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F-1/WFV与MODIS时空融合的森林覆盖定量提取 被引量:10
1
作者 徐磊 巫兆聪 +3 位作者 罗飞 杨帆 项伟 高飞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5-152,共8页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巨大的碳储量和固碳能力而备受关注,利用高分1号卫星的NDVI数据(GF-1 NDVI)可实现森林覆盖的定量提取。然而,由于受阴雨天气、运行成本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形成GF-1 NDVI时间序列数据,无法满足森...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巨大的碳储量和固碳能力而备受关注,利用高分1号卫星的NDVI数据(GF-1 NDVI)可实现森林覆盖的定量提取。然而,由于受阴雨天气、运行成本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形成GF-1 NDVI时间序列数据,无法满足森林覆盖高精度提取的需求,为此,以河南省嵩山部分地区为实验区,应用STAVFM算法融合GF-1/WFV NDVI与MODIS NDVI,生成8 d步长的GF-1/WFV NDVI时间序列数据,在此基础上,提取NDVI特征并与GF-1/WFV的光谱特征进行组合,最后,采用SVM分类方法实现研究区森林覆盖的定量提取。研究结果表明,利用STAVFM算法生成的GF-1/WFV NDVI时序数据效果理想,很好地解决了GF-1 NDVI时序数据的缺失问题,由其NDVI特征与GF-1/WFV光谱特征构成的组合能够实现森林覆盖的有效提取,基于SVM分类后的总体分类精度为94.72%,与未融入NDVI特征的GF-1/WFV原始影像的分类结果相比,提高了4.90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覆盖 遥感 定量提取 时空融合 gf-1/wfv MODIS NDV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F-1/WFV时间序列的葡萄遥感识别 被引量:6
2
作者 赵希妮 璩向宁 +2 位作者 王磊 刘雅清 许兴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3-160,共8页
为研究GF-1时间序列影像的识别技术对大尺度葡萄信息识别提取的可行性,探索大尺度葡萄快速精确提取的新思路。基于GF-1/WFV时间序列影像数据分析试验区主要植被类型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增... 为研究GF-1时间序列影像的识别技术对大尺度葡萄信息识别提取的可行性,探索大尺度葡萄快速精确提取的新思路。基于GF-1/WFV时间序列影像数据分析试验区主要植被类型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的时序变化特征,结合葡萄物候期构建决策树,提取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的空间分布信息。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取贺兰山东麓葡萄分布信息,分类总体精度为95%,Kappa系数为0.91。葡萄提取的生产精度为93%,用户精度为96%。在时间序列数据中,葡萄提取的窗口期为3—5月掩埋期和7—9月生长旺盛期。NDVI时间序列能够较好地区分作物和防护林,EVI时间序列能够区分葡萄地和防护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遥感提取 gf-1/wfv时序数据 决策树 贺兰山东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F-1 WFV数据森林叶面积指数估算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晓彤 覃先林 +2 位作者 刘树超 孙桂芬 刘倩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0-86,共7页
以国产高分一号(GF-1)宽幅数据(wide field of view,WFV)为数据源,采用简单生物圈模型2(simple biosphere model2,SiB2)对黑龙江省漠河县森林植被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进行估算,并与增强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 以国产高分一号(GF-1)宽幅数据(wide field of view,WFV)为数据源,采用简单生物圈模型2(simple biosphere model2,SiB2)对黑龙江省漠河县森林植被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进行估算,并与增强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线性模型的估算结果进行对比,结合地面实测LAI数据分别对这2种模型估算结果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采用EVI线性模型估算LAI,决定系数R 2为0.582,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为0.701;而采用SiB2模型估算LAI,R 2为0.798,RMSE为0.358,均比EVI线性模型有所改善。该研究发现,结合中高空间分辨率的GF-1 WFV数据,SiB2模型更适宜于该研究区森林植被的LAI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f-1wfv数据 SiB2模型 LAI EVI线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F-1WFV数据的草原毒草白喉乌头空间分布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温阿敏 郑江华 +3 位作者 穆晨 杨会枫 沙依拉吾 王卫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39-1946,共8页
【目的】验证GF-1WFV数据(空间分辨率为16m)在草原毒草白喉乌头(Aconitum leucostomum Worosch)遥感监测中的适用性,掌握白喉乌头在伊宁县托乎拉苏山地草甸草地的空间分布特征。【方法】利用经过FLASSH大气校正的GF-1WFV影像,结... 【目的】验证GF-1WFV数据(空间分辨率为16m)在草原毒草白喉乌头(Aconitum leucostomum Worosch)遥感监测中的适用性,掌握白喉乌头在伊宁县托乎拉苏山地草甸草地的空间分布特征。【方法】利用经过FLASSH大气校正的GF-1WFV影像,结合高光谱特征分析,采用监督分类与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白喉乌头空间分布进行识别,并验证其分类精度。【结果】影像解译总体分类精度达96.0368%,Kappa系数为0.9377,分类结果较理想;高光谱特征提取和分析发现,在750—1050Bin波长范围内白喉乌头和牧草两种植被类型光谱差异明显;编绘了研究区白喉乌头空间分布图,并发现其空间分布总体上沿水沟的分布呈“带状”分布格局,且由北向南,呈递减趋势,主要分布在阳坡的中海拔地区;在东西方向上,向两边逐渐减少。【结论】白喉乌头在托乎拉苏山地革甸草地主要分布在阳坡、道路两侧,整体呈带状分布;分布格局为:北-南方向上,从无-多-少;东-西方向上,从多-多-少;GF-1WFV数据在草原毒草白喉乌头监测中具有较好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f1 wfv卫星数据 白喉乌头 空间分布 遥感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2022年青海省主要湖泊蓄水量时空变化数据集
5
作者 张怀文 曹引 +3 位作者 赵红莉 蒋云钟 严登明 赵慧子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1期314-327,共14页
青海省是中国西北部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且由于气候、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湖泊长期缺乏监测。而湖泊作为地表水水资源的重要载体,是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过程影响的重要指示器。国... 青海省是中国西北部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且由于气候、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湖泊长期缺乏监测。而湖泊作为地表水水资源的重要载体,是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过程影响的重要指示器。国产高分一号、六号卫星宽幅相机空间分辨率为16 m,组网运行可实现2天重复观测,可以高频次获取地表水体面积;ICESat-2激光测高数据具备厘米级的测高精度,可以获取高精度的地表水体测高水位。本数据集基于GF-1/6WFV水体面积和ICESat-2测高水位构建青海省湖泊蓄水量遥感监测模型,通过遥感手段对青海省湖泊蓄水量进行时空变化监测。经验证,本数据集中湖泊蓄变量监测精度总体优于93%,满足湖泊蓄水量时空变化遥感监测需求。本数据集在时间尺度上涵盖2018-2022年,共计60期月度监测结果;空间尺度上覆盖了青海省面积大于30 km^(2)的33个湖泊,主要集中分布在青海省西部、北部、东南部,可为青海省湖泊、水文与气候变化过程监测、水资源动态评价、优化水资源管理与调度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蓄水量 gf-1/6 wfv ICESat-2 青海省 2018-2022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F-4 PMS的高时空分辨率遥感数据融合分析
6
作者 皮新宇 王盼成 +1 位作者 曾永年 卢晗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30,共8页
探讨基于GF-4 PMS的高时空分辨率数据融合,对改善遥感数据时空融合效果、提高融合精度以及国产高分辨率卫星数据的广泛、有效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GF-4 PMS数据,利用目前广泛应用的3种时空融合模型(STARFM、ESTARFM、FSDAF),选择... 探讨基于GF-4 PMS的高时空分辨率数据融合,对改善遥感数据时空融合效果、提高融合精度以及国产高分辨率卫星数据的广泛、有效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GF-4 PMS数据,利用目前广泛应用的3种时空融合模型(STARFM、ESTARFM、FSDAF),选择不同地表复杂程度的区域进行高时空分辨率GF-1 WFV、Landsat OLI数据融合实验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相对于MODIS数据,基于GF-4数据融合的高时空分辨率影像(GF-1 WFV、Landsat OLI)在空间细节、光谱特征方面更接近真实影像,融合效果与精度更好;2)基于GF-4数据的时空融合结果对不同模型的差异性不敏感,在实际应用中,应用GF-4数据的时空融合可尽量选择简洁的融合模型。研究成果可为GF-4 PMS数据的时空融合应用及像元空间尺度差异对时空融合的影响研究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时空分辨率 时空融合 尺度效应 gf-4 PMS gf-1 wf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一号与Landsat-8影像在荒漠绿洲过渡带应用对比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可 杜灵通 +2 位作者 候静 胡悦 朱玉果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3-140,共8页
针对国产高分一号卫星(GF-1)成像质量是否可以满足区域生态环境监测需求的问题,开展了宽幅多光谱相机(wide field view,WFV)在荒漠绿洲过渡带的成像质量评估研究。从辐射质量、纹理、地类识别精度和归一化植被指数等方面构建评估指标,... 针对国产高分一号卫星(GF-1)成像质量是否可以满足区域生态环境监测需求的问题,开展了宽幅多光谱相机(wide field view,WFV)在荒漠绿洲过渡带的成像质量评估研究。从辐射质量、纹理、地类识别精度和归一化植被指数等方面构建评估指标,定量分析了GF-1 WFV和Landsat-8OLI在荒漠绿洲过渡带的成像质量差异。结果表明:GF-1 WFV影像虽然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但在辐射质量、地类识别效果、纹理信息及植被指数等方面与Landsat-8OLI相比有一定差距;GF-1 WFV影像的信噪比优势明显,对噪声的抑制效果较好;通过与纹理信息的波段组合,可以有效提高GF-1WFV影像的地物识别效果,缩小与Landsat-8OLI在分类精度上的差距;鉴于明显的光谱范围差异,二者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在协同应用的过程中宜分地物类型转换,在西北荒漠绿洲过渡带的国土资源调查、城市规划、农情监测等方面可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绿洲过渡带 gf-1 wfv 数据质量 纹理特征 地物类型识别 归一化植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分一号WFV数据的正射校正与真彩色合成技术——以中巴经济走廊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懿哲 刘国 +2 位作者 郭莉 赵世湖 张学利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3-218,共6页
高分一号(GF-1)卫星自发射以来,凭借其幅宽大、综合覆盖能力强以及重访周期短等优势,已成为国土资源调查、农业林业遥感监测、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等领域使用的重要数据源之一。以中巴经济走廊为研究区域,选取GF-1多光谱宽幅覆盖(wide fiel... 高分一号(GF-1)卫星自发射以来,凭借其幅宽大、综合覆盖能力强以及重访周期短等优势,已成为国土资源调查、农业林业遥感监测、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等领域使用的重要数据源之一。以中巴经济走廊为研究区域,选取GF-1多光谱宽幅覆盖(wide field of view,WFV)数据进行对比试验,重点分析了影响遥感影像应用的2个关键因素:如何提高遥感影像的几何定位精度和影像真彩色合成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有理函数模型(rational polynomial coefficients,RPC)的区域网平差技术和RGB-NIR色彩合成模型对影像快速定位和提升视觉效果分别有良好的表现。成果正射影像X和Y方向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79和0.83个像素;成果影像的信息熵、平均梯度、均值和标准差等数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不仅确保了影像色彩真实自然,而且兼顾了信息细节,影像图面效果得到较好优化。该方法有助于进一步提升GF-1 WFV数据在实际生产中的业务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f-1 wfv数据 区域网平差 精度 影像真彩色增强 中巴经济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应用多源遥感数据的面向对象土地覆盖分类方法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晓红 陈尔学 +1 位作者 李增元 李世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8-80,共13页
【目的】针对国家森林资源宏观监测业务对区域森林资源空间分布信息的迫切需求,发展一种基于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数据,可充分发挥GF-1宽幅多光谱数据、MODIS遥感数据相应空间和时间分辨率优势的面向对象土地覆盖分类方法,以提... 【目的】针对国家森林资源宏观监测业务对区域森林资源空间分布信息的迫切需求,发展一种基于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数据,可充分发挥GF-1宽幅多光谱数据、MODIS遥感数据相应空间和时间分辨率优势的面向对象土地覆盖分类方法,以提高林地和森林资源的监测精度和自动化程度。【方法】以黑龙江省小兴安岭某林区为研究区,主要数据源包括GF-1宽幅多光谱数据、MODIS NDVI(250 m,8天合成)时间序列遥感数据、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数据以及少量外业实地调查数据等。首先,基于GF-1宽幅多光谱数据进行多尺度影像分割,将研究区划分为许多区域性的分割对象;然后,以分割对象为分析单元,分别提取GF-1宽幅多光谱遥感影像的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形状特征等以及MODIS NDVI时间序列遥感数据的时序特征,并采用随机森林算法进行特征选择;最后,利用训练样本建立基于分类回归树分类器完成面向对象的土地覆盖分类方法研究,分别比较单一GF-1 16 m宽幅多光谱数据、单一MODIS NDVI时间序列遥感数据以及综合多源数据的分类结果,并基于混淆矩阵对分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精度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面向对象的综合多源遥感数据分类方法总体分类精度达89.46%,Kappa系数为0.874,明显优于仅基于GF-1宽幅多光谱数据、MODIS NDVI时间序列遥感数据的分类方法。【结论】综合应用多源遥感数据的面向对象土地覆盖分类方法适用于综合GF-1与GF-4数据的土地覆盖类型分别制图,可有效提高主要土地覆盖类型的分类精度。针对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业务需求和特点,本文所发展的方法在分类对象生成、特征提取、特征选择、分类器训练和精度检验等关键环节均进行了优化设计,有利于提高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业务中主要林地类型遥感分类制图的自动化、标准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 gf-1宽幅多光谱数据 MODIS NDVI遥感数据 随机森林 面向对象 土地覆盖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植被指数识别火烧迹地潜力分析 被引量:27
10
作者 孙桂芬 覃先林 +3 位作者 刘树超 李晓彤 陈小中 钟祥清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4-211,共8页
植被指数法是利用卫星遥感影像识别火烧迹地的常用方法之一。植被因受火的干扰会形成火烧迹地,其光谱特征易与裸地、水体、道路、阴影和耕地等地物光谱混淆,使用遥感影像采用合适的植被指数提高过火区遥感监测精度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植被指数法是利用卫星遥感影像识别火烧迹地的常用方法之一。植被因受火的干扰会形成火烧迹地,其光谱特征易与裸地、水体、道路、阴影和耕地等地物光谱混淆,使用遥感影像采用合适的植被指数提高过火区遥感监测精度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四川省2014年和内蒙古自治区2017年发生的4次森林火灾形成的火烧迹地作为研究区,利用高分一号16 m宽幅(GF-1 WFV)数据和Landsat8数据的波谱特性,选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全球环境监测植被指数(glob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index,GEMI)、过火区识别指数(burned area index,BAI)和归一化火烧指数(normalized burn ration,NBR)等5种典型植被指数,通过构建不同植被指数的分离指数M来定量评价这些植被指数识别火烧迹地的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近红外—短波红外波段的NBR和基于可见光—近红外波段的BAI对过火区的分离性较好,NDVI的分离性次之,EVI和GEMI的分离效果较差;基于GF-1 WFV和Landsat8数据采用BAI和NBR指数对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火烧迹地进行了识别(其中GF-1 WFV数据只用于BAI识别),并利用高分二号(GF-2)数据进行了精度验证,两者火烧迹地识别总体精度均大于87%,Kappa系数均大于0.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f-1 wfv数据 Landsat8数据 火烧迹地 植被指数 分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高分一号宽幅影像火后植被光谱及指数变化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孙桂芬 覃先林 +4 位作者 尹凌宇 刘树超 李增元 陈小中 钟祥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11-517,共7页
为了探究国产高分卫星遥感技术监测火干扰对植被生长影响的能力及其表征植被指数,选取2014年发生在四川省雅江县和冕宁县的两场森林火灾形成的火烧迹地作为研究区,利用火灾前后时序的高分一号宽幅(GF-1 WFV)数据,对不同受灾程度火烧迹... 为了探究国产高分卫星遥感技术监测火干扰对植被生长影响的能力及其表征植被指数,选取2014年发生在四川省雅江县和冕宁县的两场森林火灾形成的火烧迹地作为研究区,利用火灾前后时序的高分一号宽幅(GF-1 WFV)数据,对不同受灾程度火烧迹地火灾前后的光谱特征变化进行分析,并以月为单位分析了不同受害程度植被火后两年内由GF-1 WFV数据生成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和全球环境监测植被指数(GEMI)等三种表征植被生长状态的植被指数的变化,结合研究区纬度、海拔和气候条件分析火后植被的年内恢复规律。结果表明:火烧造成植被色素和细胞结构破坏,使其不再表现出正常植被特有的光谱特征,在可见光区受害植被的反射率相比于正常植被偏高,且其值随受灾程度加重而升高;在近红外波段火干扰后的植被反射率降低,其值远低于正常植被的反射率值。NDVI,EVI和GEMI在表征植被恢复生长过程中存在高度相关性且对植被季节变化敏感,均能反映植被恢复的生长过程,具有描述火烧区植被恢复动态过程的能力;受灾植被恢复生长过程中的植被指数变化与正常植被年生长过程的植被指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同样存在生长季和非生长季;火烧区植被的NDVI,EVI和GEMI值相比正常植被对应植被指数值始终偏低,且植被受灾越严重,其植被指数值在同期中对应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一号宽幅数据 光谱特征 植被指数 时间序列 植被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监测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莎 郑江华 +3 位作者 马涛 吴建国 那松曹克图 麦迪.库尔曼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949-1956,共8页
【目的】验证GF-1 WFV(16 m分辨率)在不食草马先蒿遥感监测的适用性,了解巴音布鲁克草原不食草马先蒿的分布。【方法】利用校正后的GF-1 WFV遥感卫星影像,结合实测光谱数据,采用目视解译结合监督分类的方法,对研究区的不食草马先蒿进行... 【目的】验证GF-1 WFV(16 m分辨率)在不食草马先蒿遥感监测的适用性,了解巴音布鲁克草原不食草马先蒿的分布。【方法】利用校正后的GF-1 WFV遥感卫星影像,结合实测光谱数据,采用目视解译结合监督分类的方法,对研究区的不食草马先蒿进行识别,验证其分类精度,并对研究区马先蒿的分类精度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影像解译整体精度为80.91%,Kappa系数为0.71,分类结果较好;得到了巴音布鲁克草原不食草马先蒿分布范围和影响分类精度的主要原因。【结论】利用16 m分辨率GF-1 WFV多光谱遥感数据对巴音布鲁克草原不食草马先蒿进行遥感监测是可行的。通过对研究区遥感解译的分类结果和实地踏查发现,不食草马先蒿危害面积较大,且多为连片分布、顺河流分布;危害较为严重的区域为巴音布鲁克总场巴音布鲁克分场、巴音郭楞乡哈尔萨拉村、巴音布鲁克镇巴西里克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f-1wfv卫星数据 马先蒿 遥感监测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