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C×GC-TOFMS和化学计量学的典型浓香型白酒鉴别分析
1
作者 叶方平 沈小梅 +2 位作者 梁臣臣 汤有宏 刘国英 《酿酒》 CAS 2024年第6期40-45,共6页
为了研究典型浓香型白酒的差异性,利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GC×GC-TOFMS)、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检测器(GC-FID)结合定性定量技术手段研究了不同地域和品牌的浓香型白酒的挥发性风味组分。基于挥发性风味组分和色谱骨... 为了研究典型浓香型白酒的差异性,利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GC×GC-TOFMS)、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检测器(GC-FID)结合定性定量技术手段研究了不同地域和品牌的浓香型白酒的挥发性风味组分。基于挥发性风味组分和色谱骨架成分,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不同产地的浓香型白酒进行区分鉴别,且预测能力指数Q2Y值均大于0.5,具备较好的预测能力。基于挥发性风味组分筛选出庚酸乙酯、4-壬醇、水杨酸甲酯、3,5-二甲基-4-辛酮、4-壬酮、乙醛乙基己基缩醛等49个VIP值大于1.5的潜在差异性化合物用以鉴别不同地域的浓香型白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 产地鉴别 风味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用于烟叶中酸性成分的分离与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李海锋 路鑫 +8 位作者 鹿洪亮 马晨菲 朱书奎 孔宏伟 赵明月 谢剑平 叶耀睿 牛森 许国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12-617,共6页
建立了烟叶中酸性化合物(挥发性、半挥发性羧酸类和酚类)组成研究的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分析方法,并用此方法对香料烟中的酸性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用同时蒸馏萃取样品的前处理方法,采用TOFMS谱图库检索结合全... 建立了烟叶中酸性化合物(挥发性、半挥发性羧酸类和酚类)组成研究的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分析方法,并用此方法对香料烟中的酸性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用同时蒸馏萃取样品的前处理方法,采用TOFMS谱图库检索结合全二维特有的包含结构信息的二维谱图,通过族分离和结构谱图,鉴定出了香料烟中143种挥发性及半挥发性酸性组分,包括10种酸酐和呋喃二酮,43种有机酸和90种酚类化合物.同时对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在二维气相色谱上的分布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的高分辨率非常适合于烟叶这类复杂体系的分离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酸性化合物 全二维气相色谱(gc×gc) 飞行时间质谱(tof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BSE和全二维气质联用(GC×GC-TOFMS)新技术解析白酒香味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徐占成 陈勇 王双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0-51,55,共3页
将搅拌吸附萃取(SBSE)和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GC×GC/TOFMS)联合应用,对中国传统名优白酒中的香味成分展开了全面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法可从不同名优白酒中分离分析出上千种微量成分,远远多于其他分析技术。
关键词 gc×gc/tofms分析技术 SBSE技术 白酒 微量香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烟主流烟气粒相物中中性化学成分的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谱图特征识别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菁 谢雯燕 +4 位作者 陈磊 吴达 刘百战 杨新 顾文博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5-260,共6页
建立了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 MS)分析卷烟主流烟气中中性化学成分的方法。以较长的弱极性柱HP-5MS(50 m×0.2 mm i.d.×0.33μm)作为第一维柱,较短的薄液膜中等极性柱DB-17MS(1.7 m×0.1 mm i.d.... 建立了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 MS)分析卷烟主流烟气中中性化学成分的方法。以较长的弱极性柱HP-5MS(50 m×0.2 mm i.d.×0.33μm)作为第一维柱,较短的薄液膜中等极性柱DB-17MS(1.7 m×0.1 mm i.d.×0.1μm)作为第二维柱,对优质烟叶单料卷烟烟气的中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经过人工纠错等分析初步鉴定出匹配度大于700的1 464种成分,重点讨论了中性香味羰基化合物全二维点阵的谱图特征,为烟气和复杂体系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二维气相色谱(gc×gc) 飞行时间质谱(tofms) 中性化学成分 烟气粒相物 谱图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GC×GC-TOFMS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检测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中吡嗪类物质 被引量:4
5
作者 周庆伍 汤有宏 +3 位作者 徐祥浩 刘国英 高江婧 姜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7-160,共4页
应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同时检测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中吡嗪类物质。结果表明: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相对标准偏差在4.2%-10.9%之间,加标回收率在84%-116%之间,满足发酵液... 应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同时检测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中吡嗪类物质。结果表明: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相对标准偏差在4.2%-10.9%之间,加标回收率在84%-116%之间,满足发酵液样品中吡嗪类物质定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顶空固相微萃取 枯草芽孢杆菌 发酵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方法提取香蜂花叶挥发性成分的GC-TOFMS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劲芸 魏杰 +2 位作者 黄静 高则睿 徐世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5期2621-2623,共3页
[目的]分析研究香蜂花叶挥发性成分含量,探讨不同提取方法提取香蜂花叶中的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GC-TOFMS仪分析测定,由同时蒸馏萃取法和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分别提取的香蜂花叶挥发油,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个组分相对含量。[结果... [目的]分析研究香蜂花叶挥发性成分含量,探讨不同提取方法提取香蜂花叶中的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GC-TOFMS仪分析测定,由同时蒸馏萃取法和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分别提取的香蜂花叶挥发油,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个组分相对含量。[结果]从同时蒸馏萃取物中分离出93种成分,鉴定出41种成分,占化合物检出总量的89.79%;其中含有的最主要成分为香叶醛(24.54%);从超声波辅助提取物中分离出67种成分,鉴定出31种成分,占化合物检出总量的92.26%;其中含有的最主要成分为棕榈酸(30.80%)。[结论]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的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相对含量存在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蜂花(Melissa OFFICINALIS L.) 同时蒸馏萃取 超声波辅助提取 gc-tof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TOFMS外标法测定烟丝中烟碱含量 被引量:3
7
作者 陈玉 陆舍铭 +2 位作者 朱丽 孟昭宇 丁中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0期14986-14987,15074,共3页
[目的]探讨GC-TOFMS外标法测定烟丝中烟碱含量的优选条件,建立一种快速测定烟碱的方法。[方法]采用GC-TOFMS外标法测定烟丝中烟碱含量,分别对萃取溶剂、萃取方式、时间进行优化。[结果]GC-TOFMS外标法测定烟丝中烟碱的最优溶剂是45 ml乙... [目的]探讨GC-TOFMS外标法测定烟丝中烟碱含量的优选条件,建立一种快速测定烟碱的方法。[方法]采用GC-TOFMS外标法测定烟丝中烟碱含量,分别对萃取溶剂、萃取方式、时间进行优化。[结果]GC-TOFMS外标法测定烟丝中烟碱的最优溶剂是45 ml乙醇+5 ml 0.1%乙酸水溶液,振荡萃取,时间45 min。烟碱含量与峰面积比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r=0.996 6,烟碱的RSD为1.17%~1.54%(n=6),平均回收率为98.59%~101.03%。[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运用该方法能快速测定烟丝中的烟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丝 烟碱 外标法 gc-tof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HS-GC-MS技术的当归及其混伪品气味差异分析
8
作者 赵元钰 杨瑞琦 +4 位作者 朱克曜 朱新甜 王语诗 邹慧琴 闫永红 《中国现代中药》 2025年第3期451-459,共9页
目的:基于电子鼻和顶空-气相色谱-质谱(HS-GC-MS)技术,探究当归及其3种混伪品的气味差异和物质基础。方法:以当归、东当归、欧当归及独活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鼻和HS-GC-MS技术分别从气味和具体挥发性成分2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化学计量... 目的:基于电子鼻和顶空-气相色谱-质谱(HS-GC-MS)技术,探究当归及其3种混伪品的气味差异和物质基础。方法:以当归、东当归、欧当归及独活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鼻和HS-GC-MS技术分别从气味和具体挥发性成分2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化学计量学方法筛选品种间的差异性成分,通过相关性分析探寻传感器响应值与差异性成分间的相关性规律。结果:当归及其混伪品间气味、挥发性成分种类及含量差异明显。电子鼻的检测结果经主成分分析后能较好地区分当归及其混伪品;采用HS-GC-MS技术共鉴别出烯烃类、酯类、芳香类、醛类等58个成分,且不同品种样品间化合物相对质量分数差异明显。以变量重要性投影值>1为标准筛选出的23个差异性挥发性成分与电子鼻传感器进行Pe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差异性气味产生的物质基础主要为p-伞花烃、庚醛、糠醛、莰烯、水芹烯等。结论:电子鼻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区分当归及其混伪品,结合HS-GC-MS技术揭示当归及其混伪品的气味特征及差异,可为当归的真伪鉴别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混伪品 电子鼻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技术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GC-GC-TOFMS检测油脂中游离甾醇及精炼废弃油脂的判别 被引量:6
9
作者 徐宝成 张良晓 +3 位作者 王华 杨青青 罗登林 李培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8-193,共6页
研究开发一种基于固相萃取的植物油中游离甾醇的快速分离及多维气相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方法。与普通一维气相色谱相比,14种游离甾醇及β-香树脂醇的三甲基硅烷化衍生物在多维气相色谱上得到了更好地分离,并且检测灵敏度更高。方... 研究开发一种基于固相萃取的植物油中游离甾醇的快速分离及多维气相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方法。与普通一维气相色谱相比,14种游离甾醇及β-香树脂醇的三甲基硅烷化衍生物在多维气相色谱上得到了更好地分离,并且检测灵敏度更高。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胆固醇、菜籽甾醇、芸薹甾醇和β-谷甾醇的检出限分别为0.03、0.04、0.04 mg/100 g油和0.05 mg/100 g油,定量限分别为0.06、0.08、0.08 mg/100 g油和0.08 mg/100 g油,在不同添加水平条件下的加标回收率皆高于93%,相对标准偏差在1.4%~10.0%之间。同时,利用本方法对6种商品植物油及25份精炼废弃油脂中的游离甾醇进行检测,并分析其在植物油和废弃油脂中的分布模式,提出了以判别指数对废弃油脂进行鉴别的方法,结果显示25份精炼废弃油脂被完全正确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固相萃取 游离甾醇 精炼废弃油脂 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GC-TOFMS法在织物多氯联苯筛查中的应用
10
作者 方科益 沈燕 +1 位作者 顾佳丽 钟莺莺 《针织工业》 2017年第10期62-65,共4页
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建立了纺织品中多氯联苯类物质(PCBs)的定性筛查方法,并考察定量方法性能。采用正己烷作为提取剂,超声波提取,浓硫酸磺化法净化,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进行检测,并与一维气... 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建立了纺织品中多氯联苯类物质(PCBs)的定性筛查方法,并考察定量方法性能。采用正己烷作为提取剂,超声波提取,浓硫酸磺化法净化,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进行检测,并与一维气相体系比较。结果表明,定量方法考察显示,其定量限为100μg/kg,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0 0,三水平方法回收率为77.5%~89.3%,相对标准偏差在5.7%~1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品 多氯联苯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 定性筛查 回收率 相对标准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感官技术、HPLC、HS-SPME-GC-MS的西芎质量研究
11
作者 张佳玲 陈奕旸 +3 位作者 刘娟娟 王良才 马晓辉 晋玲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5年第2期129-136,共8页
目的基于智能感官技术、HPLC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相结合系统评价西芎的质量。方法利用色差仪测定10批西芎样品的色度值,并进行聚类分析;利用电子鼻测定西芎的气味,并进行负荷加载分析(Loadings)和主成分分析(PCA);... 目的基于智能感官技术、HPLC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相结合系统评价西芎的质量。方法利用色差仪测定10批西芎样品的色度值,并进行聚类分析;利用电子鼻测定西芎的气味,并进行负荷加载分析(Loadings)和主成分分析(PCA);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川芎项下方法测定水分、灰分和浸出物;采用HPLC测定阿魏酸、绿原酸和川芎嗪含量;通过HS-SPME-GC-MS分析挥发性成分;通过色度值-气味-有效成分相关性分析,评价西芎的质量。结果10批西芎样品总色度值范围为31.2101±1.1937~43.9763±0.7214,当欧氏距离为10时,10批西芎可聚为四类;Loadings和PCA表明传感器W2S、W5S、W2W、W1W、W1S对西芎样品的贡献率较高,第一、二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62.6%、22.4%;10批西芎的水分、灰分和浸出物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HPLC测定结果表明,10批西芎的阿魏酸含量均大于0.1926%,川芎嗪含量为0.0012%~0.0061%,绿原酸含量均大于0.0164%;HS-SPME-GC-MS共鉴定出西芎样品52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烯烃类化合物种类丰富,苯酞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色度值ΔL^(*)、Δb^(*)和ΔE与阿魏酸和洋川芎内酯A含量的相关性较高。结论本研究明确了西芎的内在质量,可为西芎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芎 智能感官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法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SE-TDU/GC-TOFMS法分析香荚兰提取物中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杨斌 王德懿 +6 位作者 袁国勇 朱瑞芝 杨旭 詹春贵 童俊 宋建红 王凯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7-144,共8页
采用搅拌棒吸附萃取(SBSE)和热脱附系统(TDU)并结合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TOFMS)联用技术分析三种不同产地香荚兰提取物中挥发性成分的方法。通过质谱库检索,保留指数比对,共检测出87个化合物,共有成分主要包括香兰素、愈创木酚、苯... 采用搅拌棒吸附萃取(SBSE)和热脱附系统(TDU)并结合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TOFMS)联用技术分析三种不同产地香荚兰提取物中挥发性成分的方法。通过质谱库检索,保留指数比对,共检测出87个化合物,共有成分主要包括香兰素、愈创木酚、苯甲酸苄酯、(E)-肉桂酸乙酯、(E)-肉桂酸甲酯、乙酸龙脑酯、乙酸桃金娘烯酯、壬酸乙酯、3-甲基-2-(5H)-呋喃酮、乙酸、1,2-丙二醇。该研究适用于难溶于有机溶剂而易溶于水的香原料产品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荚兰提取物 挥发性成分 搅拌棒吸附萃取-热脱附 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 保留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GC×GC-TOFMS鉴定包包曲中的游离香气成分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佳 赵东 +4 位作者 何张兰 张建敏 刘志鹏 杨康卓 乔宗伟 《酿酒科技》 2021年第11期17-24,30,共9页
包包曲是五粮液酿造独具特色的糖化发酵剂,了解包包曲对五粮液酿造中风味的贡献度对提高酒质具有重要实际意义。本研究采用清蒸法获得了五粮液生产用包包曲粉中的游离香气成分,进一步利用固相萃取法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 包包曲是五粮液酿造独具特色的糖化发酵剂,了解包包曲对五粮液酿造中风味的贡献度对提高酒质具有重要实际意义。本研究采用清蒸法获得了五粮液生产用包包曲粉中的游离香气成分,进一步利用固相萃取法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系统研究了包包曲中的游离香气成分。结果表明,共鉴定出209种游离香气成分,包括34种醇类,30种芳香类,26种酮类,22种酯类,22种醛类,21种吡嗪类,21种呋喃类,7种硫化物,6种酸类,以及20种其他类成分,其中68种游离挥发性香气成分为首次在包包曲中检出,并且大多数挥发性香气成分对白酒的香气具有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包曲 gc×gc-tofms 鉴定 游离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包曲风味萃取方式的对比及GC×GC-TOFMS在其风味化合物鉴定中的应用
14
作者 陈荻 杨康卓 +2 位作者 刘志鹏 赵东 郑佳 《酿酒科技》 2023年第6期71-76,共6页
包包曲是五粮液酿造独具特色的糖化发酵剂,分析包包曲中的风味成分对生产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液液萃取(LLE)、溶剂辅助风味蒸发(SAFE)、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等方法对包包曲中的风味成分进行萃取,并进一步利用全二维气相色... 包包曲是五粮液酿造独具特色的糖化发酵剂,分析包包曲中的风味成分对生产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液液萃取(LLE)、溶剂辅助风味蒸发(SAFE)、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等方法对包包曲中的风味成分进行萃取,并进一步利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对化合物进行分析,以建立最有效的包包曲风味分析方法。结果表明,LLE法共提取化合物316种,在总峰面积、化合物数量及低含量化合物的检出方面具有优势;干法HS-SPME萃取效果优于湿法HS-SPME,两者对醛类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半定量结果显示,包包曲中数量最多、含量最高的是醇类,2,3-丁二醇、苯乙醇、丙二醇、醋酸、己酸、丁内酯等化合物在包包曲中相对含量较高。本研究可为包包曲乃至酒曲的风味研究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包曲 gc×gc-tofms 萃取 风味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槐花净油的GC-MS分析及在烟草中的作用评价 被引量:8
15
作者 周富臣 王月侠 +1 位作者 李炎强 郭学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3010-13011,共2页
[目的]提取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花净油,分析其化学成分,并对其在烟草中的作用进行评价。[方法]用无水乙醇从刺槐花浸膏中提取刺槐花净油,用GC-MS技术对刺槐花净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用S.H参比烟加香试验对其卷烟加香作用... [目的]提取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花净油,分析其化学成分,并对其在烟草中的作用进行评价。[方法]用无水乙醇从刺槐花浸膏中提取刺槐花净油,用GC-MS技术对刺槐花净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用S.H参比烟加香试验对其卷烟加香作用进行评价。[结果]刺槐花净油的得率约为65.88%。从刺槐花净油中共鉴定出了9种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成分。刺槐花净油在掩盖杂气方面有明显作用。[结论]该研究可为中式卷烟加香开发新型的天然香原料,并为合理开发利用丰富的刺槐花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花 净油 香味成分 gc-MS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闪蒸品丽珠干红葡萄酒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柴菊华 崔彦志 +3 位作者 刘维维 杨晓宽 王莉 张学峰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9-52,共4页
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闪蒸和传统品丽珠干红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闪蒸干红酒鉴定出30种香气成分,包括16种酯、6种醇、3种萜烯类、4种酸和1种酮,传统干红酒鉴定出26种香气成分,包括14种酯、4种醇、4种萜烯类、2种酮... 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闪蒸和传统品丽珠干红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闪蒸干红酒鉴定出30种香气成分,包括16种酯、6种醇、3种萜烯类、4种酸和1种酮,传统干红酒鉴定出26种香气成分,包括14种酯、4种醇、4种萜烯类、2种酮、1种酸和1种醚。与传统品丽珠干红酒相比,闪蒸品丽珠干红酒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提高29.43%,醇类化合物相对含量降低20.99%,葡萄酒香气更加浓郁、复杂、深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蒸工艺 传统工艺 品丽珠 干红葡萄酒 香气成分 gc/M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蓼挥发油的提取及其GC/MS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莉宇 李强 苍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9期72-73,81,共3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提取辣蓼挥发油,对蒸馏时间、萃取溶剂、叶片碎度进行三因子三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蒸馏时间为150 min,最佳萃取溶剂为乙醚,最佳叶片碎度为完全剪碎。将得到的挥发油进行GC/MS分析,水蒸气蒸馏所得挥发油各化学成分... 采用水蒸气蒸馏提取辣蓼挥发油,对蒸馏时间、萃取溶剂、叶片碎度进行三因子三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蒸馏时间为150 min,最佳萃取溶剂为乙醚,最佳叶片碎度为完全剪碎。将得到的挥发油进行GC/MS分析,水蒸气蒸馏所得挥发油各化学成分含量分别为:烯(7.19%)、酮(40.79%)、酸(2.56%)、醇(9.87%)、醛(2.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蓼挥发油 提取工艺 gc/MS分析 杀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山柑籽油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芳 张锐利 +1 位作者 白红进 蒲云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7158-7159,共2页
[目的]为了研究刺山柑(Capparis spinosa L.)籽油的脂肪酸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刺山柑籽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确定了刺山柑籽油中6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73.10%,必需脂肪酸含量占56.01%。... [目的]为了研究刺山柑(Capparis spinosa L.)籽油的脂肪酸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刺山柑籽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确定了刺山柑籽油中6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73.10%,必需脂肪酸含量占56.01%。[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刺山柑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山柑 籽油 脂肪酸 gc-MS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O吸闻技术应用于饮品异常风味筛查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丽华 孙志伟 王晓宁 《饮料工业》 2019年第4期6-12,共7页
GC-O吸闻技术是将气相色谱(GC)与嗅闻仪相结合对样品中挥发性组分进行分析的一项技术,能从复杂混合物中筛选出具有活性气味组分的有效方法,该技术是将仪器和人的感官分析相结合来研究样品特征气味组分的强度贡献值。本研究利用GC-O吸闻... GC-O吸闻技术是将气相色谱(GC)与嗅闻仪相结合对样品中挥发性组分进行分析的一项技术,能从复杂混合物中筛选出具有活性气味组分的有效方法,该技术是将仪器和人的感官分析相结合来研究样品特征气味组分的强度贡献值。本研究利用GC-O吸闻技术,对比分析植物蛋白饮品的包装材质含有的15种添加剂对饮品风味的异常干扰,并筛查定性出饮品中受材质影响的异常气味组分。结果表明:乙酸丙酯、乙酸丁酯等四种强气味组分对饮品的风味干扰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O吸闻技术 气味活性组分 包装材质 异常风味 强度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Y-GC/MS法对麦秆闪速裂解产物的成分分析
20
作者 黄强 薛勇 +1 位作者 武海英 欧佳 《能源工程》 2008年第5期28-31,共4页
应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分析技术,分析了麦秆在900℃时闪速裂解产物的主要组分及其相对含量。分离并确认出分子量在40-650范围的39种化合物,主要是烃类含氧有机化合物(包括酚、醛、酮、酯、醇、酐、酸类)和少数高分子... 应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分析技术,分析了麦秆在900℃时闪速裂解产物的主要组分及其相对含量。分离并确认出分子量在40-650范围的39种化合物,主要是烃类含氧有机化合物(包括酚、醛、酮、酯、醇、酐、酸类)和少数高分子烷烃。闪速加热奈件下,在总离子流图(TIC)上各特征裂解产物的出峰时间明显提前,为生物质固体废物资源化处理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秆 闪速裂解 气质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