值仿真手段分析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海面反射(GNSS-R)信号的时延相关功率曲线特征,讨论了风速、风向、GNSS卫星高度角、接收机平台高度和速度等因素对海面散射信号相关功率的影响,给出了GNSS-R海面风速的反演方法和技术流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中低风速条件(<20 m/s)下,GNSS-R测量的海面风速与实测风速的基本一致,说明GNSS-R探测海面风速的可行性以及该文给出的海面风速反演方法的正确性。当风速超过20 m/s时,由于受海浪谱模型的限制,其反演的结果明显低于实测风速。最后,根据试验结果,初步给出了GNSS-R测量海面风速的修正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海面反射信号(gnss-r) 海面风速 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GNSS-R海面风速反演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杨东凯 刘毅 王峰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62-469,共8页
星载GNSS-R因其时延-多普勒相关功率(DDM)波形对风速的敏感性较低,采用理论与实测波形匹配的方法所得风速精度较差。针对这一问题,该文采用一种直接建立相关功率值与风速之间联系的方法获取风速信息。基于相关功率模型对散射功率进行了... 星载GNSS-R因其时延-多普勒相关功率(DDM)波形对风速的敏感性较低,采用理论与实测波形匹配的方法所得风速精度较差。针对这一问题,该文采用一种直接建立相关功率值与风速之间联系的方法获取风速信息。基于相关功率模型对散射功率进行了归一化修正及其简化处理,利用UK TDS-1卫星试验数据和散射计(ASCAT)同比观测风速分别建立归一化散射功率及其简化式与海面风速之间的经验模型。与ASCAT观测风速对比结果表明:在0~20 m/s的风速范围内,采用归一化散射功率反演风速的均方根误差为2.11 m/s;两种方法的反演精度相近,简化修正方式避免了复杂的积分运算更适用于实时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gnss-r 海面风速 TDS-1 经验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T/P卫星测高资料构造中国近海及邻域平均海平面和海面地形 被引量:20
9
作者 王海瑛 陆洋 +1 位作者 许厚泽 王广运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03-409,共7页
在对T/P卫星4年1992年10月-1996年10月测高数据的编辑及预处理基础上,采用stacking处理技术构造出中国近海及邻域(0°—40°N,105°—135°E)相对于GRS80参考椭球的30’×30’年平均海平面,其总体精度达到... 在对T/P卫星4年1992年10月-1996年10月测高数据的编辑及预处理基础上,采用stacking处理技术构造出中国近海及邻域(0°—40°N,105°—135°E)相对于GRS80参考椭球的30’×30’年平均海平面,其总体精度达到±83cm(均方根)水平。验证了中国近海及邻域的平均海平面在总体上呈东南高、西北低的趋势。利用JGM-3和OSU91A混合模型的重力大地水准面,直接从平均海平面中扣除大地水准面起伏的影响,并采用“剪切”法得到中国近海及邻域完整到20阶次的海面地形模型的球谐函数表达式,验证了中国近海及邻域海面地形在总体上为正的格局,并对其构造特征作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测高资料 平均海平面 海面地形 中国近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GNSS反射信号海面测高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云 张杨阳 +2 位作者 孟婉婷 杨树瑚 韩彦岭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9-156,共8页
相对于岸基GNSS-R技术,机载GNSS-R优势在于其空间分辨率高、监测范围广,可对特定区域范围进行高分辨率监测,兼具了灵活的高度和方位调节的同时保障了更高的数据质量。本文主要研究了机载GNSS-R测高模型,依据岸基GNSS-R码测高原理,针对... 相对于岸基GNSS-R技术,机载GNSS-R优势在于其空间分辨率高、监测范围广,可对特定区域范围进行高分辨率监测,兼具了灵活的高度和方位调节的同时保障了更高的数据质量。本文主要研究了机载GNSS-R测高模型,依据岸基GNSS-R码测高原理,针对大气延迟、天线距离等进行修正,优化机载测高模型,同时采用DTU10全球海面平均高度及潮汐模型验证机载GNSS-R测高模型的精度。通过分析2011年11月11日,CSIC-IEEC在芬兰波罗的海的GNSS-R机载数据,针对不同仰角下的实验数据进行反演,成功地实现了亚米级机载海面高度反演,得出仰角大小会对测高结果精度产生较大影响的结论,定性分析了仰角大小所引起的误差范围。本文的结果证明了机载GNSS-R的海面测高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r 机载实验 海面测高 精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星载GNSS-R海面风向反演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涵 白照广 范东栋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73-1480,共8页
针对目前海面风场反演中风向反演困难,准确性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深度网络反演海面风向的新方法,该方法采用星载GNSS-R信号作为遥感源,根据海面反射信号特性与风向相关关系选择反演观测量,建立海面风向反演的深度网络模型。引入ReLU... 针对目前海面风场反演中风向反演困难,准确性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深度网络反演海面风向的新方法,该方法采用星载GNSS-R信号作为遥感源,根据海面反射信号特性与风向相关关系选择反演观测量,建立海面风向反演的深度网络模型。引入ReLU函数作为网络激活函数,并基于遗传算法(GA)优化了网络模型,对输入数据进行时空匹配与归一化处理,通过机器学习建立风向与输入变量的对应关系,利用深度网络模型反演得到海面风向,该方法反演结果的均方根误差εRMSE=18.14°,满足海面风向测量精度均方误差小于20°的一般测量要求,并通过两组对比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面风向 深度网络 GA优化算法 gnss-r 反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P卫星海面测高的黄东海海面地形变化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钟鹤翔 谢志仁 +1 位作者 崔树红 信忠保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7,共7页
利用Topex/Posedion卫星的SSHA数据对黄、东海1993—2001年期间的平均海面地形的空间形态特征、变化速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年内变化特征等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区9a平均海面地形的基本特征为: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向西... 利用Topex/Posedion卫星的SSHA数据对黄、东海1993—2001年期间的平均海面地形的空间形态特征、变化速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年内变化特征等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区9a平均海面地形的基本特征为: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最大高差超过90cm;1993—2001年期间全海区均呈现海面上升趋势,上升速率值在5~8.6mm/a之间,海面上升的空间分异表现为南快北慢,东快西慢。海面地形的年内变化在时间上呈正弦波动,空间上中、北部区域变化速度快,年较差大;南部区域变化速度慢,年较差小;变化空间特征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pex/Posedion(T/P) 海面测高 海面地形 黄海 东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线偏差对用卫星测高数据建立海面高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邢乐林 刘冬至 +1 位作者 金涛勇 周新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1-63,79,共4页
利用JASON-1卫星测高数据反演了海洋垂线偏差,分析了垂线偏差对用卫星测高数据建立海平面高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垂线偏差造成的测高误差为-5~5mm,在个别海域的误差超过10cm,建议在应用卫星测高数据建立海面高模型时,引入垂线偏差改... 利用JASON-1卫星测高数据反演了海洋垂线偏差,分析了垂线偏差对用卫星测高数据建立海平面高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垂线偏差造成的测高误差为-5~5mm,在个别海域的误差超过10cm,建议在应用卫星测高数据建立海面高模型时,引入垂线偏差改正的影响(特别是在垂线偏差较大的海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线偏差 卫星测高 反演 海面高模型 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卫星测高技术的浙江近海平均海面高模型建立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静 吉渊明 +2 位作者 岳建平 彭刚跃 宋亚宏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6-360,共5页
利用Jason-2卫星与SARAL/Alti Ka卫星的Waveform数据,研究一种新的测高数据粗差剔除方法,即剔除不在预定轨迹的海面高后,参考拟合各Pass每个Cycle的海面高值,对测高数据分段剔除粗差,以提高近海卫星数据的可用性;经过交叉点平差,进一步... 利用Jason-2卫星与SARAL/Alti Ka卫星的Waveform数据,研究一种新的测高数据粗差剔除方法,即剔除不在预定轨迹的海面高后,参考拟合各Pass每个Cycle的海面高值,对测高数据分段剔除粗差,以提高近海卫星数据的可用性;经过交叉点平差,进一步削弱径向轨道误差和海平面时变信号;采用"移去-恢复"法得到较高精度的离散海面高;采用径向基函数法格网化离散海面高,建立2.5'×2.5'格网分辨率的平均海面高模型;将所得模型与验潮站提供的海面高比较,均方根为±0.017 m,与MSS-CNES-CLS11比较,标准差为±0.070 m。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方法建立的浙江近海平均海面高模型精度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测高技术 粗差剔除 浙江近海 平均海面高模型 Jason-2卫星 SARAL/Alti Ka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近海Envisat测高波形重构海面高质量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健 沈云中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26-1731,共6页
以海南近海(14~20°N,108~120°E)为研究区域,采用四种波形重构算法(Ocean1算法,阈值(Threshold)算法,重心偏移(OCOG)算法和Beta-5参数算法)对Envisat高度计RA2第20周期八条轨迹的测高波形数据重新进行计算,并对波形... 以海南近海(14~20°N,108~120°E)为研究区域,采用四种波形重构算法(Ocean1算法,阈值(Threshold)算法,重心偏移(OCOG)算法和Beta-5参数算法)对Envisat高度计RA2第20周期八条轨迹的测高波形数据重新进行计算,并对波形重构后的海面高(SSH)精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波形重构算法能显著提高测高海面高数据质量,且重构后海面高的空间分辨率有较大改善.其中Threshold 50%算法的重构精度最高,Ocean1算法的精度也较好.Threshold 50%算法的结果最为稳定,比其他三种算法更适合于海南近海的测高波形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测高 波形重构 近岸海域 海面高(SSH)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P卫星测高数据确定海面地形的方法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鹤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13,共4页
介绍T/P卫星测高的基本原理及通过卫星测高数据确定海面地形的方法 ,列举出用T/P测高数据确定中国海域及其邻域的海面地形的应用例子 。
关键词 海面地形 卫星测高 中国近海 中国海域 数据 方法研究 关中 用例 邻域 例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测高数据处理中海面地形与大地水准面的可分性问题 被引量:4
17
作者 翟国君 《海洋测绘》 1995年第1期3-9,共7页
星载测高仪可以实时测量从卫星到瞬时海面的距离,对这一距离进行各种误差改正后,就可以用于多种不同的目的。 大地测量学家和海洋学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是:如何从这一距离信息中提取大地水准面和海面地形。鉴于这两种信息在一定波长上是相... 星载测高仪可以实时测量从卫星到瞬时海面的距离,对这一距离进行各种误差改正后,就可以用于多种不同的目的。 大地测量学家和海洋学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是:如何从这一距离信息中提取大地水准面和海面地形。鉴于这两种信息在一定波长上是相互迭加的,因而分离海面地形和大地水准面就变得非常艰巨了。过去人们都是采用从平均海面中减去大地水准面的直接方法来分离的,后来人们又采用整体求解法(即同时确定海面地形,改善重力位模型及减小轨道误差)来分离。但这一问题至今并没有得到完美的解决。本文首先介绍了卫星测高技术的一些发展背景,继而对人们惯用的分离海面地形与大地水准面的方法进行了分析讨论,同时提出了改进海面地形与大地水准面可分性的一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水准面 卫星测高技术 海面地形 径向轨道误差 重力位模型 可分性 数据处理中 整体求解法 球谐展开 平均海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星载GNSS-R延迟-多普勒图的海面目标探测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池莉 严颂华 +1 位作者 陈泽强 卜方玲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250-256,共7页
为了利用星载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reflections(GNSS-R)的延迟-多普勒图(delay-doppler map,DDM)实现对海面目标位置的遥感探测,依据星载DDM的生成原理,研究实现了其反过程即从DDM中重构散射区域图像进而达到探测海面目... 为了利用星载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reflections(GNSS-R)的延迟-多普勒图(delay-doppler map,DDM)实现对海面目标位置的遥感探测,依据星载DDM的生成原理,研究实现了其反过程即从DDM中重构散射区域图像进而达到探测海面目标的目的。首先利用截断奇异值分解(truncated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TSVD)法去除DDM中的模糊函数;然后通过计算归一化雷达横截面积(normalized radar cross-section,NRCS)重构海面散射区域图像。以2016年3月1日TechDemoSat-1(TDS-1)实测的DDM数据为例,首先计算了镜反射点(specular point,SP)的位置,然后进行重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SP与TDS-1提供的SP之间的最大误差在800 m左右,小于TDS-1 5 km的距离分辨率;同时,重构图像中目标的位置与极地海冰数据中海冰的位置相吻合,由此可见本文的目标探测算法能够从DDM中探测到海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M 海面目标探测 gnss-r 奇异值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GNSS-R海面风场观测载荷关键技术设计与验证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延光 白照广 +2 位作者 朱雪萍 王崇羽 韩琳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7-124,共8页
目前海面风场观测手段有限,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信号处理(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reflection,GNSS-R)的天基观测为全球风场信息获取提供了全新的手段。GNSS-R海面风速探测技术具有全天时、全天候、低功耗、宽覆盖、... 目前海面风场观测手段有限,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信号处理(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reflection,GNSS-R)的天基观测为全球风场信息获取提供了全新的手段。GNSS-R海面风速探测技术具有全天时、全天候、低功耗、宽覆盖、多信号源、低成本等特点,日益获得了广泛的关注。由于GNSS系统设计之初的目标是面向全球用户提供基于无线电伪距测量的被动导航服务,并非设计为天基遥感辐射源,所以GNSS-R反射信号具有观测点离散、信号功率弱、信号处理算法运算量大等特点。以捕风一号卫星为研究对象,对GNSS-R信号处理算法和处理系统进行了研究。针对GNSS-R信号特点和星载实时处理需求和约束,提出在短时循环相关和旋转变换的基础上配合动态相位补偿技术在数据处理不失真的条件下将GNSS-R信号处理运算量减小到传统算法的1/8.99;同时设计了基于FPGA的反射信号处理系统,并完成地面及在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GNSS-R信号处理系统和快速算法满足了卫星对实时5幅DDM处理的要求,DDM处理结果有效支撑了后续风场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gnss-r 海面风场观测 载荷 关键技术 设计与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巷组合下的cGNSS-R测高算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娜子 鲍李峰 高凡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9,共4页
传统的GNSS反射信号(c GNSS-R)测量湖面和海面的高度具有较高的时空分辨率,因此可以作为验潮站使用,它是一种监测海洋潮汐及海平面变化的新手段。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L1-L2宽巷观测量组合的GNSS-R测高新算法。该算法的优点是:利用宽... 传统的GNSS反射信号(c GNSS-R)测量湖面和海面的高度具有较高的时空分辨率,因此可以作为验潮站使用,它是一种监测海洋潮汐及海平面变化的新手段。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L1-L2宽巷观测量组合的GNSS-R测高新算法。该算法的优点是:利用宽巷的方法可以用码与相位的双频观测值来快速确立需求的整周模糊度。为验证该方法,在武汉市东湖清河桥上做了试验,并利用所得观测量,按照该新算法解算了接收机到湖面的高度。通过试验分析,RMS显示其精度可以达2~3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r测高 宽巷组合 湖面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