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森林休闲旅游资源空间格局及其影响机制——基于空间大数据分析的应用
被引量:
12
1
作者
林开淼
陈希
+3 位作者
胡淑敏
林育彬
孟芳
郭伟锋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0-70,共11页
森林休闲旅游是人们旅游消费的新方式,休闲旅游资源挖掘是森林休闲旅游产业开发的载体与基础,研究森林休闲旅游资源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机制对指导森林休闲旅游的区域规划和发展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文章运用空间大数据与GIS空间分析法,以...
森林休闲旅游是人们旅游消费的新方式,休闲旅游资源挖掘是森林休闲旅游产业开发的载体与基础,研究森林休闲旅游资源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机制对指导森林休闲旅游的区域规划和发展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文章运用空间大数据与GIS空间分析法,以国家森林城市泉州市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森林休闲旅游资源空间集聚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泉州市森林休闲旅游资源空间表现出明显的"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集聚特征,形成了沿海城市和山区两种不同的资源集聚空间格局,且自然游憩类、文化休闲类、康娱游憩类和专项游憩类的集聚特征存在较大的分异,形成各自的资源优势集聚区。(2)泉州市沿海城区森林休闲旅游资源形成了两条轴状的空间分布特征,山区形成了两个点状核心-边缘扩散的空间分布模式,文化休闲类、康娱游憩类的空间分布均以沿海城市为主,专项游憩类呈现"一个空心圆、四个集聚点"的空间格局。(3)QAP回归分析表明各乡镇人口规模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旅游食宿条件差异、旅游休闲娱乐条件差异和交通条件差异对整体休闲旅游资源空间集聚格局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乡镇政府调控强度差异为显著负向影响。(4)不同类型休闲旅游资源空间集聚格局的形成机理存在较大的分异。研究提供了基于空间大数据的旅游资源分析新思路,为泉州市乃至全国同类型森林城市全域旅游资源的融合、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休闲旅游
空间
格局
核密度
矩阵模型
大数据与
gis空间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空间开发潜力评价的泰州市建设用地空间配置研究
被引量:
12
2
作者
丁建中
金志丰
陈逸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0-36,共7页
研究目的:深化对主体功能区的认识,探讨基于空间开发潜力评价的泰州市建设用地空间配置方法,为相关规划和政策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GIS空间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相关性分析法。研究结果:(1)计算出6126个网格单元、95个乡镇(街道)、6...
研究目的:深化对主体功能区的认识,探讨基于空间开发潜力评价的泰州市建设用地空间配置方法,为相关规划和政策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GIS空间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相关性分析法。研究结果:(1)计算出6126个网格单元、95个乡镇(街道)、6个市(区)的空间开发潜力指数以及泰州市极限建设用地容量;(2)建设用地预测建立在供给——需求关系之上,根据空间开发潜力指数和建设用地需求预测,计算出泰州市建设用地总量指标区域分配方案、城镇用地指标区域分配方案、建设用地城乡统筹方案。研究结论:空间开发潜力评价是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础,也是建设用地空间配置的重要依据;建设用地空间上的拓展与空间开发潜力指数基本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建设用地
空间
配置
空间
开发潜力评价
gis空间分析法
泰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斑块-廊道-基质模式下的文化遗产保护
3
作者
周博雅
陈丛岩
+1 位作者
马晓燕
冯丽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09-113,共5页
【目的】基于景观生态学斑块-廊道-基质模式,以北京市门头沟区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构建文化遗产分级保护格局。【方法】将文化遗产空间与斑块—廊道—基质模式空间进行类比。结合GIS空间分析与文化价值评估提取文化重点保护区,通过遗产...
【目的】基于景观生态学斑块-廊道-基质模式,以北京市门头沟区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构建文化遗产分级保护格局。【方法】将文化遗产空间与斑块—廊道—基质模式空间进行类比。结合GIS空间分析与文化价值评估提取文化重点保护区,通过遗产点与线性文化遗产的空间关系确定基质保护范围。【结果】门头沟区存在六处高价值文化遗产区域,应设为重点文化遗产保护区;根据文化遗产与线性文化遗产距离关系,划定核心保护区(0~500 m)、一般保护区(500 m~1000 m)和外围缓冲区(1000 m~2000 m)。【结论】基于斑块-廊道-基质模式构建文化遗产分级保护格局,对各级保护区提出文化遗产保护策略,可为文化遗产理论和实践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斑块-廊道-基质
gis空间分析法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森林休闲旅游资源空间格局及其影响机制——基于空间大数据分析的应用
被引量:
12
1
作者
林开淼
陈希
胡淑敏
林育彬
孟芳
郭伟锋
机构
武夷学院旅游学院
南卡罗来纳大学酒店、餐饮和旅游管理学院
出处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0-70,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旅游大数据的国家公园游憩空间适宜性研究”(编号:19XGL010)
福建省社会科学项目“福建省自然保护地游憩舒适性价值评价和优化策略研究”(编号:FJ2020X010)
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于旅游大数据的国家公园游憩舒适性研究”(编号:JAS19369)。
文摘
森林休闲旅游是人们旅游消费的新方式,休闲旅游资源挖掘是森林休闲旅游产业开发的载体与基础,研究森林休闲旅游资源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机制对指导森林休闲旅游的区域规划和发展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文章运用空间大数据与GIS空间分析法,以国家森林城市泉州市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森林休闲旅游资源空间集聚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泉州市森林休闲旅游资源空间表现出明显的"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集聚特征,形成了沿海城市和山区两种不同的资源集聚空间格局,且自然游憩类、文化休闲类、康娱游憩类和专项游憩类的集聚特征存在较大的分异,形成各自的资源优势集聚区。(2)泉州市沿海城区森林休闲旅游资源形成了两条轴状的空间分布特征,山区形成了两个点状核心-边缘扩散的空间分布模式,文化休闲类、康娱游憩类的空间分布均以沿海城市为主,专项游憩类呈现"一个空心圆、四个集聚点"的空间格局。(3)QAP回归分析表明各乡镇人口规模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旅游食宿条件差异、旅游休闲娱乐条件差异和交通条件差异对整体休闲旅游资源空间集聚格局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乡镇政府调控强度差异为显著负向影响。(4)不同类型休闲旅游资源空间集聚格局的形成机理存在较大的分异。研究提供了基于空间大数据的旅游资源分析新思路,为泉州市乃至全国同类型森林城市全域旅游资源的融合、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新方法。
关键词
森林休闲旅游
空间
格局
核密度
矩阵模型
大数据与
gis空间分析法
Keywords
forest leisure tourism
spatial pattern
core density
matrix model
big data and
gis
spatial analysis method
分类号
F590.75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O189.11 [理学—基础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空间开发潜力评价的泰州市建设用地空间配置研究
被引量:
12
2
作者
丁建中
金志丰
陈逸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出处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0-36,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503026)
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2006BAJ05A03)
文摘
研究目的:深化对主体功能区的认识,探讨基于空间开发潜力评价的泰州市建设用地空间配置方法,为相关规划和政策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GIS空间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相关性分析法。研究结果:(1)计算出6126个网格单元、95个乡镇(街道)、6个市(区)的空间开发潜力指数以及泰州市极限建设用地容量;(2)建设用地预测建立在供给——需求关系之上,根据空间开发潜力指数和建设用地需求预测,计算出泰州市建设用地总量指标区域分配方案、城镇用地指标区域分配方案、建设用地城乡统筹方案。研究结论:空间开发潜力评价是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础,也是建设用地空间配置的重要依据;建设用地空间上的拓展与空间开发潜力指数基本呈正相关。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建设用地
空间
配置
空间
开发潜力评价
gis空间分析法
泰州市
Keywords
land use
spatial allocat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spatial development potentials
spatial analysis in
gis
Taizhou City
分类号
F301.24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斑块-廊道-基质模式下的文化遗产保护
3
作者
周博雅
陈丛岩
马晓燕
冯丽
机构
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
北京市朝阳区四得公园
城乡生态环境北京实验室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出处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09-113,共5页
基金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计划重点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绿道文化表达模式研究--以北京市怀柔区为例”(SZ202010020009)
文摘
【目的】基于景观生态学斑块-廊道-基质模式,以北京市门头沟区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构建文化遗产分级保护格局。【方法】将文化遗产空间与斑块—廊道—基质模式空间进行类比。结合GIS空间分析与文化价值评估提取文化重点保护区,通过遗产点与线性文化遗产的空间关系确定基质保护范围。【结果】门头沟区存在六处高价值文化遗产区域,应设为重点文化遗产保护区;根据文化遗产与线性文化遗产距离关系,划定核心保护区(0~500 m)、一般保护区(500 m~1000 m)和外围缓冲区(1000 m~2000 m)。【结论】基于斑块-廊道-基质模式构建文化遗产分级保护格局,对各级保护区提出文化遗产保护策略,可为文化遗产理论和实践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文化遗产
斑块-廊道-基质
gis空间分析法
北京
Keywords
cultural heritage
patch-corridor-matrix
gis
spatial analysis method
Beijing
分类号
TU986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森林休闲旅游资源空间格局及其影响机制——基于空间大数据分析的应用
林开淼
陈希
胡淑敏
林育彬
孟芳
郭伟锋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1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空间开发潜力评价的泰州市建设用地空间配置研究
丁建中
金志丰
陈逸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斑块-廊道-基质模式下的文化遗产保护
周博雅
陈丛岩
马晓燕
冯丽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