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息肉合并慢性胃炎患者术后使用金胃泰胶囊治疗的效果分析
1
作者 滕林华 张伟伟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2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胃息肉合并慢性胃炎患者术后使用金胃泰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3年8月于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胃息肉合并慢性胃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术... 目的:探讨胃息肉合并慢性胃炎患者术后使用金胃泰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3年8月于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胃息肉合并慢性胃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服用雷贝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金胃泰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胃脘疼痛、纳差少食、恶心呕吐、疲乏无力积分及胃黏膜病理评分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G-17、PGⅡ水平下降,PGⅠ水平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G-17、PGⅡ水平更低,PGⅠ水平更高(P<0.05)。结论:胃息肉合并慢性胃炎患者术后使用金胃泰胶囊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促进胃黏膜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胃泰胶囊 中医证候积分 血清胃泌素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GAS、ET、IL-1β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2
作者 荣爱梅 张超 +1 位作者 郭慧敏 吴慧丽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4期680-683,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血清胃泌素(GAS)、内皮素(ET)、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02例CAG患者为CAG组,并纳入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患者98...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血清胃泌素(GAS)、内皮素(ET)、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02例CAG患者为CAG组,并纳入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患者98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GAS、ET、IL-1β水平。根据胃黏膜组织病理活检结果,将CAG组分为轻度CAG组(31例)、中度CAG组(42例)和重度CAG组(29例),比较各组血清GAS、ET、IL-1β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GAS、ET、IL-1β对CAG患者胃黏膜损伤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CAG组血清ET、IL-1β水平均高于对照组,GAS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胃黏膜损伤分组间血清ET、IL-1β水平比较,轻度CAG组<中度CAG组<重度CAG组,不同胃黏膜损伤分组间血清GAS水平比较,轻度CAG组>中度CAG组>重度CA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AS、ET、IL-1β三者联合ROC曲线下面积(AUC)高于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G患者伴随血清GAS水平降低,血清ET、IL-1β水平升高,而胃黏膜损伤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泌素 内皮素 白细胞介素-1Β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胃泌素释放肽受体靶向PET分子探针应用于肿瘤显像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吴俊 苗增利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8期881-886,共6页
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RPR)是一种属于铃蟾肽受体家族的G蛋白偶联受体,主要分布于整个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与其配体胃泌素释放肽结合发挥生物学作用。近年研究发现,GRPR在许多恶性肿瘤中过度表达并参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如乳腺癌... 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RPR)是一种属于铃蟾肽受体家族的G蛋白偶联受体,主要分布于整个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与其配体胃泌素释放肽结合发挥生物学作用。近年研究发现,GRPR在许多恶性肿瘤中过度表达并参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如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胰腺癌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等。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是一种通过检测放射性标记物质在人体内部的分布和浓度来提供图像的医学成像技术,能够提供更全面、准确的诊断信息。已有研究表明靶向GRPR的PET显像在多种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因此,开发特异性强、亲和性高的GRPR探针对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意义重大。本文针对已报道的新型GRPR靶向PET分子探针的种类及肿瘤显像的应用展开综述,以期为GRPR靶向PET分子探针的研发及临床转化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泌素释放肽受体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 分子探针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蛋白酶原Ⅰ/Ⅱ、胃泌素联合血常规检查对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区义红 麦哲林 +2 位作者 罗尧新 张影霞 任瑞芬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期75-78,共4页
目的 分析胃蛋白酶原Ⅰ/Ⅱ、胃泌素联合血常规检查对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例胃癌患者作为试验一组,50例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试验二组,另选取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三组均接受胃蛋白酶原Ⅰ/Ⅱ、胃泌素、血常规及... 目的 分析胃蛋白酶原Ⅰ/Ⅱ、胃泌素联合血常规检查对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例胃癌患者作为试验一组,50例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试验二组,另选取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三组均接受胃蛋白酶原Ⅰ/Ⅱ、胃泌素、血常规及胃镜检查,将胃镜作为金标准,与胃蛋白酶原Ⅰ/Ⅱ、胃泌素联合血常规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胃蛋白酶原Ⅰ/Ⅱ、胃泌素联合血常规检查对胃癌的诊断效能;对比三组胃蛋白酶原Ⅰ/Ⅱ、胃泌素、血常规检查的结果;对比胃蛋白酶原Ⅰ/Ⅱ、胃泌素联合血常规检查与胃镜检查的费用。结果 试验一组胃蛋白酶原Ⅰ/Ⅱ(6.21±0.64)、血红蛋白(101.43±16.02)g/L低于试验二组的(7.45±0.85)、(122.14±17.56)g/L和对照组的(10.25±1.34)、(145.56±18.95)g/L,胃泌素-17(G-17)(19.21±2.03)pmol/L、白细胞计数(12.04±1.34)×10^(9)/L高于试验二组的(15.14±1.65)pmol/L、(10.01±1.02)×10^(9)/L和对照组的(11.03±1.22)pmol/L、(6.78±0.81)×10^(9)/L(P<0.05);试验二组胃蛋白酶原Ⅰ/Ⅱ、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胃泌素-17、白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胃镜诊断阳性、阴性例数分别为20、50例。胃蛋白酶原Ⅰ/Ⅱ、胃泌素联合血常规检查确诊阳性、阴性例数分别为19、51例,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8.57%、95.00%、100.00%。胃蛋白酶原Ⅰ/Ⅱ、胃泌素联合血常规的检查费用为(358.79±40.28)元,胃镜的检查费用为(750.45±100.69)元;胃蛋白酶原Ⅰ/Ⅱ、胃泌素联合血常规的检查费用明显少于胃镜(t=34.261,P=0.000<0.05)。结论 胃蛋白酶原Ⅰ/Ⅱ、胃泌素联合血常规检查可作为萎缩性胃炎、胃癌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其诊断结果与胃镜检查接近,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蛋白酶原Ⅰ/Ⅱ 胃泌素 血常规 胃镜 萎缩性胃炎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GⅠ、PGⅡ、G-17联合幽门螺杆菌IgG抗体检验在胃癌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孟红兵 黄丽宇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9期70-73,共4页
目的 分析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17)、幽门螺杆菌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联合检验在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76例胃癌患者作为胃癌组,选取同一时间段健康志愿者114例作为对照组。对纳入本研究的所有... 目的 分析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17)、幽门螺杆菌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联合检验在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76例胃癌患者作为胃癌组,选取同一时间段健康志愿者114例作为对照组。对纳入本研究的所有研究对象进行PGⅠ、PGⅡ、G-17、幽门螺杆菌IgG抗体检验。分析比较两组PGⅠ、PGⅡ、G-17水平及幽门螺杆菌IgG抗体阳性率(幽门螺杆菌Ⅰ型、Ⅱ型)。结果 胃癌组患者PGⅠ(61.73±2.47)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6.75±3.46)μg/L,PGⅡ(16.57±0.46)μg/L、G-17(23.66±1.47)pmol/L均高于对照组的(12.89±1.74)μg/L、(11.13±1.74)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幽门螺杆菌抗体Ⅰ型阳性率50.0%高于对照组的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幽门螺杆菌抗体Ⅱ型阳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胃癌患者用PGⅠ、PGⅡ、G-17联合幽门螺杆菌IgG抗体检验有助于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可为胃癌疾病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对胃癌早期防治意义重大,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蛋白酶原Ⅰ 胃蛋白酶原Ⅱ 胃泌素-17 幽门螺杆菌IgG抗体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晕动病临床模型及基于血液指标诊断模型的构建
6
作者 谢奇伟 屠佳丽 +4 位作者 王耀文 章伟敏 史候 王燕 朱华麟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7期435-439,共5页
目的构建晕动病临床模型,为晕动病研究提供相对客观的诊断模型,并为该病的进一步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共纳入受试者60例,依据有无晕动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使用SRM-IV旋转椅建立晕动病临床模型。采集其加速度暴露前、后外周血,检测... 目的构建晕动病临床模型,为晕动病研究提供相对客观的诊断模型,并为该病的进一步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共纳入受试者60例,依据有无晕动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使用SRM-IV旋转椅建立晕动病临床模型。采集其加速度暴露前、后外周血,检测外周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催乳素(prolactin,PRL),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促甲状腺激素(thyrotropin,TRH),胃泌素-17(gastrins-17,G-17),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含量,使用Graybiel量表评价晕动病严重程度。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晕动病症状体征与外周血指标的相关性,建立诊断模型。结果加速度暴露后实验组外周血Graybiel评分、ACH、5-HT、ACTH、GH、PRL含量较暴露前升高,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01)。FSH、LH、TRH、G-17在加速度暴露前、后及两组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多指标联合诊断模型:Graybiel评分=-9.32+0.131×ACTH+0.055×ACH+0.041×5-HT。结论晕动病发作时ACH、5-HT、ACTH、GH、PRL含量升高,多指标联合诊断模型可以为临床上晕动病的客观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动病 垂体激素类 乙酰胆碱 胃泌素类 5-羟色胺 临床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贞芪扶正胶囊和贞芪扶正汤剂在辅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7
作者 杜晓娜 王永伏 张萌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7期91-96,共6页
目的探讨贞芪扶正胶囊和贞芪扶正汤剂在辅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2023年2月收治接受化疗的晚期NSCLC 100例,随机分为胶囊组、汤剂组各50例。胶囊组给予贞芪扶正胶囊,汤剂组给予贞芪扶正汤... 目的探讨贞芪扶正胶囊和贞芪扶正汤剂在辅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2023年2月收治接受化疗的晚期NSCLC 100例,随机分为胶囊组、汤剂组各50例。胶囊组给予贞芪扶正胶囊,汤剂组给予贞芪扶正汤剂。比较2组临床疗效、化疗毒副反应及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体液免疫功能(IgA、IgM、IgG)、生存情况[Karnofsky行为状态评分(KPS)]、癌因性疲乏程度量表(PFS-R)评分。结果2组均无脱落病例。胶囊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22.00%(11/50)、92.00%(46/50)]与汤剂组[26.00%(13/50)、94.00%(47/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SCC、Pro-GRP、CEA、CYFRA21-1、NSE均低于治疗前(P<0.05);2组CD3+、CD4+、CD8+、CD4+/CD8+及IgA、IgM、IgG水平组间、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KP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FS-R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2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贞芪扶正汤和贞芪扶正胶囊应用于晚期NSCLC化疗辅助治疗效果相似,均能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减轻患者癌因性疲乏,抑制肿瘤标志物表达,二者具有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贞芪扶正胶囊 贞芪扶正汤剂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 细胞角蛋白片段19 癌胚抗原 免疫功能 癌症疲乏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与血清PGⅠ、PGⅡ、G-17的相关性
8
作者 武红梅 赵晓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8期78-81,共4页
目的 探讨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与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17)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山西省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行Hp筛查的816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 探讨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与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17)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山西省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行Hp筛查的816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Hp感染情况分观察组(Hp感染,310例)和对照组(Hp未感染,506例)。统计Hp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比较两组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并分析Hp感染者与血清PGⅠ、PGⅡ、G-17的相关性。结果 816例受检者中男426例,女390例。男性阳性感染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体检者Hp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饮酒、经常喝生水、经常在外就餐、经常吃辛辣食物、胃病诊疗史、Hp家族传染史体检人群Hp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饮酒、经常喝生水、经常在外就餐、经常吃辛辣食物、胃病诊疗史、有Hp家族传染史是体检者发生Hp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观察组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检人群Hp感染与血清PGI、PGⅡ、G-17水平呈正相关(r>0,P<0.05)。结论 体检人群Hp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尤其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异常与Hp感染有关,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检人群 幽门螺杆菌感染 危险因素 胃蛋白酶原Ⅱ 胃蛋白酶原Ⅰ 胃泌素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GI,PGII,PGI/PGII,G-17在胃溃疡病情进展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国强 范吕燕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4期572-574,577,共4页
目的探讨胃蛋白酶原I(PG I)、胃蛋白酶原II(PG II)、PG I/PG II、胃泌素(G-17)在胃溃疡病情进展及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胃溃疡患者99例。根据畸田隆夫分期标准,分为活动组(活动期)、愈合组(愈合期)、瘢痕组... 目的探讨胃蛋白酶原I(PG I)、胃蛋白酶原II(PG II)、PG I/PG II、胃泌素(G-17)在胃溃疡病情进展及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胃溃疡患者99例。根据畸田隆夫分期标准,分为活动组(活动期)、愈合组(愈合期)、瘢痕组(瘢痕期)各33例。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进行PG I、PG II、PG I/PG II、G-17表达水平的测定,比较三组治疗前后4项指标差异。结果活动组腹痛、食欲不振、嗳气胃胀、恶心呕吐人数占比、VAS评分、PG II、G-17高于愈合组、瘢痕组(P<0.05);活动组PG I、PG I/PG II低于愈合组、瘢痕组(P<0.05)。PG I、PG I/PG II分别与VAS评分呈负相关(r=-0.631、-0.611);PG II、G-17与VAS评分呈正相关(r=0.724、0.706)(P<0.05)。PG I、PG II、PG I/PG II、G-17联合诊断胃溃疡分期的曲线下面积AUC(0.869)高于单一指标(P<0.05)。治疗4周后,预后良好组VAS评分、PG II值、G-17值低于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PG I、PG I/PG II值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PG I、PG II、PG I/PG II、G-17联合诊断胃溃疡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9高于单一指标(P<0.05)。结论PG I、PG I/PG II在胃溃疡活动期、预后不良中呈低表达,PG II、G-17在胃溃疡活动期、预后不良中呈高表达,对胃溃疡患者进行4项指标检测,能为其病情、预后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胃蛋白酶原 胃泌素 预后 联合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消萎汤联合胶体果胶铋胶囊治疗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兴慧 谢睿 +3 位作者 刘瑶 张靖琨 李璞 冀花 《现代中医药》 2024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观察健脾消萎汤联合胶体果胶铋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对患者胃泌素-17(gastrin 17,G-17)、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前来我院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 目的观察健脾消萎汤联合胶体果胶铋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对患者胃泌素-17(gastrin 17,G-17)、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前来我院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胶体果胶铋胶囊)、治疗组(40例,胶体果胶铋胶囊+健脾消萎汤),均给予基础治疗,评估疗效,测量血清炎性因子及PG、GAS-17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白介素(interleukin,IL)-2、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PGⅠ、G-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G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消萎汤联合胶体果胶秘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改善PG及G-17水平,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整体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健脾消萎汤 胶体果胶秘胶囊 胃泌素-17 胃蛋白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和胃方联合瑞巴派特治疗脾胃虚弱证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11
作者 周文娟 杨智骏 +2 位作者 周泽林 李猛 吴福宁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21期91-95,共5页
目的探讨扶正和胃方联合瑞巴派特治疗脾胃虚弱证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的效果及对复发的影响,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脾胃虚弱证CSG患者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瑞巴派特... 目的探讨扶正和胃方联合瑞巴派特治疗脾胃虚弱证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的效果及对复发的影响,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脾胃虚弱证CSG患者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瑞巴派特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扶正和胃方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生活质量评分、胃功能指标[血清内皮素-1、表皮生长因子(EGF)、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泌素-17]水平变化,观察2组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23%(51/53)]高于对照组[83.02%(4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健康调查简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内皮素-1、EGF水平低于对照组,PGⅠ、胃泌素-17高于对照组(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1.89%(1/53)]低于对照组[13.21%(7/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和胃方联合瑞巴派特治疗脾胃虚弱证CSG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症状和胃肠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和胃方 瑞巴派特 慢性浅表性胃炎 脾胃虚弱证 表皮生长因子 胃蛋白酶原Ⅰ 胃泌素-17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疾病患者胃肠功能、围术期胃泌素族胃肠激素及炎性应激指标的影响
12
作者 木拉提·吐尔逊 克力木·阿不都热依木 张辅江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期40-42,共3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疾病患者胃肠功能、围术期胃泌素族胃肠激素及炎性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3月于巴州人民医院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疾病患者胃肠功能、围术期胃泌素族胃肠激素及炎性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3月于巴州人民医院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前及术后1、3、5 d的胃泌素族胃肠激素及炎性应激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血清胃泌素(GAS)、胆囊收缩素(CCK)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 d,两组GAS、CCK水平先升后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两组IL-6、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 d,两组IL-6、CRP水平先升后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胃泌素族胃肠激素及炎性应激指标不良波动小于开腹手术,胃肠功能恢复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围术期 胃泌素族胃肠激素 炎性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镜下高频电氩气切术与胃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息肉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对比观察
13
作者 李海欣 《内科》 2024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目的对比胃镜下高频电氩气切术与胃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胃息肉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胃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n=45,91枚息肉)和B组(n=45,94枚息肉)。A组行胃镜下高频电氩气切术治疗,B组行EMR术治疗。比... 目的对比胃镜下高频电氩气切术与胃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胃息肉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胃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n=45,91枚息肉)和B组(n=45,94枚息肉)。A组行胃镜下高频电氩气切术治疗,B组行EMR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和术后7d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术前和术后7d的血清学检测指标。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1次息肉切除率均高于B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少/短于B组,术后7 d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B组(均P<0.05)。术后7 d,两组胃蛋白酶原Ⅰ、胃泌素-17水平均高于术前,且A组均高于B组(均P<0.05);两组胃蛋白酶原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EMR术相比,胃镜下高频电氩气切术可更有效地治疗胃息肉,安全性更高,损伤更小,胃黏膜修复更快,术后恢复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息肉 胃镜下高频电氩气切术 胃泌素-17 胃镜下黏膜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联合血清Pro GRP、NSE、CEA、CYFRA21-1在临床早期诊断肺癌中的应用价值
14
作者 姜小志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1期43-45,共3页
目的分析螺旋CT联合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 G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质蛋白2-11(CYFRA21-1)在临床早期诊断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至1月于医院就诊的80例早期肺癌患者,纳入早... 目的分析螺旋CT联合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 G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质蛋白2-11(CYFRA21-1)在临床早期诊断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至1月于医院就诊的80例早期肺癌患者,纳入早期肺癌组,同期80例良性肺部病变患者,纳入良性组。比较两组资料,包括螺旋CT检查结果和多种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螺旋CT联合血清Pro GRP、NSE、CEA、CYFRA21-1在临床早期诊断肺癌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螺旋CT诊断早期肺癌的灵敏度为87.50%(70/80)、特异度为86.25%(69/80)、准确度为86.88%(139/160)、阴性预测值为87.34%(69/79)、阳性预测值为86.42%(70/81);早期肺癌血清Pro GRP、NSE、CEA、CYFA21-1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螺旋CT和血清肿瘤标志物Pro GRP、NSE、CEA、CYFA21-1均与早期肺癌有关(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螺旋CT检查结果和血清Pro GRP、NSE、CEA、CYFA21-1诊断早期肺癌的AUC分别为0.869、0.907、0.820、0.900、0.784,均有一定诊断价值,联合诊断回归模型诊断早期肺癌的AUC为0.989,>0.80,诊断价值高,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75、0.988。结论螺旋CT联合血清Pro GRP、NSE、CEA、CYFRA21-1在临床早期诊断肺癌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螺旋CT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癌胚抗原 细胞角质蛋白2-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泌素在胃炎与胃癌中表达的差异及意义 被引量:20
15
作者 王丽 周丽雅 +2 位作者 李渊 金珠 韩亚京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5期435-438,共4页
目的探讨胃炎与胃癌中,胃体、胃窦组织内胃泌素表达的水平的差异与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09~2010年胃癌手术患者21例,选取同期行胃镜检查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20例作为对照,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内胃泌素的表达,IPP软件测定胃泌素累积光... 目的探讨胃炎与胃癌中,胃体、胃窦组织内胃泌素表达的水平的差异与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09~2010年胃癌手术患者21例,选取同期行胃镜检查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20例作为对照,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内胃泌素的表达,IPP软件测定胃泌素累积光密度。结果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胃泌素累积光密度的对数差异无显著性(P值分别为0.151和0.482)。胃炎组胃泌素累积光密度对数的中位数在胃体为2.58(1.60~4.24),胃窦为4.55(3.27~5.23)(Z=4.166,P=0.000);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比较,胃体处癌为1.46(0.00~4.61),癌旁为3.51(0.00~5.30)(Z=3.089,P=0.002),胃窦处癌为0.00(0.00~4.23),癌旁为4.89(4.26~5.55)(Z=4.916,P=0.000);癌旁组织与胃炎组相应部位比较,胃体处癌旁为3.51(0.00~5.30),胃炎组为2.58(1.60~4.24)(Z=2.397,P=0.017),胃窦处癌旁为4.89(4.26~5.55),胃炎组为4.55(3.27~5.23)(Z=2.193,P=0.028);癌与胃炎组比较,胃体处癌为1.46(0.00~4.61),胃炎组为2.58(1.60~4.24)(Z=2.578,P=0.010),胃窦处癌为0.00(0.00~4.23),胃炎组为4.55(3.27~5.23)(Z=4.828,P=0.000)。结论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胃泌素表达差异无显著性。胃泌素在胃窦处表达高于胃体。无论胃体胃窦,癌旁、胃炎、癌组织中胃泌素表达呈递减趋势。胃泌素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为胃癌发生前的一种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泌素 胃癌 发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林蛙消化道4种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被引量:23
16
作者 李淑兰 赵文阁 +1 位作者 冷超 高欣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6-298,F0003-F0004,共5页
目的:研究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消化道内5-羟色胺(5-HT)、生长抑素(SS)、胃泌素(GAS)和P物质(SP)4种内分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的定位。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果:5-HT细胞在中国林蛙消化道内均有分布,其中以胃贲门部分布密... 目的:研究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消化道内5-羟色胺(5-HT)、生长抑素(SS)、胃泌素(GAS)和P物质(SP)4种内分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的定位。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果:5-HT细胞在中国林蛙消化道内均有分布,其中以胃贲门部分布密度为最高,胃体次之,空肠为最低;SS细胞从食管到回肠可见其分布,直肠部未见,其中胃体分布密度为最高,回肠部最低;GAS细胞只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两个部位检测到;而SP细胞在整个消化道内未见其分布。结论:中国林蛙消化道这4种内分泌细胞的分布有其自身的特点,不仅与哺乳类和爬行类动物不同,而且在两栖类各品种间也表现出了某种程度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 内分泌细胞 S-羟色胺 生长抑素 胃泌素 P物质 中国林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缺氧对急进高原个体胃肠动力激素及其粘膜屏障的影响 被引量:30
17
作者 李红 郑必海 +3 位作者 郑建保 李素芝 何贵强 周晓波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8-79,共2页
目的:对高原缺氧对急进高原个体胃肠动力激素及其粘膜屏障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对20例由平原急进高原个体于进入高原前、进入高原第3天和第7天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及胃泌素(GAS)的含量... 目的:对高原缺氧对急进高原个体胃肠动力激素及其粘膜屏障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对20例由平原急进高原个体于进入高原前、进入高原第3天和第7天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及胃泌素(GAS)的含量进行检测,同步进行胃镜检查,并对进入高原后消化系统的症状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本组20例急进高原个体胃肠动力激素MTL、VIP、SP、GLP-1及GAS均出现显著改变,其中MTL、SP显著降低,VIP、GLP-1及GAS显著升高,进入高原后第3天及进入高原后第7天与进入高原前比较,分别为P<0.01和P<0.05。胃镜下明显存在胃蠕动缓慢及胃粘膜改变,进入高原第3天及第7天与进入高原前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分别为P<0.01和P<0.05),其中进入高原第3天胃蠕动缓慢及粘膜改变分别高达60%、85%。并且20例急进高原个体中有13例存在不同程度的消化系统症状(占65%),症状主要有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便秘、黑便等,其中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分别高达60%、40%、25%和10%。结论:高原急性缺氧对急进高原个体胃肠动力激素存在明显的影响,并因此而出现胃肠运动缓慢,从而导致急性胃肠粘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急性缺氧 胃肠动力激素 胃泌素 胃粘膜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气虚证大鼠脑肠肽动态变化及四君子汤干预效应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田茸 巩子汉 +6 位作者 杨晓轶 朱立鸣 段永强 成映霞 杜娟 李兰珍 王燕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9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对脾气虚证的动态干预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四君子汤组。除正常组外均以苦寒破气、游泳力竭双因素法复制脾气虚证模型,造模同时四君子汤组给予四君子汤20 g/(kg·d)干预,采用ELIS...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对脾气虚证的动态干预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四君子汤组。除正常组外均以苦寒破气、游泳力竭双因素法复制脾气虚证模型,造模同时四君子汤组给予四君子汤20 g/(kg·d)干预,采用ELISA和放射免疫法检测不同时间点(14、21、28 d)模型大鼠小肠组织及血清中胃泌素(GAS)、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血管活性肠肽(VIP)的活性,以及四君子汤的干预效应。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和小肠组织中GAS和MTL降低、SS和VIP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四君子汤组大鼠血清和小肠组织中GAS和MTL升高、SS和VIP降低(P<0.05,P<0.01)。结论脑肠肽在脾气虚证大鼠小肠组织和血清中呈现动态时相性一致的变化,四君子汤可能通过调节大鼠脑肠肽的活性从而发挥其治疗脾气虚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气虚证 四君子汤 胃泌素 胃动素 生长抑素 血管活性肠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胃肠激素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20
19
作者 黄龙 于庆生 +6 位作者 潘晋方 帅剑锋 梁久银 张琦 刘举达 王振 周富海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52-55,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作用及其对胃肠激素分泌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行腹部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外科常规治疗,研究组加用针刺疗法,疗程7d。治疗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目的观察针刺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作用及其对胃肠激素分泌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行腹部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外科常规治疗,研究组加用针刺疗法,疗程7d。治疗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胃泌素及血浆生长抑素和血浆胃动素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拔除胃管时间、进食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清胃泌素水平显著降低,血浆生长抑素和胃动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对腹部外科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作用与其调节胃肠激素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泌素 生长抑素 胃动素 胃动力 胃肠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黏膜三叶因子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穆标 刘之武 +5 位作者 王志川 谢蓓 吕梦华 骆元正 雷晶 邢燕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787-788,共2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Hp)对慢性胃炎胃黏膜三叶因子2(TFF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半定量的分析方法检测Hp阳性组与Hp阴性组,以及Hp根除前后胃窦黏膜TFF2表达量的变化。结果TFF2阳性物质表达于胃黏膜上皮近基底部的胃腺细胞...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Hp)对慢性胃炎胃黏膜三叶因子2(TFF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半定量的分析方法检测Hp阳性组与Hp阴性组,以及Hp根除前后胃窦黏膜TFF2表达量的变化。结果TFF2阳性物质表达于胃黏膜上皮近基底部的胃腺细胞的细胞质内,呈棕黄色颗粒;与Hp阴性组比较,Hp阳性组的TFF2染色评分显著减少(P<0.05);根除Hp后的胃黏膜较根除前TFF2的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Hp感染导致胃黏膜TFF2表达减少,提示TFF2在Hp相关性胃炎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泌素类 螺杆菌 幽门 胃炎 组织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