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4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分子κ阿片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马远东 张美慧 梁大伟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20,共10页
κ阿片受体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主要由内源性配体强啡肽激活,在大脑的动机、情绪和认知功能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开发选择性κ阿片受体拮抗剂作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潜在治疗药物成为研究热点。综述了近年来新型小分子κ阿片受体拮... κ阿片受体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主要由内源性配体强啡肽激活,在大脑的动机、情绪和认知功能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开发选择性κ阿片受体拮抗剂作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潜在治疗药物成为研究热点。综述了近年来新型小分子κ阿片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包括药理活性及合成工艺等方面,为小分子κ阿片受体拮抗剂的开发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Κ阿片受体 选择性拮抗剂 小分子药物 药理活性 合成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受体拮抗剂可通过调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改善强迫症模型小鼠的刻板行为
2
作者 王炜洁 罗宇翀 +4 位作者 黄东苗 杨晨 岳计辉 王相兰 温盛霖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5-485,共11页
【目的】在RU24969强迫症(OCD)小鼠模型中探究NMDA受体拮抗剂氟乙基美金刚(FENM)能否改善强迫样行为及探索其潜在机制。【方法】将32只小鼠随机分成Saline组(n=8),RU24969组(n=8),RU+FENM组(n=8),FENM组(n=8),根据不同组别分别给予FENM... 【目的】在RU24969强迫症(OCD)小鼠模型中探究NMDA受体拮抗剂氟乙基美金刚(FENM)能否改善强迫样行为及探索其潜在机制。【方法】将32只小鼠随机分成Saline组(n=8),RU24969组(n=8),RU+FENM组(n=8),FENM组(n=8),根据不同组别分别给予FENM或等量生理盐水进行预处理,30 min后再予RU24969或等量生理盐水进行造模。造模后1 h进行行为学测试,测试结束后取血清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水平。于尾静脉注射伊文思蓝,并检测脑组织中染料的含量,评估该模型血脑屏障是否受损。【结果】FENM治疗能够显著改善RU24969模型小鼠的重复刻板绕圈行为(F=39.850,P<0.001)并缓解其持续运动(F=50.200,P<0.001),此外能够显著提高RU24969强迫模型小鼠血清BDNF的水平(F=18.930,P<0.001)。【结论】NMDA受体拮抗剂FENM可能通过调节BDNF的水平从而缓解强迫症小鼠的刻板行为,发挥抗强迫疗效,且RU24969该模型以及FENM治疗对血脑屏障未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RU24969 谷氨酸受体拮抗剂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断程序性死亡受体-1通路拮抗剂研究进展
3
作者 夏黎明 岳锋 +2 位作者 祝仰钊 张秋雨 王选年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3-107,共5页
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是一种免疫抑制性受体,通过与表现于特定淋巴细胞表面的PD-L1配体结合,触发淋巴细胞死亡,进而抑制免疫反应。在某些慢性病毒感染及肿瘤等疾病的进程中,PD-1及其配体的表达量及转录水平显著升... 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是一种免疫抑制性受体,通过与表现于特定淋巴细胞表面的PD-L1配体结合,触发淋巴细胞死亡,进而抑制免疫反应。在某些慢性病毒感染及肿瘤等疾病的进程中,PD-1及其配体的表达量及转录水平显著升高,这导致免疫系统中T细胞的激活受阻,免疫功能随之受损。探索干预PD-1通路的目的是恢复T细胞的活性。论文梳理了近年来关于PD-1/PD-L1通路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单克隆抗体类拮抗剂、小分子肽类拮抗剂及小分子非肽类抑制剂等领域的最新发现,为免疫联合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和方法,旨在逆转动物和人体内的免疫抑制状态,开拓联合免疫治疗的新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拮抗剂 免疫功能损伤 免疫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HT_(2A)受体拮抗剂治疗神经精神疾病幻觉症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赵玉 陈爱兵 +1 位作者 俞纲 苏瑞斌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4-391,共8页
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和精神分裂症等神经精神疾病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这些症状发病率高、治愈难,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尽管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舒必利和奋乃静等通过拮抗多巴胺2型(D_(2))受体可治疗相... 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和精神分裂症等神经精神疾病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这些症状发病率高、治愈难,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尽管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舒必利和奋乃静等通过拮抗多巴胺2型(D_(2))受体可治疗相关症状,但也会引发不可控的锥体外系反应和高泌乳素症等不良反应。近年来研究发现,奥氮平、氯氮平、利培酮和匹莫范色林等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通过拮抗5-羟色胺2A(5-HT_(2A))受体或同时拮抗5-HT_(2A)受体(强)和D_(2)受体(弱)治疗神经精神疾病的幻觉症状。非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在多种因素诱导的幻觉模型上,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均表现出良好的治疗作用;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该类药物显著改善精神病症状(以幻觉和妄想为主),尤其是匹莫范色林,其对氯氮平、利培酮不敏感或耐受的患者仍能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较低,总体耐受性较好。本文综述了5-HT_(2A)受体拮抗剂改善神经精神疾病伴随的幻觉症状的研究进展,为设计开发新型神经精神疾病治疗药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HT_(2A)受体 拟精神病药物 拮抗剂 幻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HT1A受体拮抗剂对七氟烷致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模型大鼠突触可塑性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
5
作者 邹佳芮 陈克研 张振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66,74,共8页
目的探讨5-HT1A受体拮抗剂对七氟烷致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模型大鼠突触可塑性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18月龄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以及治疗组。模型组吸入50%空气、氧气混合物(2 L/min)和2%七氟烷4 h后左侧脑室给... 目的探讨5-HT1A受体拮抗剂对七氟烷致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模型大鼠突触可塑性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18月龄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以及治疗组。模型组吸入50%空气、氧气混合物(2 L/min)和2%七氟烷4 h后左侧脑室给予生理盐水(5μL),治疗组在吸入50%空气、氧气混合物(2 L/min)和2%七氟烷4 h后左侧脑室给予5-HT1A受体拮抗剂(3μg),对照组仅吸入50%空气、氧气混合物(2 L/min)4 h。水迷宫法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变化情况;尼氏染色和高尔基染色观察海马区神经元和突触的病理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MeCP2、p250GAP、PSD-95、GAP-43与Syn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KA、CREB1、BDNF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PKA、CREB1、p-CREB1、BDN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多(P<0.05)。HE、尼氏和高尔基染色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不规则,排列松散,周围组织间隙扩大,细胞核固缩深染,部分神经元内尼氏体减少,树突分支数量以及树突棘密度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规则,结构相对完整,排列均匀,神经元内尼氏体数量增多,树突分支数量及树突棘密度显著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MeCP2、PSD-95、GAP-43、Syn蛋白,PKA、CREB1、BDNF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p250GAP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MeCP2、PSD-95、GAP-43、Syn蛋白,PKA、CREB1、BDNF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p250GAP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5-HT1A受体拮抗剂通过激活CREB/BDNF通路,增强PSD-95、GAP-43、Syn表达,促进突触重塑,保护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从而改善七氟烷致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HT1A受体拮抗剂 CREB/BDNF通路 突触可塑性 认知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用多步骤虚拟筛选方法发现具有新母核的GABAA受体正性变构调节剂
6
作者 孔维恺忻 廉靖靖 +10 位作者 彭超 朱杰 郑钰琳 黄巍然 张博文 段桂芳 马琳 彭晓东 马维宁 朱素杰 黄卓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3,共2页
GABAA受体主要介导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性信号传递,是镇静催眠药的关键靶点。在寻找具有新母核的镇静催眠药的过程中,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方法显示出巨大的优势。在这项研究中,首先,我们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分子对接模型和... GABAA受体主要介导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性信号传递,是镇静催眠药的关键靶点。在寻找具有新母核的镇静催眠药的过程中,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方法显示出巨大的优势。在这项研究中,首先,我们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分子对接模型和分子力学广义玻恩比表面积(MMGBSA)方法筛选了来自于商业数据库中的41112种化合物。经过筛选,我们得到了16个化合物,然后我们通过全细胞膜片钳电生理学实验验证了4个结构新颖的化合物确实为有效的GABAA受体正性变构调节剂。其中,化合物GPR120在细胞水平和动物水平都得到了实验验证。在重组表达α1β2γ2型受体的皮层神经元中,在10和50µmol∙L^(−1)浓度下,GPR120可将GABA EC3-10电流分别增强71.5%和163.8%。通过全分解贡献分析和点突变实验,我们发现GPR120与GABAA受体结合的关键位点是H102,与阳性药物地西泮相似。为了进一步验证GPR120在动物水平上的功能,我们进行了运动活动测试和翻正反射消失(LORR)实验。GPR120对小鼠的运动活动有抑制作用,6 h后可恢复,说明GPR120是一种中度镇静剂。在戊巴比妥钠(PB)诱导的翻正反射消失实验中,与生理盐水组相比,GPR120(20 mg∙kg^(−1))可显著缩短开始LORR的时间并延长LORR的持续时间。综上所述,通过联用多种虚拟筛选方法,我们发现了GPR120是一种具有新型母核的中度强度镇静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离子通道 分子对接 虚拟筛选 gabaa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定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GABA_A受体拮抗剂对此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少峰 张西京 +2 位作者 游思维 刘惠玲 鞠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5-228,共4页
应用大鼠脊髓挤压伤模型来研究安定对大鼠挤压伤模型脊髓损伤后的保护作用,及GABAA受体拮抗剂bicuculline对此作用的影响。实验大鼠分为对照组、安定组、安定联合bicuculline组及bicuculline组,应用大鼠脊髓挤压伤模型观察药物作用72h... 应用大鼠脊髓挤压伤模型来研究安定对大鼠挤压伤模型脊髓损伤后的保护作用,及GABAA受体拮抗剂bicuculline对此作用的影响。实验大鼠分为对照组、安定组、安定联合bicuculline组及bicuculline组,应用大鼠脊髓挤压伤模型观察药物作用72h后各组大鼠脊髓损伤体积变化。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脊髓损伤体积为(18.21±1.14)mm3;安定组大鼠脊髓损伤体积为(12.11±1.61)mm3,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安定联合bicuculline组大鼠脊髓损伤体积为(16.34±1.59)mm3,大于安定组(P<0.01),但仍小于对照组(P<0.01);bicuculline组大鼠脊髓损伤体积为(18.45±1.98)mm3;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安定可明显减轻大鼠脊髓挤压损伤后的脊髓损伤程度,而GABAA受体拮抗剂bicuculline可拮抗此作用,说明安定通过与GABAA受体结合,可提高GABA与GABAA受体的结合力,从而上调GABA的抑制作用,减少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作用以达到保护脊髓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定 大鼠 脊髓损伤 保护作用 gabaa受体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激肽1受体拮抗剂替代地塞米松二联方案预防中度致吐风险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随机对照试验
8
作者 聂吴仪 周娟 +2 位作者 程东海 王浩强 谢波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2-469,共8页
目的比较神经激肽1(NK-1)受体拮抗剂(RA)联合托烷司琼与地塞米松联合托烷司琼预防中度致吐风险化疗所致恶心呕吐(MEC-CINV)的效果。方法采用非劣效性试验设计,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肿瘤科2021年4月至2022年1月满足条件的拟接... 目的比较神经激肽1(NK-1)受体拮抗剂(RA)联合托烷司琼与地塞米松联合托烷司琼预防中度致吐风险化疗所致恶心呕吐(MEC-CINV)的效果。方法采用非劣效性试验设计,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肿瘤科2021年4月至2022年1月满足条件的拟接受中度致吐风险化疗的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K-1 RA组和地塞米松组。NK-1 RA组患者采用NK-1 RA(阿瑞匹坦或福沙匹坦)+托烷司琼二联止吐方案,地塞米松组采用托烷司琼+地塞米松标准二联止吐方案。主要评价指标为总观察期(0~120 h)、延迟期(24~120 h)、急性期(24 h内)的呕吐完全缓解(CR)率,次要评价指标为各期恶心完全控制(CC)率及恶心呕吐总缓解(TR)率,安全性指标为止吐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乏力、便秘、呃逆、失眠等症状指标,以及白细胞计数减少、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血红蛋白下降、血小板计数减少、丙氨酸转氨酶和/或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血肌酐升高等实验室指标异常)。采用差异性检验(检验水准为0.05)和非劣效性检验(非劣效性界值为15%,检验水准为0.025)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最终共有101例患者全程参与本研究,其中NK-1 RA组51例,地塞米松组50例。NK-1 RA组和地塞米松组总观察期呕吐CR率分别为58.8%(30/51)和56.0%(28/50),非劣效性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_(非劣效)=0.035,率差(RD)=2.80%,95%CI-16.5%~22.1%];急性期呕吐CR率分别为80.4%(41/51)和78.0%(39/50),非劣效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_(非劣效)=0.016,RD=2.40%,95%CI-13.4%~18.2%);延迟期呕吐CR率分别为62.7%(32/51)和58.0%(29/50),非劣效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_(非劣效)=0.021,RD=4.70%,95%CI-14.4%~23.8%)。NK-1 RA组各期恶心CC率略高于地塞米松组,非劣效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均P_(非劣效)<0.025)。两组间各安全性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MEC-CINV患者中,NK-1 RA联合托烷司琼的二联止吐方案对恶心呕吐的控制效果非劣效于地塞米松联合托烷司琼标准二联止吐方案,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度致吐风险化疗 恶心 呕吐 5-羟色胺3受体拮抗剂 神经激肽1受体拮抗剂 地塞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Rn拮抗剂在IgG介导的神经免疫性疾病治疗中研究进展
9
作者 朱晓欢 曾文双 +2 位作者 肖海兵 林慧婷 李黎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3,共6页
新生儿Fc受体(neonatal Fc receptor,FcRn)通过与免疫球蛋G(immunoglobulin G,IgG)结合,延长其半衰期并促进再循环,是维持血清IgG稳态的重要受体。然而,致病性IgG的异常积累与多种神经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FcRn拮抗剂通过阻断FcRn... 新生儿Fc受体(neonatal Fc receptor,FcRn)通过与免疫球蛋G(immunoglobulin G,IgG)结合,延长其半衰期并促进再循环,是维持血清IgG稳态的重要受体。然而,致病性IgG的异常积累与多种神经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FcRn拮抗剂通过阻断FcRn与IgG的结合,可显著降低致病性IgG水平,从而有效地缓解相关疾病的临床症状。FcRn拮抗剂作为一种新兴的靶向治疗药物,展示了其治疗IgG介导的神经免疫性疾病的潜力。本文对FcRn拮抗剂的作用机制、种类和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IgG介导的神经免疫性疾病的精准治疗提供新思路。未来的研究应重点关注药物的长期安全性、适应证拓展及个体化治疗策略,以进一步提升其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Fc受体 FcRn拮抗剂 免疫球蛋白G 神经免疫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使用5-HT3受体拮抗剂预防多日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5
10
作者 王涵 王洪学 +6 位作者 谢伟敏 覃芳卉 陆永奎 周文献 唐静 刘燕 谭爱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667-672,共6页
目的:探讨重复使用第一代5-HT3受体拮抗剂(5-HT3RA)托烷司琼与第二代5-HT3RA帕洛诺司琼预防多日高度催吐风险化疗所致恶心和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接受含有高度催吐风险药物连续... 目的:探讨重复使用第一代5-HT3受体拮抗剂(5-HT3RA)托烷司琼与第二代5-HT3RA帕洛诺司琼预防多日高度催吐风险化疗所致恶心和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接受含有高度催吐风险药物连续多日化疗的患者中,采用随机、交叉自身对照的方法分组,A方案组为:在第1周期化疗中,帕洛诺司琼0.25 mg,静脉滴注,d1、d3(必要时d5)。地塞米松(DXM)10 mg,静脉滴注,d1;5 mg,静脉滴注,d2~d5。第2周期为托烷司琼5 mg,静脉滴注,d1~d3(必要时d4、d5);DXM用法同前。B方案组的止吐方案为第1周期使用托烷司琼,第2周期使用帕洛诺司琼(剂量、用法均同A方案组)。将A方案组第1个周期和B方案组第2个周期的患者归为帕洛诺司琼组,A方案第2个周期和B方案组第1个周期的患者归为托烷司琼组,比较帕洛诺司琼与托烷司琼预防CINV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共计入组91例患者。在d3至d5,帕洛诺司琼组每天恶心发生率分别为28.6%、30.8%和24.2%,托烷司琼组分别为42.8%、47.3%和3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d4至d6,帕洛诺司琼组每天呕吐发生率分别为28.6%、18.7%和5.5%,托烷司琼组则为42.9%、34.1%和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按时间段分析,帕洛诺司琼组在d4~5、d6~7和全程(d1~7)恶心和呕吐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托烷司琼组(均P<0.05)。帕洛诺司琼组全程(d1~7)解救药使用率为13.2%,低于托烷司琼组的2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帕洛诺司琼组与托烷司琼组的止吐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重复使用帕洛诺司琼预防持续多日高度催吐风险化疗相关的延迟性恶心呕吐的疗效优于托烷司琼,两者的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日化疗 恶心 呕吐 5-HT3受体拮抗剂 帕洛诺司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CPU0213的生物活性及抑制ETA及ETB受体的作用(英文) 被引量:10
11
作者 戴德哉 吉民 +1 位作者 黄敏 刘立钢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52-557,共6页
目的从合成的77个新化合物中经过生物活性筛选后得到新内皮素受体拮抗剂CPU0213。方法采用功能性抑制大鼠去内皮胸主动脉收缩及心肌ETA、ETB亚型放射受体结合实验。结果CPU0213抑制ETA及ETB受体作用最强,ETA及ETB的pA2分别为(8.52±... 目的从合成的77个新化合物中经过生物活性筛选后得到新内皮素受体拮抗剂CPU0213。方法采用功能性抑制大鼠去内皮胸主动脉收缩及心肌ETA、ETB亚型放射受体结合实验。结果CPU0213抑制ETA及ETB受体作用最强,ETA及ETB的pA2分别为(8.52±0.26)及(7.28±0.04),放射受体分析的IC50,ETA及ETB分别为(2.57±1.41)及(95±34)nmol/L。结论CPU0213的对受体的作用强度及选择性优于Bosentan(与文献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放射受体分析 心肌 血管平滑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GABAAα3及GABAB受体在调节急性疼痛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娄超 王桂芝 +4 位作者 于剑锋 迟文英 贾旺华 张春燕 孙万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88-491,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足底注射甲醛复制急性疼痛模型后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vLPAG)处GABAA_(α3)及GABAB受体的变化,探讨vLPAG处GABAA_(α3)、GABAB受体在疼痛信号传导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12只,体重280~320g,采用完... 目的观察大鼠足底注射甲醛复制急性疼痛模型后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vLPAG)处GABAA_(α3)及GABAB受体的变化,探讨vLPAG处GABAA_(α3)、GABAB受体在疼痛信号传导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12只,体重280~320g,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将大鼠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和甲醛组(F组),每组6只。NS组足底注射无菌生理盐水50μl,F组足底注射2%甲醛50μl。每隔5分钟记录1次疼痛评分(PIS评分),每隔10分钟记录1次机械痛阈,每隔15分钟记录1次皮肤厚度、皮肤温度,总观察时间为60min。记录各项指标后处死大鼠,取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提取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GABAA_(α3)及GABAB受体含量的变化。结果 F组大鼠注射甲醛后立即出现本模型的典型自发痛行为,各时点PIS评分明显高于NS组(P<0.05),且为典型的两相式。注射后10~60min F组机械痛阈明显低于NS组(P<0.05)。注射后15~60min F组皮肤温度和皮肤厚度明显高于NS组(P<0.05)。F组大鼠GABAA_(α3)及GABAB受体含量明显高于NS组(P<0.05)。结论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GABAA_(α3)及GABAB受体的表达上调与大鼠急性疼痛条件下痛阈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疼痛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 gabaa受体α3亚基 GABAB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啡肽A及其受体拮抗剂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脊髓血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明 孙学军 +2 位作者 叶晓健 洪新如 路长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71-473,共3页
目的:探讨强啡肽A在脊髓损伤(SCI)中的作用。方法:采用Allen打击法复制大鼠SCI模型,应用强啡肽A放免检测技术和氢清除法分别测定伤段脊髓组织24h内强啡肽A含量和脊髓血流量(SCBF)的变化,并观察脊髓蛛网膜... 目的:探讨强啡肽A在脊髓损伤(SCI)中的作用。方法:采用Allen打击法复制大鼠SCI模型,应用强啡肽A放免检测技术和氢清除法分别测定伤段脊髓组织24h内强啡肽A含量和脊髓血流量(SCBF)的变化,并观察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强啡肽A及其受体拮抗剂nor-BNI对SCBF的影响。结果:SCBF在伤后10min即有明显下降、2b较1h略有回升,4~8h又进一步下降,两次下降相差显著;SCI后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强啡肽A可明显加剧脊髓缺血,而注射强啡肽受体拮抗剂nor-BNI则可显著减轻脊髓缺血。脊髓强啡肽A含量在伤后10min明显升高,1~2h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4,8h较2h略增加。强啡肽A含量与SCBF的变化,两者呈显著相关性。结论:SCI后强啡肽A的过度释放是SCI后继发性损伤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脊髓血流量 强啡肽A 受体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K-1受体拮抗剂在癌症化疗止吐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4
作者 孙丹霞 邱焱 +2 位作者 侯源源 刘晓彤 甄宇红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1572-1574,共3页
化学治疗是目前肿瘤治疗的最重要手段,然而由化疗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尤其是恶心、呕吐,使患者因产生惧怕而影响疗程,并严重削弱机体自身的抵抗力,因此有效的止吐对化疗是必不可少的。目前,临床使用的化疗止吐药物主要为5-HT_3受体拮抗... 化学治疗是目前肿瘤治疗的最重要手段,然而由化疗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尤其是恶心、呕吐,使患者因产生惧怕而影响疗程,并严重削弱机体自身的抵抗力,因此有效的止吐对化疗是必不可少的。目前,临床使用的化疗止吐药物主要为5-HT_3受体拮抗剂和NK-1受体拮抗剂。继美国FDA批准第一个NK-1受体拮抗剂阿瑞吡坦以来,有多种NK-1受体拮抗剂相继上市。NK-1受体拮抗剂作为止吐药物为预防和治疗癌症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CINV)反应提供了更有效、经济、多元化和安全的选择,从而在化疗过程中减少或避免CINV引起的依从性差,疗效不稳定和对其他止吐剂不耐受等情况。本文就NK-1受体拮抗剂在肿瘤化疗止吐中的临床应用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1受体拮抗剂 癌症化疗 止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8在实验性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及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治疗作用的探讨 被引量:15
15
作者 朱峰 钱家鸣 +1 位作者 潘国宗 全硕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88-394,共7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8(IL-8)在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观察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结肠炎的疗效。方法用30mg三硝基苯磺酸(TNBS)+0.25ml体积分数为50%乙醇...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8(IL-8)在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观察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结肠炎的疗效。方法用30mg三硝基苯磺酸(TNBS)+0.25ml体积分数为50%乙醇制成大鼠慢性实验性结肠炎模型,然后于不同时间点尾静脉注入7mg/kgIL-1ra,进行实验性治疗,以静脉注入3mg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作为治疗对照,同时观察治疗前后病变结肠组织学变化,测定结肠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改变,以原位杂交法观察结肠道组织IL-1β和IL-8mRNA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均出现粘膜下充血、水肿、出血及炎症细胞浸润、粘膜溃疡和隐窝脓肿,以致炎后3d为著,7d后减轻,21d基本恢复正常。模型组二次致炎后上述表现再次出现。整个炎症期均有IL-1βmRNA表达,而IL-8mRNA表达出现于致炎后3d。两种白细胞介素mRNA的表达部位均主要在粘膜固有层和粘膜下层的单核巨噬细胞,但在致炎后3d内,IL-1βmRNA在肠上皮细胞也有表达。IL-1ra治疗后3组大鼠结肠炎症均明显减轻,伴随相应的MPO下降和SOD上升,两种白细胞介素mRNA的表达均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白细胞介素 受体拮抗剂 病理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酸钠可逆性抑制耳蜗螺旋神经节神经元GABAa受体电流 被引量:7
16
作者 蔡正 姚晨 +3 位作者 陈慧英 黄志辉 覃继新 苏纪平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7-91,共5页
目的探讨水杨酸钠对大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神经元(SGN)GABAa受体的作用。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观察离体培养大鼠SGN的GABAa受体激活电流的特性及水杨酸钠对其作用特点。结果在SGN上可记录到GABAa受体激动剂GABA诱发的内向电流,该... 目的探讨水杨酸钠对大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神经元(SGN)GABAa受体的作用。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观察离体培养大鼠SGN的GABAa受体激活电流的特性及水杨酸钠对其作用特点。结果在SGN上可记录到GABAa受体激动剂GABA诱发的内向电流,该电流呈浓度依赖性且可被荷包牡丹碱所阻断;水杨酸钠作用在SGN上未诱出电流,100μM、500μM的GABA与不同浓度的水杨酸钠(500μM、1000μM、5000μM)分别联合作用时,GABA诱发的电流可被不同程度地抑制,且该抑制作用呈可逆性。结论大鼠SGN上可记录到GABAa受体电流,且水杨酸钠以浓度依赖的方式可逆性抑制GABAa受体电流,抑制作用与GABA浓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钠 gabaa受体 SGN 膜片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组胺受体拮抗剂对内毒素诱导雏鸡肺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欧德渊 付学智 +2 位作者 高铭宇 许乐仁 姚红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66-571,共6页
为探讨2种组胺受体拮抗剂在内毒素诱导肺损伤中的作用机理,作者设计了本试验。将120羽20日龄雏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24羽。内毒素诱导肺损伤模型组每天早晚注射生理盐水0.5 mL.只-1,中午腹腔注射内毒素100μg.kg-1;扑尔敏组每天早晚肌注... 为探讨2种组胺受体拮抗剂在内毒素诱导肺损伤中的作用机理,作者设计了本试验。将120羽20日龄雏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24羽。内毒素诱导肺损伤模型组每天早晚注射生理盐水0.5 mL.只-1,中午腹腔注射内毒素100μg.kg-1;扑尔敏组每天早晚肌注扑尔敏0.5 mL.只-1,中午腹腔注射内毒素100μg.kg-1;西咪替丁组每天早晚肌注西咪替丁0.5 mL.只-1,中午腹腔注射内毒素100μg.kg-1;扑西联合组每天早晚肌注西咪替丁、扑尔敏各0.3 mL.只-1,中午腹腔注射内毒素100μg.kg-1;空白组每天早中晚注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连续15d。在第5、10、15天,各组随机抽7个样本,颈动脉放血处死,称取肺质量,采集肺脏以荧光法测组胺含量,制备病理切片观察病理变化并评分。结果发现:(1)第5天,扑西联合组肺组织中组胺含量显著低于扑尔敏组和西咪替丁组(P<0.05)。在第10天时,模型组肺组织中组胺含量显著高于扑西联合组和空白组(P<0.05);在第15天时,模型组肺组织中组胺含量显著(P<0.05)高于扑尔敏组和空白组,极显著(P<0.01)高于扑西联合组;(2)第10天时,扑尔敏组和空白组肺指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低于模型组,第15天时,扑尔敏组、扑西联合组和空白组肺指数显著(P<0.05)低于模型组;(3)第5、10、15天时,模型组肺病理评分分值与其余各试验组差异极显著(P<0.01),在第5天时,扑西联合组极显著低于扑尔敏组和西咪替丁组(P<0.01),在第10、15天时,扑西联合组显著低于(P<0.05)扑尔敏组,极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1)。结果表明,组胺通过H1、H2受体参与介导内毒素诱导雏鸡肺的损伤,但H1受体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组胺 受体拮抗剂 肺损伤 雏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受体拮抗剂对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洪澄英 陈怀生 +3 位作者 曹静 杜玉洛 刘雪燕 李威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23-1127,共5页
目的探讨β受体拮抗剂对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对照组不做处理,剩余3组采用小剂量内毒素持续注射法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并分为模型组,美托洛尔组和艾司洛尔组。治疗前(0 h)、治疗... 目的探讨β受体拮抗剂对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对照组不做处理,剩余3组采用小剂量内毒素持续注射法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并分为模型组,美托洛尔组和艾司洛尔组。治疗前(0 h)、治疗24 h和48 h后检测各组大鼠心率、平均动脉血压;并于治疗48 h后处死大鼠,取心肌组织切片行病理学检测:HE染色,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线粒体内膜特异的腺甘酸转移酶(ANT)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内霉素建模后,模型组、美托洛尔组和艾司洛尔组大鼠与对照组比较均出现精神萎靡不振、竖毛、嗜睡、眼鼻渗血、稀便等脓毒症症状,体温和白细胞均显著下降(均P <0.001),而血清TNF-α及IL-6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 <0.05),表明脓毒症大鼠模型建立成功。治疗48 h后,美托洛尔组和艾司洛尔组心率低于模型组,而平均动脉压高于模型组(均P <0.05)。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疏松,电镜下细胞肌纤维断裂,线粒体、肌浆网形态辨认困难,而美托洛尔组和艾司洛尔组大鼠心肌细胞形态接近对照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心肌细胞肌纤维束排列有序,线粒体、肌浆网形态可见但有部分异常。美托洛尔组和艾司洛尔组ANT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组(均P <0.05)。结论β受体拮抗剂对脓毒症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心肌损伤 线粒体 Β受体拮抗剂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脑室注射八肽胆囊收缩素及其受体拮抗剂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文迪 马春玲 +6 位作者 丛斌 张雅静 杨胜昌 孟雁欣 于峰 倪志宇 李淑瑾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363-1368,共6页
目的观察侧脑室给予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及其受体拮抗剂慢性干预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的影响,并在体外观察CCK-8对μ阿片受体结合反应的影响,初步探讨CCK-8对吗啡依赖过程的影响及其相关受体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吗啡依赖及纳络酮催... 目的观察侧脑室给予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及其受体拮抗剂慢性干预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的影响,并在体外观察CCK-8对μ阿片受体结合反应的影响,初步探讨CCK-8对吗啡依赖过程的影响及其相关受体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吗啡依赖及纳络酮催促戒断模型,侧脑室注射CCK-8及CCK1受体拮抗剂devazepide、CCK2受体拮抗剂LY-288,513慢性干预,观察其对戒断症状的影响;应用放射配基结合实验体外检测CCK-8对μ阿片受体结合特征的影响。结果①吗啡注射前10 min侧脑室注射CCK-8和CCK受体拮抗剂devazepide、LY-288,513慢性干预均能降低吗啡依赖大鼠的戒断症状评分,并可明显改善体重下降、跳跃、齿颤、流涎等戒断症状,与戒断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②10-8~10-6 mol.L-1 CCK-8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大鼠脑组织中μ阿片受体与其配基的结合(P<0.01),降低μ阿片受体结合反应的Bmax值,而对Kd值无影响;且此抑制作用可被CCK1及CCK2受体拮抗剂翻转(P<0.01)。结论 CCK-8及其受体拮抗剂慢性干预均能减轻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CCK-8通过抑制μ阿片受体与其配基的结合,降低μ阿片受体的Bmax值,发挥其"抗阿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毒理学 吗啡依赖 戒断症状 八肽胆囊收缩素 CCK受体拮抗剂 Μ阿片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50
20
作者 胡叶养 林广裕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9-192,共4页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s)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国外及国内已先后用于治疗哮喘、毛细支气管炎及过敏性鼻炎,并取得良好疗效,LTRAs还可作为慢性咳嗽、荨麻疹、特应性皮炎、渗出性中耳炎等多种儿科常见病的辅助...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s)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国外及国内已先后用于治疗哮喘、毛细支气管炎及过敏性鼻炎,并取得良好疗效,LTRAs还可作为慢性咳嗽、荨麻疹、特应性皮炎、渗出性中耳炎等多种儿科常见病的辅助用药。目前,该类药物中使用较广泛的为孟鲁司特,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已得到普遍认可,且口服使用方便。文章就白三烯(leukotrienes,LTs)及LTRAs在儿科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三烯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