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GmBRI1基因家族的鉴定及其对根瘤菌侵染的响应
1
作者 杨家慧 黄乐香 +5 位作者 刘郅贤 苏伯鸿 赵苗羽 邢程顺 刘宝辉 赵晓晖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89-1004,共16页
大豆[Glycine max(L.)Merr.]能与根瘤菌形成共生关系,实现生物固氮。油菜素类固醇(BR,brassinosteroid)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激素,对大豆结瘤具有负调控作用,但油菜素甾醇受体BRI1在大豆共生固氮方面的功能尚不明确。因此,鉴定与解... 大豆[Glycine max(L.)Merr.]能与根瘤菌形成共生关系,实现生物固氮。油菜素类固醇(BR,brassinosteroid)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激素,对大豆结瘤具有负调控作用,但油菜素甾醇受体BRI1在大豆共生固氮方面的功能尚不明确。因此,鉴定与解析GmBRI1基因家族成员的特征与功能对于揭示GmBRI1在大豆生长发育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大豆基因组中共鉴定出6个GmBRI1基因,非均匀地分布在4条染色体上,氨基酸数量在1136~1211 aa之间,亮氨酸占比最高,均为酸性稳定蛋白。系统发育分析显示,GmBRI1基因家族可分为3个亚家族,同一亚家族的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分布高度相似。共线性分析表明片段复制是GmBRI1基因家族扩张的主要原因。GmBRI1基因家族的启动子上含有丰富的调控大豆光响应、激素响应、逆境响应和生长发育过程的顺式作用元件。GmBRI1的潜在磷酸化位点数量在111~132个之间。同时预测了与GmBRI1互作的蛋白有19个,直接结合的有9个,通过与多种蛋白互作参与到BR信号转导途径中调控多种生物学过程。GmBRI1家族基因在根和根瘤中均表达,而且GmBRI1a、GmBRI1b、GmBRL1a和GmBRL1b在受到根瘤菌侵染后下调表达。本研究为大豆GmBRI1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并证明了它们在根瘤菌侵染早期发生响应,这为深入了解GmBRI1基因家族在大豆共生结瘤中的功能与分子机制提供了基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GmBRI1基因家族 BR受体 结瘤 根瘤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疲劳对小鼠海马GDNF及其受体GFRα-1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吴春燕 吴智春 宋惠霄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3-56,66,共5页
目的:观察运动疲劳对小鼠海马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其受体GFRα-1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运动疲劳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2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进行连续4周的无负重递增强度游泳,每周游泳时间依次为3... 目的:观察运动疲劳对小鼠海马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其受体GFRα-1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运动疲劳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2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进行连续4周的无负重递增强度游泳,每周游泳时间依次为30、60、90和120分钟,每天训练1次,每周6天,休息1天。对照组动物于相同条件下常规饲养,不参加游泳训练。最后一次运动后即刻取材。观察两组小鼠体重,血清肌酸激酶、尿素氮、睾酮指标,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两组小鼠海马GDNF、GFRα-1 mRNA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体重、血清睾酮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血清肌酸激酶、尿素氮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海马GDNF、GFRα-1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运动疲劳引起小鼠海马GDNF和GFRα-1 mRNA表达水平上调,提示GDNF和GFRα-1参与了运动疲劳产生的神经生物学调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疲劳 海马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frα-1受体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疲劳对小鼠海马GDNF及其受体GFRα-1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春燕 吴智春 宋惠霄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45,共4页
目的:观察运动疲劳对小鼠海马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其GFRα-1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运动疲劳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选取24只昆明种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运动后即刻取材,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目的:观察运动疲劳对小鼠海马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其GFRα-1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运动疲劳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选取24只昆明种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运动后即刻取材,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免疫组化法观察并分析海马GDNF、GFRα-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海马GDNF、GFRα-1mRNA表达水平和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GDNF、GFRα-1的平均灰度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运动疲劳引起小鼠海马GDNF和GFRα-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上调,提示GDNF和GFRα-1参与了运动疲劳产生的神经生物学调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疲劳 海马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frα-1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β及TNF-α促进大鼠肠平滑肌细胞表达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并抑制其受体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慧玲 韩悌云 +6 位作者 高丽萍 熊彬 李小丽 齐国卿 曾鹏云 柴晔 张德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85-389,共5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SD大鼠肠平滑肌细胞(ISMC)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其受体原癌基因受体酪氨酸激酶(Ret)和GDNF家族受体α1(GFRα1)表达的影响。方法改良酶消化法分离SD大鼠ISMC,免疫...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SD大鼠肠平滑肌细胞(ISMC)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其受体原癌基因受体酪氨酸激酶(Ret)和GDNF家族受体α1(GFRα1)表达的影响。方法改良酶消化法分离SD大鼠ISMC,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观察平滑肌细胞特异性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结蛋白(desmin)的表达;单独或联合使用IL-1β和TNF-α处理ISMC 48 h,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GDNF、Ret及GFRα1 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利用改良酶消化法获得了高纯度的大鼠ISMC,其α-SMA及desmin阳性率均大于9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TNF-α能促进ISMC表达GDNF,抑制其表达GFRα1,而对Ret的表达无明显影响,IL-1β能抑制ISMC表达Ret,对GDNF及GFRα1的表达无明显影响;IL-1β联合TNF-α能显著促进ISMC表达GDNF,抑制其表达Ret及GFRα1。结论IL-1β联合TNF-α能促进ISMC表达GDNF,抑制其表达GDNF受体Ret及GFRα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β(IL-1β)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肠平滑肌细胞(ISMC)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 受体酪氨酸激酶(Ret) gdnf家族受体α1(gfrα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时受体电位家族香草醛1型受体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5
作者 罗志丹 曹廷兵 +4 位作者 马丽群 梁琳琅 冯晓丽 王利娟 祝之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目的建立瞬时受体电位家族香草醛1型受体(Trpv1)转基因小鼠模型。方法通过显微注射法把pcDNA3.1-rTrpv1导入C57BL/6J×CBAF1小鼠的受精卵雄原核中并移植到假孕母鼠输卵管内,用PCR方法鉴定子代基因型,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TRPV1在组... 目的建立瞬时受体电位家族香草醛1型受体(Trpv1)转基因小鼠模型。方法通过显微注射法把pcDNA3.1-rTrpv1导入C57BL/6J×CBAF1小鼠的受精卵雄原核中并移植到假孕母鼠输卵管内,用PCR方法鉴定子代基因型,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TRPV1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将400枚注射卵移植到16只假孕母鼠的输卵管中,共出生小鼠120只,获得5只转基因阳性小鼠。其中2只阳性小鼠可稳定传代,经过与C57小鼠回交数次后各自建系。经蛋白免疫印迹法证实,与同窝野生型小鼠相比,转基因小鼠的脑组织和肌肉组织中TRPV1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结论成功建立了Trpv1转基因小鼠模型,为深入研究TRPV1通道的功能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受体电位家族香草醛1型受体 转基因小鼠 显微注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同源盒家族因子3和孤儿核受体相关因子1基因在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腹侧中脑表达显著下调 被引量:1
6
作者 姜宇 周仁华 +5 位作者 曾水林 徐建红 曲海英 沈骏 李晶 刘袁静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7-261,共5页
目的:探讨垂体同源盒家族因子3(Pitx3)和孤儿核受体相关因子1(Nurr1)基因在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腹侧中脑的表达变化。方法:(1)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PD模型组、成年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腹侧中脑TH、Pitx3/TH和Nurr1/TH阳性细胞并计数;... 目的:探讨垂体同源盒家族因子3(Pitx3)和孤儿核受体相关因子1(Nurr1)基因在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腹侧中脑的表达变化。方法:(1)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PD模型组、成年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腹侧中脑TH、Pitx3/TH和Nurr1/TH阳性细胞并计数;(2)分别采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itx3和Nurr1基因在PD模型组、成年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腹侧中脑转录和翻译水平的变化。结果:(1)免疫荧光检测显示PD大鼠模型组腹侧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显著减少;(2)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PD大鼠模型组腹侧中脑左侧Pitx3和Nurr1表达显著下调,其中Pitx3表达下调更明显。结论:Pitx3和Nurr1基因的持续表达与腹侧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生存维持密切相关,为探索PD的病因诊断及基因治疗提供可能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同源盒家族因子3 孤儿核受体相关因子1 帕金森病 腹侧中脑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R4A1及其拮抗剂在肿瘤免疫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甘秋婷(综述) 阳志军(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38-543,共6页
核受体亚家族4A成员1(NR4A1)是一个重要转录因子,在细胞的增殖、凋亡调控、肿瘤发生、炎症、代谢及免疫调节等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功能受到磷酸化、蛋白质相互作用等多种途径的调控。近年来发现,NR4A1在T细胞增殖分化及耗竭和功... 核受体亚家族4A成员1(NR4A1)是一个重要转录因子,在细胞的增殖、凋亡调控、肿瘤发生、炎症、代谢及免疫调节等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功能受到磷酸化、蛋白质相互作用等多种途径的调控。近年来发现,NR4A1在T细胞增殖分化及耗竭和功能障碍中发挥关键作用。NR4A1缺失可提高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效率且对肿瘤发生产生影响。另外,NR4A1还能通过影响其他免疫细胞来影响免疫微环境的炎症反应及抗原提呈效率,从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因此,NR4A1抑制剂为肿瘤免疫靶向药物提供新思路,可通过抑制NR4A1表达来活化或增强T细胞的功能,增强其对肿瘤的杀伤力。目前,NR4A1作为肿瘤免疫靶点对肿瘤的作用仍在探索阶段,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探索NR4A1在肿瘤中的调节机制,从而为开发新型免疫疗法提供更多有效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家族4A成员1 肿瘤 免疫细胞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清CD137和SDF-1水平检测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唐梦瑶 胡瑞琪 +4 位作者 骆周展 雷国龙 罗婷 彭超 王巧凤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185,共4页
探讨三维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9 (CD137)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SDF-1)水平检测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老年AMI患者血清CD137和SDF-1水平显著升高,三维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清CD137和SD... 探讨三维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9 (CD137)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SDF-1)水平检测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老年AMI患者血清CD137和SDF-1水平显著升高,三维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清CD137和SDF-1水平检测可提高对老年AMI患者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声心动图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成员9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急性心肌梗死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可能通过调控ABCC1和CDC37的表达促进破骨细胞分化
9
作者 谭欣 张子元 刘星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171-2179,共9页
目的 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在小鼠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趋势,探究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EGFR相关信号通路及关键基因。方法 从24只6~8周龄健康SPF级雄性C57BL/6小鼠(体质量19~21g)中提取骨髓... 目的 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在小鼠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趋势,探究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EGFR相关信号通路及关键基因。方法 从24只6~8周龄健康SPF级雄性C57BL/6小鼠(体质量19~21g)中提取骨髓来源巨噬细胞,随后采用M-CSF和RANKL共刺激构建小鼠破骨细胞分化模型,并用TRAP染色法、RT-qPCR检测破骨细胞分化状况及EGFR的表达量变化。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系统鉴定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EGFR相关基因,并通过RT-qPCR和EGFR激活及抑制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体外破骨细胞分化模型显示,EGFR在小鼠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表达量持续上升(P<0.01)。RNA-seq数据表明,EGFR表达与MAPK等多条信号通路呈显著相关(P<0.05)。通过WGCNA及PPI分析,鉴定出ATP结合盒亚家族C成员1 (ATP 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C member 1, ABCC1)和细胞分裂周期蛋白37(cell division cycle 37, CDC37)与EGFR之间存在共表达及相关性(P<0.01)。RT-qPCR检测结果显示,ABCC1(P<0.05)和CDC37(P<0.01)在分化过程中表达量显著上升,且在激活EGFR时二者表达水平进一步升高(P<0.01),抑制EGFR时二者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激活EGFR信号可诱导破骨细胞分化,并上调ABCC1和CDC37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破骨细胞分化 ATP结合盒亚家族C成员1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3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新的信号受体家族——Toll/IL1R家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建 罗向东 +1 位作者 杨宗城 张宗梁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05-310,共6页
Toll受体最初是在研究果蝇胚胎腹背侧体轴的形成中发现的 ,由于它与IL 1受体在结构、功能、信号转导通路上的诸多相似 ,人们将它们归入一个大的信号受体家族———Toll/IL 1R家族。许多研究均证实 ,除与胚胎发育有关外 ,这一信号受体家... Toll受体最初是在研究果蝇胚胎腹背侧体轴的形成中发现的 ,由于它与IL 1受体在结构、功能、信号转导通路上的诸多相似 ,人们将它们归入一个大的信号受体家族———Toll/IL 1R家族。许多研究均证实 ,除与胚胎发育有关外 ,这一信号受体家族的成员在机体对抗外来病原体的天然免疫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识别 Toll/IR-1R受体家族 胚胎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NF/GFRα1信号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和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哈 刘秋燕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99-805,共7页
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属于神经营养因子超家族,是TGF-β超家族的一个亚家族成员。目前已发现的GDNF家族配体(GDNF family ligand,GFL)有GDNF、neurturin(NRTN)、artemin(ARTN)... 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属于神经营养因子超家族,是TGF-β超家族的一个亚家族成员。目前已发现的GDNF家族配体(GDNF family ligand,GFL)有GDNF、neurturin(NRTN)、artemin(ARTN)、persephin(PSPN)4个成员。GDNF家族受体为GFRα1-4,分别对应着GDNF家族配体GDNF、NRTN、ARTN及PSPN。通常GFRα通过糖基磷脂酰肌醇(glycosyl phosphatidyl inositol,GPI)锚着到细胞膜上,经GDNF家族配体刺激后募集受体酪氨酸激酶RET作为共受体并形成GFL/GFRα/RET复合物,使RET酪氨酸激酶磷酸化,进一步活化下游的Ras/MAPK、PI3K、PLCγ信号通路进而调控细胞的功能。最初对GDNF家族成员的功能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经系统,发现GDNF/GFRα信号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特异的营养作用和促轴突生长作用,在参与促进神经元存活及轴突损伤修复等方面有其他生长因子不可比拟的作用。但随着研究的进展,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GDNF/GFRα信号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也占据一席之地,尤其在促进肿瘤侵袭转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聚焦GDNF/GFRα1信号,重点阐述GDNF/GFRα1信号在肿瘤进展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以及相关分子信号机制,以期为神经-内分泌-肿瘤相关性研究提供参考,为肿瘤的防治提供新的靶点和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因子 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 gfrα1 肿瘤进展 侵袭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家族成员X1(NLRX1)在抗病毒固有免疫应答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韩明伟 马瑞雪 +3 位作者 王文秋 郑伊婷 刘蓉蓉 吴兴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0-94,共5页
NOD样受体家族成员X1(NLRX1)与机体抗病毒固有免疫反应密切相关。NLRX1对病毒感染宿主的免疫应答具有抑制作用,能通过多种机制削弱机体应对病毒感染的免疫应答反应,导致病毒复制增强并影响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我们首先对NLRX1的结构、定... NOD样受体家族成员X1(NLRX1)与机体抗病毒固有免疫反应密切相关。NLRX1对病毒感染宿主的免疫应答具有抑制作用,能通过多种机制削弱机体应对病毒感染的免疫应答反应,导致病毒复制增强并影响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我们首先对NLRX1的结构、定位及功能进行详细概括,阐明定位于线粒体的NLRX1发挥着负性调节因子的作用,通过多种信号通路的作用减弱固有免疫对病毒感染的应答。随后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感染为例,详细总结NLRX1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负性调节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为深入研究宿主固有免疫受体在抗病毒感染免疫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家族成员X1(NLRX1) 病毒感染 固有免疫应答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细胞趋化因子-1对人牙周膜干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XC亚家族受体4表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萍萍 唐小莹 袁小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证实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hPDLSCs)表达趋化因子受体——CXC亚家族受体4(cysteine X cysteine receptor 4,CXCR4)及探究趋化因子基质细胞趋化因子-1(stromalcell-derived factor1,SDF-1)和阻断剂... 目的:证实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hPDLSCs)表达趋化因子受体——CXC亚家族受体4(cysteine X cysteine receptor 4,CXCR4)及探究趋化因子基质细胞趋化因子-1(stromalcell-derived factor1,SDF-1)和阻断剂AMD3100(商品名:普乐沙福)对CXCR4表达的影响,从而为探究牙周膜干细胞生物学效应的影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消化组织块法联合有限稀释法分离纯化得到hPDLSCs,取第3代hPDLSCs随机分为3组:阴性对照组、SDF-1组(200μg/L SDF-1),SDF-1+AMD3100组(200μg/L SDF-1+10 mg/L AMD3100)。利用Western blot检测CXCR4在hPDLSCs上的表达及在SDF-1、AMD3100作用下CXCR4表达的变化。结果:1.筛选后的hPDLSCs可被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和成脂细胞,证实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表型鉴定其符合牙周膜干细胞的免疫表型。2.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hPDLSCs上表达CXCR4,且应用SDF-1后上调CXCR4的表达,SDF-1+AMD3100组无明显变化。结论:1.hPDLSCs可从新鲜离体牙的牙周膜中培养获得,经有限稀释法纯化后鉴定为间充质来源。2.hPDLSCs上表达CXCR4,SDF-1通过上调hPDLSCs上CXCR4的表达,AMD3100可阻断SDF-1与其受体CXCR4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细胞趋化因子-1 CXC亚家族受体4 人牙周膜干细胞 正畸牙移动 AMD31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果菊苷通过调控GFRα1/AKT信号通路抑制MPP^+诱导的多巴胺能细胞SH-SY5Y凋亡 被引量:7
14
作者 赵卿 张鹏 +3 位作者 白宇 张利军 侯郁青 蔡定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25-1231,共7页
目的研究肉苁蓉提取物松果菊苷(echinacoside)对1-甲基-4-苯基吡啶(MPP+)诱导帕金森病模型SH-SY5Y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 SH-SY5Y细胞分别接受磷酸缓冲溶液(PBS)、MPP+和/或松果菊苷处理后,分析细胞生长情况,采用Western blot结合免疫荧... 目的研究肉苁蓉提取物松果菊苷(echinacoside)对1-甲基-4-苯基吡啶(MPP+)诱导帕金森病模型SH-SY5Y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 SH-SY5Y细胞分别接受磷酸缓冲溶液(PBS)、MPP+和/或松果菊苷处理后,分析细胞生长情况,采用Western blot结合免疫荧光法分析各处理组细胞内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家族受体α1(GFRα1)及其下游抗凋亡AKT(蛋白激酶B)磷酸化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水平变化,并观察AKT抑制剂LY249002对松果菊苷对SH-SY5Y的保护功能的影响。结果松果菊苷可以显著缓解MPP+诱导的SH-SY5Y细胞的凋亡[MPP+vs MPP+/松果菊苷,(25.12±4.33)%vs(5.13±1.51)%,P<0.01]。松果菊苷可以抑制MPP+下调SHSY5Y细胞内GFRα1表达和AKT磷酸化。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特异性阻断AKT信号通路可以取消松果菊苷促进SHSY5Y在MPP+诱导损伤下生存的功能,但不影响松果菊苷提高GFRα1的表达。对SH-SY5Y细胞内Caspase-3活性分析的结果显示,松果菊苷可以抑制MPP+诱导Caspase-3的活化[MPP+vs MPP+/松果菊苷,(7.22±1.51)vs(1.81±0.42),P<0.01],但是这一作用可以被AKT抑制剂阻断。结论松果菊苷通过上调GFRα1/AKT通路抑制MPP+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发挥保护神经细胞存活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菊苷 SH-SY5Y细胞 1-甲基-4-苯基吡啶(MPP^+)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α1(gfrα1) gfrα1/AKT信号通路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受体NR6A1通过上调RIPK3基因表达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亚辉 汪雄 +6 位作者 吴胜英 彭吉霞 武福云 柯镜 张鹏 张秋芳 吕艳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81-1586,共6页
目的:探讨核受体亚家族6A1(NR6A1)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将腺病毒Ad-NR6A1感染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别在感染后0 h、24 h和48 h时进行MTT实验,以时间为横坐标,A570为纵坐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观察NR6A1对... 目的:探讨核受体亚家族6A1(NR6A1)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将腺病毒Ad-NR6A1感染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别在感染后0 h、24 h和48 h时进行MTT实验,以时间为横坐标,A570为纵坐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观察NR6A1对细胞生长的影响;进行DAPI染色、TUNEL染色及caspase活性检测,观察细胞凋亡情况;进一步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寻找NR6A1的靶基因;采用siRNA介导的基因沉默技术,观察受体相互作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3(RIPK3)基因沉默对NR6A1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腺病毒Ad-NR6A1感染细胞48 h时,NR6A1过表达组细胞数量较对照组(重组腺病毒载体Ad-Lac Z)明显减少;DAPI染色显示NR6A1过表达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出现核浓缩和核碎裂的凋亡表型,TUNEL染色显示NR6A1过表达引起细胞凋亡,caspase活性检测结果显示NR6A1过表达细胞内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活性均较对照组高;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发现,NR6A1过表达上调血管平滑肌细胞中RIPK3基因表达;RIPK3基因沉默可以显著抑制NR6A1诱导的平滑肌细胞凋亡。结论:NR6A1通过上调RIPK3基因表达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家族6A1 受体相互作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3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酶活化受体-1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皮国良 王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499-501,共3页
蛋白酶活化受体(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s,PARs)家族是血栓形成中的重要G蛋白耦联受体家族.是凝血酶的主要受体。PARs有4种亚型(PAR1~4)。PAR1是PARs家族的主要成员,是最早发现的PARs分子,研究最为深入。PAR1在血栓形成... 蛋白酶活化受体(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s,PARs)家族是血栓形成中的重要G蛋白耦联受体家族.是凝血酶的主要受体。PARs有4种亚型(PAR1~4)。PAR1是PARs家族的主要成员,是最早发现的PARs分子,研究最为深入。PAR1在血栓形成、炎症反应、血管活性、免疫系统功能、血管增生性疾病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活化受体-1 血管增生性疾病 肿瘤 受体家族 免疫系统功能 血栓形成 PAR1 G蛋白耦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α1定点突变体制备及其稳定转染细胞株的构建及鉴定
17
作者 朱伟 张勇 +3 位作者 陈哲宇 王丽梅 路长林 何成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082-1085,共4页
目的 :制备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 α1(GFRα1)的突变体质粒 ,并建立 r GFRα1各突变体和 RET基因双转染的稳定 RCE细胞株。 方法 :通过 Fugene6脂质体转染试剂 ,将 PCR法快速制备的 pc DNA3- r GFRα1突变体质粒分别与带潮霉素 ... 目的 :制备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 α1(GFRα1)的突变体质粒 ,并建立 r GFRα1各突变体和 RET基因双转染的稳定 RCE细胞株。 方法 :通过 Fugene6脂质体转染试剂 ,将 PCR法快速制备的 pc DNA3- r GFRα1突变体质粒分别与带潮霉素 B抗性筛选标记的 pc DNA3.1- RET质粒共转染野生型 PC12细胞 ,建立 r GFRα1各突变体和 RET基因双转染的稳定PC12细胞株。经 Western印迹和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方法对转染入 PC12细胞中的各 r GFRα1突变体基因和 RET基因的表达进行鉴定。结果 :Western印迹和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方法检测均证实了所构建的细胞株中有转入基因的正确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 r GFRα1各突变体基因和 RET基因同时转入表达的稳定细胞株 ,为研究 r GFRα1中关键氨基酸的位点参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信号转导的作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α1(gfrα1) RET PC1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味地黄丸介导RAGE抑制MMP-2/MMP-9对Aβ_(1-40)损伤bEnd.3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丁蕊 袁永 +3 位作者 贾亚泉 高爱社 张振强 宋军营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4-430,共7页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对β淀粉样蛋白1-40(Aβ_(1-40))损伤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Aβ_(1-40)和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MSLDP)对细胞活性的影响,筛选合适的作用浓度。将bEnd.3细胞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对β淀粉样蛋白1-40(Aβ_(1-40))损伤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Aβ_(1-40)和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MSLDP)对细胞活性的影响,筛选合适的作用浓度。将bEnd.3细胞分为对照组、Aβ_(1-40)组、MSLDP+Aβ_(1-40)组和MSLDP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低密度脂蛋白相关蛋白1(LRP1)、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闭锁小带蛋白-1(ZO-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LRP1、RAGE、ZO-1表达;再将bEnd.3细胞分为对照组、Aβ_(1-40)组、FPS-ZM1(RAGE抑制剂)+Aβ_(1-40)组和FPS-ZM1+Aβ_(1-40)+MSLDP组,Western blot检测RAGE、MMP-9、MMP-2、ZO-1蛋白表达。结果Aβ_(1-40)呈剂量依赖性降低bEnd.3细胞活性(P<0.01),MSLDP对Aβ_(1-40)损伤的细胞活性具有保护作用(P<0.05,P<0.01),因此选择10μmol/L Aβ_(1-40)和10%MSLDP进行后续实验。与对照组比较,Aβ_(1-40)组RAGE、MMP-2、MMP-9蛋白表达升高(P<0.01),LRP1、ZO-1、BDNF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并且LRP1、ZO-1荧光强度降低(P<0.01),RAGE荧光增强(P<0.01);与Aβ_(1-40)组比较,MSLDP组RAGE、MMP-2、MMP-9蛋白表达和RAGE荧光强度降低(P<0.05,P<0.01),而LRP1、ZO-1、BDNF蛋白表达和LRP1、ZO-1荧光强度升高(P<0.05,P<0.01)。与Aβ_(1-40)组比较,Aβ_(1-40)+FPS-ZM1组MMP-2、MMP9、RAGE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ZO-1蛋白表达升高(P<0.05);Aβ_(1-40)+FPS-ZM1+MSLDP组MMP-2、MMP9、RAGE蛋白表达降低(P<0.01),ZO-1蛋白表达升高(P<0.01),FPS-ZM1和MSLDP联合使用的效果更佳。结论六味地黄丸能够保护Aβ_(1-40)损伤的脑微血管内皮的细胞紧密连接,减轻血脑屏障障碍,保护神经血管单元防治阿尔茨海默病,可能通过调节RAGE途径抑制MMP-2/MMP-9途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 阿尔茨海默病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β淀粉样蛋白1-40(Aβ_(1-40))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 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MM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苯丙胺引起BV2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基于Toll样受体-Peli1信号通路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须怀沙 王易欣 +3 位作者 陈旭锋 蒋雷 王军 张久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4-330,共7页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TLR)-E3泛素连接酶Pellino 1(Peli1)介导的炎性通路在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引起BV2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利用Western blot观察Meth作用后Toll样家族中多种TLR的表达...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TLR)-E3泛素连接酶Pellino 1(Peli1)介导的炎性通路在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引起BV2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利用Western blot观察Meth作用后Toll样家族中多种TLR的表达及其下游接头蛋白髓样分化因子(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β干扰素TIR结构域衔接蛋白(TIR-domaincontaining adaptor inducing interferon-β,TRIF)水平的改变,同时观察上述接头蛋白下游Peli1蛋白的表达,利用ELISA、实时定量PCR(real time-PCR)及Western blot观察Peli1调节的下游炎性因子及信号通路的改变。结果:Meth作用于BV2细胞后,TLR3、TLR4、TLR7、TLR8、TLR11在特定时间内表达明显上调,同时下游MyD88及TRIF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其中TRIF具有浓度依赖效应。Meth作用后亦可引起泛素化蛋白Peli1的表达,而利用RNA干扰的方法将Peli1下调后,炎性因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6,IL)-6表达下降,核因子(nuclear factor,NF)-κB的激活明显缓解。结论:TLR介导的炎性信号在Meth引起BV2细胞炎性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基于TLRs-Peli1靶信号轴的干预可能为Meth神经毒性的干预提供靶点,具有潜在的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苯丙胺 TOLL样受体家族 Peli1 神经炎性反应 BV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F-1及其受体CXCR4在皮瓣外科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习珊珊 丁茂超 +1 位作者 杨大平 唐茂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2-234,共3页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l derived factor1,SDF-1)是α趋化因子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可以动员干/祖细胞,通过与其受体CXCR4结合激活一系列信号通路,从而在组织创伤后诱导血管再生。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常需要移植跨血...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l derived factor1,SDF-1)是α趋化因子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可以动员干/祖细胞,通过与其受体CXCR4结合激活一系列信号通路,从而在组织创伤后诱导血管再生。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常需要移植跨血管供区的大皮瓣,此类皮瓣移植后需要在不同供区之间建立起新的血液循环体系。最近研究证实:SDF-1及CXCR4轴可以促进血管新生,有助于皮瓣内血液循环体系的重建,从而为提高皮瓣的成活率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CXCR4 SDF-1 皮瓣 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 α趋化因子家族 外科 血管供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