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GIS格网模型的亳清河经济区产业开发空间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
13
1
作者
冯雨豪
王瑾
+3 位作者
毕如田
刘慧芳
田晓红
郭瑞宁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9-45,共7页
为提供小浪底水库上游至县城区域科学的产业发展方案,从空间开发角度对小浪底水库至上游县城亳清河经济区进行综合适宜性分析。构建基于产业布局的综合适宜性评价体系,选取400 m×400 m格网为评价单元,以空间支撑性和约束性相关指...
为提供小浪底水库上游至县城区域科学的产业发展方案,从空间开发角度对小浪底水库至上游县城亳清河经济区进行综合适宜性分析。构建基于产业布局的综合适宜性评价体系,选取400 m×400 m格网为评价单元,以空间支撑性和约束性相关指标进行适宜性判别,选取莫兰指数(Moran's I)以微观尺度对研究区空间差异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按自然分等综合评价指数分级分区可知,适宜发展区占65.24%,禁止建设区占34.76%;在空间分布规律上,高适宜性区域分布于中心县城、小浪底水库湿地以及海拔较低、地势平坦的区域,整体呈现出海拔及坡度越高适宜性越低的趋势。2)通过ESDA分析,空间开发适宜性全局Moran's I指数为0.733 5,表现出空间连续性和集聚效应。将核心生态农业布局在高高集聚区可以带动周围经济发展,实现产业发展与空间开发相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格网模型
空间适宜性评价
产业开发及布局
亳清河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个国家级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及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
29
2
作者
连港慧
徐蔼婷
汪文璞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29-39,共11页
以“十四五”规划布局的19个国家级城市群为对象,结合模糊集合思想构建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遥感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格网化数据集,通过应用投影寻踪模型、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探索性空间自相关方法和修正的引...
以“十四五”规划布局的19个国家级城市群为对象,结合模糊集合思想构建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遥感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格网化数据集,通过应用投影寻踪模型、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探索性空间自相关方法和修正的引力模型,测度2013-2019年19个国家级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其整体发展态势、区域差异及空间格局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19个国家级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整体呈现以递次转移为主、跨级转移为辅的演化特征;协同性欠佳,城市群间异质化、城市群内同质化特征逐渐显现;数字经济发展呈现出由弱到强的空间集聚特征,以低-低集聚为主、高-高集聚次之的局域空间集聚特征始终存在;数字经济发展呈现为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为三大集聚的“高地连绵区”和东北、西北两大“低谷连绵区”的空间发展态势,以“胡焕庸线”为分界的东密西疏空间关联格局已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城市群
gis
格网
化
模型
区域协调发展
引力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GIS格网模型的亳清河经济区产业开发空间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
13
1
作者
冯雨豪
王瑾
毕如田
刘慧芳
田晓红
郭瑞宁
机构
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出处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9-45,共7页
基金
山西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2017041032-3)
山西省科技厅科技惠民计划项目(2013121005)
山西农业大学博士后研究项目(614144)
文摘
为提供小浪底水库上游至县城区域科学的产业发展方案,从空间开发角度对小浪底水库至上游县城亳清河经济区进行综合适宜性分析。构建基于产业布局的综合适宜性评价体系,选取400 m×400 m格网为评价单元,以空间支撑性和约束性相关指标进行适宜性判别,选取莫兰指数(Moran's I)以微观尺度对研究区空间差异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按自然分等综合评价指数分级分区可知,适宜发展区占65.24%,禁止建设区占34.76%;在空间分布规律上,高适宜性区域分布于中心县城、小浪底水库湿地以及海拔较低、地势平坦的区域,整体呈现出海拔及坡度越高适宜性越低的趋势。2)通过ESDA分析,空间开发适宜性全局Moran's I指数为0.733 5,表现出空间连续性和集聚效应。将核心生态农业布局在高高集聚区可以带动周围经济发展,实现产业发展与空间开发相耦合。
关键词
gis格网模型
空间适宜性评价
产业开发及布局
亳清河经济区
Keywords
gis
grid model
spatial suitability assessment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layout
Boqing River Economic Zone
分类号
F301.2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个国家级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及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
29
2
作者
连港慧
徐蔼婷
汪文璞
机构
浙江工商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
出处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29-39,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8ZDA12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7ATJ001)
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优势特色学科(浙江工商大学统计学)、统计数据工程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资助。
文摘
以“十四五”规划布局的19个国家级城市群为对象,结合模糊集合思想构建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遥感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格网化数据集,通过应用投影寻踪模型、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探索性空间自相关方法和修正的引力模型,测度2013-2019年19个国家级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其整体发展态势、区域差异及空间格局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19个国家级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整体呈现以递次转移为主、跨级转移为辅的演化特征;协同性欠佳,城市群间异质化、城市群内同质化特征逐渐显现;数字经济发展呈现出由弱到强的空间集聚特征,以低-低集聚为主、高-高集聚次之的局域空间集聚特征始终存在;数字经济发展呈现为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为三大集聚的“高地连绵区”和东北、西北两大“低谷连绵区”的空间发展态势,以“胡焕庸线”为分界的东密西疏空间关联格局已经形成。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城市群
gis
格网
化
模型
区域协调发展
引力
模型
Keywords
Di
gi
tal Economy
Urban Agglomerations
gis
Grid Model
The Gravity Model
分类号
F207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GIS格网模型的亳清河经济区产业开发空间适宜性评价
冯雨豪
王瑾
毕如田
刘慧芳
田晓红
郭瑞宁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19个国家级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及空间格局研究
连港慧
徐蔼婷
汪文璞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2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