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54篇文章
< 1 2 1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C-MS/-HTC-IRMS同时测定瘤胃液中乙酸含量及其氢稳定同位素比值
1
作者 贺珍 袁红朝 +9 位作者 张秀敏 张丽萍 耿梅梅 许丽卫 李春勇 彭灿 陈闻 唐思宇 钟欢 王久荣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13-722,共10页
日粮纤维在反刍动物瘤胃内降解生成挥发性脂肪酸(VFA)和甲烷,其中乙酸是VFA的主要成分之一。氢是瘤胃内连接日粮纤维降解生成VFA和甲烷代谢生成的重要中间体。因此,准确量化瘤胃液中乙酸含量及其氢稳定同位素比值对于探明反刍动物瘤胃... 日粮纤维在反刍动物瘤胃内降解生成挥发性脂肪酸(VFA)和甲烷,其中乙酸是VFA的主要成分之一。氢是瘤胃内连接日粮纤维降解生成VFA和甲烷代谢生成的重要中间体。因此,准确量化瘤胃液中乙酸含量及其氢稳定同位素比值对于探明反刍动物瘤胃的氢代谢规律及其对VFA合成路径和甲烷生成的内在影响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以瘤胃液中的乙酸为研究对象,通过液-液萃取的前处理方法,排除了样品基底水中氢的干扰,结合气相色谱-单四极杆质谱仪-热裂解-稳定同位素比例质谱仪(GC-MS/-HTC-IRMS),分析了不同浓度下自然丰度、2H富集乙酸标准溶液的氢稳定同位素比值,开发了瘤胃液中乙酸含量及其氢稳定同位素丰度同步分析的方法。结果表明,乙酸氢量(上柱量)的定量范围为44.4~222.1 nmol,定量相关系数为0.998,氢稳定同位素比值结果也能获得较理想的分析精度,其中自然丰度标准偏差小于2.6‰,在保证理想的测试准确度和精密度条件下,推荐氢上柱量为111 nmol(与参考值差值小于1.2‰,标准偏差小于0.6‰)。2H富集乙酸atom%测试结果在一定范围和参考值(0.014 atom%~0.100 atom%)具有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997。将方法应用于氘气供应的湘东黑山羊瘤胃发酵体系的瘤胃液中乙酸含量和氢稳定同位素比值的测定,均能获得较好的精度(RSD小于1.4%)。方法前处理操作简单,检出限低,耗时短,重复性好,实现了瘤胃液中低含量乙酸(氢量在nmol级)含量及其氢稳定同位素比值的同步批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胃液 乙酸 氢同位素 gc-ms/-htc-ir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MS分析不同复热方式对黑椒香肠品质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2
作者 林丹 潘秀娟 +4 位作者 任柯印 何炯 贾洪锋 朱楠 何莲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2-209,共8页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复热方式对黑椒香肠感官品质、理化性质、风味的影响。以常温解冻的黑椒香肠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烤箱复热、微波复热、油煎复热、水煮复热、蒸汽复热5种不同的复热方式对黑椒香肠的水分含量、质构、pH值、过氧化值、色...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复热方式对黑椒香肠感官品质、理化性质、风味的影响。以常温解冻的黑椒香肠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烤箱复热、微波复热、油煎复热、水煮复热、蒸汽复热5种不同的复热方式对黑椒香肠的水分含量、质构、pH值、过氧化值、色差的影响,并采用GC-MS技术分析了黑椒香肠的挥发性风味物质,采用电子鼻对不同复热方式的黑椒香肠进行了区分,结合感官评价确定最佳复热方式。通过5种复热方式复热的黑椒香肠,综合评价得出烤箱复热最佳,复热后的水分含量为0.33 g/100 g,硬度为13.43 N,弹性为6.05 mm,咀嚼性为62.65 mJ,pH值为5.54,过氧化值为0.028 g/100 g,色差为1.82。电子鼻可以快速区分不同复热方式处理的黑椒香肠,通过GC-MS检测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确定醛类、酯类和烯烃类为复热后黑椒香肠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烤箱复热的黑椒香肠醛类、醇类、酯类相对含量较高且种类较丰富。文章为黑椒香肠复热工艺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热 质构 色差 电子鼻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分析“玉米香”保靖黄金茶挥发性成分
3
作者 黄怀生 黎娜 +3 位作者 钟兴刚 石建云 李健权 粟本文 《茶叶通讯》 2025年第1期70-77,共8页
保靖黄金茶品质特征“香、绿、爽、浓”,“玉米香”为其中一类典型代表产品。采用HS-SPME-GC-MS分析“玉米香”保靖黄金茶挥发性成分的构成,共获得39个挥发性化合物,分别为醇类13个、醛类3个、酮类3个、酸类1个、酯类10个、烯烃类7个和... 保靖黄金茶品质特征“香、绿、爽、浓”,“玉米香”为其中一类典型代表产品。采用HS-SPME-GC-MS分析“玉米香”保靖黄金茶挥发性成分的构成,共获得39个挥发性化合物,分别为醇类13个、醛类3个、酮类3个、酸类1个、酯类10个、烯烃类7个和其他2个。其中,相对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醇类(78.57%)、酯类(5.89%)、烯烃类(5.58%)、酮类(5.10%)、醛类(2.05%)和其他类(1.86%),酸类最低为0.96%。以“清香”保靖黄金茶为对照,通过最小二乘法(PLS)和聚类分析进行差异化合物筛选,获得“玉米香”保靖黄金茶主要呈香物质为香叶醇、己酸己酯、反-3,7-芳樟醇氧化物Ⅱ、顺-3-己烯酸-顺-3-己烯酸酯、氧化芳樟醇Ⅱ(呋喃型)、水杨酸甲酯、柠檬烯、壬酸、二甲基戊酸甲酯、反-β-罗勒烯、苯甲醛、苯甲醇、辛醇、顺-己酸-3-己烯酯、橄榄醇、氧化芳樟醇Ⅰ(呋喃型)、苯甲酸叶醇酯、β-紫罗酮、壬醛、α-古巴烯、β-丁香烯、反-戊酸-2-己烯酯、4,8-二甲基-1,3,7-任三烯、反-丁酸-3-己烯酯、二甲基硫醚等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靖黄金茶 茶叶品质 挥发性成分 玉米香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和感官评价分析不同时期木枣的挥发性物质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建英 吕迪瑚 杨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0-336,共7页
为了解不同时期木枣的香气成分及其差异,该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幼果期(S1)、膨大期(S2)、绿熟期(S3)、白熟期(S4)... 为了解不同时期木枣的香气成分及其差异,该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幼果期(S1)、膨大期(S2)、绿熟期(S3)、白熟期(S4)、半红期(S5)和全红期(S6)的木枣进行挥发性物质检测和风味感官评价,借助热图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进而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建立模型,筛选差异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木枣共检测出121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醛类、醇类、酯类和烷烃类物质等;筛选出主要的差异挥发性物质有14种,有己酸乙酯、月桂酸甲酯、癸酸甲酯、壬醛、己酸、乙基己醇等;木枣的气味由青香转为果香,味道由涩味转甜,颜色由绿色转白又变红。此外,酸涩味与醛类、青香与醇类、脂香和甜味与酯类和酸类呈正相关。该文为木枣风味品质评价、食品加工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枣 感官评价 gc-ms 挥发性成分 不同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MS分析红皮龙眼和四季蜜龙眼果肉挥发性成分差异
5
作者 易晨歆 卿昊炜 +6 位作者 黎明 石雨雨 桂秋林 郭慧勤 彭宏祥 丁峰 张树伟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2,共7页
鉴定和分析红皮龙眼和四季蜜龙眼果肉挥发性成分可为龙眼育种、品质改良和产品开发提供参考。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检测红皮龙眼和四季蜜龙眼果肉挥发性成分,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 鉴定和分析红皮龙眼和四季蜜龙眼果肉挥发性成分可为龙眼育种、品质改良和产品开发提供参考。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检测红皮龙眼和四季蜜龙眼果肉挥发性成分,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以变量重要性投影(VIP)≥1,p<0.05,差异倍数≥2或≤0.5为基准,筛选差异代谢物,分析比较差异成分。结果表明,红皮龙眼和四季蜜龙眼共检测出挥发性成分76种,包括酯类27种、烷烃类13种、芳烃类10种,萜类8种,酮类5种,醛类3种,醇类、酚类、烯烃类和杂环化合物各2种,胺类和酸类各1种,其中红皮龙眼中检测出挥发性成分75种,四季蜜龙眼中检测出62种,选到差异成分44种;其中酮类中1-(2-羟基-5-甲基苯基)-乙酮仅在四季蜜龙眼中检测到,甲基丁香酚、丁酸甲酯、3-羟基丁酸乙酯、月桂酸乙酯、十四烷酸甲酯、十四烷酸乙酯、乙酸正丙酯、3,4-二甲基苯甲酸甲酯、十八酸乙酯、新松香二烯、3-羟基-3-甲基-丁酸、3-(4-异丙基苯基)-2-甲基丙醇、异榄香素、(E)-茴香脑等14种仅在红皮龙眼中检测到。红皮龙眼和四季蜜龙眼酯类挥发性成分种类最多,红皮龙眼的特有挥发性成分多达14种,四季蜜龙眼的特有挥发性种类仅1种,品种间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皮龙眼 四季蜜龙眼 果肉 香气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枳术精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及其对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6
作者 叶祖文 林巧红 +3 位作者 徐焕华 白英炎 杨明 王芳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8-204,I0037-I0042,共13页
目的分析枳术精油化学成分、含量,探讨不同剂量的枳术精油对小鼠的急性毒性。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分别给予荷荷巴油和枳术精油灌胃给药后,观察小鼠的活... 目的分析枳术精油化学成分、含量,探讨不同剂量的枳术精油对小鼠的急性毒性。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分别给予荷荷巴油和枳术精油灌胃给药后,观察小鼠的活动、饮食、饮水、体质量、死亡等情况,用加权回归法(Weighted regression method,Bliss)计算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_(50))及95%置信区间。结果经GC-MS检测,共鉴定出枳术精油化学成分主要有10种,其相对百分含量占总精油量的46.41%,分别为苍术酮、D-柠檬烯、β-蒎烯、γ-揽香烯、白术内酯Ⅱ、β-elinene、trans-Caryophyllene。枳术精油对小鼠的毒性实验结果表明枳术精油对存活小鼠饮食、饮水及体质量无明显影响。通过Bliss法计算得枳术精油的LD_(50)为1.681 mL/kg,表现出一定的毒性,LD_(50)的95%置信区间为3.367~7.417 mL/kg;回归方程为Y(Probit)=-1.228+7.612 lgD。结论苍术酮、D-柠檬烯等为枳术精油的主要成分,枳术精油具有一定的毒性,且脏器指数与病理观察显示毒性主要表现在血液血管方面,主要作用在肝、脾和肾脏,其毒性与给药剂量相关,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可安全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实 白术 精油 化学成分 急性毒性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结合化学计量学表征腐生葡萄球菌MF B8对臭鳜鱼挥发性风味的影响
7
作者 罗格格 杨明柳 +3 位作者 王浩 谢宁宁 郑海波 周迎芹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2-292,共11页
为探究臭鳜鱼源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MF B8对臭鳜鱼挥发性风味的影响,以鳜鱼为原料,设置鲜鳜鱼组(S1)、未接种发酵组(S2)、1%MF B8接种发酵组(S3)、2%MF B8接种发酵组(S4)4组实验,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 为探究臭鳜鱼源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MF B8对臭鳜鱼挥发性风味的影响,以鳜鱼为原料,设置鲜鳜鱼组(S1)、未接种发酵组(S2)、1%MF B8接种发酵组(S3)、2%MF B8接种发酵组(S4)4组实验,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HS-SPME-GC-MS)进行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并结合化学计量学鉴定臭鳜鱼特征“臭味”物质。结果表明,GC-MS共鉴定出87种挥发性物质,包含醇类22种、醛类11种、酮类8种、酸类9种、酯类8种、碳氢化合物23种、含硫化合物2种、含氮化合物2种以及其他类化合物2种;与鲜鳜鱼相比,发酵样品中醛类和碳氢化合物数量减少,而酸类、醇类、酯类、酮类和含氮类化合物数量增加。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变量重要性因子(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和气味活性值(odour activity value,OAV)鉴定得到吲哚、三甲胺、乙酸和二甲基二硫化物可能是腐生葡萄球菌MF B8接种发酵臭鳜鱼中的关键特征“臭味”物质。研究结果为发酵鱼制品挥发性风味物质形成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生葡萄球菌 臭鳜鱼 挥发性风味物质 gc-ms 化学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个风藤藤茎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
8
作者 周建金 邢建宏 +1 位作者 罗晓锋 康永武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8-214,共7页
以6个种源风藤藤茎为供试材料,使用水蒸气法提取6个种源风藤藤茎挥发油,采用GC-MS鉴定其成分。结果表明:6个种源风藤藤茎的挥发油得率为0.075%~0.266%,其中共鉴定出158种主要挥发性成分,包含萜类、烃类、醇类、酯类、酮类、醛类、杂环... 以6个种源风藤藤茎为供试材料,使用水蒸气法提取6个种源风藤藤茎挥发油,采用GC-MS鉴定其成分。结果表明:6个种源风藤藤茎的挥发油得率为0.075%~0.266%,其中共鉴定出158种主要挥发性成分,包含萜类、烃类、醇类、酯类、酮类、醛类、杂环类、其他,主要化合物为γ-松油烯、1-亚甲基-4-(1-甲基乙烯基)环己烷和蒎烯等;6个种源风藤藤茎挥发油中含有29种主要共有成分,可用于风藤藤茎挥发油的真伪鉴定,相对含量较高的特异性成分未被检出;福建沙县种源为挥发油得率和柠檬烯相对含量优质种源,分别达0.266%和20.46%;6个种源风藤藤茎挥发油相似度为0.785~0.968。风藤藤茎挥发油得率和成分在种源间有显著差异,挥发油主要风味贡献物质是γ-松油烯和柠檬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藤 藤茎 挥发油 成分 种源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舌及GC-MS评价预制手扒羊肉品质及风味特征
9
作者 刘佳琳 恩和哲布 +5 位作者 任璐 黄欢 孙建平 郭计良 白璐 孙文秀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40-347,共8页
手扒羊肉是蒙餐中的招牌菜品,开发一款手扒羊肉预制菜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饮食需求意义重大。该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得到预制手扒羊肉加工工艺,通过理化指标分析其品质特性,并利用电子舌和GC-MS对比分析预制手扒羊肉多种风味特征。结果表明... 手扒羊肉是蒙餐中的招牌菜品,开发一款手扒羊肉预制菜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饮食需求意义重大。该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得到预制手扒羊肉加工工艺,通过理化指标分析其品质特性,并利用电子舌和GC-MS对比分析预制手扒羊肉多种风味特征。结果表明,最佳加工工艺为香辛料添加量5%,煮制时间50 min,食盐添加量3%。优化后手扒羊肉色泽比传统手扒羊肉更为鲜亮。电子舌结合GC-MS可知预制手扒羊肉中具有膻味的4-甲基辛酸、4-甲基壬酸等支链脂肪酸和己醛、壬醛和庚醛等醛类化合物含量显著降低,膻味减轻。月桂烯、石竹烯、D-柠檬烯等烯烃类化合物含量显著增加,为预制手扒羊肉增添了温和清新的草本香气。该研究可为手扒羊肉预制菜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菜 手扒羊肉 电子舌 gc-ms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源地区花椒挥发油GC-MS指纹图谱的构建
10
作者 张艳 何飞 +8 位作者 潘文慧 龚霞 温铿 张月滢 王海峰 李佩洪 吴银明 曾攀 钟珉菡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231,共9页
【目的】为汉源地区花椒的产地鉴定和品质分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汉源县不同乡镇的20个花椒材料作为样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汉源花椒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挥发油成分的分析和鉴定,采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组分的相对... 【目的】为汉源地区花椒的产地鉴定和品质分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汉源县不同乡镇的20个花椒材料作为样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汉源花椒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挥发油成分的分析和鉴定,采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进行分类,再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性评价系统软件构建指纹图谱并计算相似度。【结果】从汉源地区花椒挥发性物质中分离出60多种成分,20份样品的挥发性成分相近且种类差别较小,包括烯烃类、醇类、酯类、烷烃类、苯类、酮类、呋喃类、酸类、醛类等,其中前3类的相对质量分数较高。分类分析结果表明20份花椒样品不存在差异较大的样品,满足建立指纹图谱的条件。通过构建汉源地区花椒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标定出19个共有峰为汉源花椒挥发性物质特征峰,分别为α-蒎烯、桧烯、β-水芹烯、β-蒎烯、β-月桂烯、D-柠檬烯、β-罗勒烯、紫苏烯、芳樟醇、香茅醛、α-松油醇、香芹酮、乙酸芳樟酯、乙酸松油酯、橙花醇乙酸酯、乙酸香叶酯、石竹烯、γ-枫香脂、大根香叶烯D,各样品的图谱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均在0.9以上,表明建立的指纹图谱可靠。【结论】完成了挥发油GC-MS指纹图谱的构建,该指纹图谱可用于汉源地区花椒的产地鉴定、品质评价及种质资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源 花椒 挥发油 gc-ms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GC-MS技术对红酸汤特征香气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莉 董玮 +1 位作者 严红光 袁玮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4-191,共8页
为明确红酸汤的特征香气成分,采用电子鼻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贵州地区5种市售红酸汤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电子鼻结果表明,氮氧化合物、短链烷烃、无机硫化物、醇醚醛酮类化合物、有... 为明确红酸汤的特征香气成分,采用电子鼻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贵州地区5种市售红酸汤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电子鼻结果表明,氮氧化合物、短链烷烃、无机硫化物、醇醚醛酮类化合物、有机硫化物为5种红酸汤的主要香气成分。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5种红酸汤的特征香气成分可归为3类(W样品、H和G样品、Y和L样品)。运用GC-MS检测到5种红酸汤中含有醇类、酯类、酸类、烷烃类、酚类、醛类、酮类、醚类、烯烃类和其他类共157种挥发性香气成分。经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的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分析,共筛选出乙醇、乙酸、十六酸乙酯、苯乙醇、1-丙醇、乙酸乙酯等25个VIP值>1的红酸汤关键特征香气物质。综上,利用两种检测技术进行协同分析,可获得较全面的红酸汤特征香气物质,研究结果可为改进红酸汤的风味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酸汤 香气物质 电子鼻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MS的4种木兰属植物花蕾挥发油成分分析
12
作者 王军峰 吴伟建 +2 位作者 刘西 汤紫依 蒋明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969-972,共4页
以二乔木兰、天目木兰、望春木兰与玉兰的干燥花蕾为材料,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它们的成分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种木兰属植物干燥花蕾挥发油中共有140种物质,二乔木兰最多,为86种... 以二乔木兰、天目木兰、望春木兰与玉兰的干燥花蕾为材料,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它们的成分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种木兰属植物干燥花蕾挥发油中共有140种物质,二乔木兰最多,为86种,天目木兰最少,仅63种。萜烯类物质最多,在二乔木兰、天目木兰、望春木兰和玉兰花蕾中的数量分别为48、33、42和40种。27种物质为4种木兰属植物所共有,其中醇类化合物有桉叶油醇、β-萜品醇和δ-松油醇等,萜烯类有β-侧柏烯、莰烯和月桂烯等。本研究为后续进行木兰属植物药用成分的开发和利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属 花蕾 挥发成分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法测定2种青蒿精油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对比分析研究
13
作者 孙畅 陈茜 +4 位作者 刘浩宇 郝宝成 刘建枝 郭建钊 王保海 《西藏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34-41,共8页
用GC-MS法对2种青蒿精油的化学成分进行测定。从禹州工艺青蒿油中共检测出27种成分,从禹州栽培青蒿精油中共检测出80种成分。检测得到主体呈香成分莰烯、蒎烯、桉叶油醇、樟脑、胡椒酮,乙基香兰素等。同时,也检测到青蒿酸、脱氧青蒿素... 用GC-MS法对2种青蒿精油的化学成分进行测定。从禹州工艺青蒿油中共检测出27种成分,从禹州栽培青蒿精油中共检测出80种成分。检测得到主体呈香成分莰烯、蒎烯、桉叶油醇、樟脑、胡椒酮,乙基香兰素等。同时,也检测到青蒿酸、脱氧青蒿素等青蒿的主要化学成分。通过体外抑菌活性评价试验,发现两种精油产品对沙门氏菌、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都有一定的体外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ms 青蒿精油 化学成分 主体呈香成分 抑菌活性 产品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鉴别再生PET
14
作者 王奕 林勤保 +1 位作者 谢琰灵 张明月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7-644,共8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原生和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中的挥发性物质,并基于多种化学计量学方法比较原生和再生PET之间的差异,进而建立一种可根据特征物质及其含量判断原生和再生PET的鉴别模型。收集了不同塑料化...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原生和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中的挥发性物质,并基于多种化学计量学方法比较原生和再生PET之间的差异,进而建立一种可根据特征物质及其含量判断原生和再生PET的鉴别模型。收集了不同塑料化工公司提供的26种再生PET粒子样品与48种原生PET粒子样品,采用二氯甲烷作为提取溶剂,在50℃、1000 W超声条件下提取1 h。使用GC-MS从提取溶液中检出21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主要为酚类和脂类物质,来源复杂。随后,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线性判别分析(LDA)、人工神经网络(ANN)、决策树(DT)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原生和再生PET予以分析鉴定并比较不同模型的准确率。结果表明,GC-MS结合ANN模型和DT模型对再生PET的判别准确率达96%以上,适用于原生和再生PET的有效鉴别。所建模型可为再生PET在市场中的应用与监管提供技术借鉴,从而有利于行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塑料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化学计量学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MS对不同加工处理杨梅汁风味品质研究
15
作者 高恒锦 金国强 +3 位作者 王旭婷 张腾辉 陈昊东 韩冷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75,共6页
为探究不同加工处理对杨梅果汁风味特性的影响,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以及香气活力值(OAV)分析,比较分析热杀菌、超高压杀菌(HPP)及鲜榨杨梅汁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组分及含量。结果表明,3个加工处理杨梅汁中共... 为探究不同加工处理对杨梅果汁风味特性的影响,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以及香气活力值(OAV)分析,比较分析热杀菌、超高压杀菌(HPP)及鲜榨杨梅汁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组分及含量。结果表明,3个加工处理杨梅汁中共鉴定出挥发性风味组分49种,不同处理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从高到低依次为超高压杀菌>鲜榨=热杀菌处理。β-石竹烯是杨梅汁中含量最高的挥发性组分,β-石竹烯、E-β-罗勒烯、E-2-壬烯醛和芳樟醇是杨梅汁中较重要的特征风味组分(OAV>50)。不同加工方法杨梅汁表现不同风味特性,可为开发高品质杨梅汁产品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汁 挥发性组分 风味物质 气相色谱—质谱(gc-ms) 超高压杀菌 香气活力值(OA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结合GC-MS/MS检测大米中六六六和滴滴涕残留量的方法建立
16
作者 彭星星 高海军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5-172,共8页
【目的】建立一种QuEChERS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MS)的检测方法,用于检测大米中六六六和滴滴涕的残留量。【方法】大米样品加水混匀,经乙腈醋酸溶液提取、PSA和C18固相萃取净化、氮吹浓缩定容后,使用GC-MS/MS测定,内标法定量。... 【目的】建立一种QuEChERS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MS)的检测方法,用于检测大米中六六六和滴滴涕的残留量。【方法】大米样品加水混匀,经乙腈醋酸溶液提取、PSA和C18固相萃取净化、氮吹浓缩定容后,使用GC-MS/MS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4种六六六和4种滴滴涕在质量浓度为6.25~100.00 ng/mL时线性关系较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检出限为0.0002~0.0005 mg/kg,定量限为0.0005~0.0020 mg/kg;基质加标回收率为92.27%~98.7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44%~1.88%;质控样品测试值均在真值范围内,考核样品的比对结果均为满意。【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和准确性好,适用于大米中六六六和滴滴涕残留量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六六 滴滴涕 QUECHERS gc-ms/MS 大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 MS及GC-MS技术分析脑血栓专利方全成分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畅 吴惠勤 +7 位作者 祁江博 梁红玲 刘之华 黄华强 杨素明 周熙 黄芳 罗辉泰 《质谱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9,共14页
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法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析脑血栓专利方的化学成分。对于非挥发性成分,采用Waters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以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 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法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析脑血栓专利方的化学成分。对于非挥发性成分,采用Waters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以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采集数据;对于挥发性成分,采用DB-5MS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在程序升温下分离,EI离子源电离,质量扫描范围m/z 50~550。根据精确质荷比、二级质谱信息、NIST标准谱库检索及相关文献鉴定脑血栓专利方成分,并对化合物进行来源归属。结果表明,在脑血栓专利方中共鉴定出61种非挥发性成分以及29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包括14种黄酮类、13种萜类、9种苷类、5种有机酸类、17种烃类、3种醇类、1种醛类、1种酯类、3种酚类、2种萜烯类以及12种其他类型的化合物。本研究可为揭示脑血栓专利方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栓专利方 化学成分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 气相色谱-质谱(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GC-MS/MS法监测地表水中7种有机溶剂
18
作者 姚洋 杨燕 +2 位作者 张庆鹏 张胜平 刘晓芳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4-1018,共5页
建立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联合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GC-MS/MS)测定地表水中硝基苯、苯胺、甲基叔丁基醚、溴甲烷、溴乙烷、联苯和1,1,1-三氯乙烷7种常见溶剂残留检测方法的检测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选择聚丙烯酸酯涂层纤维地... 建立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联合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GC-MS/MS)测定地表水中硝基苯、苯胺、甲基叔丁基醚、溴甲烷、溴乙烷、联苯和1,1,1-三氯乙烷7种常见溶剂残留检测方法的检测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选择聚丙烯酸酯涂层纤维地表水样进行提取。提取液进样色谱质谱系统,外标法定量。硝基苯、苯胺、甲基叔丁基醚、溴甲烷、溴乙烷、联苯和1,1,1-三氯乙烷7种溶剂在质量浓度0.005~0.5μg·mL^(-1)范围内与相应的定量离子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检出限如下:硝基苯:0.00342μg·mL^(-1)、苯胺:0.00435μg·mL^(-1)、甲基叔丁基醚:0.00452μg·mL^(-1)、溴甲烷:0.00476μg·mL^(-1)、溴乙烷:0.00453μg·mL^(-1)、联苯:0.00456μg·mL^(-1)、1,1,1-三氯乙烷:0.00480μg·mL^(-1)。样品在不同水平浓度点的回收率在90.5%~110.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78%~4.58%之间(n=6)。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定性定量准确,适用于地表水中硝基苯等7种有机溶剂残留的监测,为保护地表水环境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gc-ms/MS 地表水 溶剂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C-QuEChERS-GC-MS/MS法测定胡椒油树脂、胡椒精油中4种农药残留及其膳食风险评估
19
作者 钱建瑞 张玉芬 +3 位作者 李晓伟 武亚明 张晓芳 吴迪 《质谱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241,I0005,共10页
本研究建立了胡椒油树脂、胡椒精油中甲霜灵、毒死蜱、氯菊酯、氯氰菊酯4种农药残留的凝胶渗透色谱-QuEChERS-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PC-QuEChERS-GC-MS/MS)检测方法。采用乙酸乙酯-环己烷溶液(1:1,V/V)提取,使用凝胶色谱仪结合石墨化碳黑... 本研究建立了胡椒油树脂、胡椒精油中甲霜灵、毒死蜱、氯菊酯、氯氰菊酯4种农药残留的凝胶渗透色谱-QuEChERS-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PC-QuEChERS-GC-MS/MS)检测方法。采用乙酸乙酯-环己烷溶液(1:1,V/V)提取,使用凝胶色谱仪结合石墨化碳黑吸附剂(GCB)、N-丙基乙二胺固相吸附剂(PSA)进行净化,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内标法定量分析。在优化的条件下,4种农药在3~100μg/L浓度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方法检出限为0.04~0.10 mg/kg,3个不同加标水平下的回收率均在73%~12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20%。收集市场上的胡椒、胡椒精油、胡椒油树脂各20批次,采用本方法检测样品中甲霜灵、毒死蜱、氯菊酯、氯氰菊酯的最高残留量分别为1.236、0.954、2.087、1.174 mg/kg。基于实际样品中农药残留中位值,评估了胡椒、胡椒精油、胡椒油树脂中4种农药的慢性膳食摄入风险,结果远小于100%,表明其中的农药残留慢性摄入风险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椒油树脂 胡椒精油 农药残留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 慢性膳食摄入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MS技术检测不同工艺福建水仙茶香气成分及其形成机理
20
作者 吴伟华 刘龙钦 《福建茶叶》 2025年第8期16-18,共3页
为了探究不同加工工艺对福建水仙茶香气成分的影响,本研究以福建水仙茶树1芽2叶标准春梢鲜叶原料,按照传统加工工艺分别制作成水仙白茶、水仙绿茶、水仙红茶及水仙乌龙茶(闽北),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香气成分进行定性... 为了探究不同加工工艺对福建水仙茶香气成分的影响,本研究以福建水仙茶树1芽2叶标准春梢鲜叶原料,按照传统加工工艺分别制作成水仙白茶、水仙绿茶、水仙红茶及水仙乌龙茶(闽北),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香气成分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各加工工艺显著影响茶叶的香气成分种类和含量,且不同茶类呈现出独特的香气特征。水仙绿茶以高比例的醇类(40.47%)和醛类(25.81%)为主,水仙红茶则以酯类(40.56%)和酮类(15.77%)为主,水仙乌龙茶以酯类(30.89%)和醇类(20.42%)占优势。不同香气成分的显著性分析(P<0.05)进一步揭示了加工工艺对香气生成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为福建水仙茶品质优化与产品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水仙茶 加工工艺 香气成分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