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内GMA-DNA加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谭明家 许建宁 +4 位作者 李忠生 雷海新 左瑾 谢大英 方福德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44-449,共6页
目的 在整体动物水平验证大鼠不同器官是否能形成甲基丙烯酸环氧丙脂(GMA)-DNA加合物。方法 大鼠灌胃给予GMA(31.25~250mg/kg体重),14d后,用32P-后标记法分析肝、肾、外周血白细胞和睾丸中GMA-DNA加合物的形成状况。结果 不同组织... 目的 在整体动物水平验证大鼠不同器官是否能形成甲基丙烯酸环氧丙脂(GMA)-DNA加合物。方法 大鼠灌胃给予GMA(31.25~250mg/kg体重),14d后,用32P-后标记法分析肝、肾、外周血白细胞和睾丸中GMA-DNA加合物的形成状况。结果 不同组织器官中形成类型不同、数量不等的GMA-DNA加合物。其中白细胞有4种,肝和肾均有3种,睾丸有1种。当GMA剂量为0~125mg/kg体重时,GMA-DNA加合物的形成量随GMA剂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且在所检测组织器官中,其形成量的次序为:肾>肝>白细胞>睾丸。加合物N3-甲基丙烯酸-2羟丙基-脱氧胞嘧啶核苷一磷酸(N3-methacrylate-2-hydroxypropy1-dCMP)存在于肝、肾和白细胞中而不存在于睾丸中。结论 具有亲电子集团的GMA能与DNA带负电荷中心反应形成GMA-DNA加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物 gma-dna加合物 ^32P-后标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植物RuBisCO蛋白酪氨酸加合物的有机磷神经性毒剂环境暴露溯源研究
2
作者 莫宏倩 徐华 +8 位作者 徐斌 李永齐 陈佳 薛晋娟 孔琳琳 吴剑峰 刘玉龙 谢剑炜 熊志立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33-1940,共8页
针对有机磷神经性毒剂(OPNAs)环境暴露溯源中生物医学样本的安全与伦理限制,该研究通过鉴定植物中高丰度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isCO)与OPNAs的酪氨酸加合物,实现了对其环境暴露的溯源分析。选择拟南芥和水稻(日本晴)为主要研究对... 针对有机磷神经性毒剂(OPNAs)环境暴露溯源中生物医学样本的安全与伦理限制,该研究通过鉴定植物中高丰度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isCO)与OPNAs的酪氨酸加合物,实现了对其环境暴露的溯源分析。选择拟南芥和水稻(日本晴)为主要研究对象,暴露于维埃克斯(VX)、塔崩(GA)及梭曼(GD)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进行分析,成功鉴定到RuBisCO蛋白与VX、GA和GD形成的酪氨酸加合物。优化了酶解条件、固相萃取条件及RuBisCO蛋白纯化方法(硫酸鱼精蛋白沉淀法(PSP))。在拟南芥中,VX、GA和GD的最低可检出暴露剂量分别为7.4μg/株、9.3μg/株、91 ng/株。在水稻中,VX的最低可检出暴露剂量为74 ng/株,GA、GD的结果与拟南芥中一致。加合物浓度与暴露剂量呈正相关,且在冻干植物中可稳定存在长达6个月。该研究首次证明了RuBisCO蛋白来源的酪氨酸加合物,并验证其可作为OPNAs环境暴露溯源分析的生物标志物。鉴于RuBisCO蛋白是植物中含量最丰富的可食用蛋白,也为绿色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污染的分析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BISCO 酪氨酸加合物 有机磷神经性毒剂 溯源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柚皮素与丙酮醛形成的加合物及其细胞毒性评价
3
作者 吴仲君 颜婷 +4 位作者 杨晓怀 李红良 黄才欢 欧仕益 郑洁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60-68,共9页
探究柚皮素消除食品中丙酮醛的机理及评估消除产物的细胞毒性。本研究在模拟生理条件(37℃、pH 7.4)下,发现柚皮素对丙酮醛的消除率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抑制率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在24 h时,丙酮醛消除率达到47.90%,晚期糖基化终末产... 探究柚皮素消除食品中丙酮醛的机理及评估消除产物的细胞毒性。本研究在模拟生理条件(37℃、pH 7.4)下,发现柚皮素对丙酮醛的消除率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抑制率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在24 h时,丙酮醛消除率达到47.90%,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抑制率达到69.70%。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以及核磁共振分析,发现柚皮素消除丙酮醛的机理是两者发生互作,形成了两个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柚皮素-丙酮醛加合物,化学名为8-(1-羟基丙酮)-柚皮素,通过制备、纯化加合物标准品,建立食品中加合物的检测方法,分析并发现柚皮素在热加工食品(饼干)中也消除丙酮醛,并形成上述加合物:柚皮素对丙酮醛的消除率和加合物的形成水平均随柚皮素添加量的增加而上升,在柚皮素最大添加量1.0 g/kg时,丙酮醛的消除率为70%,加合物的含量为47.44 mg/kg。采用3种人源胃、肠、肝细胞系评估柚皮素-丙酮醛加合物的细胞毒性,发现加合物的细胞毒性总体不高于膳食多酚柚皮素。综上所述,柚皮素属于一种安全、有效的有害活泼羰基化合物清除剂,在食品、医药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素 消除 丙酮醛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加合物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芥与DNA体外加合物及其质谱裂解规律
4
作者 王朝霞 刘玉龙 +3 位作者 陈佳 刘艳芹 徐华 谢剑炜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0-702,共13页
氮芥作为两用物质,不仅是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清单物,其衍生物至今仍是临床化疗药物。该文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分析并鉴定了3种典型氮芥(HN1、HN2、HN3)分别与4种碱基、4种脱氧核糖核苷、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和... 氮芥作为两用物质,不仅是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清单物,其衍生物至今仍是临床化疗药物。该文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分析并鉴定了3种典型氮芥(HN1、HN2、HN3)分别与4种碱基、4种脱氧核糖核苷、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和鲑鱼精DNA孵育后形成的加合产物。所有39个孵育体系中的HN-DNA加合产物经色谱分离,采用Full MS/dd-MS2模式进行数据采集获得其质谱特征信息。结果表明,在各孵育体系中均可鉴定到3种氮芥与鸟嘌呤、腺嘌呤和胞嘧啶特定碱基位点形成的单加合产物,并可鉴定到其与鸟嘌呤或腺嘌呤形成的双加合产物。在碱基孵育体系中虽可检测到3种氮芥与胸腺嘧啶形成的单加合产物,但在鲑鱼精DNA中并未检测到,表明其并非DNA的显著加合产物。通过探究各加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和特征加合离子,优化并给出了鉴定的系列DNA加合物的质谱多反应监测离子对,为氮芥暴露潜在生物标志物的鉴定和定量分析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为复杂生物样品中氮芥DNA加合物的结构分析、准确溯源以及快速定量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芥 DNA加合物 特征加合离子 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宣威女性肺癌患者肺组织中PAHS-DNA加合物的表达 被引量:14
5
作者 杨凯云 黄云超 +2 位作者 赵光强 雷玉洁 王昆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517-521,共5页
背景与目的宣威地区燃煤污染被认为是当地女性肺癌高发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PAH-DNA加合物在宣威女性肺癌患者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宣威地区燃煤污染产生的大量多环芳烃类物质与当地女性肺癌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7月-2008年1... 背景与目的宣威地区燃煤污染被认为是当地女性肺癌高发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PAH-DNA加合物在宣威女性肺癌患者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宣威地区燃煤污染产生的大量多环芳烃类物质与当地女性肺癌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7月-2008年11月云南省肿瘤医院经手术切除的宣威地区女性肺癌患者20例、宣威地区男性肺癌患者20例、非宣威地区女性肺癌患者20例、宣威地区女性肺良性病变患者10例、非宣威地区女性肺良性病变患者10例,肺癌患者取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肺组织,肺良性病变患者取正常肺组织,总计患者80例,组织200份。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组织中PAH-DNA加合物的表达,IPP6.0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及半定量测定,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PAH-DNA加合物在宣威女性肺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90%、80%、65%)高于宣威男性肺癌患者(35%、30%、30%)及非宣威女性肺癌患者(20%、15%、10%)(P<0.01);在宣威女性肺良性病变患者(阳性率70%)肺组织中的表达也高于非宣威女性肺良性病变患者(阳性率10%);在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H-DNA加合物在宣威女性肺组织中的表达较高,而在宣威男性、非宣威女性中表达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H-DNA加合物 宣威 女性肺肿瘤 免疫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组织中DNA修复基因ERCC1的表达与多环芳烃 -DNA加合物的关系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云南 吕嘉春 +1 位作者 曾波航 宾晓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153-1156,共4页
目的 :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ERCC1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多环芳烃 (PAH) -DNA加合物的关系。方法 :用RT -PCR技术检测 15 0例肺癌、12 0例癌旁肺组织、4 0例肺良性病变和 4 0例正常肺组织中ERCC1基因mRNA的表达 ;用免疫法检测PAH -DNA... 目的 :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ERCC1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多环芳烃 (PAH) -DNA加合物的关系。方法 :用RT -PCR技术检测 15 0例肺癌、12 0例癌旁肺组织、4 0例肺良性病变和 4 0例正常肺组织中ERCC1基因mRNA的表达 ;用免疫法检测PAH -DNA加合物 ;分析有关暴露因素对修复基因ERCC1的表达和PAH -DNA加合物的影响 ,并探讨ERCC1与PAH -DNA加合物的关系。结果 :30 7% (4 6 / 15 0 )的肺癌组织和 2 5 % (1/ 4 0 )的正常肺组织存在ERCC1基因的表达低下 ;吸烟可抑制ERCC1基因的表达。肺组织中PAH -DNA加合物的水平与ERCC1基因表达呈显著负相关 ,Spearman相关系数为 - 0 6 4 8,P <0 0 1。结论 :ERCC1是参与修复DNA加合物等损伤的一个重要的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类 肺肿瘤 DNA加合物 基因 ERCC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希夫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氧合机制的研究——Ⅰ.配合物及其氧加合物的合成和表征 被引量:12
7
作者 韩志坚 周洪 +1 位作者 陈汉文 戴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21-426,共6页
本文合成了一系列以水杨醛或萘酚醛同多胺缩合的四齿(N_2O_2)或五齿(N_3O_2)希夫碱为配体的钴希夫碱配合物及它们的氧加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磁化率以及ESR谱进行了表征,在续篇中将继续讨论配合物的吸氧行为和氧合机制。
关键词 分子氧加合物 席夫碱 络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分析DNA加合物的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汪海林 章大鹏 +4 位作者 王智鑫 李涛 冯峰 王超 高海燕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42-647,共6页
DNA加合物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可应用于人体致癌物暴露监测、癌症风险评价和人群易感性研究。DNA加合物作为生物标志物的应用需要安全、灵敏、快速的先进分析技术。我们利用免疫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分析,发展了高灵敏的DNA加合... DNA加合物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可应用于人体致癌物暴露监测、癌症风险评价和人群易感性研究。DNA加合物作为生物标志物的应用需要安全、灵敏、快速的先进分析技术。我们利用免疫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分析,发展了高灵敏的DNA加合物分析方法和技术。本文主要介绍了相关的仪器研制及方法学研究。方法学研究涉及DNA加合物荧光探针的合成和表征、抗体与DNA加合物的相互作用及其结合计量学、抗原-抗体复合物的稳定化和DNA驱动电泳聚焦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激光诱导荧光 DNA加合物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金属加合物技术的工业应用试验 被引量:6
9
作者 陈伟 郑刚 +6 位作者 王如恩 徐歆 郭子芳 王洪涛 杨宝柱 韩言青 井向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183-1187,共5页
根据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开发的茂金属加合物专利技术 ,进行了活性组分负载化研究 ,完成了茂金属加合物催化剂催化乙烯以及乙烯与α 烯烃共聚的淤浆、环管淤浆、气相流化床工艺的中试试验 .在中试的基础上进行了茂金属加合物催化剂气相流... 根据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开发的茂金属加合物专利技术 ,进行了活性组分负载化研究 ,完成了茂金属加合物催化剂催化乙烯以及乙烯与α 烯烃共聚的淤浆、环管淤浆、气相流化床工艺的中试试验 .在中试的基础上进行了茂金属加合物催化剂气相流化床聚乙烯工艺的工业应用试验 ,探索了茂金属催化剂与Ziegler催化剂之间的切换技术 ,开发了催化剂结构和配方以及聚合工艺参数对聚乙烯树脂牌号的调控技术 .得到百吨级薄膜牌号的茂金属聚乙烯树脂 ,并对工业应用试验产品进行了加工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金属加合物 工业应用试验 催化剂 聚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胃清逆转结肠癌HCT116/L-OHP细胞草酸铂耐药作用及对Pt-DNA加合物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勇 陆海 +3 位作者 孙晓文 范忠泽 孙珏 许建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43-1848,共6页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肠胃清(黄芪、白术、党参、猪苓、薏苡仁、八月札、野葡萄藤、红藤等)对结肠癌HCT116/L-OHP细胞草酸铂耐药的逆转作用及对Pt-DNA加合物的影响。方法将HCT116/L-OHP细胞种植于裸小鼠皮下,建立肿瘤耐药模型,随机分为5组,...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肠胃清(黄芪、白术、党参、猪苓、薏苡仁、八月札、野葡萄藤、红藤等)对结肠癌HCT116/L-OHP细胞草酸铂耐药的逆转作用及对Pt-DNA加合物的影响。方法将HCT116/L-OHP细胞种植于裸小鼠皮下,建立肿瘤耐药模型,随机分为5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草酸铂组,C组为肠胃清组,D组为草酸铂+肠胃清低剂量组,E组为草酸铂+肠胃清高剂量组,治疗前后测量移植瘤体积及荷瘤鼠体质量;采用细胞增殖抑制实验MTT法观察肠胃清药物血清对HCT116/L-OHP细胞株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并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内铂(Platinum,Pt)药物及核内Pt-DNA水平。结果肠胃清联合草酸铂组与肠胃清或草酸铂单独用药组相比,有更高的肿瘤抑制率(P<0.01),其中肠胃清高剂量联合草酸铂组抑瘤率最高;与对照组相比,含肠胃清组荷瘤鼠体质量减轻好于单用草酸铂;MTT结果显示7.5%肠胃清药物血清能够增加耐药细胞株HCT116/L-OHP对草酸铂敏感性,逆转指数为2.74;肠胃清药物血清可以增加HCT116/L-OHP细胞内草酸铂水平,并能使细胞核内Pt-DNA加合物水平增加15.74%。结论肠胃清能够逆转HCT116/L-OHP细胞对草酸铂的耐药性,其机制与肠胃清增加细胞内Pt-DNA加合物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胃清 草酸铂 耐药性 结肠癌 Pt-DNA加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溶液中DMPO-OH加合物EPR信号形成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曾丹 王彬 +4 位作者 白英臣 谌书 董发勤 朱静平 黄胜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00-506,共7页
为考察碱溶液中DMPO-OH加合物的形成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以NaOH溶液为对象,利用EPR(electron paramagneticresonance,电子顺磁共振)技术,通过DMPO (5,5-二甲基-1-吡咯啉-N-氧化物)自旋捕获,对不同条件下NaOH溶液中DMPO-OH加合物的形成及... 为考察碱溶液中DMPO-OH加合物的形成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以NaOH溶液为对象,利用EPR(electron paramagneticresonance,电子顺磁共振)技术,通过DMPO (5,5-二甲基-1-吡咯啉-N-氧化物)自旋捕获,对不同条件下NaOH溶液中DMPO-OH加合物的形成及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探讨DMPO-OH加合物的生成过程及降解过程反应机制.结果表明:①将DMPO添加到碱溶液中后,在EPR内检测到典型的DMPO-OH四重特征峰(1∶2∶2∶1),说明碱溶液中形成了DMPO-OH加合物.②紫外光激发下,碱溶液体系能产生更强的DMPO-OH加合物特征信号,暗反应体系次之,可见光条件下最弱.③体系中DMPO-OH加合物的生成与碱溶液浓度密切相关,当c(NaOH)由0. 001 mol/L增至2 mol/L时,DMPO-OH加合物的EPR信号峰呈先增后减最终几乎消失的变化趋势.④紫外光照时间对体系中DMPO-OH加合物的存在影响显著,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DMPO-OH加合物的浓度并没有逐渐增高,而是更加倾向于逐渐降低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形成的DMPO-OH加合物在短时间内被淬灭或分解.⑤碱溶液中DMPO-OH加合物的生成过程为瞬态过程,降解过程占主导,并且紫外光在其生成及降解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显示,当c(DMPO)为350 mmol/L、c(NaOH)为0. 1 mol/L、紫外光照时间为15 min时,碱溶液中DMPO-OH加合物的EPR信号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溶液 DMPO-OH加合物 影响因素 生成规律 降解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鸿显 张湛赋 +1 位作者 王南平 赵红坤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2,5,共3页
硫酸钠 过氧化氢 氯化钠复合物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产品,它易溶于水,水溶液较稳定,无毒无公害。在洗涤剂、纺织、医药、卫生等行业已得到广泛应用。介绍了4Na2SO4·2H2O2·NaCl的制备及应用,以期为4Na2SO4·2H2O2·NaC... 硫酸钠 过氧化氢 氯化钠复合物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产品,它易溶于水,水溶液较稳定,无毒无公害。在洗涤剂、纺织、医药、卫生等行业已得到广泛应用。介绍了4Na2SO4·2H2O2·NaCl的制备及应用,以期为4Na2SO4·2H2O2·NaCl的开发研究与推广应用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钠 过氧化氢 加合物 洗涤剂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州酸性降水中S(Ⅳ)、醛及其加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颖 唐孝炎 +1 位作者 孙庆瑞 王美蓉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1990年第4期12-16,共5页
柳州市降水中普遍含有S(Ⅳ)与醛形成的1:1加合物。本文测定了柳州雨水(pH3.70~4.16)中S(Ⅳ)-甲醛加合物(HMSA)的离解常数K<sub>eq</sub>为(2.14±0.166)×10<sup>6</sup>mol/L;研究了雨水中... 柳州市降水中普遍含有S(Ⅳ)与醛形成的1:1加合物。本文测定了柳州雨水(pH3.70~4.16)中S(Ⅳ)-甲醛加合物(HMSA)的离解常数K<sub>eq</sub>为(2.14±0.166)×10<sup>6</sup>mol/L;研究了雨水中S(Ⅳ)-醛加合物的测定方法;改进了液相中S(Ⅳ)和醛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州市 降水 酸度 S(Ⅳ) 加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32)P后标记法检测贝类鳃中的DNA加合物 被引量:6
14
作者 徐立红 林群声 郑金树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75-377,共3页
建立了用^(32)P后标记技术检测DNA加合物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水质海湾的贝类鳃中DNA加合物水平同时测定了除鳃外贝的其他软组织中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结果表明,软组织中PAHs含量低的贝其鳃中加合物水平比PA... 建立了用^(32)P后标记技术检测DNA加合物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水质海湾的贝类鳃中DNA加合物水平同时测定了除鳃外贝的其他软组织中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结果表明,软组织中PAHs含量低的贝其鳃中加合物水平比PAHs含量高的贝的加合物水平低,即DNA加合物水平与贝组织中PAHs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合物 磷后标记法 DNA 环境化学 水产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镁/卤素加合物新型抗菌材料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崔洪梅 武晓峰 +1 位作者 陈运法 李东艳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72-1477,共6页
纳米MgO及纳米MgO/卤素加合物由于其广谱、高效、不变色的优点成为当前抗菌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总结了纳米MgO抗菌材料的发展背景、研究进展及纳米MgO/卤素加合物在抗菌方面的研究进展,对MgO吸附卤素的机理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分析... 纳米MgO及纳米MgO/卤素加合物由于其广谱、高效、不变色的优点成为当前抗菌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总结了纳米MgO抗菌材料的发展背景、研究进展及纳米MgO/卤素加合物在抗菌方面的研究进展,对MgO吸附卤素的机理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其抗菌机理。最后指出所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镁 氧化镁 卤素加合物 抗菌材料 吸附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酸-缬氨酸加合物的合成及初步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洁 周昌健 +1 位作者 谢建伟 代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159-2167,共9页
以大黄酸为原料,经酯化、烷基化、水解及缩合等反应步骤合成了12个大黄酸-缬氨酸加合物.目标化合物经1H NMR,^(13)C NMR和HRMS进行了结构确证.以顺铂和阿霉素为阳性对照药,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考察了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Hela,... 以大黄酸为原料,经酯化、烷基化、水解及缩合等反应步骤合成了12个大黄酸-缬氨酸加合物.目标化合物经1H NMR,^(13)C NMR和HRMS进行了结构确证.以顺铂和阿霉素为阳性对照药,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考察了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Hela,MCF-7,HepG2,KB和HEK293T等5株细胞)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5l显示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其IC50值在1.6~9.4μmol/L之间.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5l能够与DNA发生较强的结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酸 缬氨酸 加合物 抗肿瘤活性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灭幼脲光解产物DNA加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淑芬 蒋湘宁 +1 位作者 刘国光 徐晓白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16-320,共5页
灭幼脲(邻氯苯甲酰基-对氯苯基-脲)本身是一种低毒、低残留、没有致突、致癌性的农药.但是它的某些分解产物,如:氯苯、对氯苯、对氯苯基脲等有一定的毒性.邻氯苯甲酰胺(灭幼脲的主要光解产物——CBA)和未经分离的灭幼脲光解产物的混合物... 灭幼脲(邻氯苯甲酰基-对氯苯基-脲)本身是一种低毒、低残留、没有致突、致癌性的农药.但是它的某些分解产物,如:氯苯、对氯苯、对氯苯基脲等有一定的毒性.邻氯苯甲酰胺(灭幼脲的主要光解产物——CBA)和未经分离的灭幼脲光解产物的混合物,在试管反应条件下能与小牛胸腺DNA反应形成多种DNA加合物,用P_1加强灵敏度的^(32)P后标记方法分析,有四种DNA加合物被检出(DNA-CBA),实验证明,邻氯苯甲酸胺和灭幼脲光解产物的混合物在Ames实验中也均呈阳性结果,初步说明两者都可能具有一定的致突性.经单独碱基和邻氯苯甲酰胺试管反应的加合物鉴定,验证出其中较强的一种加合物是邻氯苯甲酸酰与2’-脱氧腺嘌吟-3’-单磷酸碱基(dAMP)反应所形成的加合物(dA-CBA),已占所形成加合物总量的57%.从^(32)P后标记方法所测的DNA加合物的自显影指纹图上可以看出,邻氯苯甲酰胺和灭幼脲光解产物混合物的DNA加合物具有相同的迁移特性.初步说明,尽管灭幼脲原体化合物没有致突性,但它的主要光解产物邻氯苯甲酰胺具有一定基因突变性,所以不仅应对原体化合物进行评价,而且还必须对它的分解物和代谢物同时进行安全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加合物 农药 光解 灭幼脲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脂催化合成桐酸甲酯-马来酸酐加合物 被引量:7
18
作者 周尽花 杜勋军 +4 位作者 吴宇雄 叶翠层 孙汉洲 章怀云 谭晓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8-141,155,共5页
桐油是我国重要的林产生物质资源,开发桐油下游产品,提高桐油经济附加值具有重要的意义。由桐油经酯交换合成了桐酸甲酯,采用树脂催化法在溶液中合成了桐酸甲酯-马来酸酐加合物(MEMAA),考察了不同催化树脂种类、树脂用量、反应时间、物... 桐油是我国重要的林产生物质资源,开发桐油下游产品,提高桐油经济附加值具有重要的意义。由桐油经酯交换合成了桐酸甲酯,采用树脂催化法在溶液中合成了桐酸甲酯-马来酸酐加合物(MEMAA),考察了不同催化树脂种类、树脂用量、反应时间、物料配比等因素对MEMAA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DT-851为桐酸甲酯与马来酸酐加成反应的适宜催化树脂,当桐酸甲酯用量为20 g时,桐酸甲酯与马来酸酐摩尔物料比为1∶1.3,催化树脂用量为4 g,反应介质甲苯用量为100 mL,回流反应10 h,所得MEMAA总收率为76.9%(以桐油计)。树脂催化溶液法合成MEMAA具有收率高、产物易分离纯化、反应条件温和、树脂可反复使用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油 桐酸甲酯-马来酸酐加合物 桐酸甲酯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柱GC/MS/ESR联用研究自由基PBN加合物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德文 周建威 +4 位作者 马纫兰 徐广智 龙耀庭 孙祥玉 赵瑶兴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9期802-808,共7页
采用硅烷化方法,并用石英毛细管柱气相色谱与双聚焦质谱仪组成的GC/MS联用系统,首次成功地分析鉴别了六种自由基的PBN加合物,总结了这些自旋加合物的断裂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硅烷化结合GC/MS和自旋捕捉ESR联用技术是确定活泼自由... 采用硅烷化方法,并用石英毛细管柱气相色谱与双聚焦质谱仪组成的GC/MS联用系统,首次成功地分析鉴别了六种自由基的PBN加合物,总结了这些自旋加合物的断裂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硅烷化结合GC/MS和自旋捕捉ESR联用技术是确定活泼自由基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MS-ESR 自由基 PBN 加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叶桑中的Diels-Alder型加合物 被引量:3
20
作者 戴胜军 陈若芸 于德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对光叶桑(Morus macroura)中的Diels-Alder型加合物进行研究。方法:硅胶、Sephadex LH-20、Rp C-18、Rp C-8色谱柱分离纯化,理化性质、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鉴定8个Diels-Alder型加合物,分别为albafuranC(1)、kuwanon ... 目的:对光叶桑(Morus macroura)中的Diels-Alder型加合物进行研究。方法:硅胶、Sephadex LH-20、Rp C-18、Rp C-8色谱柱分离纯化,理化性质、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鉴定8个Diels-Alder型加合物,分别为albafuranC(1)、kuwanon P(2)、kuwanon Y(3)、kuwanon X(4)、mulberrofuran j(5)、mulberrofuran C(6)、kuwanon J(7)和sorocein A(8)。结论:化合物1~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8为首次从桑属植物中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叶桑 Diels-Alder型加合物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