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carrier gas on densification of porous carbon-carbon composites during 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 被引量:3
1
作者 汤中华 邹志强 熊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3年第1期7-12,共6页
The densification rate of C/C composites fabricated by directional flow thermal gradient 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 process from C 3H 6, C 3H 6 N 2 and C 3H 6 H 2 was investigated respectively. The mechanism on the r... The densification rate of C/C composites fabricated by directional flow thermal gradient 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 process from C 3H 6, C 3H 6 N 2 and C 3H 6 H 2 was investigated respectively. The mechanism on the role of carrier gas in 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 was also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s that whether or not adding N 2 as carrier gas has little influences on the densification behavior of C/C composites with the controlled temperature, the partial pressure of hydrocarbon and the effective residence time of the gas phase remain constant. When the controlled temperature is not less than 1 173 K,using N 2 or H 2 as carrier gas makes pronounced differences in densifying of C/C composites. The average bulk density of C/C composites from C 3H 6 H 2 is eight to ten percent higher than that from C 3H 6 N 2. However, when the controlled temperature is not higher than 1 123 K,the densification rate of C/C composites from C 3H 6 H 2 is much lower than that from C 3H 6 N 2, which implies that effects of carrier gas on densification of C/C composit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ype of carrier gas and infiltration temperature. At higher temperature, using H 2 as carrier gas is favorable to the densification of C/C composites, while at lower temperature, hydrogen, acting as reactive gas, can inhibit the formation of pyrolytic carb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 compositeS carrier gas 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 DENSIF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状织物的六角形三维编织工艺设计
2
作者 丁彩红 贺少旭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6-224,共9页
目前第2代六角形编织机的编织工艺尚无明确的编写规则或方法,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面向管状织物结构设计的六角形编织工艺方法。首先,通过分析携纱器在角轮上的位置变换原理,提出了等效角轮理论。然后,结合六角形编织机结构及其运动特... 目前第2代六角形编织机的编织工艺尚无明确的编写规则或方法,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面向管状织物结构设计的六角形编织工艺方法。首先,通过分析携纱器在角轮上的位置变换原理,提出了等效角轮理论。然后,结合六角形编织机结构及其运动特点,提出了编织机的等效角轮单元,介绍了在六角轮的底盘上构建六角形编织机等效角轮系统时,编织机所包含的底盘单元结构。其次,结合管状织物的结构参数和等效角轮的结构特点,建立携纱器排布方式与织物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阐述管状织物的成形原理。再次,通过分析织物成形过程,定义了底盘工艺单元,然后基于管状织物的成形原理提出了等效角轮单元的选取原则,从而构建六角形编织机等效角轮系统的底盘结构,确定携纱器的排布方式,接着阐述了携纱器的运动准则,得到可循环执行的工艺步骤。最后,开展了具体的管状织物编织实例设计并进行相关实物编织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编织工艺方法的正确性,该成果将有利于第2代六角形编织机管状编织工艺的快速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角形编织 管状织物 编织工艺 等效角轮 携纱器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基定型复合相变材料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安明泽 张兵兵 +5 位作者 王盛 陈蔚洁 刘世旺 薛斌 徐国敏 秦舒浩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02-2118,共17页
相变材料(PCMs)是指随温度变化而改变物质的物理性质并能提供潜热的材料,在太阳能热储存、电子设备、动力电池热管理、建筑温度控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我国已经被列为国家级研发利用序列。然而,相变材料容易出现渗漏、热导率... 相变材料(PCMs)是指随温度变化而改变物质的物理性质并能提供潜热的材料,在太阳能热储存、电子设备、动力电池热管理、建筑温度控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我国已经被列为国家级研发利用序列。然而,相变材料容易出现渗漏、热导率低、光吸收弱等问题,阻碍了其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为了克服这些固有问题,提高热物理性能,将碳基材料作为封装载体构建形状稳定的定型复合相变材料可以有效防止固-液相变渗漏,提高潜热性能。本文综述了碳纳米管、石墨烯、活性炭、生物炭等多孔碳支撑材料作为相变材料封装载体的主要研究进展,介绍了不同多孔碳材料作为封装载体对相变复合材料的热导率、潜热、相变温度、过冷度、形状稳定性和热循环稳定性等物理性能的影响,总结了不同多孔碳基复合相变材料在潜热性能方面的研究动态和各行业中的应用。最后,对多孔碳基材料在未来发展中的研究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基 载体 相变 复合材料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固定化脂肪酶的研究
4
作者 林志翔 孙万里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8-843,共6页
海藻酸钠(SA)分别与阿拉伯树胶、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聚乙烯醇(PVA)、明胶和卡拉胶等胶体混合作为复合材料包埋固定化脂肪酶,以确定较好的复合包埋载体,在此基础上再加入戊二醛作为交联剂,研究包埋交联固定化脂肪酶的最佳条件。结... 海藻酸钠(SA)分别与阿拉伯树胶、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聚乙烯醇(PVA)、明胶和卡拉胶等胶体混合作为复合材料包埋固定化脂肪酶,以确定较好的复合包埋载体,在此基础上再加入戊二醛作为交联剂,研究包埋交联固定化脂肪酶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0.8%SA和1.2%CMC-Na作为复合载体,在体积分数为0.25%的戊二醛和质量分数为4%的CaCl_(2)溶液中交联固定20 min,获得的固定化脂肪酶活力回收率最高为58.27%,且在重复反应5次后,相对酶活力仍具有76.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酶 固定化 海藻酸钠 羧甲基纤维素钠 复合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化氮化硼掺杂海藻酸钠/聚乙烯亚胺凝胶的制备及其精油缓释与抗菌性能研究
5
作者 曾嘉霖 罗焕婷 +3 位作者 殷子婷 陈锦荣 周新华 郝丽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34-343,355,共11页
为提高易挥发植物精油的利用率并延长作用时间,利用金属离子作为交联剂,将具有抑菌性的聚乙烯亚胺(PEI),通过电荷吸引进行自组装,改善海藻酸盐(Alg)凝胶的结构及性能以带逆向电荷的聚电解质自组装交联形成的水凝胶作为骨架支撑,继而掺... 为提高易挥发植物精油的利用率并延长作用时间,利用金属离子作为交联剂,将具有抑菌性的聚乙烯亚胺(PEI),通过电荷吸引进行自组装,改善海藻酸盐(Alg)凝胶的结构及性能以带逆向电荷的聚电解质自组装交联形成的水凝胶作为骨架支撑,继而掺杂蔗糖功能化六方氮化硼纳米片(BNNS),提供更多交联位点,进一步吸附茶树精油(TTO)形成缓释抗菌凝胶。通过红外、扫描电镜、Zeta电位、热重、差式扫描量热仪、流变仪等表征手段探究Alg/PEI凝胶骨架、BNNS和TTO之间的作用关系,并探究了复合凝胶的溶胀、干燥、缓释和抗菌性能。结果表明:Alg/PEI-BNNS对精油负载率达到67.91%;Alg/PEI凝胶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TTO@Alg/PEI-BNNS经过长效释放,TTO的累积缓释率仅为14.75%,能够有效抑制精油的快速挥发;TTO@Alg/PEI-BNNS同等游逸精油含量下的抑菌效果与纯精油相当,并无显著抑制TTO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体系 凝胶 复合材料 载体 交联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碳复合载体对AnMBR处理生活污水性能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王嘉顺 胡以松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8-43,50,共7页
制备了零价铁(ZVI)原位负载于颗粒活性炭(GAC)表面的铁碳复合载体,构建了载体投加型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考察了投加载体对AnMBR工艺性能、膜污染和微生物的影响。投加6 g/L复合载体后AnMBR的COD和TP平均去除率分别由95.37%和12.13... 制备了零价铁(ZVI)原位负载于颗粒活性炭(GAC)表面的铁碳复合载体,构建了载体投加型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考察了投加载体对AnMBR工艺性能、膜污染和微生物的影响。投加6 g/L复合载体后AnMBR的COD和TP平均去除率分别由95.37%和12.13%提升至95.83%和21.39%,甲烷平均产率增加了8.2%,AnMBR的稳定运行时间延长了31.6%。微生物种群结构分析表明,产甲烷古菌的优势菌群是Methanothrix,投加复合载体后其在污泥中的相对丰度由54.9%提高至63.8%。载体表面富集了具有电化学活性的Geobacter、Methanothrix和Methanosarcinales并形成了稳定的生物膜,可促进菌群进行直接种间电子传递(DIET)产甲烷。产甲烷代谢通路分析表明,复合载体可提高关键基因的丰度,从而促进关键酶的合成,提高了产甲烷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 铁碳复合载体 膜污染 生活污水 能源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roach to blind estimation of the PN sequence in DS-SS signals with residual carrier 被引量:8
7
作者 Tianqi Zhang Shaosheng Dai +2 位作者 Guoning Ma Wei Zhang Pu Miao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0年第1期1-8,共8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pproach of singular value de- composition plus digital phase lock loop to solve the difficult problem of blind pseudo-noise (PN) sequence estimation in low signal to noise ratios (SNR) dire...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pproach of singular value de- composition plus digital phase lock loop to solve the difficult problem of blind pseudo-noise (PN) sequence estimation in low signal to noise ratios (SNR) 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DS-SS) signals with residual carrier. This approach needs some given parameters, such as the period and code rate of PN sequenc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firstly sampled and divided into non-overlapping signal vectors according to a temporal window, whose duration is two periods of PN sequence. An autocorrelation matrix is then computed and accumulated by those signal vectors one by one. The PN sequence with residual carrier can be estimated by the principal eigenvector of the autocorrelation matrix. Further more, a digital phase lock loop is used to process the estimated PN sequence, it estimates and tracks the residual carrier and removes the residual carrier in the end. Theory analysis and computer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is approach can effectively realize the PN sequence blind estimation from the input DS-SS signals with residual carrier in lower SN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DS-SS) signal pseudo-noise (PN) sequence blind estimation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digital phase lock loop residual carri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复合载体催化剂在柴油车尾气NO脱除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闫守成 张慧华 +1 位作者 徐倩倩 王煜坤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56-1465,共10页
氨气选择性催化还原法有利于柴油车尾气中NO的脱除,为适合柴油车尾气条件和温度,制备一种石墨烯和TiO_(2)复合载体的脱硝催化剂,通过NH_(3)-SCR催化活性评价、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与孔隙度分析仪(BET)和程序... 氨气选择性催化还原法有利于柴油车尾气中NO的脱除,为适合柴油车尾气条件和温度,制备一种石墨烯和TiO_(2)复合载体的脱硝催化剂,通过NH_(3)-SCR催化活性评价、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与孔隙度分析仪(BET)和程序升温还原(H_(2)-TPR)等表征得出以下结论:对于TiO_(2)载体催化剂,高含量的Ce有利于提高NH_(3)-SCR催化活性,并扩宽活性温度区间,活性组分Fe有利于其低温活性;对于石墨烯载体催化剂,活性组分Ce的催化活性更优越,但Fe更有利于高温活性;针对TiO_(2)和石墨烯复合载体脱硝催化剂,进一步扩宽了催化活性温度区间,改善催化剂反应过程中的粉化现象,但是催化活性略有下降,其中Fe0.1Ce0.4Ti/10%GR催化剂具有最优的NH_(3)-SCR活性,在220~450℃温度区间内NO转化率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车尾气 石墨烯 复合载体 选择性催化还原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组分梯度的HgCdTe探测器在激光测量中的潜在应用
9
作者 徐国庆 王仍 +6 位作者 陈心恬 乔辉 杨晓阳 储开慧 王大辉 杨鹏翎 李向阳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9-556,共8页
该文将组分梯度引入HgCdTe探测器结构设计中,提出了一种可以降低PN结附近热激发载流子浓度的方法。建立暗电流机制模型,分析高温下暗电流成份,分析结果表明,降低热激发载流子浓度对结区的影响是提高器件工作温度的关键。利用组分梯度在P... 该文将组分梯度引入HgCdTe探测器结构设计中,提出了一种可以降低PN结附近热激发载流子浓度的方法。建立暗电流机制模型,分析高温下暗电流成份,分析结果表明,降低热激发载流子浓度对结区的影响是提高器件工作温度的关键。利用组分梯度在PN结附近构建不同的电场,不同电场下样品暗电流和噪声电流随温度的变化曲线表明,构建的电场越强,降低结区附近热激发载流子浓度的效果越明显。通过数据分析,提出构建103 V/cm量级的组分梯度内建电场可抑制热激发载流子向结区的扩散运动,有效地降低结区附近热激发载流子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分梯度内建电场 HgCdTe外延薄膜材料 热激发载流子浓度 暗电流 噪声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核网络高斯过程回归的甲板运动预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秦朋 罗建军 +1 位作者 马卫华 武黎明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7-385,共9页
甲板运动预测与补偿是舰载机自动着舰的关键技术之一。传统甲板运动预测方法依赖于运动建模的准确性和参数调整,面临复杂海况、不同舰型、航态变化时具有适应性差、预测时长短、结果可靠性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神经核网络高斯过程回归... 甲板运动预测与补偿是舰载机自动着舰的关键技术之一。传统甲板运动预测方法依赖于运动建模的准确性和参数调整,面临复杂海况、不同舰型、航态变化时具有适应性差、预测时长短、结果可靠性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神经核网络高斯过程回归(NKN-GPR)的甲板运动预测模型,使用神经核网络(NKN)实现高斯过程回归(GPR)模型自动复合核构造,有效改善基于规则库自动核搜索(ACKS)算法依赖人工先验知识的不足。以正弦波组合模型和功率谱模型构造仿真数据,对NKN-GPR模型和基于最小二乘法的自回归(AR)模型进行对比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NKN-GPR模型在运动预测精度、平滑性、预测时长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证明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可为舰载机自动安全着舰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着舰 甲板运动预测 高斯过程回归 神经核网络 自动复合核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复合载体对稻秸-猪粪混合厌氧发酵产甲烷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花瑞林 陈芳清 +2 位作者 黄永文 刘杨赟 黎泽玉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1-158,共8页
文章利用生物炭负载不同浓度的碳酸氢钠、腐植酸、吐温20等催化调节剂构建了生物炭复合载体,并将各复合载体加入到稻秸-猪粪混合厌氧发酵系统中进行厌氧发酵。通过测定各处理的产气量、产甲烷量和秸秆木质纤维素的降解率,揭示了生物炭... 文章利用生物炭负载不同浓度的碳酸氢钠、腐植酸、吐温20等催化调节剂构建了生物炭复合载体,并将各复合载体加入到稻秸-猪粪混合厌氧发酵系统中进行厌氧发酵。通过测定各处理的产气量、产甲烷量和秸秆木质纤维素的降解率,揭示了生物炭复合载体对混合厌氧发酵产甲烷和秸秆降解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炭复合载体能提高甲烷产气峰值并缩短甲烷产气峰值出现的时间;生物炭复合载体可以显著提高厌氧发酵系统的累积产气量和累积甲烷产量,其中以生物炭负载吐温20的效果最好,其次为生物炭负载腐植酸和生物炭负载碳酸氢钠;与对照组相比,生物炭负载吐温20处理的产气量和甲烷产量分别提高了23.18%和62.20%;在各处理中,秸秆的降解程度以生物炭负载吐温20处理最高,其次为生物炭负载腐植酸、生物炭负载碳酸氢钠和对照组;吐温20、腐植酸和碳酸氢钠的最适负载浓度分别为2.25,0.75,2.10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间混合厌氧发酵 催化调节剂 生物炭 复合载体 甲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U的北斗B1宽带复合信号实时发生器设计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子涵 巴晓辉 +3 位作者 姜维 蔡伯根 王剑 文韬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95-804,共10页
为了实现北斗B1C+B1I信号的联合生成,提出一种基于软件无线电和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加速的北斗B1宽带复合信号的实时生成方法,该方法针对单边带复数二进制偏移载波(single-sideband complex binary offset carrier... 为了实现北斗B1C+B1I信号的联合生成,提出一种基于软件无线电和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加速的北斗B1宽带复合信号的实时生成方法,该方法针对单边带复数二进制偏移载波(single-sideband complex binary offset carrier,SCBOC)调制方式的信号体制进行设计,系统根据用户配置的接收机运动轨迹和星历文件,生成中频信号并通过射频端发射。为了进一步提升GPU并行运算速度,从优化设备内存结构、设计并行线程架构和统一计算设备架构流(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 stream,CUDA)加速3个方面,设计了基于异步运算的加速采样点数据计算的CUDA优化实现方案。测试结果证明,优化后的算法可以基于SCBOC调制实时生成北斗B1I+B1C信号,基于GTX3060的GPU平台,信号90 M采样率下能实现8颗卫星复合信号的实时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1宽带复合信号 软件无线电 单边带复数二进制偏移载波调制 统一计算设备架构流 实时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型植物复合油基Ni_(0.5)Zn_(0.5)Fe_(2)O_(4)磁流体的稳定性和低温流变性
13
作者 龚湫 吴张永 +2 位作者 张刚 朱启晨 蒋佳骏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95-5202,共8页
植物油作为纳米磁流体基载液存在不良冷流动行为问题,聚甲基丙烯酸酯的添加有望降低植物油倾点和提高植物油基磁流体低温流动性。以聚α-烯烃(PAO-8)和玉米油作为复合基载液,以聚甲基丙烯酸酯为降凝剂,制备新型环保型磁流体,研究其沉降... 植物油作为纳米磁流体基载液存在不良冷流动行为问题,聚甲基丙烯酸酯的添加有望降低植物油倾点和提高植物油基磁流体低温流动性。以聚α-烯烃(PAO-8)和玉米油作为复合基载液,以聚甲基丙烯酸酯为降凝剂,制备新型环保型磁流体,研究其沉降稳定性。从磁场、温度、Ni_(0.5)Zn_(0.5)Fe_(2)O_(4)质量分数、PAO-8、降凝剂添加量等角度,利用旋转粘度计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纳米磁流体的低温流动性能。结果表明不采用表面活性剂、100 mL玉米油和25%的PAO-8的混合物作为复合基载液、Ni_(0.5)Zn_(0.5)Fe_(2)O_(4)质量分数为0.767%,制得的纳米磁流体沉降稳定性最佳。添加0.5%聚甲基丙烯酸酯的磁流体具有更好的低温流动性能,倾点达到-36℃。无磁场条件下,当温度低于-25℃时,磁流体黏度骤增,呈指数上升趋势,磁流体低温流动性变差;磁场条件下,纳米磁流体的黏度与磁场强度呈正相关,且磁场强度大于20 mT时黏度曲线变化明显。制备的纳米磁流体具有环保、低温流动性能好的特点,可应用于低温工况,研究有助于环保型磁流体低温应用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型磁流体 复合基载液 降凝剂 沉降稳定性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心复合设计法优化虾青素纳米脂质载体制备工艺 被引量:2
14
作者 荆永康 张炜 +3 位作者 高红 隋成博 乜世成 宋林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78,共8页
为提高虾青素的生物利用度,增加其稳定性,采用均质乳化-探头超声法制备虾青素纳米脂质载体(AST-NLC)。以粒径和包封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中心复合设计法优化AST-NLC的制备工艺,并对制备的AST-NLC进行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红外光... 为提高虾青素的生物利用度,增加其稳定性,采用均质乳化-探头超声法制备虾青素纳米脂质载体(AST-NLC)。以粒径和包封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中心复合设计法优化AST-NLC的制备工艺,并对制备的AST-NLC进行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结构表征,以及4、25、50℃下的热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制备AST-NLC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甘油三硬脂酸酯与中链甘油三酯质量比1∶11(总质量0.99 g)、乳化剂用量(吐温-80+大豆卵磷脂,质量比1∶1)3.8%(以水相质量为基准)、油水比1∶34(体积比)、均质速度5000 r/min、超声时间2 min、虾青素添加量2.0 mg,在此条件下制备的AST-NLC粒径为(79.30±1.21)nm,多分散系数(PDI)为0.01±0.01,包封率为(81.36±1.84)%,Zeta电位为(-18.13±2.83)mV;结构表征结果表明,AST-NLC中的虾青素是以分子的状态包裹在脂质体中;热稳定性结果显示,4℃更有利于ASTNLC的保存。综上,成功制备了粒径小、分散均匀且包封率较高的AST-NL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青素纳米脂质载体 中心复合设计法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域数据压缩感知的复合调制信号盲识别 被引量:2
15
作者 何羚 阳鹏飞 +2 位作者 阎啸 钟旭诺 白泰礼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1-209,共9页
现有基于特征提取和模式识别的复合调制盲识别方法对特征和样本量敏感,且在多子载波情况下流程繁琐。基于统一载波体制复合调制信号建模,提出了以压缩后的复合调制信号频域数据为特征、利用倒残差分组卷积结构的轻量化神经网络对压缩数... 现有基于特征提取和模式识别的复合调制盲识别方法对特征和样本量敏感,且在多子载波情况下流程繁琐。基于统一载波体制复合调制信号建模,提出了以压缩后的复合调制信号频域数据为特征、利用倒残差分组卷积结构的轻量化神经网络对压缩数据进行训练和分类的盲识别新思路。通过实验平台搭建和Python代码实现,对10种复合调制信号进行了不同信噪比下的盲识别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0 dB信噪比条件下识别率可达94.5%,5 dB信噪比条件下识别率为100%;精确识别所需数据量少于基于统计特征和决策树的识别方法,分类所用神经网络的准确率和参数量亦优于基准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调制 盲识别 统一载波体制 频域数据 压缩感知 轻量化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Se_(2)量子点复合凝胶玻璃非线性光学性能研究
16
作者 郑婵 王迪 +2 位作者 黄丽 肖雪清 黄杏芳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4-256,共13页
由典型的二维层状材料衍生而来的量子点由于其独特的非线性光学(NLO)性能而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但绝大多数研究仍集中在液相基质中,不利于材料化和器件化。文中采用溶胶-凝胶法,将尺寸均一、分散均匀的SnSe_(2)量子点引入具有良好... 由典型的二维层状材料衍生而来的量子点由于其独特的非线性光学(NLO)性能而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但绝大多数研究仍集中在液相基质中,不利于材料化和器件化。文中采用溶胶-凝胶法,将尺寸均一、分散均匀的SnSe_(2)量子点引入具有良好理化性能和光学透明性的二氧化硅凝胶玻璃基质中。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拉曼(Raman)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对所得SnSe_(2)量子点复合凝胶玻璃的形貌、组成、结构和线性光学性能系统表征。并采用开孔Z-扫描法对SnSe_(2)量子点复合凝胶玻璃在纳秒和皮秒激光脉冲下的非线性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激光脉宽皮秒转变为纳秒时,SnSe_(2)量子点复合凝胶玻璃出现了从饱和吸收(SA)和反饱和吸收(RSA)的转变。且与相对应的悬浮液相比,SnSe_(2)量子点引入凝胶玻璃基质中后,其在皮秒下的SA和纳秒下的RSA性能均有所提高。此外,采用泵浦-探测技术和瞬态吸收光谱研究了SnSe_(2)量子点复合凝胶玻璃的超快载流子动力学过程。计算得到的SnSe_(2)量子点复合凝胶玻璃的NLO参数和弛豫时间与已报道的低维材料相当,证明该材料在非线性光学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复合凝胶玻璃 Z-扫描法 饱和吸收 反饱和吸收 超快载流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薄膜绝缘材料耐电晕机理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陈昊 范勇 +2 位作者 杨瑞宵 王春平 马鑫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8-31,共4页
为了探讨聚酰亚胺薄膜绝缘材料耐电晕机理,对自制纳米杂化聚酰亚胺(PI)薄膜进行不同时间的电晕预处理,并对电晕预处理后的试样分别进行电晕老化与热激电流(TSDC)测试,结果发现在适当的电晕预处理条件下,纳米杂化PI薄膜的耐电晕寿命会得... 为了探讨聚酰亚胺薄膜绝缘材料耐电晕机理,对自制纳米杂化聚酰亚胺(PI)薄膜进行不同时间的电晕预处理,并对电晕预处理后的试样分别进行电晕老化与热激电流(TSDC)测试,结果发现在适当的电晕预处理条件下,纳米杂化PI薄膜的耐电晕寿命会得到提高,且薄膜耐电晕寿命、热激电流活化能都与薄膜电晕预处理时间存在一定关系,二者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分析表明纳米杂化PI薄膜的耐电晕寿命与其中受陷载流子的状态有关,当材料中均匀分布能级较深的稳定的载流子陷阱时,材料表现出较好的耐电晕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掺杂 聚酰亚胺 载流子陷阱 耐电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研究进展(2010-2020) 被引量:14
18
作者 申俊峰 李胜荣 +3 位作者 黄绍锋 卿敏 张华锋 许博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10-623,共14页
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在我国70多年的发展中已逐渐形成一套兼具理论和应用的学科体系。近十年来,原位微区分析技术推动矿物成分标型理论及其应用取得长足进步,在成岩成矿过程精细刻画、热液成矿规律与找矿潜力评价、成矿类型甄别与划... 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在我国70多年的发展中已逐渐形成一套兼具理论和应用的学科体系。近十年来,原位微区分析技术推动矿物成分标型理论及其应用取得长足进步,在成岩成矿过程精细刻画、热液成矿规律与找矿潜力评价、成矿类型甄别与划分等方面表现出巨大潜力,尤其是黄铁矿、石英、磁铁矿、绿泥石,磷灰石、石榴子石等若干典型矿物成分标型在成矿理论与找矿实践表现出独特优势。可以推测,矿物成分标型必然在未来成矿规律研究与找矿评价中体现出巨大指导价值,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证实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物学学科体系在地球系统科学领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展望未来,成因矿物学还将在环境与生命过程等其他诸多领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矿物晶体生长、矿物相转变、矿物温压计、宇宙矿物学、深部矿物学、矿物晶体化学与综合物性、生物矿物交互作用等领域均有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另外,采用统计学和大数据集成方法以及矿物标型定量模型,深度解析矿物学"基因"信息,发展矿物学"基因编辑"技术,将有可能为解决地球科学面临的矿产资源需求和人类健康等作出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矿物学 找矿矿物学 成分标型 信息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气对CVIC/C材料密度和热解炭结构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熊翔 汤中华 +2 位作者 张红波 熊杰 浦继强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5-391,共7页
采用定向流动热梯度CVI工艺,以丙烯作炭源气,以针刺炭纤维整体毡作预制体分别研究了加氢气和氮气作载气对C/C复合材料密度和热解炭结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载气对热梯度CVI C/C材料密度和热解炭结构沿径向分布的均匀性有重要影响。当... 采用定向流动热梯度CVI工艺,以丙烯作炭源气,以针刺炭纤维整体毡作预制体分别研究了加氢气和氮气作载气对C/C复合材料密度和热解炭结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载气对热梯度CVI C/C材料密度和热解炭结构沿径向分布的均匀性有重要影响。当其它工艺条件相同时,经过400 h的沉积,采用N2作载气时所得炭盘的平均体密度为1.54 g/cm3,炭盘密度沿径向分布的偏差Δρ为0.24 g/cm3,在炭盘的外侧易形成SL结构热解炭;而采用H2作载气时,可以得到平均体密度为1.67 g/cm3、热解炭结构分布高度均匀的全RL结构PyC基C/C复合材料,且炭盘密度沿径向分布的偏差Δρ仅为0.11 g/cm3,密度分布均匀性提高一倍以上。不管是采用N2还是H2作载气,炭盘的密度沿周向分布都十分均匀(Δρ≤0.02 g/cm3),且炭盘的较低密度部位均位于中间偏内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化学气相渗透 载气 热解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新型载体PEI/SiO_2的制备及其特性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旭朋 高保娇 +1 位作者 郭建峰 张丽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67-1172,共6页
通过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媒介,将聚乙烯亚胺(PEI)化学偶联在硅胶微粒表面,制备了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的新型复合载体PEI/SiO2,最终制得了活性高且稳定性好的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通过测定复合载体表面PEI的偶合量,考察了各种... 通过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媒介,将聚乙烯亚胺(PEI)化学偶联在硅胶微粒表面,制备了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的新型复合载体PEI/SiO2,最终制得了活性高且稳定性好的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通过测定复合载体表面PEI的偶合量,考察了各种反应条件对复合载体制备的影响规律;通过红外光谱与电导滴定法测定,对复合载体表面的化学结构与组成进行了表征;为探索复合载体PEI/SiO2固定化酶的作用机理,测定了复合载体在固定化酶前的ζ电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氯丙基硅烷偶联剂的媒介,聚胺大分子PEI可以充分地被化学偶联在SiO2表面,键合量可达到15%.偶联反应的适宜条件:反应温度90~94℃;反应时间5h;PEI的质量浓度0.45~0.50g/mL.由于PEI分子链中含有大量氨基,少量的共价键联与大量的物理吸附相结合,既可使青霉素酰化酶被快速稳定地固定化,又能很好地保持酶的构象,使其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与活力回收率,而且具有良好的连续操作稳定性,重复使用15次,固定化酶的活性可稳定地保持在初活性的87.5%水平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亚胺 硅胶 复合载体 青霉素酰化酶 固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