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髓星型胶质细胞的JNK介导吗啡耐受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微 郭瑞鲜 +5 位作者 崔宇 赵春梅 傅璐 胡芬 冯鉴强 陈培熹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35-1439,共5页
目的观察脊髓JNK在大鼠吗啡镇痛耐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SD大鼠连续7d鞘内注射吗啡(15μg)建立吗啡耐受的动物模型。采用50℃热水甩尾法观察吗啡的镇痛效果;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吗啡耐受过程中脊髓背角磷酸化JNK(pJNK)的表达情况... 目的观察脊髓JNK在大鼠吗啡镇痛耐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SD大鼠连续7d鞘内注射吗啡(15μg)建立吗啡耐受的动物模型。采用50℃热水甩尾法观察吗啡的镇痛效果;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吗啡耐受过程中脊髓背角磷酸化JNK(pJNK)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慢性鞘内注射吗啡的过程中,大鼠脊髓背角pJNK的表达随着吗啡耐受程度的增加而逐步增加,且pJNK主要存在于脊髓星型胶质细胞。吗啡注射前15min鞘内给予JNK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25μg),不仅可以明显抑制吗啡镇痛耐受还可以部分抑制已形成的吗啡耐受。结论脊髓星型胶质细胞JNK的激活可能是吗啡耐受形成和维持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耐受 JNK 星型胶质细胞 脊髓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活寄生汤对骨癌痛小鼠痛行为及脊髓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孙萍萍 俞忠明 余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87-390,共4页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对骨癌痛小鼠痛行为及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将雄性小鼠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正常组、中药A、B、C组和溶媒组。中药组和溶媒组分别灌胃含0.1、0.3、0.9 g独活寄生汤生...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对骨癌痛小鼠痛行为及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将雄性小鼠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正常组、中药A、B、C组和溶媒组。中药组和溶媒组分别灌胃含0.1、0.3、0.9 g独活寄生汤生药/0.4 m L的制剂和0.4 m L生理盐水,于造模14 d开始连续灌胃7 d,每天1次。热辐射刺激仪检测各组小鼠行为学指标(PWTL),21 d后取小鼠脊髓腰膨大处,检测GFAP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对比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的PWTL值,模型组小鼠的PWTL值随时间的推移显著下降(P<0.05),而在14 d时间点,模型组、中药A、B、C组和溶媒组之间PWTL值的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1 d的时间点,对比模型组和溶媒组的数据,中药B、C组的PWTL值显著性升高(P<0.05)。对比溶媒组和模型组小鼠,中药B、C组的脊髓组织GFAP m RNA及GFAP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但是溶媒组、模型组以及中药A组小鼠之间GFAP m RNA及GFAP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对骨癌痛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并能够使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活寄生汤 骨癌痛 脊髓星形胶质细胞 小鼠 gf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铁敏对大鼠星型胶质细胞谷氨酸毒性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李云霞 丁素菊 +2 位作者 詹青 肖林 郭卫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9-422,共4页
目的:观察去铁敏对谷氨酸所致星型胶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原代培养的星型胶质细胞谷氨酸毒性模型,采用免疫组化、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形态及核固缩情况。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生化法检测羟自由基、MDA变化。用显微荧光测量... 目的:观察去铁敏对谷氨酸所致星型胶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原代培养的星型胶质细胞谷氨酸毒性模型,采用免疫组化、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形态及核固缩情况。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生化法检测羟自由基、MDA变化。用显微荧光测量技术监测神经元内钙信号的动态变化。结果:随着谷氨酸浓度的增加细胞损伤也逐渐加重。与对照组相比,去铁敏处理后细胞对0.5,1.0,5.0mmol/L谷氨酸损伤形态保持良好;细胞核固缩率减少,分别为(10.44±5.03)%,(7.93±5.04)%和(11.01±3.73)%(P<0.05);细胞活力下降减轻,分别为(94.72±2.20)%(P<0.05),(82.49±1.94)%和(67.94±5.55)%(P<0.01)。去铁敏处理后羟自由基水平下降,为10.17±1.79(P<0.01)。MDA水平下降,为7.36±1.47(P<0.01)。去铁敏预处理后钙离子增高的幅度及出现钙离子变化的细胞数较对照有明显减少。结论:去铁敏能减轻谷氨酸导致的星型胶质细胞损伤,能减少谷氨酸导致的星型胶质细胞内钙浓度的升高及自由基水平,这可能是去铁敏保护作用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铁敏 星型胶质细胞 谷氨酸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型细胞病的脑电图特点 被引量:6
4
作者 黄莉 李惠璐 +4 位作者 龙友明 高聪 杨华才 刘思 杨容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2700-2704,共5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GFAP星型细胞病的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ic,EEG)的特点。方法对确诊自身免疫性GFAP星型细胞病患者的临床和脑电图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不同临床表现患者脑电图、头MR影像特点,随访3~12个月。结果共纳入...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GFAP星型细胞病的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ic,EEG)的特点。方法对确诊自身免疫性GFAP星型细胞病患者的临床和脑电图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不同临床表现患者脑电图、头MR影像特点,随访3~12个月。结果共纳入自身免疫性GFAP星型细胞病患者38例,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肢体乏力、麻木(n=20,52.6%)、发热(n=14,42.1%)、头痛(n=16,42.1%)、排便障碍(n=9,23.7%)、癫痫发作(n=5,13.2%)。26例患者有效脑电图记录中3例可见各导联弥漫性慢活动出现,5例出现癫痫样放电,9例出现散在慢波,9例正常脑电图。结论EEG对自身免疫性GFAP星型细胞病的诊断、追踪随访及预后评估有实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gfap星型细胞 自身免疫性 脑电图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肢疼痛对截肢后大鼠行为学及脊髓星型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晓夏 左云霞 +2 位作者 连洋洋 宋莉 肖红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0-255,共6页
目的:观察截肢及截肢前疼痛刺激对截肢后大鼠行为学及脊髓背角浅层星型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探讨截肢前疼痛对截肢术后疼痛发生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84只,随机分为截肢前不致痛组(NA组,”=42)及截肢前致痛组(PA组... 目的:观察截肢及截肢前疼痛刺激对截肢后大鼠行为学及脊髓背角浅层星型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探讨截肢前疼痛对截肢术后疼痛发生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84只,随机分为截肢前不致痛组(NA组,”=42)及截肢前致痛组(PA组,n=42)。NA组和PA组于截肢前7d在左足足底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00此或完全福氏佐剂(complete freundadjuvant,CFA)100μl,并均于第7天行截肢手术。观察截肢前、注射生理盐水/CFA后及截肢当天、截肢术后1,3,5,7,10,14,17,21,28d大鼠饮食量、饮水量及左足/左残端热缩腿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的改变。在截肢前及致痛后7d、截肢后1,3,5,7,10d检测大鼠L4-6。脊髓背角浅层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情况。结果:PA组注射CFA后各观察时点左足足底TWL明显低于基础值(P〈0.05),NA组注射生理盐水后左足足底TWL值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组各时点左足足底TWL值均低于NA组(P〈0.05)。PA组注射CFA后第7天,脊髓背角浅层GFAP免疫阳性细胞与基础值相比明显增多(P〈0.05),NA组无明显改变。NA组和PA组截肢术后饮食、饮水量均较术前低,NA组于术后第3天,PA组于术后第5天饮食量、饮水量恢复至术前水平。与截肢当天相比,NA组于截肢术后第7天开始残端TwL值明显增高,直至术后第28天(P〈0.05),而PA组截肢术后残端各时点TWL值与截肢当天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NA组于截肢手术当天,PA组于注射CFA后第7天开始,脊髓GFAP阳性细胞数目与基础值相比明显增多(P〈0.05),且截肢后各观察时点PA组GFAP阳性细胞数目均明显高于NA组(P〈O.05)。结论:术前患肢的疼痛导致脊髓背角星型胶质细胞的激活及截肢手术后大鼠饮食、饮水恢复延缓,可能使截肢术后急性期疼痛迁延为慢性疼痛,因而针对截肢手术前患肢的疼痛进行合理的镇痛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疼痛 截肢 术后疼痛 行为学改变 星型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淀粉样蛋白脑室注射对大鼠海马星型胶质细胞活化和细胞增殖的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高长越 王延江 +3 位作者 方传勤 许志强 邓娟 周华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2131-2133,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侧脑室注射β-淀粉蛋白(β-amyloid peptide,Aβ)后海马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探讨Aβ对海马局部星型胶质细胞活化增生的作用及对海马神经发生的可能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分...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侧脑室注射β-淀粉蛋白(β-amyloid peptide,Aβ)后海马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探讨Aβ对海马局部星型胶质细胞活化增生的作用及对海马神经发生的可能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n=10)和实验组(n=30),将Aβ1-42注射入大鼠侧脑室,分别于术后3、7、14、30d处死动物,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GFAP的表达,并用免疫荧光双标标记BrdU、GFAP以判断增殖细胞的种类。结果实验组大鼠海马GFAP阳性细胞明显增加,到7d达到高峰,14d后逐渐下降,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实验组各时相点Br-dU、GFAP双标结果显示有部分BrdU阳性细胞GFAP为阳性,对照组双标阳性细胞很少。结论β-淀粉蛋白脑室注射后大鼠海马星型胶质细胞活化增生,部分增生的星型胶质细胞可能来源于神经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蛋白 海马 星型胶质细胞 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型胶质细胞在脑缺血性疾病中的神经元保护机制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慧 关永源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4-286,共3页
脑血管疾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脑血管疾病的50%~80%。近年来研究表明,星型胶质细胞可通过维持胞外K+平衡,清除氧自由基,对神经元提供神经营养因子、摄取过量兴奋性氨基酸、调节离子通道等方式对脑缺血性... 脑血管疾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脑血管疾病的50%~80%。近年来研究表明,星型胶质细胞可通过维持胞外K+平衡,清除氧自由基,对神经元提供神经营养因子、摄取过量兴奋性氨基酸、调节离子通道等方式对脑缺血性疾病中的神经元提供保护作用。该综述就近年来星型胶质细胞在脑缺血性疾病中的神经元保护相关机制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星型胶质细胞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黄碱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内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赵晓科 肖农 张跃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65-467,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麻黄碱治疗对星形胶质细胞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自然恢复组和治疗组。应用线栓法建立单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1、2、3、4周应用免...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麻黄碱治疗对星形胶质细胞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自然恢复组和治疗组。应用线栓法建立单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1、2、3、4周应用免疫组化观察缺血周围区GFAP的表达。结果自然恢复组和治疗组术后1周GFAP表达开始增加,3周后表达平稳。治疗组GFAP的表达水平在前两个时间点高于自然恢复组(P<0.05)。结论麻黄碱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缺血周围区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活化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碱 脑缺血再灌注 星形胶质细胞 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痰开窍汤对卒中后抑郁大鼠星型胶质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袁敏 贾濛濛 +2 位作者 邹文静 陶水良 裘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98-1301,1539-1540,共5页
目的:研究涤痰开窍汤治疗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孤养、束缚法联合脑缺血卒中大鼠建立PS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PSD+盐水组、PSD+氟西汀组、PSD+涤痰开窍汤组、PSD+kn93组共5组,每组采集3个大鼠... 目的:研究涤痰开窍汤治疗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孤养、束缚法联合脑缺血卒中大鼠建立PS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PSD+盐水组、PSD+氟西汀组、PSD+涤痰开窍汤组、PSD+kn93组共5组,每组采集3个大鼠脑组织灌注冰冻切片,对皮层星型胶质细胞GFAP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1)光密度值(MOD)比较:与PSD+盐水组相比,PSD各治疗组及正常组大鼠皮层GFAP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MOD)均高于PSD+盐水组。其中PSD+氟西汀组及PSD+kn93组差异显著,P<0.01。(2)GFAP免疫阳性平均细胞数比较:与PSD+盐水组相比,PSD各治疗组及正常组大鼠皮层GFAP免疫阳性平均细胞数均高于PSD+盐水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涤痰开窍汤和氟西汀可改善星型胶质细胞形态和数量,可能通过此环节从而发挥抗抑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痰开窍汤 卒中后抑郁 星型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Cε对大鼠背根神经节持续受压后背角星型胶质细胞激活和机械痛敏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杨 杜占慧 +2 位作者 魏慧 高文双 岳寿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78-1284,共7页
目的:探讨大鼠背根神经节持续受压(chronic compression of the dorsal root ganglion,CCD)后,脊髓背角星型胶质细胞的激活情况,以及PKCε是否可以通过调节星型胶质细胞的活性而参与CCD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大... 目的:探讨大鼠背根神经节持续受压(chronic compression of the dorsal root ganglion,CCD)后,脊髓背角星型胶质细胞的激活情况,以及PKCε是否可以通过调节星型胶质细胞的活性而参与CCD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大鼠8只:假手术组、CCD7天组、CCD14天组、CCD7天+BIM I组、CCD+DMSO组、CCD+PDBu组,分别通过鞘内注射不同药物,或对正常大鼠鞘注DMSO/PDBu后,测量大鼠机械刺激缩爪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的变化,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脊髓背角PKCε和GFAP蛋白表达的变化,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脊髓背角星型胶质细胞激活情况。结果:CCD术后第4天,鞘内注射PKCε的激动剂PDBu 1—4h,明显降低CCD大鼠PWMT(P<0.05),而给予BIM I 1—4h,可升高CCD大鼠PWMT(P<0.05)。从CCD术后第4天起,连续3天鞘注BIM I,可明显缓解大鼠的机械痛敏(4天,P<0.05),但从停止注射后镇痛作用消失(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CCD后7天和14天,手术侧背角PKCε和GFAP表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星型胶质细胞激活增加,而注射BIM I可明显抑制PKCε和GFAP表达(P<0.05)和星型胶质细胞激活。PDBu可导致正常大鼠PWMT明显降低(P<0.05),GFAP蛋白质表达量增加(P<0.05),促进星型胶质细胞激活。结论:大鼠背根神经节持续受压后,机械痛阈下降的同时,手术侧脊髓背角内PKCε和GFAP蛋白表达上调,星型胶质细胞激活增加。PKCε可能通过调节星型胶质细胞激活参与CCD后病理性神经痛的中枢敏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背角 蛋白激酶C 星型胶质细胞 背根神经节持续受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FAP与星形胶质细胞瘤恶性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其林 张云福 张可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130-1133,共4页
目的 研究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与星形胶质细胞瘤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 利用脂质体介导基因转移的方法,将反义GFAP逆转录病毒(PLBskG)转染C6细胞,观察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增殖周期等的变化,并利用RT PCR、免疫细... 目的 研究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与星形胶质细胞瘤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 利用脂质体介导基因转移的方法,将反义GFAP逆转录病毒(PLBskG)转染C6细胞,观察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增殖周期等的变化,并利用RT PCR、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研究转染细胞GFAP的表达,同时利用图像分析技术比较2 0例胶质瘤病人肿瘤标本的GFAP IR染色与Kernohan′s肿瘤恶性程度分级的关系。结果 转染了PLBskG的C6细胞形态发生改变,GFAP表达下调,细胞生长增快,G2 +M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多。2 0例星形胶质细胞瘤病人GFAP IR染色程度与肿瘤病理分级结果发现,GFAP IR染色强度与肿瘤恶性程度相反,即GFAP IR染色深、阳性细胞数量多者,病理分级肿瘤恶性程度低,相反肿瘤恶性程度高者,GFAP IR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染色浅淡。结论 GFAP与星形胶质细胞瘤的分化程度有关,检测GFAP表达水平的高低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肿瘤的恶性程度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 星形胶质细胞 反义核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duna在Aβ诱导大鼠星型胶质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娟 黄银 +4 位作者 王佳宁 丁敬宾 马小虎 王志军 刘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5-169,共5页
目的:脑组织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病重要的病理特征。传统认为Aβ沉积能够诱导神经元凋亡。最近发现Aβ沉积同样能够诱导星型胶质细胞凋亡。Iduna是新近发现的内源性神经保护基因。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索Iduna在Aβ所致星... 目的:脑组织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病重要的病理特征。传统认为Aβ沉积能够诱导神经元凋亡。最近发现Aβ沉积同样能够诱导星型胶质细胞凋亡。Iduna是新近发现的内源性神经保护基因。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索Iduna在Aβ所致星型胶质细胞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神经胶质瘤细胞株C6进行细胞培养,细胞密度达到80%时传代培养。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Aβ组,经MTT法、比色法、Western Blot等实验方法,检测Aβ所致C6细胞损伤时细胞培养上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C6细胞中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酶-1(PARP1)通路内的Iduna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β组中Aβ能够增加C6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同时,Aβ可下调C6细胞中PARP1通路内的Iduna蛋白的表达。结论:Aβ引起星型胶质细胞损伤可能与神经保护因子Iduna下调从而引起PARP1死亡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型胶质细胞 Idu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缺氧下大鼠星型胶质细胞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枫 沈娟 杨彦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31-1335,共5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缺氧条件下大鼠星型胶质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率及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从大鼠大脑皮层分离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姜黄素干预缺氧条件星形胶质细胞,AG490作为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剂,细胞缺氧处理24 h后,通过MT...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缺氧条件下大鼠星型胶质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率及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从大鼠大脑皮层分离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姜黄素干预缺氧条件星形胶质细胞,AG490作为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剂,细胞缺氧处理24 h后,通过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JAK2/STAT3信号通路磷酸化的蛋白酪氨酸激酶2(p-JAK2)及磷酸化的信号转导与转录因子3(p-STAT3)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氧组细胞活力显著升高,凋亡率显著升高,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Bax、p-JAK2和p-STAT3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 05);与缺氧组比较,缺氧+姜黄素组胞活力显著降低,凋亡率显著降低,Bcl-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Bax、p-JAK2和p-STAT3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 05);与缺氧+姜黄素组比较,缺氧+姜黄素组+AG490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Bcl-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Bax、p-JAK2和p-STAT3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 05)。结论:姜黄素可降低缺氧下大鼠星型胶质细胞活力,抑制细胞凋亡,其机制与JAK2/STAT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缺氧 星型胶质细胞 凋亡 JAK2/STAT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FAP、GLAST及GLT-1在颞叶内侧癫痫患者海马胶质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4
作者 卢军 曾其昌 +2 位作者 王琴 黄亚辉 彭琼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392-395,共4页
目的:探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谷氨酸/天冬氨酸转运体(GLAST)及谷氨酸转运体1(GLT-1)在颞叶内侧癫痫患者海马胶质细胞中的表达。方珐:选取本院神经外科住院进行前颞叶切除手术治疗的颞叶内侧癫痫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谷氨酸/天冬氨酸转运体(GLAST)及谷氨酸转运体1(GLT-1)在颞叶内侧癫痫患者海马胶质细胞中的表达。方珐:选取本院神经外科住院进行前颞叶切除手术治疗的颞叶内侧癫痫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切除的海马组织在光镜下的情况分为海马硬化组、海马非硬化纽,检测两组GFAP、GLAST及GLT~1并进行比较。结果:GFAP主要表达在胶质细胞的细胞浆和突出部分,在光镜下表现为星状、蜘蛛状,海马硬化组比海马非硬化组更亮,反应性星形细胞增生肥大,并交织成网状,海马硬化组的GFAP在总海马区、CA1区、CA2区、齿状回表达均高于海马非硬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LAsT主要表达在胶质细胞的细胞浆和细胞膜上,海马各区均可见,光镜下CA1区呈现补丁状或斑片状,海马硬化纽GLAsT在CA1区表达减少,而在CA2区表达增多,在齿状回GLAST丢失高于海马非硬化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I,T~1主要表达在胶质细胞的细胞膜上,海马硬化组在CA2区椎体神经元之间的GLT-1表达增强,形成了椎体细胞层的“网格”,而海马硬化组在CA1区GLT—1丢失高于海马非硬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频繁发作后海马胶质细胞反应性过度增生、GLAST及GI.T-1的重新分布可能是颞叶内侧癫痫发病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 谷氨酸/天冬氨酸转运体(GLAST) 谷氨酸转运体1(GLT-1) 颞叶内侧癫痫 海马 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戊茶碱对吗啡耐受大鼠脊髓星型胶质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卜晓萱 范圣登 沈志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 观察脊髓星型胶质细胞(AST)在吗啡耐受过程中的变化。方法 建立慢性吗啡耐受大鼠模型,用丙戊茶碱(propentofylline)进行干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脊髓后角AST活性在吗啡耐受过程中的变化,用热辐射抬足法测定痛阈。结果 吗啡... 目的 观察脊髓星型胶质细胞(AST)在吗啡耐受过程中的变化。方法 建立慢性吗啡耐受大鼠模型,用丙戊茶碱(propentofylline)进行干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脊髓后角AST活性在吗啡耐受过程中的变化,用热辐射抬足法测定痛阈。结果 吗啡耐受形成过程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反应呈强阳性,丙戊茶碱有部分抗吗啡耐受作用,并且可以使吗啡耐受过程中GFAP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减少。结论 吗啡耐受的机制可能涉及脊髓 AST的激活,丙戊茶碱可能通过抑制脊髓AST激活而具有部分抗吗啡耐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耐受 脊髓 AST 星型胶质细胞 丙戊茶碱 gfap 免疫反应 大鼠模型 激活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黄片对高氨环境中的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力及GFAP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彭亚琴 陈君梅 +1 位作者 晏雪生 张赤志 《中医药学刊》 2006年第11期2046-2047,共2页
目的:探讨乳黄片脑脊液药对高氨环境中星形胶质细胞CRL-2541活力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运用中药脑脊液药理学方法把体外培养成熟的CRL-254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氨损伤组、正常脑脊液组、中药乳黄片脑脊液组。除... 目的:探讨乳黄片脑脊液药对高氨环境中星形胶质细胞CRL-2541活力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运用中药脑脊液药理学方法把体外培养成熟的CRL-254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氨损伤组、正常脑脊液组、中药乳黄片脑脊液组。除空白对照组外的各组加入氯化铵(终浓度为5Mm),作用48H后,MTT法检测CRL-2541细胞活力,免疫细胞染色法检测GFAP的表达情况。结果:MTT法检测CRL-2541细胞活力表达情况,中药脑脊液吸光度0.204±0.008,氨损伤组吸光度0.125±0.003,空白脑脊液0.178±0.004。GFAP的表达情况:中药脑脊液组0.174±0.020,氨损伤组0.122±0.012,空白脑脊液组0.150±0.015。结论:MTT法检测CRL-2541活力及GFAP的表达情况,中药脑脊液组比氨损伤组、空白脑脊液组的吸光度提高,表明乳黄片脑脊液能保护高氨环境中受损细胞CRL-25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黄片 脑脊液药理学 星形胶质细胞 MTT gfap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糖剥夺-再灌注星型胶质细胞内皮素-1过表达对神经干/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程骁 杨家杰 钟金淑子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6-121,共6页
目的探讨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星型胶质细胞内皮素(ET)-1过表达对神经干/祖细胞(NSPCs)增殖的影响。方法构建阴性对照星型胶质细胞(C6-Mock)和ET-1过表达的星形胶质细胞(C6-ET-1)OGD-R模型,并构建星型胶质细胞与NSPCs Transwell共培... 目的探讨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星型胶质细胞内皮素(ET)-1过表达对神经干/祖细胞(NSPCs)增殖的影响。方法构建阴性对照星型胶质细胞(C6-Mock)和ET-1过表达的星形胶质细胞(C6-ET-1)OGD-R模型,并构建星型胶质细胞与NSPCs Transwell共培养体系。对星型胶质细胞及原代NSPCs进行形态观察及鉴定;将细胞分为以下4组进行共培养:C6-Mock+NSPCs组,OGD-R+C6-Mock+NSPCs组,C6-ET-1+NSPCs组,OGD-R+C6-ET-1+NSPCs组,共培养0、24、48、72 h,分析各组NSPCs神经球直径。结果 C6-Mock及C6-ET-1均呈现Ⅰ型星型胶质细胞的纤维状形态,神经胶质酸性纤维蛋白(GFAP)表达于这两种细胞的胞质中。原代NSPCs的巢蛋白(nestin)染色阳性。共培养后的48 h及72 h,OGD-R+C6-Mock+NSPCs组神经球的直径明显大于C6-Mock+NSPCs组的直径,OGD-R+C6-ET-1+NSPCs组神经球的直径明显大于C6-ET-1+NSPCs组的直径,同时OGD-R+C6-ET-1+NSPCs组神经球的直径明显大于OGD-R+C6-Mock+NSPCs组的直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OGD-R星型胶质细胞促进NSPCs的增殖,且ET-1过表达进一步促进了NSPCs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型胶质细胞 神经干/祖细胞(NSPCs) 内皮素(ET)-1 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 巢蛋白 增殖 Transwell共培养 神经球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剥夺后GFAP在大鼠视交叉上核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
18
作者 惠雪枫 李小记 +1 位作者 宿长军 饶志仁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3-435,共3页
为探索大鼠视交叉上核星形胶质细胞对睡眠剥夺及睡眠恢复的反应,本研究采用水环境小平台法建立大鼠睡眠剥夺模型,12只大鼠随机分为睡眠剥夺24h组,睡眠剥夺24h后恢复睡眠3h组,大平台对照组和正常单独饲养组,每组3只。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 为探索大鼠视交叉上核星形胶质细胞对睡眠剥夺及睡眠恢复的反应,本研究采用水环境小平台法建立大鼠睡眠剥夺模型,12只大鼠随机分为睡眠剥夺24h组,睡眠剥夺24h后恢复睡眠3h组,大平台对照组和正常单独饲养组,每组3只。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在视交叉上核的表达变化。结果如下:睡眠剥夺后GFAP在视交叉上核表达明显增强,睡眠恢复后表达降低。以上结果提示: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参与睡眠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 视交叉上核 星形胶质细胞 gfap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型胶质细胞代谢抑制剂氟代柠檬酸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行治国 赵君杰 +3 位作者 宋锦宁 马旭东 黄廷钦 郭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30-536,共7页
目的研究星型胶质细胞代谢抑制剂氟代柠檬酸(FC)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早期脑损伤的作用,探讨SAH后星型胶质细胞介导早期脑损伤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H 3d组和SAH3d+FC组,每组12只。采用颈内动脉穿刺法建... 目的研究星型胶质细胞代谢抑制剂氟代柠檬酸(FC)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早期脑损伤的作用,探讨SAH后星型胶质细胞介导早期脑损伤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H 3d组和SAH3d+FC组,每组12只。采用颈内动脉穿刺法建立SAH模型,SAH 3d+FC组侧脑室注射FC,建模后3d,利用免疫组织学染色和电镜评估FC对皮层的神经保护作用和对星型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利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核内NF-κB的含量及其磷酸化程度的变化,利用ELISA检测FC对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的影响,利用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SAH 3d组皮层神经元肿胀、核变形,微血管结构紊乱,内皮形态异常,SAH损伤标志物NSE、星型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GFAP、Iba-1的表达升高,凋亡细胞数、细胞核内NF-κB的含量及磷酸化程度、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的水平均增加(P<0.05)。而FC可减轻SAH 3d时的神经损伤,抑制NSE、GFAP、Iba-1的表达,减少细胞凋亡数、细胞核内NF-κB的含量及磷酸化程度,并降低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的水平(P<0.05)。结论星型胶质细胞在SAH后早期脑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可能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释放TNF-α、IL-1β、IL-6等炎性因子,并激活小胶质细胞介导炎性损伤。抑制星型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对SAH后早期脑保护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型胶质细胞 氟代柠檬酸 炎症反应 蛛网膜下腔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型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在1型糖尿病小鼠外周神经病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简娇敏 纪健 +2 位作者 陈冲 娄晓丽 朱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11-1115,共5页
目的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标志物在1型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小鼠脊髓中的表达变化。方法SPF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30只,6周龄,体重18~22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糖尿病组(DM组)。DM组采用链脲佐菌素(STZ)(100 m... 目的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标志物在1型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小鼠脊髓中的表达变化。方法SPF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30只,6周龄,体重18~22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糖尿病组(DM组)。DM组采用链脲佐菌素(STZ)(100 mg/kg,连续2 d腹腔注射)制备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C组给予同等剂量柠檬酸钠缓冲液连续2 d。记录两组小鼠造模前、造模后1、2、4、6、8、10周的体重、随机血糖、机械缩足反应阈(MWT)、热缩足潜伏期(TWL)。生化检测分别选取C组和DM组1周、10周的脊髓。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L 4-L 6脊髓脂肪酸结合蛋白7(FABP7)、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小胶质细胞标记物(CD11b、iba1)表达量,Elisa法测定小鼠脊髓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浓度,免疫组化法测定足底表皮神经纤维密度(IENFD)。结果与C组比较,DM组造模后2、4、6、8、10周体重、MWT明显降低(P<0.05或P<0.01),造模后1、2、4、6、8、10周血糖明显升高(P<0.01),造模后4、6、8、10周TWL明显延长(P<0.05或P<0.01);造模后1周FABP7和GFAP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造模后10周FABP7、CD11b、iba1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造模后10周脊髓组织中IL-10、TNF-α浓度明显升高(P<0.05);造模后10周IENFD明显降低(P<0.05)。结论糖尿病模型小鼠造模后1周脊髓中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但小胶质细胞无明显改变,而造模后10周星形胶质细胞已恢复正常但小胶质细胞活化,1型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中星型胶质细胞较小胶质细胞更早的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外周神经病变 星型胶质细胞 胶质细胞 脂肪酸结合蛋白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