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IS的内蒙古道路密度空间分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董振华 张继权 +1 位作者 阿荣 佟志军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4-161,共8页
基于道路网络图件数据和相关统计数据,结合ArcGIS,GeoDa和SPSS软件,运用叠加分析、空间插值分析、趋势面分析及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道路密度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内蒙古自治区道路密度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呼... 基于道路网络图件数据和相关统计数据,结合ArcGIS,GeoDa和SPSS软件,运用叠加分析、空间插值分析、趋势面分析及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道路密度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内蒙古自治区道路密度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呼包鄂地区、赤通地区和呼伦贝尔市中部地区成为道路密度的热点集中区,其他地区是冷点集中区;道路密度呈现出东西两边低中部高,南高北低的趋势;且在空间分布上存在集聚特征.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道路密度空间格局特征形成机理,经济发展、人口和交通固定投资是影响内蒙古道路密度空间格局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密度 空间分异特征 gis空间分析技术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交通系统演变对滨海城市的旅游竞合影响分析
2
作者 李鹏 李仁杰 +2 位作者 王辉 张梦娜 虞虎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21,共8页
以我国滨海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导航电子地图API实时交通大数据与GIS技术,构建时间成本模型,系统分析普通公路、高速公路、高铁3个时代下滨海城市一日游、周末游可达性时空演变及其竞合效应。结果表明:(1)公路时代滨海城市可达性以东部... 以我国滨海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导航电子地图API实时交通大数据与GIS技术,构建时间成本模型,系统分析普通公路、高速公路、高铁3个时代下滨海城市一日游、周末游可达性时空演变及其竞合效应。结果表明:(1)公路时代滨海城市可达性以东部地区为主,高铁开通后显著向内陆延伸,周末游覆盖范围扩展至中部多数地区;(2)交通网络演进推动可达性水平提升,形成“廊道扩散-均衡拓展”的时空格局。其中,高铁时代一日游沿交通干线呈“东北高、华南高、中部低”的廊道特征,周末游呈现“东北-西南不规则、华北东西贯穿、华中环状”等多样化空间格局;(3)交通变革引发“竞争加剧-合作互补”的竞合效应。普通公路时代以周边城市竞争为主,高铁时代竞争向内陆扩散,在华中地区尤其显著。同时,高铁促进跨区域合作,形成“旅游中心+交通枢纽”“旅游中心+特色资源”等新型合作模式,推动滨海与腹地形成协同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旅游 高铁 交通可达性 竞合效应 gis空间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乡村聚落空间特征及其驱动机制——以屯字镇为例
3
作者 杨路 惠策 虞志淳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2-832,共11页
乡村聚落是乡村地域人口聚集的主要形态,其空间布局受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运用GIS分析技术,通过定量分析的途径,研究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屯字镇乡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格局,探索其影响因素及驱动机制。最后,评价该... 乡村聚落是乡村地域人口聚集的主要形态,其空间布局受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运用GIS分析技术,通过定量分析的途径,研究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屯字镇乡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格局,探索其影响因素及驱动机制。最后,评价该地区的居民点分布适宜性,进而提出乡村发展规划建议。研究发现:①屯字镇乡村居民点的分布为中部密度高、南北密度低的空间分布特点,总体呈现显著的聚集趋势;②海拔高度和地形坡度是影响乡村居民点分布和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③屯字镇适宜居住面积仅占9.86%,适宜性分布以基本适宜为主,面积占比接近40%。建议屯子镇建设发展以源面为主,川道、沟坡以恢复生态为主;优化基础设施配置,推动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 乡村聚落(乡村居民点) 空间特征 驱动机制 gis空间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天津市应急避难场所选址评价 被引量:14
4
作者 尹志军 李丽慧 +1 位作者 王雪芳 霍腾飞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71-580,共10页
应急避难场所在城市应急管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已建成的应急避难场所选址进行评价,可为应急避难场所个体改进、布局优化和新建选址提供依据。本文在文献研究与天津市城市特点分析的基础上,从有效性、安全性、可达性3个维度构建包含... 应急避难场所在城市应急管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已建成的应急避难场所选址进行评价,可为应急避难场所个体改进、布局优化和新建选址提供依据。本文在文献研究与天津市城市特点分析的基础上,从有效性、安全性、可达性3个维度构建包含8个评价因子的应急避难场所选址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应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建立应急避难场所空间点位分析模型和覆盖范围模型,对天津市27个应急避难场所进行适宜性评价,并对中心城区14个应急避难场所进行满足性评价。结果表明,天津市应急避难场所具有良好的基础,但总体适宜性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安全性亟需加强;天津市中心城区人口密集,但应急避难场所数量少,服务区域有限,存在较大范围的覆盖盲区,其中和平区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仅0.2m^2,远小于人体最低占用面积0.6m^2,达不到人均有效避难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市 中心城区 应急避难场所 选址适宜性 满足性 gis空间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太原市绿道选线研究
5
作者 王珊 颜祯 +2 位作者 徐敏 俞诗音 王美仙 《园林》 2025年第3期73-82,共10页
合理的绿道线路布局是关乎绿道规划能否付诸实践并发挥有效功能的关键。以太原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方法,对太原市绿道建设的生态适宜性和可达性进行评价,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判别绿道建设的关键区域与潜在线路,实现参数... 合理的绿道线路布局是关乎绿道规划能否付诸实践并发挥有效功能的关键。以太原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方法,对太原市绿道建设的生态适宜性和可达性进行评价,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判别绿道建设的关键区域与潜在线路,实现参数化的绿道选线结果,并结合实地情况对绿道选线的可实施性进行分析,最终确定太原市市级绿道与社区级绿道的结构布局。结果表明:(1)市级绿道呈现“一横两纵三环”的分布格局,社区级绿道呈现“一环一脉两横”的分布格局。(2)初步确定6条市级绿道(共计695.2 km)和4条社区级绿道(共计130 km)。(3)结合绿道选线的实地可实施情况,6条市级绿道中除汾河东西景观绿道部分路段因经过隧道而不具备可行性外,其余5条绿道均具有较高的可行性;4条社区级绿道均具有较高的可行性。旨在为今后的太原绿道选线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道 选线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gis空间分析技术 太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支持下的作物生长适宜性评价——以迁西县板栗为例 被引量:6
6
作者 张立芳 王亮 +2 位作者 张玉 赵荣 梁勇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2-59,共8页
园地类要素的评价与分析是地理国情普查综合统计分析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城市建设规划造成的优质农用地布局不合理的问题,该文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提出了一种实用的针对板栗生长的适宜性评价方法。在选取影响作物生长的主要指标因子构... 园地类要素的评价与分析是地理国情普查综合统计分析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城市建设规划造成的优质农用地布局不合理的问题,该文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提出了一种实用的针对板栗生长的适宜性评价方法。在选取影响作物生长的主要指标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前提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开展作物生长适宜性评价分析研究。以河北省迁西县为研究区域,探讨了板栗生长的适宜性分布,结果表明:将影响板栗生长的不同层面因子作为评价指标进行适宜性分区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分区结果更加合理,有助于引导地区板栗种植业合理结构布局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国情要素 板栗 适宜性评价 gis空间分析技术 层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下四川省低碳效率区域差异性 被引量:9
7
作者 陈军华 李乔楚 何京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2-170,共9页
区域低碳效率测度与空间分异评估是制定差异化减排措施的重要依据,四川作为“清洁能源示范省”,亟需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在实现碳中和方面做出积极的贡献。为了测算碳中和角度下四川省的低碳效率,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Undesi... 区域低碳效率测度与空间分异评估是制定差异化减排措施的重要依据,四川作为“清洁能源示范省”,亟需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在实现碳中和方面做出积极的贡献。为了测算碳中和角度下四川省的低碳效率,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Undesirable-Super-SBM Model),将森林碳汇与技术创新纳入评估指标体系,基于包含更多自由度和样本可变性的面板数据,对2005—2019年四川省及其所辖21个市(州)的低碳效率进行测算,并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科学研判区域间低碳效率的空间分异。结论认为:①四川省低碳效率在2005—2019年整体呈上升趋势;②成都市经济发展水平高、产业结构合理、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而攀枝花、德阳等重工业城市着力开展高能耗、重污染产业绿色改造,节能减排成效明显,是低碳转型先发优势型地区;③自贡、绵阳、遂宁、乐山等地区在国家政策扶持、节能减排空间方面拥有优势,是低碳转型发展型地区,但未来应在传统支柱性产业的基础上寻求新的发展增长点;④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脆弱,发展水平较低,达州、雅安等地理区位优势弱、转型内生动力不足,是低碳转型潜力型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四川省 低碳效率 空间分异 碳源 碳汇 Undesirable-Super-SBM模型 gis空间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长江三角洲城市群2005年~2015年旅游经济网络特征与效应演化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喻琦 叶持跃 +3 位作者 马仁锋 黄欢欢 张珂 尹秀秀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5-121,共7页
以泛长三角41个城市为例,用旅游经济引力模型和网络模型分析2005年、2010年、2015年泛长三角旅游经济网络结构特征演化.研究发现:1)泛长三角旅游经济联系量不断增长,上海等城市占比缩小,垄断地位减弱,旅游联系日趋紧密,整体上呈现平衡... 以泛长三角41个城市为例,用旅游经济引力模型和网络模型分析2005年、2010年、2015年泛长三角旅游经济网络结构特征演化.研究发现:1)泛长三角旅游经济联系量不断增长,上海等城市占比缩小,垄断地位减弱,旅游联系日趋紧密,整体上呈现平衡发展的趋势;2)网络呈现东部密集,西部稀疏,中间密集,南北稀疏的不均衡格局,边缘城市孤岛状态逐渐消退,网络整体性与网络密度趋高;3)核心—边缘区节点城市发展稳定、联系越发紧密、互动性增强,核心区成员数量增加,网络发展渐趋平衡,核心区带动作用增强,"涓滴效应"日益显著;4)节点网络中心性隐喻了长三角城市定位呈阶梯状格局,细分为5个角色群体以定位各节点城市的地位与属性.其中上海节点中心性各项指标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上海、杭州、苏州、南京共同扮演着旅游核心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网络分析 gis空间分析技术 引力模型 网络空间结构 旅游经济联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的青海地区可持续发展评估 被引量:15
9
作者 苏文亮 李文龙 +4 位作者 朱亚莉 蔡栋 余翠 许静 魏巍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5期1445-1456,共12页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是生态经济学中测度人类社会资源消耗的经典方法之一,基于能值的生态足迹模型是该领域研究的最新发展和改进。本研究采用区域标准计算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能够更好地体现区域的真实供给能力和人类对资源的实际消耗,...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是生态经济学中测度人类社会资源消耗的经典方法之一,基于能值的生态足迹模型是该领域研究的最新发展和改进。本研究采用区域标准计算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能够更好地体现区域的真实供给能力和人类对资源的实际消耗,其方法和数据优于普遍采用的全球标准。研究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定量地分析了2005–2014年青海省的可持续发展状态;结合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以及发展能力指数,分析了青海省的总体经济发展状况;同时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研究区可持续发展状态的空间分布差异。结果表明:1)2005–2014年青海省区域生态足迹超出了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指数小于0且不断下降。2)青海省不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在不断扩大,主要集中在东部的市区及其周边的县域,2011年之后呈现由北向东的带状分布。3)结合能值生态足迹和多因子耦合分析表明,虽然青海省的资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发展能力也有较大的提升,但主要是以大量的资源消耗为代价,水土流失、生态功能恶化、地区承载力下降、自我调节能力降低等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依然严峻。该研究结果可为相关青藏高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 青海省 gis空间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