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2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ispectrum and correlation dimension analysis of 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 in vibration screen 被引量:1
1
作者 吴福森 黄宜坚 +1 位作者 黄凯 徐姗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7期1832-1838,共7页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creening efficiency of vibrating screen and make vibration process smooth,a new type of magnetorheological (MR) damper was proposed. The signals of displacement in the vibration process dur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creening efficiency of vibrating screen and make vibration process smooth,a new type of magnetorheological (MR) damper was proposed. The signals of displacement in the vibration process during the test were collected. The trispectrum model of autoregressive (AR) time series was built and the correlation dimension was used to quantify the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during the vibration process. The result shows that,in different working conditions,trispectrum slices are applied to obtaining the information of non-Gaussian,nonlinear amplitude?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ignal. Besides,there is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orrelation dimension of vibration signal and trispectrum slices,which is very important to select the optimum working parameters of the MR damper and vibrating screen. And in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it is found that when the working current of MR damper is 2 A and the rotation speed of vibration motor is 800 r/min,the vibration screen reaches its maximum screening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reening efficiency vibration screen magnetorheological (MR) damper autoregressive (AR) time series trispectrumslices correlation dimen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rallel solutions of correlation dimension calculation
2
作者 蒋廷耀 李庆华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5年第3期665-669,共5页
The calculation of correlation dimension is a key problem of the fractals. The standard algorithm requires O(N2) computations. The previous improvement methods endeavor to sequentially reduce redundant computation o... The calculation of correlation dimension is a key problem of the fractals. The standard algorithm requires O(N2) computations. The previous improvement methods endeavor to sequentially reduce redundant computation on condition that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dimensional phase spaces, whose application area and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degree are limited. This paper presents two fast parallel algorithms: O (N^2/p + logp) time p processors PRAM algo- rithm and O(N^2/p) time p processors LARPBS algorithm. Analysis and results of numeric computation indicate that the speedup of parallel algorithms relative to sequence algorithms is efficient. Compared with the PRAM algorithm, The LARPBS algorithm is practical, optimally scalable and cost optim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relation dimension ALGORITHM parall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沌理论和专利挖掘的技术不连续演化特征研究
3
作者 任海英 梁宇航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1-189,共9页
[研究目的]针对技术不连续演化定量研究的不足,结合混沌理论与专利挖掘方法,揭示技术不连续演化的混沌特征,在技术不连续演化阶段为技术预测提供混沌分析视角。[研究方法]以语音识别技术为例,首先检索专利数据并构建申请数据时间序列,... [研究目的]针对技术不连续演化定量研究的不足,结合混沌理论与专利挖掘方法,揭示技术不连续演化的混沌特征,在技术不连续演化阶段为技术预测提供混沌分析视角。[研究方法]以语音识别技术为例,首先检索专利数据并构建申请数据时间序列,通过关联维数和李亚普洛夫指数识别技术演化系统的混沌特征及其局部混沌期。之后,对不同时间窗口的数据构建LDA主题模型和共词网络,分析技术主题及相关节点在局部混沌期前、中、后的演化特征,并预测潜在新兴技术。[研究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语音识别技术演化过程中,技术不连续演化阶段与局部混沌期高度重合,为“混沌是技术不连续演化的内在特征”提供实证依据。此外,新兴技术在局部混沌期内产生,并表现为技术主题的稳定发展和相关节点中心性的提升。不仅反映新兴技术对语音识别技术系统的深远影响,而且揭示其未来演化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理论 专利文本 专利挖掘 技术演化 主题模型 共词网络 语音识别技术 关联维数 李亚普洛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电能质量因素的理论线损率计算方法
4
作者 周群 刘海波 +3 位作者 冷敏瑞 刘雪山 黄晶 陈灿玉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9-78,共10页
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电能质量问题日益严重,导致额外线损增加。为提高理论线损率计算的准确性,应考虑电能质量因素。考虑包括电能质量因素在内的所有影响理论线损的因素,对各个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筛选出对理论线损影响最大的几个因素,... 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电能质量问题日益严重,导致额外线损增加。为提高理论线损率计算的准确性,应考虑电能质量因素。考虑包括电能质量因素在内的所有影响理论线损的因素,对各个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筛选出对理论线损影响最大的几个因素,在筛选过程中对各个维度进行交叉验证以找出最佳维度,并作为模型的输入数据。基于上述数据分别使用随机森林算法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进行理论线损计算,对比两种算法的计算结果,最终选取随机森林算法作为计算模型。以某地区的样本为例进行仿真计算,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台区 电气特征参数 理论线损计算 灰色关联分析 随机森林算法 电能质量 最佳维度选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G-P算法的相空间嵌入维数选择 被引量:11
5
作者 高俊杰 王豪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4年第9期107-110,共4页
对混沌时间序列相空间重构中嵌入维数的选择进行了研究,针对饱和关联维数算法(G-P算法)存在的四点不足,提出了一种计算最佳嵌入维数的改进算法。通过对邻域半径区间的自适应选择,采用均匀变化步长的方式;对无标度区间利用基于BDS统计限... 对混沌时间序列相空间重构中嵌入维数的选择进行了研究,针对饱和关联维数算法(G-P算法)存在的四点不足,提出了一种计算最佳嵌入维数的改进算法。通过对邻域半径区间的自适应选择,采用均匀变化步长的方式;对无标度区间利用基于BDS统计限定范围的快速自动判定法进行识别,实现了系统维数的自动计算;针对原算法存在的重复运算、繁杂计算问题,从算法原理和程序结构上进行了改良,大大加快求解速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用新算法进行试验,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算法对嵌入维数的选择更准确更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 相空间重构 嵌入维数 饱和关联维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石灰岩动态压缩能量演化及变形破坏特征
6
作者 段继超 宗琦 +3 位作者 高朋飞 汪海波 吕闹 王浩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1-94,共14页
为研究干湿循环石灰岩在动态压缩破坏过程中的能量耗散规律,采用直径50 mm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系统,对不同干湿循环等级的石灰岩试样进行动态压缩试验,结合超高速摄像机探究干湿循环作用及应变率对石灰岩样动力学参数、应变场演化规... 为研究干湿循环石灰岩在动态压缩破坏过程中的能量耗散规律,采用直径50 mm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系统,对不同干湿循环等级的石灰岩试样进行动态压缩试验,结合超高速摄像机探究干湿循环作用及应变率对石灰岩样动力学参数、应变场演化规律、能量耗散特征以及破碎分形维数的影响,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干湿循环过程中石灰岩微观结构的演变过程,揭示其宏观物理力学劣化行为的微观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石灰岩试样内部胶体溶解、颗粒受损,导致其结构骨架承载能力下降,进而表现为试样纵波波速、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的逐渐降低及孔隙率的增加;在冲击荷载的持续作用下,试样经历动态平衡后,其薄弱环节率先形成最大主应变集中域,应变集中域随加载时间延伸、聚集并伴随微裂纹产生、扩展、交错,最终形成破裂面,直至试件破坏;随着应变率的提升,试样内部微裂纹生成与活化显著增强,进而促进了抗压强度的提高,同时动态压缩破坏过程中试样最大主应变增大,耗散能增加,分形维数也相应提高;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试样内部孔隙和微裂隙等结构缺陷逐渐显著,进而在动载压缩破坏过程中引起试样最大主应变的上升,耗散能的减少,并伴随分形维数的增大。研究结果可为干湿循环岩体动力灾害控制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动力学 干湿循环 数字图像相关法 能量耗散 分形维数 劣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算法在脑学习机能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冬冰 吴平东 +1 位作者 毕路拯 韩巍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8-29,63,共3页
运用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分析大脑信息处理运动的过程。由混沌动力学吸引子关联维数的物理意义出发,论证了关联维数值与神经元群电发放之间的关系。采用连续加算作业法,同步采集EEG信号,应用分形论中的G-P算法,获取EEG信号的关联维数。实... 运用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分析大脑信息处理运动的过程。由混沌动力学吸引子关联维数的物理意义出发,论证了关联维数值与神经元群电发放之间的关系。采用连续加算作业法,同步采集EEG信号,应用分形论中的G-P算法,获取EEG信号的关联维数。实验结果表明:连续加算作业法的下半时EEG信号的关联维数明显小于上半时EEG信号的关联维数。因此,基于G-P算法的关联维数可以作为脑学习机能的评价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 G—P算法 脑电 关联维数 神经元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关联维数G-P算法的齿轮故障诊断 被引量:1
8
作者 金卫同 刘东升 李韬 《兵工自动化》 2008年第5期86-87,共2页
基于关联维数的齿轮故障诊断方法,通过研究关联维数的G-P算法,确定嵌入维数这一重要参数,由此计算齿轮在不同状态下的振动信号的关联维数。最后发现嵌入维数逐渐增大时,关联维数趋于稳定,而且不同状态下的关联维数明显不同。
关键词 关联维数 G—P算法 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均匀流型逼近与投影的高级加密标准算法相关功耗分析方法
9
作者 张润莲 唐瑞锋 +1 位作者 王蒿 武小年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95-1901,共7页
侧信道攻击(SCA)中所采集的能量迹数据的高噪声和高维度大幅降低了SCA的效率和密钥恢复的准确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均匀流型逼近与投影(UMAP)的高级加密标准(AES)算法相关功耗分析(CPA)方法。所提方法基于欧氏距离计算能量迹... 侧信道攻击(SCA)中所采集的能量迹数据的高噪声和高维度大幅降低了SCA的效率和密钥恢复的准确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均匀流型逼近与投影(UMAP)的高级加密标准(AES)算法相关功耗分析(CPA)方法。所提方法基于欧氏距离计算能量迹数据的邻近点集合。首先,通过构建邻接图并计算邻近点之间的相似度得到加权邻接图,从而捕获能量迹数据之间的位置关系以保留数据的局部结构特征;其次,利用拉普拉斯矩阵描述邻接图的结构关系,并通过特征分解取特征值较小的特征向量作为初始化的低维数据;同时,为了保留数据的全局结构特征,使用二进制交叉熵作为优化函数调整数据在低维空间中的位置;此外,为了提升计算效率,在梯度下降过程中使用力导向图布局算法;最后,对降维后的数据进行相关功耗攻击以恢复密钥。实验结果表明,UMAP方法能够有效保留原始能量迹数据的局部和全局结构特征;所提方法能够提高能量迹数据和假设功耗泄露模型之间的相关性,减少恢复密钥所需的能量迹条数,具体地,所提方法恢复单个密钥字节需要的能量迹条数为180,恢复全部16个密钥字节需要的能量迹条数为700;相较于等距特征映射(ISOMAP)降维方法,所提方法恢复所有密钥字节所需的能量迹条数减少了3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信道攻击 均匀流型逼近与投影 相关功耗分析 数据降维 加权邻接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机总动力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基于G-P算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许淑芹 周桂霞 +3 位作者 于海明 金忠波 张雪峰 秦春兰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6-60 65,65,共6页
应用混沌理论中的饱和关联维数法(G-P)与灰色关联分析法,对黑龙江省农机总动力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以黑龙江省农机总动力作为灰色关联的模型输出因子及饱和关联维数法计算的对象,从农业劳动力、土地生产规模、购买农机的经济环境及... 应用混沌理论中的饱和关联维数法(G-P)与灰色关联分析法,对黑龙江省农机总动力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以黑龙江省农机总动力作为灰色关联的模型输出因子及饱和关联维数法计算的对象,从农业劳动力、土地生产规模、购买农机的经济环境及农机具的装备数量等4个不同的角度出发,选择14个不同的农机总动力影响因素作为灰色关联的输入因子。最终,由饱和关联维数法计算农机总动力的嵌入维数,并与灰色关联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影响黑龙江省农机发展的8个主要影响因素,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机总动力 灰色关联分析 g-p算法 最佳嵌入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向断裂控制爆破下层理页岩的致裂机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国梁 毕京九 +3 位作者 董智文 赵桐德 赵建宇 赵康朴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5,共15页
为探究定向断裂控制爆破下层理页岩的爆破致裂机理,采用切缝药包,对四种切缝角度下的页岩立方体试件进行爆破试验,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对页岩试件表面应变场的演化过程进行监测,分析了微裂纹孕育至宏观裂纹贯通的内在机理,并基于... 为探究定向断裂控制爆破下层理页岩的爆破致裂机理,采用切缝药包,对四种切缝角度下的页岩立方体试件进行爆破试验,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对页岩试件表面应变场的演化过程进行监测,分析了微裂纹孕育至宏观裂纹贯通的内在机理,并基于盒维数理论计算了不同切缝角度下页岩试件表面裂纹的分形维数,采用Matlab软件对爆后块度的筛分方法进行了编程分析,开发了全自动的粒径分析程序,实现了粒径圈定的可视化。试验结果表明:试件在不同比例爆距内的裂纹总密度与比例爆距之间存在负相关的幂函数关系,切缝方向与层理弱面的夹角对微观损伤区域出现的位置影响显著,当层理弱面与切缝方向平行时,损伤区域多集中于层理弱面处,对宏观裂纹的扩展路径影响显著,易于形成单一裂纹;层理弱面处的能量泄漏是造成页岩爆破破碎效果较差的重要因素,当切缝方向与层理弱面一致时,试件爆后的大块占比较高,爆后块度的分形维数平均值在各组间最低,仅为0.7843,而当切缝方向与层理面垂直时,试件的爆后块度分布较为均匀,爆后块度的分形维数平均值达到了2.5233,爆破破碎效果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爆破 裂隙场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块度筛分程序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准关联的空间尺寸远心视觉测量方法
12
作者 刘峰 张英杰 +1 位作者 高裴裴 樊梦琦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98,共5页
针对具有横截面外伸尖端特征的长轴工件,本文研究了一种基准关联的空间尺寸远心视觉测量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远心成像实现较长尺度工件的局部待测要素的图像特征提取和位置测量,而后建立局部待测要素与相机成像视场以外的轴线基准要素... 针对具有横截面外伸尖端特征的长轴工件,本文研究了一种基准关联的空间尺寸远心视觉测量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远心成像实现较长尺度工件的局部待测要素的图像特征提取和位置测量,而后建立局部待测要素与相机成像视场以外的轴线基准要素的测量传递链,将局部要素经计算转化成全局径向尺寸,从而实现超过成像视场尺度的快速精密测量。构建了测量实验环境,对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对误差进行了溯源和分析并给出了进一步提升精度的建议。本方法能够在远心平行投影条件下实现对立体工件的空间几何量测量,特别适用于对速度和精度均要求较高的在位测量应用场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尺寸 局部要素 基准关联 远心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荷载作用下干湿循环石灰岩拉伸破坏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段继超 宗琦 +4 位作者 高朋飞 汪海波 吕闹 王浩 程兵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204-215,233,共13页
为研究干湿循环和应力率对石灰岩动态拉伸性能的影响,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系统,对不同干湿循环等级的石灰岩试样开展动态劈裂试验,结合超高速相机、数字图像相关法以及裂纹分析工具FracPaQ,探究应力率、干湿循环作用对试样应变... 为研究干湿循环和应力率对石灰岩动态拉伸性能的影响,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系统,对不同干湿循环等级的石灰岩试样开展动态劈裂试验,结合超高速相机、数字图像相关法以及裂纹分析工具FracPaQ,探究应力率、干湿循环作用对试样应变场演化、裂纹扩展、能量耗散以及分形维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冲击荷载作用下,试样主应变集中域和主裂纹率先出现在试样中心并沿其径向发育,次生裂纹产生在试样与压杆的接触端,裂纹之间充分发育、交汇,贯穿形成破碎面,试样最终发生破坏;干湿循环0次试样在133.48、149.79、174.36、234.91 GPa/s应力率下主裂纹张开速度分别为84.67、94.83、101.50、105.67 m/s,最大主裂纹张开速度随着应力率的增加而增大;基于FracPaQ软件对试样破坏裂纹进行分析发现,在主裂纹张开早期,试样水平方向上主裂纹对应的归一化长度占主导地位,垂直方向上裂纹对应的归一化长度随着主裂纹张开宽度的增加及次生裂纹的扩展而增大;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试样次生裂纹逐渐发育,导致垂直方向上裂纹对应的归一化长度逐渐增大;石灰岩拉伸破坏过程中试样断裂轨迹长度与角度的关系符合高斯函数;随着应力率的增大,试样抗拉强度增大,导致其发生破坏时所需吸收能增加,并伴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大;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岩样承载能力下降,其发生破坏时所需吸收能减小,同时分形维数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拉伸 干湿循环 数字图像相关法 裂纹扩展 断裂痕迹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峰值强度前声发射信息多指标及分形维值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安树正 李庶林 +5 位作者 熊璐伟 张建霖 杨明辉 卢贤锥 郑宗槟 陈志超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3-762,共10页
[目的]探索岩石破坏前的声发射前兆特性可为预测岩石破坏提供依据.[方法]对花岗岩和凝灰岩岩样进行室内单轴压缩实验和多通道声发射测试,对岩样在受力变形直至峰值破裂过程中产生的声发射事件数、b、A(b)、缺震b L、破裂面总面积A(t)、... [目的]探索岩石破坏前的声发射前兆特性可为预测岩石破坏提供依据.[方法]对花岗岩和凝灰岩岩样进行室内单轴压缩实验和多通道声发射测试,对岩样在受力变形直至峰值破裂过程中产生的声发射事件数、b、A(b)、缺震b L、破裂面总面积A(t)、声发射活动标度ΔF、声发射活动度S,以及声发射能量和事件源空间位置的分形特性等参数和指标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实验与分析得到了两个结果:1)b和缺震b L在岩样破坏前明显下降,出现低值异常;A(b)、声发射活动度S、声发射活动标度ΔF和破裂面总面积A(t)在岩样破坏前突然上升,出现高值异常.2)加载过程中声发射能量释放和源空间位置演化具有很好的分形特性,且空间时序比能量时序的分形特性更明显.[结论]本文引入了综合考虑“时空强”的参数和物理意义明确的统计学指标,可以很好地表征岩石破坏前的声发射特性,可为进一步对岩石破坏预测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破裂 声发射 分形维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激发对粉煤灰混凝土强度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宋育鑫 邹春霞 +3 位作者 薛慧君 郭晓松 刘伟 卞子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4-261,共8页
为探究常温条件碱激发对粉煤灰混凝土强度及其微观结构的影响,本研究利用1.2模数钠水玻璃激发不同掺量粉煤灰配制混凝土试件,通过抗压强度试验、核磁共振试验和红外光谱试验,结合分形理论研究其宏观力学性能与微观孔隙结构与物质组成的... 为探究常温条件碱激发对粉煤灰混凝土强度及其微观结构的影响,本研究利用1.2模数钠水玻璃激发不同掺量粉煤灰配制混凝土试件,通过抗压强度试验、核磁共振试验和红外光谱试验,结合分形理论研究其宏观力学性能与微观孔隙结构与物质组成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适量钠水玻璃有助于N-A-S-H凝胶生成,使微观结构更加致密、提高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碱当量4%、粉煤灰替代率40%的微观孔隙结构最优,28 d龄期抗压强度达46.45 MPa。基于分形理论建立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与其分形维数的关系,将碱激发粉煤灰混凝土微观特征量化。进一步,通过灰关联熵分析发现红外光谱分形维数D_(S)和0~0.02μm区间的孔隙是影响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此外,建立了GM(1,3)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模型,来反映碱激发粉煤灰混凝土的微观孔结构和化学生成物对其抗压强度的影响,为提高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利用率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激发 粉煤灰 核磁共振 红外光谱 分形维数 灰关联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米级大跨度桥上线路动态与静态轨道不平顺的关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有能 李再帏 +2 位作者 张家维 谭社会 时瑾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4,共5页
为了明确千米级大跨度桥轨道不平顺状态的分布规律,以某千米级大跨度桥上线路轨道不平顺检测数据为例,分析了动态和静态高低、轨向及轨距不平顺的时域分布特征,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确定了动态和静态波形匹配参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移动... 为了明确千米级大跨度桥轨道不平顺状态的分布规律,以某千米级大跨度桥上线路轨道不平顺检测数据为例,分析了动态和静态高低、轨向及轨距不平顺的时域分布特征,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确定了动态和静态波形匹配参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移动窗相关系数的里程匹配算法;给出了基于尺码法的轨道不平顺分形维数计算流程,分析了短波、中波和长波区段的动态和静态轨道不平顺分形维数及其分布规律特征。结果表明:以轨距作为对准参数项,采用滑动相关系数法可以实现动态与静态不平顺数据的有效对准;高低不平顺的分形维数可以作为诊断线路道砟服役状态的有效工具;大跨度桥的轨向及高低不平顺长波成分稳定,不因轮载动态作用而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米级大跨度桥 轨道不平顺 里程匹配 相关系数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矸石骨料分形维度与物相组分变化
17
作者 王勋龙 许泽胜 +5 位作者 焦小淼 王旭凡 仝江锦 王世奇 舒新前 李军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62-167,共6页
煤矸石骨料的分形特征是影响其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基于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对不同粒级煤矸石骨料的分形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工业分析和XRD分析研究了煤矸石骨料物相组成的分形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粒级0.30~<0.60、0.60~<1.18... 煤矸石骨料的分形特征是影响其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基于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对不同粒级煤矸石骨料的分形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工业分析和XRD分析研究了煤矸石骨料物相组成的分形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粒级0.30~<0.60、0.60~<1.18、1.18~<2.36、2.36~<4.75、4.75~9.00 mm煤矸石骨料分形维数为1.0854(R^(2)=0.9859)、1.0804(R^(2)=0.9627)、1.0654(R^(2)=0.9673)、1.0234(R^(2)=0.9795)、0.9738(R^(2)=0.9426)。工业分析和XRD检测结果表明:随煤矸石骨料粒径增大,分形维数、高位发热量减小,同时固定碳、高岭石含量逐渐减少,但石英含量逐渐增加。说明煤矸石在破碎过程中石英向粗粒级富集,碳和黏土组分向细粒级富集。高岭石、固定碳含量与煤矸石骨料分形维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7和0.910,均与煤矸石骨料分形维数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基于相关系数法将煤矸石骨料形状分形维数与组分含量建立联系,为煤矸石骨料形状及组分含量联合分析评价煤矸石骨料品质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并为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骨料 物相组成 分形理论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介质红外辐射场混沌与分形特征
18
作者 徐文君 孙胜利 刘高睿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1-267,共7页
大气介质是红外光学的重要传播媒介,也是影响红外动态信号检测与追踪的复杂背景。与固、液态介质相对稳定的性质相比,大气介质具有动态复杂性与长期不可预测性,阻碍了将其他领域成功的波动技术(如弹性波成像与反演、量子场波函数等)引... 大气介质是红外光学的重要传播媒介,也是影响红外动态信号检测与追踪的复杂背景。与固、液态介质相对稳定的性质相比,大气介质具有动态复杂性与长期不可预测性,阻碍了将其他领域成功的波动技术(如弹性波成像与反演、量子场波函数等)引入大气电磁波场,故传统经典物理学理论无法精确刻画此类复杂系统问题。但自然界此类场中产生的无序性与随机性通常可用分形的概念来阐述。利用风云4A气象卫星记录的红外云图,以水汽-二氧化碳波段的红外辐射波场为例,选取云图上任一无规时间序列,计算分形维度为分数与最大Lyapunov指数为正,初步判断大气介质红外辐射场具有混沌特征,也证明红外辐射场的动力学行为是有限自由度控制的动态非线性不规则行为。根据排列熵参数取值范围(0.87,0.92)趋于1判定,风云4A涵盖0.45~13.8μm波段的全红外数据显示强混沌性,且混沌强度分布具有空间不均匀性。本项工作既为利用混沌特性来研究动目标及背景杂波动态演化机理、捕捉时敏微扰信号以及对水陆空红外辐射场进行中长期非线性预测等提供了理论前提;也为建立大气红外辐射场的非保守耗散方程,刻画传输介质特性以及研究宏观与微观传播机理等基本问题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 LYAPUNOV指数 分形维度 相关维度 排列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质泥页岩剪切破坏声发射特性及其分形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代鑫 胡斌 +2 位作者 李京 曹建军 崔喜兴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909-4915,共7页
为了探究炭质泥页岩损伤细观机制和破坏前兆特征,通过剪切破坏声发射试验,结合分形理论,采用G-P(Grassberger-Procaccia)算法对振铃计数、能量、振幅进行相空间重构和关联维数计算,分析关联维数在炭质泥页岩破坏全过程的演化规律。结果... 为了探究炭质泥页岩损伤细观机制和破坏前兆特征,通过剪切破坏声发射试验,结合分形理论,采用G-P(Grassberger-Procaccia)算法对振铃计数、能量、振幅进行相空间重构和关联维数计算,分析关联维数在炭质泥页岩破坏全过程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声发射活动在岩石不同变形阶段活跃程度不同,且在破坏前存在平静期;振铃计数、能量、振幅都具有分形特征,三者的关联维数在破坏全过程呈现出“升维—动态波动—降维”的演化规律;关联维数的降维现象出现在岩样破坏前,可作为炭质泥页岩失稳破坏的前兆特征;综合对比发现,与振幅和振铃计数相比,能量关联维数的降维现象更显著,持续时间更长,更适合作为炭质泥页岩失稳破坏的前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质泥页岩 声发射 分形 关联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多元时序数据质量评估方法
20
作者 宋洪涛 于江生 韩启龙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43-1750,共8页
现有的数据质量评估(DQA)方法通常只从特定数据质量维度(DQD)的基本概念分析,忽略了能够反映数据质量(DQ)关键信息的细粒度的子维度对评估结果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工业多元时序数据质量评估(IMTSDQA)方法。首先,对于待评估的D... 现有的数据质量评估(DQA)方法通常只从特定数据质量维度(DQD)的基本概念分析,忽略了能够反映数据质量(DQ)关键信息的细粒度的子维度对评估结果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工业多元时序数据质量评估(IMTSDQA)方法。首先,对于待评估的DQD,如完整性、规范性、一致性、唯一性和准确性等进行细粒度划分,考虑同一DQD内或不同DQD间各子维度的相关性以确定这些子维度的度量;其次,对完整性的属性完整性、记录完整性、数值完整性,规范性的类型规范性、精度规范性,一致性的顺序一致性、逻辑一致性,唯一性的属性唯一性、记录唯一性,准确性的范围准确性、数值准确性等子维度进行权重分配,进而充分挖掘DQD的深层次信息,从而获得反映DQ详情的评估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的基于框架定性分析、依据DQD基本定义构建模型的方法相比,IMTSDQA能更详细、更全面地评估DQ,且不同DQD的评估结果更能客观准确地反映DQ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质量 多元时序数据 数据质量维度 数据质量评估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