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NSS的高动态载体精密定位精度评定与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贺凯飞 王振杰 +2 位作者 汪晓龙 鲁洋为 李乐乐 《导航定位学报》 2015年第3期69-73,116,共6页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已广泛地应用于动态载体的精密定位中,用户在关心GNSS定位结果的同时也同样关心结果的精度。对于小区域内的GNSS定位结果的精度评定已有诸多方法,但对于大区域内高动态运动的载体,由于获得比GNSS定位精度更高的...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已广泛地应用于动态载体的精密定位中,用户在关心GNSS定位结果的同时也同样关心结果的精度。对于小区域内的GNSS定位结果的精度评定已有诸多方法,但对于大区域内高动态运动的载体,由于获得比GNSS定位精度更高的状态信息比较困难,所以对该载体的GNSS定位结果的精度评定则显得更加困难。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利用动态载体上多个GNSS接收天线间距离固定不变的性质,以GNSS精密定位结果逐历元计算出接收天线间距离的方法来进行精度评定,并对接收机钟差对高动态载体的GNSS精密定位结果的影响和对该精度评定方法的影响进行分析,且给出合理的消除钟差影响方案。最后,以实测数据为例进行分析,证明了该精度评定方法的可行性,而且该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德国的GEOHALO项目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动态载体 gnss精密定位 精度评定 多天线 天线间距离 接收机 钟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参考框架的卫星/地面天线相位中心改正对精密单点定位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田晓静 王盼龙 +1 位作者 马新莹 刘璐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89-1397,共9页
天线相位中心改正是GNSS精密定位中的重要误差源,分析不同参考框架下的天线相位中心模型差异及其对事后静态定位位置参数估计的影响,有助于获得参考框架一致性的定位结果,提高定位可靠性。首先分析不同参考框架下卫星/地面天线相位中心... 天线相位中心改正是GNSS精密定位中的重要误差源,分析不同参考框架下的天线相位中心模型差异及其对事后静态定位位置参数估计的影响,有助于获得参考框架一致性的定位结果,提高定位可靠性。首先分析不同参考框架下卫星/地面天线相位中心改正差异,其次选取全球均匀分布的国际GNSS服务(IGS)核心站,计算基于不同参考框架的卫星/地面天线相位中心改正引起的站点估计位置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参考框架下天线相位中心改正引起的站点坐标差异水平方向为毫米级,高程方向的影响可达厘米级,引起的站点位置差异平均值为7.1 mm;不同参考框架下的卫星天线相位中心改正对站点估计位置的影响大于地面天线相位中心改正;地面天线相位中心改正对站点的影响与天线类型相关,同一种天线类型在不同站点上的影响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精密定位 天线相位中心改正 精密单点定位 国际参考框架 站点位置差异 IGS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NSS的再分析资料对流层延迟精度评估 被引量:3
3
作者 上官明 程旭 +3 位作者 潘雄 党萌 吴露振 谢自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39-950,共12页
对流层延迟对导航定位精度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再分析资料提供的高精度气象参数计算的对流层延迟可应用于定位过程中以提升定位精度.本文针对三种再分析资料计算的对流层延迟进行精度评估,并将其应用在精密单点定位中,分析其对定位精度的... 对流层延迟对导航定位精度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再分析资料提供的高精度气象参数计算的对流层延迟可应用于定位过程中以提升定位精度.本文针对三种再分析资料计算的对流层延迟进行精度评估,并将其应用在精密单点定位中,分析其对定位精度的影响.首先,利用2020年全球范围内125个IGS(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站的对流层天顶总延迟(Zenith Total Delay, ZTD)作为真值对三种再分析资料(ERA5、MERRA2、CRA40)计算的ZTD进行了精度评估,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ERA5-ZTD的均方根误差(RMS)最小(12.1 mm),其次为CRA40-ZTD(15.8 mm)和MERRA2-ZTD(16.9 mm),整体上ERA5-ZTD的精度最高;据所选的IGS站点的比较结果发现赤道平均偏差(BIAS)呈现负值,在中高纬度地区CRA40的精度优于MERRA2,在低纬度地区则相反,而ERA5在各纬度平均精度均为最优;当考虑季节因素时,三者计算的ZTD-RMS在夏秋季较大,其中ERA5的RMS季节变化最稳定.之后还利用180个探空站点对三者计算的ZTD、天顶干延迟(Zenith Hydrostatic Delay, ZHD)、天顶湿延迟(Zenith Wet Delay, ZWD)进行了进一步精度评估,ERA5、MERRA2、CRA40的年均ZTD-RMS分别为13.2, 18.7, 14.9 mm.而年均ZHD-RMS分别为8.2, 8.5, 8.2 mm,差异较小,年均ZWD-RMS分别为9.3, 14.6, 11.6 mm,变化较大.最后,使用ERA5、MERRA2、CRA40计算的ZTD进行精密单点定位实验,结果显示,相对于Saastamoinen模型,其在N方向分别提升了59%、56%、47%、E方向提升了51%、47%、41%、U方向提升了81%、78%、75%.总体而言,ERA5对流层延迟精度在各方面表现均为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层延迟 gnss精密单点定位 再分析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S2004和GOT4.7海潮模型改正对全球PPP的影响特征及差异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何金鑫 章浙涛 何秀凤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12-617,共6页
针对目前少有全球范围PPP海潮负荷影响特征分析的问题,对比FES2004与GOT4.7海潮模型改正前后20个IGS站静态和动态PPP的解算结果,探讨2种模型下的潮波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海潮负荷引起全球沿海站点的U方向位移达5 cm,但在地中海及波罗的... 针对目前少有全球范围PPP海潮负荷影响特征分析的问题,对比FES2004与GOT4.7海潮模型改正前后20个IGS站静态和动态PPP的解算结果,探讨2种模型下的潮波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海潮负荷引起全球沿海站点的U方向位移达5 cm,但在地中海及波罗的海等陆间和内陆海域,并非单纯随站点离海岸线越近位移越大;海潮负荷在世界范围24 h静态PPP中对坐标误差RMS的影响达数mm,改正后收敛时间提升率最高达30%,但在某些岛屿和陆海交界地带对E、N方向的改正效果较差;基于2种模型计算的全球M2分潮U方向差异在近海区域最大可达13 mm,且地理分布上与海潮本身无必然联系,负荷形变差异具有与海潮类似的周期性特征,在马来群岛附近达数mm,且半日潮差异高于周日潮与半月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精密单点定位 全球海潮模型 FES2004 GOT4.7 潮波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