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7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mini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进展 被引量:43
1
作者 王云斐 刘云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8-103,111,共7页
综述了Gemini型表面活性剂,包括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两性型及一些特殊类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研究进展。有参考文献23篇。
关键词 gemini型表面活性剂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mini型表面活性剂疏水链中肉桂酸基团的光致二聚反应 被引量:1
2
作者 范海明 祝小茗 +2 位作者 阎云 黄建滨 康万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551-2557,共7页
采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质谱研究了Gemini型表面活性剂N,N'-二对丁氧基肉桂酰胺基胱氨酸钠(SDBCC)溶液的光化学反应过程和产物,分析了SDBCC浓度对分子疏水链中肉桂酸基团光化学反应产物分布和光致二聚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 采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质谱研究了Gemini型表面活性剂N,N'-二对丁氧基肉桂酰胺基胱氨酸钠(SDBCC)溶液的光化学反应过程和产物,分析了SDBCC浓度对分子疏水链中肉桂酸基团光化学反应产物分布和光致二聚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下,SDBCC分子疏水链中的肉桂酸基团的光化学反应过程均以光致二聚反应为主,且为分子内光致二聚产物.但聚集体形成前后在光照过程中肉桂酸基团的光致二聚反应产率随SDBCC浓度的变化趋势不同,聚集体形成前光致二聚反应产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聚集体形成后光致二聚反应产率随浓度的增大而减小.综合光化学反应过程、拓扑条件和聚集体结构进一步分析了胶束和囊泡的存在对SDBCC分子疏水链中肉桂酸基团光致二聚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酸基团 光致二聚反应 拓扑条件 gemini型表面活性剂 胶束 囊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mini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9
3
作者 许虎君 吕春绪 叶志文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02-505,共4页
以丙烯酸甲酯、不同的长链脂肪酸(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及乙二胺为主要原料,经过加成、酰化及皂化等反应,合成了一类Gemini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N,N′-双脂肪酰基乙二胺二丙酸钠(DAMC)。实验还对合成的表面活性剂(C10-DAMC、C1... 以丙烯酸甲酯、不同的长链脂肪酸(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及乙二胺为主要原料,经过加成、酰化及皂化等反应,合成了一类Gemini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N,N′-双脂肪酰基乙二胺二丙酸钠(DAMC)。实验还对合成的表面活性剂(C10-DAMC、C12-DAMC、C14-DAMC、C16-DAMC)相关性能进行了表征。在25℃时,γCMC 分别为28.3、27.1、34.7、41.0mN/m;临界胶束浓度(CMC)分别为3.4×10-3、9.6×10-4、3.8×10-4、1.3×10-4mol/L;胶束聚集数(Nm)分别为47.3、41.6、36.2、30.7。合成样品显示出优良的乳化、润湿、泡沫及耐硬水洗涤等应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mini表面活性 脂肪酸 合成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废弃聚酯合成Gemini型表面活性剂 被引量:2
4
作者 余天石 郭欣欣 +1 位作者 邱华 葛明桥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0-24,共5页
以废弃聚酯、乙二醇、氯化亚砜、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为原料,合成了含有酯基的季铵盐Gemini型表面活性剂。用正交试验法对试验条件进行优化,得出较优的合成工艺条件:n(中间体)∶n(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1∶2.1,反应温度为57℃,反应时间为... 以废弃聚酯、乙二醇、氯化亚砜、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为原料,合成了含有酯基的季铵盐Gemini型表面活性剂。用正交试验法对试验条件进行优化,得出较优的合成工艺条件:n(中间体)∶n(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1∶2.1,反应温度为57℃,反应时间为12h。用红外光谱及显色反应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同时测试了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熔点、泡沫性能、溶解性能等。测试结果显示其临界胶束浓度值为1.47×10-4mol/L,表面张力为28.56mN/m,其表面活性明显低于工业常用的表面活性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 gemini表面活性 正交试验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mini型表面活性剂在离子液体中构筑的溶致液晶 被引量:1
5
作者 宋冰蕾 陈涛 +2 位作者 田金年 裴晓梅 孟丽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348-4355,共8页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X射线衍射仪(XRD)、热台偏光显微镜(POM)和红外光谱仪等手段研究了Gemini表面活性剂在硝酸乙基铵(EAN)中构筑的溶致液晶体系(lyotropic liquid crystal,LLc)的性质。结果表明,在液晶区内,所形成的溶致液晶均...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X射线衍射仪(XRD)、热台偏光显微镜(POM)和红外光谱仪等手段研究了Gemini表面活性剂在硝酸乙基铵(EAN)中构筑的溶致液晶体系(lyotropic liquid crystal,LLc)的性质。结果表明,在液晶区内,所形成的溶致液晶均为层状介晶A相(Sm A),且EAN主要存在于液晶相分子层的极性亚层中;液晶相稳定存在的温度区间随Gemini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尾链长度的增加而变大,随联接链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羟基削弱了离子头基与反离子间的相互作用,进而缩小了液晶相稳定存在的温度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致液晶 gemini型表面活性剂 离子液体 自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mini型表面活性剂改性蒙脱土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彦博 康菡子 +1 位作者 袁璐璇 蒋文伟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7-81,共5页
总结了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改性蒙脱土的制备方法,列出了Gemini表面活性剂在层间展现不同的排列方式,描述了含不同烷基链、间隔基、头基和官能团的Gemini表面活性剂对有机蒙脱土的影响,并对Gemini表面活性剂改性的有机蒙脱土应用研... 总结了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改性蒙脱土的制备方法,列出了Gemini表面活性剂在层间展现不同的排列方式,描述了含不同烷基链、间隔基、头基和官能团的Gemini表面活性剂对有机蒙脱土的影响,并对Gemini表面活性剂改性的有机蒙脱土应用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mini表面活性 有机蒙脱土 有机改性 层间距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聚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制备、表征及其稳定高内相乳液的研究
7
作者 叶鑫煌 薛嘉豪 赵玉来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331-4340,共10页
合成了具有不同长度连接链的可聚型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PC11-n-11(n=2,4,6),采用核磁共振波谱仪(1H NMR)和红外光谱仪(FTIR)对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连接链长度对PC11-n-11的界面性能、胶束直径分布、润湿性能和高内相乳液(HIPE)稳... 合成了具有不同长度连接链的可聚型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PC11-n-11(n=2,4,6),采用核磁共振波谱仪(1H NMR)和红外光谱仪(FTIR)对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连接链长度对PC11-n-11的界面性能、胶束直径分布、润湿性能和高内相乳液(HIPE)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制备的PC11-n-11的界面性能明显优于传统表面活性剂(DTAB),且润湿性能强。随着连接链长度的增加,临界胶束浓度(CMC)和最大表面吸附容量(Γ_(max))逐渐减小,每个表面活性剂分子所占据的最小面积(A_(min))逐渐增大,界面性能更好,形成的胶束直径先增大后减小,对疏水性表面的润湿性也更好。其中PC11-4-11和PC11-6-11对HIPE的稳定性好,以PC11-6-11为稳定剂通过HIPE模板法成功制备了壳聚糖和聚丙烯酰胺复合的多孔聚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聚 gemini表面活性 界面性能 润湿性 高内相乳液 多孔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胶囊乳液型聚合物对延展型表面活性剂界面张力的影响
8
作者 徐辉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7-414,共8页
为了设计高效的靶向增黏二元驱油体系,研究了微胶囊乳液型聚合物对延展型表面活性剂界面张力的作用机制。采用旋转滴方法测定了羧酸盐和硫酸盐类延展型表面活性剂(C8PmEnC和C8PmEnS)与正构烷烃间的界面张力,考察了PO数目、EO数目和离子... 为了设计高效的靶向增黏二元驱油体系,研究了微胶囊乳液型聚合物对延展型表面活性剂界面张力的作用机制。采用旋转滴方法测定了羧酸盐和硫酸盐类延展型表面活性剂(C8PmEnC和C8PmEnS)与正构烷烃间的界面张力,考察了PO数目、EO数目和离子头对延展型表面活性剂界面张力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长PO链的螺旋结构有利于界面张力降低,而长EO链的空间效应不利于降低界面张力,当PO数目≥10且EO数目≤10时,C8PmEnC和C8PmEnS分子才可能达到超低界面张力。水溶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80会增强混合体系的亲水性,明显降低延展型表面活性剂的nmin值;油溶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Span80与延展型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液中形成混合胶束,不影响nmin值。当延展型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活性不够强时,靶向增黏聚合物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其发生竞争吸附,界面张力升高;对于界面活性较强的延展型表面活性剂,靶向增黏聚合物通过调整亲水亲油平衡影响界面张力。未破壳和破壳靶向增黏聚合物均会进一步降低油溶性较强的延展型表面活性剂的界面张力,维持超低界面张力活性。这对靶向增黏二元驱的体系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展表面活性 微胶囊乳液聚合物 界面张力 PO数 EO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嗪基Gemini表面活性剂与2-巯基乙醇在3.5%NaCl中对碳钢的缓蚀协同效应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梁鹏慧 原梦颖 +3 位作者 阮义蕾 高国芳 胡志勇 朱海林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5-304,共10页
以三聚氯氰、十二胺、乙二胺、N,N-二甲基-1,3-丙二胺、溴乙烷为原料,合成了三嗪基Gemini表面活性剂(C_(12)-2-C_(12)),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高分辨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静态失重测试、电化学阻抗、动电位... 以三聚氯氰、十二胺、乙二胺、N,N-二甲基-1,3-丙二胺、溴乙烷为原料,合成了三嗪基Gemini表面活性剂(C_(12)-2-C_(12)),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高分辨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静态失重测试、电化学阻抗、动电位极化研究了在60℃,3.5%NaCl溶液中C_(12)-2-C_(12)与2-巯基乙醇(TZ)对碳钢缓蚀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当n(C_(12)-2-C_(12))∶n(TZ)=7∶3时,复配后缓蚀剂的缓蚀率可达95.47%,缓蚀协同参数为1.52。动电位极化测试结果表明该复配缓蚀剂为混合型缓蚀剂。扫描电子显微镜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结果表明,C_(12)-2-C_(12)与TZ共同吸附在碳钢表面,增强了吸附膜的致密性。同时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对其缓蚀机理进行具体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巯基乙醇 三嗪基gemini表面活性 协同缓蚀 NAC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两性Gemini表面活性剂研制及其在低渗透油藏CO_(2)泡沫驱中的应用
10
作者 陈洪才 周明 +4 位作者 马惠 王瑞芳 吕刚 魏云姚 邓贵林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301,共9页
针对现有商品泡沫驱油剂在高温高盐低渗透油藏中起泡量少、泡沫在多孔介质中稳定性差、驱油效率不高的实际问题,通过醚化、季铵化和取代反应,合成了两种非对称两性Gemini表面活性剂(PAHC和PAOC)作为CO_(2)泡沫驱的起泡剂,将合成的产物... 针对现有商品泡沫驱油剂在高温高盐低渗透油藏中起泡量少、泡沫在多孔介质中稳定性差、驱油效率不高的实际问题,通过醚化、季铵化和取代反应,合成了两种非对称两性Gemini表面活性剂(PAHC和PAOC)作为CO_(2)泡沫驱的起泡剂,将合成的产物作为主起泡剂构建一种CO_(2)泡沫驱油体系,评价了该体系的界面活性、耐温耐剪切性、黏弹性、泡沫性能等,并进行了驱替实验。结果表明,PAHC和PAOC的临界胶束浓度c_(cmc)分别为6.76×10^(-5)和5.25×10^(-5)mol/L,对应的表面张力γ_(cmc)分别为31.56和30.71 m N/m。PAHC和PAOC的Krafft点分别低于0℃、1℃。在江苏油田采油二厂高21-3井组油藏温度为80℃、矿化度为7704 mg/L条件下,在恒定剪切速率170 s^(-1)时,0.4%PAHC(或PAOC)+0.1%水杨酸钠+0.1%姜磺素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的PAHC-C_(16)S、PAOC-C_(18)S泡沫体系,耐温分别为81℃和88℃,黏度分别可稳定在6.2和6.4 m Pa·s,具有良好的注入性和黏弹性。PAHC-C_(16)S、PAOC-C_(18)S泡沫体系分别可将油水界面张力降至2.37×10^(-2)和1.81×10^(-2)m N/m。PAOC-C_(18)S泡沫抗温性、抗盐性略好于PAHC-C_(16)S泡沫,能满足江苏油田采油二厂高21-3井组CO_(2)泡沫驱要求。岩心驱油实验结果显示,PAHC-C_(16)S和PAOC-C_(18)S起泡体系分别在CO_(2)驱基础上提高平均采收率20.12百分点和21.91百分点,可见两种起泡体系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两性gemini表面活性 起泡体系 低渗油藏 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在砂岩气藏中的气湿反转规律及标度模型
11
作者 姚同玉 丛苏男 +2 位作者 刘卫东 崔传智 张俨彬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3-131,共9页
针对气藏开发过程中因钻采流体侵入、凝析液相析出、水相反渗吸等引起的天然气渗流能力降低、发生液锁等现象,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仍然存在防液锁化学剂类型单一且成本高、评价方法尚不清晰等问题。为此,利用云母片接触角测... 针对气藏开发过程中因钻采流体侵入、凝析液相析出、水相反渗吸等引起的天然气渗流能力降低、发生液锁等现象,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仍然存在防液锁化学剂类型单一且成本高、评价方法尚不清晰等问题。为此,利用云母片接触角测试实验和岩心端面接触角测试实验研究了不同链长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岩石表面的气湿反转规律,利用渗透系数实验对比了气湿反转前后液相渗透系数,建立了防液锁的标度模型,并将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在云母片和岩心表面具有较强的气湿反转能力,相对于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和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T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气湿反转能力最强,能将水和十二烷在云母片表面的接触角分别从6.0°、6.6°增至83.1°、62.2°,岩心端面的接触角分别从17.6°、19.2°增至93.1°、84.2°;(2)经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润湿反转后,液相在岩心中的渗透系数降低,且CTAB降低幅度最大,水相和油相渗透系数分别降低73.7%和69.4%;(3)构建的防液锁的标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经0.05%CTAB处理后,水相和油相渗透系数分别降低72.3%和67.0%,模型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对误差小于5%。结论认为,研究认识深化了对气湿反转现象的理解,CTAB可有效抑制气藏液锁,构建的标度模型可以评价气湿反转防液锁效果,能为砂岩气藏防液锁、降积液、延长生产周期提供有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铵盐表面活性 气湿反转 接触角 渗透性 气藏液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性疏水基Bola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
12
作者 贾梦娇 刚洪泽 +1 位作者 牟伯中 杨世忠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165-2173,共9页
以十一烯酸甲酯为原料,苯或二苯甲烷为连接基,通过傅克烷基化、酰胺化与季铵化反应,制备了两种刚性疏水基Bola型表面活性剂(Ph-2UHSB和DiPh-2UHSB)。采用HPLC-MS和ESI-MS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探究了不同刚性基团对Bola型表面活性剂的表面... 以十一烯酸甲酯为原料,苯或二苯甲烷为连接基,通过傅克烷基化、酰胺化与季铵化反应,制备了两种刚性疏水基Bola型表面活性剂(Ph-2UHSB和DiPh-2UHSB)。采用HPLC-MS和ESI-MS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探究了不同刚性基团对Bola型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性能、抗硬水稳定性及去污性能等的影响,并将Ph-2UHSB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复配,考察了m(Ph-2UHSB)∶m(SDBS)对其复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h-2UHSB与DiPh-2UHSB的溶解温度均<0℃,临界胶束浓度(CMC)分别为2.96×10^(–5)和1.34×10^(–5)mol/L,两者抗硬水等级均达到4级,优于SDBS;DiPh-2UHSB和Ph-2UHSB在CMC处的表面张力分别为37.75和34.49 mN/m,表面过剩量分别为2.16和0.99μmol/m^(2),分子最小截面积分别为0.77和1.67 nm^(2);在硬度为500 mg/kg的水中,Ph-2UHSB对机油去除率比DiPh-2UHSB同比高9.92%,比SDBS和十二烷基硫酸钠分别同比高18.34%与9.02%。Ph-2UHSB与SDBS复配后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在硬度为250 mg/kg的水中,m(Ph-2UHSB)∶m(SDBS)=6∶4复配的表面活性剂去污率最高,为84.86%,比Ph-2UHSB单独使用高8.68%,比SDBS单独使用高21.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性连接基 两性Bola表面活性 抗硬水性 去污性能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制备、组装及应用研究进展
13
作者 张之钧 邢攸美 +3 位作者 吴振 方伟华 尹云舰 王国杰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1-641,共21页
Gemini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新型表面活性剂,含有2个疏水基团、2个亲水基团和1个联接基团。相比于传统的表面活性剂,Gemini表面活性剂具有更好的表面活性、更低的临界胶束浓度及Kraff点、良好的乳化能力、泡沫性能和优良的润... Gemini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新型表面活性剂,含有2个疏水基团、2个亲水基团和1个联接基团。相比于传统的表面活性剂,Gemini表面活性剂具有更好的表面活性、更低的临界胶束浓度及Kraff点、良好的乳化能力、泡沫性能和优良的润湿性能等优点,在日常生活、传统产业和高端制造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其相关研究已引起国内外科研工作者高度关注。本文介绍了不同结构的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阐述了Gemini表面活性剂在不同条件下形成的聚集体结构及其之间的相互转化,总结了Gemini表面活性剂在石油开采、合成模板剂、缓蚀剂、灭菌、药物载体及集成电路制造等不同领域的应用,最后展望了新型Gemini分子结构的设计方向及其在先进半导体芯片制造领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mini表面活性 合成 聚集体 组装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麂皮绒的咪唑类Gemini表面活性剂低碱开纤工艺
14
作者 庄晓东 朱根兴 +3 位作者 沈亚伟 何满堂 于宾 曹机良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4-27,40,共5页
采用咪唑类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2-溴-1-(1-亚正丁基-3-正癸基咪唑)-1-正癸基咪唑(简称10-4-10)和2-溴-1-(1-亚正丁基-3-正己基咪唑)-3-正己基咪唑(简称6-4-6)作为麂皮绒开纤促进剂,探究了促进剂和氢氧化钠用量,开纤温度和时间对麂皮... 采用咪唑类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2-溴-1-(1-亚正丁基-3-正癸基咪唑)-1-正癸基咪唑(简称10-4-10)和2-溴-1-(1-亚正丁基-3-正己基咪唑)-3-正己基咪唑(简称6-4-6)作为麂皮绒开纤促进剂,探究了促进剂和氢氧化钠用量,开纤温度和时间对麂皮绒开纤效果的影响,并与传统促进剂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做对比,测试了麂皮绒织物的开纤率和厚度,并对开纤前后的织物形貌进行SEM表征。结果表明,10-4-10对麂皮绒织物的开纤促进效果优于1227,6-4-6对麂皮绒的开纤促进效果有限。10-4-10对麂皮绒的低碱开纤最佳工艺为:促进剂10-4-102.5×10^(-4)mol/L,NaOH 10 g/L,开纤温度100℃,开纤保温时间40 min左右。在麂皮绒织物开纤整理液中加入促进剂10-4-10能有效提高麂皮绒的开纤率,同时降低NaOH用量;通过SEM表征可知麂皮绒织物的开纤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咪唑类gemini表面活性 促进 开纤 麂皮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反应型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及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15
作者 靖波 朱玥珺 +3 位作者 黄波 赵春花 何欣彦 宫厚健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1-559,共9页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和CCUS技术的发展,CO_(2)反应型表面活性剂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文章从CO_(2)反应型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物化性质和变化及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等方面综述了CO_(2)反应型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CO_(2)反应...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和CCUS技术的发展,CO_(2)反应型表面活性剂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文章从CO_(2)反应型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物化性质和变化及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等方面综述了CO_(2)反应型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CO_(2)反应型表面活性剂通常含有能与CO_(2)溶于水后生成的H+反应的含氮基团、羧酸、苯酚等基团。此类表面活性剂与CO_(2)反应后其类型和性质会发生显著变化,表面活性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变。此外,反应后体系的黏度、对原油的乳化作用及起泡特性都会发生很大的改变。这些性质的转变可以通过CO_(2)的通入和消除进行调控。现场实践已经证明,CO_(2)/表面活性剂溶液交替注入技术可以一定程度上控制CO_(2)气窜,提高驱油效率。如果能成功地将CO_(2)反应型表面活性剂性能可调控的特点利用到油田气开发过程中,充分发挥CO_(2)和表面活性剂的协同增效作用,将会在提高原油产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反应表面活性 表面活性 黏度 乳化 提高采收率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磺酸改性POSS基巨型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性能
16
作者 吕斌 胡家瑞 +2 位作者 郑力军 杨海恩 高党鸽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174-2181,2306,共9页
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不同烷基链(甲基、异丁基、正辛基和正十二烷基)的烷基三乙氧基硅烷经水解反应,合成了具有环氧基和不同烷基链长(n)的双官能团笼型聚倍半硅氧烷(POSS)7EP-POSS-C_(n)(n=1、4、8、12);再以牛磺酸(Tau... 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不同烷基链(甲基、异丁基、正辛基和正十二烷基)的烷基三乙氧基硅烷经水解反应,合成了具有环氧基和不同烷基链长(n)的双官能团笼型聚倍半硅氧烷(POSS)7EP-POSS-C_(n)(n=1、4、8、12);再以牛磺酸(Tau)对其进行改性,制备了系列Tau改性POSS基巨型表面活性剂(7Tau-POSS-C_(n))。采用FTIR、NMR、TEM和DLS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表面张力、接触角、界面张力测试,考察了烷基链长对7Tau-POSS-C_(n)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8时,7Tau-POSS-C_(8)具有最优的表面活性、界面活性和润湿性,其在水溶液中均匀分散呈球状胶束,平均粒径为135.5 nm,多分散指数为0.405;7Tau-POSS-C_(8)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为0.04 mol/L,最低表面张力为29.0 mN/m;浓度为0.04 mol/L的7Tau-POSS-C_(8)可将油水界面张力降至5.821 mN/m,其可将油湿性聚四氟乙烯膜的水接触角降至38.0°。7Tau-POSS-C_(n)含有大量的亲水性磺酸基,具有更大的极性差和分子体积,在液液界面的界面活性更强、吸附稳定性更高,从而显著降低油水之间界面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 聚倍半硅氧烷 牛磺酸 界面张力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柴油脱硫工艺研究
17
作者 江羿锋 李洪 袁文超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208,共7页
以酰胺化反应与季铵化反应两步法制备了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2C_(12)GeQS,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其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以2C_(12)GeQS作为相转移剂,在直馏柴油的氧化脱硫中进行了单因素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季铵化反应成功制... 以酰胺化反应与季铵化反应两步法制备了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2C_(12)GeQS,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其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以2C_(12)GeQS作为相转移剂,在直馏柴油的氧化脱硫中进行了单因素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季铵化反应成功制备出了2C_(12)GeQS,1641和1550 cm^(-1)处测试出了酰胺基的存在。在直馏柴油的氧化脱硫中较优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90 min、搅拌速率900 r/min、表面活性剂用量0.2wt%、氧化剂体系中H_(2)O_(2)和CH_(3)COOH的体积比0.7、氧化剂与柴油体积比0.3,该工艺下柴油脱硫率和质量收率分别为85.96%和94.28%。随着循环使用次数的增加,2C_(12)GeQS的孔道结构逐渐被堵塞,其表面出现了团聚现象,脱硫能力逐渐降低,循环使用5次后,脱硫率和质量收率分别为82.89%和90.05%,具有较高的脱硫效果和优异的重复使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馏柴油 氧化脱硫 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 相转移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基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性能
18
作者 包利宁 李健斌 +3 位作者 王晓虹 董庆文 李旭 董晋湘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53-1563,共11页
将自制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DBS)、C6二聚烷基苯磺酸钠(SC6DBS)和双己基烷基苯磺酸钠(SDHBS)3种煤基同分异构型烷基苯磺酸盐分别与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9)(IC13EO9)进行复配,得到了3种复配体系SDDBS/IC13EO9、SC6DBS/IC13EO9和SDHBS/I... 将自制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DBS)、C6二聚烷基苯磺酸钠(SC6DBS)和双己基烷基苯磺酸钠(SDHBS)3种煤基同分异构型烷基苯磺酸盐分别与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9)(IC13EO9)进行复配,得到了3种复配体系SDDBS/IC13EO9、SC6DBS/IC13EO9和SDHBS/IC13EO9,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表面张力仪、动态光散射仪、液滴形状分析仪、立式去污机考察了不同复配比例(质量比,下同)对3种复配体系的表面活性剂稳定性、表面张力、胶束聚集行为、润湿性能、泡沫性能、乳化性能以及去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烷基苯磺酸盐和IC13EO9质量比为5∶5的复配体系表现出最佳的协同增效作用;SDHBS/IC13EO9表现出较好的润湿性能(30 s的水接触角为53.0°)、泡沫性能(泡沫半衰期为349.2 s)和乳化性能(乳化时间为1035 s),具有与商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IC13EO9复配体系相当的去污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分异构烷基苯磺酸盐 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 复配体系 动态表面张力 动态光散射 去污性能 表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甘油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贾晨悦 施亮亮 +3 位作者 唐红 冯江涛 贺军波 张维农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11-117,共7页
以脂肪胺、缩水甘油及1,3-二氯-2-丙醇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甘油胺为头基、羟基丙烷为连接基的非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通过核磁共振(1HNMR、13CNMR)、高分辨质谱(HRM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它们的... 以脂肪胺、缩水甘油及1,3-二氯-2-丙醇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甘油胺为头基、羟基丙烷为连接基的非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通过核磁共振(1HNMR、13CNMR)、高分辨质谱(HRM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它们的表面活性、润湿性、乳化性、起泡性和抑菌活性。结果表明,8-3(OH)-8在2.02 mmol/L时有较好的降低表面张力的效果,12-3(OH)-12具有最好的发泡性以及乳化性;8-3(OH)-8和12-3(OH)-12在水溶液中均呈稳定的纳米分散体系;8-3(OH)-8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都有最好的抑菌效果,在40μg/mL时抑菌率达90%以上。羟基丙烷为连接基的脂肪氨基甘油Gemini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mini表面活性 羟基丙烷 合成 表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mini阳离子/含氟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界面润湿调控及解水锁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齐宏伟 赖璐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36,共6页
为有效解决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开采普遍存在的水锁伤害问题,研究了Gemin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双季铵盐BQ-16和含氟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全氟辛基磺酸钾(PPS)在降低表面张力和润湿调控方面的协同作用,并探究了BQ-16/PPS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润... 为有效解决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开采普遍存在的水锁伤害问题,研究了Gemin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双季铵盐BQ-16和含氟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全氟辛基磺酸钾(PPS)在降低表面张力和润湿调控方面的协同作用,并探究了BQ-16/PPS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润湿调控及解水锁机制。结果表明,当PPS的摩尔分数(α_(PPS))为0.7时,BQ-16/PPS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达到最低,低于任一纯组分,此时BQ-16/PPS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接近电中性;BQ-16和PPS在岩心表面润湿调控方面表现出协同效应,当BQ-16/PPS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总浓度为1×10^(-4)mol·L^(-1)、α_(PPS)为0.7时,盐水滴接触角最大,达到84.23°;BQ-16/PPS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α_(PPS)=0.7)在石英砂表面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低浓度时为单分子层吸附,高浓度时为多分子层吸附;BQ-16/PPS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α_(PPS)=0.7)可将岩心的液体饱和度降至0.410,并将渗透率恢复值提高至0.78,说明BQ-16/PPS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可有效解决水锁伤害,这主要与混合体系能够显著降低表面张力并通过在岩心表面的吸附改变岩心表面润湿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mini阳离子表面活性 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复配 润湿调控 水锁伤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