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学科发展动态──记第五届国际矿产资源学术讨论会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建平 《地质科技情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7-50,共4页
随着计算机价格的不断降低和性能的不断改进,形成了一些资源远景分析、矿产资源定量评价以及相应的风险评价的新方法。以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中国、加拿大和巴西等国家的研究成果为代表,主要表现在地质模型与风险分析、矿产资源勘... 随着计算机价格的不断降低和性能的不断改进,形成了一些资源远景分析、矿产资源定量评价以及相应的风险评价的新方法。以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中国、加拿大和巴西等国家的研究成果为代表,主要表现在地质模型与风险分析、矿产资源勘查评价的三钱可视化与GIS的结合以及勘查决策的技术方法等方面。三维地质模型、GIS、遥感和可视化研究将会进一步深入发展,使得大量提取的地质信息有效应用于矿产—资源—经济联合评价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地质型 矿产资源勘查 评价 科学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运聚系数统计模型建立及其在低勘探程度盆地的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蔚 刘成林 +5 位作者 张道勇 朱杰 吴晓智 洪唯宇 黎彬 柳永军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5-122,共8页
油气运聚系数是指某一地质单元内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量与生烃量之比,是油气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随着近10年来勘探开发程度的逐步提高,积累了更多的刻度区和地质参数,奠定了进一步研究油气运聚系数的基础。对全国14个主要含油气盆地的86... 油气运聚系数是指某一地质单元内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量与生烃量之比,是油气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随着近10年来勘探开发程度的逐步提高,积累了更多的刻度区和地质参数,奠定了进一步研究油气运聚系数的基础。对全国14个主要含油气盆地的86个油气刻度区进行解剖,以研究不同类型盆地油气运聚系数与地质参数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盆地的油气运聚系数均与主要生烃时间、储层百分含量、圈闭面积系数、区域不整合次数4项主控地质参数具有较为显著的相关关系。区域不整合次数对各类型盆地的油气运聚效率的影响始终最大;东部裂谷型盆地圈闭面积系数和储层百分含量的影响程度则较为接近,排在其后;中部克拉通型盆地与西部前陆型盆地分别以圈闭面积系数、主要生烃时间的影响程度次之。据此系统地建立了不同类型盆地石油和天然气的运聚系数统计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统计模型的预测效果较为理想,可用于快速定量预测不同类型低勘探程度盆地的油气运聚系数,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聚系数 统计模型 资源评价 低勘探程度盆地 油气运移与聚集 地质参数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模糊理论的矿产资源地质勘查评价——以藏中地区为例 被引量:8
3
作者 吴安兵 郭科 柳炳利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3-137,共5页
矿产资源地质勘查综合评价的目的是获取评价区的勘查优劣程度和资源保障程度等信息,为提高开发效率、优化开发结构以及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评价等后续工作提供依据。以藏中地区为例,选取了多金属矿、铜矿、钼矿、铬铁矿等9种优势矿种作... 矿产资源地质勘查综合评价的目的是获取评价区的勘查优劣程度和资源保障程度等信息,为提高开发效率、优化开发结构以及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评价等后续工作提供依据。以藏中地区为例,选取了多金属矿、铜矿、钼矿、铬铁矿等9种优势矿种作为主要评价对象,并在分析西藏自治区前2轮矿产资源规划的基础上,划分出33个地质勘查评价单元。综合考虑工作程度、实物工作量、资源储量及质量特征、勘查技术等4类因素,建立了矿产资源地质勘查评价指标体系。将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和专家打分法相结合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综合评价,为该地区新一轮的矿产资源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勘查评价 矿产资源规划 层次分析法 灰色关联度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